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精选12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一、“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1、过程高效率。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的导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35分钟以上;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方式高效力。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3、模式高效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依据“三步六段”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质量高效益。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0%,“拓展延伸”70%;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研究原则
1、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3、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4、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5、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6、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表现形式为:“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创新”。此模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课堂教学状况。
(一)、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发现的欲望、探究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根据学生求知的欲望,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质疑、猜想,提出假设。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猜想,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让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的不同,不同学生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着眼点、着重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路,教师一定要珍视、要尊重并大加鼓舞。
(三)、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开展小组讨论,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同时,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
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组织汇报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这种汇报,一方面为较多学生创造了“代表集体”的机会,开展有竞争的合作;另一方面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3、集体归纳。
学生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各种意见进行归纳。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恰当氛围,让学生自觉、自由地展开争论,充分体现自主和创新。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四)、引导创新
1、基本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3、开放题的训练
一、引人入胜的课始,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道理, 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师如果要使课堂达到高效, 必向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用设置悬念、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方式方法进行新课的引入。课的开头开得好, 就能先声夺人,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犹如向平静的湖面上投石, 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 产生急欲一“做”“我想学”的感染力。
如, 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这节课时, 上课一开始教师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 今天倒过来让你们考考老师好吗?你们举出一个最简分数, 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 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老师, 可高兴啦!于是, 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 教师把这些分数分别填在两个集合圈内。起初他们感到怀疑, 经过检验, 结果确认教师的“答案”无误。这是, 有位学生举手发问:“老师你为什么这样快能判断准确呢?是不是有什么诀窍的?”教师击掌表扬这位学生说:“你问得好, 当然有诀窍啦。你们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这个‘秘密武器’呀!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特征’。”此时, 以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学生兴趣正浓, 产生“我很想学”, 急欲一探的心理。
二、灵活多样的探究,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 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 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 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 教学“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 先运用操作发现法进行探究。
1. 画画数数。让学生在硬纸片上画一个圆, 把它分成若干等份 (16等份) , 然后把它剪开 (如图一和图二) 。
2. 拼拼想想。把展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图形, 想想近似什么图形 (图三) 。
3. 比比说说。
把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圆比较,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 (圆的半周长=C/2=2πr/2=πr) , 宽就是圆的什么? (半径r) 。
4. 探究发现。
让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独立推导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由一人到讲台前用小黑板板演, 其余在座位上用练习本推导, 并小组交流。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5. 说说议议。
让学生说说这个公式的意义, 并在小组内讨论:公式中r表示什么?r2又表示什么?r2是不是与r×2一样?有什么区别?运用这个公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6. 质疑问难。让学生提出问题, 质疑问难。
再运用尝试法进行圆的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做尝试题“一个圆的半径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把做的过程及结果与课本例1作对比, 并小组讨论。
这样,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 动手操作, 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在乐中学, 动中思, 练中议, 形成“我爱学”的良好氛围。
三、生动有趣的练习,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好学的心理特点, 讲求实效。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精、巧、活、趣”。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 既有知识性、思维性, 又有趣味性, 能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特点, 寓知识传授于游戏之中, 如猜谜语、夺红旗、开火车、病例会诊、做游戏等, 激发学生乐于练习。
如, 教学“四则运算顺序”时, 请四位学生到讲台上各人拿着一块分别写有“+”“-”“×”“÷”符号的小黑板, 让他们自己按这道题的计算顺序排队, 其他学生看着他们是否排得对。出来做游戏的学生能否将刚才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其他学生则聚精会神地看着。当他们排列正确时, 教师领着鼓掌三下以示表扬。课堂气氛颇为活跃, 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
采用一些新颖的练习形式, 使学生有新鲜感而乐于学习。如,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练习时, 由于计算烦琐,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但稍变换一下练习的形式, 如, 用“开设数学医院”, 让学生当“主诊医生”, 为小树诊治。即在小黑板上用色笔画一棵树, 树的枝叶长有很多“虫” (其实是里面写着有错误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小纸条) 。学生一听到自己可以当“医生”, 立刻做好准备, 有手快的学生还用白纸折一顶白“帽”戴在头上, 极似“医生”。他们马上就“接诊”———每人摘一小纸条回座位, “诊断”———判断错因在哪里, “开处方”———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这样形式新颖的练习, 学生个个都积极练习, 兴趣浓厚, 意犹未尽。
四、回味无穷的课尾,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灵魂
高效课堂的教学不但要有良好的开端, 而且还应有让学生值得回味的课尾。教师如果能在课尾不失时机地巧妙地进行必要的“点睛”, 必将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 前面举例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这节课的教学, 在指导学生学完新知识并做完巩固练习后, 让学生各自列举出一个最简分数, 同桌或前后两位学生互相判断对列举出的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并说明理由。
此时, 教师不失时机地问:“现在你们明白了老师的‘诀窍’, 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了吗?”学生兴奋地回答:“知道了, 如果是3、7、11、13、17、19等以及它们的倍数做分母的最简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此时, 铃声响了, 课在新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学生的余兴却未尽, 仍有“我还要继续学”的欲望。
