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精选8篇)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篇1

梁柳清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问题情境创设我同意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6.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篇2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 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 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设计“免疫调节”这节课的教学时, 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 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 免疫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也已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本节课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 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更注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采用了情境创设、问题引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 让微观的细胞免疫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并注重生生互动学习环节的设计, 突出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二、案例描述

片断一:新闻快递,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新闻和图片“中新社巴黎8月10日电日内瓦消息: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由此提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你当时接种甲流疫苗了吗?普通流感疫苗能预防甲流吗?在同一场疾病面前, 为什么有的人能一直健康地学习、生活, 有的人却不能幸免?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尝试作答。

[评析]以“甲流”为切入点, 在学生的现身说法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且在后面的每一个环节, 也都用甲流病例贯穿起来, 学生一直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 觉得兴趣盎然。

片断二:生活实例, 分析探究。

师:你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来说明我们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生1:皮肤烧伤病人很容易感染。

生2:小伤口不用治疗, 有时流脓后可自愈。

生3:在野外被蚊虫叮咬的疙瘩或小伤口用唾液涂抹能减轻症状。

生4:眼睛进了小飞虫, 马上流出眼泪等。

生5:打疫苗能预防疾病。

教师引导学生对大家举出的实例资料进行甄别和分类, 初步了解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及三道防线的存在, 师生共同分类, 初步生成: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评析]借鉴“头脑风暴”理论, 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激发学生自由思考, 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 既培养了发散思维, 又突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片断三:角色扮演, 互动生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带着如下2个问题观看兴趣小组同学课前预习并排演的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哪些免疫细胞参与了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些细胞依次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兴趣小组学生进行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 其他学生观看、思考、质疑, 初步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实录:

病毒扮演者集体出场: (台词) 我们就是那些随着唾液被喷出的甲流病毒。

病毒甲:我落到了小男孩脸上, 无奈他的皮肤完好无损, 我是没法进入他体内了, 一会儿太阳的紫外线就能让我死翘翘吧! (病毒甲下台)

病毒乙:我钻进了小男孩的鼻孔, 可他的鼻粘膜和鼻毛阻挡着我, 看来我要想继续深入也难啊!找不到“下家”———我的宿主细胞, 我也将命不久矣! (病毒乙下台)

病毒丙:我和这剩下的兄弟挺走运, 我们已经穿越小男孩的鼻腔和上呼吸道, 躲过了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 伺机进入了肺部毛细血管。

病毒丁:可是我和另外几个哥们儿一进入血液就马上被吞噬细胞发现了……

吞噬细胞出场:对, 虽然我不认识他们到底是哪种病毒, 但我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 想让我的小主人生病可没那么容易, 于是, 我和我的战友们毫不留情地把这些病毒吞噬到肚子里。

(吞噬细胞将病毒丁抱住, 表示将病毒丁吞噬, 将预先藏在病毒丁口袋里的帽子戴在吞噬细胞的头上, 表示将抗原暴露出来)

病毒丙:我是最幸运的了, 还没等吞噬细胞发现我, 我就钻进了能让我繁衍生息的宿主细胞里, (宿主细胞, 也就是靶细胞, 上场) 就是他! (走向刚上场的宿主细胞, 并藏在宿主细胞的双臂之间, 此后病毒丙一直与宿主细胞在一起)

靶细胞:我就是这可恶的抗原———甲流病毒的藏身、繁衍之地———一个可怜的肺泡细胞, 哎, 这猖狂的病毒繁殖那么快, 我还活得了吗?

吞噬细胞: (走过来安慰宿主细胞) 别怕, 别怕, 你看, 虽然我不能把这厉害的病毒一下消灭掉, 可我已经把它“处理”了一下, 让它的抗原暴露出来了 (指一下自己头顶的帽子) , 这样T细胞, 就能认出这抗原来啦!

