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精选9篇)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篇1

文| 侯文强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喜欢观察记录校园里的一些画面作为上课的素材,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把看似深奥的道理讲给他们听。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学习《道德与法治》。

一、教材入手,巧设情境

本单元以“我们在一起”为 主题,第一课讲了“小布丁与小 蝴蝶”的故事。故事中小男孩 的名字叫小布丁,他搬家后没有小伙伴,常常向小蝴蝶诉说 心中的苦恼,在小蝴蝶的帮助 下,小布丁成功交到了新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我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环节。先播放儿歌《找朋友》,在欢快的旋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学生组合结束后,我问道:“你们是依靠什么组建小组的呢?”“我们两个 是邻居。”“我们三个都喜欢玩魔方。”学生的理由五花八门, 让我大开眼界。于是,我提出: “无论小组有几个人,只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成为好 朋友,今天的课名字叫‘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大家有兴趣吗?” 学生个个兴趣高涨,我成功地将他们带入课堂。

二、目标出发,巧设情境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创设教学 情境应该从这三个层面上去考虑,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

1.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早于逻辑记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本单元第二课“请帮我一下吧”,设计了一场小型辩论会,学生通过 对“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别人求助”和“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 两个观点的辩论得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如果可以自己解决,尽量自己解决,但是有些事情也要懂得及时向别人求助, 要学会正确求助”的结论。

2.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

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在本单元“分享真快乐”一课中,我将“共享单车”“共享雨 伞”等事例引入课堂,学生纷纷 说起“共享”给自己带来的便 利,并且很容易就明白了“分享”的含义。这种教学方式为 学生畅所欲言创造了条件,不 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潜移 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轻松达成了教学目标。

3.将实践体验引入课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在本单元最后一课“大 家一起来”中,我先给学生唱了 一首歌: “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 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人和尚没水喝没呀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呀为什么……”学生在听歌的同时开始讨论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 因。在学生初步了解合作的意义后,我给他们设计了有趣的 “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篇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掌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学习重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的原因及学生应怎样正确做。

【学习过程】

师:上课。

生:大声背诵《自主歌》。

师:进行第一标:设置目标: (多媒体)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朗读。

接着进行第二标:达成目标任务1.

朗读21页, 思考问题: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朗读后, 教师指导学生, 对子, 小组讨论, 找出答案, 然后各小组展示答案, 教师指导, 归纳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知道各个方法的原因以及正确做法吗?

师指导学生各小组讨论, 在课本上找答案, 师引导学生归纳答案 (幻灯片展示答案) , 并提醒学生考试时本问题是考试易考点。

师让学生站起来背诵, 对子互背任务1问题。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会背。

师:进行任务2。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每人提出关于共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建议, 筛选出好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人人发言并记录建议。

师巡回指导各组活动。师让各组长发言展示, 不完善由学生补充。

师: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建议付诸行动, 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任务3:朗读21页互动, 思考问题。这些法律规定对你理解师生关系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指导。

进行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 (略) 。

【反思升华】

1.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2.有什么收获?

3.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师:归纳, 希望同学们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设计原理】

本节课用“三标高快课堂体系”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尽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在其中起引导指导作用。

本节课“三标高快课堂体系”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标设置目标, 引导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目标。第二标达成目标, 通过任务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理解、归纳等能力, 并当堂尽量会背, 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指导、督促小组活动学习的作用。任务2让学生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具体建议, 目的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理论付诸行动。通过任务3让学生认识到法律规定保护促进建立“尊师爱师, 亦师亦友”的关系。第三标反馈目标, 通过做题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其做题能力。最后, 反思升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有什么收获及不理解。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习, 维持纪律。每个任务, 都由每个组内学生自学, 学生不会对子帮, 对子不会小组帮, 小组不会全班帮, 全班不会教师再指导, 教师只发挥引导、指导、督促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一系列任务都动起来,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并在互帮讨论中实现共同提高, 整个过程围绕学习目标, 最大程度让学生完成、实现学习目标,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目的。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篇3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71-02

