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优秀论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优秀论文

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优秀论文 篇1

1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科护理课程改革

1.1设置“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应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生成的变化。在这种目标取向的指导下,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来鼓励学习者对具体情境下的问题展开思考,并通过多元视角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习者个体的能力。对于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变化,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理解,即学习者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所获得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内科护理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护理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

1.2丰富与拓展课程内容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断拓展的。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护理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拓展。内科护理作为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课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的学习绝不是通过一两本教科书加上一些参考资料就能完成的。内科护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包含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离开了职业活动和实施情景,大部分专业知识便失去了意义。内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科护理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实训室,而应将学习地点拓展到医院乃至整个社区。因此,内科护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工作过程得以呈现,并由学生与情境的对话,在工作过程中生动体验、不断反思,从而生成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

1.3创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模式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内科护理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理实渐进融合的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该知识、技能的途径。

1.3.1内科护理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行动导向的学习是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内科护理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在情境中完成对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与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象、立体、直观地演示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结构。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的途径渐进融合。校内实践:在学生建构内科护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内科常用护理技术实训项目与综合模拟救护项目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把握操作重点,突破难点;校外实践: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见习,帮助学生真实体验护理工作环境,在真实情境中熟悉护理工作路径;顶岗实习:到医院或者社区,结合实践进一步掌握病情观察内容、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技术,实施整体护理。

1.3.2内科护理课程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互助、支持、合作的关系。新型的人际关系包括以下3种:

(1)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与支持的.合作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以内科护理案例为载体,介绍新知识或示范新技能给学生,但又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只为学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可以参照这种路径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其他路径。

(2)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助、互导的合作关系。如今,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互相评判、互相给出建议。例如,在理论课课堂上,安排学生围绕给定的内科护理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评判,并在互相评判中学习。在实践课中,安排一组学生完成某项护理工作任务,其他学生进行观摩,让观摩的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与医院带教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支持的关系。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带教教师应对实习学生提供知识性转化、技术性建议、情感性支持,应与实习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4加强院校合作,构建课程实践共同体

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促进学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共同成长的实践共同体。从仅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转向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医院带教教师在内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专业发展。在这一共同体中,所有参与者都要基于平等进行协商,在一种互惠、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关系中实现彼此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在知识与经验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对话与反思,能够为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经验重组和转变提供机会,并在课程内外对各种不同观点和意义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目的地寻求各种不同的假设和方案,对各种选择和假设进行批判性理解,促进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发展。

1.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相应的课程评价也应该是灵活的、多方位的发展性评价。改革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建立以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结业测试等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包括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实习带教教师做出的评价,还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内科护理课程具体考核评价方式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各占内科护理课程考核的35%,学生自我评价占15%,同伴评价占15%。在理论考核方面,理论知识考核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采用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分3个阶段进行:校内考核、课间见习考核、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学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医院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实践考核时专业教师和行业骨干、专家全程参与,保障实践考核质量。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反思记录和自评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同伴评价采用小组评价量表对该组同伴进行评价。

2.结语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使我们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认识到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具有开放性。基于对课程全新的理解,以后现代课程观为指导,对内科护理课程进行改革。在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旨在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优秀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内科开放床位37张, 护士15名, 均为女性, 床护比例为1:0.405。护士年龄为20~41岁, 平均年龄26岁;主管护师3名, 护师4名, 护士8名;中专5名, 大专7名, 本科3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2名。

1.2 方法科室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2.1 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与内涵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 理清工作思路, 提高全科护士思想认识, 让护士明白优质护理不是简单的给患者洗头、洗脚, 其目的是将全面﹑全程的护理工作落实在患者的身上。全面是指护理应涉及到患者的各个方面, 包括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康复训练等。全程则是指护理应该涉及到各个时间段, 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甚至包括出院以后的随访[2]。按护理部的指示将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和标准公布于众, 接受监督[3]。

护理部多次派本科护士长去省内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学习开展“创优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 以培养骨干力量, 提高科室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

1.2.2 规范护士用语及护士礼仪

要求全科护理人员, 上班时要求护士统一着装, 佩带服务牌, 以清新、典雅、端庄、大方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谈, 对入院患者使用接待用语﹑对出院患者使用送别用语﹑在治疗中使用操作用语;患者来有迎声, 患者配合有谢声, 巡视病房有问声, 工作不周有歉声, 治疗护理有请声, 房患者出院有送声。

