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共11篇)
潼南县四方小学校 李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通过情景创设,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数学情境的创设,有时也出现了极端化、形式化、无效化的倾向,这也是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努力克服的。本文对当前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以及情景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
关键词:情境创设 问题 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改革的几年来,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可以说,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我们的数学课真正地从远离生活的象牙塔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节数学课上,均能看到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事例。数学知识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场面,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那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情景,达到如此效果呢?我的体会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1页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不认识人民币,更不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如何换算,这时,认识人民币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情境,小猴过生日请伙伴吃桃子,每盘放2个,放了3盘,一共有几个?算式该怎么列?学生回答:“一共有6个,算式是2+2+2=6,”教师又问,“如果摆这样的5盘,共有几个?“学生列式:2+2+2+2+2=10。我继续问:”要是摆这样的100盘,一共有几个呢?”学生回答:“太多了,黑板上写不下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提出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无论有多少个相同数相加,只要列一个算式就能很快的算出结果,你们想学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相类似于这种问题情境地创设,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的知识。
二、在操作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由于低年级儿童具有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特别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建立表象,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的教学情境。
第一步,出示壁橱图,上排有10个杯子,下排有3个杯子。
提出3个问题:(1)如果从壁橱里取下1个杯子,还剩下几个?
学生回答:13-1=12
(2)如果从壁橱里取下3个杯子,还剩下几个?
学生回答:13-3=10
(3)如果从壁橱里取下6各个杯子,还剩下几个?
接着,我请学生用学具(圆片)代替杯子,按照出示图摆放。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你会如何取下呢?于是,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并且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上排取下6个,上排剩下4个,下排剩下3个,一共还剩下7个。
10-6=4 4+3=7
第二种,上排取下3个,再从下排取下3个,上排剩下7个。
13-3-3=7
第三种,先从上排取下5个,再从下排取下1个,上下两排还剩下7个。
10-5=5 3-1=2 5+2=7
2页
通过学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的得出以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13-6=7 解法二:13-6=7 解法三:6+()=13
10-6+3=7 13-3-3=7 ∵6+7=1
3∴13-6=7
又如:教学看图统计时,我让学生数一堆小棒,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其他学生说这样数太慢,他是2个2个数,还有的学生说可以5个5个数,我都予以肯定。当我拿了一大捆小棒问学生,要数这么多的小棒,怎么数,既不会数错,又不会忘记,还不会遗漏呢?学生一下子想不到可以用一个物体代替一个数,于是我就演示数的过程,让学生有了直观感受,明白了可以数几根,用一样东西来代替的数法,从我的演示,到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他会满满地进行反馈,最终明白这个概念,理解这个概念。通过实际操作之后,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形象的思维,有助于概念的掌握,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数的方法区别于老师的演示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力求创新,不拘泥于一种方法。
三、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突破难点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由许多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内在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学生实际和教材要求的结合点。在故事中突破难点是一种易行有效的方法。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要使学生明确度量物体需要有一种相同的标准。我把这一知识编成了有趣地故事,《小马过河》,小马驮着粮食过河,在河边,老牛说:“水很浅,只没过它的小腿,放心过去吧.”小松鼠却说:“水很深,曾经淹死过它的同伴,千万别过去.。”小朋友,请你想想,为什么同样的河,老牛和松鼠却有不一样的说法呢?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耐不住了,这是我抓住时机,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因为,老牛和松鼠参照地标准不相同,所以它们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小朋友,你们在度量物体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在这愉悦的精神环境中,享受这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如:教学“米的认识 ”我提问:“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准备一些绸带来装饰教室,首先我想把黑板四周用红绸装饰一圈。同学们,我应该买多长的红绸带呢?”同学们估测出结论,我再说:“那么这些红绸带是否正确,就需要测量,怎么测量?如果用我们厘米来测量,可以吗?方便吗?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需要用哪些工具?”(米尺)接着,引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常用米尺和卷尺。
