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共12篇)
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谈
摘 要: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职业道德的内容,重新树立职业道德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业道德 创新型 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实施已经20多年了。社会进入到21世纪,素质教育到了创新发展时代,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因而对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职业道德内容的准确定位
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天职。正是在这种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下,师道尊严成了永恒的信条,教师也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唱主角。而在推行和实施新型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仍然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本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但特别强调在热爱学生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特别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的整合作用。
这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和要求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教
育过程中的教师唱主角的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天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它是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创办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职业道德理念的重新确立
教师是学生的“天然向导”,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为人师表。因此,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应确立以下教育理念:
1、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做科学发展教育观的忠实践行者
从毛泽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到邓小平教育要“四个面向”,到江泽民“三个代表”,再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重要思想指明了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每个教师都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教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争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排头兵。
2、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
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带领学生学会做事,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形成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的教学观,依靠和相信学生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型教学观,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不足和缺点,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发展欲望。教师只能引导他们,向他们介绍学习方法和展示知识的魅力,相信他们不管差异有多大,都具有发展和形成自身价值的可能。
4、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动态向上的教学氛围
应该说课程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桥梁。但创新型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应单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强调对学生理智发展的开发,强调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和情感价值的培养,强调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塑造。因此,应该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乐观向上、动态生成的课堂氛围。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除了强调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自身道德修养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业务素质,这就是职业道德素质。
第一是掌握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不仅表现在量上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在质上有所提高,即注意它们是不同学科有机整合的知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财会职业道德, 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行为准则, 这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财会人员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1. 尽职尽责, 敬业爱岗
财会人员应当无条件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财会事业, 热爱财会工作, 努力钻研业务, 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
2. 客观公正, 依法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财会人员应当按照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要求办理财会事务, 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3. 廉洁清正, 自尊自爱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洁身自好, 决不徇私舞弊, 贪污腐化。爱惜自己的身份, 珍惜自己的品格, 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4. 严谨务实, 精打细算
财会人员有责任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 改善单位内部管理, 提高效益服务, 并且应该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5. 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
财会人员在工作中, 有可能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 一些决策资料、技术资料、经济数据, 如果泄露将使单位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优秀的财会人员一定要守口如瓶, 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财会人员更应具有这种美德。
二、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 努力学习政治, 提高思想觉悟, 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 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把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融入改革的大潮之中, 不要迷失方向。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财会法规, 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 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 忠实履行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 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 财会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 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财会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恪守职业道德, 坚决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 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 依法办事, 依法理财。
3. 建立监督机制, 以法管财
监督,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监督业务经办人, 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我们认为主要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 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问题严重的还可追究财会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此外,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 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4. 加强继续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 思想道德素质
21世纪是全方位素质教育的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都会影响或感染受教育者,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师表。”教师素质的高低、思想道德的面貌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格魅力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