1.2.3 重新制定工作职责, 优化工作流程

根据心内科工作特点, 对各班工作职责进行重新修订, 调整部分班次时间, 使流程更为优化。将全科护士分为4个小组, 各组员3~4名。病房实行责任制护理, 分床到组, 责任到人, 让每个患者有护士分管。每个责任组分管8~10例患者, 做到8 h上班, 24 h护理, 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4]。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所管的患者基本相同, 承担一致的病房管理, 便于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在工作中责任包干, 职责明确, 如遇危重患者抢救时, 全体护士共同协作, 各护理组本着分组不分家的原则, 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1.2.4 改善环境, 注重人文关怀

科室走廊摆设绿色植物, 增添生命气息。病室地面保持清洁, 干净, 无水渍, 病房内床单位和各种物品摆放整齐, 预留出较为宽敞的空间, 便于患者的活动。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5], 建立服务理念, 为患者免费提供微波炉﹑针线包﹑报纸、等, 帮助老年危重患者与医院食堂联系定餐, 及时为错过定餐时间的患者提供送餐服务。

1.2.5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APN班及弹性排班

心内科实行“八八制”排班。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APN特点按工作量﹑人力﹑时间段和层级进行分组, 每个小组按专科技能﹑专科知识﹑应急处理抢救能力﹑综合能力4个方面来划分责任护士的3个层级, 并对每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增加关键时间段如6:30-8:30或17:00-22:00的护理人力配备以更好的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增设晚夜间护理二线值班, 分别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担任。APN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 使医疗护理得到有力保证。

1.2.6 简化护理病历

取消了普通患者的每周一次的护理记录, 现在的记录单集巡视病情观察特殊处理及记录于一体, 简化书写内容, 达到每班护士书写病历时间不超过30 min, 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1.2.7 加强基础护理

每天要求各组责任护士7:30到病房, 帮助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低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洗脸、洗脚、床上洗头、翻身、叩背、入厕、床上大小便等工作, 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 观察病情, 发现患者的需要, 及时主动提供服务。

1.2.8 加强专科护理, 突出专科特色

因本科每年介入例数多, 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与专科相结合, 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做术前宣教, 对可能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指导训练床上排便, 术中配合, 拔除鞘管的配合。术后由专科护士和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观察穿刺处绷带包扎是否牢固, 局部是否出血有血肿, 杜绝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证。1.2.9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心内科老年患者﹑病危病重的患者多, 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 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等, 进行书面交班, 并在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 提醒每位当班护士去关注这些重点患者, 为保证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1.2.1 0 加强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就落实入院宣教, 介绍病室环境, 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介绍同室病友, 发放健康小处方, 住院期间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也会随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知识。每月对住院患者开一次病员座谈会, 征求住院患者的意见及建议, 并给患者讲住院须知及健康知识。走廊的报架上, 有大众卫生报﹑文化走廊有健康宣传栏, 供病友们阅览。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知识, 有利于疾病康复。1.2.11绩效工资改革, 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⑴提高护士晚夜班费;⑵奖金实行二级分配, 60﹪由科室分配;40﹪由护理部分配;以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难度﹑服务满意度等为考核指标。 (3) 对上晚夜班护士按职称相应提高护士奖金系数, 使护士待遇明显提高。通过合理的绩效分配,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5]。

1.2.1 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全年平均满意度及各季度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心内科护士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服务意识加强, 护患关系和谐

本科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全年实现护理零投诉及纠纷的发生, 真正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

3.2 基础护理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责任制小组包干的临床护理, 使医护配合越来越默契, 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护士专业知识提升较快, 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层级的责任制护理, 改变排班模式, 明确岗位职责, 确保临床一线护理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的原则,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证了护理安全, 使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3.3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同时也使医护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2011年本科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信19封, 锦旗13面。全年护理不良事件零投诉。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值得深入开展, 它能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打造医院护理品牌。

摘要: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对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意义。方法:以2011年2月-2012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患者及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每次抽取80%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 并与2010年尚未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士的满意度, 值得深入开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辉.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J].现代护理报, 2011, 10 (15) :15-16.

[2]张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J].当代护士, 2011, 9 (5) :189.

[3]耿华.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6 (5) :84-85.

