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此情形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中根深蒂固,致使当前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大,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而事实上在减负高质的理念的引导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值得深思和改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探析

摘 要: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想要顺利达成数学课程三维目标,必须对新课导入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实施创新、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也能引领学生更加流畅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获取完整的数学知识技能。文章主要探析了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优化数学新课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彰显教师独到的课堂导入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44

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应用的导入策略是否具备科学性和创新性,直接决定着学生整堂课的生成状态以及知识吸收质量。在过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新课导入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很难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无法保障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效率。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及导入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打造良好的开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展学生思维发散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现状

新课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科学地运用这门艺术,无论对完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但是就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现实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新课导入的效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经过深入的分析,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 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欠缺趣味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较为涣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导入策略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使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为后续深度教学做好铺垫。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使用的导入方法都欠缺趣味性,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样不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会给数学知识技能的顺利输出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第二, 教师采用的导入手法欠缺启发性,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性。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部分教师对导入策略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通常只重视新课导入的形式,而忽略了导入内容是否具备启发性,这样不仅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效果,导致学习要点认知不清,从而阻碍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

(一)采用复习导入,使新旧数学知识无缝衔接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道理同样契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数学知识点之间通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环相扣,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如果学生对其中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必然会影响综合知识学习效果,无法达到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复习导入法也称温故知新导入法,适用于新旧知识有所关联的数学课程,教师在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时,必须以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数学素养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实现对新旧知识的平稳过渡,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知识死角,使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坚固、扎实。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条教学实践路径。

第一, 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应该结合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如上节课讲授的内容是关于计算的,教师就可以出示几道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解答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也能为学生领会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落实新课导入目标。

第二, 教师通过旧知识复习导入数学新课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关联新旧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展开自主预习,并鼓励学生剖析新旧课程的知识关联点,生成具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在教材上标出存在疑惑的內容,或者将疑难问题整理出来,这样既方便教师在后续教学环节针对疑难问题进行精细化讲解,也能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迁移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复习、预习以及新旧知识关联能力。

第三, 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新旧课程关键知识节点进行梳理比较,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揭示新课程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将新旧数学课程的知识要点罗列出来,鼓励学生自主提炼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或者同质性内容。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达到以旧引新、以新带旧的导入和教学目的,也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对比学习技巧,培育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品质[1]。

(二)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营造生动的新课学习氛围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资源在教育领域备受青睐,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实践成果。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资源优势,积极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消解数学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促进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吸纳质量[2]。具体来说,多媒体情境导入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数学新课时,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主题图,如物体图、场景图、数量图等,将抽象的数学课程知识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探知有效信息,自主提出疑问。教师此时可以顺势揭示新课程的探究内容,和学生共同解决导入环节产生的疑问,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第二,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情境导入的趣味性,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卡通动画片段和影视片段为学生引出数学新课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一边观看有趣的音画片段,一边感知新课程的探究重点,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达成激趣引思、明晰重点的新课导入目的。

第三,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数学新课时,还应该加强开发几何画板和电子白板的画图、隐藏和缩放功能。比如,针对一些线段、图形类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出相关线段和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描述、归纳总结线段和图形的特征。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用多媒体工具亲手画出图示。这种新课导入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后续深度探究内容充满期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问题情境导入,驱动学生数学探索动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基础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好奇心强,这也是小学生普遍具备的心理特征。其实,这对于教师优化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环节来说是极其有利的条件,教师只要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实施问题情境导入策略,就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问题情境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 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谜语为学生创设数学课程的导入问题情境。首先,教师根据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在多媒体资料库中搜索与之相关的趣味谜语,然后将谜语整理成问题,并搭配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接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大胆猜测谜语的谜底。即使学生没有猜对,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并通过思维点拨引导学生继续猜谜,直到学生顺利得出与新课联系密切的谜底。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发散思维、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明晰数学新课探究重点的过程,属于一种对问题情境导入法的创新应用形式。

第二, 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导入数学新课时,应该尽量避免直接的口头提问,这样容易给学生的记忆、理解、思考带来多重压力,无法体现出导入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将问题放在一个具体、真实、直观的情境中。比如,教师可以在播放一段音乐或者一则电视广告后,马上跟进为学生创设含有新课要点的问题情境。此时学生的思维感官正处于一种活跃、开放的状态,可以更加精准地解答教师所提出的导学问题,增强了提问导入的效果,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数学新课的探究主题。

第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导入法时,还应重视加强导学问题的梯度和层次设计,避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内容太过艰深的问题,导致学生承受过大的思考和理解压力。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低难度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基本可以流畅解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和对新课程的探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探究重难点,逐步递增导学问题的知识含量和难度。在学生解答阶梯化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确立本课的深度探究目标,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释疑能力,提高问题情境导入法的应用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概念生涩难懂,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没有在新课导入环节渗透生活元素。虽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但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难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和呈现数学概念知识,这也是教师优化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环节的主要突破口。具体来说,生活情境导入主要有以下两条路径。

