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0篇)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1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突出“六性”:

1.提问的思考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2.提问的明确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提问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4.提问的多向性。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

5.提问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6.提问的巧妙性。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2

1.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起眼处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先疑”“质疑”“释疑”,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积极探求的状态。如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可先出示题:小东今年16岁, 他只过了4个生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对问题产生了“疑”, 心里产生了悬念, 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质疑”“释疑”, 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 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

所谓教学的“关键处”, 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 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的地方。只有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 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教“圆柱的体积”时, 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 将圆柱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并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原来圆柱的什么?解决了这两个关键性问题, 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师教学时应该在将圆柱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时提出这两个问题, 通过学生不断思考、操作、验证的反复过程, 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所在, 学生能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困难便迎刃而解。

3.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衔接处

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 对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的小学生来说, 有时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不容易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转换的地方, 给予学生及时的、适当的点拨。如教“圆的面积”时, 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 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 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1) 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2) 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圆的什么? (3) 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 (2πr/2) ×r=πr2, 在规律探求的衔接处设问, 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 得到新规律, 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创难处

创“难”可在某堂课或某段知识前抛出, 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最高点, 经常保持一种学习的未完成感。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出示两组题: (1) 1.6÷0.25, 15÷0.06; (2) 10÷6, 70.7÷33。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 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 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 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5.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变化处

求“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变”则通, 通则“变”。为了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应该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 把问题隐含在多变的练习中,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 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奇”。例如:学习较复杂百分数应用题后, 出示下列变式练习: (1) 甲筐梨重400千克, 甲比乙重2%, 乙筐梨重多少千克? (2) 甲筐梨重400千克, 乙比甲重2%, 乙筐梨重多少千克? (3) 甲筐梨重400千克, 甲是乙的2%, 乙筐梨重多少千克?……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 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且这种求“变”, 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6.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留尾处

留“尾”指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将要结束时, 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 为后继的课涂上点“神秘色彩”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时, 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 还可提出:“31.95÷15, 小数除以整数, 如果把15缩小100倍, 31.95÷15→21.45÷0.15, 小数除以小数, 又怎样计算呢?”这样的留尾不但制造悬念, 还有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的味道。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3

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内容得以实施的媒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手段,是沟通教学信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有效提问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有效提问要选择好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则数学课堂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不要过难或过易,要因人施问。过难,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过易,学生会认为“小菜一碟”,难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懒惰。所以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思考后,就能得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有效提问要把握时机

1.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应选择的最佳时机是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难度,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就是教材的深奥之处。这样的地方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有计划地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有利于减缓坡度,突破难点。

2.从学生角度来说,最佳提问时机为:

(1)当学生的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而无法突围时,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冲出困境,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答案。

(2)当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要精心设问,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3)当学生疑惑不解时,要恰当设问,帮助学生解惑,弄清问题,理解新知识。

(4)当学生有所领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要通过设问,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当学生胡思乱想、做小动作、精力分散时,要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注意,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三、有效提问要留给学生探索的思维空间

课堂提问还得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在学生经历了借助计算器对自己喜欢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就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面对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结果,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同学们会有什么疑问产生呢?让同学们大胆猜猜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学生们纷纷进行猜测:有的认为与分子有关,有的认为与分母有关,还有的认为与分子、分母都有关。“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在这儿由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许多猜想,问题新颖,学生感觉也很新奇,从而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四、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五、有效提问问题应少而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也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量。通常可以设计、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与其他比较,有什么相同?你要怎样改呢?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哪些正确,哪些还有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等等,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就能达到问得好、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的目的。

六、有效提问要以问引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4

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号:

名:

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有部分教师未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致使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是走走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的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方法,致使目前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

二、国内外综述

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

第1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提问理念与方法》。崔教授对“有效教学提问”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提问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在有效教学提问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界定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主要指:老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教学提问”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提问”。

有效教学提问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它是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

第2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有效教学提问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提问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即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既依赖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生动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授予”或“移植”,而应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问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提问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情境创设、利用课本应有资源等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问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提问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提问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问方法?”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第3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并使用不同的提问。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八、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1)课堂的提问,不拘泥于统一授课形式;(2)课堂的提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3)课堂的提问,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4)巧设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地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转