2.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取决于能够掌握、应用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于教师。美国专家指出:在对未来高科技的挑战中,只有教师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设计蓝图。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决定着能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教师既要提高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又要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要做到这些,教师自身应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
我们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一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教师的理论信念。二是认真学习时事政治,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时事政治反映的是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教师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内国际的形势,这对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辨别理论是非和政治是非的能力大有裨益。
2.完善规章制度,促使教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塑造教师的师德风范。一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岗位职责》,从政治思想、贯彻方针、钻研业务、热爱学生、遵章守纪、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教师的思想、言行、仪表等提出具体要求,促使教师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二是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教师是否按照各种规范以及岗位职责的要求去做,这需要从行动上考核。如学校建立了“三项一体”考核制度。从十项达标、授课、教案三方面考核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十项达标制度,就包含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的考核。这也是评先、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这就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加强个性修养,提高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3.提倡个人修养,重视自我提高
古人云:“师者,范也。”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不是使用工具去改造自己的劳动对象,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去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都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因此,教师更应注重个人修养。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用知识和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个人修养,重视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不仅在知识和学术上做学生学习的表率,在思想道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提倡慎独,表现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树立先进典型、建立奖罚制度也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典型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的,特别是教师身边的典型更具有榜样的力量,很有影响力。对于思想道德方面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表现差的特别是给教学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则给予严肃处理或者待岗。建立奖罚制度能督促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基本概念】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基本内容】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从表现形式上分为:1、内化素养2、外化素养。
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的。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San Francisco 认为,职业素养的修炼需要经历以下七道关:印象关——初入职场形象管理;心态关——学生向社会人转变;道德关——职场安身立命之本;沟通关——打造职场“人气王”;专业关——“菜鸟”变“大虾”;诚信关——取得职场长期居住证;忠诚关——走进高层核心圈。
通过七道关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
【意义】
简而言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
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张之琼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道德问题存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反映着一定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一、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有时指人的思想品质,修养程度,善恶评价;有时指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但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西方,“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is(摩里斯),原意是指风尚和习惯,引伸开来,也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意思。为了调节各个方面的矛盾,各种道德应运而生。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环境道德等,没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既不能生存,也无法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荣辱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评价方式和手段,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道德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荣与辱等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第三、道德在调节人们的行为时,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起作用的。
2、道德的特点
1、依靠手段的特殊性(特殊规范性)。
2、适用范围广泛性(广泛的渗透性)。
3、发展过程的继承性(历史继承性)。
4、阶级社会的阶级性。
5、知行的统一性(显著的实践性)。
3、道德的功能
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3、教育功能。
(二)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行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职业道德
1、什么是职业 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持续进行的社会活动。
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
2、职业道德含义
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而且是本行为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职业道德特点
(1)行业性。
(2)广泛性。(3)实用性。(4)时代性。
4、职业道德的社会职能
1、职业道德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只作原则性的规定,比较概括,而职业道德则根据这些原则性规定,结合各种职业活动特点,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把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具体化、职业化。例如,“爱祖国”这一道德规范,在军人道德中,就职业化为保卫祖国安全和领土完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在教师道德中,就职业化为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在海关人员道德中,就职业化为促进对外贸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捍卫祖国荣誉和尊严等。
2、职业道德具有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否遵守职业道德,对于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能否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如孔繁森、李国安、李素丽、徐虎等,他们以高尚的道德风尚带头净化社会风气,用自己模范行动感染人们的心灵,在社会上播洒了文明新风的热潮。事实证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同各自岗位责任结合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要求,内化在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中,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岗位职能化,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收到实效。
3、职业道德具有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社会现实能力的职能。职业道德能把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行为,区分为有利的和有害的、应当的和不应当的、正义 的和非正义的、善的和恶的。
4、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职能。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各部门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如工作不协调、利益不一致、团结互助不够等,需要职业道德来调节。另一方面调整本职业的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营业员与顾客等。
