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精选8篇)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教学管理工作是中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结构的安排、课程管理的安排、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作为中学校长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何使得课改与本校教研实际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成为当前中学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学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的创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中学教学管理之现

状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许多学校都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调整。多数学校都较以往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将备课的时间提前两周,或者严格教师的坐班时间,严格限制教师请假时间和次数,有的学校甚至要求任课教师要上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前等候学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多数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然而,严苛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否换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呢?这样严格的制度能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不能只注重矛盾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仅仅依靠严苛的制度往往并不利于中学教学的管理,否则以罚代管,教师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的打击。

制度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能够将教

学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习惯,制度的多少或者严苛与否将变得不再重要。因此,纵观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存在较多的惩罚性制度措施,表面看是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措施往往又因为执行的难度比较大,导致现实贯彻力度并不强,学校管理者将大部分的经历放在了检查教学而不是教学管理上。因此,应该以全新的角度、创新的精神看待新时期中学教学管理,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上来。

二、教学管理创新之途径

1.学校管理者应当成为创新实践的开拓者。“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制度的优点,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压力转化为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动力,通过完善自身的能力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以“师生为本”,注重倾听学生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力。因此,教学管理之创新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创新精神。

2.完备且有效的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对于教学管理来讲,能否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常规管理运用到极致,成为了决定学校教学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准。就目前学校的教学常规来看,多数都是雷同的,“六认真”、“五个基本要求”等都是被普遍适用的。但就是这些看似一样的常规内容却在不同学校有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

固然存在师资、教学设备等的差异,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教学常规落实程度的不同。组织和指导教师认真执行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并安排时间让教师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课本,明确教材的基本要求和意图,并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备课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完全掌握所教授内容并运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抓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案这些环节,在做好课前准备的情况下授课;课上注重教学效率,充分运用课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将主要精力放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能以挤占德育、体育、美育的时间满足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并在课上注意调动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辩的气氛;课下辅导要跟进、及时,辅导主要以对少数和个别学生进行为主,注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开导,发挥他们的才能。

3.创新精神的思想前提是民主意识。中学教学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学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要在教学管理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让教师真心实意的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将教学任务完成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鼓励学生充分进行学习探讨,发挥自己的天性,将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成长过程。

另外,在教学管理者与教学学者之间也要贯彻民主的思想,中学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鼓励其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校内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荒诞等要给予教育指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打击。最为重要的是在日常学习生活

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让他们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理解生活。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改变达到目的,它涉及到教学计划、考试、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权利下放

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 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和教学运行模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教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用现代教育和管理理念替代传统理念, 构建一套先进、科学、高效、和谐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如何进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如何下放管理权限, 明确二级学院管理目标和任务, 发挥其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 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 教学管理权利集中在学校, 院系缺乏管理自主权

目前, 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学校或者其职能部门教务处, 教务处是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中心, 院系只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和配角, 缺乏决策自主权, 院系的教学管理责大权小。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 主要负责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 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 教务处对该下放的权力目前还未充分下放, 致使教务处事务性的工作仍然很多, 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监督、控制和服务工作。而各分院面对两级管理还未形成一套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仍然按照老办法老经验进行管理, 管理效果及效率仍然低下;另一方面, 学校教务处林林总总的教学教务工作纷纷下放到分院, 使下属分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接不暇, 工作压力相当之大, 难以适应学校教务处不断变化的规章、要求。

(二) 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倾向严重

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 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时常占主导地位, 许多高校的校级教学管理者是整个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 他们依据行政权力和经验进行教学管理。院系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成了教学管理的客体, 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利不是被剥夺, 就是流于形式。

(三) 教学管理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管理整齐划一, 不考虑学院、专业的不同特点, 也就是说不考虑矛盾的特殊性。这种教学管理虽然能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整齐化, 但是缺乏管理弹性, 也会使学院的教学管理者胆小甚微、循规蹈矩, 教学管理缺乏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

