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共8篇)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一、规范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爱国、爱家、爱人的学生;一个忠诚慈祥的教师,才能培美出诚实善良的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熏陶他的教师的素质形象。规范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推动素质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二、开放的育人观念。素质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更新。为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适应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形势,每位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育人观念。(一)新人才观。即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只有促进人人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二)大教育观。即与大生产、大科学相适应的教育观。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三)人本观。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求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广博的知识储备。大学之大,在大师也;大师之大,在大识也。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先得装满自己一桶水。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如下三方面:1.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教学。2.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3.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经验的积累。
四、扎实的执教能力。为适应未来新技术和新形势的发展,教师应具备多方面能力。(一)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主要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形体表达和符号图表表达能力。(二)动手能力。包括实验、测绘、制图以及专业的操作技能等等,是指教师对研究专业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数据采集、修理和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三)动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实验实、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使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四)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的能力,未来的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教书时刻不忘育人,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并通过学生个体内化,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动。
一、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1.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 至2007年2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颁布这段时间, 安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入师范课程体系中, 也没有进入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中, 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缺失。加之许多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 与升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不重视, 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安全教育, 因而教师不仅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 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因此, 当前学校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首先就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 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性的缺失进行必要的弥补。
2.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祸福旦夕。”就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最好的概括。近年来, 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 在不长时间里, 就连续出现了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及江苏泰兴等多期校园重大血案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预防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的安全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严重缺失。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公民的安全素质偏低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对所有公民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 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 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同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 可以
筅广东嘉应学院杜德栎
大大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 要迅速改变这一现状, 极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素质。我国教师队伍人数有1414.84多万, 占总人口的0.11%, 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素质, 减少教师在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中的伤亡, 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3.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者与落实者, 是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首先, 教师是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 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谭千秋、杜正香、张米亚、严秀等人民教师, 就是用他们柔弱的血肉之躯, 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住死亡, 保护了学生的宝贵生命。同样, 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一群具有安全素质的校长与教师, 从而使所有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次, 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可以减少校园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对象是教师, 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与教师的安全素质和师德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素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依法执教, 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 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 把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追求, 就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遵纪守法, 和谐相处”的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反之, 就会成为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如常发生的师源性伤害、职责性伤害、课业性伤害、引导性伤害、方式性伤害等, 就是由于教师安全素质低下而造成的。
二、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教师安全教育素质就是教师从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公共安全知识, 安全防范能力和生存技能, 有效选择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等。
1.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是教师对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安全现实的反映, 是教师个体自我保护层面与保护学生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 是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 认清安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重要性。事故与灾害的发生, 一方面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 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 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 如上述的三鹿奶粉事件等。面对现代社会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 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 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 来防范现代社会的灾害与事故。充分认识确保校园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 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 树立六种意识。即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 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 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 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 遵纪守法、保护自我的法律意识, 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等。
2. 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
公共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并且有些突发事件是人类认识领域至今还没有涉足到的领域,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适应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做到终身学习。当下,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平安校园”创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等。
(2) 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预防和应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遭受侵害事件, 预防和应对火灾、拥挤踩踏、涉及学校和学生的交通事故,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预防和应对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事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师德修养与学校安全等内容。重点是教师在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以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与基本方法。
3. 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
安全防范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学习、生产等活动中自觉规避、处理安全隐患, 掌握生存技能, 进行自救自护的方式方法与心理特征。生存素质既是现代公民的安全素质之一, 也是教师必备的安全素质之一。而具备应有的现代安全生活和工作技能, 则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 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