[4]李晓静, 房全荣.对住院患者实施温馨服务的探讨[J].内门蒙古中医药, 2009, 28 (3) :92.

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优秀论文 篇3

临床调查护理工作能力课程体系建设上世纪末,护理教育迎来了国际化时代,护理教育的全球化进程空前加速,对高层次、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护理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中职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长足发展之路。为帮助我校内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成为护理教育国际化的“天之骄子”,石河子卫生学校对毕业生在各家医院实习期间的内科护理工作能力实施了大量的临床调查和分析,侧重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方面的考察,试图进一步深化改革《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适应当代医疗卫生市场的人才需求,以期应对新时代下的特殊市场需求,从根本上贯彻和落实“十八大”关于深化中职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会议精神。

一、实训调查

就医院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开设实训项目的关注度进行了分级调查,具体包括了血糖仪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体位引流、心电监护、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腹腔穿刺术、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透析疗法的护理、血液透析术、腹膜透析术、骨髓穿刺术的护理配合技术和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技术等16项实训项目(为了描述方便,依次用编号1-16表示)。具体问卷结果,如图1所示,某个实训项目编号对应直方图的高度,表示持认同观点(认为该实训项目具有很重要)的人数。

二、课程设计

分析上述调查结果不难发现,石河子卫生学校需要对课程体系内容重要性进一步的调查。石河子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课程9大知识体系(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疾病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护理、风湿性疾病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和急症病人疾病护理等,为了描述方便,依次用编号1~9表示)在整个教材中所占的内容比重如图2所示。石河子卫生学校当前实行的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中所分配的课时比例如图3所示(包括实训项目,编号10)。比较《内科护理学》9大知识体系所占比重与石河子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教学课时分配,并结合《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的价值分级结果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内科护理学》9大知识体系所占比重切合各个知识模块价值分级的结果(图1),而石河子卫生学校现行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也与其相得益彰(图2与图3)。但是,石河子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课时分配中,实训项目仅占7%(图3),这与医院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开设实训项目的关注度相去甚远。当前石河子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课时分配中,实训项目仅仅分配了10个课时,即使只考虑医院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前6项实训项目,平均每个实训项目所占的课时还不到两个课时。面向医院需求、以临床调查为基础,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属于广泛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则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内科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中,深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训项目的重要性,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改革建议

综合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结果,石河子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良好,这为其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十八大改革精神奠定了基础。从医疗卫生市场长期需求分析结果看,《内科护理学》课程实训项目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这势必对导致本课程九大知识体系所占课时比重的下降,进而对于课程建设是一个挑战。以教学研究与实验为导引,逐步提升实训项目所占比重,最终找到现行课程体系改革的“黄金分割点”,才是优化课程建设方案的终极法门。

参考文献:

[1]张燕京.急救护理技术(中职)[M].北京出版社,2011.

[2]郑丽忠,刘振华,李兵.内科护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内科优秀医生述职报告范本 篇4

大家好!

20_年我科在医院领导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围绕医院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百日安全劳动竞赛活动,不断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和临床路径管理,强化科室内涵建设,加强医德医风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经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抗生素管理、患者安全管理、医疗服务及学科建设上有了新的提升,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 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带领全科同志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医疗指标,截止20_年_月_日,共收治病人_x人次,治愈好转率97.84%、床位使用率最高达120.3%,平均床位周转次数x._次,平均床位工作日_天,平均住院日_天,创收_x._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门诊就诊人数也明显增长,共完成_x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全年无重大医疗差错事故。

二、在科室管理及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20_年是等级医院复审启动年,科室以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以20_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为规范要求本科室各项医疗活动,严格医疗核心制度管理,积极提高医疗质量,以最佳状态迎接等级医院复审。在科室加床多,工作量大情况下,狠抓医疗安全,提高病历质量及其内涵,加强病历质控,甲级病历率100%,病历7日归档率达100%。严格三级查房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度整改措施,遵循PDCA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归档病历进行严格把关,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上报,做好危急值登记,合理用药,临床路径及输血治疗管理,今年新增加了我科的常见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三种疾病的临床途径,临床路径数达_余例。在医院组织的抗生素管理活动中我科抗生素使用率15%左右,病原学培养>90%,均明显优于医院的指标。在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过程中,我科对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使科室在医疗技术水平、病历质量、服务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我科上报的一系列质控报表、材料及台帐等各项工作准备的充实、规范,受到创建办公室同志的一致肯定。在今年“三好一满意”百日安全劳动竞赛活动中,全科医务人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和护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视病人为亲人,增加便民措施,自觉接受监督,期间多名医护人员受到了患者由衷称赞,收到锦旗3面,书面及口头表扬信7封,另外,医生谢绝多人次红包、礼物、宴请等屡见不鲜。同期,我科x月份在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100%,连续获得了优质服务流动小红旗。