(四) 教学管理缺乏民主性

学校是教学管理最上层的实施者, 作为下层的院系应该维护学校教学管理的权威, 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教学管理缺少民主氛围。教学管理缺乏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活跃民主氛围。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促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敢违背上级的要求, 致使教学管理过于呆板。形成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及上下级之间的畅通的交流渠道。

(五) 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却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待遇、职称评聘、职务升迁、工作繁杂压力大等原因, 造成教学管理队伍流动性太大。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教学秘书的配备不齐全, 有的学院办公室一个人兼任教学秘书等所有秘书工作,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对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创新性思考, 只是像机器一样按上面的指令在运转, 结果教学管理人员成了办公室各项事务的杂工。长此以往, 教学管理人员长期靠经验工作, 轻理论研究, 创新意识淡化, 不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途径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适当下放权利, 把教学管理的重心部分转移到学院, 使学院能有部分独立的教学管理权利,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更大的自由度。“集权与分权是管理中的一对矛盾, 一般来说集权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 但过于集权不但会降低效率, 而且会抹杀基层的个性与活力。分权有利于组织的民主化, 有利于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 而过度分权容易导致组织失控。[1]”

(一) 学校应该在人、财、物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给学院部分权利

学校应该给学院一定的用人权利, 如在不同岗位人才的引进方面, 学院能做到细化、专业化, 而且更加有针对性, 甚至细化到学院需要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然而, 学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只不过是从大的宏观方面考虑到是哪个专业需要的人才。给学院一定的自主权利并不是说学校放任不管, 而是应该在宏观方面给予学院一定的指导和监督。

在财、物等方面也应该给学院一定的权利。无论是日常教学管理中, 还是在教学竞赛中。学院可以运用属于自己的资金进行教学方面的奖惩, 如可以举行经常性的教师、学生讲课大赛, 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从而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 能更好地调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师范学校教师、学生的从教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也应该适度放权。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特点, 统一高度集权的教学管理, 会使学院的教学管理没有活力, 只是被动的服从式的管理。具体的业务由院系自己管理效果会更好。学院在进行教学活动或者教学管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学校应给予学院权责, 让学院独立解决发生的问题。如果学院没有权限, 凡事都要请示学校, 那样的教学管理何谈活力和生机?何谈管理出效率?学院应该有权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制订不违背学校制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这样就不必事必请示报告了, 减少了许多请示、审批环节,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 转变管理观念, 增强管理的民主氛围

长期的集权式的教学管理, 容易使校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形成官僚作风, 不利于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无论是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都应该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即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同时, 学校应该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管理讨论会, 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现代教学管理将反思、反馈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内容。反思、反馈的民主化和权利应该交给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让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发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所在, 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的修正和调整, 同时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集中。否则长期的集中管理使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过于呆板, 上级的要求不敢有丝毫违背, 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敢向上级反应, 不利于相互沟通。教学管理应该形成一个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和谐民主氛围。

(三) 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 学校应该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职务升迁等方面给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 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 使教学管理人员踏实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做到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其次, 在管理人才引进方面应该尽力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学历、素质方面的要求。再次, 应该增加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 按人员做更细致的分工, 改变一个学院一个秘书的局面, 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教学管理创新思考。最后, 应该给院级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教学秘书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 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

总之,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走改革创新之路, 应该建立校、院、系三级分权、分级管理模式。按照“明确目标, 分清责任, 简政放权, 重心下移, 使院系成为真正的教学管理主体, 实现学校与二级院系的两级教学管理”的总体思路, 学校应该简政放权, 主要做到宏观指导、调控与服务, 赋予学院在许多教务管理方面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其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 发挥院系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2]