一、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总之,课堂的中心是高效,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真正建立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傅 陶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学习探究阶段,我也常常问自己什么是高效课堂,有人说,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何谓最小,何谓最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
有时候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上课,课堂上热闹非凡,可是到完成作业时,老师愉悦的心情没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失望。于是又换一种方式,表情严肃,要求严厉,虽然学生在高压之下知识灌进去了,可课堂气氛没了,学生满是恐惧和呆滞。在这种对立与矛盾之中,我不断的反思,然后得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心得:用最简单直观的方法,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用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教给学生既快乐又容易接受的知识,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
一、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课件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给人带来欢乐,其只要特点为:妙语连珠,动人心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艺术,那么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看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乐园。
例如教学巧解鸡兔同笼难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师问:是什么搅乱了你们的思路啊?生回答: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子有四只脚,如果兔和鸡的脚的只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200只。师说: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学生回答:40只。老师问:这四十只脚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呀。师又问,被多少只兔子提起来的呢?学生一下恍然大悟,欢呼道:兔子20只,鸡80只。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老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
文/张彬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也成了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所有学校、教师的期望,也是广大家长的希望。素质教育下更要求广大学校、教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然而,怎样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了广大教师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这里说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指的不仅仅是将原来40分钟的课堂时间缩短,而是指教师要在这40分钟里应当相应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有效的方法使课堂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一、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应当在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才能在脑海里面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印象,能将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数学作为一门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发挥全局观念。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那么教学中会使数学系统性变得很零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
二、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师生的关系在无形中被拉的很远,也使得很多的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压抑。使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课堂的魅力所在,也不能将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当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威严的教师形象,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会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三、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情景教学的方式。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小卖场的情景,让学生一半当作买东西的人,另一半当作卖东西的人,而学生铅笔盒里的东西就可以当作出售的商品。教室变成一个小小的卖场。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同学之间进行商品的买卖。这样不仅仅让课堂富有活跃的气氛,还使得学生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师也将教学更加生活化。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当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从而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学习。这样,除了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还会使学生感到充满趣味性。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单方面的责任。也是我们所有家长、人民群众的责任。只有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师才能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改革变化。使之能更好地培育出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人才。小学生作为一群刚刚正式接触到教学的群体,更是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指导。所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新时代下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一、目标引领
一堂课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就无方向, 只有在漫长的等待中消极听课, 教师在上课中也可能漫无边际、抓不住重难点。为此, 一堂课的学习目标的引领是关键。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 复习旧知。这一环节的复习题要对新课知识有铺垫性和迁移性。
(二) 揭示课题。通过复习题变式到与新知相关的尝试题,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巧妙引入课题。
(三) 明确目标。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 应立即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内容要把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目标以学生的角度明确提出, 语言表述要简明准确。
小黑板出示学校操场等平面图, 观察图形是按一定比例尺进行放大与缩小, 教师引领观察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
1、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正确计算比例尺, 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自学尝试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自学探究能力, 在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示”的引领下独立学习例题, 然后试着解答尝试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完成三项任务:
1、出示尝试题。设计的尝试题与例题的难易程度、解题思路与方法要十分相近, 以便学生获取尝试成功的体念。
2、出示“学习提示”。设计一个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学习理解例题的“学习提示”, 特别要注重“例题中黄颜色部分的语句提醒”, 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3、巡视指导。教师要以学生身份深入学生个体, 与生为伴, 与生同学, 了解学生学习例题与完成尝试题的情况, 发现全班共性难点及时导引, 以便学生继续尝试学习。
如我在上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时, 这一环节设计如下:
1、小黑板出示尝试题目:一个手表零件长为16毫米, 画在图纸上是8厘米,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学生依据教师的“自学提示”自学书上第91页和92页例1、例2。
3、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 你怎样设计教室的示意图,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设计方案、思路。 (2) 为什么所画的示意图有的大, 有的小呢? (3) 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4) 比例尺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⑷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三、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释疑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小组交流。课前分好组, 一般6-8人为一组, 依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平均分好组并挑选好组长, 培养好组长的小老师角色, 交给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组长引领组内学生汇报交流、共商疑难点, 教师深入小组, 了解、引领学习, 发现共性难点及时提示全班学生。
2、全班交流。教师引领, 抽组汇报, 全班质疑, 教师及时引领重难点及注意点。