第一,教师应该同步落实数学课程内容分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经验调查工作,结合数学课程的导入要点,在课堂上为学生重现相应的生活场景。教师最好能开发利用教室中现有的生活资源和学生资源,以便所创设的生活化导入情境质量更佳。比如,针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高矮比较、长度比较以及数量比较等课程内容,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充分整合教室内的生活资源,为学生创设活动化、实物化的生活导入情境,这样既便于教师揭示新课探究重点,也能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数学导入情境时,还应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结合新课导入目标对学生实施生活实物演示导入。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学生的文具、衣服、手表、水杯、食物等,联系新课程重点为学生进行直观化的生活实物演示教学。如果课程讲解的重点内容是运算问题,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同类物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演示中探明运算定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应用手中的生活用品开展数学小实验,使学生成为生活化导学情境中的主体角色,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拼组、裁剪、分类等操作。如此,教师不仅可以顺畅地揭示新课程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和实践探究意识。

(五)采用趣味故事导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小学生都喜欢听情节生动的故事,这对教师创新课堂导入手段来说十分有利。教师只有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新课导入。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积极采用趣味故事导入法,将课程重难点与多样化故事有机整合,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求知精神,从而以科学的新课导入手段实现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趣味故事导入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 利用民间神话故事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库中搜索和数学课程有关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在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妙情节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提炼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自主领会数学新课程的学习重点,这样,不仅学生获得了听故事的快乐,教师也达到了理想的新课导入目标。

第二,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多数学思想理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或科学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故事导入法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理论知识,搜集与之相关的科研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确立新课探究主题。这样,既可以落实数学新课导入目标,也能扩充学生的数学史知识储备,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家的钦佩之情和探究精神[3]。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只要教师加强优化和调整,就可以妥善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复习导入法、多媒体情境导入法、问题情境导入法、生活情境导入法以及趣味故事导入法,以多元化创新导入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从而为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玲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37.

[2] 张泽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6):191.

[3] 沈丽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154.

[责任编辑 梁爱芳]

作者:张伟强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此情形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中根深蒂固,致使当前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大,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而事实上在减负高质的理念的引导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值得深思和改革。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乘上“减负高效”之舟,徜徉“趣味生成”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减负高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未来的研究行为都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开启数学学习的兴趣大门,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生活化应用,数学探究性学习都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并不容乐观,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學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也同样拥有教学压力,致使整个数学课堂氛围不好。因此近年来,随着减负高质目标的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甚至是学校等都需要做出以下的变革。

一、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引导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旨在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小学生能够在数学的考核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同时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来决定要上什么、怎么上、学生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在此形势下,除了增加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之外,没有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素养发展带来任何改变。因此要求能够转变旧的教学理念,而是以最新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在数学课堂中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的核心素养,使得小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的图形结合能力等等,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不会无所适从,无法下手。如在小学五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转变其教学理念,将原本的大量的同类型的例题练习教学转为单一例题解析教学。通过后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下,学生仅仅通过一题例题就融会贯通了小学数学中关于速度和距離的所有知识,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所掌握到的思维研究方式来自主展开更高年级的数学问题。

二、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是小学生数学课堂减负高质的引导者和监督、评价者。但是在事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并没有被准确地认知到,教师的作用也并没有真正地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减负高质的活动中。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必须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是教师必须知道自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数学教学课堂的合理组织。减负高质是分为两步走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能够先给学生减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数学练习作业、数学考试活动,其次是教师能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此教师可以从备课环节入手,在备课中教师必须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的学习的基础情况,从而提出在本节数学课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难点所在,并且针对于该数学难点,在备课中教师要选用最合适的数学练习题,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教学。如在数学路程类应用题中,学生对于追赶类的数学应用题的理解难点在“两个追赶着的人,路程是一样的”,因此在备课活动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来指出这一知识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减负高质而言,发挥教师备课材料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第二是要求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即将自己放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讨论者等各种地位上都行,就是不能将自己放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上。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放在了和学生平等的地位,由此鼓励激发小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数学教学

展开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海量的数学练习作业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认识,而如果是采用一种高效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话,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效果等同于海量的数学练习。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设置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这个数学知识点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继而当学生都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的时候,教师采用演示讲解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点层层剖析展开讲解,此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进行辅助讲解,让讲解变得生动形象;最后是在复习中,教师导入一个数学问题,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展开对该问题的自我探究。如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将刚在课堂中掌握到的数学思考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应用到该问题中,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不断的“加码”提高这个题目的难度,在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数学的开拓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减负高质创建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于与时俱进,在于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点做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十以内的加减知识点,采用传统板书教学的效果会高于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的方式;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在于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动力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学活动呈现出无序化发展,即课堂主体关系混乱,数学教学重点错误等等。这都导致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等现象。因此必须能够确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新任务,明确教学观念,确定教学的主体所在,最终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减负高质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费书群.乘上“减负高效”之舟 徜徉“趣味生成”课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J].小学教学研究,2017(23):47-48.

[2]沈秀琴.齐抓共管 减负增效[J].中国农村教育,2016(03):49-51.

[3]潘晓明,赵岚,史晓晴,邓晓羽,陈光华.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50-52.