参考文献

[1]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人面教育出版社, 2002.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41-0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实现了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再是以资源和劳动力为主要的依据,而越发受到信息和知识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在寻求一种管理方式和模式的转变,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战略地位应该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因为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实现对日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还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现代化的企业和行业竞争中,必须要强化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为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所服务。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信息系统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认真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后,认为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1)首先,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存在体系复杂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前,学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吸收的不充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具有复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同学感觉课程内容深奥而难以理解,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被动、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2)其次,就目前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材来看,存在着内容相似,针对性较弱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材中并没有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而非技术类课程,具有两层含义: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两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应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授课内容和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而国内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体系大致相似,知识陈旧,在内容安排和案例设计上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此外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知识更新的快速性也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3)最后,目前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还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的现象,也就是说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的需要,没能达到更好的巩固效果,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理论知识。从教学方法来看,该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结合为辅。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管理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而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在企业中发挥支持决策作用的。例如在介绍M R P的基本思想、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战略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教师传递大量相关信息辅助学生理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

由此可见,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地方,上文中笔者指出的几点不足,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思路

上文中笔者简要列举了几点目前我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育部门和教师能够针对这几点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此不断的完善我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

2.1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教师加强引导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学习中的特殊性,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相关知识,所以在正式的开课前,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先导课程来为同学补习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授课的过程中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相关知识的有序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该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课较为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馈。例如通过课前回顾上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课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选择恰当合理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课后安排阅读资料和案例巩固学习内容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进度。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辅助学生课后扩大视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教学效果。

2.2 选择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材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于教学的顺序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该课程开设前,教师要结合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认真的选取合适的教材。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初步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开发过程的管理,并适当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决策起支持作用等相关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紧密结合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将相关理论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纳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新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开发工具、柔性制造思想、供应链思想等。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提供信息支持组织内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决策。例如通过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了解ERP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相应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功能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加以实现等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各个具体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克服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基业,郭迅华,朱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4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其研究对象和使用背景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使这门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教法来搞好课程辅助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内容理解更透彻。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加工

案例驱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的专业课,它是为满足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该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介绍管理信息统的各种开发方法,针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程中的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来进行学习。教组织,主要是围绕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综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即向学生传授有关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他们用系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管理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维护的能力,以及提他们作为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的综合素及能力。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法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繁杂。它综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学、运筹学、现代通信技术、数学、财务管理、计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学生往往觉得“听懂”但“学不到”,那是因为教材上所叙述的理论内容,课程表面上以理论论述为主,实上实践性极强,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践去深入消化课程内容,并且锻炼其应用力。

(一)知识讲授

1.教师的讲授要少而精。这不是简单的间数量上的减少或信息量的减少,而是指教要在讲课之前做充分的准备,将每堂课的内进行归纳、提炼,配以精致的教学课件,运用媒体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这样才有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而不是“上课听了”却“过后记不住”。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时,其优势及弊端。优势是所呈现的授课内容较直观,尤其是对于图、表、案例、操作性的程极其有利;而弊端是由于教师缺少了书写书的过程,教师的思路快于学生的思路,容造成授课进度偏快,所讲的内容虽然容易被生所接受,但不会留有深刻印象,出现过后忘的现象,所以特别要注意掌握课堂的节奏,要给以学生充分的反应时间,去吸收、消化这些内容。

2.案例驱动。本课程的内容均以理论论述为主,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法,则更易接受。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系统,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为主,切忌系统过大,在进行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等过程中显得任务过多,会导致教学任务增多而完成不了,或是强加给学生太多复杂的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过程,而使学

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此系统可以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为案例展现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二)能力训练

1.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确定一个系统题目。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以此系统为任务,来完成其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学习及文档的编写,在实践中去体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

2.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学习。遵循任务驱动的原则,由于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量较大,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随着教学的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各自系统的开发过程。各组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更好地去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可以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强调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形式,将各小组分析的过程及结果由小组的成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可将系统分析的更全面、更透彻,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培养

采用“项目调查、项目开发、项目验收”三步骤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1.项目调查:教师在比较、提炼相关项目的基础上,给出项目的总

体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并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学生确定的开发目标可以不局限于给定的项目需求,也可提出项目需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项目开发:学生按照开发计划编组完成项目的开发。整个开发过程穿插于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教师负责讲授理论知识、安排任务、答疑、开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其间无论是学生之间的还是课堂上的讨论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能辅助开发学生的思维。项目开发依附教学进程,在理论教学完成时,项目开发的规划、分析、设计等前期重点工作完成,其后本课程安排实践环节,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

