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共8篇)

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觉得这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边学习,边借鉴,边积累,渐渐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尽管这条路还是歪歪扭扭,甚至可能走不到成功的尽头,但是我觉得蛮好;我的学生不再怕写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

一 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对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达到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1)积累-激发兴趣

在作文写作时,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没有单纯加大学生的作文训练。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从所读作品中摘录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如果把学生手中的积累本变成写作教学的肥田沃土,学生的作文热情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于如何运用积累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引 自古至今,引用就是一个常见的写作方法,如;引用他人之说为“我”的论点服务,引用名言警句为“我”的文章增色,引用诗歌做小标题,引用歇后语使文章生动等等。仿 同学们学习了李商隐的《无题》后仿写了《挤车难》;上车时难下也难,浑身无力陷泥潭。车道终点力方进,上课迟到泪始干。一心但愿时间改,更怕老师目光寒。书山此去无多路,壮胆窗前去探看---老师在。这是一个由模仿创造的奇迹。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这种意识,他们怎么会缺乏作文的热情呢? 鉴 写作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难点,只要知道较多的同一类内容的优秀范例对这些内容认真玩味,一定能碰出新的思维火花。如学校要求学生观看航天飞行实况后写读后感,我趁热打铁为他们朗读了相关的一些文章,要求借鉴其文题及角度写出个性化的观后感,学生热情极其高涨,很快都交上了很有见地的文章。

散 在一个点上辐射开来,可以由一句话或一个词作为引子,进行发散思维。在一条线上延伸开来,对一篇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文章,接着续篇。在一个面上荡漾开采,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我们可以或褒或贬或自创。

变 如对《春望》一诗,可在熟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将诗歌写成散文,为作文教学注入一剂清新剂。

创 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自用创作,不仅仅限于常规的作文,如;编写谜语、对联、课文剧、班组词典等等

(2)教师经常练笔,正确评定成绩,使之感到作文有趣 俗话说,不会“游泳”怎么当“教练”。教师自己经常练笔,对作文拥有浓厚的感情,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同题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作文当众宣读;也可以将自己平时的练笔编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这样做并非为了炫耀。而是让那些写作兴趣不浓厚的学生知道原来他们的老师是这样地爱好和重视作文,并让他们通过读老师的文章,对老师产生由衷的信任感,相信老师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从而在感情上摆脱掉写作的阴影,领略到作文之趣

要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趣,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正确评定作文成绩,鼓励他们作文的成功点。对一个写作处于弱势的学生来说,经过努力写出的作文,如果教师给他较高的成绩,他就会由衷地体验到在作文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信,感到作文有趣,从而更努力的写好作文:如果教师评分过严,学生在作文中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作文经常不及格,就会失去信心,讨厌作文。对暂困生的作文,我们应尽力找出成功点给成功分。有时遇到实在太差的作文,则可以让学生按要求修改后上交,再给分,从不给不及格分,决不让学生花费了心血而看不到成绩。这样,原来对作文丧失了信心的学生,也觉得有了希望,慢慢地会喜欢上作文。(2)组织各种活动,打造文学氛围,使之形成作文志趣。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学生作文目的明确,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为了给学生多创造“自我表白”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志趣。

可以借助文学社开展文学讲座、作文竞赛、演讲论辩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也可以出文学期刊,形成人人参与的十分浓郁的文学氛围,让那些原先写作的“门外客”由此登堂入室,得到精神的满足。而这种喜悦和满足,反过来又成了作文的直接动力,促使学生更自觉地作文。

其实,情感和兴趣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相信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我们认清而不是回避学生作文水平的层次差异现状,重视之、关心之、帮助之,不仅让情感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而且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 感悟——在感悟中萌芽