九、理论方法介绍

方法

一、简单谈话,拉近师生距离的提问

每每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谈话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亲切地调侃,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能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巧妙地引导,不着痕迹地铺垫课文;精当地点拨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听一位特级教师上《分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一翻谈话: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喜欢数学吗?很简短的两句话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莫名的产生一种亲切感。然后她又和学生玩了一

第4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个猜数学谜语:考试成绩(分数),再见了妈妈(分母),再见了儿子(分子),七上八下(7/8)。简单的四个谜语不但与本节课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提问

我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于是,我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 我校2011年度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其实具体的做法还有如下这些:

1、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提问。

“主题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新教材注重把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放到富有儿童情趣、有着浓浓生活味的主题图中。它贴近生活,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理

第5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解主题图,抓住主题图特点,通过一定的“事件”为载体:给“主题图”编故事、替“主题图”换内容、化“主题图”为动态。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能力,使课堂变得生动。

2、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提问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提问,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该教师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

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创设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情境提问方式。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

第6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提问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方法

三、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我认为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出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研究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

第7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方法

四、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

第8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具体地应该如下做:

1、游戏活动中。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

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提问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2、操作活动中。

现代教学要点是不但要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科学。社会需求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手脑是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操作活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功效。可见,操作活动提问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后,我组织了以下的课堂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把学具纸上所画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

第9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同的图画。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创意拼出了汽车、小火车、房子、轮船等图画,这种“剪剪、拼拼”的活动,使孩子看到了按自己想法制作出来图画,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后来我还尝试让孩子试着借用工具直接在纸上画,有趣的图形也依旧跃然纸上。这种创造型的体验证明了数学本身是有趣的,数学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这样的体验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求异、求新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体验活动中。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如在教学人民币后,可以创设了这样一个提问场景:在各学习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摆了许多的学习用品(标有单价),每小组设两名售货员,其余均为顾客,然后进行购物模拟实践活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十、研究成果自我预测

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应有一些成果,现归纳如下: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能够得到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

第10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能得到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2 2、高永芳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2002.9

3、孙

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5.2

4、孔企平《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2005.9

5、李

静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选择》

2005.1

第11 页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5

修水县第八小学 卢龙乡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时,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怎么样才会更加有效;有效提问应注意什么。

关键词:课堂提问

重要性

有效性

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2.提问要适时。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

3.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4.提问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5.要学会倾听。喜欢打断学生的老师回答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很好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

6.要学会有效评价。

有效提问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提问离不开有效评价,不要使用“好极了”或者“你真棒”等等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做老师的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二、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①观察提问。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联想提问。学生善于想象与联想,却不会运用去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③猜测提问。猜测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问题。这种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猜,而是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来猜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④归纳提问。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归纳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提问的时机和宗旨。

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值得 关注。从教学设计看,有几大环节的问题要精心准备一下。首先开场时,由于它将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能否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人的心理分析,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抱以极高的热情予以关注,此时的问题设计时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之中,让学生对问 3 题有个初步的倾向、判断,此时的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不一定需要学生的准确的答案。而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不能轻易的回答,往往它隐含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此时的问题设计时要能巧妙的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以他们为载体。新授教学时的问题最为关键,对于将要新授的内容从何处入手值得思考,当然切入的角度很多,究竟从何处入手,采用何种方法,每位教者可从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扬长避短。此时的问题设计主旨要能让学生顺畅自然的度过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要能设计出精彩有力的组合提问。此时的问题往往以一连串出现,期待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满足学生的思维的胃口。光有上述还不是最让人心动的,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希望看到学生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新意的问题为平台。此时最易产生让人怦然心动的问题和拍案叫绝的回答。往往一节课的高潮诞生于此。巩固练习之后的问题最具实践意义,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许多不足真实的暴露出来。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两个问题,对学生不啻是抹去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的问题设计应有针对性,预防性。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提出,对于学生的效果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里状态。在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再抛出一个难一些问题。使他们满怀信心接受挑战。由于前面的成功而使思维兴奋和活跃,解决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时,此时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力求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拨开迷团指引方向。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6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

二、“问”出学生的激情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乘法的认识》,以导课部分为例: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一位猎人一天能打三只野兔,那么他6天能打多少只野兔?你能说出连加算式吗?