3.项目验收: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学生需提交的资料包括开发的项目(系统程序代码)、相关文档报告。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要对学生的文档编写完成情况、创新能力以及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察。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管理信息系统貌似理论,综合实践性却极强,这使得教学实施有一定的困难。以上是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教学教法,当然,今后仍要继续探索有利于本门课程教学的教法,来协助课程的讲授,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将知识更顺利地传达给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管理论文 篇5

摘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由科技直接带动的知识经济将成为本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创投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但与此同时,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却相对落后,不能为创投企业的投融资作出科学的决策。研究目的在于充分认识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特殊性,并结合其高收益和高风险的财务经营特征,研究创投企业如何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做好财务决策。

关键词:创投企业;融资;投资;风险

1 创投企业的财务经营特征

创投企业是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经营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各种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投企业经营的特征是把高科技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

从创投企业财务经营特征来看,特别是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角度看,创投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企业经营的资产上看,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占比重相对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魅力在于它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技术秘诀、人才、管理和投资机会等。在高新技术创业公司的经营资产中,实际上是无形资产在起作用。

(2)从企业投入资本看,前期阶段投入高、风险大,尤其是创业期需要的资金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种子期即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试验阶段。在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后,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了创业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该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以实现商品化,一旦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显然,这两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大,在现金流动上支出大于收入,甚至有的企业将一直亏损。

(3)从企业的利润回报看,利润增长速度快,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当企业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加速发展时,企业跨入了成长期。当经历了一段以递增速度发展的快速扩张期创投企业将进入成熟期,这时企业的软硬件及组织结构已趋于成熟。企业生存已不是主要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活力将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一旦过渡到成熟阶段,企业已拥有了一定市场的规模,与传统产业相比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因而经济效益好,回报率高。

由于创投企业的行业特征,使它成为既是获利最高,同时又是风险最大的行业。高风险、高回报成为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创投企业的融资决策

2.1 存在融资“瓶颈”

作为创投企业大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相当的开发经营能力,但是,风险大,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发性资金需要,这些特点决定其在建设初期对外部资金来源的要求是:数量大,期限长,能承受暂时的损失,风险小,能随时满足企业的突发性资金需求。但由于创投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使其面临着融资的困难。

2.2 投入过高,影响自有资本

知识经济要求知识不断创新,对高科技研发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应该不断投入,而这一投入的直接支撑往往又是足够的自有资本,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往往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企业为了留住某些关键技术人才,不得不为其投入相当于普通技术人才数倍的额外费用。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与开发某种技术的周期大大缩短,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都在迅速的更新,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停的学习充电,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在企业研发的同时,由于信息处理需要所建立的信息部门也要求企业在管理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加之许多客观因素影响,使企业的资本投入十分巨大。

2.3 风险高,增加融资难度

传统的商业融资往往会选择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既方便又快捷,但这要求企业拥有相当的固定资产、信誉高、资信好。而对于创投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这些条件是不具备的,无形资产比重过大、企业资本少、规模小、市场前景不确定等不利条件都间接隐含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巨大风险。出于对风险规避的考虑,谨慎的银行系统在强调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往往会降低自身的贷款积极性,无疑给创投企业融资带来相当难度。

2.4 创投企业的特有融资渠道

(1)创新基金融资。,根据我国高新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科技部率先创立了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基金,基金总额为30亿人民币。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通过支持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培育和扶持创投企业。

(2)风险基金融资。风险基金是专门从事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资金,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创投企业,风险基金利用自身优势,不仅向创投企业注入资本,而且提供管理、经营、技术、营销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3)股票筹资和借贷。当创投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其投资风险下降,投资前景明朗,由于风险资本的自身限制,此时便会逐渐淡化,退出。这时的普通投资者对企业已有了一定的信心,企业可适时适量的增发股票,增加自有资本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经过投资前期的经营后,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资信,风险也越来越小,这时可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资金以弥补自有资本的不足,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3 创投企业的投资决策