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语文材料,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吗?未必,语文材料的积累如果是静态的罗列、堆积,那它对于作文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园之花》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趣盎然,感情是否热如火、冷如冰,是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这里的“体验”就是感悟,而且法朗士认为阅读作品要用“心灵”去“感悟”.那什么是感悟、我认为“感”即感受,“悟”即领悟,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就是学生通过观察事物阅读材料,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触、领悟。怎样才算有所感悟?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就是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激发情感,用脑思考,产生认识。“感悟的大境界,要像林黛玉读<西厢记》,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随着感悟的深化,学生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情感、认识不断的堆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时,写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抒怀的冲动,表达的欲望推动着学生的写作,不吐不快,水到渠成。

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的感悟?我主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悟文本,一是悟生活。

悟文本就是悟语言,就是学生在阅读,摘录过程中感受领悟作品的语言以及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即“在阅读中思考”。豁然开朗了,触动心扉了,震撼心灵了,引起共鸣了,高兴了,愤怒了,悲伤了,在阅读中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都是对文本的感悟。我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进行反刍,反复去读、品、思,若有思维的火花产生,则要随时记录。即便是阅读新文本,也要边读边品味,边思考,随时记录灵感的形式不拘一格,可圈点,可勾画,可批注,可点评,也可写心得。一般来说,学生开始只能做一些圈点批注,因为他们的感悟还比较浅薄,还是零零碎碎的,老师这时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渐进,学生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也就在感悟中自然萌发。

只悟文本是不够的,还得悟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宗旨的作文教学,自然也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悟生活就是体验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思索,从中获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形成自己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作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指导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学会悟生活—用心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体验,然后用笔记录。我对日记、随笔的要求只有一条;说真话。至于内容和形式,一切随意,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学生的点评、心得随笔等,我都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主要看他们做了多少,日记涉及到隐私愿意给我看我欢迎,不愿意给我看我不勉强。另外,学生每周交一次自由练笔本,我就常在上面读到学生对生活、对文本的感悟。读着学生的感悟,我就知道;无须我做写作理论的灌输,无须我做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在蓬蓬勃勃的萌发了。

三 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蒸蒸而上,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创造的时代。作文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何谓创新?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对作文来说,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在文章中创造出鲜活的新形象是创新,敢于质疑批判,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及独立的审美判断是创新,能运用发散思维,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求异也是创新。

作文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中发展写作能力,这是并行不悖而且是相得益彰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引导学生做到“三突破”——观念突破,题材突破,表达方式突破。

观念是一种意识动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发展的观点看,社会不断进步,观念相应更新,这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我鼓励学生不要“尽信书”,不要“尽信师”,不要“尽信权威”,在作文中大胆提出新的观念或对传统的观念提出异议,此之谓“观念突破”。譬如学了《孔乙己》,就有学生写了《我看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小作者在文中挑战教材教参,指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不仅有封建科举制度的原因,更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诸如此类的还有《当真“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吗?》《我对当前教育说不满》《早恋有害?》《对一句格言的异议》等等,这些文章旗帜鲜明的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异议,推陈出新,蕴含着小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题材实际相当有限。看看我给他们的作文题目就知道了,什么“我的老师”“我的爸爸”“记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等。从小学写到中学,甚至有的一年中要写二三回。写作的内容局限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狭窄的范围,呆板而少得可怜的题材,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生活反复书写,久而久之,学生提笔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年级越高,作文越糟,有何兴趣可言?我提倡“题材突破”,就要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写作的题材领域。我告诉学生,你感受最深的,最想说而且有话要说的,不管是哪方面,都可以写进作文。正是由于少了这样那样的要求,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起作文反而得心应手,应对自如,作文也异彩纷呈,显示出一片蓬勃的生机。有坦露中学生青春心理的,如《我想交个男朋友》《第一次收到的“情书”》;有写中学生交友的,如《朋友是一杯茶》《友情悲歌》;有充分发挥想象的,如《“广寒宫”的打工者》,还有以鬼为题材的,如《零点尖叫》,从文章体裁看,有议论时弊的,有创作小说的,有抒情写景的等等、四 广泛阅读,获取写作信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写作学研究也表明,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促进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当我们冷静的反思,作文教学走不出费时低效的泥潭时,却陡然发现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家。一方面,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又把整体的作品肢解的支离破碎,让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套用所谓的写作知识,做凑文字的游戏。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为了不让作文是件苦差事,不再搜肠刮肚地挤牙膏,必须强调读,以读为起点,以读为其写作铺垫基础。广泛阅读

