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情境教学法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尤其在2000年课改后,教师为实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情境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导入、安排音乐活动,使音乐情境教学的方式逐步多样化。但随着音乐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音乐属于一项情感层面和听觉的艺术,但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整体角度入手,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情境的渲染中深入感受音乐元素,捕捉音乐情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媒介,是诸多音乐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凝聚而成的。音乐教材中有属于自己教学结构,其内容也完全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每一个单元虽然都是相对对立的存在,但是其中的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认真进行推敲,以单元为单位,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高效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能够顺利达成。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概念作为整合教学的依据,将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结果四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借此展开连贯式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因此该方式属于融合创生的全新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与单课教学相对比,其教学的广度更突出,通过多维视角将碎片化、重复性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能使学生从整体角度细致学习,形成整体化认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覆盖范围广阔。以大概念作为教学指导理念,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大单元教学,其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做出适当的增加与删减,甚至是内容整合,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生活化以及课外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中,打造内外联动的教学体系。第二,学习进程相对较长。大单元教学属于长线的学习进程,且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具有完整性,学习中既包含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包含实践探索的环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将学习与实践贯通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迁移与学习反思中逐渐领悟到大单元教学内涵,让自身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获得显著提升。第三,具备育人价值。实践活动的统摄作用和大概念教学的整合作用两者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关注点转化为学生知识学习情况以及知识应用情况。当学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要求,自主探寻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也就刚好与素质化的教育目标高度契合,这也是落实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所在。

二、落实小学音乐情境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一种积极性情绪,是与情感之间有直接联系的,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出这种情绪。而在音乐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成为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单一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所设置的音乐教学情境普遍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并且形式多样,包括游戏情境、表演情境、展示情境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知识的魅力所在,从而逐渐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音乐情境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这充分遵循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想象力

相比于理论知识储备,学生的想象力更加重要,因为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效的,但是想象力包含的范围则更广,个人的想象力也具有无限的潜能,是推送个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学生喜欢想象、乐于展示自我,同时期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情境式音乐教学则刚好可以满足学生的一系列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由此可以了解到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的突出作用。因此教师要恰当应用这一方式,并结合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结合歌曲内容,设计主题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情境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的具体要求,以调动学生思想情感作为最终目标,将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性情境引入课堂活动环节,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高效学习,从而在多个角度理解和思考音乐作品,促进其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而基于大单元的音乐课程设计,更是要突出单元主题的内容和性质,强调音乐教学的审美优势。以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丰年喜雪”主题单元教学为例,其中包含《窗花舞》和《过新年》两首歌曲,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出创设过新年的情境,通过展示一系列新年中的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新年氛围,在情境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窗花舞》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选段,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窗花手工作品和窗花图片,进而引出“年”的话题,接下来为学生播放完整歌曲,让学生在认真聆听之后,围绕“过年”展开话题讨论,为后续的歌曲学习和情绪分析做好铺垫。在《过年好》教学中,围绕歌词内容教师要以“敲锣打鼓”作为主要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倾听锣鼓声,引导学生掌握敲锣打鼓的节奏,并且可以伴随节奏将整首歌曲演唱下来,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感受音乐,品味新年气氛,体会音乐学习的魅力所在。在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引导下,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二)运用单元主题,创设活动情境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不应该仅是由教师作为主导的单一性的知识传递,而是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探究知识,关注學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要顺利完成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其鲜明的主题,教师需要对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选择最为适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但是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让教学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中,以往教师都是采用跟琴唱谱的方式开展教学,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准确掌握到歌曲的弱起节拍和连续附点,学生长时间无法掌握到唱歌的要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但是现阶段教材中纳入了“快乐舞蹈”主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围绕歌曲内容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具体到课堂实践中就是将歌曲以伴随舞蹈动作进行教学,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随意摆动肢体。在此教师要根据歌曲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答部分,演唱时节奏要平缓。第二部分的节奏则明显拉宽,出现一个七拍的长音,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饱满连贯,把握好其中的休止符。第三部分是对日喀则特产的描述,节奏明显变得欢快。在讲解完歌曲的节奏之后,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齐眉晃手、髋前划手、退踏步、碎踏步等,让学生熟悉动作之后,将其融入歌曲节奏中。进入到正式活动中,教师要先为学生播放完整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跟随节奏尝试律动拍击节奏。接下来让学生从看书跟唱开始,在逐渐熟练后转换为边唱边表演,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表演,在此都重点强调舞蹈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动与静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歌曲,使学生在舞蹈活动的情境中轻松化解歌曲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配合舞蹈动作快乐唱歌和表演,在音乐学习中领略藏族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对比性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引导性学习和启发思维等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音乐知识。其中对比法是在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因为这一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直观性特点,且教学效果突出。在音乐大单元教学中,每一个单元内的音乐作品都并非独立存在的,其作品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必然会具有共通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比较法,让学生在歌曲情境中进行对比聆听和对比分析,从而高效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为“四季放歌”,其中包含《战台风》《西风的话》两首歌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呈现少年四季中趣味生活,突出少年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四季变化中存在无限生机。所以教师要引导应用多元化的风格和方式突出少年的欢乐情绪。在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歌曲情境,《战台风》以古筝演绎,是作者在看到工人与台风作搏斗时有感而发,整首歌曲气势磅礴,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工人形象;但是《西风的话》则不同,用自然舒缓的声音展现出秋天的美丽景观,不论是情绪还是曲调两者都截然不同。由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下为学生逐一展示两首歌曲的曲风、曲调、表达情绪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渲染歌曲情境,使学生在对比性学习中抓住各个歌曲的核心要素,从而在准确把握歌曲风格的基础上,达到高效的音乐学习。