三、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今年我科又成功申报_市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项目《_x》,_市科技发展局科研正在顺利进行中。今年科室在_发表论文x篇,核心论文x篇,省级论文x篇。同时作好教学和实习带教工作。顺利保质保量完成_大学医学院、_大学医学院等二所院校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

四、在专业技术方面注重提高自身的临床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有关专业知识培训班的学习。坚持每天病区查房、专家门诊,对全科室病人每周至少查房一次,疑难危重病人随时查房,积极组织疑难危重病人科内讨论,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广大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待患者不分贵贱、贫乏、职务高低,一视同仁,急患者所急,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患者着想,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诊疗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持每2周一次科内讲座和疑难病讨论等,共同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团队建设。今年先后组织科内优秀医生,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继续教育 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述职人:_

内科护理查房 篇5

龙洁先来。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而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分类 根据血气变化将呼衰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高碳酸血症性(II型)

Ⅰ型 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正常,多为急性呼衰,于较高浓度拿或高浓度氧进行疗。当氧分压大于70时应逐渐降低氧浓度,因为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

Ⅱ型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同时氧分压下降,采取低浓度持续给氧。提出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粘稠、痰量多、昏迷有关 措施:(1)观察痰液的性质、量;

(2)协助病人翻身、扣背;(3)及时吸痰;

(4)遵医嘱进行超声雾化;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二.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 措施:采取氧疗及机械通气 护理常规

1、随时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病人神志、呼吸、紫绀、尿量变化,并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2、每日更换呼吸机回路及湿化器,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

3、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为防止吸痰时引起的通气不足,在吸痰前后给100%氧气1-2分钟。

4、观察并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地发生,如肺感染、肺不张、肺与纵隔气压伤,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废、氧中毒、循环障碍。

5、密切观察并及时纠正与人工通气有关的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或脱出、气囊滑脱或破裂及气管粘膜受压引起的缺血、坏死。

6、保持积水瓶处于呼吸回路的最低点并及时倾倒积水,以防积水流入病人气道发生呛咳。

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昏迷、排泄物刺激及机械通气有关 措施:

1、定时按需协助病人变换体位,按摩骨突处

2、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3、指导正确使用便器、气圈、气垫床

四、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措施:

1、严密观察呕血及黑便发生,并记录其量与性质,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维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应用止血剂,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孙宇飞补充:一.有口腔黏膜感染的危险 二.营养不足

杜洪明讲一下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续护士长:这个病人有短暂清醒,已告知的心理护理

陈书记补充1.该病人应重点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很遗憾未做。

2.还应注意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颈、肩在同一水平,保证有效吸痰。3.还有你们问的问题:病危病人的基础护理,能否为患者翻身,拍背?该患者有自主呼吸可 以而且必需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一般除脑血管病的有自主呼吸可以翻身,拍背。强调 昏迷病人应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慰。

内科护理实习日记 篇6

晚上陪姐姐值夜班,其实每一个夜班睡得很累,但是都有新的收获。恰巧遇到一个咯血的病人,急诊做介入手术,第一次进到曾经不敢进的导管室,看到老师们穿上重的我根本提不动的铅衣,在放射线下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末了师兄脱去铅衣的时候我看到他汗流浃背的样子,心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付出千倍的努力去救治一个病人--该是怎样的悲喜交加!