3.1 创投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无形资产投资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后,在商业化领域中,拥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攫取了超额利润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创投企业中,企业投入的主要是知识、智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原材料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即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重视并管理好无形资产,对处于现代化阶段的企业非常重要。

3.2 创投企业的投资比例

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创投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拥有的无形资产达数十项,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也曾估计“一个单位的智力投资通常是账面价值的3-4倍”,这种情况在国外比比皆是,而有形资产在使用中会发生有形消耗,其价值也会逐渐下降。

我国公司法第24条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第80条规定:“发起人以工业产

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现实中我国许多地区对于以无形资产出资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20%,北京中关村曾出现了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90%的公司。

3.3 人力资本投资占企业投资比重大

创投技术企业需要有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科技人才共同合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高创投企业的产品是技术知识,大多是无形的,决定产品的是人力资源。当人力资源被用以作为赚取利润的手段时,即被赋予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在本质上符合会计上“资产”要素的内涵,是企业的一项可单独确认的资产。人力资本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能够“提供未来效益”;其次,企业通过契约等形式取得或控制了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满足为特定个体所“拥有或控制”;最后,人力资本的取得和其他资产的取得一样必须花费一定的相应成本。

4 创投企业的收益与分配

决策赐镀笠蹈叻缦盏谋澈笫歉呤找,当企业在大的会计周期末实现完全收益时,便会涉及到相关利润分配的问题。由于创投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定形势,使股利分配会占据其分配内容中的大部分。公司用多少盈余发放股利、多少盈余为公司所留用(即内部融资),都可能会对公司日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1 对创投企业,在创业初始阶段的收益和分配

由于企业融资筹资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会对内部融资产生依赖,所以当公司在提取盈余公积金时,除去法定10%的比例,一般应由股东会商讨决定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增加内部筹资金额。相对于公积金的提取,初创期的创投企业在公益金、股利等的分配上可能会只占很少的比例。公益金一般保持在最少的5%-6%的范围内。由于此时企业盈利甚少甚至不盈利,所以企业往往会出现公益金、股利空白的情况,这也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4.2 当创投企业发展成熟以后的收益与分配

在取得高收益、高利润的同时,也将会是股东们享受投资成果和公司回报的时候。此时,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会下降,而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会升至最高点10%左右,股利分配也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5 创投企业风险管理决策

创投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风险,但其风险的程度很高,既可能给企业带来繁荣与发展,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与危害。

5.1 创投企业的风险

创投企业的风险有:一是筹资风险:由于自身的产品研发,则很难保证企业高新产品的成功,创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融资。另外,在筹资具体操作中会遇到系列技术方面的障碍——由于创投类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因素的制约,使其难以顺利的筹措往往高于注册资本数倍的资金;二是投资风险:创投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无形资产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不象固定资产那样,风险只存在于投资发生之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既存在于投资完成之后,也存在于投资进行的过程中。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针对采用自行研究开发方式进行无形资产投资而言的,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因投资失败而引起的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因此,对投资风险的规避,既要做在投资完成之前,也要做在投资完成之后;三是管理风险:在传统的企业中,管理是相对有形的,面对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创投企业,管理对象大都是无形的。在创投企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及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成为管理风险的关键。此外,技术知识得不到合理管理,缺乏对科技成果的量化制度,使科技人员的复杂劳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往往影响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积极性,结果造成低水平的开发或重复他人的劳动。

5.2 创投企业规避风险

(1)规避筹资风险。在创投企业对外筹资时,不能把筹资作为获取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且向外部筹资的金额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所需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不应太高,最好低于国际上通常公认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50%。因为,企业负债率高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特别对于创投类企业,一旦超出警戒线,企业产品研发失败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

(2)规避投资风险。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一些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高新技术经营管理状况欠佳的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要量力而行,最好不要将巨资投入到消耗大且不确定性强的产品研发中,先易后难,以免给企业带来重大甚至灭顶之灾。企业可以从一些小投资的改进型产品的技术研发入手,从而既减少了融资的数额、风险和难度,同时,也将大大增加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

