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精选8篇)
陕鼓小学
韩利利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5.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6.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
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
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五)减轻课业负担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观念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 语文科贯彻始终, 课时最多, 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 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 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 其它学科的学习, 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 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 成就了少数尖子生, 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 丢掉了其它, 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 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 提高素质教育, 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 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 凸现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 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 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 拓宽视野, 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 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 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 实行“三
沟通”的原则,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 课内打好基础, 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 实行“四维课程”。
“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 (1) 语文的课堂教学; (2) 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 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 环境语文, 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 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 以训练为主。
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 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 强化实践环节, 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 我们语文教师, 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 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 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 在教学过程中, 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有思考, 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 恰当引进竞争机制, 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 表现意识, 强化语言训练, 提高教学效率。
5.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教给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五、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 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 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六、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1. 研究评价的方法。
(1) 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2) 查阅资料, 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 (3) 小组评议, 先要讨论评价标准, 端正态度, 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地评价小组中间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 (4) 听取反映, 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 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 (5) 语文考试, 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 笔试与口试结合, 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
2. 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我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
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
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主次莫辨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项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真正从"九年义务教育""一条龙"的角度着眼,客观地、整体地处埋中小学语文各自的要求重点,防止把"循环往复"变成简单重复。
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③]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点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与“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
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2.“内化”与“外化”
内化和外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学方面的运用。“所谓内化指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④]素质就是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它显然蕴藏在体内,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
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教师在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鉴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重视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二是前三年(五年制小学)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1850字,目的在于促进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负作用。
最近,接触了一些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资料,概括起来有如下若干方面:一是评价制度的改革,使评价标准适应素质教育,考试内容体现全面,评价程序趋于民主化;二是教学方法注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教学内容为训练服务,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的核心,是优化内化与外化的进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能力和习惯
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的范畴,严格地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注:
①《素质教育研究述评》 杨银付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③《小学语文教学论》 田本娜 高恒利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 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死知识、高分数),丢掉了其他(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
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采取一系列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意识要加强,许多理论问题要研究,但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实践,“通过实践来丰富素质教育的 内涵”。素质教育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改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当前最需要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 教学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办法。从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一些方面已经作了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今后的工作,一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进一步完善做法,并上升到理论;二 是开展系列化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上拿出一系列的成龙配套的做法。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研究:
1.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教学目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 要求具体化。目标要适度、具体、操作性强、网络化(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目 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2.要凭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落实素质教育。
要挖掘教材(包括课文、练习、训练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 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3.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其中有认识问题,更有实践的问题。要发现和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一些体现教学规律、在教 学各个环节加强训练、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4.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如果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估教学仍然把语文知识的分数作为首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就难以形成一种相 应的运行机制,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5.要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新的课程计划已将活动课纳入课程。语文课外活动是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彼此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要 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要面向全体,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展开得好,必将促进课堂教学,必将对提高学生思 想道德和语文素质、培养和发展语文方面的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切不可误认为提高素质教育即提高语文 素质,即加强语文训练,把素质教育窄化了,浅化了。要避免出现以下偏向:
1.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淡化思想性。
且不说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单说工具性,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干什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为了什么 ?一为交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二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服务国家、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最终目的 。语文工具掌握得再纯熟,没有好的思想,难以服务国家、社会,甚至走向反面,用语文工具反对国家,反对 人民,对抗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 家命运的大事”。今天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对21世纪党和国家的命运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愿看到一方面 是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是精神的匮乏;一方面是生活的富足,一方面是人生目标的迷失。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 性的学科,不仅是文以载道,而且是在教学中“披文以入情”,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要认识语文的育人 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 思想教育的偏向。
2.加强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忽视课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情节、内容,搞繁琐的串讲、串问,既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又未落实语言文字训 练,是不足取的。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但是仍要十分重视课文的教学。课文是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凭借,通过课文教学,要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个效益。如果把语言训练不落实归咎于学习一篇篇课文 ,主张语文教材取消课文,严格按照语法系统编教材,专注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这恐怕是不妥当的。语文不 读课文,犹如数学不讲例题、物理不学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好的课文文质兼美,体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 度统一,完全能够担负起陶冶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任务。以往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课文上,而是 出在凭借课文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上。
3.有意无意地将学法和教法对立起来。
近10年来,不仅重视研究教法,而且重视研究学法,这是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因为教学规律,可以从 教与学两个角度去认识,去探索。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在一个阶段内加强学法研究,也是 应当的,问题的关键是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 法与学法,严格地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如果只注重研究学生的学, 忽视教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
[1] [2] 下一页
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是 不全面的。4.重训练形式的花样翻新,轻能力、习惯的培养。
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但形式要为目的服务,不是为了形式而 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有效地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形式,是我们追求和提 倡的。再者,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良好的习惯对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持久地培养 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我们的态 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一个早上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 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特别是教学改革,牵涉的面广,周期长,影响深远,更应慎之 又慎。
(责编 田志耘)*
上一页 [1] [2]
★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2》教学设计
★ 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 关于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日趋多变的教育形势,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 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基于此, 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优势所在, 进而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1.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表面知识的解读, 教学手段单一, 没有涉及到语文课堂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等内容。教师往往一味进行机械性课程讲解, 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此外, 由于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强, 使得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设计和教材讲解时很难真正将情感、价值观和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充分融合, 进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2.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缺少延伸