今天被原来心内的小组请回去参加他们的聚餐,宋老师宴请各位一起共事过的人。席间说了很多想说的话,我话比较多,但貌似全部让我说出来心里才觉得痛快!很欣慰已经出科两周了还被老师惦记着,我是那种呆在一个地方久了就是稀里糊涂爱上那里的人,很怀念那段我们一起共同奋斗的日子!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校企合作,护士综合职业能力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程的关键。但由于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 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面广, 传统教学以“满堂灌”为主, 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 难以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人才质量的要求和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需求。为此, 笔者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了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 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考核方式, 取得了较好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 (28人) 、四班 (28人) 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 (30人) 、三班 (27人) 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 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 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 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研究内容与步骤

2.1 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 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

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 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 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 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 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 48个学习任务。 (2)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 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1]。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 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 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 (1) 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 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 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 h后, 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 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2) 将学生分为5组, 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 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 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 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 适当辅以板书, 展示重点内容。最后, 教师利用10 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 总结知识点。 (3) 尝试校企合作, 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 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 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 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 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 (10%) 、期中考试 (20%) 、案例作业 (10%) , 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 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 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2.2 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 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3 结果

3.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注:*P<0.05, 差异有显著性

3.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学期末向实验组发放自制调查问卷, 共发放56份, 收回有效问卷55份, 有效回收率98.21%, 结果见表2。

4 讨论

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其进行的教学研究已很深入, 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提示PBL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发现, 96%以上的学生认为BPL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而且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优于传统教学。因此, 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需要更新和改革, 学生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但是PBL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仍有学生认为PBL教学效果不是很好;12.73%的学生对增加PBL教学时数持否定态度, 说明仍有少部分学生习惯传统教学, 不适应主动积极寻求知识的角色转变。从考试成绩来看,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对考试题型改革还不完全适应, 平均成绩偏低。因此, 教学中应针对考试题型进行相关训练, 对应知应会的细节反复强化, 教师按章节、题型建立试题库及案例分析集, 定期在网上发布选择题及案例分析题, 尝试建立网上测试系统, 进行在线测试, 强化学习的全程管理;加强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 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是值得内科护理学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谈内科中医护理 篇8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

护理标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4-01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医护理在医学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针灸、点穴、穴位注射、按摩中医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透入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拔罐、外敷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等。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症不断扩展,随着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仍需进一步改进,如无痛针灸、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刮痧器具的改进;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在传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是患者的特殊需要。这些患者一般经济状况较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职务。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多元化护理: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尽量使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其交流。②护理人员应灵活多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各种技术操作应稳、准、轻。

2.2心内科患者护理特点和安全风险。主要表现猝死,跌伤以及内出血等。对这些患者入院后进行评估应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认知情况、有无眩晕、有无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各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加以防范,警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制定出护理方案和具体措施。

3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3.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症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施护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同种疾病的建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的实施和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3.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中医护理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疗效可靠,但在科室使用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局限性:中医护理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科室只是在中医科和内科应用较多;②护理性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有医嘱才能进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医嘱。

3.3护理记录的缺陷。护士一般重操作,忽视记录或不记录时间、方法、效果等。中医操作记录还需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整个整体护理体系、中医护理病历格式没有统一规范,记录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刘文紅.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内科护理论文 篇9

临床护理是医院卫生医疗的重要方面,由于临床护理质量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屡见不鲜,当前提高临床内科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现在对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策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以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方法。

1.2.1影响因素。缺乏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卫生越发重视,对于内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医院工作的很多护理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尤其是临床护理的整体意识及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面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当前,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对于患者的护理主要依靠执行医嘱和准确进行技术操作,但这些陈旧的临床护理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需要,从而难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的素质较低: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中,为了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对护士实行聘任制,为了满足医院工作需要,很多医院并未对护士实行培训便让其走上岗位参与患者护理,由此导致医护人员现有的护理知识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健康需要,由此也就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从而无法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提高质量对策。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对于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说,要想提高内科护理质量,首先要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以确保医院的护理人员树立起现代化的护理意识,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此,医院可以向护理人员广泛宣传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并在医院建立各种现代化护理的宣传标语,对护理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医院还可以组织各种护理知识讲座及竞赛,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从而不断强化其护理意识,以更好的促进其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患者来说,其在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而这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对此,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实行定期的护理技能培训,以确保其更好的匹配岗位。通过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技巧,以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

1.2.3培养护患沟通技巧。(1)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2)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

2.结果

通过实行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

3.讨论

内科护理教学大纲 篇10

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一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与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护理理论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l、熟悉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3、会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并且能应用已学的有关护理知识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并做出评价。

4、了解本学科中相关诊疗方法及护理。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2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2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0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8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20

(三)总学时:理论讲授,130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各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要求。

2、掌握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介绍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详细阐述内科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以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讲授并结合学生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内容。

3、掌握本系统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计划及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内容。

