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精选9篇)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1

关键词: 职业英语 技能大赛 口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口语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水平较低,个体差异极大。经过笔者几年来细心的教学观察,职校学生在口语能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目的性,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只求考试过关,根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2)缺乏主动性,被逼学习,机械记忆导致不能学以致用,考完就忘。(3)语言负迁移现象严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导致对英语的偏见甚至厌恶。(4)语言输入量太少,输出不及时,学生词汇量小,表达内容有限。表达缺乏灵活性,由于不习惯英语思维又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应对不同场景时选用的表达欠缺灵活性,交流更是不尽如人意。总之,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落后于时代要求。

二、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各类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其给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大家有目共睹。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风向标”,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作为检验和展示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平台,职业技能大赛可以看成是一次考核,通过竞赛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凸显了职业特色,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否将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是否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与岗位对接的培养教学模式。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代表了需求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要求更高。将竞赛和教学紧密结合是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有利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选手们在展示娴熟的技能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的魅力。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原有课程设置。指导教师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功。以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为平台,教师可以对照竞赛评分标准反思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优化师资队伍。另外,英语技能大赛的设置目标就是要培养英语技能型人才,教师要从大赛中得悉职业对于语言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将这些要求细化到人培方案中,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习者获得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与行业英语紧密结合,将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为“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最终提升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多元化展现职场风采,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为职校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各地各校高手云集,他们展示、切磋、交流各自技艺;一个竞技场同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切磋技艺,共同进步。大赛中,教师、选手、专家、评委之间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场”,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交流收获融为一体。小小的示范园――赛场折射出职业院校先进的育人理念;展示了指导教师和选手们的实力和真功夫;见证了职教培养模式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宝贵资源都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实践出真知,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化道路上的成长,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1.积极建设和改进竞赛笔试题库,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练习素材,可以根据大赛内容对课本进行改编,使之可以为备赛所用。

2.历年的学生比赛视频是十分珍贵的资源,让参赛选手观看学习可以找到自身差距所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备赛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改进。

3.指导教师要走出去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切忌闭门造车,自身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引用一位专家的话:教师优秀,学生才会优秀。不仅学生要学习优秀比赛选手,指导教师同样要学习他人优秀的指导方法。

4.尽量为参赛选手创设纯正的语境和模拟赛场情境,增强学生的语感,一定要和选手多交流,不一定是以上课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二语。

5.加强参赛技巧方面的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首先教师要对比赛的流程和内容非常熟悉,最好要选有过参赛经历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培训就有的放矢。

四、结语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2

1.1 符合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新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 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学习目标。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突出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创造的特点, 符合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1.2 符合塑造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内容分为能力测试, 情景交流, 职场应用。能力测试为卷面考试, 主要考察选手英语基本功以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情景交流是两人合作环节, 选手A在90秒内用英语对一组图片做出描述及个人见解;选手B与裁判员进行90秒互动问答, 此环节的内容是与生活或工作紧密相关的。职场应用也是两人合作项目, 第一步为按照任务单完成一个与职业场景相关的任务并提交任务解决方案, 第二步选手A陈述任务完成情况, 选手B回答裁判员的问题。从大赛内容上看, 比赛的理念要求学生不仅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要有人际交流, 逻辑思维, 职业技能, 舞台展现等能力。如能将比赛的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就可把职业素养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3 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应用性工作, 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也有相应的英语要求, 比如有流利娴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能力, 但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经调查, 很多学生都认为将来工作完全用不到英语, 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如果将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引入英语课堂中, 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职场中使用英语, 将来学生则能在职场中胸有成竹。而且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高职英语突出职业特色,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突出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2.1 教学内容与职业结合, 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

调整教材内容, 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情景相结合。高职英语一年级教材可增加接近学生学习生活情景的内容, 但是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就可侧重对将来可能接触的职业场景的内容的学习。比如可以结合英语技能大赛中情景交流环节, 内容与职场相关。在教材内容改革的同时, 也提高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师需有更广泛的知识。因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英语素养无法达到教学需求, 只能要求英语教师将英语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职场场景, 结合学生兴趣, 重组教材内容, 将已有的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上课。

2.2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突出合作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 职场情景任务执行力的竞赛特点。因此应总结大赛体现的教学方法, 将这些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地引入到真实课堂。

2.2.1 合作式教学模式

具有合作精神的竞赛特点启发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相互依赖感, 个人责任感。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并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 任务的设置难度不宜太大, 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来完成任务, 比如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 让每组学生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 计划表中可包括社会实践, 健身活动, 娱乐活动等, 然后把计划表写下来, 务必要求学生在制定计划表时只能用英语交流, 这是一个难度不大, 能在课堂上能够实现的任务。类似这样的活动就能有效地把生活场景与语言结合起来。合作项目也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在第三环节职场应用中的体现, 真实英语教学中可借鉴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模式。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也在合作项目学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做到愉快并有创新性的学习。

