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庄镇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快我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推进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学校良性循环,特制定此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铸师魂、办名校、争一流”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重点,以为平民百姓子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优质完全学校。具体目标和要求:
1、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形象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取-1-
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中高考质量保持全县领先水平,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效提升,2、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以名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健全教职工绩效考评机制和选优汰劣的人事聘任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德育工作:进一步优化“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和教职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合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德育常规教育体系和德育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激活学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实现品德内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团活动,构建
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加强德育科研和德育校本教材自主开发,在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研究、心理健康、差生转化、留守生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4、体育卫生:以全民健身为前导,进一步规范体育课教学,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建立严格科学的学生体训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特长生的中高考专业成绩。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健康教育,健全学校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5、文化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畅通、高效运转的学校管理体系和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从无到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
6、校园建设:按照建设规划,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完善办学功能。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综合优化校园环境布局,提升校园绿化品位,将校园建设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环境和谐的公园式校园;完善学生运动场地建设,建成标准操场。
7、教育装备:完善和更新实验、图书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完善学生实验装备,扩充劳技实验室,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资源,建成电子阅览室,拟建数字化图书馆。进一步整合学校美术、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加快网络中心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确保校园信息平台容量足够、运行高速、安全可靠、信息畅通。完善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学校办公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8、后勤服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工作的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快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调控能力,建立高效、节约、安全的后勤管理体系;改革学校经费运作模式,建立成本核算、条块包干的经费预算和运作体系,强化学校经费管理的宏观管理,降低办学成本;稳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完善校园生活服务功能,健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后勤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市场潜能、开源节流、降低内耗,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创建节约型校园。
四、基本思路
1.突出德育首要位置,追求德育工作的实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学校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和指示精神,以《学校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行为,学会做人”教育,进一步创新德育的实践模式,增强德育方式和手段的丰富性,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追求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开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创设条件与机会,为促进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校将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多种途径,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3.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提高质量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所在。
①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要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形成多元评价体系,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
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②立足课堂,探索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着力构建高效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应有的效益。
③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④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继续实施教学常规考核条例,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进教学秩序科学化、系列化、制度化。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估,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行优教奖励制度,进一步拉大奖励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坚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创新学校办学思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苑庄镇中学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曾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受其影响,我国传统教育过多地限于促使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学习能力 ”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 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第一,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基本功上,地理教学基本功是地理教 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反映地理教师队伍和地理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板图技能等要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种职业技能。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促教的共识,进而提高自身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地理优质课竞赛、教研论文竞赛以及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无疑对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二,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学科、地理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进行开放性学习
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 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立台州市?”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台州市的成立是台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也有些学生认为台州市的成立象“摊大饼”破坏了大量优质的耕地,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就很紧张的台州来说,台州市的设立是不合理的。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综上所述
2011年苑庄镇特色蔬菜协会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全镇蔬菜生产稳定的发展,为菜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全镇蔬菜生产的水平,增加了菜农收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小组,确保无公害蔬菜工作顺利进行 2011年,苑庄镇共有蔬菜面积2070亩,其中商品蔬菜1735亩,专业大户245户。镇政府今年成立了放心菜工程新的领导班子。由分管镇长任组长,具体有协会、工商、环保、经贸、财政、卫生院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各村委有村委主任和生产委员具体抓。协会配备了检测检验员5名,并根据种植地块情况,每地块确定1名小组长,负责上下联系,由于加强了领导,确保了协会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抓宣传发动,签订责任合同
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的要求,协会认真抓好宣传发动及责任制落实,已发放各类资料1000多份,使每个菜农都认识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并签订了各类责任状,一是镇
政府同各村委签订的无公害蔬菜责任合同。二是协会与菜农签订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合同。三是协会与各农药店签订的关于严禁销售违禁农药的合同。通过上述各项措施,为协会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打好了基础。
三、抓好科技入户,提高菜农科技水平