(1) 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 必须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具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安全技能。教师要根据所带学科的不同要求, 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如体育教师要具有防范运动损伤的能力, 化学教师要有防范化学物品的毒害及试验事故等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有安全上网及防范网瘾的技能等。教师应具有防范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 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多。如踩踏事件、火灾、学生打架斗殴、性侵害等, 教师要具有应对这些事故的技能。教师应具有保护自我健康的技能。用嗓过度与使用粉笔, 多坐少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鲜明特征, 许多教师由于不会科学利用嗓子, 缺少运动, 咽炎、颈椎病等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 教师要掌握保护嗓子等健康的方法。
(2) 公共安全生活的技能。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丰富而多彩, 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 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 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 躲避与应急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的技能, 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 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的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暴雨等环境中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等活动的安全技能。
(3) 家庭安全生活的技能。教师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 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家用电器、化学物品、燃烧物质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家庭生活的空间和过程会出现运动和高能量的形态, 如居住高层建筑、使用电梯、在阳台上活动、接触高温的物体等, 这就使得家庭生活充满着危险。因此, 现代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应有的安全生活技能。如防止室内运动损伤, 预防触电, 防煤气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 防止利器伤人, 家中危机自救等。除掌握上述预防意外事故的技术性家庭生活安全技能外, 家庭生活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有防盗、防扒、保险等社会安全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4. 教师选择有效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
指教师具有能够根据安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起作用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另一个是物质的因素, 即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 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外, 一方面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景模拟的教育方式、案例教学模式等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 特别强调教师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熟练掌握现场说法、案例分析与学校公共安全应急演练等方法。
三、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是我国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应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是教师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为此, 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安全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
1. 职后的安全培训是在职教师提高安全教育素质的主要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内容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缺失, 造成了我国在《纲要》颁布前, 在职教师中几乎全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安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安全知识与意识, 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会议, 学校或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摸索与自学得到的。就以教师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 据调查, 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 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1]。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 《纲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如各省教育厅、各市区县教育局等, 在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专项培训, 如陕西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 利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首先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管理的专题培训,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再用两年半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各学校利用校本研究的方式, 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方式进行自学, 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职培训针对性强, 时间短, 见效快, 能很快解决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现实;但教育投入大, 教师学习内容不系统, 具有头痛医头的应急行为的不足, 不利于教师安全素质的形成, 因而也只能是暂时提高教师安全素质的方式。
2. 职前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本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产生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 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 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正如前述,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 师范生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 这是造成我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教育到底要不要开设该门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应该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如果我们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那么高师就必须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果大家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 那么在师范教育中开设课程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解决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 (或教材) 、教师、教学时间 (或学分) 等问题。目前,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研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教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 如何培训教师, 规定多少教学时间等问题就有了依据。为了适应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有条件的师范学校, 目前可以先把该内容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总之,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也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 培养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但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涉及许多具体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让我们在《纲要》的精神指导下, 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 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 努力探索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 为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质量的控制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教师的素质问题。当前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更应该自觉地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从这一点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的确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教师必须具有超前的教育观念
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必须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现在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是由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和现在人才标准上,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勤于实践,不断创新;大胆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观念落后,仍然守着应试教育体系,那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就不可能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素质教育目标也不可能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率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和人民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才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也才会自觉而努力地去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种责任感要求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负责,而且要对他的终身负责。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由于确立了坚定的教育信念,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创造出闪光的业绩。可见,教育工作者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
教师队伍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师德风范的建设。以师德风范为根本,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反思我们工作和检验实效的标准。
教师的工作是造就未来的一种超前劳动,是以“心灵”培育“心灵”的工作。素质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然对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师德意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和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今,教师则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最有威望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师要“授业,解惑”,更担负着“传道”的重任。“诚信,严谨,谦虚,好学,幽默,耐心,宽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等”都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
四、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国家、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又是时代的要求,惟有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宗旨,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记得荣膺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说过:“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可见,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人才来说是多么重要。
