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11篇)
郑新华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总倡导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已成为各级工会组织的共识和行动,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个人认为,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要深刻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领导带头学习,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人生价值、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的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能够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现代化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它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深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先提出来的,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他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在实践中完成,“五项修炼”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他的这套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就是要让员工树
立自我超越的意识,向自我挑战,向极限挑战,激活学习型组织的所有细胞;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让员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把个人愿景、团队小愿景汇聚整合成组织的大愿景,使员工在企业中活出生命的意义;通过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使团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使员工不仅勤奋、而且更聪明地学习和工作;通过加强系统思考的训练,使员工系统地、动态地、本质地看待自己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工队伍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在缩短,现在人类的知识总量5年就翻一番。单纯靠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不能适应新的知识出现的需要。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重点强调的是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要提高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正确认识。
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学习与变革的步伐,以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
要。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市场、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的竞争,但深层次来看实际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果没有人才,首先产品就走不上市场,还谈何市场的竞争。而人才的造就与培养,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要素。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学习与变革的速度,赶不上外部变革的速度,这个企业终将会消亡。因此,企业不但要有先进设备等有形的资产,而且更需要知识、智慧、学习力、创造力等无形的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职工知识化、智能化的进程,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而学习型组织正是培训高素质人才的最佳途径。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需要。
拿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其国民素质还是偏低,主要表现: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偏少、人们社会文明的程度不够、公民学习的意识不强。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整个社会所需的知识层次也日益升高,面对这一大趋势,必须着力提高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通过开展这项学习创建活动,从小的方面来讲,可以促进公民个体素质的提高,从大 的方面来讲,可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需要,又不危害后代其需要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的量是有限的,而素质的提高却是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力,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增强团队的学习力,提高整体素质,进而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这就需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学习型企业”。根据国外经济专家对1994—1997年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的前10名企业,按学习型企业与等级权力控制型分别排列,各取前三名进行企业效益对比,结果不论利润绝对数还是销售利润率,学习型企业都比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高出很多倍。据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指出:90年代成功的企业是构建成学习型组织的企业。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职工生存、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企业的生存与改革越来越依赖于职工素质的提高,而且职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等,都与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密切相关。随着企业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市场经济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竞争上岗将越来越普遍,职工也已普遍有了危机感。越来越多的职工已经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得到荣誉和尊重,只有知识才能获得经济上的收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职工都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当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对职工学习权、就业权和发展权的维护,是对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
再次,要结合实际抓好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在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工会组织要立足实际,从职工和企业的需要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创建活动的组织保证体系、指导运行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做到“活动有规划、指导有措施、管理有条例、检查有依据、奖励有政策”。
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形成合力,不能只靠工会单打一。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三个文明建设;从运作上来说,它涉及到党政工各个部门;从对象上来说,它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从活动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工会组织一家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部包揽
下来。因此,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支持,广泛借助社会的力量,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形成各级党政牵头、社会广泛参与、工会具体操作、各方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从组织领导和运作机制上保证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顺利实施。工会组织要从自身的性质、特点、职能和优势出发,找准工作的角度,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做到思党政所谋,帮员工所需,尽工会所能,更好的履行工会职责。
二、要努力营造热爱学习的氛围,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关键是要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终身大事,决不能间断,只有常学常习,才能够不断有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确保知识常用常新。实践证明,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场面并不难,而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却不那么简单,它需要培育、营造一种尊重知识,渴望知识的氛围。以环境熏陶人、改变人,增添人们学习的兴趣。要努力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让职工懂得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与其他资源不一样,任凭你权力再大、财富再多、武力再强,也掠夺不到“知识”,“知识”只有一个渠道才能获得—就是“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