5、职业道德具有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促进事业发展的职能。职业活动好像“学校”,职业道德好像“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确立崇高的生活目标,积极的劳动态度,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职业劳动者职业活动、职业行为好坏的标准。这些规范,是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要求的集中提炼和高度概括,是一切从业人员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鲜明表达了从业者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职业行为上必备的道德准则。
规范就是标准、准则之意。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在人类社会中,规范普遍存在。如交通规则、技术规范、服务规范、社会生活规范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介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与具体行业道德规范之间的职业行为准则。它概括了各种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对各行各业提出了共同要求。
各行各业人员只有明确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把职业道德要求变成实际行动,以协调各种职业关系,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起码的要求,是遵守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志。
爱岗敬业的要求:(1)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定职业理想,视事业为生命
(2)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3)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学多问,掌握过硬本领。
(4)反对玩忽职守的渎职行为
2、诚实守信
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传统美德,是对社会对人民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首先准则。诚实不是老实更不是老好。
诚实是为人之本,不讲假话。树造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这是为人、为官、为事的根本。
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光明磊落,不歪曲事实,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诚实守信的要求:
(1)光明磊落,不歪曲事实,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2)讲究质量,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
(3)信守合同,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认真履行承诺或合用。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社会、人民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办事公道的要求:
(1)要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客观公正就是遇事从客观事实出发,并能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处理。
(2)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3)要照章办事,平等待人。照章办事就是按照规章制度对待所有的当事人,不徇情枉法、不徇私枉法。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不仅是服务工作的人或领导的要求。
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目的。
服务群众的要求:
(1)热情周到。就是对服务对象抱以主动、热情、耐心的态度,把群众当作亲人,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
(2)满足需求。就是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他人疾苦,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
(3)要有高超的服务技能。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个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
奉献社会的要求:
(1)胸怀祖国,立足本职,团结协作,多做贡献。(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3)反对行业不正之风。
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是与该行业的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共同职业道德的行业化和具体化。
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业个性特征紧密相关。
社会各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服务手段以及传统习惯等,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各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自己的特点,职业道德规范也不相同。
第三节 职业道德修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职业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加强修养而形成的。
一、修养的含义
什么是修养?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现象中引出概念,在伦理上源于《孟子》中的“修身”、“养性”说,北宋哲学家程颐第一次把“修身”和“养性”结合起来,正式提出“修养”概念。
所谓“修”,主要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所谓“养”主要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修养就是整治、提高、涵养、陶冶,指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陶冶,行为举止方面的整治,理论、知识、工艺、技能方面的造诣等。它既包含“修身养性”的意思,又包含养成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的意思。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各方面,范围很广,具有各方面内容。如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纪律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什么是职业道德修养?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借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较高的境界。
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范畴,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以一定的个体自觉性、能动性为前提的。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一般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一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外因,职业道德修养则是形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结合,关键在自我努力。
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职业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前提,包括理论、原则、规范。区分是非。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好恶的情绪和态 度,情感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强大力量,影响人们道德行为。爱憎分明。
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精神。有了意志,才能抵制腐蚀、引诱,形成高尚品质。克困,排障,“富贵不能„”
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责任感,是知、情、意的结晶。责任感
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进行职业道评价的事实根据和基本内容。
知、情、意、信、行等环节相辅相成,紧密衔接,-----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人们自觉进行思想斗争,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克服一切旧的腐朽的职业道德影响的过程。特别是现在社会环境方面不尽人意,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打“防疫针”,自己同自己“打官司”,既是“原告”又是“被告”,还为“法官”,树立正确的东西,纠正错误的东西。
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严格要求和自觉意识。
四、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个人进步成才的必由之路。凡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都是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当然一个人品质形成,既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能离开个人的生活实践和道德修养,自觉锻炼和主观努力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2、只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是以人们的道德实践为基础,通过人们的道德行为来实现。只有加强修养,才能自觉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变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并在职业活动中遵照执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提高综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宝钢人:“人品实现产品,产品体现人品。”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桶效应――素质缺陷,贻误人生。
2、促进事业发展:
事业的发展与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其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从业者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基础。
3、实现人生价值: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不是看他的文凭地位财富等。
4、抵制不正之风:
良心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不能从中挣脱出来的枷锁。”
五、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进行修养的重要手段。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通过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是进行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开展职业道德评价,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道德修养,根在实践,贵在自觉,重在坚持,难在慎独。是进行修养的重要方法。“慎独”就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就是在个人独处,而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时,自觉不去做坏事。“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道德境界。
5、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运政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发布单位:鹰潭运政网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08年12月3日 阅读次数:488
一、甘当公仆
忠于祖国 热爱人民 听党指挥 服务群众
二、热爱交通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钻研业务 艰苦奋斗
三、忠于职守
严肃执法 不畏权势 违法必究 不枉不纵
四、依法行政
恪守职责 法为准绳 严守程序 裁量公正
五、团结协作
互助友爱 通力合作 顾全大局 联系群众
六、风纪严整
遵章守纪 作风严谨平等待人 举止文明
七、接受监督
办事公开 欢迎批评 服从检查 有错必纠
八、廉洁奉公
仕 教 育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在联系。能够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第一节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意义;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主要内容。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与职业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三)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制定背景
2008年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表述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具体内容
聚
仕 教 育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一、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得到的国家政策的支持, 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成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外, 每年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给我国的高等教育造成了影响, 同时也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纷纷打出了职业素质教育, 推荐就业, 技能和学历“双证”等非常吸引眼球的教育和营销模式, 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为提高许多学生的就业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职业素质 (Professional Quality) 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身体状况等) 。一般说来, 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的人, 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二、职业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
纵观各大新闻媒体, 有关职业素质教育的讨论越来越多, 虽然职业素质教育取的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我国职业素质教育起步较晚, 至今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并且发展缓慢, 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
1.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对职业素质教育没有清晰的认识
虽然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开设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 但是教育能力层次不齐:部分院校盲目跟风, 既没有培养目标也没有教学体系, 采取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模式;部分院校没有以教学为本, 只从经济层面考虑, 取消职业素质教师的课时费, 甚至出现了“课时不够, 职素来凑”的课程安排, 一方面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疲劳感。
2.职业素质教师能力良莠不齐
目前, 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师人数不多, 专职教师人数更是屈指可数, 对于这门新兴的学科来说, 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 完善教学体系。
3.职业素质的外延性较大
职业素质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需要“讲授+实践”相结合的要与模式, 而实践需要学生自觉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在生活和学习中, 但是学生的自觉能力可控性较弱, 学习效果需要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考核难度较大。
三、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1.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层要充分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内部, 可以聘请高素质的讲师, 为职业素质教育提供教学研发时间和必要的教研经费, 对于外部, 可以联系相关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虽然许多高校设立了这样的实习基地, 但是没有充分落实下去, 要使学生真正有时间, 有能力进入企业实习, 提高实战技能。
2.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1) 自我认知
指导学员对自身能力和素质具备清晰的认识, 提高学员职业实践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择业, 实现人职匹配。
(2) 自我规划
培养学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规划, 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3) 职业教育
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4) 技能提升
培养学员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员的社交礼仪技巧;培养学员多方面的就业能力, 进行非技术岗位工作技能培训, 使学员的综合就业技术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5) 心态调整
提升学员的抗压抗挫能力, 使学员学会理性的处理问题;培养学员的职业心态, 调整学员的就业观, 树立健康、合理、现实的就业心态。
(6) 就业指导
使学员了解基本的就业知识, 熟悉人事流程, 帮助学员分析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学会积极应对, 并能够积极主动就业。其次,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是所有教师的都能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重视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刚开始接触素质教育时往往会认为这门学科是副科, 只用把主要的专业技能学好就能很好的就业, 这种思想的转变, 对职业素质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教师应从个人修养和内涵以及个人魅力等多方面去影响学生, 改变他们的观点。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扩大职业素质教育的外延性
课外活动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能够在实践中帮助提高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身心素质, 高职学校应高度重视课外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如课外科技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学术或者励志讲座、书法美术摄影展、知识竞赛、形象设计大赛、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作品展、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等。可以通过学校的团委和学生社团广泛吸收学生参加, 使学生在课余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朝阳行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绩, 有些高校通过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 增强了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 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必定会遭受许多阻碍, 但是技能和素质均衡发展的发展之路是受企业欢迎的素质教育之路, 一定要坚定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吴琼.浅谈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系及其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 2001, (4) .
[2]潘玉昆.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5) .