新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精神、创造力的竞争,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非与生俱有,需要教师精心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赋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许多事实告诉人们,教师越赋有创造精神,教育教学改革的成绩就越显著,就越能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能更多地培养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思想导向怎样,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提高教师素质,从内容到方法,既有宏观问题,又有微观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地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计划,做到校有计划、分批培训、逐年落实。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是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比较一致的看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成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内化程度,保证人的自觉、主动发展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但素质教育观超越了人本主义思想:它没有片面强调人的内在潜能,而是既重视先天潜能开发,又强调后天素质的培养;它避免了人本主义“本能说”,而认为人的潜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它不是片面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是重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又强调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不得不为自身的社会地位担忧,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独生子女未来的期待,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理应十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形象。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但原则和规范本身不是素质,而是达成素质的条件,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确良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她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她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但人的发展潜力是有限的,后天的素质发展必须建立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个体素质结构的各个要素均要获得高度、普遍的发展,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素质教育力争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与做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因为它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三、强调素质教育的公平性,使教育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要保障所有应该得到受教育机会者的权利,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校际、班级、个体之间的差异,教育面向全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可将素质教育理解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
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难以想象,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技巧训练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素质,只看重一日两节课的教师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应当怎样营建自身的素质结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说,不同的时期和条件,赋予教师职业素质以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应涵盖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和教育特质三大要素。 一、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 每当提及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可能会感到它大而空,是“务虚”。有不少人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教育思想,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它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思想支配行动,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教育热情,更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说,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当前,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尽管尽心尽责,但由于观念陈旧,仍凭老经验、老眼光进行传统式教育,那也要落伍。现代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中包括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素质,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应达到和谐的统一。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一定要积极投身教育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由重知识、重考分的.评价观念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转变;由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元结构”的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大学习观转变。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充分的培养与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教育能力――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教育能力应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方面。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而且需要教师在非认知方面的素质作为支撑。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区别不仅在于执教者的知识水平。成功、高效的教学,还需要涵盖教师本人认知与非认知水平的教养、教学技能与艺术。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具体地说,教育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教师应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他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有宽广的知识面,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做到学识渊博,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二)教师应掌握必备的教学程序知识。所谓教学程序知识,即如何教好课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专业知识,不懂教学规律、方法和艺术,也不能搞好教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都属于教学程序知识的范畴。比如,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所以,教师要过好三个基础关,即“备课关、讲课关、动手能力关”,同时,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
在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的同时, 高等职业教育还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来开展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应以整体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摒弃应试教育以少数精英为目标取向的宗旨。这种教育不但要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基础知识, 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推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原创能力的发展, 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专业教学内容大都是在原来大专层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作一些删减, 原有的理论体系基本不变。由于课时的限制, 教师无论怎样讲授, 都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讲清、讲透。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学, 然后组织课堂讨论。要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启发学生思考并找出理论或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某些缺陷的解决方法。
高职学生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较强的、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必须加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技能培训这一环节, 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能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教师要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之中,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 最后落实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性、创造性上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条件。可以采取讲座、培训、交流、竞赛等形式, 从培养兴趣入手,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利益, 其主要实施者——教师更是责任重大。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大多数是多年从事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教师, 他们大多适应理论教学,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要求还不太熟悉。因此, 提高自身的素质, 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是摆在每一位高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一) 高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高职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诲人不倦。高职教师还应有强烈的进取心, 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 不断地探索和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二) 高职教师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教师要仪容庄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必须说明的是, 热爱学生决不等于“溺爱”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也不等于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有大海一样的心胸, 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不能因个人的好恶、恩怨而厚此薄彼, 有所偏袒。
(三) 高职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而这种榜样, 对学生来说, 最具有直观性, 最容易被理解, 因而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它渗透在每一个方面, 每一个角落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严谨的治学精神, 和蔼友善、积极向上的态度, 对后进学生的鼓励, 对希望工程、受灾地区的捐助, 教师的一举一动, 点点滴滴, 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才有威望, 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也才不愧为“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二、高职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质