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作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够不断有新的东西充实、巩固自己的头脑,才能与时代合拍而不落伍,才能具有岗位的竞争力。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成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当务之急。
三、要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工会宣传教育的职能,积极配合企业行政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师资培养,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保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为职工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并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培养职工的学习力、创造力。要进一步深化职工读书自学成才活动,充分运用这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为每一个职工量身定做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进度的学习培训计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激发职工学习的热情,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社会成人第二学历教育和各种专业技能教育,鼓励职工岗位自学成才,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企业应设立读书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对学有所成、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并在工资收入分配上形成学识水平与工作岗位、工作报酬、职务晋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
四、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设置不同的标准。
一、当前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不足
1.单位不够重视。
效能监察工作从开始起步到全面铺开, 在我院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院所各级领导都比较重视, 有的单位领导亲自过问, 专门开会研究部署效能监察工作, 亲自指导选题立项。但也有的单位对效能监察工作认识不到位, 有的行政领导认为效能监察工作与自己无关, 甚至认为是在给其添麻烦, 对效能监察工作敷衍塞责, 有的单位认为没有必要效能监察工作。
2.立项很随意。
有的单位立项随意性很强, 某些项目还没有完全确定, 计划、资金也没有落实到位, 就仓促立项, 待项目进度、资金等发生变化时, 效能监察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导致年终无法完成结项。
3.立项形式比较单一。
有的单位认为我们既没有工程建设项目, 又没有大宗物资设备采购, 感觉效能监察工作不知从何做起。有的单位常年对物资采购 (或某一工程项目立项) , 每年立项都是相同的内容, 没有新的改进和实施效果。
4.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
有的单位虽然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只是年初一张立项表, 年终一张结项表。没有制定实施方案, 有的虽有实施方案, 但比较粗糙, 可操作性不强。
5.实施无效果。
由于上述原因, 有的单位在效能监察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发现问题, 没有提出效能监察建议, 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使效能监察工作流于形式。
二、效能监察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认为效能监察工作是纪检的事, 与自己无关, 有的领导甚至把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认为是累赘。
第二, 效能监察学习宣贯不到位。近年来, 二级单位党政领导更替较多, 纪委书记 (纪检委员) 也有所变化, 新上任的领导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对效能监察工作认识不深, 也没有经过效能监察方面系统地学习培训, 对上级效能监察工作要求及院效能监察工作规定了解不够深入, 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 效能监察考核机制还不健全。我院没有建立效能监察考核机制, 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得好坏并没有约束, 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另外, 二级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都身兼数职, 工作头绪繁多, 投入纪检监察乃至效能监察工作的精力较为有限。
三、深入开展效能监察的措施
(一) 加强培训, 认识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效能监察工作,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不但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 还要对单位领导进行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效能监察工作是对管理的再管理, 监督的再监督, 是单位发展的内在需要。不但要了解上级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 还要系统学习宣贯院效能监察规定, 同时对从事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特别是新聘任的纪检监察干部, 也可对以往效能监察表格进行示范点评, 指导其填写效能监察立项表、结项表, 撰写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及结项总结报告等内容。
(二) 把好立项关, 增强效能监察立项的针对性
做好效能监察立项, 是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
1. 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 科学立项。
要紧紧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立项, 抓重点, 重点抓。抓住单位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重大廉洁风险点, 除了重要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管理方面, 还要加大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招标投标、节能减排、安全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立项, 保证效能监察工作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2. 院对预立项项目进行干预。
在正式立项前, 院召开效能监察立项研讨会, 各二级单位对拟立项项目进行交流研讨, 在此基础上, 院监察室提出立项建议, 对常年立一个项目, 或没有实质内容的立项项目, 以及计划、资金未落实的项目, 建议其考虑改立其他项目。对于上一年度阶段结项今年继续立项的项目, 除继续跟踪立项外, 还要新增1项其他效能监察立项项目。
3. 效能监察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
二级单位中所属研究室 (部门、车间) 较多的单位, 力争以某个研究室 (部门、车间) 为单位开展效能监察立项, 且立项数不少于2个, 且立项内容避免雷同。也可在设有科室的机关职能部门中尝试开展效能监察立项工作。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 达到全员参与效能监察工作的目的。
4.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提高效能监察工作的可操作性。
选题立项固然重要, 制定实施方案也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待效能监察立项项目确定后, 组建效能监察工作小组, 负责具体实施该项目。为了更好地实施, 我们要求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监察的内容、人员分工、工作步骤、时间安排等内容。
(三) 加强跟踪检查, 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操作性
根据实施方案, 效能监察组成员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现场检查等方式, 对重点环节和重点监察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监察建议, 并与被监察单位进行沟通, 督促整改落实。
(四) 认真总结, 提高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性
每年11月, 我们都要对效能监察项目进行结项总结, 专门下发通知, 对各二级单位开展的效能监察项目就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 确保效能监察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并向院提交结项表和结项报告。对于效能监察开展较好、成效突出的项目还可向集团公司推荐申报评选效能监察优秀项目。
(五) 制定效能监察跟踪单项流程
为了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统一, 我们将对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定单项效能监察工作流程, 明确效能监察的实施步骤, 对合格供方选择、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审查、廉洁协议内容、专家评委选择、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合同验收等重要环节明确监督步骤和内容, 方便统一实施, 使之更具操作性。
总之, 效能监察工作要紧密围绕我院中心工作,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纪检监察组织协调, 上下齐心, 共同参与, 改善管理, 提高效能, 为我院健康、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红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01) .
[2]王锡莲.以人为本是执政党建设的中心环节[J].党的建设, 2006 (12) .
[3]李家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J].西藏发展论坛, 2006 (06) .
[4]孙海英.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J].理论学习, 2006 (08) .
[5]李龙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J].当代贵州, 2006 (06) .
[6]薛明智.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J].先锋队, 2006 (12) .