快乐教学法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采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来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准备营造"快乐课堂"的资源

(一)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的基础以及前提。老师应努力改变腐朽、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总是镇压学生的“造反”,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知的,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总而言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搜集“快乐”的素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手段。“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快乐”素材素材的搜集需要教师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教师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多做一些正能量的课件,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二、采用快乐的教学环节

(一)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导入教学后,向学生交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要借助的资料等,力求简单明了、具体。教师要言简意赅,必要时将学习目标或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如使用小黑板、印制、口述)展示给学生。

(二)自学互助

在自学互助阶段,学生应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基础,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学习,为之后的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学习小组内部可以采用一帮一的辅助学习模式,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使学生自行解决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个环节的开展是有条件的,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监督,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三)展示点拔

让某一组确定的中心发言人就一个问题发言或板示,同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其他组进行评价且补充发言,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互助中提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或点评,学生修改完善笔记,形成该问题的正确、全面的结论。要注意的是,点拔的目的是为了抓重点、抓关键,抓大放小,老师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要点的“精”、“透”、“活”,不说学生说过的话,不讲解学生懂的知识。中心发言人要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争取全体学生都有交流发言的机会。

(四)巩固提升

该阶段学生完成根据教师预先编印或准备的一些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切准要点的一些典型检测题,以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学生完成后直接收交,课后立即批阅)。同时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小结,小结要精辟,要有画龙点睛之效果、要有系统性。

三、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应当多尝试应用多媒体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音、图片、影像为一体,声形并茂,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集中注意力,并且让教学更为生动、易懂。同时,老师还需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也是一种快乐,鼓励学生自信的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宽容的对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适时给予表扬、激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才能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学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愿望,老师需要给他们机会,根据他们的表现来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1]。

四、“快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无论怎么变,必须要明确,在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是主导者,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如何,完全取决于授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一个好的剧本倘若没有遇到一个优秀的导演,也是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课堂设计的环节再完美,课前准备的再充分,若是没有一个课堂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来对整堂课进行把握,那么其教学质量也就不会太好。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有类似的体会,本来课前准备的很充足的一堂课,然而實际的教学效果却与预期相差太远。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课堂的“快乐”气氛进行良好的引导,以至于“快乐”变成混乱,教师无法对课堂进行掌控。从而使学生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

(二)树立教师威信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保持“乐知者”的角色,要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产生兴趣,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树立自身威信,让学生喜欢你,敬佩你、崇拜你。只有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敬佩你的人品、学识和才干,你才能使学生从他们不知道、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地方吸引到你所教的知识上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而且要对思想品德学科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浓厚的探索研究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有水平、有能力,才会喜欢你、崇拜你,而一旦学生喜欢崇拜上了你,你所教的思想品德学科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入迷了[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老师在开展快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内容,并且结合收集到的多样“快乐“的素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蓉.享受课堂,快乐学习——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法[J].考试与评价,2016,03:60.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篇4

1.学习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

(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思维发展两条线。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课本剧(师生共同创作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断案上钦差大臣说了算?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而为引入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古代的“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所谓的“人治”(“君王即为法”)。

思考:是否有比“人治”更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归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法治是最为安全、代价最小,最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首先我引导学生要想了解依法治国问题,(教案 ) 让我们先来看看法治的内涵。

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

(PPT出示:法治――“法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法律制度,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法治的内涵导出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由谁来“依法治国”?依据什么法?怎样理解“治”?

由怎样理解“治”,引导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等三个问题的讨论,得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及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头脑风暴、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课本剧中的案情发生在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又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对比课本剧中说到的“人治”进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和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要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践平台:透过发改委关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视频),看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

教师归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实践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依法治国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当然,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二者相互联系、补充,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巧妙地渗透了辩证思维方法。

(六)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道德与法治《上学路上》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2、行为与习惯

遵守交通规则,上学和回家注意安全。

3、情感与态度

感受体会交警等社会工作者和家人为学生上下学默默付出的爱,懂得尊重和感恩。

4、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让学生了解道路隐患,形成安全意识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学习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发展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展示自己上班路线图,乘坐公交的过程和途经的标志建筑。

2、师:刚才老师介绍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你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上学的,路线是什么吗?