T细胞出场:没错!没错! (扮演吞噬细胞的同学把代表抗原的帽子递过来, T细胞接过来, 仔细看看) 我认识这些抗原物质! (将代表抗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

吞噬细胞:那接下来的战斗, 可就交给你了! (病毒丁和吞噬细胞下台)

T细胞:没问题, 可是, 我孤军奋战兵力不足! (大喊) “增殖!”看, 很快我就有了这么多战友 (指指台下的同学) ;我还得经过“变身”才能有招儿对付那些甲流病毒, (再喊) “分化!” (把胸前的T细胞标志反过来变成效应T细胞的标志用别针别好) , 其实我还有少数兄弟分化成了记忆细胞;现在我效应T细胞就可以去找靶细胞了!这么多细胞, 哪个是靶细胞呢?哦, 你在这儿呢! (先做出寻找的样子, 然后说着走向靶细胞)

靶细胞:是啊, 我在这里! (声音微弱的)

效应T细胞:你情况怎么样?

靶细胞:情况不太妙, 甲流病毒在我这儿繁殖了好多子孙后代了, 足有上百个!

效应T细胞:我来处理, 可你也得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我一旦和你亲密接触……

靶细胞: (无奈地接过话来) 我知道了, 咱俩一密切接触上我很快就会裂解死亡了, 可为了让那些可恶的甲流病毒断子绝孙, 不能再去危害其他正常细胞, 我也只好自我牺牲了!

效应T细胞、靶细胞: (两人的手十指相扣在一起, 齐声喊) “密切接触!”

画外音:就这样效应T细胞激活了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靶细胞裂解死亡了。 (靶细胞张开双臂, 做出无奈死亡的动作下台) 病毒丙被释放出来有些恐惧地说:“啊, 我的家崩溃了。”效应T细胞去继续寻找其他的靶细胞 (效应T细胞做出寻找的样子, 走下台) 。没了靶细胞这个避难所, 很多甲流病毒无处躲藏, 到达细胞外液, 无法逍遥自在, 因为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已等候多时了, (2名扮演抗体的同学上场, 把病毒丙押下台) 抗体很快与抗原结合, 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再加上吞噬细胞的共同努力最终把抗原消灭了。

教师活动:扮演活动结束后, 教师及时给出激励性评价。接着引导观看的学生针对表演过程中看不懂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向表演的同学提出问题 和质疑, 引发有效的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自主生成的知识适时地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然后引导解决最初提出的两个问题, 最后布置学生完成细胞免疫过程建构概念图。

学生活动:生生互动, 相互提问, 解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图的建构。

[评析] 本环节的课前准备:1.脚本编写:学生初稿、教师定稿, 既保证了科学性又体现了趣味性。2.角色分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 自主选择角色。3.课前排练:学生排演, 教师指导。

细胞免疫的过程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且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本身又比较枯燥, 教师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学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角色扮演、问题互动、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提升了想象、评判和创造等思维品质, 形成了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并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 如兴趣小组中的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例, 注重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做好问题引导, 有目的地搭建探究平台,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是本节课最大的创新点。兴趣小组学生的角色扮演不仅使自己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 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同学们的质疑、探究的学习热情, 引发了良好而有序的生生互动, 在提问与解答的互动探究中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髓又凸显了“在过程中学习, 在过程中生成知识”的教学思想。

【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教学理念, 更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本案例最大的亮点是角色扮演互动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把师生互动的理念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要组织好每一项教学活动, 要使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 并设法鼓励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角色扮演是师生互动教学形式之一, 利用移情作用, 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全体学生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提高课堂效益。

应用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 篇3

关键词:应用文;情境;案例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应用文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前途,因此不容轻视。但应用文程式化的特性,也使得应用文的教学比较死板乏味,效果不理想。如何使应用文教学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是每一位教应用文的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据笔者观察,学生学习应用文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形式问题,而是内容问题。应用文的行文大都有固定的程式,语言表达也只须朴实、准确、周密,勿须过多的华丽辞藻、修辞形容。但在内容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比较单纯,思维也比较简单,难以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抽象概括为书面的文字条款。因此,往往是老师讲的时候似乎都能听明白,但在写作时,却又无从下笔。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在应用文的情境化教学方面摸索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使抽象枯燥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一:教师引导创设情境