2.2.2 情境教学法

通过职业英语技能大赛, 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也能促进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或实物操作等, 将学生引入生动的职业或生活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酒店服务类专业比赛就是在酒店场景下发生的客户与酒店人员间的事件。将这个场景搬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则可设计成一副呈现“customer”, “hotel”“manager”“receptionist”的画面, 让学生根据情景变成短剧, 一个学生表演“customer———客户”, 一个学生表演“manager———经理”, 另一人表演“receptionist———前台”。编短剧之前, 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句型模板供参考。这个内容可以设计在一个单元的第三课堂。又如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高职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safety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教师可增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内容, 比如学习如何描述施工场所的安全标示, 小组谈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或者可以两人编对话讨论如何求救, 以及学习工作场合安全事项的英语表达。让学生在专业方向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英语对未来工作的促进作用。如课堂教学能借鉴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来展开, 就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情境,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2.3 浸入式教学与问题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渗透进去。结合浸入式教学与问题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浸入式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 教师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 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知识。在中国, 大部分学校英语为第二语言, 即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 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浸入式教学使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在具体实践中, 浸入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英语素养要求较高, 目前来看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可以借鉴浸入式教学的理念, 在英语课堂中要求教师全英模式授课, 其他专业课老师尽可能使用英语授课, 比如给出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等, 让学生无意识中接受更多的英语输入。

问题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设计职场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提升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创设一些开放式问题, 让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 给学生留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技能, 学会思考,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浸入式教学和问题型教学, 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在引导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 也应借鉴大赛形式, 改革职业英语教学评价模式。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评价方式可参考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 使技能大赛与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形成对接与融合, 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特色。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的要素主要包括笔试与口试, 笔试部分要求选手有扎实的基础与较强的理解与写作能力, 口试部分要求选手能做到如下几点:理解图片与信息理解与加工, 具有清晰流畅符合职业特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并能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摒弃以笔试分数为唯一的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增加英语运用能力考核的模式。比如教师可将班级同学分为几组布置一个在学生能够完成的合作项目, 要求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对合作项目作出贡献, 贡献越多的学生最终的评价分数越高。评价过程突出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 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4 结语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与高职英语教学形成了良性互动, 对高职英语教学影响深远。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关注好每一届英语技能大赛动向, 并积极参与其中, 仔细分析大赛题目与评分标准, 并积极将这些资料运用到真实教学课堂中, 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真正达到“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的效果。

摘要: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已逐渐深入各职业院校, 作为各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之一的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已经逐渐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文章针对英语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以及评分标准分析了将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引入高职院英语课堂的可行性, 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及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英语技能大赛,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丽.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3 (27) :126-128.

[2]何文斐.英语技能大赛发展对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反拨作用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3, 23 (10) :1366-1368.

[3]李庆.基于英语技能大赛对职校英语教改的探索[J].创新教育, 2013:21-24.

[4]刘晰.英语技能大赛倒逼高职英语教改:从“公共”到“职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3, 15 (2) :217-219.

[5]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3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英语口语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分支,以服务为导向,以帮助学生就业为主旨,培养适应于市场的综合性技能人才。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就业的重要考核方向。所以,为检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度,高职英语口语项目的技能大赛应运而生,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连接。

一、高职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各大院校纷纷重视对英语口语相关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诸多高职院校将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参与视为对奖牌、荣誉的追求,导致高职英语口语大赛的举办变为少数人施展魅力的舞台,大多数英语表达能力不够突出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这与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不匹配的。

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突出了口语化的教学特征,但是依旧面临诸多障碍,导致哑巴英语的教学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致使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开展难度高。部分学生对英语考试存在畏惧心理,对英语竞赛更是视而不见,因此,参加英语口语竞赛的学生大部分是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英语口语竞赛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才能的展现平台,主要突出职业英语口语的特性,赛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围绕高职学生未来职场所要运用的英语技能。所以,英语口语赛项实现了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的吻合,对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现状

1.听力能力薄弱,捕捉不到关键词。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语言氛围不浓。随着生源的扩招,学校本就有限的英语学习资源变得更加拮据,虽然学校加大英语课程学习的媒体资源投入,但是,还是难以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网络化教学。高职学生普遍面临英语听力不好的现状,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时难以准确捕捉对方话语的关键词,对听力材料的前后内容难以进行紧密接连,对材料的大意把握不准确。教师在进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说的练习,忽视学生多重感官的有效结合,造成学生听不懂,便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