关键词:变电检修;电力系统;状态检测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88-01
1 变电检修概述
所谓的变电检修指的是通过具有大型先进设备的生产企业,以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依据对其进行维护工作以防止出现故障,通过变电站的日常维护,以减少电力生产设备的维护成本,以及保证正常,平稳运行的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在规定的时限。变电检修是根据在线或以前的结果确定的时间间隔,早期的变电站基础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和维修,并通过实践经验和数据的分析来确定设备的各种问题,包括故障可能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变电站的设备维护计划基于分析和判断,因此变电站维护间隔合理的安排,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变电站维护过程,同时减少变电站维护成本,还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 变电检修管理发展过程和现状
变电检修管理模式的发展,电气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故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
事故抢修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方式,当设备故障的影响小,设备和维修大比分的设计,设备关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当时,只为简单的保养和维修,不进行系统的维护。
由于设备生产效率高,突发故障造成的损失变得越来越大,并逐步形成一个定期的预防性维护系统,主要体现在定期维护计划。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周期和内容是通过设置时间表提前,无论设备状态,维修时间,我们的目标是防止或延缓发生故障,期望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操作。但是,这预防性维修管理系统,往往牺牲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利益为代价的,设备的缺陷尚未发生的维修保养和维修或改变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做设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力的浪费。
3 当前变电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检修人员意识以及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从事检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缺乏理论学习及深人研究,仅仅认识到现阶段开展状态检修减少了停电次数、延长了检修周期、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逻辑性。部分检修人员并没有经历系统的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在对一些新设备进行检修时不能得心应手,有可能对变电设备维护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3.2 老旧设备较多
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变电设备的技改不能及时进行,造成部分老旧设备仍然在超负荷工作。如果老旧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必然使维护的工作量加大,与此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维护及检修费用负担,长此以往,就会超过预期更换设备的经费,得不偿失。
3.3 检修管理基础薄弱
变电设备部分基础数数据资料缺乏,且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格式和保护方法、相关的设计、制造、安装、操作和维护的历史数据记录不完整。在目前阶段设备信息进行收集的检修是基础,收集关注设备的状态能够反映特征参数,总是强调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测试的整个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状态维修工作。
4 对变电检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修人员专业素质
人为判断是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需要,但也必须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准确地确定状态的设备以及该设备是好还是坏,这就对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对设备的状态评估,还处于半量化、半经验阶段,设备、区域,环境,电压水平等都是需要积累经验和风险评估必须考虑的。因此,为了提高质量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有三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加强新标准,新标准,新准则的研究和应用;二是加强培训,提供实际的情况和应用效果,有效提高系统的状态维修技术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在线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和研究,在线集成应用程序,充电,测试数据准确判断设备。
4.2 进一步加强常规检测方法
①计划的条件下,传统的检测一直掌握设备状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它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维护制度改革的早期阶段,实施状态检修的基础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力和促进的作用。为了适应实施状态检修必须加强日常检测。
②增加设备投资,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要做好检修,必先利其设备。准确可靠的仪器可以消除的人力和外部因素的干扰,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的数据。
4.3 加强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
①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维护程序、质量标准、检验和验收制度、缺陷管理系统、备件管理系统等一些设备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国家电力公司,该部已颁发的维修指引或处理程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补充的规定。设备没有出台规定,应根据制造商规格和现场经验的现场检查程序编译。
②加强设备管理、技术文件。第一,原始材料,包括设计数据和实际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提供的产品规格,厂家,出厂检验、安装图纸、证书等;安装技术记录、检验记录、文档和项目交接和验收备件清单等。第二,运行数据,包括运行日志、操作记录、缺陷记录、异常、障碍和事故记录等;第三,异常数据检测和维修的设备,包括设备维修记录、检验报告、以及其他各种预防性检验(试验)测试报告、设备改造等。
③加强维修起重工具和安全工具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操作流程及相关管理系统。
④建立技术监督和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工作,使用准确的方法对数字版权和结论。
⑤从设计,生产人员参与和互相学习的全过程,并充分尊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和归纳。
4.4 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检查
提高变电站设备维修质量,以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因素的设备是发挥潜力的重要措施,是整个过程的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根据总工期有计划编排各个环节的检修时间,抓住检修的关键工序、关键工艺施工节点,确定各项时间参数,科学地组织施工,关键过程需要时间过程资源,非关键工作计划完成在计划维修项目的同时,追求短时间,效率高,成本低,大大提高经济效率,克服大修计划准备工作和施工建设的主观盲目性和施工主次的模糊,这将影响到整个工期。
综上所述,变电站维护是保持一个可靠的电力系统电源的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前提,这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最基本保证。在新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工业生产已被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代替手工生产,大量的先进设备,日常生产,设备功率容量增加,电力行业设备维修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可靠运行电网变电站维护工作成为一个关键的生产安全,只有继续保证该设备能在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是减少损失,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信访局)
当前,我市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新的形势加剧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也给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上看,信访工作应当履行的职责 《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信访部门承担: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我省(皖办发[2004]27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的意见)中详细载明:一是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就地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规范办信和接访工作机制;健全信访问题处理协调机制;强化信访督查督办机制;建立健全突出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建立信访隐患排查调处机制;把处理信访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控制集体上访,努力实现“集体上访不出市”目标: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强化信访重点单位管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领导:强化信访工作
领导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基础建设;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2012年2月27日,合肥市委办公厅以合办[2012]11号文印发《2012年全市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各级领导干部全员接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等方式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并就责任落实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二、我市信访工作现状和存在不足