在启事类应用文“招工启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走进课堂皱着眉头对学生说,这几年东莞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偏偏一位前几年毕业的学生要筹办一间中等规模的制衣厂。昨晚他非常恳切地请我吃饭,并在饭桌上将该厂的招工事宜全权委托给了我。我愁得一夜未眠,大家能否帮帮我,也帮你们这位师兄想想办法。学生一听,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办法。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见闻,大家都认为,要想尽快完成招工任务,最好的办法还是写一则招工启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学生乐意为老师想办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招工启事”的实用功能,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启事的方法,自己去尝试写启事:(1)这份招工启事该怎样写呢?大部分的学生想到了在语文课本上寻找,也有一些学生拿出了课外读物,甚至有的学生在报纸上找到了相关范本进行模仿。(2)我能写吗?鼓励学生尝试写一则招工启事。(3)我写得对吗?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对照与评价,并自我修正。最后,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一份合格的招工启事。

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除利用自身经历设置情境外,也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使其再临其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写启事时,结合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的遗失钱物的经历,引导他们写作相关的寻物启事。由于他们有切身体验,写起来往往得心应手。

案例二:结合社会话题创设情境

在教授条据类应用文时,引入社会话题。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这样一个案例:张平想扩大生意规模,急需资金周转,因此向王海借了5万块钱,并写了张借条给王海。不料,张平投入资金后却因经营未如意料中顺利,迟迟不能归还借款,王海屡讨不得,情急之下起诉张平,结果双方对簿公堂。王海以借条为证据,请求法官主持公道,为自己讨回钱款。面对借条,张平不仅矢口否认向王海借过钱,还反咬一口,说是他借钱给王海,也吵着要法官判王海还钱给他。仔细察看借条后,法官也愣住了——因为这张借条是这样写的:“张平借王海50000元,用于生意周转。”从字面上根本无法看出谁跟谁借钱,法官只能判令双方各自举证,证明自己是债主。结果两人谁也无法证明自己借了钱给对方,法官最后只能判定谁也不欠对方的钱。就这样,由于借条中一句语意不明的话,导致王海不但五万元借款无法讨回,还搭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后悔不迭。我把这个案例结合在“凭证式条据”一节的教学中,从格式规范完整,语言周密无歧义,数字大写规范等等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此类文体的写作要点。在活生生的事例面前,学生很快就得其要领,写出各类规范的条据。我还要求在班级每周卫生大清洁和搞文体活动时,每人写一份规范的借条,向学校有关部门借劳动工具和各种器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析:条据类应用文特别强调格式的规范和语言的准确周密,教学过程也易因抠词抠句而陷于乏味,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引入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直观认识条据类应用文的特点。

案例三:结合校园生活创设情境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样可以创设情境。笔者所教学生大部分都在校住宿。有一次,班上一名住宿生晚修后到外面玩到很晚才回来,还避开宿舍管理员带了一个社会青年回宿舍住宿。没想到该青年品行不端,凌晨起来翻别人的口袋,被人发现后扭送到学校保卫部门。那位住宿生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结合这件事,我引导班上的住宿学生查找自己宿舍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结果又发现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同学不按时就寝,熄灯后还在说话或唱歌,影响别人休息;有的同学不讲究个人卫生,运动完后将臭衣服臭球鞋扔到床底下,不及时清洗,搞得宿舍臭气熏天;有的同学乱拉乱接电线,煲东西吃,形成火灾隐患;还有的同学在宿舍打牌赌钱,抽烟喝酒等。由此,在进行《规章制度》和《公约》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宿舍存在的问题,先开展一个揭弊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把自己所住宿舍存在的问题都摆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大家写一份《?菖?菖宿舍公约》,规范住宿生的行为。由于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有切肤之痛,写起来有的放矢,许多连老师都没发现的问题他们都想到了。待写出初稿后,我再引导他们根据程度轻重调整具体条款的先后顺序、词句和语气,使大家明白公约条款中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是提倡遵守的。写好后又要求他们用大张卡纸誊写一份,张贴在所住宿舍的墙上,供大家共同遵守。

