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育人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怎样在高职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1:

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德育工作刍探

摘 要:在医养结合背景下,加强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對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以文化化人,以优秀的思想引领人,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人文素养的“医养结合”人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养结合;德育;人文素养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来源。各高校也开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不断提高,国家又提出实施健康中国的“医养结合”策略,这客观上要求与“医养结合”相关的大中专院校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提高“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之对应的就是要求提高护理家政专业学生各项技能水平的同时,着重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加强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制度,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把两者融入教育事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特色,也是高校特别是护理家政类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新要求。为了提高高职护理家政专业人才的素养,德育工作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精神。纵观近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甚多,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多。其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来看,多是从传统文化的相关方面来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个学科进行论述,比如从德育方面、职业价值方面、孝道方面、人文方面等谈对学校教育的意义,探讨实现的方法、途径等。其三,从比较角度进行研究的甚少,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四,研究医养结合实现途径者甚多,而以此为背景探索相关专业人才教育者较少,尤其是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少。

各高校已逐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德育方面已有很多成果。未来将会有更多在各种学科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也会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更多相关教育理论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更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来完成各项事业。然而当前,在具体实施方面还缺乏与之相契合的思想指导,教育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结合方面需要加大探索力度。尤其在“医养结合”的大背景下,护理家政类院校更应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养结合”的未来储备人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德育培养现状

在“医养结合”背景下,护理家政类院校应大力培养护理家政专业人才,应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德育的理论依据,分别找到适合护理、家政人才德育的对应点,培育具有优秀人文素养的“医养结合”人才,是护理家政类院校的德育方向。

要实现“医养结合”,必须分析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现状如下:其一,学校专注技能培养,忽视德育,开设的课程侧重于专业技能,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很少。其二,部分学生好逸恶劳,不惜时,不爱学习;与他人交往、对待长辈缺乏“礼”教和“孝道”;以自我为中心,却又自信不足;缺乏诚信、盲目攀比。其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着缺乏判断力的学生,导致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作为“医养结合”的未来从业人员,护理家政专业学生需要改变现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自我素养,这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

三、“医养结合”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针对高职护理家政专业学生德育工作现状,相关教育者首先需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教育的理论,认清“医养结合”的主体现状,除了注重“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外,还要深入研究高职护理家政人才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比如用“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思想教育学生。其次,高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除了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外,还应该以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第三,学生要树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利用网络、书刊等学习相关知识。第四,社会应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其精髓,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的大环境。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了形成“医养结合”的良好局面,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护理家政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以文化化人,以优秀的思想引领人,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家政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熊蕊.基于孝文化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米振生.高职护理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4(01).

作者:贺相雨

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2:

高职化学课堂中的德育研究

[摘           要]  育人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怎样在高职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课堂;德育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医学类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后备力量的基地。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她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正确认识世界,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育人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

化学是学好医学专业的基础科目,对学生学习医学知识提供前提,化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能以教学为主渠道,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受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德育观,将德育上升新的高度。以高护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实施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一、课前合理编排德育教学板块

德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虽然德育内容在化学教材中没有明显地表现成文字,但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深度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德育板块,让它们成为最生动丰富的载体,灵活运用到教学中。下表为笔者总结的德育教学板块。

由表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高校德育精神在化学教材里都有涉及。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钻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一系列规律,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笔者在绪论部分提出德育观点,通过询问方式,抽样调查30名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其中28名学生认为教学方式灵活,并可行,满意度达97%。

二、加强化学课堂中的德育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对象大多是“90后”的一代,他们的心理是多层次的复杂结构,而且面对目前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容易盲目追求,甚至产生压力,没有合理的心理定位。此外,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方法,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都是文科生,对化学的学习缺乏热情。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医护人员,在化学课堂中加強德育显得尤为关键。

(一)重视德育,遵循德育规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德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在化学课堂中多穿插相关科学家的优秀事迹,介绍他们探索科学领域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如讲到有机化学部分时,会提到著名化学家戴立信。戴立信94岁被授予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成为本奖项的首个获奖人。他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20世纪50年代从事金霉素的提取和合成研究,1958年后,又出色完成了火箭推进剂和铀同位素分离的氟油等工作。80年代中期,他以花甲之年开始了不对称合成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一生求是,鲐背之年还在从事最心爱的化学工作,直到现在,戴立信仍然每周三次去所里工作,他曾经说:“时间的属性就是不可逆性,若是稍稍安慰一下自己,这一生总算没有太多的偷懒。”不管生活给予了什么,始终面带微笑,这是戴立信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

又如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她临危受命,查阅大量文献,带领团队成员整理历代医籍,经过无数次失败,并以身试药,终于获得了青蒿素这一伟大成果,让青蒿素名副其实地被誉为“东方神药”。

通过这些励志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远大抱负。

(二)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话题,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教师从育人的新角度重审文本素材,精心设计,精心教学,找准切入点,联系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社会话题,精心设计德育渗透方式,将浅显的德育知识转化为有高度的社会德育观。

例如,在讲解浓度时,以酒精为例提出问题“消毒酒精的最佳浓度是多少?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到酒精之所以能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蛋白变性,丧失活性,达到杀菌的目的。如果浓度高,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变性凝固,形成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部实现彻底杀菌,效果不好。而浓度为75%的酒精与细菌渗透压相近,可在细菌表面蛋白变性前逐渐不断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由内到外所有蛋白都变性,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以此告诉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要严谨地运用知识,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发展阶段性与历史性,一定要做到有所侧重、扬长避短,因史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三)体验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探索因果关系,增强人生观教育