3页 又如教学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五、创设直观教具的教学环境,建立清晰的表象 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抽象概括的知识难于理解与吸收。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就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我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挂图、图片、投影等。开学初我就制作了大量实物图片,既可供教师演示,又可以让学生操作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学数字5的认识时,我出示5朵花、5个人、5只猴子、5个三角形,学生从这些演示中得出结论: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5。为巩固这种认识,我让学生拿出5个 正方形,5只小鸡,拍5下手掌等。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的认识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认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直观教学中,投影的应用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普及。投影仪使用简便,图像逼真,能充分显示事物的动态、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应用题时,运用投影显示小鸟飞来了,小羊跑了等等。通过事物动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教具的运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明晰的表象,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设“游戏类”教学情境,提高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天性是好动,乐于猜谜语,做游戏。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等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如,教学“几时和几时半”教学导入时,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了十二站,哥哥刚走一站。”巧妙的谜语设置,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学生情绪一下高涨。
又如:教学“几个和第几个”,首先我设计了拍手游戏,学生听教师拍掌(教师拍5下,顺数第4下重拍)说说老师一共拍了几下,第几下是重拍?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学生准确的汇报出答案。通过这个游戏,将学生的练习融入游戏中,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总之,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操作中,个别教师为了情景创设而创设,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创设,为了表演而创设,常常走入了情景创设的误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以生活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
4页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但是,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现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这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我们要因课制宜、以教学目的为准则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以课堂上有无情景创设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对于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从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着眼去解决。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抛开这一根本目的来谈情境创设,一来不能让数学情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来容易误导教师走入生活情境创设极端化的误区。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为了突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比例尺定义的环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十几分钟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形并作了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设计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让处理这一环节,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上的遗憾。它挤占了课堂上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以一种表面上的动手操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华丽,掩盖了其课堂教学空洞无物的实质。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生活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而不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主,人为地削弱数学知识的教学。
二、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比如:小组合作的虚与假、师生交流的散与空。在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准备了多姿多彩的教学用具。当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他准备了这些东西花了多少时间?他还有多少时间来钻研教材,来研究学生呢?笔者曾听过很多这样的课:老师的教具准备真是太多太齐而又太精彩了。可是课上,这些教具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教师所预期的希望,这也是形式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它不仅把教师宝贵的备课时间挤占到画教具、剪物品上了,更形成了一种极不正确的备课思路。数学课上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动态生成,课堂上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处理,让位给了一个个实物的展示,让位给了似乎热闹非凡实则空洞无物的作秀上。对于这一倾向,笔者认为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教学的结果。诚然,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情趣化的作用就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了。我们的课堂反复出现与数学知识根本不相关的小兔、小狗,这也是情境创设?在练习中人为地加入小兔博士、小狗同学究竟是有利于同学们的数学学习,还是反倒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深思的问题。面对情境创设的形式化的误区,要求我们的数学情境必须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5页 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刻意营造生活场景,走入了无效化的误区
数学课上生活情景的创设的终极目的必须是为教学数学知识服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生活情境的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创造出水乳交融的效果。我们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必须能被我们带出来。我们让学生处身于生活情境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还要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如果我们课堂的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这样的设计笔者认为是无效的。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教者创设了杂乱无序选择饮料和点心的环节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如果小明先选牛奶和饼干再选果汁和汉堡会怎样?”生:“身体会不好。”“会拉肚子。”“营养跟不上。”。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小明这样选择会不会遗漏呢?”绕了一圈,学生也没能从生活情境中学到应学的数学知识。在听课教师的笑声中,我不禁感到老师的无奈。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生活情境创设对数学知识学习既有效又干扰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能将孩子们带入生活中学习数学,也要能引导孩子们在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数学规律。如果生活情境的创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的不是促进而是干扰的作用时,这样的情境创设对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的吗?
