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学科素养下的教学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师探究的主题。语文单元教学从整体性、序列性出发,从构建到规划到实施的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目的就是从实践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情境教学法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情境教学法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1: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法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当前,重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不仅是新时代创新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这一形势下,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的选项教学法成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选项教学法的重要性入手,对选项教学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有效地实施选项教学法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

一、前言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四有”青年的教学目标,学校及有关教学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顺应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将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有个性的教学模式,同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在这一背景下,选项教学法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身体素质情况开展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目前仍有很多学校及体育教师对选项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选项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以下笔者以杭州市余杭区的余杭高级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塘栖中学、瓶窑中学等5所学校作为调研对象,对选项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选项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依赖田径场,而对其它场地利用率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偏低,选项教学则可以通过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和健美操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提高对其它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合理分配体育教学资源。同时,选项教学还可以减少体育教学班的数量,提高体育教师资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项教学的原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教学项目,让学生从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同时,选项教学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促进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选项教学主要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安排课务,这样既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有利于广大体育教师熟练地对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随着选项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迫使广大体育教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选项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应用较少

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中,选项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通过对余杭区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调查,我发现大部分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仍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队形队列训练、准备活动、基础教学、课堂总结和检测等方面,真正应用选项教学法的高中体育教学则少之又少。

(二)认识不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教学仍以文化课为主,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甚至盲目地缩减体育课。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有部分学校只认识到进行选项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而一味地增加课程安排的数量,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认识不足,更加认识不到选项教学法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高中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对各个体育项目的需求,很多体育项目根本没有条件开设,导致学生无法选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同时,还有部分学校为了控制一些热门项目的人数而要求学生改变他们的选择,这样就违背了选项教学的基本原则,偏离了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体育项目的初衷,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率。此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有限,为了开设部分体育项目,一个体育教师往往需要参与两个或更多的体育项目教学,这就使得部分体育项目的教学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学生对特定体育项目的学习要求,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四、改变这一现状的具体措施

选项教学法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体验,有效、正确地实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推进选项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良好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指导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预订一定的教学路线,学生只能配合教师进行学习,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选项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则充当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在日常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育教学模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都是错误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而选项教学法则是教学改革的有效体现。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育方法相结合,构建更加高效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三)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在开展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课堂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选项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强调课堂教学的纪律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现代科学理论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相反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体育项目的实际效果,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关的体育锻炼项目。与此同时,在传授体育知识时,教师还应充分体现快乐教学的思想,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进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如健美操、形体操以及瑜伽等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它们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具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从高中体育课堂中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分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并乐在其中。

(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实施选项教学法是极为有利的,而这一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则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例如,在讲解有关篮球中“三步上篮”的内容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前不断地做相关的拉伸运动以及上篮动作的练习进行热身,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作分析图,让学生分步进行练习,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相互讨论和学习,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及点评,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六)备好、备足体育场地和器材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课前正确地选择当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应当提前准备好需要的篮球数量,以及进行篮球教学的教学场地。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仅仅让学生围坐一团进行篮球训练,不仅不利于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器材和合理的教学场地是极其重要的课前准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的器材应当摆放在安全、恰当的地方,这样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方便学生对体育器材的取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七)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最直接反映教师对学生的看法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范围。因此,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更加多元化。具体而言,教师应从多方面来对学生的高中体育成绩进行恒定,考试成绩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重点应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出发来对其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有效推进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选项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体育课单一的讲解和训练模式,还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高中体育的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目前选项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广大体育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工程中,进一步认识到选项教学法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的认识,使其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保障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俞小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现状——来自江西省上饶市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

2.徐景山.浅谈如何搞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J].才智,2011(29).

3.葛建南,孙超.高中体育模块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1(02) .

4.梁耀元.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J].体育师友,2010(02).

5.马辉. 浅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2).

6.李爱萍.改革体育课程 转变教学模式——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标准》再学习后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7.彭运江.交互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0(22).

8.赵德春.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9).

9.杜青,邹维超.个性主动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7).

作者:姚卫勇

情境教学法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2:

学科素养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学科素养下的教学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师探究的主题。语文单元教学从整体性、序列性出发,从构建到规划到实施的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目的就是从实践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人才竞争,我国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美、劳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水平。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的具备需要教育来完成,它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把过去的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整体化,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传送和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去设置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思维、审美、鉴赏等四个方面,这是当今课程改革语文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将教学三维目标着眼于每一篇课文,從而忽略了一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个性与共性价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提出有关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些优化建议,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总体育人目标,2017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国家层面上“立德树人”的理念就很好地落实到了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在探究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2011版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是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2017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应注重学科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的有机联系”,也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意识,整体把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单元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螺旋式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末欧美,其主导思想是整体化的原则。到了20世纪末期,美国大学莫礼生教授曾把单元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五个程序:试探、提示、自学、组织、复讲。这是在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让各个教学部分发挥最大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达到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其实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单篇教学”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读品析式的教学,是一种“举一反三”式的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对单元内部的课文、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的整合,是对一个单元中的一组课文进行整体规划式的教学,是一种“举三反一”的教学方式。语文单元教学突出的是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横向迁移”。用单篇课文中建立起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实践于单元中其他篇目的学习,进而建立起某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打破传统的一课一教的教学模式,探讨整体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从单元出发,实施单元整合教学更能够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深刻领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把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整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把控能力,把握各个知识点的逻辑性,在“大语文观”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设计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编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以主题为单元的编写体例,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的。实行语文单元教学教师需要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明确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它是整体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语文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从课程标准、学情、文本、教师的认知水平等方面考虑,在结合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比如部编本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这四篇文章都属于文言文。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在新课程标注中明确规定在这个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能有自己的初步的情感体验,能品味作品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样的要求就体现了语文核心素。而这个学段的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比薄弱,阅读与思维能力也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这样学情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如下:

1.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教师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的使用,初步掌握也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进入文中情境,品味山水之美,领悟作者之情。首先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四篇课文所写的景物之美,发现所写景物的特点,探究出景物的描写方法,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作品中作者感情的流露,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目的。以《答谢中书书》为例,《答谢中书书》通过让学生品读想象,来入境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秀美的山川景色。静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静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最后以赞美和感叹收尾“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比作天上仙境,给予其最大的赞美,通过学生入境体会,感受到整篇文章中散发着作者对山川景色,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教师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来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通过这个单元的四篇古文的学习,使学生看到了古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感受到古人潇洒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发展了审美能力,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整体把握语文教材单元内容的有机性

当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授课时,应该在宏观上明确此单元在整个初中所占有的地位,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密度。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单元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的《窃读记》和《论语》十二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生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这两篇课文即是经典之作又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兴趣。林海音的《窃读记》和《论语》十二章这两篇课文,从语言上和寓意上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和密度上把这两篇课文定为精讲课文并放慢速度,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同时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还有学会默读,提高阅读速度。所以在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设计培养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这样学生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默读的过程也是语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过程,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另外,教师还要在教材总体层面上对整个单元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把控,这样才能对单元内的每一篇文章有透彻的理解。不同篇目的文章應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此单元有《信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和《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学习新闻的单元。单元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理解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这样的目标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的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活动探究单元时,需要从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改变,扬弃自己熟悉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单元任务的整体性,也要重视阶段性,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项任务即是一个整体又要区别对待,区分消息、新闻采访之间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围绕单元主题深刻解读文本

现在教材的文本的选入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对文本概括、理解、和感悟的程度。首先教师要领悟单元文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理清单元课文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顺序,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文本的修辞手法等。最后要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剖析文本的主题思想。

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着单元的教学目标解读文本,在解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个单元内的文章一定有相同之处,而教学过程中应该融会贯通整个单元的文章,使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学习方法有相同的部分,要概括出它们的共性,以单元的整体方式呈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都具有统一的创作动机。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它的统一的创作动机是家国情怀,但又有所不同。以《黄河颂》和《木兰诗》为例。《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其中一个章节,其作者是著名诗人光末然,《黄河大合唱》是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其创作背景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奋勇抵抗的斗争精神。《木兰诗》刻画了一位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这两篇课文体现的是语文核心素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以家国情怀为主线,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黄河颂》是以叙事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桀骜不羁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木兰诗》也是叙事,但却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质朴的气息,两篇文章的风格迥然不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不同风格,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差异性,这就切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整合单元教学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整个单元的基础上的实践上运用,是学生核心素养程度的外在体现,所以教师必须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基础上设计好综合性学习方案。

1.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综合学习的最小单位应该是单元,而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这些主题应该紧扣着相应的学科素养,结合“学”与“用”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在综合性的单元学习后,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民风民俗单元学习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此单元中所涉及的方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方言,再回到单元学习中,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又加强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热爱。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一举两得,形成了“1+1>2”的教学效果。

2.统筹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综合性的学习设计涉及很多方面,需要教师要掌握其正确的教学方法。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是以说明文为主的单元。单元中有两篇课文涉及“桥”。所以可设计一个关于“桥”的话题,比如说说中国的桥等。在学习《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时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设计《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教案时,应该在教学开始前,介绍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如石拱桥的种类、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发展史等等,再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石拱桥,谈一谈它们的建造结构或者构造特点。明确活动主题,设置教学目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学习活动。《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首先,让学生们收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名字的由来,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传说、民间故事、俗语以及诗歌等文化流传,以及桥的历史发展等相关资料;其次,将收集到的资料集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分类。这个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教师进行指导;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确定讨论的方向;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发言,向其他小组讲解自己小组所讨论的话题以及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出来的结果;所有小组发言结束,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最后要求学生将这节课的体验心得总结,撰写一篇五百字的关于石拱桥的文章。其实这篇文章的设计过程正好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3.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既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检验,做到查缺补漏,最终达到提高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评价中,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评价相结合,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不断优化锻炼,也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外在能力的映射。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良好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环境中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集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五)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式

