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共8篇)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1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关键。但如能精心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机地投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分别从新课导入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情境创设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效果情境创设实践

语文教学绵延几千年,有着丰富而宝贵的实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些宝贵的经验继承和发展。在众多的经验中,情境教学手段的运用很值得我们借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情境教育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行真、情切、意远、理蕴、生动的氛围,让学生有机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我们大家都听说“伯牙学琴”的故事,它就是情境教学的典范:

伯牙拜成连学琴,三年后成连谱了《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演奏此曲,虽然音调很准,但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气魄。于是成连将伯牙带到东海的一个岛上,眼前只见“海水汹涌”、“山林杳冥”;耳边只有大自然深邃美妙的音响。伯牙面对大海,彭琴而歌。十天后,成连来了,再听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那真是“耸高而激荡,如江水奔腾无羁”。

伯牙当初实在算不上“千里马”,学琴三年不成。但是成连用移情造性之术,激发了伯牙的艺术灵感,使之鼓琴放歌,对音乐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最终成为天下妙手。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笔者总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了情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就分别从课题引入、新知的学习、智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来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

一、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其中的“自主”就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过程。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的意

1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由此看来,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在导入新课成功运用情境,这是引领学生学习新新知的重要一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欲学;或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使学生因探究而求学;或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因贴近生活引起关注而要学;或描绘画面显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学生因爱美而恋学„„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识欲。

(一)创设问题情境,呈现认知主体

笔者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中,为了使学生对曹刿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曹刿论战》一文产生更强列的感情,在教学此文的课始时,是这样安排: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鄙”字。然后让学生再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当学生说出“鄙”的意思后,教师在黑板上重重写下“远谋”二字,让学生再说说什么是“远谋”?师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谁”字,然后分别用箭头指向“鄙”和“远谋”,并在箭头上打上问号。以此激起学生的悬念,产生好奇。当学生打开课本在老师创设的多个情境中,仔细研读,同位讨论,全班交流„„感悟谁堪称“远谋”。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可用生活中饱含深情的歌词来创设情境。好歌词犹如浓缩的现代诗歌,不仅有丰富的内涵,也接近学生内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欢迎。例如笔者在教学《背影》时说道:“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是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同学们听着这朴实无华的语言,你在想些什么?当你想起父亲的那一刻是否也曾定格在某一件事上呢?散文家朱自清对父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好,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背影》。”教师在此课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巧妙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境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呈现视觉情境,激发求学热情

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学生因爱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讲授初三语文下册《宜兴紫砂》的课始,是这样设计的:先是查看教材插图、彩页,初识紫砂茶具,接着大屏幕出现很多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学

生边看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教师又介绍说:“你看了这些茶壶有哪些想象呢?历代文人和画家以紫壶为题材写诗作画,谁能说出这些文人墨客的名字呢?„„生动的画面,具体的形象,早已把学生带入了不尽的想像天地中。这一系列教学情境的创设,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此时以茶具为重点,从宜兴紫砂的价值说起,再从造型到精神内涵两方面说明其美学价值。实践充分显现,视觉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展现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强列烈感情

选入我们教材的很多文章,教师在教学时总要介绍时代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背景音乐,在炮火轰鸣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深沉说道:“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于仁川登陆,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19日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仔细研读,交流讨论,同学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进而,感受到志愿军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

《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的角色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建构新知识的合作者。教学既然是互动的过程,既然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就不能一味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教学中不妨仔细地思考,学生在有关知识方面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这些知识的掌握。据此,我们在不断连续地创设情境,使情境能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创设活动情境,拓展课堂知识

毋庸置疑,人类活动源于生活,教学中引入的生活场景,最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可让富有生活意识的活动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语文活动最好以竞赛、表演等富于乐趣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笔者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让学生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个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个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 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断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断,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的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断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此外,还可以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朗诵,悦耳的语言,能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声韵之美,把学生引入语言描绘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笔者在教学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一文中,其中有一段话着实让人难懂。文中写道:“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间流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当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领会。教者就试着播放中外一些名曲,让学生闭目聆听,反复吟咏课文。学生终于在美妙的乐曲中,诗意的牵引下,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翅膀,慢慢品味到作者那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情境。

