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情境创设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精选8篇)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 篇1

大同一中:陈冰凤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政治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提供了生活情境、提问情境、形象资料情境、课外情境等几种可以普遍使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形式,并提出了几点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提高自身素质等三点问题以确保通过情境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学过程则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动机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 必须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 使教学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对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以建构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识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展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创造的快乐,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于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活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知识过程强化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效率。

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环境因素。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的情境, 主要通过教学媒体来创设。教学媒体一般有: 实物媒体, 如现场照片、图画和相关道具等;光学媒体, 如现场幻灯、投影等;音响媒体, 如介绍某一事件的录音等;影视媒体, 如电影、录像等。另一种是虚拟的情境,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形象模拟等方法, 创设一种相对真实的现场情境。情境是联系思想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设置课堂教学情境,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情境、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引导等要素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其难点是要突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情境、问题、假设、解决、运用”为主的新的活动教学模式。其重点是由过去的以重知识传授转到现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尚人格的塑造,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发展个性为最终目的。

一、情境教学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显著的优点, 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教与学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使用传统的说教式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只能使课堂沉闷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每节课中,通过情境创设—思考交流—理论归纳—情境践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运用情境教学法中还应注意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和发扬民主精神。实施情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中政治课本的局限性。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课本更新较慢、案例有限的局限性,使得其与学生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情境创设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2、政治学科的固有特点。高中政治教学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学科的概念、观点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枯燥。其实,高中政治中蕴含渗透着的许多哲学原理知识、社会人文情怀、人类文化礼仪以及品格修养等诸多要素,其中情怀因素占据着重要位置并起着关键的作用。政治课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撼动的作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科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养结构,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持续用力、不断加强,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文化底蕴和根谭。

3、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认识与要求。由于社会功利性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对的又一难点。同时由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还很有限,政治课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政治学科中较多抽象、理性的概括,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教师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实践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原理,还必须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培育,并将情感的培育作为架起知识与灵魂的桥梁。

二、对于情境创设形式的尝试与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政治学科教学特点来创设,不为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生活是政治课教学的源头和活水,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取自于符合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深浅程度。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1、生活情境的创设。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传统高中政治课程存在偏难、偏烦、偏旧,以及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和理论原理灌输的缺陷,“新课标”重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改变这些传统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教学主体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可以看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是学生所关心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因而教师在教授这一学科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融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融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在传授给予他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特别关注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培育他们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正确贯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问题情境的创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指出,“要开拓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情境在设置时也应该着眼于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学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的答案。”

3、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情境设置除了教师语言的营造渲染、课堂文字材料的运用,应该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材料情境、PPT情境、视频情境等通过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相较于文字表达,图表、漫画,特别是视频材料更为直观,也更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大胆尝试、积极采用。

4、让情境从课堂走入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思想政治课因其本身特点,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现象、时事政治并不关心,甚至对”APEC(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在国际上居于重要地位的国际性组织、会议都不知道。这不仅是教育的不足,也不适应考试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点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一是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学科报纸、习题集等学生拥有的资料,同时搜集一些相关时政热点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在于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另一可供尝试的方式是利用网络新媒体。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这一情境创设的特点在于网络与学生生活贴近,运用灵活,形式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

总之,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也应当充分发挥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情境教学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拓展教学的途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寓情于境

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良好的教学效果、新颖的教学创作无不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只有教师本身不断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变化,才可能看得准、看得远,才能及时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二是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潜心投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思考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才能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情境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系统性,让情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只有潜心投入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才可能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在感受之中得到知识的体验,在体验中得到视野的拓展。三是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防止课堂偏离中心,这样的情况下,能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激起一个中心突出的“高潮”,就成了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2、注重感情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感情投入,充分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结成朋友,与学生同忧伤共欢乐,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兴趣当中去,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心扉打开,与教师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情境创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学情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情景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唤起学生追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热情。如何在情境的创设中,让高中生积极思考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也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

[1]齐健等.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皮花荣.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 0 7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 篇2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政治课堂中, 利用有效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起以情境为依托的课堂教学环境, 能够克服以往政治课堂因内容抽象而带来的沉闷与枯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了教材资源的拓展延伸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 是教师教学的根据, 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阵地。教材的编写者们围绕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 突出了情境的设置。如, 在每一框的前面设置导入情境, 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然而, 这些情境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个性化和差别性不足, 需要教者能够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 及时选择生成一些贴近当地和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以此作为教材资源的拓展延伸。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1.媒体辅助, 激发兴趣