现阶段,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单一, 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解,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 只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对其它知识一概不知, 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缺乏想象力, 学习积极性下降, 课堂教学效果上不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分析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应试教育问题比较严重, 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 很容易发生教育观歪曲、人文教育缺失等普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教学, 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做到为学生内在人格修养所用, 从而实现学生在道德意识、人生观等角度的重要突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加深学生对客观本质问题的深刻理解, 实现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2. 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培养,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掌握为人处事的主要方法, 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利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导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需要提前备课, 将语文内容进行微视频制作, 为微课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 教师在语文课堂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微视频进行播放, 让学生观看, 之后再让学生对观看情况进行心得记录,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习效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语文教师需要在学校内建立语文课程自学平台, 可以通过微信、Q Q、微博建立学生群, 让学生在学习群内将所学知识进行集体讨论, 从而解决语文问题。同时, 可以在学校的自学平台上对微课学习内容进行发布,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2. 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教师是课堂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学习起榜样作用。因此, 想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就需要提高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中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参考学习资料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导, 从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学生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定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映, 并对语文困难知识点进行总结, 从而增加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授课时间进行调整,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枯燥, 造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直线下降, 学生综合素质降低。要改变这种情况, 就需要使用情景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中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情景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营造语文情境, 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 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需要在此种氛围的基础上, 将语文课文进行改编,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对此篇文章进行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 在表演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的`参与度, 实现教学目标。另外, 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 教师需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五壮士的爱国情怀, 从而让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爱国思想, 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受应试教育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效率过于低下,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很难产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无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在此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空白”,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去大胆填补。教师在此时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避免学生的思维方向发生严重偏离。此外, 教师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向往, 使得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 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如在讲解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时, 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小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保护小动物的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 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 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 并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 师生平等参与,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享受语文的魅力, 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 (02) .
[2]蒋晓敏.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旬, , (01) .
[3]徐桥.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小学, 2017, (01) .
[4]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7, (03) .
[5]李成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4, (01) .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所以这阶段要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小学生较顽皮,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听说训练。
第一,在进行陌生字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更加有趣的形式,例如将陌生字制成卡片,两人组成一组,一个同学随便念一个字,另一个同学就在卡片中找这个字,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加强听说训练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采取听故事然后向同学复述的学习方式,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听故事,让他们进行故事内容的复述,对复述内容最完整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增加这一活动的吸引力,从而不断增强听说训练效果。
第三,对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有效利用,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形象生动的插画,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内容,其他同学在听了之后也可以作适当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第四,开展听说接力形式的游戏,让同学们按照座位分组进行传话,从第一个同学开始说一段话,然后一个个地往下传,看哪一组的同学传得最准确,这就在游戏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听说能力。
二、语文知识教学的生活化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生活化创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际应用活动,来加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创新,主要内容就是以生活需要为基本原则,在课堂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以课堂为中心,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乏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昏昏入睡,一般只能通过教师的严格管理来制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可是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反而会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我们要努力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将课本内容改编为话剧,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演绎来体会学习内容;开展写字比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的举办,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1. 精选教学内容
提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对教学内容要严格把关,进行精挑细选,避免教学内容混乱、重点不明确等现象的出现。目前,小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课堂时间不足,而且小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有限,如果教师没能做好相关的教学内容筛选,在课堂上将课本中的所有内容都照本宣科,那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抓不住学习的要领。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排除那些片面的、无用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路清晰、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紧凑教学环节
一般的课堂教学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如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形成技能等,但这些教学程序不是千篇一律的,存在优化组合、及时调整、详略取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教师有拖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组织教学时没能衔接好每个环节,浪费教学时间造成的。如提问时,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一时无法答出,教师又缺乏点拨的技巧,往往一喊一大片,到头来仍是教师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白白浪费教学时间。因此,从备课入手使教学环节精简,从上课着手使教学环节严密紧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推敲每个教学步骤,认真计算每个步骤所需的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步步紧随,在授课时做到能“一针见血”,绝不“绕圈子”,这样才能防止节外生枝,偏离中心,才能克服重复单调、拖泥带水的弊病。总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课内省时,教师就必须在课外费时,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查阅资料、制定教案、课前准备、组织教学等环节上花力气,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口语表达等方面下工夫,在优化教学目标、结构、手段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大的矛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祥.小学语文素质教学发展[J].江苏教学管理,2011(09):100-103.
[2]张亮海.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研究,2011(10):33-3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多元化 开放性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他,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回归本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确立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必然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具体包括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包括学习的技能,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十分重要的方面。三类目标归纳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凸显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的训练,加强审美教育。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首先,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给优生提高的时间,给一般学生理解的时间,给有困难的学生补缺的时间。其次,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放任的态度。恰恰相反,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指导作用发挥的方式和效果。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教师精讲、重点点拨、释疑,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坚持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从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属于首位的,不但是出于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语文作为一种思维、交流与生活的工具,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开放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广阔。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代发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结合起来,构成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但是必须强调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首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敢于并善于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各种阅读、交流,从而真正体现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与学生交谈的生活语言、批改作业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只有保证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它涉及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只有踏踏实实去做,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案例10-16
小学语文教育学读书笔记10-07
小学语文教育的探讨论文10-28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05-31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教学初探06-1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10-06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06-25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探讨10-1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闲暇教育-人教版新课标09-10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培训总结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