(三)模拟电视节目,领悟人物内心世界

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的最后,当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智叟”目光短浅,反对移山,“愚公”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受大山阻碍,明知会有艰难险阻,还要矢志不渝坚持移山时,教师精心设计这样一个情境:下面我们举

行一期“面对面”节目,请来的嘉宾是“愚公”和“智叟”,我们来听听两位嘉宾说说,他们是怎样看待移山的做法,也欢迎“观众朋友”加入这场活动之中„„从实践的结果看,不管是“愚公”,还是“智叟”、“观众”,他们的谈话内容都非常精彩。

“面对面”节目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一次使学生走进文本角色,更加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学生有了人物场景的生活体验,更深刻感知、领悟人物内心世界,达到了教学与教育同频共振的目的,在教学中深受教育,在教育中,感知教学内涵。

以上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所作的一些微探。实践证明,这些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行之有效的。

一堂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课堂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兴味盎然;理想的课堂生活是“创造坊”,给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思考、去学习、去感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初三语文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 周成平主编,《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

[4] 洪宗礼主编,《教师备课手册》(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5] 成尚荣主编,《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6] 肖建新《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载于《语文学习报》,2006年,第12期

[7] 董旭午《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载于《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8] 任范洪编,《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9] /newsjt.asp

[10] zy.guye.cn]

The Chinese feelings boundary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is talked about

In Chinese speech literature 0000level nan jing classAAAAA

0000000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2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 在课堂好创设情境的时候不够深刻, 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以听和写为主, 课堂上是一板一眼的, 所以课堂显得很沉闷, 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烈。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教学的过渡阶段, 加上自身的认识不够, 方法不正确, 导致情境教学的成效不大。

创设情境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太多, 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 第一个是内容容量小, 教师的目光仅仅局限在所学的内容上, 并没有适当的延伸拓展所学的知识, 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局限在所学的那部分上, 不利于学生迁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另外, 创设的情境实践性不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情境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 多媒体情境教学

多媒体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好地辅助工具, 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 并且教学容量大, 形式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塑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 将课文中的场景设置进去, 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举个例子, 在苏教版语文课文中有一篇叫《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文章, 笔者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关于西双版纳的图片, 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风俗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可以真切的认识到西双版纳的美景, 另外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认识西双版纳, 这样再回头来看所学的这篇文章, 就更好理解了, 也能理解作者其中饱含的深情以及对西双版纳深深地赞美, 与作者产生共鸣。有了图片的展示, 如果有音乐的陪衬就能更显意境了, 也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音乐是最能渲染气氛的一种手段了, 播放着与课文相称的图片背景, 再加上音乐的渲染, 学生的思绪就会随着音乐飘到文章的意境中, 感受着作者的感受, 体会作者的体会。

(二) 表演情境教学

另外一个重要的情境创设法是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饰演角色能够和人物零距离接触, 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一些小说类的文章有对话形式就很好表演, 对于一些记叙文对话不多, 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编排剧情和对话,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学习, 笔者就找学生分别饰演孔乙己和小伙计, 学生可以自带道具, 把孔乙己那种穷困潦倒却又假装清高的矛盾读书人的形象刻画出来,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下的万千牺牲品之一, 是可悲的, 矛盾的, 挣扎的, 学生通过饰演可以真正体会到孔乙己的那种心态, 体会人物情感。当然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针对文章内容采取适当有效的文章表演。

(三) 情境实践教学

通过情境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与课文有关的经历, 增加文章真实感和学生的体验感, 比如还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课, 笔者就给同学们分享自己曾游历西双版纳时的感受, 所见所闻, 发生的逸事, 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实地感受一下, 比如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时, 笔者就带学生去参观了当地的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实地观赏中,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纪念碑的由来, 以及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 学生听得热血沸腾,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纪念碑之行, 学生领略了革命先烈的风采, 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只有真正经历过, 才可能有相同的感受, 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 实践教学能实现这一目标。再比如《石榴》这一课, 石榴是一种很平凡的水果, 开着火红色的花, 结着丰硕的果, 但很少有人观察它是怎样顽强生长的, 所以笔者带着学生去植物园去观赏石榴的成长,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调查石榴的生长季, 感受石榴的生长状态, 这样一来, 学生能够直接了解体会到石榴在特有环境下的顽强生长。