2.口语水平偏低,难以进行准确的英语表达。流利的英语表达水平是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素养,但是高职的学生大都缺乏自主表达英文的自信。他们虽然意识到英语表达对参与职业竞争的重要性,却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进行英语表达,害怕英语表达不准确被别人取笑。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自身的词汇积累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的英语表达环境,缺乏足够的英文表达氛围,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不容乐观。

3.英语口音表达地域色彩偏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职业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很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英语能力都有不低的要求。学生需要运用较为标准的英语口语才能够实现成功的国际化交流,否则会出现让对方感到茫然的窘境。经过笔者十余年的教学发现,很多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表达的口音上存在着较重的地域色彩,对语音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长时间不正确的语音表达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同时,由于语音的不规范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进行英文表达,内心抗拒英语交流,使得学生的错误难以及时发现,进而对错误的改正也就无从谈起。

三、依托英语口语赛项,探索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新路径

1.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英语口语赛项非常重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阐述和沟通的能力,而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和句式、语法的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脱离了真实的语言情景,缺少现场交流互动的情感与语言表达,以至于出现英语教学低效的教学结果。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在英语笔试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口语应用中往往无能为力。

通过英语口语赛项的实践活动表明,英语的习得能力需要在实际的情景对话中得以练习提升。因此,英语教学需要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电子资源等方式获取大量的口语教学资料,在课前做好英语交际任务和情景的设计,而在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他们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真正的课堂实践(包括描述图表、阐述观点、角色扮演等)中提升英语应用技巧和能力。

2.整合语言素材,以语言实际操练为重点任务。教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英语口语赛项的考核内容主要倾向于与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从考核的角度与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进行深度联系。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英语教材的编写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学生参与职场后的交际性、实用性。鉴于教材出版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程,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解读英语口语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在日常竞赛辅导和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关内容的累积和整理,并将这些材料汇编成册,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体验技能大赛带给大家的挑战和乐趣,进而让学生在情景再现式的环境影响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创造真实场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职业技能大赛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测试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参赛选手临场应变能力低,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英语口语赛项中debate这一环节,参赛学生常常会不知所措,出现失语现象,被对手占了上风。因此,在英语口语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强化对学生上述素质的锻炼和提高。首先,为学生创作更多登台演讲陈述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惧怕观众。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展开经常性的小组讨论。有效的小组讨论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害羞、怯懦的心理,同时,可以刺激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意愿。最后,举办形式各样的英语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协会和外教等资源,定期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英文歌曲大赛、英语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进步。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对高职英语口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来看,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方法,但是,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提升英语口语技能,才是我们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广大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每一届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其中,不断积累材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赛促教,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去,从而惠及全体学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珏,杨琼.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对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明华.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3]王荣宁.网络交互学习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讨——基于Lets Talk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4(16).

[4]许颖,苏晓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3).

[5]魏俊忠,邵阳.行业英语的渗透与教材的二次开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反拨效应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104)的阶段成果。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4

论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贻峰 张超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8期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技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大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实现了从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考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二、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技能大赛的举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熟练职业技能的人才,是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考核。其项目设置不但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联系实际,而且能够把专业集中、系统的展示,呈现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的教学要求。这些能够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变革和创新,引导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使之更加市场化、更具创新性,更能接近现实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促使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生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引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通过技能大赛,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式,进而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位置由传统的主角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技能大赛促进了办学模式的改革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用企业的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中当前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技能大赛的各个环节吸收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技师参与和指导。技能大赛的一些项目与企业联办,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大部分技能大赛都聘请了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参与评判,使评比标准与企业生产接轨。技术专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职业学校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以上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办学模式的改革。

五、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技能大赛的关键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参赛,必须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另外,通过教师亲自参赛,可以强化教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奖教师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5

职业英语技能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职业英语技能

二、竞赛目的

本赛项致力于泰安市中职学生及英语教师创建一个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展现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着力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及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服务于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三、竞赛内容

本竞项分为图片描述、情景交流、才艺展示3个环节。具体比赛内容、要求、时限及成绩比例如下:

(一)图片描述

参赛选手以2人团队为单位参加此环节竞赛。选手从三组图片中抽取一组,图片呈现一个工作任务或事件,内容是与选手生活或将来工作紧密相关的场景。经过30分钟的准备后,一名选手在90秒之内用英语对图片内容做出描述并阐释个人见解,另一名选手与裁判就图片主题及描述内容进行90秒的互动问答。本环节满分40分。