3、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本系统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4、讲授并示范有关护理措施:胸部物理治疗法及体位引流的步骤。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概念。

2、了解慢支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

3、掌握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及相关护理措施。

4、能正确地演示有关护理操作:如肺功能的训练。

5、能与病人进行正确交流,收集到病人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内容

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详述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评估的内容和讨论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相关措施。

2、让学生或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0

四、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掌握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及相关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护理评估的内容和讨论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相关措施。

2、让学生或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

l、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2、熟悉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

3、掌握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能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措施。

4、能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l、支气管哮喘概念及发病机制。

2、详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详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及防治要点,其中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观察为重点。

4、讨论或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进行相应护理目标、措施的制定,并做有关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 支气管扩张 第八节 肺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临床特点及体位引流。

2、了解肺炎的概念、分类。

3、熟悉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4、掌握对肺炎链球菌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和有关护理措施。

5、了解其他类型肺炎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1、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护理评估、措施与内容。

2、肺炎的概念及分类。

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评估内容。

4、自学其他肺炎的临床特点。

5、启发学生对病人进行有关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节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肺结核的发病状况、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肺结核的临床类型。

3、掌握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肺结核病的发病状况、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肺结核的治疗原则,详述对症处理要点。

4、学生自学、讨论肺结核病人预防及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见习相结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状况、病因、分类。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对该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状况、分类。

2、临床特点。

3、治疗要点,护理要点(学生讨论)。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节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

l、掌握呼衰概念、病因。

2、了解呼衰的发病机制。

3、掌握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能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和相关护理措施。

4、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呼衰的定义、分类、呼衰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治疗要点、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见习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及常见症状。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

3、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及常见症状。

2、循环系统疾病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心功能不全概念及左、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2、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基本护理措施。

3、掌握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概念。

2、左、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4、左心功能不全概念及急救措施。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节 心律失常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心律失常概念及心律失常分类。

2、掌握正常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早、室早)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3、掌握心律失常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概念及分类。

2、窦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3、早搏、房颤心电图改变。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示教学、见习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心脏瓣膜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概念。

2、熟悉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

3、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风湿性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风湿性瓣膜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式教学、见习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心绞痛、心肌梗塞概念。

2、熟悉心绞痛疼痛特点、心肌梗塞先兆症状及临床表现。

3、掌握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心绞痛、心肌梗塞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节 高血压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高血压病概念及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

2、了解高血病分期。

3、熟悉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3、掌握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措施。

4、掌握高血压病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高血压概念。

2、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3、本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概念。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

2、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及护理要点。

2、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病因。

3、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发病状况。

2、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

3、常见症状护理评估。

4、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分型。I、熟悉慢性胃炎病人临床特点。

2、掌握本病护理评估、诊断、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胃炎概念及分型。

2、慢性胃炎的护理评估、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消化性溃疡概念、分类。

2、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常用药物。

3、熟悉该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4、掌握该病病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护理问题、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掌握本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肝硬化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要点。

2、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及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l、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2、熟悉该病的临床特点。

3、掌握护理评估、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肝癌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要点。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对症护理及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等的护理措施。

4、向模拟家属进行有关肝性脑病病人的基本医学知识教育。

二、教学内容

1、肝性脑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与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节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急胰腺炎病人的病因。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2、结合病例资料,分析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讨论护理目标。

3、针对本病病人,制定出整体护理措施,表现出关心、爱护病人。

二、教学内容

1、急性胰腺炎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脏的解剖、生理功能。

2、熟悉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3、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

4、掌握水肿与膀胱刺激征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肾脏的解剖与组织学。

2、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3、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4、水肿与膀胱刺激征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肾小球疾病概述 第四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小球疾病的概念、分类、病理类型。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发病机制。

3、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型。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结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掌握本病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掌握本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与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节 肾盂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盂肾炎的病因与感染途径、易感因素。

2、熟悉急性肾孟肾炎,慢性肾孟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3、掌握本病的护理措施与抗生素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肾盂肾炎的定义、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本病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3、掌握本病的概念、临床表现、饮食治疗、护理评估、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节 透析疗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透析设备、适应症、禁忌症、血管通路、肝素化。

2、熟悉透析疗法的原理、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透析疗法的原理、透析设备、适应症、禁忌症、血管通路、肝素化。

