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并结合学生家乡地理区域特色资源做好规划设计,让学生学会身边有用的地理,达到提高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研究性实践课方案设计过程成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26
【教学目标】
实现地理课程目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实践课题的产生与准备】
本着学以致用、走进生活的原则,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以“我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后面收到了很多学生提交的课题,其中有“天长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设计”“白塔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一批优秀课题,尤其以古镇龙岗为代表的部分家在农村的学生,提出了“古镇龙岗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课题,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持续性,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活动开始,学生就正式聘请了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推举课题总负责人。
由于参加这一研究课题的学生多,我们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推举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课题研究、组织、分配等工作,并要求每个小组做到:1.分组要在自由结合的原则下,人数大致相等;2.外出活动组长要负责同组学生安全;3.分工合作,每个组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组长负责好组内交流,做好资料整理分析,并为班级内讨论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过程】
一、可行性分析
古镇龙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地处苏皖交界,位于高邮湖畔,铜龙河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镇南临扬州、南京,北倚淮阴,三面与江苏接壤,被称为“安徽东大门”。建镇千年,明清时最为繁盛,商贸兴旺、商者如云。龙岗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多人考上状元、探花、进士等,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他们的故居。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就设此镇。我党我军有众多高级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曾在此工作、生活。抗大八分校旧址现为地、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主要旅游景点。
纵观小镇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带来的广阔开发前景;2.优越的市场区位;3.革命题材的易启发性;4.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其的发展壮大。
古镇旅游区未来发展远景:在未来的10~15年间,结合当今及未来旅游者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及休闲度假、特殊体验的需求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革命古镇,皖东水乡”为灵魂,以“千年古镇,皖东水乡,革命摇篮,状元福地”四大特色资源为主要载体,争取将古镇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华东有名,皖东著名的融观光、娱乐、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主题化、综合性体验旅游目的地。
但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劣势: 1.现存资源类型单调性的缺陷;2.交通瓶颈,削弱区位优势;3.整体旅游的开发滞后。
二、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古镇龙岗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总负责人:高力。课题组成员:第一组组长陈玉娇,组员李玲、顾燕、吕刚、刘军等;第二组组长王宏军,组员黄永、徐良、朱问、邵飞等;第三组组长陈成,组员周武、王成、陈兵等。指导老师:李建平。研究内容:将千年古镇龙岗开发成魅力四射的旅游小镇,成为周边城市的人们一个休闲、度假的天堂。研究目的: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探究中验证课本知识,并运用已学知识,指导社会实践;3.通过古镇龙岗旅游开发设计,激发学生对课题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究方法:调查、采访、网上查资料、拍照、座谈。研究步骤:提出课题、制订方案、采访调查、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分析整理、提出结论。预期成果:写出小论文,制作宣传册、网页、视频,提出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学生只在地理课上了解皮毛,真正研究它时又感觉有些棘手,怎么办?从哪里入手?要了解它,必须有大量的资料。于是学生决定以搜集资料作为切入口。依据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从旅游活动的要素入手,确定调查目标。为了提高效率,做了以下分工。第一组:赴气象局、土地局了解古镇的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第二组:赴市档案局、市政府了解本市的工农生产,经济发展状况及古镇的历史。第三组:赴古镇龙岗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没有现成的资料,需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出发前,各小组对各自的任务作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并精心设计了调查提纲。如第一小组列出了如下问题目录:1.古镇的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征;4.河流湖泊;5.土壤植被情况。
各小组带着一串串问题,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各个单位,决心不虚此行!
访问结束后,各组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要求在班上宣读各小组调查报告。报告要求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困惑、探究、发现、思考与收获写进去。
古镇人才辈出,有状元戴兰芬、王天官,兄弟文武双探花韦镜湖和韦镜川,陈门兄弟四进士陈于豫、陈于荆、陈以刚和陈以期等。陈以刚和郑板桥是好朋友,历史上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在龙岗曾有流传……第三小组组长陈成自豪地介绍着古镇千年风流人物,大家听着,感觉眼界大开。
四、撰写课题报告
学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过后,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研究报告怎么写呢?