在教学中,面对生活情境创设的利与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滥用生活情境,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这一宝贵而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主编:钟启泉
3、顾泠沅等:《面向21世纪数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李光树等:《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创设情境的方法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缩短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来触发情景,活跃学生思维。
2. 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知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往往以以前学习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可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活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数学模型,为学习新知做好预热工作。这样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还能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
3. 利用游戏创设愉快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 故置悬念创设情境
教师思维的“敏捷”与“迟钝”易于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激情,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教师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多位数,老师不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当学生对老师的这一快速判断持有疑问,利用计算机验证又确实无误时,定会被老师的敏捷反应充满钦佩,定会沉入到一种思考当中,为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奠定思维基础。
5. 设计富有挑战性、有思考空间的情境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6. 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究。而创设实验操作情境,数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动力,主动探索。
7. 运用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情景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容易混淆的概念,马虎做错的习题,不易辨别的运算等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把握好出现的问题,创设改错的情景。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宽松的环境中改正错误,获取知识。
8. 巧设室外活动创设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48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楼上的旧落水管说:“若学校想要更换新的落水管,你能帮助算一算每根落水管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再确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出了方案。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二、创设情境应该遵循的原则
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老师创设的情境要以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思考探究为重点,选择合理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把握学生情感,课堂情境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具体来说创设情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理清情境创设脉络,保证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序性。2.把握学生年龄特征,保证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的创设应把握好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才能使情境创设生动有效。3.遵循辩证统一原则,保证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科学性。我们必须明白,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不是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否则情景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创设情景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科学,才能有效。
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创设情境的最佳时机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才有成功的保证。在课前充分研究,吃透教材,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在备课时充分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认识乘法(比如4的乘法)的时候,可以创设小朋友在游乐场游玩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但在学生认知了几个4相加可以用几乘4来表示的时候,就不需要还让学生沉浸在刚才创设的情境里了,这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刚才的形象具体的认知转变为抽象认知,从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直接让学生讲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不必强调刚才的情境。在学生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书上的习题创设新的情境如:组织学生玩数画片的游戏,最后一题可以用动画片中的主角如米奇和他的朋友们玩跳伞的游戏,你知道他们分别应该降落在哪块草坪吗?
所以创设情境是必要的,但我们教者使用恰当,不可完全不用,也不可滥用。
二、情境的分类
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㈠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我们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考虑学生兴趣
开始上课时如果使用提问式引入,要考虑学生是否对问题感兴趣,能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练习课时,我们可以直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开始引入时就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开展数学竞赛,你有没有信心?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
②在有疑难的地方再发问。
问题情境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他并不是万能钥匙,“满堂问”的做法,违背了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贯彻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的要求,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课前就应该弄清楚那些地方学生会产生疑问或者学生以为没有疑问但实质有疑问的地方,创设好问题情境。比如教学认识乘法时经常有这样的题目出现:小明从一楼到二楼走了三分钟,那么他到五楼要多长时间?第一次解决这样的题目时绝大多数学生毫不思索用3×5=15(分钟),而且他们都认为这样一定正确。这时我们就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小明,你从一楼到二楼要走几层楼的楼梯,从一楼到三楼呢?从一楼到五楼呢?从一楼到十楼呢?这样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到一楼不要走楼梯,所以到几楼只是走了(几减一)层楼梯。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从而对知识加深理解。
③把握难易程度
若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太难,易使学生失去思考的信心,若我们创设的问题太过简单,又易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所以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发展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新思想和新观点。比如我们教学圆锥的体积,开始便问:“你知道圆锥的体积这么求吗?”这样发问就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便不敢回答。我曾经听过一位六年级老师的课,这节课上的是找规律,学生发现了从a路走有3种方法,从b路走有2种方法,然后师问:“3+2=?”好多学生都在偷笑,说明教师此时问的问题太过简单了。应该直接问:“那么一个有几条路?”