(一) 高职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理论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其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并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地扩展、完善所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讲解本学科的精髓理论和学科框架, 而不是依序讲解, 照本宣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此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要求高职教师随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 尤其是得到应用的最新成果。要将新知识、新概念、新应用及时地补充到理论教学中去。
(二) 高职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 它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的环节尤为重要。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的资质, 这也是高职教师本身更突出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要经常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 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并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学生进行的每一个实践项目, 教师都应先进行示范, 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这样, 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
(三) 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 随时了解学科的动态, 在教学过程中注入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职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但要体现在自己的研究、设计项目中, 还要体现在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中。教师要对所指导的课题先做出完整的示范,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构思、设计,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任。因此, 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 这一年龄段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 能够透彻地理解高职教育的本质, 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高等职业教育应在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的同时, 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高职教师不但要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规律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 还应把这二者完美地统一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高职教师应具有的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素质
(一) 高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 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工具, 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响亮、准确、富有逻辑性。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知识, 还要用其感染学生, 鼓舞学生, 使他们感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在愉快的心情下了解知识, 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此外, 用普通话授课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教师的普通话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这样在授课时才不会产生歧义或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二) 高职老师应具有一定的板书能力
板书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板书应工整、清楚、规范, 易于学生进行笔记。如果教师只顾自己表演书法, 或边写边擦, 或字迹浅小, 或东写一句西写一句, 都不利于学生进行笔记, 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三) 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是传播美的使者。教师在教学中可绘制一些简单、优美的图形或制作一些小教具、小课件。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 衣着是审美的镜子。教师的穿着要整洁、得体、大方。奇装异服会使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服装上, 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而着装不整洁, 不规范, 也极易损害教师形象, 给学生以不严肃、不严谨的坏印象。
(四) 高职教师应紧跟时代的节拍
我们正处在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是每一个高职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在学生们谈论信息、计算机、网络、E-mail、博客、微博等名词时, 如果我们的老师对此一无所知, 那我们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因此, 高职教师应努力学习, 跟上时代的发展。
1. 高职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是与人沟通的桥梁, 是丰富教学的手段。每一个高职教师都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 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外语水平的高低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职教师如果不掌握一门外语, 就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已有的知识只属于过去和现在, 进一步的学习才能满足将来的需要。要想时刻站在学科的最前端, 就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实践, 而如果只研究别人翻译过来的资料, 总是有一些吃别人嚼过的食物的感觉, 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掌握理论的精华。因此, 要尽量阅读原文, 以便更好地与作者进行沟通, 充分理解理论的内涵, 以达到较高的理论境地。
3. 高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随着知识相互的融合、学科不断的交叉,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再是独立的。因此, 要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水平的学生, 高职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发展动态外, 还应博览群书、触类旁通, 使知识八方联系, 并以自己丰富、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
高职素质教育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高职教师的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息息相关。现在许多高职教师虽然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去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却所做不多。我们必须加大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力度, 通过转变观念、改变管理方法, 使教师能自觉地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贺乐凡.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陈华.关于高职教学方法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 (022) .
[3]李庆山.中华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0 (11) .
[4]任桂华.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8) .
[5]中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J].北京高等教育, 1999 (10) .
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推进素质教育,是把素质教育的观念溶入到每一节课,每一节活动准则。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素质。为此,我在学习的基础上浅谈一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质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作为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因此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新颖的学生观、科学的评价观并付诸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才能为人的发展注入动力,也才能使学生学会生存,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学习,不断进取;学会创造,追求真知。
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首先是理想人格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立场、观点、思想、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这种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讲政治,始终不渝地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等。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愿做蜡烛,安于清平,苦于寂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对学生亲而近之,教而导之,爱而护之。容让学生的无知,宽恕学生的过错,忍让学生的挑剔。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身作责,以身立教,才能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感化效能。
三、教师要拥有优良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其优良业务能力结构、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和谐的身心素质的基础,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教师不仅要具有“精专”的业务知识,“以己一桶水向生输一瓢水”,而且要具有“广博”的多维知识,以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综合培养能力。尤其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性、多层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以整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知识和能力结构。
四、教师要锤炼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想很好地育心,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塑造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高尚的情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优生、差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偏心、不偏袒。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是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阶梯;二是坚强的意志。教师的坚强意志应体现在坚定果断、沉着、冷静、耐心、自制等品质。其中关键是耐心与自制。教师要以宁静的态度说服学生,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三是良好的性格,教师应具备一颗“年轻的心”,对儿童的心理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桥”,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教师还要性格活泼开朗,平易近人。具有协调的合作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并获取教育的成功。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推荐阅读: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11-19
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06-29
东南大学职业素质教育心得10-22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09-23
2022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11-25
试析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培养10-27
职业教育教师师德09-27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总结11-30
职业素质模型10-30
护士职业素质培训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