作者:郑莉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一、 引言

新颖的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选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已势在必行。

二、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开发了小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面对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会用到基本的数学计算,而信息技术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学生喜欢观看的动画片,利用动画片传递老师的教授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计算技巧。将动画片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强烈情感,才能保证日后逐渐复杂的数学知识的优质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能够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一种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由于小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在上课过程中,还需要数学老师实施监督,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放松,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换学习频道,由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快乐的信息化模式授课。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和周围的同学充分交流所学的知识内容,弥补不足,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三)增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够将学生学习数学的模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实现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利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的灵活自由,加强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促进学生发现知识

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思考,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构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并不具备成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课堂中提供的各种立体图片,能够在学生大脑中迅速建立起立体感,让学生自发地去探索空间中的立体感,从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举措

(一)课堂导读,动画呈现

小学生在刚接触数学知识时,很可能因数学的深奥陷入迷茫,进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导读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而动画是小学生最爱的传播形式,将动画引入在小学数学课堂导读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去。动画的生动形象、趣味性也能为数学增添几分趣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导读时插播“认识图形Flash动画”。动画中不仅有色彩鲜艳的各种图形,对于图形的介绍也十分详细。红色的正方形和兄弟们拥抱,就变成了红色的正方体;黄色的长方形和兄弟们手牵手,又变成了黄色的长方体……学生在观看图形动画时,兴致盎然。短短五分钟的动画呈现,学生就能念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名称与特点。动画呈现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在课堂导读阶段导入五分钟的动画介绍,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对比几幅色彩鲜艳的树叶、蜜蜂图形,能很快“找不同”,说清哪只蜜蜂在移动,哪只蜜蜂在旋转……利用动画呈现介入课堂导读,吸引了小学生眼球,学生在观察对比中,能进一步感知到所学内容和知识点,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动画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动态视频,在课堂导读阶段导入动画,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二)概念解读,白板演示

概念是指对感知对象的本质特点进行抽象的概括和理解,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关系着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后期数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概念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在对数学进行概念解读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白板演示。利用白板将概念的关键点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白板形象生动地解析概念,使学生能理解记忆概念。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中,关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涉及了平移概念、旋转概念、轴对称概念,学生在刚接触时,很可能因为不愿记忆或记忆错误等原因,导致图形运动知识学习效果较差,影响学习进程和课堂教学质量。而这时教师即可利用白板演示来引导学生思维,扫清学习障碍。比如教师可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写到电子白板上,教师再利用白板对平移做进一步解析。白板上出现了一条可爱的色彩斑斓的小鱼,教师点击白板,随后距离小鱼5cm的地方,出现另一条一模一样的小鱼。教师询问这两条小鱼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一模一样。教师再次点击白板,白板上清晰展示了两条小鱼的运动轨迹,旁边则出现“平移”两个大字。教师即可解读平移的具体概念:“平移指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学生通过白板演示,很快就能了解到平移的概念。这时教师即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平移一侧展示旋转、轴对称的概念解析,通过三者间的差异对比,学生也能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概念,进而记忆理解概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概念很多,教师可以对相关概念做一个归纳总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分解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简单地记忆概念,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例题剖析,课件播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例题。学生在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后,对课程中的有关例题总是不能很好把握,囫囵吞枣,对解题步骤不能完全理解。这主要是由于教材例题没有将解题步骤和过程完全展现出来,小学生的思维还并不活跃,需要接受到例题中的信息也是十分巨大,这也就导致学生能理解前两个步骤,但对于结果是怎么得来的,仍旧一头雾水。所以教师即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课件PPT动态播放引入到课堂中来。课件播放能隐藏例题步骤,学生思维延伸到哪一步骤,课件就能播放到具体步骤,在学生充分理解当前步骤后,再解析下一步骤。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例题解析,学生总是很迷茫。如:“一块正方形的菜地,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对于例题的步骤迷糊时,再一步步给学生讲解例题。教师先在课件上显示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出“边长乘4”后,课件上对应播放正方形周长公式。教师再询问学生24米的篱笆,有一面靠墙,那需要围多少面?每面边长为多少?学生循序渐进,独立思考后,很快就能给出答案。这时课件上再一步步播放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的解答步骤等,学生也能通过课件一步步解析步骤,深入理解和领会。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课件,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在例题学习时更加有条理,进而使学生融会贯通。

(四)实践训练,资源丰富

练习是掌握知识的途径。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章节知识讲解完毕后,必须展开实践训练,通过练习题、章节测试等,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进而巩固学习知识点。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实践训练。比如可通过慕课、微课等,使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软件提交作业,教师在后台能够快速批改学生作业,遇见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交流更加便利。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广角——数与形》时,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公布练习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看着平台上的练习题数与截止时间,快速活跃思维,全身心投入到激烈的练习中去。这样也就能大大提升训练的效果和速度。而在后台,学生练习完毕后,系统也能第一时间给出练习最终分数与错误原因,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能寻找到更多有关课题的丰富资源,进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实践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思维,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动画、课件白板及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更多辅助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会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7-28.

[2]马芸.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22):65+74.

[3]李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48):22-23.

作者简介:

胡广刚,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小学。

作者:胡广刚

上一篇:副县长就职发言稿下一篇:环保局五小行业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