一、性格素质是职业道德的深层内核
性格原本是人类的个人行为特征,是存在着差别的,所以又称为个性。例如,有的人沉着,有的人浮躁,有的人拘谨,有的人开朗,有的人果敢,有的人迟缓,有的人忧郁,有的人乐观,有的人吝啬,有的人大方,有的人简朴,有的人贪婪,等等。性格原本是天生的,但也可经过后天的生活环境予以改变和重塑。性格就个人来说,本无改变或重塑的必要,顺其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之路与准则。但是,社会需要和睦而处,于是制定规则(法律与道德)来约束人们,规范人群。那么,个人进入到社会中,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则;个人寻求职业相适应,至少在工作时间内应这样去规范自己,尤其是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为公众服务的个人,若顺其性格而处之,有不少人是不能胜任的。目前,招聘营业员,更多的是考虑年龄和长相,而极少涉及性格素质(航空公司招聘“空嫂”,反而在性格素质上比较注重)。如果是一位生性沉着、开朗、乐观的人士,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浮躁或忧郁,迟缓或贪婪,顾客与商店都要倒几分霉了。前者,不需反复教礼貌用语,他也会笑脸迎送顾客,说出“您好”“您好走,下次见”;后者受教百千遍“您好”,面对顾客也不一定说得出来。至于那些生性强横、既贪又蛮的人,即使给他一台只须按键钮的“礼貌用语”录音机,他也不会去用。这便是由于商场上的性格素质差异。
二、重塑性格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性格的改变或重塑,一般是指个人性格素质的提高,提高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适应自己的职业。各种不同的职业对性格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经商者以“和”为贵。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不必勉强,但干一行就得像干这一行的,不应任性。站在柜台与坐在家中、躺在床上不一样,接待客户、介绍商品与约会情人、唠叨家务不一样。斗气、卖乖、耍脾气者不应入柜台,发怒、撒泼、动拳脚者不应干经商这一行。不论这一职业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既然选定了,那就必须审视自己的个性,进入社会角色。
性格素质的高低,往往与文化素质的高下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后天“文化”过程,往往就是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文而化已”的过程,人们的天生性格会在这种“文化”过程中得到修饰。纯朴、天真,相对现代社会来说,只能是理想的天赋;蛮横、强暴、愚昧、无知,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敌。文化的实施是教育,接受過相对层次教育的人适合工件,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例如,在电影《林家铺子》中所涉及到的,中国传统的商业管理采用的是家族(庭)式的方法,老板以家长身份管理学徒和伙计,徒工们在老板的严厉管教之下学习算账,掌握业务,熟悉客户,熬个三年五载,走上柜台,先当小掌柜,最终才能成为商人。十年八年的磨练,商人的性格替代了他原本的天性。天性磨去,确实可惜,但若要生存,若要就业,若要发展,就得用职业性格来替代天性。
性格素质的高低,也与生存意识密切相关。在平等而又激烈的竞争之中,谁敢任性而为?哪个商人敢不认顾客为自己的衣食父母?高明的商场老板应充分了解自己下属的性格素质,应该清楚性格素质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这要求老板自己必须有相应的性格素养。作为领导,自己首先不能把碍事业的性情带进商场、带进办公室,得知下属某人家中出事或心中有怨懑,就应立即把他换下柜台,以免移性情于顾客。从全社会来说,必备的、正确的生存意识和平等的、公开的竞争环境,是全民性格素质提高的前提。性格素质提高了,才有职业道德可言。
性格素质并不是新话题,但是,从性格素质上去研究和整治社会问题,却是有待于深入开展的命题。目前实行的一些奖惩方法,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妨用—用性格素质,去反省总体成员。性格素质问题,虽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它是分析人的素质构成中唯一的涉及人的自然属性的部分,况且它也强调后天的因素,认真而又客观地研究人的性格素质及其在社会行为中的关系,提倡人们审视自己的个性特征,提高自己的性格素质,这对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无疑有极大的益处和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1、爱岗敬业方面:
你认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你认为当前某些职业领域出现的“跳槽热”是利或弊。
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你认为凡是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是否都有职业责任。
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
2、诚实守信方面:
市场经济是否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否诚实守信
你认为现在的员工能否做到诚实劳动。
你认为从业人员能否做到维护企业信誉。
你认为作为所属企业的职工是否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企业秘密。
3、办事公道方面:
办事公道是否从业人员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你认为在企业中能否做到办事公道。
你认为从业者是否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真理。
你认为如果自己参加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4、服务群众方面:
服务群众是否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你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应该成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对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和比较大的冲击。
你认为市场经济是否就是服务经济。
你认为全社会是否应当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是否仍然应该加强人们的为人民服务教育。
5、奉献社会方面
奉献社会是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最好体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你是否赞同“无私奉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
你是否认为只有提高职业技能才能多为社会奉献。
你认为市场经济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你是否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强调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此时再谈论集体主义不合时宜。
6、文明礼貌方面
文明礼貌是否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文明用语方面不太文明。
你认为文明礼貌是否大学生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7、勤劳节俭方面: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勤劳。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节俭。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8、遵纪守法方面: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业人员应该自觉遵纪守法。你认为遵纪守法是否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你认为假如自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自己是否会首先想到用法律的手段解决。
你认为单位是否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9、团结互助方面:
你是否认为团结互助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你是否认为与同事应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10、开拓创新方面:
你是否认为在事业上要想成功必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你是否认为自己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