教师找来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杂志,让学生仔细阅读,希望给他们一些启发,课题负责人高力主动承担了这一重担,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由高力构思报告的整体轮廓,大家分头整理资料,最后汇总。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笔记资料和大家的讨论记录;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录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对影像剪辑,配解说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整理图片和绘制图表。
大家整整忙了几天,终于把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面对几本厚厚的材料,总负责人高力开始撰写课题报告,报告分三篇。第一篇,基础分析:1.规划区域背景;2.旅游资源基础;3.旅游产业分析;4.旅游发展条件阐释。第二篇,总体规划:l.旅游战略规划;2.旅游土地利用规划;3.旅游功能区划和项目设置。第三篇,整项规划:1.旅游产品开发规划;2.旅游市场拓展规划;3.旅游产业要素系统规划;4.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成果展示及评价】
在完成课题报告和个人总结的前提下,学生举行了课题辩论会,并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论证。总之,无论这堂地理实践研究学习课成功与否,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教育机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解决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一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很不适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师的启示。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对社会事物接受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为社会承担义务的意识,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行动的精神和能力。研究性教学,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又要求学生尊重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在集体研究的环境里,慢慢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吸纳有用的东西,培养必要的忍耐力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
实现地理课程目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实践课题的产生与准备】
本着学以致用、走进生活的原则, 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以“我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后面收到了很多学生提交的课题, 其中有“天长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设计”“白塔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一批优秀课题, 尤其以古镇龙岗为代表的部分家在农村的学生, 提出了“古镇龙岗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课题, 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 引起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持续性, 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活动开始, 学生就正式聘请了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 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推举课题总负责人。
由于参加这一研究课题的学生多, 我们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别推举出一个小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课题研究、组织、分配等工作, 并要求每个小组做到:1.分组要在自由结合的原则下, 人数大致相等;2.外出活动组长要负责同组学生安全;3.分工合作, 每个组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 组长负责好组内交流, 做好资料整理分析, 并为班级内讨论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过程】
一、可行性分析
古镇龙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其地处苏皖交界, 位于高邮湖畔, 铜龙河边,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古镇南临扬州、南京, 北倚淮阴, 三面与江苏接壤, 被称为“安徽东大门”。建镇千年, 明清时最为繁盛, 商贸兴旺、商者如云。龙岗人才辈出, 历史上有多人考上状元、探花、进士等, 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他们的故居。抗日战争期间, 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就设此镇。我我党党我我军军有有众众多高级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粟裕等, 曾在此工作、生活。抗大八分校旧址现为地、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主要旅游景点。
纵观小镇旅游资源, 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带来的广阔开发前景;2.优越的市场区位;3.革命题材的易启发性;4.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有利于其的发展壮大。
古镇旅游区未来发展远景:在未来的10~15年间, 结合当今及未来旅游者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及休闲度假、特殊体验的需求趋势,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革命古镇, 皖东水乡”为灵魂, 以“千年古镇, 皖东水乡, 革命摇篮, 状元福地”四大特色资源为主要载体, 争取将古镇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 华东有名, 皖东著名的融观光、娱乐、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主题化、综合性体验旅游目的地。
但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劣势:1.现存资源类型单调性的缺陷;2.交通瓶颈, 削弱区位优势;3.整体旅游的开发滞后。
二、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古镇龙岗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总负责人:高力。课题组成员:第一组组长陈玉娇, 组员李玲、顾燕、吕刚、刘军等;第二组组长王宏军, 组员黄永、徐良、朱问、邵飞等;第三组组长陈成, 组员周武、王成、陈兵等。指导老师:李建平。研究内容:将千年古镇龙岗开发成魅力四射的旅游小镇, 成为周边城市的人们一个休闲、度假的天堂。研究目的: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探究中验证课本知识, 并运用已学知识, 指导社会实践;3.通过古镇龙岗旅游开发设计, 激发学生对课题探究的兴趣,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究方法:调查、采访、网上查资料、拍照、座谈。研究步骤:提出课题、制订方案、采访调查、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分析整理、提出结论。预期成果:写出小论文, 制作宣传册、网页、视频, 提出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学生只在地理课上了解皮毛, 真正研究它时又感觉有些棘手, 怎么办?从哪里入手?要了解它, 必须有大量的资料。于是学生决定以搜集资料作为切入口。依据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 从旅游活动的要素入手, 确定调查目标。为了提高效率, 做了以下分工。第一组:赴气象局、土地局了解古镇的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第二组:赴市档案局、市政府了解本市的工农生产, 经济发展状况及古镇的历史。第三组:赴古镇龙岗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 没有现成的资料, 需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出发前, 各小组对各自的任务作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并精心设计了调查提纲。如第一小组列出了如下问题目录:1.古镇的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征;4.河流湖泊;5.土壤植被情况。
各小组带着一串串问题, 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各个单位, 决心不虚此行!