(二)情景交流

选手以2人团队为单位完成一个通用职业场景中的工作任务。竞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备赛室进行,选手抽取到任务后,在30分钟内通过分工协作完成该任务;第二阶段在赛场内进行,演示该职业场景对话;一名选手在3分钟内向裁判陈述任务完成情况,另一名选手在2分钟内回答裁判就任务主题及完成情况提出的相关问题。1 1

整个过程要求使用英语沟通交流。本环节满分40分。

(三)才艺展示

选手以2人团队为单位表演节目,形式不限。要求使用英语,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英语风采和青春活力,节目须有原创性。每队可以有1—2名助演嘉宾,助演嘉宾须为参赛选手同校在籍学生。裁判只依据选手的表现打分。本环节限时3-5分钟, 本环节满分20分。

四、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分服务类专业组和其他类专业组两个组别(专业名录见附件)。参赛队以院校为单位,不得跨校组队;一支参赛队仅可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图片描述和情景交流环节,各队选手按A、B角色分工完成比赛。参赛队须在报到时向工作人员提交每个环节的选手角色分配。

五、竞赛流程

具体竞赛日程和竞赛流程安排,由赛区执委会统一规定。

六、竞赛试题

本赛项不公开赛题。图片描述环节赛题由专家组每组各出3套赛题,正式比赛时由选手现场抽签决定使用哪一套赛题;情景交流环节赛题由专家组每组各出3套赛题,正式比赛时由选手现场抽签决定使用哪一套赛题;赛题确定后按照“赛项赛题管理办法”执行严格的印刷和装订、保密和领取程序。

七、竞赛规则

(一)赛前准备

1.熟悉场地:比赛日前一天下午开放赛场,熟悉场地。

2.领队会议:比赛日前一天下午召开领队会议,由各参赛队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会议讲解竞赛注意事项并进行赛前答疑。

2

3.抽签:领队会议上确定分批抽签,比赛前10分钟内选手赛位抽签,通过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赛位次序。

4.参赛队入场:参赛选手应提前30分钟到达赛场,接受工作人员对选手身份、资格和有关证件的核验,赛位由抽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人员同意。选手不得将手机、资料等与竞赛无关的物品带入赛场。

(二)比赛期间

1.竞赛期间的每个环节,参赛选手须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不得自行离开规定场地。2.比赛每个环节,参赛队都需按规定时间进入备赛室。

3.才艺展示环节所需道具(包括音频、视频文件)由选手自行准备,若有需要搬动的道具,须赛前报知组委会,并按照组委会的规定提前准备到位。赛场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禁止使用明火,违反此项规定的参赛队取消该环节的参赛资格。

4.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任务书),裁判提出签名要求时,不得无故拒绝。

(三)成绩公布

赛后,比赛成绩经工作人员统计、汇总、排序后交由执委会、裁判组共同检查,确认裁判工作无误后对应赛位号与参赛队对应登记,并由监督组进行核对无误后公布。

八、评分方法及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 1.评分标准制订原则

竞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考查参赛选手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及基本职业素养。

2.评分方法

本次竞赛3个环节总分合计100分,各环节所占比重为:图片描述40%、情景交流 3 3

40%、才艺展示20%。三个环节得分总和为参赛队最终得分,按照得分从高到低决定获奖名次。

(1)各环节得分由裁判组统一评定。

(2)竞赛期间,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裁判和监考人员、扰乱赛场秩序等不文明行为,由裁判长在1-5分范围内酌情扣减该环节得分,情节严重者取消竞赛资格。有作弊行为的参赛队,一经发现立即取消竞赛资格。

3.评分细则

(1)图片描述,满分40分。

① 图片理解(正确理解图片内容及情节,明确图片隐含的职业意义)10分 ② 图片描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自然、流畅、达意,符合相关职业特点)15分

③ 回答提问(正确理解评委提问,回答有理有据)15分(2)情景交流,满分40分。

①信息理解与加工(准确理解任务要求及信息内容,能分析、筛选有用信息)10分

②团队合作与沟通(沟通到位、分工协作、有序高效)15分 ③任务达成(成功完成任务,综合表现优秀)15分(3)才艺展示,满分20分。

①内容(内容健康向上,有职业或专业特色,有原创性,有时代感)5分。②表演(语言流畅,感情得当,配合默契,有较强的表现力)10分。③台风仪表(形象健康,精神饱满,着装得当,舞台感染力强)5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团体奖,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4

获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大赛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九、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等可提出申诉。

2.申诉应在该竞赛环节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时不予受理。申诉时,应按照规定程序由参赛队领队向相应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书面申诉报告。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地叙述。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申诉报告须由申诉的参赛选手及领队签名。