生:3+3+3+3+3+3=18 师:十天呢?二十天呢?一百天呢?

生(各抒己见):这么长的算式,说起来多麻烦呀!

师:有一种方法能专门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乘法,想学吗? 生: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三、“问”出学生的创造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集。让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尝试性和创造性学习,进而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篇7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1.以教师提问为主

目前, 我国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主要以教师提问为主, 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较少。 数学课堂也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虽然,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 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数学课堂的主人, 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被动地跟着教师的问题走, 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很难养成,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2.以记忆性提问为主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记忆性问题, 很少会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小学生对记忆性问题有一定的优势, 教师在课堂中多提出记忆性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 但是记忆性问题过多, 导致学生缺乏思考。

3.以举手回答和齐答为主

小学数学课堂中除了举手回答和齐答, 几乎没有出现其他形式, 只有少数教师在学习到口算时会采取抢答的形式。 并且,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了不拖累进度, 一般选择优秀生回答问题, 忽视学困生, 导致学生学习差距不断拉大。

4.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准备不足

大量数学课堂实践表明,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以随机提问为主, 提问的设计较为随便, 导致教师对课堂提问准备不足, 设计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问题提出后, 学生思考时间短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赶上教学进度, 教师往往在提出问题后, 留下很短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看上去似乎学生掌握了知识, 但是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 设计问题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提问时能够问到点上。 例如:在学习《 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一章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是掌握和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 整除。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能被2 整除的数, 然后提出问题“ 这些数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学生的思考归纳后继续提出“ 这些数各位有什么特征? ”

2.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数学课堂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因此, 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选择符合学生“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多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观察和思考, 并在合作考究后才能解决的问题, 启发学生的思维。

3.提高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首先,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 保证问题的由浅入深, 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难度不宜过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对于不同的学生, 其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在课堂提问中也要进行分层次提问。

4.提高课堂提问问答方式的广泛性

数学课堂提问中, 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问答方式。 例如:低年级口算课堂中, 采用随机抽号的形式回答, 这种方式下, 每个学生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 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5.提高课堂提问的创造性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必须提出一些具有创造力的问题, 促进学生对这些创造性问题的合作思考, 发现规律。 例如:在学习《 长方形的周长》 这一课时时, 教师不采用传统的形式讲解, 而是首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怎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呢? ”学生在讨论下可自己得出本文的结论, 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一堂课的知识。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层次、问答方式的广泛性和创造性,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推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教学策略 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75-01

伟大的教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提出,有的时候提出问题要比问题的解决还要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提出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客观的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面临的现状,实事求是的给出几个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

(一)问题缺乏科学性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向老师请教,再者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问机会少,难题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理解,而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反馈,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积极性降低。而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存在着问题,难度设置程度不一,针对的群体很单一,提问的学生主要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主,忽视了其他学生。

(二)课堂气氛调动不足

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比较随意,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而问题的设置上没有针对性,忽略了提问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考时间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不够了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足,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提问环节不够重视,没有做好充足的问题准备,往往是随性之至,而在进行课堂的提问中,学生对问题环节的设置很紧张,没有参与感,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设法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积极融入到数学课堂提问氛围中去。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提问的问题总是趣味性不足,问题较为死板,导致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兴趣日益降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数学提问与课堂情境的创设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提升整体数学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提问中发现数学理论的乐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给学生们展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几何图示。在进行其面积和几何变换的教学实践时,我向学生们提问:“将两个一模一样的斜三角形进行几何组合,如何拼成平行四边形?那么面积如何推导呢?假设我们有一个梯形的水泥框架,我们要在其中注满水泥,需要多少几何平方面积的水泥呢?”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们融入真实化的数学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