你是否认为实事求是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11、职业道德教学方面: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课是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需要引导。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主要是,感觉内容离自己比较远;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学生的个性等。对学校开设职业道德课的看法:很有帮助,没有帮助,无所谓;
我国护理行业现状为:中专或以下占85%(其中还有初中上的中专),本科仅占1%,已很难适应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不断增长的保健需求,而我们又不能更换一批护士,故提高现有护士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护士素质的必要性
1、时代需要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二十一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是追求顾客满意的世纪,只有不断满足或超越顾客需求才有市场,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护士是医院服务的主体,其责任与使命决定了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而且可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2、技术创新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护理队伍: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护理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新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不断加大与护士知识结构的老化形成鲜明对比,而重视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3、法律在呼唤高素质的护理队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举证责任倒置的出台,新闻媒体对医院进行的负面宣传等,迫使我们必须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高素质的护士才能在工作中主动学习并时刻注意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二、医院护士素质存在问题
1、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滞后:一是无忧患意识,得过且过,尤其是在编低素质护士,自认为是铁饭碗,对医疗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无充分认识。二是缺乏竞争意识,对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及聘用制的实施视而不见。三是学习观念滞后,无主动学习意识,学习观念远远落后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出于需要必须在整个工作生命期间继续学习的世纪,学习小于变化就等于死亡的现状。
2、业务素质薄弱:一是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全凭经验工作,尤其在各种宣教方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是应急处理能力差,由于基本的技术技能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遇事则慌,无从下手。三是发展潜力不足,综合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尤其在新技术、新知识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3、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又是科技含量最密集、服务半径最广的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服务对象的医疗保健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相当一部分护士不懂计算机的简易应用,对保健知识也只局限于本科常见单病种,缺乏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在临床工作中明显力不从心。
三、护士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护理管理方面:首先护理人力不足,导致护士难以学以致用。其次考核不科学,不利于护士的奖惩,使护士看不到护理工作的前途,应付了事。三是护理工作定位不准,加之我国护士地位低、待遇差,导致临床护士奇缺,劳动强度大,身体状况欠佳,使现有护士在输液
等日常操作中疲于奔命,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2、先天不足:我国的护士,无论是中专还是大专,其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校园的护理教育内容医疗化倾向严重,更鲜有文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一切使许多护士在为“人”的服务中手足无措,力不从心。
3、护士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医院在继续教育工作上一直重医轻护,护士继续教育投资非常少,虽然近两年来国家已重视护士素质问题,护士素质也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缺乏长期有效的策略。
4、文化基础差,起点低:虽然部分护士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理论基础薄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她们在业务技能上的全面提高,尤其随着近几年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护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她们的专业知识突显日趋老化,而文化基础的薄弱恰恰是她们进行知识拓展和更新的最大障碍。
5、培训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科室培训机制落实不到位是护士素质徘徊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护士素质的对策
1、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是提高护士素质的前提与基础:提高护士素质,首先从领导的教育观念做起,充分认识到医院服务的主力军是护士,护士素质是高低可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将护士素质培养作为发展医院的一项基本策略。
2、建立一支优秀的基层护理管理队伍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保证:基层的护理管理者是科室护士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培训机制的具体实施者,护士素质的提高要靠护士长平时的带教、监督和指导,因此,建立一支懂管理、善沟通、宽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具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超前意识的优秀护士长队伍,对提高护士素质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完善培训机制并常态运行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强化素质教育管理,提高护士素质,关键在于机制完善并有效运作,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制、标准,达到育人、用人一体化机制及强化考核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从而真正推动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总之,加大现有护士教育培训力度,促进护理人才总量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护理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才能确保护士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才能培养出学习型、业务型、服务型的人才,成为多功能的护理人员,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
护士职业素质培训
什么是护士职业素质?