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的文章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的,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小说、散文等,甚至兵器、烹饪等,不求什么深刻的理解,只要有些印象,有些感悟。正是因为泛读,所以没有压力,没有功利,一目十行可以,随手翻翻也行,求的是大范围的涉猎,增加见识,于潜移默化中开阔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角,提升写作的功力。开设阅读课,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教师则要积极推荐那些教人知识,悦人性情,给人美感的各类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网上阅读

网络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了传统的阅读,电子读物、电子阅览室已悄然登场。这种阅读信息量大,查找迅速便于交流,不失为一种时尚的阅读方式,应当鼓励学生有效利用。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必须转变一些陈旧观念,摒弃程式化的训练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对教学有指导作用材料

《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富锦市兴隆岗中学

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使命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 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主体性, 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素质教育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教育的新理念。

二、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 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 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 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 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 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 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考虑当前的各个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 考虑各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平衡性, 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考虑当前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技能的差距。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课程标准, 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 加快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的配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四、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构想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 都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具备同样的课程目标取向, 其可以分为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向, 我国以前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面向社会需求,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兼顾三个面向, 重点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根据我对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 特提出我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架构的设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的目标体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 (对信息的科学理解) 和信息能力,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和相互制约的, 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养, 但是信息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与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发展的信息能力 (交流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能力) , 这个能力在发展层面上是递进的关系, 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递进性和层次性, 但是相互之间并非有绝对的界限, 相互之间是可以交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 除了体现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 在高中阶段应该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的升学做试探性准备工作。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练结合, 忽视学生自我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 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 而应该是探索新型的模式, 有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 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

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3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

3、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和阅历的丰富,无意注意的作用逐渐减弱,这样就必须适时地揭示知识的有用性,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习书中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了他们学习需要,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只有使学生从注意外在因素向喜爱知识本身转移,才能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设法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归宿,是无意注意的升华。

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4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是培养竞争人才的首要任务。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21世纪素质教育即将到来,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不能不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得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教育面临挑战,历史给我们机遇,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为祖国明天的腾飞而培养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的做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

德育是指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它的实质是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在道德、政治和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小学数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一)上好导言课,加强目的性教育,诱发学生学数学的动力。小学生是正式开始接触数学的阶段,他们怀有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准备而努力学习数学。

(二)在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等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里,有大量的、丰富的“五爱”教育素材。如:上一年级《准备课》里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数国旗来适时的进行爱国旗、爱祖国的教育;上数学活动课时,通过分组游戏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教数数时,通过同桌之间摆小棒进行团结合作等的优良品质教育;也可利用教材里的插图,进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的教育,也可以渗透民族自强意识。

(三)除了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外,还要尽可能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在教师节时,向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在母亲节时,向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并要求学生付诸实际行动。

二、创新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性精神。“创新教育是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掘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立自由讨论的学风。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通过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在师生之间进行的谈话法。教师把教材分析成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对所学知识“见树不见林”,只能在教师的框框里转,看起来似乎学得很好,没有什么疑难问题。但只要改变一下教法、情况就不同了。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有的学生这样问: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除了通过拼成平行四边形方法推导外,还可以通过拼成三角形的方法推导出来吗?这个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引导学生想:能不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呢?于是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都动手尝试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份再尝试拼成一个三角形,经过一番拼剪,终于有同学发现了取梯形其中的一条腰的中点,把中点与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相连,再沿着顶点中点的连线剪开,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最后把小三角形向右旋转180度就拼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在根据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经过学生的尝试、讨论、验证,说明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从另一侧面提出质疑,其实已萌发出一种创新意识,他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开阔学生的思路,既要培养顺向思维,也要培养逆向思维

如应用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时,既要求学生会做“红花有8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几朵?”,也要会做“黄花有13朵,红花比黄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这样,学生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解题的思路就更多,更灵活了。这样的训练正是基于对基本数量关系的逆向扩散思考,才能使学生解题时,思路开阔,导致多种解题思路的产生。