访问结束后, 各组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讨论, 并要求在班上宣读各小组调查报告。报告要求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困惑、探究、发现、思考与收获写进去。
古镇人才辈出, 有状元戴兰芬、王天官, 兄弟文武双探花韦镜湖和韦镜川, 陈门兄弟四进士陈于豫、陈于荆、陈以刚和陈以期等。陈以刚和郑板桥是好朋友, 历史上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在龙岗曾有流传…… 第三小组组长陈成自豪地介绍着古镇千年风流人物, 大家听着, 感觉眼界大开。
四、撰写课题报告
学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过后, 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研究报告怎么写呢?
教师找来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杂志, 让学生仔细阅读, 希望给他们一些启发, 课题负责人高力主动承担了这一重担, 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由高力构思报告的整体轮廓, 大家分头整理资料, 最后汇总。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笔记资料和大家的讨论记录;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录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对影像剪辑, 配解说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整理图片和绘制图表。
大家整整忙了几天, 终于把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面对几本厚厚的材料, 总负责人高力开始撰写课题报告, 报告分三篇。第一篇, 基础分析:1.规划区域背景;2.旅游资源基础;3.旅游产业分析;4.旅游发展条件阐释。第二篇, 总体规划:l.旅游战略规划;2.旅游土地利用规划;3.旅游功能区划和项目设置。第三篇, 整项规划:1.旅游产品开发规划;2.旅游市场拓展规划;3.旅游产业要素系统规划;4.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成果展示及评价】
在完成课题报告和个人总结的前提下, 学生举行了课题辩论会, 并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论证。总之, 无论这堂地理实践研究学习课成功与否, 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教育机会, 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解决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学生往往一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会感到无从下手, 很不适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师的启示。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对社会事物接受的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为社会承担义务的意识, 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行动的精神和能力。研究性教学, 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提出个人见解, 又要求学生尊重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作为教师, 指导学生在集体研究的环境里, 慢慢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 虚心吸纳有用的东西, 培养必要的忍耐力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
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 并结合学生家乡地理区域特色资源做好规划设计, 让学生学会身边有用的地理, 达到提高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思考与探索 个性与合作 信息平台
依托丰富的乡土资源,开辟地理实践活动基地,以“我们从生态养鸡场得到了什么”作题材,在进行周全的活动设计之后,依次渐进地组织、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发现、研究、论证、解决问题,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引导他们以此为契机,领悟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利用有限资源,改变现实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精选基地,创设情境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比较熟悉,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活动的需要,选取学生熟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所进行活动,选择那些有真实性、可行性、完整性的场所,有利于学生进行现场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指导活动,还可以实现学生与家长或者别的成年人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为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铺设成功之路。
二、考察基地,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考察活动基地,是实现活动目的的基础,因此,可以设定“生态养鸡场”调查和研究活动,事前,假定生态养鸡场该有的形式,然后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下考察的养鸡场的实际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述和介绍养鸡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机。再组织学生一起归纳,在考察过程中应留心以下几个问题:养鸡场周围是什么地形;从植被类型方面,概括该地的气候特征;周边环境;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解,看看本养鸡场在生态养鸡场的设定上还有什么可以改进,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病虫害保护,研究下生态养鸡场的选址、资源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情况,除了以上问题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改进。
三、组织探讨,解决问题
把以上问题分到各小组,采用形式多样化方法进行探讨,如由表及里深入地探讨:生态养鸡场在本地区的适应性,综合考虑本地区气候因素和市场因素,探讨养鸡场与普通养鸡场或者小规模养鸡场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效果进行对比,探讨生态养鸡场的优势。学生可以发现生态养鸡场有更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投资回报率比较合理,作为有专业技术支撑的生态养鸡场更加便于进行环境保护和病虫害防治更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也更容易掌握市场变化规律,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营销,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的探讨活动,把学生引入思维的领域,引导他们如何学习地理,怎样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深入研究,发现问题
各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集思广益,这时,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有关资料,深入走访调查,甚至重访养鸡场,和场主一起养鸡,研究问题,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推进,进一步燃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从各个角度考虑养鸡场是不是充分利用了本地条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要是不是,怎么做是一种可行的改进,学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考虑,比如,是不是还可以搞循环经济,除了养鸡场还是不是可以考虑养羊,规模多大,怎么饲养符合本地地理及气候环境,怎么样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最大化。通过这一类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人地关系统一,才能和谐地发展。