2、常用的透析方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结肠透析。

3、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自习、见习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血细胞的生成、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2、熟悉血液病的分类情况。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教学内容

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3、血液病的分类

4、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血液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掌握出血倾向或出血及继发感染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血液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血液病病人的护理:包括对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及继发感染患者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贫血概述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贫血的定义与诊治。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贫血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1、贫血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2、贫血的诊断、治疗要点。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治疗与护理要点。

2、在了解体内铁代谢过程的基础上,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能够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及家属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2、体内铁的代谢。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5、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缺铁性贫血的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急、慢性再障的诊治要点。

2、掌握再障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3、了解再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知道如何对再障患者及家属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再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急、慢性再障的诊断与治疗。

4、再障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依据。

5、再障的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3、能够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及诊治要点。

3、能够对过敏性紫癜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4、过敏性紫癜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八节 白血病概述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白血病的概念、病因。

2、了解白血病的分类、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白血病的定义。

2、白血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九节 急性白血病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

3、了解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4、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5、启发学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二、教学内容

1、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4、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方式。

2、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教学内容

1、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及实验室检查。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

2、能够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包括对身体外形改变和性功能异常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概念。

2、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诊治要点。

4、能够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5、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治疗。

4、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小时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甲亢的分类。

2、掌握甲亢及Graves病的定义。

3、了解Graves病的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熟悉Graves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其诊治要点。

5、能够对Graves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6、能够对Graves患者及家属的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甲亢的定义及分类。

2、Graves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3、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

4、Graves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 糖尿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糖尿病的分型、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糖尿病的定义、典型临床表现及主要实验室检查。

3、熟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4、掌握糖尿病的诊治要点。

5、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作出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6、指导学生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糖尿病的分型、病因与发病机制。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

3、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4、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以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病例分析、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12对脑神经、脊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实验室检查。

2、熟悉12对脑神经、脊神经的功能、各脑叶的功能。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二、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挂图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障碍的表现。

2、掌握言语障碍的分类与表现及护理措施。

3、掌握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4、掌握瘫痪的概念、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瘫痪的护理措施。

5、掌握共济失调与不随意运动的表现。

6、熟悉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诊断与评估。

二、教学内容

1、常见症状体征:头痛。

2、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

3、运动障碍: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

4、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 周围神经疾病

一、面神经炎

二、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这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治疗。

2、熟悉病这两种病的病因。

3、掌握这两种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面神经炎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

2、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23 断与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的血液供应与血液循环的生理。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3、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了解TI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5、掌握TIA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与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与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三、脑梗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

2、熟悉脑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脑栓塞的病因。

3、掌握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措施、保健指导;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脑血栓形成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2、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四、脑出血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2、掌握脑出血的病因、内囊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

4、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

3、掌握本病最严重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癫痫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癫痫的概念、病因、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2、熟悉癫痫的发病机制、分类、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感染与免疫的特点。

2、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预防要点。

3、掌握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隔离、消毒方法。

4、掌握对传染病病人评估的内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传染病概念、发病状况、感染与免疫。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传染病的特征。

4、传染病的预防。

5、传染病的护理工作特点、隔离和消毒。

6、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病毒感染

一、病毒性肝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2、了解各型肝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能全面收集各类乙肝病人的资料,并得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出相应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4、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

l、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重点讲授)。

2、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自学、讨论)。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CAI课件等

四、教学时数:4学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临床特点。

2、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并会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进行护理目标及措施的制定。

4、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三、狂犬病

四、流行性出血热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状况、流行特点。

2、熟悉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3、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

1、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2、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艾滋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状况、流行特点。

2、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临床特点。

2、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并会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进行护理目标及制定措施。

4、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细菌感染

一、伤寒

一、教学目的

l、熟悉伤寒发病的特征、病原学特点。

2、了解伤寒的流行特征、发病机制及病理。

3、掌握伤寒病人的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庆护理措施。

4、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

6、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三、细菌性痢疾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沙门菌食物中毒及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状况,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关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3、会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治疗要点。

5、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四、霍乱

五、布氏杆菌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这两种病的发病特点,病原学及流行特点。

2、掌握这两种病人的临床表现,并能全面评估病人。

3、熟悉治疗要点,并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4、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2、熟悉本病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及措施。

3、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治疗要点。

6、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

上一篇:审计费收费标准下一篇:员工离职申请表格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