(一)信访工作现状:信访形势严峻。种种现象表明我市现阶段已成了矛盾的凸发期,这种信访形势主要来源于发展的速度和政策的出台,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理解不能十分清晰,从而片面看待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体反映的事项由来已久,至今没有从根本解决,进京访、赴省访、重复访、群访现象不断发生。择机择地进京、赴省老户增多、不合理诉求越来越多,依法处理的准备工作滞后,取证意识不强给依法打击处理造成被动。
(二)存在的不足:一是工作制度存在的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接待程序,比较被动的处理相关事务,对接待后的转送情况不能及时跟踪到位,被动等待。督查督办受办公条件限制,无法完全督查到位。信访人特别是对于信访老户,由于是由处理信访事项的责任单位来具体负责,可能导致出现虽多次重复访,但对其具体情况仍不能十分清楚的现象,跨度时间较长,而且由于具体工作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导致无法依据信访条例正式给予书面答复意见。除此以外,与各乡镇街道、责
任单位在配合联动上仍然存在一些协调乏力的现象;对于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职能要花大力气加强。根本问题应该是没有人也没有要求要定期思考此类问题并提交市委、政府会议研究对策。应当认为,此职能对于我区存在的一些信访群体还是有必要性的,对于持续不稳定的因素,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或统一口径方可给予恰当的答复。二是基层业务和人员组织保证存在不足: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反映的社会矛盾焦点越来越多,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信访量增加,有耐心、恒心坚持在信访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调动频繁,无法细心细致的沉下心来做群众工作,在业务资料上也不熟练。三是领导重视不足:对于不断强调的领导接访和包保信访案件情况,少数领导仍旧存在一种诉求人无理,不愿意接触的现象,也存在这样导致了一些诉求人以更恶劣的手段来以访施压,影响整个大局的稳定。对于包保的案件,仅有少数领导带案下访,与信访人见面,按要求形成相关记录。四是大维稳格局的利用不足:不能有效使用打击的手段来对一些无理诉求、缠访、闹访的事项进行处理,在信访事项初期取证工作不足,造成打击滞后无力,不能及时有效利用信访、调解、仲裁、司法的联合力量来处理信访事项。五是各级干部理解认识不足:在诸多的信访诉求人中,不乏有缠访、闹访、无理访的人员,但我们更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政策不断推陈出新的现阶段,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深入的理解政策、造成对政策认识不到位,操作中存在一些瑕疵,而在处理问题时,更对上访群众存在排斥、厌烦的心理。有的对上访者“只给米吃,不给面见”,群众从大门来,他从“小门”躲;有的不是倾听群众的心里话,不与群众沟通,而是压制,又
不及时解决,又不让人家讲即怕、烦、拖;停留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懒得深入下去摸个“实打实”形成不作为、乱作为、敷衍应付;有的宁愿拿出经费、派出专门人员“截访”,而不愿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造就了一批信访老户。
三、几点思考
1、树立责任意识,切实把“信访工作无小事”落到实处
(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研究、思考当前信访工作,对已经存在的重复访、群访应当逐案研究,以大维稳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广泛地分析全市信访形势,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明确目标为“事要解决”。
(二)公正、客观听取诉求。理性的把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传达给群众,把群众的诉求梳理汇总反馈给党委、政府,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合法诉求。
(三)督促责任单位对信访的合理诉求,认真快速执行到位,对于应该解决而不解决或敷衍塞责、久拖不决的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政策法规。开好“处方”,不当门外汉,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不仅要对信访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的再教育,同时对各个部门和乡镇的依法行政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培育、造就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2、当好参谋,加大力度,切实维护我市大局稳定
(一)做好参谋员、协调员,搭好桥,把好关
当好市委、政府的好参谋:积极主动参与城市各项发展活动,以大维稳的平台筑建好风险评估措施,利用好市委、政府督查室和纪委的职能,公正、合理的督促城市发展中涉及的各个部门严格依法办事,尽可能避免发生不稳定因素。责任单位对于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提交预案并确定专人负责。
当好各责任单位的协调员:对于信访事项责任单位,可通过协调会方式尽快解决问题的,不推诿,第一时间与责任单位联系,并确定信访人认可的时间,严格按约定时间与当事人见面,听取诉求后给予答复,提高一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
当好人民群众的分析员:对于信访人反映的信访事项,公正、客观的倾听,开好处方,做好记录,使信访人反映的合理诉求尽快得到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诉求,也要依法按政策给予解释,耐心、细致,正视矛盾、不回避,尽可能换位思考诉求中的合理部分,取得信访人的理解。
把好领导接访的第一关:认真排查,尽可能对一些诉求有合理成分、或虽不合理但如不进一步接访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的信访人反映事项进行详细调查,在接访前提出建议,并由局主要负责人向领导当面汇报后提前确定接访时间,信访局通知当事人指定时间至指定地点接访。
当好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业务工作衔接的桥梁:不仅要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折不扣完成,更重要的是对基层业务工作进行不断的指导和督办,区划调整后,起点更高,要求更多,很多业务不熟练,无法按期完成上级交办的业务工作,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来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保证各责任单位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交办、转办的信访工作任务。
(二)打好基层基础,夯实信访力量,切实做好“摸排化稳”工作 配好基层信访代理员:选齐配强各村(居)的信访代理员,责任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要能忍得、受得、狠得,他们更能理解群众、走近群众,更能听到群众的心声,也更方便做好劝解工作。
做好排查工作:矛盾排查表制度早已形成,但事实证明,矛盾隐患的排查工作未落到实处,排查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发展的脚步走向,掌握最清楚的莫过于村(居),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与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群体不出市”密切相关,矛盾解决最好的时机往往在最初发生的时间。
做好化解稳控工作:对于已形成的信访诉求人,合理部分已给予解决,仍不能放松稳控工作。当前,稳定压倒一切,十八大前,矛盾化解犹为重要,对于无法化解仍缠访闹访的的信访事项,应当从起始时即开始取证工作,每一步程序完善,尽可能的对其合理部分全部到位,人文关怀到位,除此以外,一定要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由司法和公安介入,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对敏感时期的重点人群,不息一切代价将其吸附在当地。
做好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结工作:对于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严格按照信访条例按期答复,无论信访人是否已息访,应将规范的答复意见按期送至信访人,并签定送达回证,对可能发生反复的信访事项,必须提前预备,留臵图片资料,并在初始时期要求其签定承诺书,在规定时间内将报结材料报至信访局相关科室存档。
(三)提高重视,加强力度,协调联动,落到实处
大接访活动:市级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应当提前告知指定日期可接访的具体时间段,由信访局具体安排接访事项(领导接访建议原则:进京访老户、群访、重复访、异常访,同一领导接访三次仍无理上访的不再接访,上级领导接访过分管领导不再接访,第一次约访对象由分管负责人
接访)。
建议对于城市建设中涌现出的新的信访现象和某一特定时间段易发生的信访事项进行专题协调,不需信访人参加,由主要负责人召集分管负责人和责任单位,对此类现象提出具体处理措施,方便统一思路工作。(例:强拆、农民工工资等)
对包保的积案,包案领导应当做好牵头、协调、督促、研究的职责,以推动“事要解决”为根本宗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真正将包保案件当成自己的事。
(四)利用好大维稳的平台。
对于存在的信访形势要不断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各级政府做好化解稳定工作。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能行使起来,有效整合信访、调解、仲裁、司法等方面力量,做好信访社情分析研究,与大维稳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市委确定的九个专题小组,定期分析研判,超前谋划、超前分析,制定预案,确保稳定。
关键词:双语教育;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27-01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所谓‘双语教育”,是实施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方法。从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就是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这两种语言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学中其通常称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①。我国是实施多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为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区经济得以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当地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为教学目标的“双语”教育。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新疆开始了双语教学,近几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加大了投入,双语教育已经落实到幼儿园至大学。结果表明,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