案例:教学“内外因对事物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 可制作播放“玉米种子发芽到长叶长枝最后到受粉结玉米”整个过程的课件。

分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及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由于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 运用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改变其单调乏味的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中, 将媒体引入课堂拉近了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 帮助学生理解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单靠语言的讲述较难达到此种教学效果。

2.运用材料, 设置问题

案例:教学《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内容, 教者出示如下材料供学生阅读: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 全国各地的超市在营业期间均有发生顾客自行拆开食品包装品尝, 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的现象, 仅此一项各大超市的损失金额幅度在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 (1) 这些顾客的行为是否属于正确行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什么? (2) 作为一名消费者,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3) 除了上述2个问题, 你还有怎样的问题要问?

分析:探究始于问题, 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运用材料创设情境, 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中, 教者所设置的针对性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对“消费者的权利”这一重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语言渲染, 触动心灵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 为了突出“发扬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了自身语言渲染的功效。一段激情洋溢的演讲, 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现在条件好了, 没有必要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古语曰:‘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纵观古今中外,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实践表明, 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生活过于奢侈消费, 长此以往会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以至于丧失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传统美德还是从现时国情看, 这种精神都不能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应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奋斗目标,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老师期待着你们实际行动的展现!”

分析: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激情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本节课中, 教者的激情语言表达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此外, 肢体语言的运用也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控制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1) 师与生的关系。在情境教学的课堂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2) 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通过正确处理, 实现取长补短, 互利互惠。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篇3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政治;直观情境;情感情境;体验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借助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政治而言,实施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政治原理的真实性,引导学生由原来的“厌学”向“乐学”进行转变,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对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政治课堂这一论题展开详细论述和说明。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发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及应用——即多媒体技术。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技术,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中华民族大家庭》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了大量有关介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图片及录像资料,如传统节日、饮食习惯、风土人情、民族建筑、宗教信仰等等,这样,学生就运用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对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有了详细了解,并意识到了尊重各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同时为我们后面活动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利用背景音乐的导入,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

古代伟大学者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确,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类听觉的艺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果我们恰当地引入背景音乐,就能够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角色。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新的起点》时,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可为学生播放由杨培安演唱的《我相信》这首歌,当杨培安用他那雄浑激昂的嗓音唱到:“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I do believe……”时,学生的情绪也被触动了,这时我们再趁机进行新课导入,很容易就使学生进入了课堂角色,也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本节内容所表达的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从现在做起,扬帆起航,驶向理想彼岸的中心思想。

三、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望强等特点,采用角色表演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感,从而使学生对学到的政治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在社区中生活》这节内容时,我们可在班里选取几名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表演小品的方式,将邻里之间不同的相处情形展示出来,如互帮互助、和谐相处、老死不相往来、爱打听别人隐私、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等等,因为与以往教学活动形式不同,学生都有极高的参与兴致,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和怎样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出适合学生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充满灵气和生气的课堂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

参考文献:

肖丽霞.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06-26.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篇4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老师们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

创设情境

兴趣

新课改以来,老师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课堂气氛一活跃,老师们就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心想同学们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能够学到知识吗?而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又觉得不符合新课改精神,若不与时俱进,那必定会成为时代的弃儿,在“抓”与“放”之间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大家仍然是在积极的探索着,实践着!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倡导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新课程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情境材料是否贴切、情境创设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乃至观念的转变和情感的升华。为此,这两年就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现在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方面谈几点体会,与同仁们交流共享。

第一,运用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语要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透彻了解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彩活泼、幽默风趣的导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如在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国道线旁边一家小饭店门口竖起了这样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请到这儿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人们看到这句话的情境时相视而笑,他们的思维立刻跳跃起来,他们意识到表面上看起来并无联系的东西,实际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了主题,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确立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有效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知道,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几本高中教材里面,同学们最不容易接受的就是《生活与哲学》,刚开始大家几乎都是谈“哲”色变,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在古代被称为“玄学”,被人为地披上了神秘的外纱。有人说:哲学就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美丽的但遥不可及。对于刚接触哲学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对哲学虽然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面对哲学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论纶的观点,很多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哲学自然充满了恐惧心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语、诗句、名人名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时政热点等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正值电视剧《武林外传》热播,课下我向同学们了解时,大家对这部电视剧都很关注,所以我截取了“吕圣人智斗姬无命”中那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中的片段视频,学生看完了都很兴奋。我借机分析:为什么一介书生能把一个武林高手说死,用的就是哲学思维,靠的就是知识的力量。视频中的经典语句“谁杀死了我”“我杀死了我”用到的哲学思维就是人的个体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学生一听,1 兴趣大增,从而很想了解哲学这门学科。哲学到底是什么?学生入门之后,自然兴致盎然地自己寻找答案!