德育并不是一味地“教育道德化”,若德育道德化便不是德育,也失去了德育自身的内涵,也相应地不符合目前高校提倡的德育要求,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倡导德育的主导价值,在教学课堂中体验德育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生观教育。

例如,在进行醛酮内容讲解时,可以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并让学生主动操作实验。斐林反应可以用于鉴别醛酮的性质,学生操作动手时,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步骤,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发掘物质本质特点,同时由浅入深地体会实验中所带来的人生哲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以铜为镜”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在这里,学生从实验过程中逐渐了端正态度的含义,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尝试从实验中收获化学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挖掘教材内容,联系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内容,挖掘教材里蕴含的德育观点,联系职业特征,准确把握德育时机,采用灵活的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例如,在讲氯化钠制备实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前一定要记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危险处理的方法(若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灯,若不慎起火,不要慌张)。同时将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火灾事件作为话题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严谨认真、遵守规则,还要冷静分析出现事故后的应对办法,切勿盲目。培养严谨认真、耐心、遇事冷静的科学态度和职业责任感,这一观点正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倡的德育要求。

在溶液渗透压的学习环节中,通过大量输液要使用等渗溶液这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输入高渗溶液或者低渗溶液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是不是只能输入等渗溶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输入高渗溶液?输液时要遵循哪些原则?然后案例分析,讲解尿毒症、脑水肿等现象,引导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培养高度职业责任感。

(五)有计划的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也可以从育人的角度审视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懂得团结合作是集体制胜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讲到取代羧酸内容时,引入临床上最常见的药品“阿司匹林”,并将其化学结构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础差异不同,各抒己见,用同龄人所理解的思路和语言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比较完整的讨论结果。大多数学生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物质性质,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些学生能够联系临床实际提出新问题:阿司匹林与复方阿司匹林的区别。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问题有了一定梯度,还让他们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六)实施结果与讨论

课后让高职护理班学生回顾课堂知识要点与德育内容,笔者进行相关作业评定。学生作业分优秀、良、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别,成绩获得优秀的占90%。由此可见,化学课堂中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教学中要结合化学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德育的主观能动作用。德育需要深入化,已成为提高学生素养的最直接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化学课堂中深入进行德育,师生之间能更好地互动和交流,学生的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坚定理想抱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永芳.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学园,2015(3):176.

[2]李春燕.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11):164-165.

[3]纪宝.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9):12.

[4]張延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俪人·教师,2015(17):159.

[5]王艳春,余燕.高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园,2015(27):150.

编辑 冯永霞

作者:赵丹萍

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3:

以分层课业为驱动的护生德育课必要性探究

[摘 要] 护生德育课业设计集德育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护理课程的专业技能于一体,让学生真正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实践、运用和迁移。在强调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适用性基础上,突出课业设计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对德育课程的课业进行分层设计尤为必要。

[关 键 词] 分层课业;德育课程;护生

在职业学校,课程课业是在结合专业学习、未来职业要求及本课程的课程计划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境而进行设计的综合。这一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协同完成的,既是对教师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提升与考验,也是落实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以服务专业、服务职业为导向教育的历程。

现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繁花似锦,诸如护理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氛围仍然较为明显,以护生为例,有不断强化的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指向目的性过强,这种明确的目的指向往往让当局者忘记“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职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连贯性,难免会对护生创新能力和能动参与性的发挥及对今后职业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

如何强化护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成为护理专业教育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护理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学的课本有必要结合环境和专业进行二次加工。二次加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德育需求及时调整,主动吸收德育学科发展和护理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快速反映周围世界的變化,避免在学科之间发生内容重复或脱节现象,这样既能唤起护生对德育课程即将殆尽的学习耐心,也能结合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期达到服务专业成长发展的目标。

护理专业德育课课业设计,借助已有各科课程研究结果,结合具体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制订体现工学结合、培养护生通用能力的课业设计方案。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中的学习情境结合职业要求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及探究,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对典型案例的情境、任务与角色、护理实施方案等综合性设计探究,在课业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

“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2]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不同,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对护理、护理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教学设置都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课程制订课业设计要求及评价方案也有所不同,形成了系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分层课业设计课方案。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护生通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临床实践为平台,分层、系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课业设计方案。

德育分层课业设计时,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中的情境来设计,情景设计应紧密结合护理职业问题,围绕医患关系、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养老问题等社会热点,每个课业设计设置2~3个能力任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变得像一个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3]。将每一个学段“千篇一律”的知识灌输转化为在课业设计探究过程中德育观念对行为方式的潜移默化促成不失为德育教学方法的优佳途径。一年级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二年级开设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课程,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在能力层次的不同,以增加课业设计的可行性,并结合分级临床实践平台完成课业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整体护理能力。

课业都是基于现实案例,每一个学生(或者团队)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遇到的问题,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方方面面的信息搜集。[4]护生德育分层课业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助于个人对道德的全面而深刻的感知及由信念向行动的转化。这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利用资源、应用知识、创新思维、协调管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真实体现的过程。

护生德育课业设计集德育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护理课程的专业技能于一体,让学生真正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联想、实践、运用、创新和迁移。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课业情境的设计结合护理专业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情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对德育课程中的不同科目考核学生不同的能力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业。同时,通过德育课业设计,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消除教学中纯理论教学的误区,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搭建了平台,真正对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促进有效学习的课业和课业设计[J].职教论坛,2008(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马文波.高职《管理学基础》基于实践课业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11(3):143-144.

作者:石天玲

上一篇:镇环境整治工作制定方案下一篇:平安夜活动策划方案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