(四)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始于质疑。问题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驱动思考的动力。基于情境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出对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索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教学的实践可以了解到,设置问题的方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既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音乐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教学中,本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为《大树妈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与表演,同时尝试创造《唱唱拍拍》。通过此大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几位学生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教师朗读歌词。在该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你知道歌中都唱些什么吗?生活中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讲故事呢?”,然后教师为学生表演《小乌鸦爱妈妈》舞蹈动作,让学生了解到身体语言也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自主表演《小乌鸦爱妈妈》,随意编排动作,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品味音乐作品中蕴涵的深刻情感。

四、落实大单元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适度调整

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问题,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适度的调整。针对具有明显情感意境的歌曲,如果班级中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合唱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清唱的方式渲染出歌曲意境。教师还可以在备课环节,查找教学歌曲的其他版本,让学生对比相同歌曲的应用不同风格和情绪演绎后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掌握到创作的技巧,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其个性表达。

(二)注重聆听

音乐具有穿透灵魂的力量,是引起人生共鸣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和旋律可以带给人无限的精神享受,所以教师也要重视开展聆听式教学,带领学生共同找出相同主题乐曲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探寻乐曲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比和分析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基本要素,选择最为适宜的方式实施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聆听方式,如体验式聆听、对比聆听以及参与聆听,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效聆听对音乐创作背景和音乐情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清晰和想法,促进自身心灵共情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表达

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音乐情境教学中,通过足够的歌唱锻炼、逐渐增强歌唱时的音乐表现力,然后再反复聆听自己的演唱,对不足之处做出一定改进,最终将情感与合唱有机融合在一起。对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可以配合钢琴伴奏为学生做歌唱示范,让学生在抒情的意境中体验歌曲情感,在此情况下学生自然能够自主有针对性地调整音量和节奏,学会巧用头声,为自己的歌唱时的声音增添魅力。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部分学生歌唱时出现亮音的现象,还能让全体学生在歌唱表达和练习中不断对歌声做出适宜的调整,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必然可以做到歌声与情感的统一,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人文层面的内容,以音乐教材为载体创设相关情境实施多样灵活的教學。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教材内容和单元主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立足于整体角度整合其教学核心点,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单元情境教学的经验,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音乐学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左毓红)

作者:周敏

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篇2: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音乐情境教学法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尤其在2000年课改后,教师为实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情境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导入、安排音乐活动,使音乐情境教学的方式逐步多样化。但随着音乐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缺乏理论认识,使得教学中音乐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实际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力图通过阐述音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分析音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音乐情境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并加深对音乐情景教学法的认识。

一、有关音乐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音乐情境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特定的艺术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艺术气质和创新精神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杨小英,情境教学中主体精神的凸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1))