3.赛项仲裁工作组收到申诉报告后,应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6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是否接受其申诉。如受理申诉,应通知申诉方举办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如不受理申诉,应说明理由。

4.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难或攻击裁判、工作人员及仲裁工作组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申诉人如不满意赛项仲裁工作组的处理结果,可向大赛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二)仲裁

大赛采用两级仲裁机制:赛项设仲裁工作组,赛区设仲裁委员会。赛项仲裁工作组接受由代表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大赛执委会办公室选派人员参加赛区仲裁委员会工作。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收到申诉后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在收到申述报告6小时内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参赛队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赛项体验和赛场开放方案

5

各赛项在赛场内设有观摩区,竞赛完毕的选手及其他人员在尊重赛场秩序、不影响竞赛的情况下可在观摩区自由观摩。

十一、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队名称:统一使用规定的学校代表队名称,不接受跨校报名。

2.参赛队中每位选手在报名获得审核确认后,原则上不得更换。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允许选手缺席竞赛。

3.参赛队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凭赛项组委会颁发的相关证件参加竞赛及相关活动。

(二)领队、指导教师须知

1.领队、指导教师须认真阅读赛项章程,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对选手竞赛进行专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2.领队、指导教师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裁判,文明竞赛。

3.各环节竞赛期间,指导教师不得进入候赛室、备赛室或赛场内进行指导。4.正式报名的领队、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更换。

5.竞赛期间各参赛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裁判透露参赛信息及沟通竞赛事宜,有关竞赛所有问题须由领队出面同赛项执委会或仲裁组协商。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须准时参加竞赛预备会,学习竞赛各项规则和要求。

2.参赛选手凭参赛证进入竞赛场地,竞赛期间应始终佩戴参赛证以备检查。3.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纸质资料(按规定允许携带的竞赛材料除外)、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进入竞赛场地。

4.参赛选手在候赛室、备赛室和赛场内须服从工作人员调度,遵守赛场纪律,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

6

5.在竞赛中如遇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经裁判员确认后,可向裁判长申请补足排除故障的时间。

6.每一项竞赛环节,未经裁判员许可,参赛选手不得中途离场。

7.参赛选手每环节竞赛结束,离开赛场时不得带走任何赛场物品,如试题、字典、笔、草稿纸等。

8.参赛选手应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应服从裁判组的评判。对竞赛过程或结果如有异议,应由领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

9.参赛选手在竞赛期间未经赛项组委会批准,不得随意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的与竞赛相关的采访,不得私自公开竞赛的相关情况和资料。

(四)工作人员须知

1.树立服务观念,一切为选手着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要求认真做好岗位工作。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带证件,忠于职守,秉公办理,保守秘密。3.注意文明礼貌,保持良好形象,熟悉赛项指南。

4.自觉遵守赛项纪律和规则,服从调配和分工,确保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5.提前30分钟到达赛场,严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岗,特殊情况需向工作组组长请假。

6.熟悉竞赛规程,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办事,遇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7.工作人员在竞赛中若有舞弊行为,立即撤销其工作资格,并严肃处理。8.保持通讯畅通,服从统一领导,严格遵守竞赛纪律,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6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越发迅速,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师资力量困乏、学生素质低等问题。要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着力寻找改革的突破口。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单方面注重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读写的能力差,高职英语教学成效不容乐观。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结合高职学生以及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各项智力,从而能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1995年相继通过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提出的人具有八种智慧的理论[1]。这八种智能主要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感知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其中,语言智能就是指人具有运用语言进行口头交际及书面表达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运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空间感知智能是指人能准确表现感觉和视觉空间的`能力;音乐智能是人能感觉、辨别、表现音乐旋律的能力;肢体运动智能是指能运用身体的部位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察言观色,明白他人的情绪、感觉、意向等的能力;内省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不断反思自我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届的各种形态,并对其加以识别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智能观念。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每种智能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以多元的形式并存。每个个体或多或少都具有这些智能,只是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和发挥程度,这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智能特征。

多智能理论给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是开发和挖掘人的多种智能,并使这些智能发挥重大作用。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多项长处,从而使学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职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能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倡导学校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要让位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多元的智能,找到自身的长处,发挥优势智能的巨大作用而获取知识、经验,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最终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各种智能。

(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以创新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高职英语教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游戏、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智能;通过开展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内省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既然学生具有其多元的智能,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应该要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机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他们各自的智能特长,采用强恰当的评级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而更注重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只要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通过强化学生的长处来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洁。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05)

[2]谭小娜。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兼谈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0,(09)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7

一、高职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各大院校纷纷重视对英语口语相关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诸多高职院校将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参与视为对奖牌、荣誉的追求,导致高职英语口语大赛的举办变为少数人施展魅力的舞台,大多数英语表达能力不够突出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这与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不匹配的。