④贯彻启发性及循序渐进原则。
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启发性问题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引起学生认识中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知识与低层次知识的矛盾,从而创生更多的知识、经验和意义。问题的创设应该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与课堂的进度相一致。
㈡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爱动手实践,所以我们新版教材中都加入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以增加学习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除了在实践活动课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活动,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情境,如在教学二上第28页的有趣的七巧板时,我们可以创始让学生玩游戏的活动情境,只是适时告诉学生用几块七巧板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你拼成了几边形等。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的知识,收获实践技能。
㈢创设生活情感情境
很多人认为创设情感情境应该用在语文教学中,其实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可以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数学本身也是为我们实际生活服务的,它不是孤立的。我们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通过播放歌曲《一分钱》,让学生接受勤俭节约的情感熏陶,在看到破损的人民币时,让学生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情感教育等。
㈣创设评价情境
评价情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生生互拼和学生自评的结合,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做小老师,评价其他学生也评价自己。在评价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又要有总结性评价,即过程和结果都要加以评价。较高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学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人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办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人,2提问式导人,3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人,4悬念式导人,5复习式导人等等。例如,要学5个商店名称bicycle shop、clothesshop......我让几个学生拿上各种道具,扮作卖主,老师介绍每一个卖主是一个商店,我在一个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问学生,我们应该给这个商店起个什么名称呢?(××shop),学生就会给出bicycle shop,以此类推,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手段多样化,“拴”住学生的心
I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 , 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
2在教学巾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1)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Act it ou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s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2)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3)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5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4)运用边画边说 新教材的最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v。”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牛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于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
三、“活学活用”,养成习惯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沦在校园中还是楼梯碰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决,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
“动”起来,让课堂“活”起米,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 王维权
【摘 要】情境创设是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是初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 了解“问题情境”的含义和原则,明了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主要以巧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以“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以“问题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以“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个体的有效参与为途径。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几条创建问题情景的原则,给出了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原则 创设途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我们知道许多数学家书本中的知识是抽象的,而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源于现实生产和生活实际,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情境,力求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成为当前课改的必然趋势。
“数学情境问题”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是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专题进入数学学习世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愉快的问题情境呢?
一、了解“问题情境”的含义和原则
1.“问题情境”的含义。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数学教学论文 )我们这里所说的的“问题”, 除包括“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 因而问题情境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一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或发现规律的气氛, 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惊奇、对成功的喜悦等;第二,它是数学概念、规律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概念、规律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因此讲授概念、规律之前, 应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产生出来。
2.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1)启发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实行启发诱导原则,遵循启发激励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以“问题情境”故事化的方法,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应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应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络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然后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坐标系的知识,教师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从而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共同促进”的课堂氛围。
2.以“问题情境”生活化的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时,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残缺的圆形硬纸片。并且告诉学生:“你们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残缺的皮带轮,现在比一比谁能最快地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同学们立刻忙活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有的几个人一起拼凑……同学们完全进入问题情境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整堂课的教学就围绕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教学效果空前良好,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的意识。
3.以“问题情境”活动化的方法,确保个体的有效参与。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讲解而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化,就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真实生活世界的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一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在上《自己的艺术字》时,一开始便叙述我校每年的外语节活动中,认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知识,今天我们就要为“世界遗产”的图片添上个性化的艺术字。同学们一听,便来了劲,此时,我提出了此次活动的注意事项:比如图片哪里来?艺术字怎么做?要求同学们到网上去寻找三张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图片,并学习“艺术字制作”的导学案,完成创作,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艺术字的探究中,上网查图片并忙碌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来源于生活世界,又要回归于生活世界,这是一个螺旋发展上升的过程。