根据农业局的安排,协会在2011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中,认真按照省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确定了
80户科技示范户。
2、与示范户见面,落实任务。召开科技入户启动大会,使科技示范户明确自己的任务,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3、加强培训,提高科技水平,举办了二次大型培训班。
4、定期入户指导,为示范户解决实际问题。
5、发放物化补贴,提高示范户积极性,每户已发放5%甲维盐25包,有机肥30公斤,《农家致富》杂志及各类技术资料。
6、做好记录,填好手册,带动辐射周边菜农,推动全镇蔬菜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四、抓技术培训
2011年,协会已举办培训班三次,一次是对检测检验员的培训,提高检测检测员的业务能力。认真抓好蔬菜检测上
市关,确保上市蔬菜的质量。二是对会员及菜农的培训,今年协会会同镇成教办举办了全镇放心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有500多会员及菜农参加了培训,邀请了区蔬菜站领导和专家进行讲课,培训班上发放了各类杂志和资料500多份,协会发放生物农药3000多包,受到了菜农的一致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对科技示范户培训,提高示范户的科技水平,带动协会蔬菜生产上一个台阶。
五、做好台帐
记好三本台帐。一是蔬菜种植户台帐;二是肥药使用台帐;三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台帐。做好三本台帐工作量大,协会依靠村级会员和检测检验员,定期开会落实任务。
六、做好服务工作,提高会员和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采取新举措切实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探索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三爱”教育、中国梦教育、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体验式德育活动等,切实提升德育实效性。大力推进生态型花园式学校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传承特色品牌德育活动。全面推行全员德育管理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全方位、专业化的德育骨干队伍
三、具体工作
1.强化理论学习活动
新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坚决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设计评比活动、现场会经验交流活动等,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德育实效性;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打造德育活动特色品牌。
2.进一步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校团委带头,利用校园广播切实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大赛活动。活动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征文内容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围绕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广泛发动学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3.继续深入开展“三爱”教育活动
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 国信念等内容,我校组织了“唱响三爱,从我们做起”的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升华学生对“三爱”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坚定了学生的爱国信念。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寻求传统文化之根、续接传统文化之脉、唱响传统文化之歌”的教育活动,在教师、学生中广泛开展“《弟子规》 “通读”、“静写““践行”等活动。在《弟子规》诵读、践行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是: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细则;通过搞讲座、看光盘等方式培训教师,班主任老师能达到会讲解水平;印发《弟子规》小册子,学生利用晨会开展诵读活动,期末学校统一测试、表彰诵读好的班级和个人,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孝敬父母、文明友爱、传扬美德、懂得感恩的人。
5.全面推进生态型花园式学校建设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生态型花园式学校的建设,我校营造了校园小森林,种植了适合北方生长的松树、杨树、榆树等,美化了校园环境,也可供观赏和摄影。同时,校园内的杂草安排校工定期用割灌机进行清理、修型,保持优雅的草坪形象。
6.抓好“五项”教育活动
我校在新学期开展了“五项”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文化、艺术等素质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内容和形式(1)、三节教育活动。开展以“三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养成爱惜水电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方面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通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开展“确立积极人生”主题教育,立足“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康心态”,结合重大节日,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开展“共建健康家庭”主题教育,围绕家庭生活中公民意识和职责承担的培养,开展做一天“家长”等活动,共育合格公民;开展“履行公民责任”主题教育,提升公民知识、技能;开展“致力贡献社会”主题教育,培育现代“社会人”
(4)、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充分利用社区、企业、政府机构、环保教育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技能。
(5)、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德育功能,充分利用课堂的主渠道阵地,加强青少年的网德教育,坚持正面教育,确保舆论导向,开展网上咨询,将传统的德育和网络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7.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完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育人求实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制度。深化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联系社会家庭,发挥整合优势。以网络德育为抓手,加强德育科研。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以校长李修文为组长,王新、李功、张秋喜为副组长,相关科任教师及为成员的“立德树人”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相关责任人负责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从实际效果出发,有计划、早部署、重实效,动员和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立德树人”教育活动。
2、建立机制,常抓不懈。我校要将“立德树人”教育活动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制定完善考评措施,将此项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主题教育力度不减、常抓常新。
3、狠抓落实,强化督导。安排活动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主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4、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站、学校网站、黑板报等平台,宣传、组织开展“立德树人”主题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扩大主题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积极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确保“立德树人” 教育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扎实有效。
关于在全镇教育系统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
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教师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市教委<<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安庄镇教育办公室研究决定,在全镇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务实、高效、创新、争优”的要求,以提高落实执行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作风转变为主线,以“四看四比”为抓手,以强力督查、问题管理、深化公开、民主评议为手段,着力解决全镇教师在思想、作风、纪律、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干部教师的作风素质明显改进,组织纪律性明显加强,落实执行力明显提升,为
全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提供坚强保证。
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镇委、镇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项部署安排落到实处。坚持抓关键、突重点,带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坚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把抓好作风效能提升活动与推动山东省教育工 作示范市创建、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师能建设、学校安全等工作落实紧密结合起来。
二、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全镇教育系统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㈠弘扬优良学风,着力解决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部分干部教师对“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项活动是搞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助长弄虚作假。二是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和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感觉不到“本领恐慌”,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陈旧。三是解决业务钻研不精的问题,对本职工作不专心、不用心,缺乏胜任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缺乏把握发展大势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认知能力,缺乏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四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不紧的问题,政策学习不注重联系实际,不进行深入思考,理解不透、运用不活,遇到难事只会说“不能办”,拿不出“怎么办”的措施和方法。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带着问题学习、联系实际思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线干部教师学习,努力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㈡强化执行落实,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不力的问题