第三,运用课堂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为例,为了实现“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情境创设中设计了“洋节日PK中国节日”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西洋组”和“中国组”,各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陈述各自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不同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我们既要认同自己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

第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内容时,我首先用学生身上穿着的外国品牌服饰导入新课,然后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就能有效地参入进来,很容易地从吃肯德基、穿耐克鞋等诸多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得出其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从纺织品贸易摩擦、洋垃圾等所关心的事件当中得出其存在消极影响的一面。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洋品牌?“穿必洋服饰,吃必洋快餐”的消费方式与习惯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来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通过教学很好地对学生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民族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生活中处处是活生生的政治教育的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问题情境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政治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同样很多。

第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音频情境视频音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

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一内容时,我先放5分钟录像导入新课。录像内容是电影《辽沈战役》的片断:“中央军委下达首攻锦州之敌的命令。起初,林彪沉默,迟迟不出兵。罗荣桓政委从战略高度劝说林彪,于是,打响锦州之战,首战告捷”。看完录像,学生兴趣来了。我先简要介绍了我党我军攻打锦州的战略意义,然后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讨论“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同学们讨论热烈,踊跃发言,很快得出答案:“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存在着与锦州、沈阳、长春之敌的许多矛盾。在这些矛盾中,锦州是通往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给养基地,打下锦州,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解剖这个典型战例,学生很快地掌握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重难点。

第六,运用音乐、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我利用媒体分别播放用小提琴、箫、钢琴演奏的《梁祝》,并配以化蝶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令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领会了共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的区别,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挚的热爱之情。学生由衷感叹:哲学课原来竟如此有趣!畏难情绪悄然而解。视频音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为再一次创设视频音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

第七,运用“竞争机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常常在政治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竞争”引入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在课堂上请学生做竞赛练习,争当“今日冠军”。具体做法是:教师指定竞赛题目,限

定时间,前10名做好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分别写在黑板上,按做完题的先后顺序标上名次,然后开始检查自己所做的题目是否正确。对全做对的学生,老师予以表扬,并称其为“今日冠军”;对没有全做对的学生,则擦去其姓名,鼓励下次再努力。教师用这样的方法,督促学生多检查,在提高学生做题速度的同时,也提高其做题的准确性。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将数学课堂变成了竞赛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还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大胆创新。

第八,运用课外作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积极走进生活,调查身边水电以及日常学习用品的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运用所学的哲理,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的小窍门。生活与哲学原本是很抽象的,可是由于题目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同学们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纷纷建言献策。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体会到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带来的愉悦。同时,学生自身也受到了教育,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②。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会或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切忌死读书。

第九,运用身边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法中,采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一哲理时,我采用了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同学们在新闻报刊上都看到的,轰动全国的,为了一车旅客的安全,献出了年仅48岁的宝贵生命客车司机-----吴斌。杭

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快客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面对对向车道上突然飞来的铁块造成肝脏多处碎裂、多根肋骨骨折、肺、肠挫伤的危急时刻,强忍疼痛,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操作,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无锡101解放军医院全力抢救,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后,终因伤势过重去世。2012年6月4日下午,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出殡,数万民众自发而来为送别最后一程。警车开道,赋予英雄最高礼遇。2012年6月5日上午8时,吴斌的追悼会在杭州市殡仪馆举行。交通运输部决定,授予浙江杭州长运公司驾驶员吴斌同志“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的荣誉称号,并在全行业开展向吴斌同志学习的活动。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吴斌同志“交通英模”荣誉称号。全国总工会追授吴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总工会追授吴斌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总工会追授吴斌为“市杰出职工”。杭州市长运集团昨天追授吴斌同志为杭州长运“乘客卫士、长运楷模”荣誉称号。浙江省政 府批准吴斌为革命烈士。