简单的讲,护士职业素质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护士职业素质包含护士职业素质、护士职业素质行为规范和护士职业素质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护士职业素质(Professional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护士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护士职业素质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护士职业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养或者道德修养。护士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可以说,护士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护士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护士的职业素质的九个要求——
(一)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
(二)关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三)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奉公。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以维护职业的声誉。
(四)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能胜任护理工作,并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保持高水平的护理。
(六)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七)应与同行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尊重、友爱、团结、协作。
(八)具有健康的心理,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壮的体格。工作作风严谨细微、主动、果断、敏捷、实事求是。
(九)注意文明礼貌,用语规范,态度和蔼,稳重端庄,服装整洁,仪表大方。
员工对职业素养的自我了解——
职业素养是员工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但是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职业素养呢?了解自己职业素养的办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接受职业指导。目前,许多就业服务机构,如:市、区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等,都开设了“职业指导”服务项目,可以到那里接受有关这
方面的指导。
2、职业素养测试。部分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开设了“职业素养测试”的服务,求职者可在那里获得相关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关键能力 素质培养
一、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技术必然向细微化方向发展。基础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运用、交叉也愈来愈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内容将会由此引起很大的变化,所以,仅有传统定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远远不够了。由此引发的能力需求将更为多样化。应该说,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必须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专业能力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基本的,但只有专业方面的能力,毕業生的发展前景是不光明的,因为,他们缺少了接收创新性知识和创新性能力的支撑潜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适时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方向、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力求专业技能与关键技能的相接或融合。在各阶段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建设计划中,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关键能力的一席之地。除此,还要注意到,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员面临比较广泛的岗位技术覆盖面要求,除技术操作岗位外,还有技术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等岗位,他们除了需要较全面的专业性技能之外,较强的社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换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时刻注意专业能力的变化和关键能力的发展,以保证学生所需的综合性能力培养。
专业本领也不再仅仅理解为单项技能或知识的叠加,还应包括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实施
1、为适应市场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大批能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改变这种状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2、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对创新型、尖端型人才需求旺盛。职业院校应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高级技工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改变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当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关能力。专业技能使学生学有所长,胜任本职工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分析研究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工作做好,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业务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
三、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教育改革
1、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我院以汽车职业技能培训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1)文化基础课教学应强调专业的相关性,坚持以应用为目的,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把性质相关、相近的课程和在多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重新提炼组合。把原来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力与液压传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浓缩提炼组成现在的《汽车机械基础》。以专业够用和专业需求为前提来进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2)专业课教学要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减少理论教学的时数。可把各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再进行会合形成新的专业知识结构。比如将分散于《汽车构造》、《汽车维修》、《汽车电气》、《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中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各部分组合成《发动机机械系检修》、《传动系检修》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检修》等。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增加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为适应现代汽车电子化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车载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域维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应加大专业外语与计算机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4)学校应适时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切实体会所教内容有多少有用,多少没用,力避生产上已淘汰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出现。还要注意有哪些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有遗漏需要弥补,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在教学中,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
5)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应积极研究探索“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能适应的工作岗位可分为汽车维修(如机械修理、电器修理、维护保养)维修管理(如业务接待、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车辆保险索赔、汽车营销等。学校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组合相应模块,积极组织教师对各小专业模块的教材的开发并组织好教学,使学生取得相应几个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宽的择业范围并能在一个职业群中顺利转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2、改革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一、当前职业素质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功能性不足