二、新课教授

(一)不同的上学路

1、我是这样上学的

学生结合课前调查的上学路线和学校周边的环境的资料,介绍自己的上学路线和方式:用“我是……来学校的”“路上经过……”等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上学路线和上学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

用小贴纸代表自己的家、学校和途经的地方,做一张上下学的简易小地图。(也许你还有另外的上学路线,也标在地图上,或者你还不太清楚,等你发现的时候,也可以补充在你的小地图上)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听完别人和别的小组的介绍,你的上学路线还需要有哪些修改和补充。

小结:太好了,这下大家对自己上学放学的路线和方式就更了解更清楚了,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如果发现了更多的上学方式和途径一定别忘了积累下来哦!

2、找不同 考考大家: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分享,你发现我们小朋友的上学路线和方式一样吗?观看不同地区上学的图片。

抢答:看谁能最快看出他们和我们上学的不同之处。小结: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小朋友上学方式和路线各不相同,而大家都要平安快乐的到学校学习、交朋友从你们的笑脸上,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快乐。

(二)这样安全吗

观察PPT上四幅上学路上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演一演,如果你图中小朋友一起上下学,此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结合你的出行和你这一周的小观察,想想自己或身边的小朋友上下学时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更安全。(本环节需要请相同上学方式的学生为一组,共同讨论本组上学方式和路线的注意事项等)

小组汇报,全班补充

小结:如果大家都能像刚才这个小组同学一样懂得上下学路上注意安全,我们就可以确保健康平安的上学和放学回家,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三)路上的温暖

出示一组照片。(每天轮流在校门口执勤的家长们、在学校附近路口的警察和交通协管员、下雪天的晚上加班洒融雪剂融雪的环卫工人、一些等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年迈爷爷奶奶、拉着学生的手一直送出校门的老师等)

猜猜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受到过谁的帮助? 如果没有他们会怎样?

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你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尊重、关心、遵守交规、不让他们着急──按时出校门按时回家等)

小结:如果把这些为了帮助我们顺利上下学的人比作阳光,我们已经感受到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就像你们所说,只有尊敬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感恩他们的辛苦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四)交通“信号”要知道

1、“交通信号我知道”知识大比拼

师:我们发现有时候一些人并不是有意要违反交通规则,而是并不清楚一些交通信号的含义,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交通信号多。

出示交通标志让学生认识并知道标志的意义。出示交通规则歌谣:

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 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

2、辨一辨:他们这样做对吗? 出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

请学生使用【同步学习卡】分别为下面图片中的行为进行判断,对的选√,不对的选×。

自选图片中的一个图景,演一演,当你的小伙伴像他一样做错了,你会怎样做(对话、动作等)

小结:我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能发现他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老师相信大家不仅今天演得好,今后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会这样做的,对吗?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到了这么多安全知识,现在我们把它编成一首儿歌来学习,好不好?

生:好。师生齐唱儿歌:

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篇6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新学期伊始,为了开展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特制订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要充分体现课程性质,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共十课。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的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社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问题。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学习维护和改进社会规则。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责任心。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两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建设美好祖国,教学重点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

三、学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丰富的社会生活2、网络生活新空间

3、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4、社会生活讲道德

5、做守法的公民6、责任与角色同在7、积极奉献社会

难点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做守法的公民

3、责任与角色同在4、积极奉献社会5、国家利益至上6、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7、建设美好祖国

五、教学措施方法

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作业是反馈学生课堂效果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进生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予关注,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于不良的学习行为要给予监督并督促其改正。对于后进生,在每周对他们要尽量做到一次课后的辅导,及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要减少对优等生的关注,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差异即学习能力进行辅导还有的同学则在分析问题的方面还是不到位,都需要在学习方法的适当引导。