本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各民族从小学好汉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1、形成国家一体化教育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繁多而高度统一的国家,在这样一个拥有多语种、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为了使各民族能够在各领域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整体,必须建立一种各个民族可以通用的语言,于是处于我国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作为统一语言来形成多元经济、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对多远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使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坚持我国双语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我国各民族上千年积累下来的价值体系、文化财富、历史经验等相互、广泛传播,更加体现国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进一步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化的历史与现代的光辉历程,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双语教育促使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理念、各民族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渗透、各民族利用统一语言的教育模式。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只要加强相互交流,才会有共同的发展。因此学习汉语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树立整体的思想理念与爱国意志,是实现中国梦的长远要求。
2、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民族与民族、民族地区与国外边境的贸易交流也不断增多,汉语是我国区域间与民族间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也是已逐渐成为国际交流市场的重要媒介,不学汉语就根本上无法面向当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面向全球化科技交流竞争趋势。新疆少数民族想要扩展视野,适应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就要好好学习和把握汉语言文化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加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能力优势,为新疆经济与全国同步发展具备强有力的知识才能。
3、对发展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双语教育有着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中优秀文化的功能,是党和政府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展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②,通过少数民族本族语言与汉语的交融,加快了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迈进,同时也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得以发扬和传承下去。因此双语教育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汉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途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树立祖国共同体的的理念,学会奔着各民族共同的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与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
三、施行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③。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汉兼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总结和归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评估新疆以往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对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未来新疆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④。
何为艺术教育?即通过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审美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它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整体素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艺术类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随后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艺术教育提到了深化教育改革的高度。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类高校,是普及性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而图书馆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窗口,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所以说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来配合学校搞好大学生艺术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所说的高校图书馆特指普通高校的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优势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静谧的读书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图书馆的独特文化氛围有利于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图书馆典雅大方的外观,雅致有序的馆内布置,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视听室的设立,为开展高品位的文化娱乐形式提供了宽敞、宁静、方便的空间。图书馆静谧的气氛,艺术化的人文环境布置,使读者置身其中,接受着美的熏陶和高尚情趣的感染,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也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令人身心舒展的人文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场所。
2、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坚实后盾
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有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纸质书籍资料,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文献形式由单纯的文本形式向文本与多媒体并重发展。这些现代文献以其形象直观、资料丰富、涵盖面广而具有传统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还可以通过更多的电子读物和声像视听资料来寻找智慧与美的感受。这使得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从文献资料方面有了保障。
3、现代化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普及构筑了艺术教育的技术平台
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其技术环境已足以支持大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需求。如多功能厅、报告厅、阅览室、视听室的建立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和娱乐空间。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构筑了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现代化技术平台。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开展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不以课堂教育为主,而应该多层次、全方位展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配合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1、增加艺术类文献的馆藏
艺术文献是指以语言、视觉、听觉符号为载体的纸质文献及多媒体文献,内容包括美术、摄影、音乐、影视等门类。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丰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图书馆在采购纸质文献时应加大文学类图书、艺术基础、艺术鉴赏类图书及相应的艺术门类图书的力度;在采购多媒体文献时应注意相应的随书光盘及艺术类数据库还有音乐、影视类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以其特有的声音和图像传递信息,具有存储密度高、内容直观真切、转播效果好的优点,深受广大青年学生青睐。因此这样形象直观、资料丰富、涵盖面广的新型文献应在文献资料收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1)采取灵活多样的导读方式