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突出了口语化的教学特征,但是依旧面临诸多障碍,导致哑巴英语的教学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致使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开展难度高。部分学生对英语考试存在畏惧心理,对英语竞赛更是视而不见,因此,参加英语口语竞赛的学生大部分是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英语口语竞赛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才能的展现平台,主要突出职业英语口语的特性,赛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围绕高职学生未来职场所要运用的英语技能。所以,英语口语赛项实现了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的吻合,对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现状

1. 听力能力薄弱,捕捉不到关键词。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语言氛围不浓。随着生源的扩招,学校本就有限的英语学习资源变得更加拮据,虽然学校加大英语课程学习的媒体资源投入,但是,还是难以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网络化教学。高职学生普遍面临英语听力不好的现状,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时难以准确捕捉对方话语的关键词,对听力材料的前后内容难以进行紧密接连,对材料的大意把握不准确。教师在进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说的练习,忽视学生多重感官的有效结合,造成学生听不懂,便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

2. 口语水平偏低,难以进行准确的英语表达。

流利的英语表达水平是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素养,但是高职的学生大都缺乏自主表达英文的自信。他们虽然意识到英语表达对参与职业竞争的重要性,却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进行英语表达,害怕英语表达不准确被别人取笑。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自身的词汇积累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的英语表达环境,缺乏足够的英文表达氛围,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不容乐观。

3. 英语口音表达地域色彩偏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职业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很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英语能力都有不低的要求。学生需要运用较为标准的英语口语才能够实现成功的国际化交流,否则会出现让对方感到茫然的窘境。经过笔者十余年的教学发现,很多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表达的口音上存在着较重的地域色彩,对语音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长时间不正确的语音表达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同时,由于语音的不规范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进行英文表达,内心抗拒英语交流,使得学生的错误难以及时发现,进而对错误的改正也就无从谈起。

三、依托英语口语赛项,探索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新路径

1. 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赛项非常重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阐述和沟通的能力,而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和句式、语法的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脱离了真实的语言情景,缺少现场交流互动的情感与语言表达,以至于出现英语教学低效的教学结果。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在英语笔试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口语应用中往往无能为力。

通过英语口语赛项的实践活动表明,英语的习得能力需要在实际的情景对话中得以练习提升。因此,英语教学需要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电子资源等方式获取大量的口语教学资料,在课前做好英语交际任务和情景的设计,而在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他们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真正的课堂实践(包括描述图表、阐述观点、角色扮演等)中提升英语应用技巧和能力。

2. 整合语言素材,以语言实际操练为重点任务。

教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英语口语赛项的考核内容主要倾向于与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从考核的角度与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进行深度联系。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英语教材的编写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学生参与职场后的交际性、实用性。鉴于教材出版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程,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解读英语口语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在日常竞赛辅导和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关内容的累积和整理,并将这些材料汇编成册,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体验技能大赛带给大家的挑战和乐趣,进而让学生在情景再现式的环境影响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创造真实场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测试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参赛选手临场应变能力低,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英语口语赛项中debate这一环节,参赛学生常常会不知所措,出现失语现象,被对手占了上风。因此,在英语口语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强化对学生上述素质的锻炼和提高。首先,为学生创作更多登台演讲陈述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惧怕观众。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展开经常性的小组讨论。有效的小组讨论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害羞、怯懦的心理,同时,可以刺激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意愿。最后,举办形式各样的英语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协会和外教等资源,定期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英文歌曲大赛、英语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进步。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对高职英语口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来看,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方法,但是,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提升英语口语技能,才是我们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广大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每一届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其中,不断积累材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赛促教,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去,从而惠及全体学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珏,杨琼.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对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明华.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3]王荣宁.网络交互学习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讨——基于Let’s Talk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4(16).

[4]许颖,苏晓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3).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8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专业建设;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0-0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职业技能大赛体现出的职业教育问题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制高职教育有别于四年制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务必使学生踏出校园便能从事相关技术类工作,与社会实现有效对接。目前,虽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以行业和专业为指导进行设计,但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讲授方面与普通高校却没有多大区别。对专业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实际工作岗位操作性的重视。三年下来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可无法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胜任工作任务。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从事相应工作。

笔者多次观摩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各院校学生在赛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学生非常有信心赢得大赛名次,场上发挥非常自然,但是多次大赛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而对会计实务知识以及会计应用软件得熟悉程度就差强人意。这点充分的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仍不到位。