情境教学法最早应用于语文教学,由李吉林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后在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繁衍拓展。音乐情境教学吸收了李吉林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与经验,结合音乐学科自己的特点,形成一种以音乐学科为本体的新的情境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传统,更突出情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丰富以及艺术气质的提升。音乐情境教学法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暗示的移情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受能力,提供给学生健康的、丰富的、艺术的精神世界。总体而言,音乐情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音乐情境教学法贯彻了情境教学的教学特点

情境教学在李吉林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体现为四个特点:“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音乐情境教学法完整贯彻了以上四个特点。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情境教学法运用音乐这种最能够触及人类灵魂的媒介完美的体现了情境教学对情境与情感关联教学的特点,并进行了高度的发挥。《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故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自古就与情境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最能够创设情境、激发人类情感的方式,既能够体现“形真”和“意切”,又能够利用音乐激发的充分想象空间实现“意远”和“理寓其中”。

2、音乐情境教学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哲学依据是客观主义。这种教学哲学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客观世界真实、准确的反映。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人们总结整理的最佳教学载体和知识结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使这些知识能被传承下去。音乐情境教学的哲学依据则是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这种教学哲学观认为,属于人的世界是主客体共同创造的。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情境教学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而是教师创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音乐教学为中介的、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情境和活动。音乐教学结果的最终实现是通过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共同完成的,而情境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主体间性。

3、音乐情境教学能够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和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右半球既分工又合作。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理性、分析;大脑右半球主要掌管直觉、形象、情感。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感受音乐,实现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学习、理解和表现。在学习唱歌、舞蹈以及音乐理论知识时,大脑的左半球兴奋;在音乐情境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时,大脑的右半球兴奋。在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时,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地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实现了音乐教学中认知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达到了知识和情感的有机统一。

4、音乐情境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实质是人化的、优化的环境,对人的情感具有感染和暗示的作用。而音乐本身是情感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音乐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音乐模仿的是人的情感,音乐与情感具有共同的运动和起伏。音乐教学中人化的环境与音乐表达的情感相互作用,使人减少被异化和疏离的感觉,使音乐和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境也就成为了人和音乐之间有情感的中介和纽带。因此,有效的音乐情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

二、音乐情境教学的几种方式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情境教学的方法在不断多样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音乐情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如结合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材料、配套的音响资料等,用电脑制作成PPT(幻灯片)、播放多媒体资料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突出优势在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与课程相关的音响、画面、(视频)等连贯的情节对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缩小了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一课,教师可以为这首歌曲编配田野主题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金色的鲤鱼、一棵棵大树等自然风光之美,让学生结合视频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对美丽田野的喜悦和赞美之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来。

2、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师根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教师的语言在教学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创设音乐情境,描绘并渲染与音乐作品相近的情感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中去。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欣赏课《欢乐颂》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介绍曲作者“乐圣”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顽强意志,“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人生信念,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再介绍词作者席勒歌颂圣洁美丽的欢乐美神的主题和希望人们互爱互助、热情团结的理想。为学生聆听和学习这首经典的《欢乐颂》铺垫一定的知识与情感,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欢乐颂》中具有的人文理想和精神内涵。

3、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表现情境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表演的二度创作实现对作品的诠释。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唱歌、欣赏,还是表演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创造或表现情境,尤其是情节性强的音乐作品,表演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有更真实、更深刻地体验。通过表演创设和体会情境,还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更为具象的感受。

4、利用教学环境创设情境

教学环境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情境,利用教学环境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五线谱,老师可以在空地上画出五条线,创设五线的情境。同时结合教学作品让学生在线和间的位置,边唱边跳,最终实现对五线谱的理解和熟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每种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恰当、适度地使用这些方法,才能实现最有效的教学。

三、音乐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音乐情境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笔者曾观摩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课,现总结一些音乐情境教学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参考解决方案:

1、创设音乐情境时偏离了音乐教学本体。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情境教学法时未能合理安排教学重心,在利用语言、教具或环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时,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体,使情境教学的教学点发生了偏离。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蒙古族民歌的时候,为使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制作了有关蒙古族的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包括对蒙古人生活习惯、蒙古民族节日等的精彩介绍,力图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幻灯片播放时间为5分钟左右,选择了一首蒙古族歌曲作为背景。