图书馆传统的导读方式大多是简单的介绍馆内文献。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渐增强,因此图书馆应打破原来单一的导读方式,在导读内容上,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以往偏重专业书籍的导读倾向,增加培养学生文学和艺术素养的经典书籍的推荐和介绍。可以参考一些好的推荐书目,如北京大学动员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联合推荐,推出收书30种的《北京大学学生应读书目》;浙江大学叶鹰教授的《面向学生的推荐书目》,收书30种,随后又将该书目扩展到100种,将使用对象从大、中学生扩展到研究生。在导读形式上,可以利用馆内刊物、专家书评、专题讲座等,融入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为配合学校倡导的“大学生人文学科必读书目”活动,邀请国内人文艺术学科专家学者在图书馆举办中外人文艺术学科经典的导读讲座,场场爆满,深受读者好评。还可以在馆内开辟一个读者交流区,让读者在此交换彼此的思想,并联合校园学生社团,定期开展读书节、读书座谈会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通过新型的导读方式来改善、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图书馆的空间、设备、资源、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大多数有多功能厅,应聘请学者及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美育理论以及文艺思潮、审美趋势或符合现实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坚持正确的审美导向。还要邀请一些艺术家到校内举办诸如画展、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家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形象生动的获取艺术知识。这样将会形成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整合的良好态势。学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对于构筑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将会产生导向性的作用。因此这类活动应列入图书馆的工作计划,定期举行。
高校图书馆有良好的空间,有利于办好宣传服务。可以在图书馆大厅开办橱窗专栏,宣传艺术知识、各艺术门类的中外发展史等等。比如开办“视听剧场”橱窗专栏宣传:影视艺术知识、中外电影发展史、网络影视信息、名著名片介绍、优秀爱国主义影片介绍、每周放映信息等,并定期更新。
高校图书馆都有较丰富的音乐、影视等音像馆藏,并且具有较好的视听设备,应充分利用利用现代化的声像、电子、网络设备,为大学生提供视听等现代化的服务。可在馆内成立视听室,为读者进行声像资料的咨询检索服务,让读者根据各自需要选取并欣赏声像资料。在这里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欣赏各式各样的名曲、名剧,拓宽其知识面。并为学生开展多种专题的影展,同时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在观影后,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学生通过观影、讲座既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也得到了艺术的陶冶。
3、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与学生形成互动
为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图书馆应经常面向大学生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或竞赛,甚至可以引进一些校外的名家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也可以使其他同学受到美的熏陶。图书馆应为一些优秀作品设置一个展区,这样,一则能使图书馆的环境显得更为优雅;二则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作品;三则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鉴赏水平。在校内图书馆主页上开办艺术交流论坛,分为音乐、美术、摄影、戏剧、影视等几部分,邀请学生们对了解或感兴趣的某一门类或某一话题进行评论和讨论,并对图书馆的艺术资源建设和服务发表建议。图书馆也定期开展座谈会、艺术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既可以增加馆员和读者的思想交流,又增进了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使馆员和读者的关系更加融洽。
三、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作为高校课堂教育延伸的图书馆,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读者从审美高度去认识、理解、欣赏、研究艺术作品,使他们悟出其中的艺术内涵,领略艺术的欣赏要领,改善、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尚需改进和探索。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会出现许多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会有各种困难,我们也要迎风而上,因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其庄.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图书馆作用[J].发展论坛,1999(5)
[2]李永忠.大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2(1)
[3]沈黎萍.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
[4]张春慧.高校图书馆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5]徐月玲.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晋图学刊,2007(1)
[6]叶鹰.面向学生的推荐书目[J].图书馆杂志,2003(4)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群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妥善解决老龄问题,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进而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以及各方面群体的支持和重视。
1.提高人们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宣传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2.社会、政府和传媒,应积极引导,加大老年教育力度,有计划地增加经费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更加广阔的服务平台。
3.不断完善老年大学、老年学习班等老年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老年教育,使其更加大众化、社会化,以满足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参与学习的需要。
二、优化师资,加强管理,发展社区教育
老年人聚居在社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对象中需求最大的群体。社区服务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上,还体现在能否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上。对于老年教育的师资选择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办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任课教师既要全面了解老年人身心健康情况与参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甘愿为老年教育事业奉献。
2.不断加强老年教育的组织水平与管理能力,能够定期开展老年文化交流活动,使老年人在活动中获得集体感和归属感。同时对老年教育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及有效的管理。
3.充分发挥社区老年教育的优势,开办社区老年学校,让更多的老年人就近入学,并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多地融入社会,参与社区的文明建设。这也正是老年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三、准备充分,家人关爱,保持乐观心态
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特点不同,显现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良好的亲情关系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使老年人愿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以此来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增加生活的乐趣,达到修身养性、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1. 老年人在参与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思想准备,不急不躁。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恒心和决心,配合教师逐步学习、循序渐进,才能最终收获学习的快乐和喜悦。
2.家人的理解、支持与关爱是影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应尽量减少老年人的家务负担,保证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可支配力。在情感上支持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关爱老年人,向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 重点 特点 难点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6-01
“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支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在笫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考察并看望师生,在与基层教师座谈中,提起最多的就是“教育公平”四个字。我认为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是吗?时间的早晚又如何。俗话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抱着一颗想要学习的心,谁会在乎你成就的早晚呢?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我认为需要在这么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识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的对象——成人决定的。成人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成人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成人是成熟的人,有经验的人。成人期意味着成熟和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帕特森认为:成人期意味着一种社会的身份及地位,它涵盖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而言之,一个人进入成人期意味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他人对其的认知均得到认可,即认为他达到了社会成熟性的某一水平。而这一水平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的成人身份相适应的。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这些经验增强了他的认知能力。经验是成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成人是主动学习的,成人是带着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动机来学习的,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的态度相当主动。其学习的效果显然优于儿童。所以从这点上讲成人教育很占优势。