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而言之,本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中将继续践行和探究生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技巧,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增色添彩,为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铺路搭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情、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二)能力目标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我们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①养成亲生活的行为,②合理利用网络,③维护秩序需要规则,④做文明礼貌的人

⑤如何加强自我防范,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⑦正确认识国家利益,⑧实干创造未来

(二)难点:

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②维护和改进规则

③践行诚信,④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⑤如何关爱他人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⑦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五、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新教材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心理品质知识和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比较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学年下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八年级学生特点: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品上册的教材的内容,全书共有四单元、九课、十九课时。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学会做人。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三、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八年级政治历史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中学生在家庭中要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

2、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学校这个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最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4、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等等。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中有‘书’,脑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4、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校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小论文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引导优秀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好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学生,不岐视“差生”。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篇7

一、矛盾,让思想在情绪波动中丰富

设置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在两种道德思想间矛盾纠缠,能激起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引发探究的冲动。在小学品德《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道德两难情境。

播放视频:小华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小偷在偷钱包,小华非常矛盾,该不该喊出来,告诉大家当心车上有小偷?

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生1:我觉得应该说,因为如果不说,很多人的钱包会被偷走。

生2:我觉得该说,可以远远地跑开,或者告诉售票员吧!

生3:该说,否则小偷会偷更多的东西。

生4:我也赞同大家的想法,不说的话就是欺骗自己,欺骗大家。

师:可是遇到这种情景,也会有一些人选择当作没看见,因为考虑到个人的安全,你们的看法呢?

生5:(犹豫)如果是我,我也许会选择不说,因为我怕小偷打我,小偷身上万一有刀,报复我怎么办?

生6:不说,因为首先要保护我自己。钱难道比命更重要吗?

生7:我觉得还是要说,做人要诚信。

生8:小偷这么做是犯法的,我觉得必须要说,一方面体现了我的诚信,另一方面,犯法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生9:我觉得可以悄悄和售票员说,或者找其他乘客帮忙。既诚信,又避免了伤害。

师:我们要坚持诚信,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找到生命与诚信之间的平衡点。生活中还有很多事,让我们为难。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由一个两难问题入手,在个人生命安全与诚信之间,让学生做选择,当学生侧重诚信而忽视自我保护时,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全面地考虑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所以之后学生不仅讲到了自我保护,讲到对生命的尊重,更考虑到了法律层面,角度更全面。源于生活的道德两难问题,引发了学生在两种道德思想之间的矛盾,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

二、审问———思维在质疑辩论中提升

课堂上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参与、体验,提出质疑,大胆交流,接触有别于或高于自己的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其原有的道德认知结构。

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出示例子:小明爸爸脾气有点暴躁,工作也比较辛苦,对小明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寄予了厚望。这次期末考试,小明数学考砸了,他拿着试卷,不知道是否要告诉爸爸。告诉爸爸吧,怕看到爸爸疲惫的脸上的失望与愤怒;不告诉爸爸吧,他每天辛苦地工作,对自己满怀希望,怎么忍心欺骗他呢?

师:如果是你,遇上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说还是不说?四人小组内先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内自由讨论。

师:选择告诉爸爸的同学举手。选择说的我们暂定为正方,不说的为反方,没有对错,现在开始自由辩论。

正方:我觉得必须要说,因为即便现在不说,最后爸爸也是会知道的。

反方:爸爸工作压力大,能瞒一时是一时,不想让他难过。

正反:我觉得应该告诉爸爸,不过可以想办法,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爸爸心情好的时候。

