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英语教学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关注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确定好自身辅助性角色,及时归纳和活用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守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开拓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完善课程框架,人性化地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合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校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篇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愈加普遍和深刻,作为一种迎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显而易见,其实施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当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滋生。本文分析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实施 研究性 学习

英语作为被当作官方语言最多的国家,其适用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作为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高中生能否学好英语,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也关系到祖国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最终实现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不仅阻碍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也阻碍着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太过死板。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由背单词、讲语法、背句型等过于死板的教学部分组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更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兴趣。

2.极少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基础和领悟能力的不同,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则不能使学生们充分吸收课堂知识。

3.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多数教师通常只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察教学方式的实用性。

以上原因导致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受到严重的限制,英语教学水平多年来仍然止步不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们必须对现存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令人担忧,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本段将详细介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优势。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为了能够将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品质,很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因为缺少这两种优秀的品质而不了了之。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当某一课题布置下来之后,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分工内容的责任心,也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1.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讨论学习,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1.3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不再被动的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转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2.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的学习过程,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其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2.1开放性。开放式的学习特点是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优势。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主探索,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也可以获得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2.2探索性。探索性是研究性学习第二大特点,当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而仅仅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同学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于该问题进行探索学习。

2.3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总是比不上自己实践得来的知识深刻。例如在我们讲到外国文化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文化。

三、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通过以上篇幅,已经对研究性学习有力深刻的了解,本段文章主要介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提出课题。研究性学习往往是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该课题可以是由学校的近期活动或者社会新闻等身边的问题提出,也可以是由老师提出话题,经过学生讨论之后提出,该过程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做精心准备的过程。

2.实践探索。实践探索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可以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小组分别进行实践探索。在探索的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将小组内各成员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该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能否给予合适的引导。

3.表达交流。各小组在进行实践探索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后,需要同学们针对各自的信息进行表达交流,将自己探索得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分享给同学们并相互学习。这是一个总结分析的过程,也是获得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各组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带领同学们积极总结遇到的问题,使下一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束语

学习的过程在于思考,研究性学习能否取得期望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的放开课堂,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如果教师无法完全放开课堂,不仅会阻碍学生的研究性思考,也会导致研究性学习受到不该有的束缚。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有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且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当重要,教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讲解,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

参考文献:

[1]齐小健;例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史道群;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3]胡建国;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4年29期

作者:吴君芳

学校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篇2:

探析英语教学之研究性学习

摘要:英语教学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关注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确定好自身辅助性角色,及时归纳和活用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守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开拓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完善课程框架,人性化地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合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人性化;教学主题

研究性学习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前提和指引方法,它直接影响到学校英语教学的水平,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进步的条件中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学习效率,并建立起良性循环。

一、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1.教师的辅助性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相互竞争与合作交流在不知不觉间日益加强,英语交流迅速打破作为一门学科的局限,成为培养学生获得最新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的就业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学习和吸收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决定的。因此,在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作为主体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起到辅助性角色。由于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对象是面向学生的,所以教师要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吸收各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积极性,有选择性地参考教师的客观指导方向并进行自身有兴趣的研究性学习。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开拓学生的潜能。在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往往会首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由于惯性思维方式的局限,当前仍有不少老师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优先看成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并在情感上产生了偏差,在点评学生的好坏时会潜意识地把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向的潜质或优势。但是,单纯地考虑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容易会让教师的道德教育意识失去价值,在不经意之中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分歧,有些时候还会造成一些恶性链接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端正心态,在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时,要尝试打破潜意识中的教师分数观,摆脱一味地强调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应用。在活动实施的时候,多留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差异,例如部分同学是喜欢总结语法规律的,部分同学是偏向于研究作文的框架和模式的等。通过适当记录和统计,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方向或发展潜能,然后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去选择研究性课程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在兴趣中摸索自身的优势,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養良好的学习心态。

3.注意归纳和活用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学校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面十分宽广,知识点是错综复杂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如果想更清晰、有效地确立英语教学的框架,那么就应该把教学专业知识内容细分,根据不同的类型去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基本模块,在正式授课时灵活运用。同时,因为如今信息时代更新速度快,学生的接触面广,因此,传统的教学形式可能会受到新名词或新资料的冲击。部分时候还会出现学生比教师更优先地知道某些新起信息。对此,教师更应该及时吸收和归纳相关基本规律,多从不同角度去接受学生给予的点评和提议,并适当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手段,从而改善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二、如何进行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

1.课前自主分析教材,建立课程框架全面化。教师在学校中的英语教学会凭借不同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整体兴趣趋势等,在课前有选择性地调节英语教学的课程框架,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少数同学去带动班级整体氛围,以共同合作的形式组合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