分析: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必然受各种规范的约束,学生也不例外,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能使他们掌握应用文学习的真谛。

案例四:结合家庭经济活动创设情境

我校所在的东莞虎门地区,是一个商业比较繁荣,经济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大部分本地学生家里都有房屋出租。在讲到“租赁合同”这一章时,我就用一节课时间,让那些家里有房屋出租的学生,把自己家出租房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纷及处理经过都讲出来,结果大家都非常积极,纷纷发言,找出一大堆问题:有房屋出租后被人转租或改变用途的,有房屋被人承租后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有提前退租或提前解租引发纠纷的,有租客未经屋主同意擅自改动房屋结构的,还有因为水电煤气停车费及物业管理费缴交而引发的各种责任问题的,等等。待同学们都进入情境后,我再把话题引向房屋租赁活动中合同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使学生明白租赁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白具体的合同条款对租赁双方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大家参照书本上的范文,写成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由于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入乎其境,故写起来顺畅自然,水到渠成。

分析: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都不可避免地目睹大量经济活动现象,学生也不例外。将学生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接触到的各类经济活动现象与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学习,既可使他们明白知识的力量,也能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案例五:结合课外活动创设情境

在教“计划”这一章节时,适逢班里准备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从班主任那里知道消息后,便主动要求由我去向班里的学生宣布这则“喜讯”。学生整天憋在校园里,听到能出去“放风”的消息,都兴高采烈,我便乘机发动全班同学对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时间内容安排、组织分工、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要求以三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详细参阅教材上具体的要求和范文,写作并提交一份关于本次活动的规范的《?菖?菖班春游活动安排》。由于有动力,同学们干劲十足,很快便拿出了初稿。我又指导大家对照课本上的规范要求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最后,每个小组都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此次作业,而且由于依照事先的周密安排,有备而行,此次春游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乘兴而往,尽兴而归。

分析:寓教于乐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尽可能地创造一种愉悦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能激发其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文程式化的特点使其相关教学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将情境创设引入应用文教学,既使条款化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接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现实,体现出应用文应用性的特点。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设置这种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运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征。总体上看,自从笔者在应用文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这种方法后,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对应用文也由过去怕学厌写变得爱学乐写,切身感受到应用文无处不在的用处。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写得不规范,格式不正确,或者语言不恰当,条件交代不清楚等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这些问题教师略加点拨即可迎刃而解。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威远职业高级中学教师)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篇4

一、创设导入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绪迅速进入到一定的课堂情境中,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数学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贴切自然而又新颖有趣,所采用的方式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力求切实可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授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用“大家都有生日,那么大家的生日都是哪天呢?同学们来说说吧”做导入语,在学生们积极发言的同时,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哪几位同学的生日在这个月呢”,在确定好过生日的几位学生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过生日设置为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为其准备节目开始抽签,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到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而顺利地让学生进入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用语“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的学习中。

二、创设探究情境

数学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规律相,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所以,小学生要想将数学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深刻,就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产生发现新知的欲望,这个过程也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发现,才最容易掌握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且发现又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动眼、动脑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究新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其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相似,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兴趣等方面。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动脑、踊跃参与,通过交流和讨论,同学们会得出各自的答案。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而数学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又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所以,要想使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掌握好数学技能,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延伸拓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平台和机会,力求创设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实践活动课中,数学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实际操作需要用到的用具,像橡皮泥、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然后给学生明确布置实践操作任务,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际操作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组合橡皮泥和小木棒来成功搭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通过这个过程更深入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更深入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际应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直尺、正方形、长方形来更直观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及其联系。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既可以对这些图形加深认识,又可以锻炼和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还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苹果”等游戏方法来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竞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例如,教学“7的乘除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小组登山赛——夺红旗游戏。教师说明比赛规则,让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快速计算黑板上自己组的题目,哪组同学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就可以夺得红旗。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创设情境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篇5