五、广搜信息,实践操作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应该经过详尽的学习和了解,多查阅相关资料,经过深入研究、搜索信息,了解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应该观察和了解哪些东西,不要仅仅依靠教师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而应该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自己去寻找可以思考的研究的内容,进行多方思维和研究,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实验前学生应该对当地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写出简单的评估报告,并注明市场前景、承担的风险、如何调整操作过程、寻找包括家长和村里的乡亲们在内的合作伙伴,推广自己的研究小项目,并在班上交流、切磋,取得大家的帮助。有的学生还可能知道比他们所看到的养鸡场更好的设计:在现有的林木树荫下种灵芝、金银花、牧草,养蜂、养蚯蚓等,大搞林下经济,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养殖场周围的荒地种果、竹,林下养鸡,鸡棚边养殖粉虫,建一两个沼气池,用虫粪、鸡粪沤成的肥料,种植玉米、蔬菜,并把它们和粉虫、蚯蚓一起喂鸡,免用工厂饲料作鸡食,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而且鸡肉鲜美可口,市场前景广阔;鸡场边的水库可以养鱼、小虾等水产品,野鸭、野猪、甲鱼等农产品,搞市场化农业。
六、善于总结,形成硕果
实践活动不像一节简单的地理课,学生需要的也不是简单的笔记本,而是需要学会各种实践经验,学生要学会观察目标,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论证自己的假设和实践操作,最后应该认真反思,积极总结、归纳,想一想,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真正得到什么收获,有没有理解地理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不是具备了科学研究和地理研究的思维和一定的方法,是不是具备了真正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活动,学会了如何搜集、加工、应用地理信息;家乡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家乡环境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养鸡场未来发展规划蓝图;瓜果、玉米、土特产试种成功品尝会;家乡农业生产成就展示会等。
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会了看地图,学会了测绘,学会了了解和观察地理环境对于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还理解了地域特点与气候的关联。因此,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学校或生活环境调查时,会发现学校或生活环境周围的绿化建设方案等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
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有机地联系。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如污水、废弃物及厂场地的调查,不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相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测量、计算等技能得到发展,整体能力得到提高。选择的活动基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学生在这里从熟悉到陌生,从已知到未知,从近到远,进行思考、探索、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这无疑是一个很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科学地学习地理的方法。本县有许多地理资源可以供学生搞实践活动基地,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选择了家乡既普通又实用的养鸡场,学生在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广阔天地里,充分利用所学,大展身手,努力改变家乡经济单一、落后的面貌,把古老的养殖业变成现代化的订单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具有极高的学习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设研究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与之相应的便提出了研(探)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达到问题认识的深化或者最终解决。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学生能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固然很好,但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应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更显重要。研究性学习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必将使课堂教学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急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作为具有全员修习要求的研究型课程在初中阶段应如何实施。有一种观点认为,初中生主要还是打基础,他们是否合适研究性学习?我的观点是: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恰如其分地加以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不错效果。
二、实践应用
我所从事的是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解或了解某个知识点,而且要通过学习能够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够分析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此外,地理教学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及科学观。同时,地理学科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说,地理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心智发展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
(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
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结合实验来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上海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测时间,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学习的能力 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有关
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出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对于八、九年级学生:
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
八、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人、物、事都很关注,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也日趋明朗;同时,他们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分析、思考和表述能力。因此,这一阶段适合开展一些专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
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作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还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此课题组曾代表初中参加了“杨浦区研究性学习大型展示”活动,课题研究也已被编入《探索研究,从这里起步》一书。又如,2001年初,印度发生大地震,教学中我也不失时机将其穿插进去,引导学生确定 “中国多震地带分布及成因”等课题,进行课
外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大大扩展了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学习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
《中国地理》教材中,有一些专题的可辩性较强,而八、九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战,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一些学生的演说能力。
3、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专题研究
教学的接近性原则告诉我们,学生对本地、近处的事物和现象,无论是自然的、人类生活或生产实际,都比别处的、远方的容易了解。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五角场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让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校曾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我抓住契机,布置假期研究学习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学们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关于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的丰富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义务感。