(二)注重提问问题的迁移性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行为,有组织、有规律的提出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迁移性的提问就是首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进行铺垫性的提问,这个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回答出来,然后环环相扣、层层诱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这样层层的递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全面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数学案例。首先,我们取出一张A4纸,“同学们知道吗,一张A4纸的厚度是0.08mm,对折后的厚度就是0.08mm的倍数0.16mm,那么同学们知道对折100次的厚度是多少吗?”同学们开始讨论、计算起来,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對折100次的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同学们对这个答案惊恐不已,纷纷讨论起来,通过一个小小的提问,有迁移性的帮助学生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问与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提问整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将每一个提问环节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入评价环节,让学生们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思维发展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后及时评价,评价的原则就是“客观,鼓励”,切不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挫伤学习自信心,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倘若学生们正确地回答了问题,且思考问题的方式极其巧妙、灵活,深入地掌握了问题的本质,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他们,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极拓宽思维宽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学生们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教师切不可批评他们,要以数学思维方式引导他们一步步理清问题思路,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教学评价,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锻炼数学思考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显暴露出其对圆柱、圆锥体的立体感知能力较差,我在课堂上评价他们要多从立体几何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准确看待圆柱与圆锥之间的立体联系。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加强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提问中,尽量考虑到问题的科学合理性、层次性,并对学生人群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水平与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丽娜.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追求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课堂已远离浮华,逐步追求课堂回归本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成为众多课改实践者的共识!

“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当下教育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有效的教学,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种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更是一种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时下,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

例:有位教师上《平移与旋转》一课,设计的情境是游乐园众多的游乐项目。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小世界、恐怖城、狮子山、冒险岛、旋转木马等等

师:你最喜欢什么项目?这个项目是怎样玩的?

生:我喜欢„„它是„„

„„

时间过去了5分多钟,学生始终没有发现平移和旋转。

其实,本课例只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如:青蛙跳、高空弹射、缆车等(平移);旋转木马、大风车等(旋转)。而象恐怖城、童话世界都不必呈现。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活动,正确、恰当、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行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其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1、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关键在预设。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指导;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的安排。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

例: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教学《第几》,在拓展部分。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

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老师预想中的情况: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

2、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关键在调控。

关注:探究、合作、对话的学习方式,不排斥接受学习,而是看是否适合。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并不表示完全不要。换句话说.适度的模 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但是现实课堂中,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形式频繁出现,动不动就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较多。引领组内“潮流”、“唱主角”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学生,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常常是旁听者,来凑凑热闹。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肯定、鼓励或指正的一种手段。教学评价通常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的教学评价,不光能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

四、关注有效的学习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当然,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当中,多问自己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一、备好课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二、选好模式教学成功的根本

要贯彻新课标,教师选取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低起点、诱动机、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特点。

低起点是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法,把教学要求的起点放在“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大小顺序以及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设计成若干个活动层次,层次之间的跨度大小适于学生接受能力。

诱动机是指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外,还要特别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要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激起学习的热情。

小步子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时时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进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多活动即针对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逐步积累而得以实现,因此,教师要少讲多“动”,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快反馈就是在每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同时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注意策略教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当学生提的问题不正确时,不批评他们,而是诱导、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颜色作出标识,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10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亲切而激励的、不同方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可以打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例如许淑一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上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漂亮干净的语言至今还在耳边回荡,使课堂评价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当学生发言太快时,许老师说:“等等我,让我把你们说的记下来。”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当学生发现有些问题要分步解决时,许老师说:“好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把一个问题分成好几个小问题。”

当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共识时,许老师说:“学习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反映了学习的作用。

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许老师说:“老师也是这样,小时候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一学习就明白了,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交流出多种计算方法时,许老师说:“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出来是一个答案,但方法却不是一个,殊途同归吗!”道出了学习的真谛。

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许老师说:“好厉害!我以为你们都学过了,原来你们是把一个新的知识转化成一个旧的知识来解决的,真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指出了一个学习的方法。真是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当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时,许老师说:“看倾听多重要。不失时机的指导学生要养成倾听的习惯。”

……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语言功底,既轻柔、动听、易懂又有力度、有分量、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语言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能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学习价值的教育。

再联系自己的课堂,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到的表扬语就那两句,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通过学习、借鉴,慢慢地在我的课堂中我也能不失时机地运用 “考虑地真周到”、“你的思维很独特”、“你把自己的想法表述的真清楚,了不起”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英汉翻译难点下一篇:帮扶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