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音乐教育的独树一帜是别的科目无法比拟的,而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别的科目所不能取代的,音乐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着无法分割的关系,对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基本能力、研究意识、审美情趣等综合培养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道德教育;情意教育;智能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谈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摘 要:素质教育中结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音乐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关系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相比其他的教育更加容易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它本身就涵盖了非常广的知识面。而音乐更是让老师和学生容易打成一片,亦师亦友,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的容易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素质教育的润滑剂。

(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

现在的学生群体是个性的群体,教师要如何的依照不同性格的学生有针对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去思考,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音乐教学工作必然会陷入一种迷茫的境地。为了打破现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尴尬处境,我们需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去寻找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改进,去解决问题。在制定教学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特质,去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让他们得到最合适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这个主体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时刻记住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如何让他们走上最适合他们的道路才是我们的职责,这样才能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为他们找到自己的道理,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完全的了解,所以课后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去给予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因材施教是一个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基础教育是为国家的培养栋梁之才,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而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提倡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我们的固有思维,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去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是我们教师需要去思考的,作为音乐教育者,更加应该去推动这样的一种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当中。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包括对人的内在素质以及外在素质的教育。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对人生、世界、环境的看法与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个人行为,丰富的内涵。

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能够形成很好的审美观念

1.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音乐是艺术与思想的高度融合,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教师就能够因势利导,通过音乐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乐器独特,音色别致,而且蕴含着作曲者丰富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这些音乐为载体,讲述与之相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故事等,让学生受到感染,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一些气势恢宏的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在合唱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在合唱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

优秀的音乐往往能够荡气回肠、打动人心、发人深省,给人强烈而丰富的听觉冲击,给人无尽的遐想,让人久久的沉浸其中。教师应当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欣赏引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任意驰骋,在音乐中想象与思考,从而升华自身情感,净化心灵,让内心充实而积极向上,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

3.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上音乐比较繁荣,各种音乐鱼目混珠,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分辨真善美,是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的问题。而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以高雅、优美的音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养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懂得感受美、欣赏美,并且会创造美。

(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借助于各种方式来传达思想,以鲜明的节奏给人良好的听觉体验,以美妙的音色让人有无尽的遐想,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音乐能够将人带入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在无形中让人内心平静,让人懂得一些道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情动人。音乐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迪智慧。跳动的音符,灵动的旋律,能够给人不一样的体验,给人灵感与启迪。思维与智慧是现在社会十分可贵的能力,音乐能够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对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十分有利。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以优美的语言、角色转换、聆听辨析等去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品位、联想、思考、感悟中感受艺术的气息,启迪他们的智慧。

(三)音乐教育能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音乐中的情感魅力

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作曲家丰富的个人情感,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他们积极进取,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婉转悠扬,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慷慨激昂,这些都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

2.音乐教育的分为作用

音乐教育能够营造出各种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这也对学生积极的自我展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优美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对渊博的学识、智慧的魅力、健全的性格有了更好的认同感与崇敬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体验美,感受美,以优美的音乐让心灵充实而丰富,让思想情感更好的交流。

3.音乐教育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

音乐实践活动也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总是和文艺汇演、歌舞、器乐演奏等紧密相连的,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素质健全的人格。

四、结束语

当今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音乐教育应当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精神,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王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民族音乐,2006(4).

[2]叶蔚.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格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作者:李祯玉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摘 要:音乐教育的独树一帜是别的科目无法比拟的,而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别的科目所不能取代的,音乐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着无法分割的关系,对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基本能力、研究意识、审美情趣等综合培养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道德教育;情意教育;智能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在很多年前就有很多专家提出了,然而在很多年后的今天,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现象,或者教学懈怠、学生学习态度松懈懒散,从而使音乐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为之深感遗憾。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而诸多教育,如道德素质教育、情意教育、智能素质教育等都离不开音乐教育。我们要努力搞好音乐教育,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而努力。

一、道德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对培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从音乐活动中得到艺术熏陶,这也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音乐教育除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赏析作品《黄河大合唱》时,笔者先把作曲家冼星海及他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给学生做了介绍。在对歌曲进行赏析时,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歌曲,体验情感。对《黄河大合唱》这样的歌曲,今天的学生难免对歌曲有些陌生和隔阂。所以笔者先从当下的国际关系热点导入,整个教室里的氛围顿时不一样了,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表现得十分激动和愤慨。后来的作品欣赏环节,在他们认真而激动的表情中,笔者能真切体会到音乐作品对他们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洗礼,这对学生无疑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质,音乐文化也一样,一个出色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深入学习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能激起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祖国更加热爱。各种民族音乐,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丰富,进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是促进中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能影响和滋养他们的精神,对他们的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情意教育与音乐教育