三、思考认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性质、构成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对它多学习,多思考,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本人通过一些文献学习,逐步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作了点滴尝试,也有些许体会。
(一)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1、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在一般课程中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或首选目标,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再现
来自教科书的理论知识。研究性学习则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性,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3、学会合作与分享
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以合作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各成员的努力结果相互依存,成为整体的重要部分。此外,小组与小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需要积极交往与合作,这无疑对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二)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上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但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适度把握。
2、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初中生兴趣不稳定,变化快,往往使他们难以坚持下去,故而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心,鼓励、指导和督促。
3、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人人都参与,不能排除差生,所以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和调配。小组规模一般以5-10人为宜,最好兴趣相近,特长互补。因为趣味相投,便于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特长互补,便于完成一系列工作。
(一)问题性研究
(1)新闻联播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分析
(2)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3)谈谈我的一日生活与地理的相关性
(4)(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6)太阳活动对人的寿命有影响吗?
(7)汽车消费――鼓励还是控制
(8)民间谚语中(或诗歌、歌曲中)的气象知识浅析
(9)信息技术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10)浅析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1)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2)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图)
(13)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贡献(或者地理学家、地理著作)
(14)小论文: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15)绵阳市文化的特点(从气候、地理位置等要素来研究)
(16)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研究(中国的国界问题)
(17)搜集近年所发生的一件国家间冲突的报道资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地理背景,以及对相关国家和世界的影响,并就此发表个人评论
(18)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9)中国近代疆域变迁问题研究
(20)悬河“悬”——研究黄河的治沙问题
(21)古罗马神话---九大行星得名的由来
(二)实验性研究
(1)“三圈环流模型”制作及原理分析
(2)火山模型的制作及原理分析
(3)绵阳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
(4)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演示模型
(5)气候类型复习活动转盘制作
(6)水循环实验设计
(三)调查性研究
(1)绵阳使用一次性制品的调查与研究
(2)绵阳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
(3)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以绵阳市为例)
(4)绵阳不同季节和气候空气洁净度评价
(5)绵阳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6)绵阳大气污染及危害
(7)如何充分合理开发绵阳的河流资源
(8)某河段水污染状况调查
(9)浅析北川老县城灾害严重成因
(10)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11)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2)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3)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14)绵阳市(或自己所在镇区)过去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发展构思等
(15)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16)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吗?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请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17)请你为学校设计一个绿化方案,提出主要的树种、花卉的名称,计算完成绿化方案需要的经费和管理办法。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
李谌懿
摘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科学学科的实践
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一体化、生产精细化、交往国际化、科研群体化、信息网络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与时俱进,不仅需要学会与他人保持联系,更要学会在不同国家和文化所组成的合作系统中解决冲突,培养个人的应变能力。要在充满激烈挑战的当今社会中生存,就应“学会合作,学会共处”,我们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基础教改革。
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的 问题普遍地存在着。“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的更新,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愈演愈烈的考试却使教师、学生、家长身心疲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这自然就引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开发个人的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我国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精辟见解,不仅在我国,在西方古罗马的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通过互相教学而受益。帕克让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教育。帕克之后,杜威把合作性学习小组推崇为他著名的教学方法的部分,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运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现况分析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学生是我们课堂中的主体,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当今社会,信息高度爆炸的时代,我们非常明确的了解到我们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巨大的挑战。那作为教学,其组织必然要跟进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当今多元的、多变的、双赢的组织模式。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应以集体授课为基础,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和个性化的统一。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成为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制度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小学生的动手实践,特别是在需要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上,普遍存在着老师讲的多,学生看的多,做的少的尴尬境地。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它是诸多科目的一个桥梁,也是诸多科目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对于自然学科来说,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自然课上更多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等一系列的科学学习活动。所以如何利用这短短的35分钟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然而,目前的现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忽视合作。主要原因在于:
1、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家中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强调竞争。
2、学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比较忽视他人的感觉。
3、在家中,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学习如何正确跟同龄的孩子进行合作,自我意识很强。
4、因现在的学生个人能力都比较强,都比较自信的认为依靠自己就能单独完成任务。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合作学习不能投入,无法体会到与他人在合作中能使工作或者学习的效率更好更高。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来调节好学习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小组学习比较能体现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我在实际教学时通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我把他们分为 “手拉手”、“团团坐”、“pk大行动”等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1、手拉手形式
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座位可能比较多采用的形式是稻秧式的,在实际课中,不可能去换位置等行动来进行一定的布置,那就需要教师来进行一定的调节,比如让同桌的学生进行“手拉手”的合作学习就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有效的学习。还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如在科学与技术第四册第一课《我们的身体》一课中有这样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本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人体的四个部分后,把重点放在了动手实践活动上,即用小棒、纽扣等材料摆出人体的姿态。这个教学环节就可以灵活的采用手拉手的形式来进行,因为学生在制作人体的造型时,都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其独立完成,又可以借助同桌的效应,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实践时,考虑到如果先让每位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扼制”其他学生的思维,从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就先让每个人设想各种姿态,先动手摆一摆。学生在摆放的时候,我建议学生们和同桌一起,或者找好朋友,一起说说、讲讲、做做,如果自己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而且制作快的同学还可以帮助慢的同学。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就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作品呈现的内容是多样化的,这又为“手拉手”创造了条件。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呈现的作品姿态万千:有倒立的,行走的,小朋友做操的、跳舞的、手拉手的,机器人的,还有的给小朋友穿上了衣服,个别学生还进行了整体设计----摆出了一幅画,太阳、小草、小动物、做游戏的小朋友等。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刚才摆放的是什么姿态,但这里只说名称,不具体展示。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名称,其形态也可各异。让每位学生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空缺。这样使学生们的潜能得以开发。
2、团团坐形式
在这个形式中,对学生的座位安排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安排四人一小组,面对面坐,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讨论及实验、制作的要求。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可以很及时的改变座位的形式,进 行比较丰富的演变,比如像圆圈形、半圆形、马蹄形等。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制作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做小车”这个活动其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小车和动手制作一辆车。
按照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要求,在一课时内既要了解车的简单发展史和用途,又要做一辆小车,由于材料和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时间和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而且时间是很紧张的。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团团坐的合作学习方式,先让学生了解车的构造、用途、发展史及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后,然后提出要求----造一辆形状、大小、用途等不同车。至于用什么材料,什么工具,就要根据造车所需自己去准备。
由于做车前对车有了初步的了解,且要求日常生活中去观察,以及大量的课外知识等,学生就可以通过团团坐的形式,首先来进行讨论,自己知道有什么车。然后来探讨小组内进行何种车辆的制作。最后四人分工进行合作完成。
与此同时,由于做什么车,准备什么材料,这些事情,都分别让不同的学生来进行角色定位,这个过程得以顺利地完成,学生们自主性得以培养,综合能力得到了考验。
3、PK大行动形式
我在教学中的PK形式主要把班级中的学生分割为两大组的,形成对立的打擂台的形式。在教学中两个小组的活动可以是针对一个科 学实践的不同看法,也可以是对于不同课题的研究成果的看法。在形式上,可以是男女分、班级人数的对半分,也可以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跨班级的以班级单位的形式来进行。这个PK行动,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在语言和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而且高年级学生,对于擂台形式的比赛比较感兴趣,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辩论学习兴趣。
在五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自然教材第十册中的恐龙这一章节,比较感兴趣。教学时,我先指导五年级学生先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增加他们对恐龙基本知识的了解。学生先从网络上及自己所阅历的书籍中,查阅到了很多的相关知识。许多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产生了一些想法,我就先让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期的小报制作。以班级和班级的形式来搜集恐龙不同的知识,看哪个班级搜集的关于恐龙的主题内容比较全面和有趣。这样的比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合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指导的方向。合作学习不仅要从形式上进行一定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质内容中要有所表现。要在实验、探究和讲授等这些平常而又扎实的教学中体现出来。