2、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要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和设想。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各抒已见,敢于提出新的问题或设想,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别人的答案。

(三)强化学生个性,重视个体探究经验。

任何创新,都是带有个性化的。没有个性,也就不会有创新;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创新。因此,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体探究经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如:有一应用题“每3吨海水可以晒盐0.15吨,7.5吨海水可以晒盐多少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列出的算式有:

(1)7.5÷(3÷0.15)(2)0.15÷3×7.5

(3)0.15×(7.5÷3)(4)7.5-(3-0.15)×(7.5÷3)

针对四个算式,要求学生说出各种解题思路。对前三个算式,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疑问。但对于第四个算式很多学生都说错。但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学生却说:“3吨海水晒成0.15吨盐,说明水份与杂质是(3-0.15)吨,因此7.5吨海水的水份与杂质是(3-0.15)×(7.5÷3),从7.5吨海水中减去水份与杂质,剩下的就是盐了。”很多学生听了都茅塞顿开,心服口服。也有学生说太复杂,我提示学生,虽然解题复杂,但很独特,打破了常规解题思路。这样,通过剖析个体探究经验,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提高了观察、想象、分析能力。

(四)发展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注意多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向纵深、向灵活发展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较多的发散思维训练机会,使学生习惯于多向思维,逐步培养探索能力。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并要求学生计算出一年有多少天时,应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让他们列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并说出计算思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和思维的交流,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注意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氛,才会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鸿沟”是影响教学工作的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真挚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促进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研究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等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平易近人,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而对于所谓的“差生”,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并且要循循善诱,多使用些赞美词,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正是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创造一种数学教学良好的情感氛围,使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发展了个性,发展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和谐施教,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是与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把爱寓于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进而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四、兴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

古代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着”。这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兴趣对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是一时的好奇,好奇劲儿一过便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近的氛围和语言环境,把数学和活泼、多彩的儿童世界联系起来。比如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积木带到课堂来,叫他们运用积木搭建一些模型向其他同学介绍,如:“这是机器人,它的眼睛是圆形,头是正方形„„一共用了7个圆形,14个长方形„„”又如学《统计表》时,可以叫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自制一个玩跳绳游戏的表,然后把学生分成二人一组,要求他们算出总数,相差数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平常生活中,就在他们的身边,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二)创设唱游性的教学。

小学生好动活泼,好表现自己,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特点,要培养和保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唱游性的课堂教学,包括唱歌、游戏、表演等。特别是游戏更是必不可少。游戏可分为二大类:之一是猜一猜的游戏,比如学图形时,可以准备一些实物,然后叫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只准用手摸来猜“这是 形? ”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等”;然后叫学生进行互相猜。之二是竞争性的游戏,有口算竞赛、笔算竞赛等。比如在学数数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或两人一组,让他们轮流做老师出的题目,最快完成的为胜。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运用电化的教学。电化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它具有生动性、具体性、针对性、形象性,它能使学习的对象变小为大、变大为小、变静为动、变动为静、变快为慢、变满为快;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能把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对象获得清晰、准确、生动的认识,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形象性的特点是一对矛盾。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知材料,使之借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依据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功能,使学生在这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如:有关“认识人民币”中角与分、元与角的转换知识,用图示或直观教学,在观察、操作、指导中不是很方便,从而制约学生的认知速度。而在电化教学中可运用比较等将认知以实物直观投影方式显现出来,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加强了学习的进程。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5

素质教育,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主动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学,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地。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各有长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教师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没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得不到发展,智力得不到开发。教师讲课的方法学生厌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自读、思考、练习、讨论的时间太少,得不到实践锻炼,能力得不到迁移训练。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启发式、引导式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我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在街上卖火柴?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的原因,她看到了什么?……主要是培养学生读、说、总结、想象的能力。又如:在教《归类识字》这一单元时,为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好奇”与“好玩”中接受知识。发展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地把“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教学之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识字组词效率提高一倍多。