一是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部分干部教师未能树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作风漂浮,不深入、不细致,对所 肩负的工作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讲客观、找理由,互相推诿扯皮;有的干部教师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暮气有余、朝气不足,在困难和风险面前,畏难情绪严重,不敢啃“硬骨头”。二是解决工作力度不大的问题,作风疲沓,不推不动,工作主动性差,工作效率不高;对上级决策部署不能一以贯之、坚决贯彻,甚至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三是解决工作方法单一的问题,习惯于“老套路”,习惯于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处理问题,习惯于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化解矛盾,习惯于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过硬的、优良的作风推动各级领导部门的既定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展现自身价值、体现活动成果。
㈢提升行政效能,着力解决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
镇教育办公室、各教辅部门既是管理部门,更是服务部门。要重点解决教学服务和管理部门深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少,倾听基层学校和师生的所思、所需、所盼、所愁少,为基层学校和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少;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耍特权,故意设卡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办事看人定速度;工作方法简单,对学校、师生和群众的诉求缺乏耐心,办理不及时、不到位。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㈣鼓励探索创新,着力解决开拓精神不足的问题。重点解决报喜不报忧,总结工作只讲特点和成绩,不讲问题 和不足;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稍有压力就叫苦发牢骚,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打不开新局面;面对困难只讲客观,不讲主观,怨天尤人,上推下卸,碰到麻烦就绕,遇到阻力就退;习惯于用传统方式推进工作,满足于任务完成,不善于总结、查找影响工作效率、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深层次问题;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故意遮盖或回避,致使问题越积越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新问题变成老问题;对个案问题,不会举一反
三、吸取教训,导致同类问题再度发生等。着力解决有些教育领导干部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只想“守摊子”,不能带领干部教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争先意识、竞争意识,牢固树立励精图治的使命感和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㈤严格纪律约束,着力解决自律意识不严的问题。一是解决工作纪律松散,不按时上下班,上班串岗聊天、上网炒股玩游戏;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空课,教学效益低;不请假随意缺席会议,迟到早退,不遵守会场纪律;工作日中午违反规定饮酒;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用于工作的心思少,热衷于吃吃喝喝、迎来送往等。二是解决在干部选拔、评优树先中违反规定的行为,不公平、不民主、不透明,搞暗箱操作。三是解决校建工程、大型支出等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甚至贪污受贿等问题。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始终牢记工作职责,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秉公用权,谦虚谨慎,树立“公正、廉洁、尊师、爱生、敬 业”的良好形象。
三、推进措施
㈠开展集中整顿活动。活动起始,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开展以“看工作标准、看制度规范、看作风纪律、看整体形象和比效率、比落实、比创新、比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发动,组织各单位和每名干部教师围绕工作标准、制度规范、纪律作风、整体形象和效率、落实、创新、实绩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照检查、梳理问题、确立目标、完善制度,立查立纠,认真整改,在短期内看到全镇教师作风转变的明显成效,为全年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规范履职行为。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规范行为。要严格遵守《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肥城市教育系统关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实行问责制暂行办法》、《肥城市教育系统“十条禁令”》等法律法规。凡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二是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健全师德规范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品德修养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收费政策,清理规范各类教育收费项目,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执行和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杜绝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四是加强各种评审、评奖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公开透明,实施廉洁评审,确保公平公正。㈢努力提高工作效益。一是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要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切实解决办事层次和环节过多的弊病,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机关工作信息化、公开化、规范化。建立完善机关内部权力运行机制、竞争约束机制,不断创新提高效能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使其更科学、合理。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突出量化考核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把绩效考核结果与教职工的评优树先、职称评定、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㈣深入联系服务师生。一是认真落实“家长委员会”制度。各校都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整体诉求,接受社会的指导和监督。二是扎实开展“家访”活动。进一步总结深化“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探索建立“家访”活动的长效机制。三是切实解决师生诉求。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参与办好“行风热线”,搞好局长信箱、热线电话的管理,对群众信件、来访、热线电话、信息网平台等的投诉及时查处,限时办复,促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四是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制度,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㈤着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镇教育办公室和各学校等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作风如何,关系教育系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要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作为重 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推进。一是抓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干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强化纪律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大局观念、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基层干部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领导和驾驭教育工作的能力。二是抓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规范基层干部的职权行为;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基层干部任用考察制度,全面考察 “德、能、勤、绩、廉”,严把干部任用关、入口关。三是抓监督。积极探索和推行考核监督机制,基层干部要接受师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班子队伍建设、为师生办实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公开以及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接受群众评议。㈥严格督查、严厉问责。一是强化教办“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联合镇督查组的问责督查。二是继续加大教育巡视力度。全面督查作风效能提升情况、规范办学执行情况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通过从严问责,问出压力、问出干劲、问出实效。三是实施“问题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发现问题的方式,采取“个案解剖”法,主动深入到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操作过程中,排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四是建立举报投诉和案件通报制度。认真受理举报投诉,安庄镇“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办公室设立热线电话(6334688),开通教办主任信箱(),全天候受理教师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明查暗访的频次、密度和深度,对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违反作风效能提升有关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并根据民主评议、督导检查、受理投诉情况,给予相关责任人必要的组织处理。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镇教育办公室成立“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提升工作。站直各部门、各学校也要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活动方案及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强化措施,确保本单位 “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㈡营造氛围,推广典型。要通过媒体、网络、校内广播、壁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重大意义、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时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作风的浓厚氛围和强劲的舆论监督态势。要坚持典型引路,注意培养和推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㈢狠抓落实,统筹推进。全镇教育系统要把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共进,切实以“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以纪律作风的明显改进、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以及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等实际工作成效检验“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成果。要切实强化责任落实,要以敏锐的政治头脑、高度的责任情怀、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要通过深入基层、调 度督查、严格奖惩抓落实。