比如一年级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讲清楚概念,影子是么形成的?影子是怎么样的?然后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针对 一年级的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铅笔盒、塑料片以及自己的身体所产生的影子观察他们的不同点,学生边玩边学。在教学中,因为几个人的合作,影子有所重叠,颜色有一定的区别,这就为下一环节,影子的浓淡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五年级中对于紫甘蓝的颜色变化,来分辨酸碱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采取团团坐的形式,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便于引导学生更多地是注重实验讨论和实验操作时的交流,以达到更好的互相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碰到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候,可以由组长来合理分工,如四人编排一个小组,二人加工研磨紫甘蓝,另一人可以对需要实验的材料有所准备,还有一人可以进行实验的记录。这样不但节约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而且学生也明确了自己的分工。这样的学习效果比一人独立完成效果要好,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协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二年级有一课教学是了解植物的结构。我先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植物的观察活动。这时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教师也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我就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如几个小组进行一定的竞赛学习,相互PK看谁发现学校里的植物种类多;也可以进行手拉手式学习,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有机的穿插,以便他们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帮助。
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过程中的行为与效果。还要关注评价学生个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协作情况。我们可以依托学科活动手册册每个章节后的互评和自评栏目,让学生在课上,来进行一定的评价。在自评中,可以对自己做出事实的评价,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个章节所了解的知识。在互评中,更多采用小组的形式,因为在平时教学中,较多是采用稻田式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可能在每节课上进行位置的调整,那就需要创设一个环境,让合作学习的同学进行讨论,根据具体要求来评判别人。因为只有合作学习的同学会比较了解对方在课上得表现,做出比较合适的判断,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欠缺的方面。六.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他人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后的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与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助与教师弥补一个人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通过合作学习,让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科学实践中的问题,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方位互动,使师生共同进步。
七、问题与对策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首先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合作学习目标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合作活动中能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生通过座位的改变而称之为合作学习,更不是几个小脑袋碰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方法、活动等实质性的内容,第三,不要单一化的让学生只重视合作,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培养,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自己的个性发展、能力发展而忽略。
合作学习是小学自然学科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如何来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同时也让学生会会了如何与人沟通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更多彩的世界。
参考书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
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
3、《面向21世纪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一、开展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的现实意义
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需要地理学科的参与。我国超过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公民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 切实加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开展地理学科的实践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步演变成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止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 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了解丰富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培养青少年拥有高水准地理素质、地理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学校地理教育责无旁贷。
2. 强化农村地理实践课是改善当前农村人口素质偏低现状的内在需求。
在许多地区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低下, 课时被随意减少, 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基本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村乡土地理教学在课堂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相对落后, 最终影响农村公民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的日益加剧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 客观上有法制不健全, 管理滞后的因素, 但最关键原因还在于农村公民这个群体地理科学素质较低、地理知识欠缺等内在因素形成的。
3. 搞好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辅助力量。
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后, 跟不上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他们拥有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但缺乏对家乡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及建设家乡的实际本领。这种现象提示我们, 开展地理教育应密切结合农村的自然地理环境, 联系当地人群与环境间的实际问题, 运用现代地理科学思想方法, 向学生传授相对实用的地理知识, 注重培养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地理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开展地理实践课的过程中应围绕实践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手段来获取和合理利用相关地理信息。如对测量的时间、距离和温度等信息做好纪录;对被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要进行全面细致地描述等。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课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是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经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诸如通过调查研究、观察、搜集、制作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经过对结论进行交流,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研究解决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农村高中在地理教育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与人沟通合作, 比如安排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分组观测和调查、讨论等合作学习, 让学生学会将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从不同立场看问题, 对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 有利于加强对问题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4. 强化亲身参与和探索的体验。