近年来, 随着以现代企业改革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在大众化教育的有利形势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当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诚然, 高职教育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还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的阵痛过程中。由于受到“知识本位”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 其办学理念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 仍然习惯性地沿用原有中专或照搬普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教学体系。这些高职院校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上, 对怎样“以人为本”, 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由此而来, 高职院校限于学制和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局限, 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素质方面还是在技能方面都与社会的期望及企业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从认识层面来讲,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模糊, 这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相对独立的, 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 素质教育一般是学工系统来完成, 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则属于教学系统来完成。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然而,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变种依然存在, 仍然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拿文凭, 不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更没有把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太理想, 往往事倍功半。从实践层面来讲, 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个别学校片面理解“就业导向”, 以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拟就业岗位的岗位技能, 能够“零距离”上岗就达到了培养目标。因此, 在课程设置上片面强调实用, 舍弃了一些必要的人文和技术基础课程, 对一些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隐性课程 (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没有认真组织;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 片面强调“动手”能力, 只重视岗位操作技能训练, 忽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就业, 实际上却是一种急功近利、牺牲学生将来的短视行为。
二、以强化核心能力为重点提升职业素质教育水平
针对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核心能力功能性不足的问题, 要改变目前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对独立的模式,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进行理念创新, 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模式;实施“校企合作”, 精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增强交互和融合, 着力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动态运作中真正建构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体系的立体框架。
1. 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谓高素质指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它内在的涵盖了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职业素质教育还必须着重加强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普遍要求, 特别是诚信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是目前高职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是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创新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 建立二元融合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培养机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属性, 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按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可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 企业的参与不但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 可以为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供便利条件, 而且还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一般来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可以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等共同完成, 企业、行业对员工的职业 (岗位) 要求, 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也只有通过大量调查、充分调研、反复论证, 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 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 提高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和小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探索与企业或行业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增强校企共同育人的吸引力和能力。
3. 推进显性和隐性互补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准确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 要根据企业的需求、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 尤其注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素质教育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全面融入相关课程中。通过情境教育、体验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适合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形式,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是在课程设置上, 要建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 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隐性课程一般不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中, 隐性课程既可以作为显性课程的有机补充, 又可以与显性课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隐性课程大多不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前, 有些高职院校对隐性课程的认识, 还仅仅停留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层面上。实际上, 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来看, 隐性课程的作用远非如此。我们可以以校园文化为例。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创业文化”, 培养出了大批创业精英和杰出的企业家, 成就了世界著名的“硅谷”, 这是对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最好的诠释。二是在教学内容上, 要把思想疏导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职业指导、素质拓展、职业核心能力等各个环节的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此外, 还要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无论对于大学生培养品格、增长才干还是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在教学方法上, 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 突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义导向和职业情境设计。落实职业活动导向、能力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全面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以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为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积极寻找项目或产品进行设计, 学生往往能设计出老师想象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实践, 在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也充分证明, 利用项目教学法, 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是提高教学效能的比较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
【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推荐阅读: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11-19
素质教育论文 文档10-1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论文10-04
(论文)素质教育浅议06-20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07-19
素质教育为勤工俭学论文10-31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论文10-14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6-23
你可能误会了欧美的素质教育议论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