㈣完善长效机制。要以开展“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深入调研,大胆创新,认真总结,及时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工作运行、责任落实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
一年三月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 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体现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 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础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步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采用单向俱乐部制。各俱乐部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造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課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有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体育意识;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0-01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蓝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蓝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蓝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 →“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 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帮佳.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关键词:边疆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2-0081-02
在过去的几年里,广大外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素质的定义
有关素质的论述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但素质概念与教育结合起来,其含义就广泛得很多了,常被定义为“以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的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即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上、心理上及生理上所达到的水平总和。具体来说,人的素质,除了生理素质外,还应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
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是和文化素质紧密相连的。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人,就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新时代的要求,让学生从爱家乡、爱社会的感情升华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操,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学会发展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有团结合作、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理想外语学习者。国外有些研究者根据这些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过程影响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实验和对比,描述了“理想的外语学习者”(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1.能够适应学习环境中的团体活力(group dynamics),克服负焦虑和干扰因素。
2.寻找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
3.利用所提供的机会练习倾听针对他输出的目的语并做出反应,即注意意义而非形式。
4.通过学习技巧来补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直接交往的不足。
5.至少在语法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个少年或成年而非小孩。
6.具备足够的分析技巧和接受、区分和贮存外语的特征,并监测错误。
7.具备学习外语的强烈“整体”动机并具有强烈的“任务”动机。
8.愿意冒险,勇于实践。
9.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从以上九条来看,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这一点是和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的。因此,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如下:
(一)文化素质方面
正确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上出现的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知识;具有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初步的交际能力;具有自学英语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方面
具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能够初步欣赏英语语言文字的美。
(三)心理素质方面
激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毅的意志。
(四)生理素质方面
注意开发左、右脑的功能,促进英语“四会”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在言语活动中的灵活度、准确度和耐力,促进学生语言器官、部位的发育;培养学生在进行语言习惯和语言训练时的身心统一,使身体、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改革之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当作英语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优秀的现代教师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品德层面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平,即所谓“学为师表,行为示范”。同时,教师应在教育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具有营造和控制教育环境的能力。
然而在边疆地区,英语教师紧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英语教学却始终以考试为中心,考试试题与广大汉族学生一致,都是参加全省统考,因此,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更大。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民族地区跟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生家庭贫困人数众多,辍学率高,尽管政府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学生的素质却无法普遍提高,因为贫穷,很多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觉得前途渺茫,学校教学依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因此,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如果不改变评价方式,那么,英语教学就不可能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外语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尽管每个年级每周的课时也安排得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原则相违背。要改变这一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制造英语氛围,实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再把语言技能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因为交际法对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大相径庭。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或故事情节的讨论,可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另外,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志、态度、情感以及他们的英语水平等变量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或语言功能的发挥。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见解和情感。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英语交际,学会用英语获得和处理信息,学会用英语思维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基本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实现语言教学的归宿,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学蕙.英语教学新概念[M].南京出版社.
[2]李鸥,王重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读本[M].中国人事出版社.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5]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M].作家出版社.
[6]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7]常锡光.跨世纪云南素质教育研讨文集[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8]刘芳,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方法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9]张嘉玮.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苑庄镇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07-07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自查报告09-28
王庄镇初级中学誓师大会11-19
田庄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06-22
王庄镇中小学幼儿园远程研修实施方案05-26
陈庄镇中心校小学教师工作评价实施细则06-20
张庄镇退耕还林情况11-01
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06-14
厉庄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07-02
杨庄镇中心校普教工作总结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