音乐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现。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过:“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我们用心倾听一部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仅能体会到艺术家的思想,还可以进一步碰触艺术家的心灵深处,从而完整体味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勾起听众的共鸣,这是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笔者在常规音乐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用音乐洗涤学生的心灵。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笔者让学生用耳朵感受心灵上的饕餮盛宴,用心来倾听,进而收获美的享受。要体会作品的内涵必须从旋律和结构美景入手,要让学生真正走近音乐、融入音乐。首先以配乐朗诵的形式表现诗人张若虚所做的诗句,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讨论并创作一幅画。接下来,在让学生聆听作品的同时,引导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师生共同研究所有标题音乐所呈现出的意境和对应的音乐形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从心底体味作品的生动和凄美,进而促进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美,也更热爱民族艺术文化。

音乐教学更多的时候还是群体活动,这种活动形式非常利于对大家开展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培养合作型人才。而音乐课堂上,作品的演唱、表演唱和课外的各类合唱比赛展示等,学生基本的展现方式都是以群体形式,加入合唱的学生在此类的综合活动中不断练习,形成了和谐的声部、划一的速度和力度,学会控制保持声音在旋律和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大家自觉地在活动纪律的约束下表现自己,进一步形成并培养集体观念。音乐的集中性、精密性、表现性和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各种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求知、合作、创新以及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智能教育与音乐教育

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但也正是这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在拓展学生的自主研究与革新理念等许多方面是别的科目无法比拟的。如作品的“二度创作”,一个精彩的艺术处理不但能加深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拔高其思想性。我们一般是从作品力度的强弱变化、速度的急缓、神态的表现、演绎的方式等角度处理作品。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即兴表演,在音乐课堂里搭设艺术舞台,使所有的学生踊跃展示,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与革新理念,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程度与热情倾注度无疑是评判音乐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忌讳“填鸭”式教学,整堂课死气沉沉,长此以往必然使课堂呆板,缺少生机,更谈不上什么情感体验,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学生个性的拓展与自信的增强。我们一定要启发并引导他们即兴演奏和创作,从而进一步培育出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

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演奏乐器时,要求学生手、脑、眼、耳等互相协调和配合,大大提高了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刺激越大,得到的锻炼也越多,使大脑越灵敏和聪慧。同时,还能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使学生在听懂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美,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教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可喜的是,现行的音乐教育教学除了着眼于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外,还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新编的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指出了音乐教育的若干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只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所以,音乐教育应该是提升全面综合素质的不二法门,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要切实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把音乐教育打造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绚丽舞台。

作者:朱晨辉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浅谈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摘要: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对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须提倡音乐教育,这是符合青少年发展和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的;只有正确运用音乐教育本身的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感性教育

一、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已不能很好地实现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需要。它本身弊端有:(1)从教育内容看,教育偏重于考试科目,只注重死记硬背,为考试而考试。教育内容重复、单调、枯燥。(2)从教育方法看,它是一种僵化了的教育与教育模式。虽然口头上也不断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式”等方法的重要性,但在分数与升学率的压力下,我们绝大多数的教育过程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教师上课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根本不讲究教法的改革与探索。(3)从教育成效看,它违背了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的规律,使学生缺乏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说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取而代之的应是“素质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从心理学的立场说:素质教育是培养人全面的与最佳的品质以及促进健康个性形成的教育。(1)它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经济、文化及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多侧面的教育,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配合的主体式网络。

素质教育是当代的最佳教育方式,它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种大战略方针的完整体现。中小学的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引导下,使每个人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应把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列为首要目标。

三、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人生早期实施审美素质培养,符合人的自身的成长发展和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音乐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它能使人的情感升华、净化,使人格更加完美。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具有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春秋时代著名的学者公孙尼在《乐记》中,深刻地指出了艺术教育的高度的伦理价值:“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他的意思是说,音乐是产生于人的内心的感受,只有精通艺术的人才是有文化修养的人。加强艺术教育,从而完善感性教育,这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科学创造能力是有帮助的。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会拉一手很好的小提琴,钢琴也很在行。他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这句话充分说明音乐在科学创造发明的关键时刻能起到沟通思维、产生顿悟、产生灵感、形成概念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进行音乐文化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又和其他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其他方面的文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冠生.素质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吉联抗.乐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滦县第三中学)

作者:郑桂香

上一篇: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水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