二、深入探究和积极操作的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深入探究、积极操作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己通过书本、导学材料或上机操作就能学会领悟,教师不妨只做稍许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PPT的插入“动作按钮超链接” 内容时,我没有讲? 操作方法,而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材料进行尝试、探究和操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怎样对动作按钮的大小和颜色进行统一修改呢?我及时鼓励,学生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学生双击了动作按钮,出现了属性窗口,修改其中的填充颜色和尺寸大小就可以了。“祝贺你!你成功了!”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怎么操作的?”“噢!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
三、合理竞争和互助合作的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认知的主人――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每个学生都想成为比赛的优胜者的这种心理,把学生被动地认识的对象和任务变成主动接受,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对于学生来说,键盘指法是一个“山高险阻”的内容,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输入速度太慢等。?常看见学生的“一指神功”,学生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功夫练习。我就设计了一个网上打字竞赛系统,以积分的方式进行比赛。系统不仅可以人与人之间评比,还可以班与班之间评比,积分还可以用来换取各种小礼物和玩打字游戏的机会。有些学生劲头十足,名次一直保持领先。班内的小组长还主动去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通过比赛,打字的姿势端正了,学习的劲头来了。同学间互相合作,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结合教学内容,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绘画比赛以及电脑小报、电子杂志制作比赛等。使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证明了合理竞争与合作互助是很好的学习策略。
四、具有多种艺术美感的情境创设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情境的创设要富于美感,让学生因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美也无时不在。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我在教学《制作电子贺卡》时,先给学生展示用PPT制作的精美电子贺卡。第一张是圣诞贺卡:在卡通人物、圣诞灯光的喜庆场景中,响起“铃儿响叮铛”的旋律,可爱的圣诞老人骑着雪橇飞翔在星空中,动画显示“圣诞快乐”的祝福。“真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被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制作贺卡的需求。随后,又展示了新年贺卡、教师节贺卡、母亲节贺卡等,这样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迫不及待地想抓起鼠标马上动手制作贺卡。我立即导入课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制作贺卡。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还把制作好的贺卡,通过E-mail的方式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五、故事情节及“角色”的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取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工作有时就像导演,把故事情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虚拟扮演成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学生学得有趣,也学得深入。如我在教学scratch《走迷宫》时,创设了一个勇抓老鼠的故事情节。老鼠逃到了迷宫中,黑猫警长追入迷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情节都要求学生用程序编写出来。学生沉浸在黑猫警长抓老鼠的角色情境中,编写着scratch程序的快乐,兴趣高涨地玩耍着自己编写的迷宫游戏。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既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也可以是实物演示;既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场景、故事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学习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探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协作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合理统一。
一、引进生活, 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 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接触数学,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放飞学生的思维, 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 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充分理解掌握知识, 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在教“小数大小比较”时, 我为学生展示了学校六一儿童节节目展演情境, 出示了2号节目的比赛成绩:9.87, 9.90, 9.96, 9.85, 9.85.先让学生仔细看看比赛成绩, 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 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 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 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 自己要当一回裁判.这时,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 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 然后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 9.78是最低分呢?”顿时, 孩子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 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这样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贴近思维, 切忌唯书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素材,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创设贴近自己学生的有效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求最小公倍数”时, 在音乐声中教师讲解并请学生欣赏自己的新居.创设问题情境:为老师设计电视背景墙.学生在题纸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进行操作、观察、实验.在其次的推理、交流阶段反映出学生观察、实验的不成功.然后老师再演示,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地被吸引过来.
又如:在教“求最小公倍数”时, 教师还可以采用米老鼠和唐老鸭跳格子的情境, 米老鼠每次跳2格, 唐老鸭每次跳3格, 哪一个格是它们同时跳上的?这一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既启发学生思维, 又渲染环境气氛.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 我们不难看出, 情境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不要“教书”而要“用书”.创设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 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相同的一节课, 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三、活动情境, 促进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因此, 我们在创设情境时, 一定要设计过程较为简单, 容易取材的操作内容,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 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把8根小棒, 每4根拼成一个正方形, 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 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 学生对分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对分的结果也有了充分的感知, 那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再如:在教“圆的认识”时, 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 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 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 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和谐情境, 促进探索
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愿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一是源于课堂气氛的压抑;二是担心说错了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激励、互为师生, 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可以让学生争当小老师, 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感兴趣, 就会积极参与, 而且其他同学听得也会很投入, 最后老师再进行适当点拨.因为有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老师能时常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 那么学习热情将会强化.我们还要关心爱护他们, 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们才会因为喜欢你, 而喜欢上你的课, 才会把数学学得更好.