问题分析: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蒙古族民歌,制作有关蒙古族相关文化的PPT(幻灯片)确实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蒙古族的知识,也能对学生学习、理解蒙古族民歌起到背景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最大限度突出音乐教学的本体,也不能为本课教学的主体——音乐提供更多的参考元素。用五分钟的时间呈现的内容一定要对音乐教学有深入的导向作用才具有价值。

解决方案:对PPT(幻灯片)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将蒙古族音乐作为PPT(幻灯片)介绍的重点。在制作PPT(幻灯片)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音乐,将这些音乐的特点介绍与蒙古族生活的不同方面和场景进行结合,如将长调与放牧相结合、将饮酒歌与节日相结合、将萨满音乐与萨满仪式相结合等,让学生通过PPT(幻灯片)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蒙古族不同特点的音乐及这些音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真正融入蒙古族音乐的情境之中。

2、利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时缺乏感染力和目的性。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应该具备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还应该具有富有感染力、能够渲染情绪的特点,尤其是在利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时更需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地设计。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时,力图用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场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将这段历史和战争场景讲述了一遍,希望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背景,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问题分析:该课教学的内容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这首作品用音乐描绘了楚汉垓下大战的场景。这是一首琵琶独奏作品,运用琵琶不同的演奏技巧将这场战争描绘得形象而生动。教师对这首作品表现的战争时代、人物背景和战争场景进行介绍确实很有必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信息,但教学语言应该有所设计,过于简洁、直白未必适合。

解决方案:对教学语言进行设计,结合音乐作品描写的场景,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伴随音乐对战争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描述。语言需要具有描绘性,更需要逼真、生动,使人身临其境。描绘战争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中使用的音乐元素进行提示,可以将琵琶的技巧这一音乐表现要素与描绘的场景相互结合进行讲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能够了解到战争的进程,又能够感受到音乐具有的描绘性及各种音乐要素对表现场景发挥的作用。教师对教学语言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意图实现引导性的语言要目的明确;意图实现描绘性的语言要像诗一样优美、精致;意图实现对审美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要具有深度和感染力。总之,教学语言需要进行分化,还需要结合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对待,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充分展现。

3、教师对学生通过表演创设和表现情境时没有具体指导和有价值的评价,并缺乏对学生表演心理的引导。在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表演没有前期的认识,也不会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这都将影响音乐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歌表演课时,要求学生随音乐表演歌曲中动物做游戏的场景。这首作品中描写的小动物有小兔子、小猴子、大象、蛇等,教师请学生用肢体进行表演。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学生的肢体语言很贫乏,表演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蛇的形象遭到了学生的抗拒。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和指导,也没有过多针对学生的表演效果进行分析。

问题分析:该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场景性和情节性,适合学生进行歌表演,但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学生表演。另外,学生的肢体语言是有限的,不能够生动、形象地进行表演,更没有上升到具有艺术性的层面,对表演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没有明确的认识。

解决方式:通过表演创设和表现情境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也是最适合对学生表演心理进行引导的方式。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前,需对表演要求提出明确目的,学生表演后需要对学生的表演划分出阶段,并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设计一定的环节为学生积累表演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表演技能及表演要素所能引起的心理效应和表现原则,让学生能切实对表演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4、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缺乏目的性,使情境设计流于形式。在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课程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性,在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中也出现了这一问题。

案例:某教师正在进行一堂唱歌课的教学,该课教授的歌曲具有一定的情节,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歌曲表现的情境。该课用20分钟时间学习唱歌,其余时间在进行情境教学。

问题分析:该课是一堂唱歌课,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情境教学。虽然在唱歌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但情境教学的比重已经明显偏重,使该课失去了教学重点。使本课的教学为了情境而情境,而不是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进行情境教学。

解决方式: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尤其要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类型有明确认识,如唱歌课、欣赏课、歌表演课、演奏课等。在此基础之上,再针对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情景教学法。如果需要使用情境教学法,使用的目的一定是为辅助和深化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不能喧宾夺主,为情境而情境,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四、进行音乐情境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音乐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为使音乐情境教学更具有有效性,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音乐情境教学要以音乐为本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创设情境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但我们必须注重一个根本的问题:音乐情境教学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音乐教学手段,而进行这种教学的根本是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依据和归结点都应该在于音乐。音乐本身是音乐情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