当我播放这一视频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泪水滑过了学生的脸庞,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③。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认为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英国著名教学家斯宾塞说:“学习者从心智努力发现的东西,比别人告诉他的要理解的好的多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只局限于教材而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和震撼力,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

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使教育改革沿着良性轨道发展。参考文献:

①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主办,2013年第3期,邹文翠的《打造“四性”哲学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主办,2013年第3期,周荣林的《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篇5

栟茶小学 顾美玲

通过认真的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我对情境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简单地说是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这种教学方法讲求的就是“真、美、情、思”。儿童时期是孩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无所羁绊,可以尽情联想与想象。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堂需要情景教育。许多的课文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这就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到课文的主旨,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李吉林老师为了让孩子喜欢语文,她走向田野、小河,走进大棚,攀上小丘,低头寻觅,放眼远眺。青嫩的小秧,金黄的麦浪,茂密的大树,路边的小野花,河沟的小蝌蚪……都被搜索到她的视野中,最终酝酿出一个个精美的教学设计。在李吉林老师的课堂上不仅会有图画再现,而且放起了音乐,用音乐去渲染情境,她还想到戏剧,让孩子扮演或者担当角色,通过表演去体会情境。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带着形象,带着情感色彩,进入了儿童的意识,留下难忘的情绪记忆。在有形、有情、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学习语文,享受着语文。童心不泯,激情不尽。她的教学体现了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生活之树使情景教学永远常青,也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

我们今天在大力提倡高效教学,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三十年前李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李老师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视野里,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李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很好的实现高效教学。观照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虽然我们知道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和对教学闪光点的开掘,使得课堂常常陷入另一种“形式化”,匆匆地走着过场,演绎着表面的热闹。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像李老师这样让每位学生从容地读,从容地写,踏实地思,踏实地练,让每一次练习都是扎实可行似乎也成了无可企及的目标。

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她坚持每天阅读、背诵中外名家的诗篇、著作,摘抄就做了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搞教育科研,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边学习边思考,做了不少卡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大学在小学”。她把教育当作天职和内在需求,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在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李吉林老师境界高远,行为感人,她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创设情境,实现有效教学 篇6

创设情境,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大部分中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像在生活中真实地使用语言一样,实现有效教学?巧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 【关键词】如何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要求、教材内容和编排,进行精心的教读和讲解,学生拿着课本记、读和机械训练,慢慢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就难以恰当的表述意义,难以发挥其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如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进行有效教学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英语组织课堂 中学英语课堂应体现出语言教学的特点。语言是人类用于社会交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最终目的在于 “交际”。课堂教学活动最终还是要以交际能力来体现。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充分体现交往特征的互动情境。因此,从初一年开始,我就着重在根据学生实际用简单的英语和身势语言(body language)来组织课堂,尽量在英语课上少讲汉语,使学生逐步适应全英语教学。平时学生所听、所说、所读、所写大多是汉语,英语课是学生接触英语唯一的机会。其次课余时间和学生交谈时也尽量使用简单的口语,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二、创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中一部分名词可以用实物如水果类或衣服类进行教学,也可借助图片和简笔画,或者是多媒体展示进行教学,并且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游戏(Guess:what is it? and Touch sth)如:school things、colors、parts of a body、等等。我们还可以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或让学生根据英语单词做手势、动作和表情等进行词汇教学。如:情绪类、乐器类单词;方位介词等,这样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行为和事物,加深了他们对词语的感知和记忆,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创设情境,进行句型、对话教学 教师根据对话内容创设真实或类似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如八年级下 Unit7 topic2 Cooking is fun! ,我在教授Would you mind if …的句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四个情境,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个句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如: 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在公车上,一个刚上车的乘客和一个旁边有座位的乘客之间的对话。 ---Would you mind if I sit here ? ---Of course not. Please be seated. 再如在教学询问方向的对话时,学生看着图去找地方,经常会弄错了。我们可以把教室变成一张地图,桌子之间拉开一些路,某些桌子上放上几个地名牌子,老师先教学生怎么走,然后学生指挥他的partner在教室里走,这样他们更容易掌握,也很有趣味。同时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英语。 四、创设情景,进行语法教学 传统语法教学是讲解式教学,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语法放到具体的情景中去教学。如:祈使句的教学,老师可以指挥学生做或不要做一些动作。然后学生指挥学生或学生指挥老师做动作,老师稍加讲解,学生就轻松的掌握了祈使句。如时态的教学,教师可准备一些动作单词的`纸条,让学生随机抽取,并表演出动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T: What is he doing ? Ss: He is dancing. 或可抽取两张,一前一后表演,此可训练过去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 T:What was he doing just now? Ss: He was dancing. T: What is he doing now? Ss: He is singing. 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时态的用法。 再如: few、a few、some、a lot of = many、too many/little等词汇的归纳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物品的数量(如:杯子里的水、桌上的书)。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容易掌握。 五、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录音、录像、投景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尤其在教学课文时,多煤体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总之,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创设切合学生实际、切合教材内容、切合语言交际的实际,形象感人,新颖而富于启发的情景。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用好这一方法,努力实现有效教学,为国家培养同更多的、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英语课堂标准》,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7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为使学生“需之切”, 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 。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 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 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 层层设疑, 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 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 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 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没有像故事那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 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 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 引起想象, 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 指导社会生活。