反方:我还是会选择隐瞒。这样的成绩对满怀期盼的父母来说,是打击,我怕他们气病了。

正方:如果他们最后知道了你的欺瞒,不是气上加气吗?所以,我觉得应该告诉他们,然后真诚地请求他们的谅解。

反方:我觉得暂时隐瞒也是有好处的,不让家里充满火药味,如果不幸被发现了,再好好跟父母说明理由。

正方:不管怎样,都应该选择告诉父母,不告诉他们是罪加一等,既没有考好试,又不诚实。

反方:还是选择先隐瞒吧,默默地努力,等下一次考试考好了,再跟他们坦白。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强势地参与,没有肯定正方或反方的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聆听别人的想法,引起道德认知上的冲突,以引发更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最后,辩论没有追求意见一致的结局,而是通过辩论,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

三、自得———道德在自主探究中发展

道德两难问题应该是指向心灵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学会考虑他人观点,在比较中理性地分析利弊,增强对是非善恶标准的把握,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更为合理的道德观点,一步步走向真实的内心,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和真知,在自主探究中发展道德。

在《让我们来寻根》一课最后环节,我设计了“移民是否意味着不爱国”这一问题,这也许就是将来摆在很多孩子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将当下的爱国情怀、“根”的意识绵延到了未来。热烈的讨论,无不是孩子观点的自由释放,精彩的生成,无不是一次情感、价值观的润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感,也让品德课堂显示出了动人的生命光华。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情境;情趣;教育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一般安排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和安排大学生活并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但当前学生对该课程普遍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老师的费心讲解得不到回应,教学过程进行得相当艰难,教学效果几乎淡化为无形。整个教学处于“学生学得痛苦,老师教得辛苦”的状态。在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个人认为要改变这种窘境,从教师角度来说,就要追求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在这门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情趣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相关技能得到培养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寓教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使课程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于教师,情,就是感情,深沉浓厚的感情;趣,就是趣味、乐趣,饶有风趣或妙处横生。于学生就是感情和兴趣。教学的情趣,正是调动学生感情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那么, 我们到底该如何通过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呢?

孔子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讲究艺术,要得法:不到学生因愤悱而决心努力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样的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内因起决定作用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使学生取得成果,关键之处在于开启学生思维门扉。而思维门扉的开启,主要还是在学生主观境地时候。教师这时去启发、引导、点拨,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思维、兴趣处于最积极的活动状态。如此就要求我们创设愤悱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结合多年的思政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创设激奋情境激发情趣

激奋情境,也可称之为激情,用教学的语言来讲,就是教师要内心充满激情的激发学生感情,唤起学生的激情。从教学心理学上来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上的激情,他们就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推动力,以对待学习,从事脑力劳动。可以这样说,激情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原动力。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在给学生做本课程的“入学教育”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国外课程的开设、课程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两个大方面做了详尽的带感情的阐述,选择美日思政课开设情况及成果与我国现状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该学的心理;再结合名人名言、生活实际的集体讨论分析,使学生具备要学的感情;最后针对国际竞争的软硬实力,逐一分析我国当前令人担忧的实力现状,自然引导学生达到不开不行、必须学的这种激情。从传统的外在灌输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从而调动和强化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整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设置悬念情境激发情趣

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与挂念,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悬念的情境,主要是抓住学生内心,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喜悦,使他们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产生一种对事物急于追下去的悬念心理,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从事学习。力求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得到了进步。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在讲授理想信念章时,我引入了一位大学生描写的他的大学生活,然后在学生的发言中与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类比,并由此设疑:高中生活如此充实,为什么考上大学反而觉得成天没劲?学生的自嘲、窃笑在这时形成了共鸣:是啊,是什么原因呢?当疑问出现,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在大家的讨论声中,师生共同得出缺乏理想信念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质疑:理想信念的力量真有这么大吗?到底什么是理想信念?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呢?对于进入大学依然茫然的新生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迫切了解的。在这样一个层层设疑的氛围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完美阐释,教学效果自然绝佳。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高长梅.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刘业风.浅谈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J].山东:山东教育,2005.

作者简介:

[1]徐灿辉,湖南岳阳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艺术研究。

[2]曹建波,湖南益阳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教学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上一篇:今冬明春消防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优秀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