(二)成人教育招生对象范围很广。基本上各个岗位上的人都可以接受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已经走上工作、生产岗位,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以及正在谋求就业的待业者进行他们所不具备的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和培训。
2.对文盲进行扫盲教育。
3.对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根据他们所具有的文化基础和实际需要,继续进行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合格者可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4.对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更新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继续教育。
二、市场需求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教育市场变得更加激烈。国内各个教育机构面临内外的压力。更不用说是成人教育这块并不是很成熟的领域,面临的挑战更大。很明显在成人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供过于求,这是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改变的。如今的社会还是有很多的文盲的存在,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成人教育市场随着普通高校连年扩招,生源逐渐萎缩,需要拓展新的办学渠道,发现新的市场需求。
三、成人教育的质量问题。
一哄而热的文凭热,形成社会需求的畸形发展,人们追求知识的目的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人教育质量的滑坡。尤其是用人单位只注重文凭,而不注重实际的才能,更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政府在宏观管理上存在的滞后,致使成人教育主体的混杂和无规则竞争并存,再加上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可以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影响教育市场,使其逐步萎缩,限制成人教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观,那种以牺牲质量而求发展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四、成人教育服务观念的转变。
满足现代成人逐渐增长的学习需求和高品质的学习质量,是各个成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市场目标。因此成人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服务的观念为基础,服务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资源也随着不断地精进和完善,教育市场从卖方市场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学生对于学习的选择权加大,可选择的学习范围也变得广泛。可以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为人服务为本的观念,满足成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能达到从量到质的飞跃才能较好地适应成人教育,合理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调动成人的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否认我国现在的成人教育正面临关键性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潮流的需要,应对民族振兴的需要以及满足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也是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开始产生质的飞跃,给成人教育功能重新定位。由“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提法,“现代教育体系”就会终身教育体系,核心是在纵向上,对人的教育活动,从普通教育结束延伸到人个体生命的终结;而“学习型社会”,核心是在横向上,教育服务从面向少数精英到社会全体公民。由此可见,办好成人教育的任务刻不容缓。
五、如何办好成人教育。
1.提高对于教育的认识。对于整体的教育观、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认识,由小部分人的认识向全体相关人员的认识发展。在一定基础上,研究成人教育规律,提升成人教育质量。
2.优化教育的结构。成人教育的类别、层次、形式、途径乃至目标的多元化,体现了其相对普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但它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将作为整体的内部关系和结构复杂化。因此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除了国家对全国成人教育的总体设计和宏观调控,也需要每一个学校对自己所办的成人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系统定位。在教育方面缺少什么去弥补,不能固步自封,与其他学校形成优势互补而不是内耗。
3.创新教育的模式。成人教育的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教育方式。自教育产生以来,教育媒体从简单的语言传播到了现在的电子设备传输,也相继产生了普通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等。虽然对于学习来说不断丰富的教育手段使他们掌握知识更加容易,但对于办学者来说,使教育过程更为复杂。因此创新办学模式来实现各职能信息传输和教育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
一、当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仍有差距。一些乡、村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国家的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老百姓天生就服管,没人管他们反而不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还是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民不可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缺少群众基础,条件不成熟,不符合实际。
二是村规民约不尽规范。一些村制定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村民应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平等,对村民规定的义务和限制、制约措施多,享受的权力、民主、政策措施少,过分强调村民的违约责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违约行为频繁,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计生部门不断加大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但在村、社、组计生干部的报酬落实上仍显不足。乡计生专干岗位津贴每月30元,是岗位津贴行业中最低的,村计生专干每年1200元,社宣传员每年120元,自管小组长每年360元,按天平均分别仅为3.3元、0.33元和0.98元,报酬水平偏低。同时村级没有任何活动经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四是村民参与意识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虽经多方宣传,但一些群众对村民自治工作仍漠不关心,自觉参与意识不强,认为是乡村干部的事情,给工作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要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健康发展,使之形成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要从根本上转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错误认识,应当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逐步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实际中充实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为群众带来的实惠,逐步转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实现要我自治向我要自治目标的转变。
2、实行村民管理是主体。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必须突出广大村民是管理主体这个重点,所以在工作的开展中,应当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由全体村民选举自己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讨论制定村规民约,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并严格按照规定和协议办事。
3、丰富活动内容是载体。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要充分发挥乡、村青年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协助、参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4、保证资金投入是基础。各级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不大加大投入,全力保障村级计划生育正常工作运转和计生干部报酬的落实,这是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重要条件。在现阶段群众的生育愿望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各级计生干部特别是村、社、组计生干部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苦,工作压力也很大,如果不能再从经费和报酬上加以落实,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将更大。
5、强化工作指导是关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因此,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工作“指导”上下功夫,支持和帮助村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村委会应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承担起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职责,达到村民自治的目的。