二、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 情境创设的时效性

在政治生活模块的课堂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把当前所发生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政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创设情境, 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月份都会迎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盛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正值我们学习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 由于学生经常到阅览室看书读报, 了解的时事政治也较多。因此在讲《政治生活》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时, 我便以事实为情境, 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政治现象。比如我提问:“全国人大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 说明全国人大的职权是什么?”“修改宪法在大会闭会期间进行可不可以?为什么?”“为什么两会备受国内外瞩目?”等一系列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学科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谈政治不仅仅是党政领导的事,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爱国热情, 更激发了他们熟悉教材理论的迫切性, 从中能够学以致用, 获得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也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自主地去关心国家大事, 增强高中生的使命感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2. 情境创设的学科联系性

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以其他学科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因其载体是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 不仅可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可能, 而且可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前期准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素质。如在讲授“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这一知识点时, 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例, 讲述化学中的同素异形体就是由于构成方式的变化而形成的质的差别。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可作切割玻璃的利刃, 而石墨则比较松软, 能作铅笔芯。通过这一知识点的介绍, 学生理解了“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也能引起质变”这一难点。对这一知识点, 教师还可从多门学科的角度进行设置情境, 如“田忌赛马”、英语单词的趣变、7个音符的变化等, 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攻克难点。

3. 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情境创设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 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情境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情境本身所蕴含的知识直接相关。因此, 情境创设应切合教材主线, 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情境的功能来看:情境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矛盾性, 应蕴涵激起思维碰撞或亟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因为情境教学主要不是靠讲解、灌输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 而是让学生随着情境的演变, 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开启智能。

参考文献

[1]崔孝强.浅析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情境[J].南京:文教资料, 2008 (34) .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 篇8

一、情境创设应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来看,知识目标是形成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是掌握知识目标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介和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所以,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载体,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在教学《公司的经营》时,笔者以2011年TCL集团成立30周年为背景,创设了关于“从创立到成功 TCL集团追梦30年”的情境,设置如下探究问题:(1)TCL集团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TCL集团的组织机构有哪些?(2)TCL集团成功的秘诀在哪里?(3)TCL集团成功并购阿尔卡特手机项目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采用惠州本土知名企业——TCL集团的典型案例,围绕三维目标组织教学,不但使学生识别了不同类型的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等知识,提高了对不同类型公司特点的分析能力和深刻理解了公司如何才能成功经营,而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有价值,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知识和能力目标有了依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统一。所以一节高效率的优质课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拓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滋养与提升,离不开创设能体现三维目标整体性的教学情境。

二、情境选材要有“思想性”,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课,也是一门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养成现代公民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操的非常时期。课堂教学所选的情境材料对于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选择教学素材不但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途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品质的养成密切相关。因此,教学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强调思想性,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情境选材要站在学生的“三观”的角度思考,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观点、公民教育、道德教育进行渗透。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如《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中有四个德育渗透点:树立节约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树立诚信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在教学中,可以展示2012年“毒胶囊”事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理解单纯的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其危害,让学生敬畏生命,从而学会关注生命,关爱自己、他人和社会。让学生感受到诚信缺失的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诚信的支撑,从而树立坚守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的正确价值取向。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让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成为道德成长和体验的主人,让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

三、情境选材应注重“生活性”,增加学习的厚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教学过程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以此为指导,在教学中要贯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原则,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这是让课堂生活化的一个根本着陆点。生活化的课堂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把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进而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

上一篇:焉耆县第二中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9.5合并同类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