地理实践课的开展, 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良好心态, 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创新的欲望。
三、实施农村中学地理实践课的基本途径
开展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农村公民地理科学素质, 依据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紧密联系当地乡土地理的现状,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地理教学的特点, 借鉴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优点, 积极优化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合理构建地理实践课课程结构, 完善地理实践课评价体系。
1. 优化地理实践课教学过程。
开展农村中学教育实践课教学, 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普通教育过程中适度添加职业教育因素。具体来讲, 第一将教育实践课纳入教学长期规划当中, 应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第二要加大对教育实践课的投入、加强地理实践课的过程管理。如调高活动经费, 购买所需的简易测试仪器等;逐步制订教育实践课长期计划与详细实施细则,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第三须科学合理地设定教育实践课内容;第四灵活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实践课基本形式主要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三种,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2. 改革地理实践课课程结构。
开展教育实践课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选择能力, 改革实践课课程结构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结合部分学生不能继续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现实情况, 围绕地理访问调查、地理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和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完善地理实践课过程评价体系。
地理实践课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信息资料的收集、知识整理与综合、常见问题判断和处理等行为过程进行评价。地理实践课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以追求实践价值为中心;在评价标准上应以学生成功达到或基本达到的目标为基准线;在评价机制上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评价, 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同时, 应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 创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老师从多方面观察学生, 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其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欢欣和自信, 并不断激励学生去积极探索, 争取成功。
参考文献
[1]黄萍, 廖曼芝.玉林市中学地理教育现状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1) .
[2]李金凤, 刘富刚.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调查与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6) .
[3]朱妙园, 王金亮, 鲁礼芬, 钟云华, 李石华.农村中学地理学科环境教育探析[J]环境教育, 2005, (11) .
[4]陈丹.高中人文地理概然性知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张绍坤, 彭维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05, (4) .
[6]牟彦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林红.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5.
[8]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关键词 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基本策略
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自然地理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方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可以依据教材确定研究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要使研究性学习达到目的并规范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教师应有以下指导策略:
营造氛围,调动全体。教师应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师可在适当时候提供研究范围和具体目标,诱发研究动机。
因人而宜,选择课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适当调配组合。小组成员可多可少,研究的课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一般是一个小组研究一个课题,也可以是同一个课题由两个以上小组研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提供合理的建议,让他们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课题。
参与活动,开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做一些小范围的调查了解,并撰写好“研究方案”,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开启思维。
关心指导,加强合作。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达成共识,以及共同分享成果的意识。这就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助,来学习某些材料,其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增进友谊,有助于形成学生亲社会的形式。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奠定基础。这就使得它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它所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必然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全体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首先,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文化素质,要求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中学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充实内容,了解信息,适应时代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其次,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提高自己对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指导能力。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学科不仅知识性很强,而且地理知识与社会、人文联系特别的紧密,即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突出体现在学生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正确的认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其人际关系。同时地理知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这就要求地理教学结构与形式向灵活性和多样性发展,教学方法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的方向变化,所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10-20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09-27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投稿10-24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0-28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06-06
中学地理老师毕业留言09-09
中学地理工作计划11-08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7
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地理学科工作计划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