创设情境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作者/凌碧环

目前,大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孩子怕吃药,因为很苦,聪明的商家就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各种味道的“糖衣”,从此吃药不再是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巧妙创设情境,激活中职语文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就是我们中职学校语文课的“糖衣”,是每位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情感积蓄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遵循一定的规则展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只有站在角色立场上,才能贴心着意,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人物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这样就可以消除文章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亲切和深刻。如在教学《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时,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中国留学生“我”的情感并不怎么深刻理解和体会,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酝酿文中的`人物情感,然后小组派代表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与同学们的愉快讨论中,在角色扮演的临场发挥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扮演角色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又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借助绘画再现情境

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课文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借助绘画这一手段设计一些练习,巩固课文知识。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后,针对广告专业的学生,我说:“文中的小屋描述的是那么的美,真是文中有诗,文中有画,你能根据文中的内容,加上你的想象和创造,为课文配一幅插图吗?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好!”因为融合了一些专业的兴趣,这时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他们大显身手,把他们的专业水平全都发挥出来。通过这次的绘画,学生在愉快的绘画中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了“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美妙的音乐常令人心旷神怡,其韵律、音韵、节奏常把人带进特有的意境中。音乐能制造气氛,渲染情境,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那将是另一番天地。我们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引入新课,不仅能营造很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借用音乐中的歌词、节奏等直接地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新课当中。如在教学《提醒幸福》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通过歌曲的旋律、歌词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是比较吃力的,这时就可以播放一些腰鼓表演的视频,通过视频里的画面、音乐,加深学生对腰鼓队奔放的舞姿、激越的声音、磅礴的气势的理解,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语文之源,依据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创设情境,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立意,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篇十分感人的短篇小说。它叙述了一家三口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奋发上进,最终时来运转的故事。读来令人深受感动、鼓舞。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体会困境中逆流而上的精神,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食物说起,并分析印象深刻的原因。接下来我跟学生一起举例老一辈怎样在艰难的环境下求生存的故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到课文中去。

五、游戏教学引入情境

中专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若能将语文知识与游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在游戏中,教师也要一起参与游戏,语气和态度要亲和,这样才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在《说话训练》这一课,可以设计一句话接龙游戏,如果谁卡了壳,就罚他说个绕口令。这样的游戏能使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学生感到新奇刺激,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目前,多媒体技术正被广大教师所采纳和应用,因为它逐渐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它能使教学过程有序化、整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赏心悦目。如在教学《洛阳诗韵》时,课文从洛阳的“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选取了典型材料,由于学生不能亲临其境,学起来觉得抽象、枯燥。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文中所提到的白马寺、牡丹、唐三彩、龙门石窟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介绍,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学习的情绪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知对称,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能寓教于乐,把教学内容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学习的“我情我景”,满足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需要,促成学生乐学;甚至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所以,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篇6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篇7

1.利用多媒体创设对话情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五册 《小露珠》, 这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特色, 我在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文章中的情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上头饰, 扮演小露珠、小青蛙和小蝴蝶等角色, 学生自由发挥来表演对话。我先邀请一位学生演小露珠, 其他学生喜欢演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角色。

师: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那么大了。它遇到了谁呢?

生甲:我是一只蝴蝶。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小露珠:美丽的花蝴蝶, 你好啊!

生甲:甜美的小露珠, 谢谢你帮我解渴, 我想和你一起玩。

小露珠:不客气, 和你一起玩一定很快乐。

生乙:我是小青蛙。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小露珠:勤劳的小青蛙, 你好啊!

生乙:小露珠, 用你钻石一样的光芒给我当电筒, 帮助我在晚上捉虫子, 好吗?