四、重难点引领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科学合理的指引, 起到巩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强化本节知识重点、难点, 巧妙引导学生巩固、强化注意点。同时这一环节在整个各环节中均有巧妙体现。
五、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本节新知的学习后, 教师要及时通过检测题反馈学生学习掌握信息, 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再次指正。这一环节要注意三点:
1、练习设计具有基础性、层次性、拓展性。
2、统计了解分析达标检测效果。
3、对重难点、注意点再次引正强调。
如我在上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时, 达标检测题设计如下:
1、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把数字比例尺1:300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3、一副比例尺为1:300的地图上量得小红家房屋的图上面积为20平方厘米, 则小红家房屋的实际面积为6000平方厘米, 对吗?为什么?
六、自主评价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引领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以上六环节的课堂实施, 学生在老师精心引领下, 独立思考, 勤于动手, 善于交流, 勇于质疑, 先学后教, 师生互动, 平等对话, 轻松学习, 愉快发展, 真正体现了“课堂是个大舞台, 人人都来展示风采”。
【关键词】 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立体化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是新课程教学实验的重中之重,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立体化教学,就是在高效的课堂里,相对于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而言,形成一个四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
一、教师、学生、教材的立体化
1、教师——教材
教师与教材是和谐高效课堂的起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必须从现实出发,将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重组、修改、延伸、再创造,让原本相对静止的教材“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内容时,我不是机械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了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我从这几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教材:(1)生活中哪里见过角?(2)插图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手中有什么?(3)让学生自己看书,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4)判断哪些是角。学生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走,其实也学到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而教师呢?从感知角、找角、抽象出角、辨角、数角、做角等几方面去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知识的世界,这时候想不学都难了。
2、学生——教材
理解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的飞跃。经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归纳、提高,方能形成概念,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掘事物的客观规律。学生与教材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体化课堂里,引导学生与教材开展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也是时代倡导的。倚纲靠本,学生要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才能主动地建构知识。比如教学五年级《小数乘法》中的一道例题:每千克西瓜0.8元,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领悟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那么教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体现立体化教学,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把3个0.8相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然后在这个关键时候指出小数与整数乘法不同的地方。小数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只不过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也是小数。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轻松地获取了知识,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与教材结合的立体化课堂教学。
二、教师、学生、课堂的立体化
1、教师——学生
在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概念、原理和掌握规律,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有了教师引导,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正确的引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放弃必要的引导,学生的学就可能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40分钟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加和减》的例题中,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在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抓住容易唤起学生的质疑处来教学: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裤子价钱为28元,并用挑战性问题“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激发学生继续画线段图的兴趣。然后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方法,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课堂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课堂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从而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高效的课堂质量。如笔者上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时,不是直接出示情境来讲解例题,而是立足在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乘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等等)出示了一道比例方程18∶9=x∶1让学生试算,之后再出示例题:“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学生利用本身的技能列出了不同的比例,这时学生的脑子都处在一种发现的学习当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能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不论是中下生还是优等生,他们都有了不同的收获,真正做到了全班参与。学生在这种熟悉的课堂中,兴趣盎然,不但能复习旧的知识,也领略到了新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生命的灵动,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一般都停留在学习基础知识及考试成绩的阶段;上课形式呆板、枯燥。学习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很多基本技能,学会逐渐树立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读书提升自我,但现今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是否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然而,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呆板,上课只是单纯地将课堂知识板书出来,再进行简单的教授,将教学重心放在让学生单纯学会书本知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少独立的思考,思维方式也得不到锻炼。
(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一旦教师教授的速度稍快,学生的注意力就易分散,那么以后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多次累计之下学习成绩就会慢慢下降,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教学效率自然受到影响。另外,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单调地讲授出来,不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学生与课本知识没有交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要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转变观念。
小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部分,也是推行高效课堂教学目的的中心。相应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需要得到加强。教师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责任感。
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强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
(三)恰当多媒体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电教媒体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萌发“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学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授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配合授课内容。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本剧的演出,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的能力,提升丰厚的语文素养。
(五)注重教学反思。