(3)规避管理风险。团队领导一方面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有创造精神,在知识、智力、素质、能力、尤其是觉悟方面上需要特别突出;培养企业团队精神,规范内部组织制度和管理理念,在用人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管理,使企业的结构与发展保持一致;在吸引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的策略中,可以使用员工持股,共同管理的方法;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信息要求的严格高效性,可以设立专门的新闻信息部门,及时搜索、整理内外有用信息,为企业的需求提供必要及时的综合情况。

综上所述,创投产业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本世纪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对其进行财务管理研究十分必要,由于创投企业的行业特征,使它成为既是获利最高同时又是风险最大的行业,因此对创投企业的一些特殊的财务管理问题应当认真分析,以利于其加快发展、规避风险,使企业走向成熟、完善、壮大!

参考文献

[1]@梁玉红,程爱娣.基于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风险管理[J].投资研究,,(12).

[2]@张景安.中国风险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9).

[3]@盛立军.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0).

[4]@曹欣.中国创业投资退出方式研究[J].当代财经,,(6).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6

第一条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学校设立上海海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改革,交流管理改革经验,学校设立上海海事大学管理改革研究项目。为此,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管理改革项目由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统一归口管理,学校提供相应的研究经费。第三条 立项原则

1、教学改革项目主要针对我校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所立项目应对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我校全体教师,包括从事研究生、本科、大专、高职及成人函授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者,申请者本人是所申请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学校鼓励申请人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

2、管理改革项目主要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所立项目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改革项目面向我校全体干部。项目申请人应具备科级及以上职务,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已取得硕士学位者,申请者本人是所申请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学校鼓励申请人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

3、原则上每位申请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作为研究人员总计不应超过2项。

4、项目负责人需履行诚信义务,恪守学术诚信,保证该项目研究不是重复他人的已有成果,并依立项管理规定和申请书内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

5、凡之前在我校“决策咨询研究”、“教学改革研究”或“管理改革研究”立项中有未能按要求完成项目,或项目成果未获验收通过者,其申请不予受理。

6、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至少包括一份研究报告和一篇研究文章。研究报告至少8000字以上,并附1000字以上的摘要,报告格式应满足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统一规定。研究文章规定为:在校外高教研究公开刊物上或校内《海事

第六条 项目经费

1、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一经立项,学校将给予经费支持。一般分为两档:3000元和5000元人民币。经费额由专家组评议,高等教育研究所确定。

2、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资助经费一次拨付到位,项目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第七条 项目管理办法

1、所有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实行项目分级管理办法。项目的研究、管理工作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所在部门应加强对立项项目研究工作的指导,并提供研究人员必要的研究条件;高等教育研究所统筹项目的管理、检查和验收工作。

2、因客观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按“立项申请与协议书”履行而需要终止时,必须在项目截至时间前2个月向高等教育研究所提出。经同意后方可按合理终止处理。在项目截至时间前2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的影响无法按本“立项申请与协议书”履行时,须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方可按合理终止处理。

3、项目原则上不能延期,但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完成的,必须在项目截至时间前1个月向高等教育研究所提出,经同意后方可按延期处理。延期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

4、未按“立项申请与协议书”履行且又未按上述第2款和第3款提出申请并被批准的,按不合理终止处理。项目负责人将在3年内不得再次承担我校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以及由我校推荐的校外教育研究项目。同时,学校对其3年内承担的校外教育研究项目不予资助。

5、“合理终止”或“不合理终止”后,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继续使用项目经费。第八条 项目结题验收

1、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承担者应于项目立项后的第二年3月31日前,按《项目申请与协议书》的要求,向高等教育研究所提交研究报告电子文档(高等教育研究所以此作为按时提交的依据),经高等教育研究所初审后,提出修改意见,由项目承担者修改完善,并于4月上旬打印装订3份,连同《结题报告书》一份交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学研究管理论文 篇7