教育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场。这是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们慢慢开始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在此之前,许多教师都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学生的年龄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差;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把课堂上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样对教学双方都有益处,既提高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又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教学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的各种感官和大脑都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时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入手,逐渐转向教学内容,使学生好奇转移到课堂教學内容上。其次,每个学生都存在无穷的潜力,都有掌握和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因此,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和帮助,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他们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上的“独裁者”,上课时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形成有效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说学生想了解关于抗战的一些历史,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抗战时期的纪录片,用更加专业的水平进行讲解,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还要积极地拓展延伸,使学生有更广的学习视野,长此以往,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涉猎,在此基础上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三、结语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看重的是“整体”这个概念,教学的设计上必须综合考量单元教学和学生吸收程度,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检验教学效果必须是一个不间断且自洽的过程。因此,当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但也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最优发展区,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具有统筹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挣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梅宝树.艺术与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刘晓惠

情境教学法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3: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培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随着此种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一部分教师已经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熟练地使用兴趣教学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在良好的氛围中把学习任务完成,而当前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就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能够使自身的体育素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开始,国家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比任何时候都要强。而体育考试(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分值也从之前很多省市的30分提高到100分。而当前初中生处于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快速生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心理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兴趣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本篇文章立足于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挖掘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针对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兴趣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兴趣教学法的概述

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单调,导致学生活动缺乏创新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总是不断地重复,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吸引性,学生就会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感觉到失望,比如某位教师连续三周的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只是学习某一项运动技巧,再利用1周的课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巧进行练习,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其次是活动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初中教师对于许多运动的入门知识总是讲述过多,而对于班级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2.2 管理制度空洞导致学生活动效果下降

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刻意性,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走一个固定的流程,课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零散,从而严重地干扰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心情,由此可见,当前管理制度的空洞就会导致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直线下降。

3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在兴趣教学与初中体育课堂融合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假设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初中的体育课堂之中,就会成为制约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发展的绊脚石。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中,主动兴趣教学融合已经逐渐被广大的学校与师生所认可,而当前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兴趣教学逐渐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那么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我们如何重新审视体育课堂中的目标与要求,这不仅仅是体育课堂的重点内容,也成为当前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关键部分,其对于体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1 创造教学情境

通过对体育活动参与的人数进行分析,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了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受欢迎的状态、运动时间、身体素质、男女比例等方面来进行整合。对课程的安排、场地的限制、人员的多少、技术要求进行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在室内兴趣教学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刻意性,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走一个固定的流程,课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零散,从而严重地干扰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心情,由此可见,当前程式化的流程,就会导致学生体育课堂活动的效果直线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已经在发生着一定的转变。而当前的体育课堂需要以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在进行兴趣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监督与管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具体包括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的方面,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水平,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初中生的兴趣点进行培养,从而强化体育教学活动管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的环节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活动管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对教学的任务进行具体的设计,以此激发初中生学习体育教学活动管理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管理的教学中来。以田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确定本节田径课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在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见,宣讲田径名人的比赛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而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在正式展开田径训练前,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生动形象的案例,为学生构建生动逼真的体育运动情境,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这一点关乎到体育运动能否有效开展,当前只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最终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使身心健康成长。

3.2 构建兴趣小组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当前的初中生被众多的手机以及电子设备围攻,因此无暇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体育运动与体育课堂的过程之中,因此,自然而然地借助体育课堂以及体育运动的机会以及可能性就大为降低,在体育课堂上,老师需要对其制定适合的体育运动,就需要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一天的安排,制定相对应的日常训练的时间表,并不断培养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完善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当前学校需要以云阅读、希沃白板教学等;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也有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构建兴趣小组,趣味性的室外活动运动教学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的。比如在七年级的体育课堂中,老师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教材,对体育游戏的项目进行组合,就能够让初中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之中,充分感受不同类型的活动的优势,并让初中生在运动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健身的乐趣。具体比如下述的活动双脚跳、单脚跳、投掷沙包、趣味滑冰比赛等,老师可以为成绩优秀的初中生颁发自己DIY的活动礼品,并且组织初中生啦啦队为参赛的选手加油助威;最大程度上激发初中生运动的积极性。

3.3 融入体育游戏

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及疑问,登录平台即可观看视频。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与品质,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学生们在面對大自然时候的勇气,在严酷的大自然中,学生能够不断融入体育游戏的过程之中,不断挑战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4 结语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融合兴趣教学,许多策略的使用对于初中体育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及意义,本文聚焦初中体育课堂与兴趣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对兴趣教学法进行概述,进一步对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最后论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体从以下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分别为创造教学情境、构建兴趣小组、融入体育游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

作者:俞爱娣

上一篇:周工作总结与计划下一篇:综合财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