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一样,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教学才能有所进步。
三、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传统;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实际行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与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知识层次的差异,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教无定法”是一直倡导的教学原则,我们要灵活地应用模式,探索出高效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精彩和高效。
参考文献:
天成镇中心小学共有12个教学班,554名学生,32名教师。2011年元月份学校被确定为有效教学县级实验校后,在县局和教研室的支持和指导下,实验师生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在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效教学实验为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注入一股清流。
基本情况:
我校有效教学实验涉及2个实验年级、4名教师、200余名学生。我们先后组织进行实验学生气质测试、学习模式测试,实验班级完成了对学生的全景式评价;指导实验班级构建了4-6人的学习小组;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三次,4位老师上了探索实验教学课,全体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导课;分别组织了有效教学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评比活动,评选出实验推进优胜班级2个,优秀实验教师2名;学校组织进行全校有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5次。本学期,我校将其它非实验班级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文本预习,为教改实验在全校的全面推展做好了准备。
实验中的做法与体会:
“破” 与“立”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有效教学改革触及了教学的内
核,它立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全面发展,它破的是以灌输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它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样的大“破”大“立”改革中,师生的理念转变、全新的模式适应、操作的矫正完善、必备的机制构建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校在实验推展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反思传统教学,解决认识问题。作为一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学校刚刚新建还不到一年,新的教学环境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师生还处在一个磨合适应阶段。教师还是延续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试图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2-
开学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一体印刷机的印刷量就达1万多张,耗材超过3000元,学校虽经费拮据,但在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定了决心,毫不动摇。
四是组织研讨交流,促进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实施之初,许多问题很快暴露出来,学校及时组织实验教师集体研讨,探寻解决办法,并将研讨交流制度化:实验小组每周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和体会;教导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学校领导参加的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实验教师汇报实验开展情况,谈心得、摆问题、提建议,共同商议,研究措施,解决问题。除定期的教研活动外,课外的交流研讨也已成为实验老师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任教四年级数学的张芳萍、余会琴老师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了共同设计“一案三单”和研讨解决问题上。通过不断研讨,解决了课堂具体运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使有效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方面少了磨合,多了沟通和集体智慧。
五是以检查抓落实,推动有效教学。检查是最好的抓落实手段。我们在有效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很好的预习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及训练评价单,交流中参与人数少,语言组织不精练,交流流于形式,学困生学习不主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研究出台了《有效教学检查督促制度》,学校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在操前早读时间或早读时间到各班级,主要抽查学生的导读单、评价单及练习作业完成情况,详细记载,当天检查当天公布,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既检查了学生,又督促了班级和教师。从实施情况来看,教学检查督促制度收效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有力的推动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六是抓好示范典型,引领有效教学。为了激发起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创造性的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校研究制定了《有效教学评比奖励制度》,由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有效教学实施情况统查,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检查中评出的优秀“一案三单”进行加分奖励;学期末学校将进行有效教学总结评比,分别评选出优秀实验4-
绕课件以讲授为主,如何使两者有效整合,充分应用优质教育资源,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
4、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实验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没有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精髓。
四、设想与打算:
作为对传统教学颠覆性、革命性的改革,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就得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以下设想与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学校将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理论学习,让学习贯穿有效教学始终:一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课改理念,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改实验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二是继续学习韩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用理论和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实践,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精髓;三是派人外出学习,到兄弟学校去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推动我校教改实验走向深入。
二是着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重心更在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把有效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以课堂上是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后巩固效果是否良好为标准衡量一节课的优劣,通过经常开展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等活动加强相互听课、研讨,努力推动课堂教学由讲向导转变,真正做到转变教法,优化学法,提高质量。
三是抓好导读和训练的两头延伸。课前预习文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后训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三部曲,没有了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课堂教学就是下无根基,上无结果。要真正使课堂教学“有效”,则必须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的落实。认识到抓两头的重要性后,本期我们将把学生走入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完成训练评价单作为检查抓落实的重要内容,-5-
一是在学生预习和训练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二是加强检查,将定期统查和每周的抽查结合起来,督促预习和训练落到实处。四是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推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今后,我校将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探索,不断锤炼,通过模仿→学习→研讨→再学习→提高→再提高的模式,不断激励实验教师逐步提高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努力推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施,促进了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将在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实施,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力争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以上只是我校在实验中的点滴尝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指正!