医学管理相关专业主要指个医学高校开设的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公共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其侧重点是医疗相关领域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工作的好与坏。医疗卫生领域业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医疗决策系统、智能医疗系统、卫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系统等。以上述应用为指导的医学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关键性问题。

反观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的现状,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学科性(及计算机学、信息学、统筹学、管理学等于一体)、课程对象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出发点还是课程的通用性和基础性,很难形成针对于某学科、某一专业或应用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医学管理相关专业,结合前期作者对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技能需求分析与研究工作,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模式,针对性地构建医学管理相关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2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在前期“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技能需求分析与研究”中指出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技能由三部分组成: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相关的基础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规划技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已应用信息系统的运用技能。本文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将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

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相关基础技能是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和通信技术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性保障,其大多内容已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完成,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里是针对性的巩固和加强,具体实践内容的设计包含如下:医学相关文字、图像等多媒体数据收集于、处理与存储技能实践,数据库管理使用实践,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践,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相关电子硬件使用与维护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规划教学内容,是从医疗行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组建。各种医疗相关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各组织首先在其内部进行规划和重组等工作,并能够和信息系统提供商就整个信息化管理过程进行协调和沟通,需要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针对医学管理专业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规划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实践,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践,U/C矩阵划分企业子系统实践,企业流程重组实践及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案例了解实践。

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医疗电子商务、电子健康和医疗电子政务三个部分,其中以电子健康为主。在电子健康领域实践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运行与应用实践、电子病例信息系统(EMR)运行与应用实践、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信息系统(PACS)运行与应用实践、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运行与应用实践和移动医疗运行与应用实践等。医疗电子政务方面实践内容包括卫生直管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与应用实践。医疗电子商务主要针对医疗电商的内容实践。

3 实践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

实践教学的方法的以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为依据,图1给出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及课程内容对应关系,由图可见实践教学是在基础性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传统多媒体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是以个人为主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的实践和以小组为单位的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实践。其次是实践按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方法的最主要形式,重点是HIS、EMR等系统和卫生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实践。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既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也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战场。最后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式教学,主要针对目前医学相关的主流网络化应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医疗电商等)展开的实践,其形式有网络讨论、在线指导、网络团队协作等。

实践教学的过程设计上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宏观上主要是对整个课程时间上的安排。从认识和理解的角度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传统的多媒体实验室实践教学,二者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互穿插,然后是病人管理信息的规划与设计实践。上述内容完成后进行基础性教学效果考核。再次,对考核合格者统一安排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战训练与考核,实训结束由实践基地单位给出评价。最后是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布置实践内容和学生自主完成两部分。微观上教学过程设计由具体任课教师针对具体内容按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设计。

4 教学结果评价

医学管理相关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教学结果评价综合三个主要实践教学内容、三种实践教学形式,并结合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包括三个部分:计算机基础技能及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考核、实践基地考核、网络实践考核。计算机基础技能及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考核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理解运用考核,评测点由知识点理论测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组成。实践基地考核由实践导师给出评测点包括实践表现(出勤、学习态度、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实践工作完成情况)和教师意见。网络实践考核受网络化考核的难度影响考核结果主要以实践和调研报告为主。

5 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将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引入到管理相关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两个轮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结果进行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新的教学体系表示欢迎,与传统、通用式教学相比优势突出,效果显著。

本文关于医学管理相关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针对与医学管理专业的未来职业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设计,充分体现专业化技能需求。教学方法中融入大量的实践基地教学和网络平台式教学使学生真实接触到未来工作的需求对学生既是一种触动,又是一种方向性引导,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

[2]赵慧,韩智涌.教育2.0时代医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

[3]赵慧,张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校本化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教学管理 科学管理 人文管理 篇8

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我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2、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职工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例如,前段时间,镇教委举行亮点工程活动,我校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亮点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下文,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4、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

其次是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二、要树立威信

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三、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

2、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4、 潜心书写,增强内化效果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四、加强人文关怀

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上一篇:如何立足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下一篇:说课稿《认识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