三、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大纲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地。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在听老师讲解,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习也积极主动。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结合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记叙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时间顺序、空间变换、事情的发展顺序、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总分关系的结构、按空行为标志等划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综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标题法、合并法等进行。四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入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入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进行归纳。五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所学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式卷考自己,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出题比答题更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达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教会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为指导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听、去说、去写、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一节课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弄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多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教育者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6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提倡素质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 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要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 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 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1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 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1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行为, 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2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 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为人和善, 言行一致, 文明礼貌, 不损人利己, 不投机取巧, 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1.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能凝聚人心,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 尊重人, 理解人, 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1.4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有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1.5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手段, 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编排徒手操, 设计场地, 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老师的启发与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2.3 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 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 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2.4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 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 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论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 手段 指导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这项工程的主战场是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使素质教育很好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在中学化学中,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正确地指导学生各种技能的完善与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性格开朗,喜欢活泼的氛围,如果一踏上讲台就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压抑,不利于学生心理品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個重要环节,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质疑,可以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如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异同?”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继而踊跃发言,陈述己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发言勇气,真正达到了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另外,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满足一条思路,一个模式,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加强“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的同时,有意识地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法。如点灯实验:常见的点灯是用火柴之类的物品去点燃酒精灯;可在化学课上做“魔棒点灯”的实验,用看不到火焰的玻璃棒(蘸取了浓H2SO4和KMnO4粉末),把灯点着;做“滴水点灯”的实验,用胶头滴管,将水滴到酒精灯灯芯上(灯芯内放一小块金属钠),酒精灯即可燃烧;做“自然点灯”实验(在灯芯内放人一小块白磷),把酒精灯的灯帽打开,灯可以自发燃烧。用上述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产生要想知道为什么就必须学好化学的想法。

再者,教师必须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乐听、愿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把素质教育真正融人课堂教学中。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的基本特色。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事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深刻理解。学习化学用语,常令不少学生头痛,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应用的能力,而要灵活应用,则必须准确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例如:元素符号“C”不仅表示碳元素、碳原子、一个碳原子,同时,也表示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同样是元素符号“H”,它可以表示:氢元素、氢原子、一个氢原子,但它不能表示由氢原子组成的氢气这种单质,表示氢气这种单质,则必须用“H2”来表示,因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而符号“H2”表示:氢气这种单质及其化学式,氢分子及分子式。同时,还表示了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问题理解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因而教师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其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进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如在讲授“化学肥料”的性能时,可引导学生回想或调查了解,施用氮肥的小麦在幼苗时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而施用磷肥的作物比不施磷肥的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从而理解施用不同的肥料,作物生长状态及收成均不同的道理。

四、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道理

充分利用教具,采用直观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感性知识,发展想象能力,而且能起到许多语言教学所起不到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稀释浓H2SO4时,教师可先采用错误的操作,即用胶头滴管把水逐滴滴进浓H2SO4,此时会看到密度小的水浮在硫酸上面,浓H2SO4溶解时放出的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从而让学生理解,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地看到并理解这一现象。

五、利用多种形式,组织第二课堂

除课堂传授知识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办化学第二课堂。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包括空气污染调查小组、水源污染调查小组、土壤酸碱度调查小组等。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走出课本去充分认识大自然,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化学知识竞赛、化学谜语竞猜等活动,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六、素质教育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

对于化学来说,应增设实验动手能力和有关创造能力的考核。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必要部分,如果我们对待教学是严肃认真的话,就必须具有精确的方法测量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创造式教学后,对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展水平,也应当同步进行测量和评价。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检查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评分上可采用基本分(100分)和创造附加分(10分)的评分方法,这样做既鼓励拔尖,也可安慰后进生。例如:做利用氢气吹肥皂泡这个实验时,教材上用尖嘴玻璃管来吹。吹的泡泡小而不连续,还容易破裂。而有的学生却用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管代替玻璃管来吹,结果吹出的氢气泡连续且体积大,不易破裂,效果十分理想。遇到此类情况,要立即表扬他们,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运动会铁饼加油稿20字下一篇:电商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