天成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教学 中心主体 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动起来,快乐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大脑积极地思考起来了,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1一中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一个中心”也就是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在心中牢记这个中心就会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师减少了课堂“灌输”的时间,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中心,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约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我们教师就可以牢记这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是什么?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多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他们会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亲历了学习过程,加深了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两条线:形成师生互动模式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关注“两条线”: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定标→自主探究→合作达标→展示交流→巩固训练→整合提高。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掌握知识,之后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进而掌握知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探究→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我们教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圆柱和圆锥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情境,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投入学习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做到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究。同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去制作一个圆柱,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自主地探究圆柱的特点,分析圆柱的性质,了解圆柱的构造。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表达,促进学生深化认识,也让学生在表达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认识。在学生的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可以明确探究的方向,更快、更准确地深入到知识的内部和本质。在学生掌握了知识后,我们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巩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三为主: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三为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的原则。高效课堂三为主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练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以学为主会促进学生掌握学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以练为主会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得到进步,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以赛为主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变化的学习方式给教师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可以快乐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学为主,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当学生学习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来巩固知识,形成反馈,让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填空题、判断对错题或者是应用题,如:“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_____?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周长是37.6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会扩大多少倍?”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设置的练习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练习中,在练习中提高自己,不断地改进,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高效课堂。
教师的三为主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练习来掌握知识,深化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地练习中学生会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4六环节:关注高效课堂实现
课堂教学“六环节”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探究→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教师对于这几个方面的关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明确学习目标。还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互动学习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有效强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教学的六环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真正地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总之,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需要关注一个中心、两条线、三为主、六环节。只有关注这些方面,我们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增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索俊卿.浅谈小学数学课堂高效课堂的实现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2,(06).
导学新课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要实现高效课堂, 就要下足课前准备工夫, 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 还必须备教材、备学生, 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 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 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 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教师从“温故”出发复习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 以旧引新、以旧促新, 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 在讲授“矩形”时, 教师可先出示形状可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然后调整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度, 使其成为直角, 从而引出矩形的概念, 继而转入对矩形的研究。这样, 学生既能深刻理解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又能牢牢掌握矩形的特性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共性。
培养数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态度和蔼可亲, 作风民主正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 勇于提问, 敢于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 课堂教学才会收到高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 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使学生在不断深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自已的知识结构。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拓展练习
所谓“拓展练习”就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或师生合作学习新知后,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进行的拓宽、伸展性训练。该环节运用得好, 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甚至还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有人认为, 没有习题训练的数学课, 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数学教师总是在每堂课中穿插或课后布置一些习题, 让学生巩固新知, 形成能力。
那么, 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设计习题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习题设计, 要有助于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11-01
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06-01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10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11-14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09-2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06-0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10-27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07-18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