教师在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时,必须以音乐作品为中心,必须强调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殊性,以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能力为首要的、最初的目标进行教学。我们需要明确音乐教学是通过音乐作品来实现一系列的教育目的,教学的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是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音乐作品是由各种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组成的,这些声音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来表现人类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细腻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进行情境教学要以音乐为本,要引导学生围绕音乐作品的音程特点、旋律走向、强弱控制、风格特征等音乐作品自身的特征进行情境的创设和表现。

只有能够正确认识音乐本身,才能在情境中进行有效地表现。正如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代表人物卓菲娅·丽萨所说:“音乐的材料是声音,这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总根源。”(卓菲娅·丽萨,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于润洋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5-16)

2、音乐情境教学要遵循情景交融的宗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境教学中强调的创设和表现情境一定要以情景交融为宗旨,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表情作用。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入境”、“动情”、“移情”,只有实现情景交融的情境才能达到教师的这一教学目的。根据20世纪英国学者立普斯的“移情说”,儿童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入艺术作品中,再反观艺术作品中的自己,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对立完全消失,形成某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主体的情感与音乐情境的融合和统一,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音乐陶冶情操的过程得以发生。

因此,音乐情境教学要遵循情景交融的宗旨,立足于音乐与情感的密切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情趣、情感,构建艺术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

3、音乐情境教学要以音乐实践为基础

音乐情境教学一方面需要充分创设情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能够完全融入情境,融入情境必须以音乐实践作为手段和媒介,只有有效、具体的音乐实践才能够使音乐情境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在音乐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要考虑到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具体方式和结果。音乐实践与情境教学应互相促进,即使音乐实践与情境能够进行结合,进一步促进情境的实现,也要使情境教学的实现过程与音乐实践相配合,并进一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结果。

4、音乐情境教学可以以联觉为辅助手段

音乐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情境理解音乐,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情境创设和表现时以联觉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要素的联觉特点以及它们在表现情境时发挥的作用。根据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联觉理论,音乐影响情感的心理学原理在于:“音乐对人发生影响,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后通过联觉机制,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感觉。如音越高,给人的感觉越亮;音越低,给人的感觉越暗。同时音的高低走向又与情绪有密切联系。上行往往具有积极、明朗、亢奋的情绪特征,下行则具有消极、阴暗、抑郁的情绪特征。”(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104)“联觉机制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官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基础上,因此带有普遍性。”(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117)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这些联觉功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进而让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有更深入地理解。

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又一次修订,随着课标的修订,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何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是我们当今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情境教学法使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希望本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使音乐情境教学法更加完善,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川

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美妙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陶冶,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在音乐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和无穷魅力。学生要想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故事导入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还可以通过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体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口头的形象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进行设置、模拟。从而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氛围。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聆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能否在畅所欲言,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在具体教学中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的感染,准确地认识音乐形象,进入角色。我认为在教学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一、以故事导入情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语言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例如,在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中的音乐悲剧美这个单元里,第一课时是赏析《松花江上》。教学重点在于能有感情的欣赏并演唱《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那么对悲剧美的感受就至关重要。所以要先为欣赏这首歌创造一个悲剧美得情景。给学生讲述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屿惨案、七一三部队细菌战等悲剧,为学生营造出悲惨的气氛。然后再为学生简介《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接着欣赏歌曲。我相信这样在学生欣赏完之后能够更好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的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交响素描《大海》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注意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在于通过赏析《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课中欣赏德彪西《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教师可以边让学生聆听边根据这首曲子的旋律线条画出海水的形态。结合版画《神奈川冲浪里》,让学生体会曲子的意境。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着这样的画面,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

三、通过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体会情境

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高一年《音乐鉴赏》在《亚非音乐神韵》这节课中,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接触非洲、拉丁美洲有代表性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音乐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所以本堂课设计学生把听、讲、练结合起来,注重趣味性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所谓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计算机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案例:以高中一年级的音乐鉴赏课《春江花月夜》为例,来解析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堂课采用以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欣赏实践及交流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也通过对网络的欣赏、探究、实践、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信息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从这堂课的课程设计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不是一个传统的音乐课形式,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及影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习,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中更是举足轻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妙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陶冶,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在音乐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和无穷魅力。那么,学生要想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把他们带进教学佳境之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魏群惠

上一篇:市场工作计划(通用3篇)下一篇:工作规划目标(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