总之,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是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以人全面发展理念,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实践“
随着“普九”目标的基本实现,教育科研将被摆在学校工作的显著位置,毋庸质疑搞好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笔者发现,农村小学在教研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一些教师素质低,业务不精。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在日常接触的教师中发现,有的教师基本素质差,上课写错别字、出现知识差错;还有个别的抱着原有的文凭认为有些知识就够了。孰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不断的更新,如不加强学习,就将成为一潭“死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教师就得不断地研究、探索,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研工作重形式,不重实效。
许多学校在教研活动方面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业务学习笔记大多是应付性的东西,大部分学校有课题,但围绕课题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寥寥无几;评议课也多为应付性的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些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也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 普遍教法陈旧,课堂效率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听课中经常看到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如在教“象”时说:“大象的象,记住了吗?……”。填鸭式灌注式教学方法仍然使用,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个性被扼杀,课堂上教不会,课下搞题海战术,其结果使学生苦学厌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课堂效率低。
四. 作业批改质量差,缺乏经验总结。
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都是由批无改,有日期无批语。昨夜使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医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技能、技巧的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教师还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批改作业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提高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 民汉兼通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随着人们文化观念和语言观念的改变,少数民族语言已经不再被视为原始、落后的,而被看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关于“双语”教育的定义,在双语研究中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比如:托斯滕.休森与奈维尔.泊斯特莱特沃尔特(Torsten Husen and T.Neville Postlethwalte)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中对“双语教育”的界定是:“所谓‘双语教育’,通常是指一种使用两种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法(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进而他们又强调指出:实施“‘双语教育’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方法。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也不必在统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的使用两种语言。”
我国学者王斌华教授在其编著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指出:“‘双语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这样,我国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也属于双语教育范畴;狭义的双语教育是学校中使用第二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的教育”。
本文所说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中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活动。我国双语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开始的。21世纪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各国对外语的需求明显加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学科型双语人才的严重匮乏(包括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我国学科型人才往往只精通自己的专业,普遍缺乏学科外语的知识和水平,缺乏用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燃眉之急?要培养出大量的学科双语人才,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实施双语教育。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为主要内容的“双语”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实施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仅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艰难地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双语教学实验,“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逐步恢复。西部大发展是我国少数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而教育中,语言又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前,就双语教育而言,本人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好汉语,实施汉语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前提基础。现将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性质及其他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一点初步探索,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从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到民族乡的各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4%。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都位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据《新疆图志·学校志》记载:“1910年全疆共有中等学校4所,学生300人(包括实业教员讲习所120人);各类小学堂600所,14866学生人;各类学校教师共758人。到1949年底,全疆仅有大学1所,379学生人。新疆的双语教育先后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建立阶段(1950—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7)和改革发展阶段(1987—至今),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强调: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从1953年开始,新疆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首先扶助发展各少数民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塔吉克、柯尔克孜等)的中、小学教育,这一阶段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7年自治区高等院校由1949年的1所发展到5所,在校生达3909人。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要达到“民汉兼通”,此后,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并于1992年正式启动中学双语教育授课试验,大规模双语教学由此开始。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要求全疆所有的城镇民族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到2004年的底,全区在52所中小学开办了946个双语实验班,学生数达到35948人。目前全区双语教学班已达到4505个,就读学生145138人。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课使用汉语授课发展到除母语外,其它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2000年以后,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20多所。在校生7286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1949人,专职教师7924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72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汉兼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总结和归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评估新疆以往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对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未来新疆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09-24
深入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11-13
关于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几点思考06-02
白石乡深入开展09-14
深入开展安全日学习06-29
深入开展亮剑行动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06-24
社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小结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