2.尊敬研究对象,人性化指引。学生作为教师的研究对象,需要获得教师客观地尊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考试分数等固定方向,还要融合人性化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理性把握好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衡量,认真参考教学评价,多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乐趣中体验和培育出良好的学习兴趣,怎样可以明确地把教学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提升能力。

3.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性学习虽然是英语学习的其中一种形式,但是研究性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相对于其他学习形态,研究性学习的亮点之一就是能让教师带领学生自发到课外去开展。同时,英语研究性学习还能让学生打破寻找标准答案的惯性误区,让学生主动尝试针对某一个话题或目的去进行研究。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考试的部分常考单词、词语、句式或作文模版等,组织学生兴趣去研究学习以单词“which”的语法、句式等课程研究。在确定了研究目的以后,适当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合理指引学生以“which”为研究目标进行全面的搜索和整理,然后共同归纳其规律。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元化地带动学生,丰富他们的眼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4.加强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互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时,互动模式很容易带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也能潜意识中指引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想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中广阔的人脉,相互帮助:(1)教师与教师的互相协作;(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3)学生和学生的集体帮助。通过研究性学习中多方向的互助,带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三、总结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理性避免对研究性学习工作的忽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突出人文性的特征,带动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团结互动,推动英语教学继续完善,不断超越,迈向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志平.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2]穆永华.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1).

作者:孙国尊

学校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篇3: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将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及其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法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李晓兰(1967- ),女,广西贵港人,河池学院外语系高级讲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和文化对比研究。(广西宜州546300)

[

一、前言

研究性學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已成为教育改革实践者关注、研究的对象。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这是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的问题。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而言,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使其毕业之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新课程改革中贯彻实施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能否实现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法这门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从广义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揭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脑力劳动,去研究、分析、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认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过程,是研究性的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具有重实践、重过程和重思考等特征,其主要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和掌握知识。为此,它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忆,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4.杜威关于“从做中学”的思想。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习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5.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活动本身。从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再从表象操作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学生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认识外在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四、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

1.英语教学法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型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等同于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而课堂的任务就是把知识和理论讲清楚。课堂主要由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组成,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很少有师生互动的行为。这样,课堂上就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声音;课堂上传递的只有知识,而没有情意和智慧。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法课堂教学出现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的状况。久而久之,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便出现了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实践能力较差、学习方式单一、情感体验消极等问题。传统型的课堂教学在特定时期或许是传递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在社会环境迅速变化、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的背景下,传统型教学的弊端日趋明显。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我们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利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转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理论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提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首先,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源于实践,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相吻合。其次,英语教学法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赖以“生长”的土壤。通过教学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与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英语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能为研究性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研究性活动的展开,学科知识得到应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通过英语教学法课程支持推进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整体转变,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证。英语教学法课是重视实践的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摒除教师“一言堂”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践,这正适用于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

3.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法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选择、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掌握课题研究的流程;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能用敏锐、科学的眼光审视事物、观察现象,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整个流程可按一般的科研课题程序来进行,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以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为例,本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成为一名好的语言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很多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为什么学生抱怨他们的英语词汇量有限,影响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为什么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明显?并给学生布置研究任务,让学生去探讨他们所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这些工作的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研究动机,营造探究问题的学习情境。

第二阶段——选题阶段。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相关资料进行自由选题。教师提前分发预设的课题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课题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案。确定课题后,课题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面谈,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讨论,包括研究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等。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出发,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讨论基础上由组长填写《课题申请表》。

第三阶段——开题评审。课题小组派代表综述研究选题的开题报告,重点论述选题依据、意义以及研究过程和研究预期成果,教师和学生对课题小组的选题提出问题,最后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大部分活动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强调采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做调查、走访专家和体验学习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资源,有必要时还可以走出校园。在这一阶段,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结题报告。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由组长起草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其中内容包括课题背景资料、选题依据、研究过程、小论文、感受体会、资料索引目录等。

第六阶段——课题结题答辩。教师组织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结题答辩,聘请其他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每个课题组做10分钟的结题报告,5分钟答辩。

在英语教学法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学会了和他人合作,增强了自信心,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范围,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師、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同角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议者以及资源开发的指导者。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发现者。师生关系也转变为对话、合作,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相互讨论和学习,从而逐步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注重发展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评价所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好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还有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应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的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某一个阶段学习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阶段学习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3.研究性学习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只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地位,但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质量的检查以及在评价中所起的督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六、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其诸多优势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研究性学习让课堂“活”“动”起来,学生个个热情饱满、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适用于英语教学法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大多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着研究的辛劳和收获的乐趣。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生涯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胡振坤.中外著名教育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8]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211.

[9]David H.Jonassen,Lucia Rohrer-Murphy.Activit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9,47(1).

作者:李晓兰

上一篇:局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律师介入刑事诉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