(二)综合技能知识的欠缺凸显学生和教师的双重问题。

职业大赛源于对职业的深入研究,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性决定了它绝对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单纯反应。企业的工作是系统化的工作,是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的连续体。所以,职业技能大赛也应是对多门课程的综合性知识的运用。参加技能大赛的是学生,最终的较量却体现在教授技能和技巧的教师身上,也体现出参赛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在赛前准备阶段,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大赛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培训,但多次技能大赛的结果显示学生对单个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对多个技能的综合运用却存在很大的欠缺。造成这种结果的首要原因是从事日常教学的教师本身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可指导实践却力不从心,教师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在实际中的综合运用,无法正确解决学生将来面对的实际工作问题。有时为了应付大赛的要求,学校不得不临时培训教师,这远远背离了大赛的目的和宗旨。其次,在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研究不够,没有将其放在课程改革和实践方案的重要位置上,而是作为难点,面对难点,缺乏迎难而上,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三)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待加强,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是对一名职场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成为学生在今后职业道路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职业技能大赛往往是多名选手共同参赛,也是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重大考验,能否赢得大赛名次,团队合作意识有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竞赛中,团队成员可以充分进行讨论和协商,依个人的特点和特长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团队中不仅有专业能力卓越的队员,负责解决技术性的问题,还要有具备一定领导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队员,负责领导集体,做出决策。团队成员应该具备“一人能不算能,大家齐心协力才算能”的想法,有个人的成功源于团队的成功的意识。在竞赛中,充分考虑团队的利益,队友之间做到互相鼓励、互相商讨、互相提醒,缓解赛场上的压力。有感于对多次大赛的观摩,团队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队员,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最终的原因就是团队合作意识不浓,没有在重要的场合有最佳的团队表现。也反映出在教师的赛前带队训练中,欠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着重培养。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设置。

职业技能大赛各赛项的设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都是在充分研究市场对职业需求的基础上而设定,基本都定位在市场最迫切需求的专业上。职业技能大赛的这一特性对各院校来说非常实用,各院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就能准确的看到市场对职业的需求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在大赛的引领下,职业院校应研究本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妥当性,优化自身专业设置,本着以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院校应该组织本校专业力量,充分研究大赛背景和行业市场行情,在自身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本校目前没有但有能力设置的社会新形专业,逐渐缩减、整合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将主要力量都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方面。

职业院校比照大赛的相关规定,还应该反思自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大赛的比赛内容和对选手的要求逐渐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需求现实,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是各高职院校的学生,但学生水平的展示则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技能水平,更体现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教师带队参加技能大赛,拓展自身视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知识的讲授上,促使教师将教学目光转移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来。教学相长,教师要想教出符合大赛要求的学生,就必须首先研究大赛,熟知大赛,精通大赛,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自我实践动手能力。仅仅掌握娴熟的纯理论知识对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研究行业和专业的现状和前景,踏出校园,走入企业,提前面对学生将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将专业技能学活学精,充分驾驭社会工作任务。并不断的进行校内外的学习,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新。只有理论和技能都能娴熟掌握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大赛固然要求选手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但除了职业技能的比拼,大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还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赢得大赛奖项的学生除了职业技能“高人一等”之外,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领导能力、临场发挥、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即对学生的教育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绝对不能忽视技能之外的因素。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当同等重视,在教学质量考核中,引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的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昭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2]陈章达,黎 帆.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43.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篇9

国外外语教学新趋势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张晓钟 唐敏

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04期

摘要:近十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外语教学转向了语言与内容的结合,而且日益重视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些新趋势给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通过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并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服务。

关键词:外语教学新趋势 高职英语教学 启示国外外语教学新趋势

21世纪科技与文明的快速发展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1 教学模式:转向语言与内容相结合过去十多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如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的外语教学已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转向了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状态,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所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职业学校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教学。

语言与内容相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方面:直接用外语教授各种科目和课程,主要包括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如,词汇的循环、图式的构建、接触本族语者、真实的学科知识及语言技能的结合;(2)教学方面:学生通过用外语学习学科知识,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还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及参与学术性活动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首先,因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交际能力和学习内容,而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语法规则等,所以它能减少学习者焦虑,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学材料、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由于某种学科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认知挑战性,具有双重教学目标:掌握学科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所以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法能避免语言教学与学科课程的人为分割,注重语言文化移入技能,从而真正做到兼顾有效语言的输入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如,用外语教授各种课程,或是进行某些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如酒店管理等。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在澳

大利亚等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计划,分布在从小学到职业学校、大学的各个教学阶段。(2)浸没法。让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外语中,主要也是用外语教授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掌握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教学中使用能把形式训练与交际活动结合起来的各种方法,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各种支撑。与传统教学相比,“浸没式”教学更系统,更丰富。如,用解释、同义词、反义词和歌曲等构成促进语言发展的言语支架;用合作学习、互教互学、角色扮演等构成活动技巧的程序性支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信息呈现方式等等。经多国研究和实践,由于教学效果良好,浸没法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