小露珠:好啊!和你一起消灭害虫一定很快乐。

生丙:我是喇叭花。谢谢你, 小露珠, 你送我的钻石项链不仅让我的花朵更美丽, 还滋润了我的叶和根。

小露珠:没什么, 这是我应该做的。

(2)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话, 语文教学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 是学生和学习伙伴的对话。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缺乏对话的机会, 缺乏对话的乐趣, 更缺乏对话的勇气。角色扮演是让学生的感知融入文本的过程, 也给学生提供了对话的舞台。在情境教学中, 由学生自己化身文本角色, 在轻松活泼的文本世界里“活”一次, 通过情趣盎然的文本情境, 体验作者的情感, 体验不同的人生。用情感融入文字, 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 而是穿越时空的自身和亲密合作的熟悉伙伴, 学生会快快乐乐地踏入情境, 乐于对话, 敢于对话, 这样的表演情境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寓教于乐,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乐说”“敢说” 的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深入古诗意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古诗二首》 中的 《绝句》, 诗中描绘了唐朝“诗圣”杜甫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明媚鲜艳的春色。在教学时, 根据这首诗的一句两景的特点, 创设出色彩明艳、 主体鲜明、动静结合又富于美感的课件。课件主体的景象是:两个娇俏可人的黄鹂儿正在翠绿的柳枝头上唧唧啾啾, 一行身形修长的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透过窗棂可以看见远方西岭上的皑皑白雪常年不化, 门外河边码头上停泊着将要驶向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 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 “作者以住处为中心, 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 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边观察课件, 边思考回答。在对诗歌描绘的情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为了渲染气氛, 激发情感, 同时播放 《绝句》 的配乐诗朗诵。随着悠扬的乐曲声, 借助动画实现黄鹂在柳枝头嬉戏跳跃和白鹭飞上蓝天的情景;继而将远景西岭逐步拉近, 以白茫茫的山顶为视线的出发点, 远眺山下沿着河道扬帆远航的艘艘船只。这样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 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样以模拟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感官产生刺激, 视觉刺激又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情感共鸣, 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才能“品”出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

(2) 教学反思。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古诗文的理解是一个难题, 而古诗文教学中对诗词文字的理解又是进入诗境的桥梁。许多教师都指导学生自己看学习参考资料, 查字词注释出处, 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但是这种对文字字面意思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解的最表面, 品悟语句之中隐藏的意境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特色。古诗文中富有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是靠“悟性”和语言积累“品”出来的。而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比较难接受抽象思维, 也无法清楚地认识复杂的事物, “品”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文的内涵实质化, 为学生创设出很逼真的古诗情境, 以视觉、听觉刺激思维, 让抽象的、遥远的古诗文在课堂上具体化、生活化, 使小学生“品”出古诗词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成为一种可能。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启示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有三种关系: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2: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

教师小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3: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用米尺表示一直线,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通过教具的演示,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并得出其判定定理。以同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探究成功的体验将会更充分。

在这里,通过复习与新授知识相似的旧知识引入课题,既是情境的创设,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一个共同点的起点,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

例如,我在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这一课教学时,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小敏在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上按逆时针方向跑步,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推广到一般情形。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幽默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的需要之中去,从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情境教学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例如,在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进行了真实的户外实际测量,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忘经常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角色,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高。至此我似乎感觉在情境教学的领域中找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继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尊重、赞赏、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互相展示案例,改变了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形成了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四、初步成效

1.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由于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改变,进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好学生,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思维量。

2.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教学板块清晰,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通过研究,我们的教师不再“以本为本”,不再拘于课本上的情境,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有效的情境,能借助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由于教师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意义的”,课后我们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实习作业使学生既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五、主要成果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开设了20多堂研究课,课题组教学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下阶段着重要解决的是:

1.教师对情境设计的科学性判断与评析、情境创设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情境的研究与把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个性化设置情境;如何针对学生原知进行情境设计。

七、几点想法

1.学校课题的研究,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

2.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应立足于师生两个方面——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上一篇:公主童话故事作文400字下一篇:有你真好作文600字六年级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