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平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学习个体通常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是,当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会产生一种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以及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所以,情境旨在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而这正是学生进行引深入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学生带有强烈的主动色彩去实现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置虽然有了“量”的大发展,但在“质”的方面,虽也有成功个案,但从整体上来看,盲目地追求热闹,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也不少,情境与数学教学貌合神离。
情境创设如何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它能真正为教学所用,而非只是课堂的点缀,也不是加重学生学习中的额外负担?情境创设好了,教师又如何来调控?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对情境既爱又怕。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一盘大餐的话,那情境就是其中的调料。教师作为一名“厨师”,怎么去调味,则全凭“主人”的口味。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审视情境是否儿童化,是否充满童趣、童真,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与年龄特征。有时成人煞费苦心编制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场景,学生可能并不这么认为,而成人认为是形式的东西,对于学生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在介绍一个动物聚会的情境中,一位教师设置了摆正的瓶子、站着的小孩、温顺的小鱼等角色,另一位教师则设置为打翻的瓶子、睡觉的懒人、凶猛的鲨鱼等富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形象。 实践证明,由一些个性色彩强烈的卡通人物,带领学生经历蕴涵数学知识的社会生活或故事场景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事物的特点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这是因为成人和儿童年龄不同,年龄差距造就了认识和价值观上的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以孩子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我们要明确所教的是“儿童所要学习的数学”,创设的情境也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
2.为教学而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但是数学情境的生活化,不是说数学就是等同于生活。所以無论你的情境有多绚烂,都要突出它本身的数学味,不然越丰富的情境,越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在其中要注意发挥导向的作用,要让学生就情境提“数学问题”,而非广泛的问题。
此外,创设情境还要注意与所学过的以及将要学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引起认知的冲突,并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境界。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购物场景的设置能满足其中各种形式的小数加减运算。教师可以从选择整元数物品的购买,转而选择不是整元数物品的购买上。在难点呈现的同时,以整数加减法为依托,既满足知识结构的稳固,又考虑到方法的迁移。
二教师如何调控教学情境
在情境的展开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沉浸其中,做出各种积极的反应。教师在其中该怎么做?有些教师以为为学生“铺好路,搭好桥”了,教师只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探究,在一旁等着学生去发现就到了;也有的教师处处不放心,急着把情境中蕴涵的数学本质抽丝剥茧,去杂存真,整个把它呈现到学生面前。学生还没来得及去体验、感受,又何来借助情境感悟真知呢?这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语文教学在感悟课文时,常有一句话“要想学生入境,教师自己必须先入境”。数学教学虽不能完全等同于语文教学,但教师的“身先士卒”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当情境展开时,教师应该扮演双重角色,时而化身为儿童,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情境中的数学内涵,和学生形成一个有同样数学疑问的同盟,拉近师生的距离;时而是教师的身份,不露痕迹地从中引领,点拨学生感悟真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一、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兴趣小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现象,进一步分析现象原因,从而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我的魔术表演:(1)拿一张白纸,让大家观察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在白纸上喷一种“水”,纸上立即显示出“化学真奇妙”这几个字.(事先用酚酞在纸书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用碱液喷.)(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看了我的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极点,从学生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我说“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2.创设探究性实验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①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②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③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用家庭小实验情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碳酸钙的性质之前,我事先布置回家作业,《化学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家庭实验观察: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的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他们查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教师,再次做实验等,不断寻找答案.二、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消耗大量能量,经济成本高)、氢气的存放(常温下是气体,所占体积非常大)、氢气的泄漏(氢气以液态存放时极容易飘散出来)、氢气的爆炸(爆炸极限大,易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三、利用新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拓展视野,创设情境
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科学探究的历史,化学史料十分丰富,在化学教育中充分应用化学史料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形成结论的能力以及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基本要素,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两册书中共有六处科学史话,有33处拓展视野,这是老教材所没有的.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讲到空气中氧气的测定这节内容时,直接让学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很困难,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或者补发一些关于拉瓦锡的科学事迹的材料,然后介绍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及实验过程和实验精神.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得到启发,而且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参考文献:
[1] 杨丽君,李德良.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2).[2] 毛新勇.情景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3]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外国教育资料,1998-3-5
作者:余自豪
地址:湖北省利川市谋道小学 邮编:445415