1.2 教学理念:日益重视外语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外语课程已经不被看做是单一的部分,而是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融合起来,体现出极大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秦虹在《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发展趋向》一文中,总结了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四个趋向:(1)课程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协调。一方面重视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对人的职业知识、技能、品格的要求,以这些要求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又重视个人在职业、社会劳动中的兴趣、爱好、特长,为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条件。(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重视科类、职业门类之间的结合综合化。随着高科技发展和相应新产业的兴起,职业教育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将更为突出。(3)课程设计的目标: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重视职业技术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又重视职业道德、职业人格以及事业心、责任感、美感、信誉、效率等心理因素的培养。(4)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重视调查和实验研究。在这些趋势的影响下,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起了许多综合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如职业发展型、职业群集型、阶梯训练型、综合型等模式。

外语教学作为这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理念上的进步和特征。

首先是需求分析理论对外语职业教育的影响日益重要。需求分析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的需求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并对教学产生反拨作用。根据英语教学研究专家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的“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理论,重视需求的英语教学与一般英语教学的区别不在于需求的存在,而是学习者意识到某种需求。学习者的这种需求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进行变化,从初级阶段的基础知识输入到高级阶段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文化的运用输出而对整体范围内的教学产生反拨作用。外语学习的需求分为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和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包括个体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潜能和职业规划预期等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就应侧重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国外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时,通常都会重视调查和实验研究,以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作为前提,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做出各种选择,然后经过实验积累实效性的资料,然后再依据实验的效果,决定是否进行广泛的推行。在建立职业外语教育的课程体系时,也要先细致地分析社会需求信息(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职业知识、技能、品格的要求)、专业信息(指学生将来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目标情景的客观需求)、学习者的个人信息(指学习者学习经历、文

化信息、学习的目的和对英语的态度等主观因素)、英语语言信息(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欠缺(即学生英语语言信息与专业信息之间的差距)、语言学习信息(指语言学习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即学习需求)等,从而制定出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协调的、具有职业特征与素质培养趋向的课程。

其次是工学结合、“在做中学”的趋势更加明显。早在20世纪中叶,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就率先推进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而美国也普遍实行多元化职业教育,实施“合作教育”、“青年学徒制”、“校办企业”、“企业学校合作”等合作办学制度。其合作教育模式(CBE模式),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挑战,一些国家提出了新的合作教育主张。如,2006年日本提出产业教育振兴方案,其重点有:(1)加强实务教育培训与讲习;(2)增加大学招收专门学科学生的名额;(3)调查研究事业单位的携手合作;(4)建立技能优异者支援实务学习等等。与此同时,“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近一步重视和加强,实践式、体验式学习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最近,国外还日益重视“服务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即在学校课程中融合社会服务概念,藉由学校与小区或组织、机构之结合,让学生在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进行社会服务之工作,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善、能力的增长与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外语教学方面,充分给予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和人文关怀,充分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激励进一步的自我发展。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必然和普通本科的有所区别。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国外“语言与内容结合”的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职英语课程结构。首先,在培养模式上,笔者大胆建议,应该突破传统模式的影响,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地决定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保障机制等内容,以岗位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独特的应用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尝试用岗位、职业证书、实习实训课程建设相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来取代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如,用BEC证书、中英职业资格证书等取代传统的英语四级考试要求等等。其次,在课程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职业英语、专业英语ESP体系,拓展高职教学内涵,实现学生职业发展。再次,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语言与内容结合”,即直接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在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跨文化职业素质。

2.2 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使得当今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融入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高职英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习者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国外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工作结合,甚至与社会服务结合的趋势,启发我们大力鼓动学生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学习和社会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要面向社会,建立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派学生到企业参观考查、进修实习,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企业的要求,实习“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方案中融入岗位实训及企业文化学习,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学院和企业双课堂,学生参与企业文化学习及岗位实践,校企共同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计划、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实现学生在校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职业能力,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让学生在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打好基础,以便他们将来能够实现“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1]Pally M(Ed).Sustained Content Teaching in ACADEMIC ESL / EFL:A Practical Approach[M].Boston,MA:Houghton Miflin,2000.[2]Merrill Swain.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Teaching through Collaborative Task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8

[3]Hutchinson T,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林津石.国外外语教学改革新趋势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6

[5]秦虹.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发展趋向[J].国外职业教育,2012.1

[6]王秀君.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上一篇:球团厂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桂花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