电话:*** 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就是要在探索主体与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认知平台。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语言描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小品演示、课间播放等教学手段,去摸拟、想象、再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把这些事物充分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激趣、引思、探究等综合性学习的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最合适的情境
在教学前,应根据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最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景再现,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主题,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景创设不在于手段的先进和情境的精彩程度,而在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了解和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研究,创设让学生最能理解、感知的情境,这样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由于鱼钩是大家都认识了解的。课前幻灯演示:一位“渔翁”在池塘边钓鱼,用的是一棵针完成的鱼钩,画面上显示一行字——金色的鱼钩。学生不禁会问:为什么用针做鱼钩?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难道是用金子做的吗?……这样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解决心中疑团的渴望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创设方法,而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如简笔画、小游戏、谜语、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学、在兴趣中学,促进学生开放思维、大胆想象、努力探索、发展求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捞月亮》一文时,学生对“猴子为什么会去捞月亮?”,“怎样捞月亮?”这些问题有些浅意识的模糊,是懂非懂,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猴子捞月亮的情景在屏幕上重现,能让学生充分感知猴子捞月亮的生动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心中的疑团迎刃而解。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仅仅依赖教学挂图,学生很难理解、感受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的情景。若采用录像机教学,那么日出时“蔚蓝的天空、慢慢升起的太阳、多彩的云霞和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在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精彩、别致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充分体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逐步达到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审美中教,学生在审美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要尽量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少数同学没有认真去思考,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提不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启发、鼓励学生多提问,要有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新的东西。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自主性、新颖性、创意性。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学生无法感受草原的美景,也就无疑可问。这时,利用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接着出示草原挂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生甲:草原上太阳为什么不落?生乙:草原真有这么美妈?生丙:听了草原赞歌,又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图,请大家和我谈谈感受,好妈?……这样学生心中的疑问油然而生,从而达到全面感受课文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分析研究。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形成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知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体验课文内容,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意识水平还不够成熟,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通过特定的情境,学生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不但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1.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电教媒体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播放课件、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奇异的海底景色画面,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似乎漫游了一次神秘、奇异的海底世界。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电教设备,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沟通了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2.扮演角色,创设体会情境
教材中很多课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创设一定的表演情境,可以使课文内容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自己仿佛真成了课文中的角色,会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维,根据大家对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以及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角色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真情实感的表露。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亲身体验和经历,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能够渲染整个课堂,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表演情节当中,它们的想象活动几乎与扮演者同步进行。
3.创设想象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将这些想象空间充分挖掘出来,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他们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尽可能地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想象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鸥与老人的深情厚谊,教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海鸥在老人遗像前,会大声鸣叫些什么?假如你看到这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海鸥说什么?还要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说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地发挥了想象,既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又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亚环. 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07-04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06-15
小学数学课堂中自然有效的情境创设教案06-04
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11-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06-20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创设06-09
小学科学教学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论文06-22
注重情境创设回归数学本位11-30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具有魅力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