三、总结

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在不断地改革、进步、发展, 在这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 笔者相信,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摘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 语文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当今语文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崭露头角。本文笔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首先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苏教版

参考文献

[1]冯亚平.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04) .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3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任何的文本都是由语言组成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又叫做语境。这种情境不是语言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融入了作者主体感受的语言相互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所形成的一种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总而言之,语文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有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同时加上语言、动作、人物表情等元素的融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感同身受的体验。

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1.概念缺失

中学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知识存在着缺失的现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一半左右的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表示一般了解,对情境创设的虚实性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疑惑;对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根基方面,提到李吉林情境教学和孔子启发诱导教学的居多,而对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之甚少,也更谈不上一些人文社科新理论;在运用方面,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语文教师表示情境教学的课运用频率一般、偶尔。许多老师认为,情境教学不易实施于课堂是因为情境的导入有一定困难,学生也不好理解情境,有些情境的创设导致了课堂气氛不好控制。

2.情境教学应用较少且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一切以抓紧知识讲述和练习为主,以提高学生卷面成绩为目标,导致情境教学法被应用得非常少。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课下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演指导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基于这一点,很多教师不愿意采用情境教学法。同时,由于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情怀的深入理解,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考试来说,效果可能不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因此,教师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目前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只是通过多媒体以影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或者是简单的情景对话式。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1.利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学习内容中,通过形象的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用具,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受到教学内容的情绪感染而与作者或作者所描绘的人物、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中,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与运用知识。

3.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具、语言、多媒体、图片等为学生创设出与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大大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目的。

四、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同时应该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及合理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5):60-61.

[2]蔡晓玲.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应对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4-63.

[3]唐淑贞.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4-39.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4

2010春汉语言文学(本)张 智 1053001203011

写作提纲:

引论: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本论: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五、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充溢着生气和活力,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特点,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必然。所以说,语文与情境教学有不解之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情境教学,结合语文课本身特点,大胆运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材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学习似

帝的新装》时,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到了八年级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歌颂自然”诗歌朗诵会。进入九年级则根据中考试题样式,分别组织学生根据实际进行了“走近名人”“我文明、校园文明活动”采访和演讲活动。于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中,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时,就可以拿出画有莲花的挂图,在学生仔细欣赏中,加以指点和启发,同时有感情的讲述:同学们,周敦颐是如此这般地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再引导学生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风度等方面分析,学生爱莲之情便溢于言表。

这种创设图画情境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比空洞讲解效果要好。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引进音乐,则会取得

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却使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引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备课已基本取代书写教案,电脑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无论是初

一、初

二、还是初三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案和课件,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随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选择《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等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在学《孤独之旅》时,在多媒体上播放电影《草房子》中与课文相关的那一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与主人翁杜小康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总之,影音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 的语言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是这样说的:“话说有一个职员在上班的时候出去理发了,这下领导可不高兴了,他可是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头发可是在上班时长的啊,所以我利用上班时间理啊,没问题啊 ’。这领导说了:那‘你下班后就没长头发吗? ’职员一脸无辜地说:‘是啊,所以我没把头发都理了啊„„’领导这下真是气得没话说了。”引得同学们哈哈火笑,我一本正经地又说 :“这个职员啊,就在我们班上,不过他没出去理发,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先是一愣,转而会心一笑,那位同学也很自觉地收起了指甲钳。精巧风趣的幽默艺术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准确的和使人畏惧的幽默,对一切卑鄙可笑的东西来说都是当头一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5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探究语文情境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性 情境阅读教学模式 实证探究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研究,因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有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目标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

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学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无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得到相应的过程体验。如果学生不想学,学得很辛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辛勤投入,也依然不能构成有效教学。因此,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大小,取代教师投入的多少,成为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主要标准。同时,有效教学又指教学有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是否实现了尽可能多的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大胆灵活处理教材,使之有效。活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灵活使用教材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结合教学实际,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而是适当取舍调整,重新排序,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其次,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深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素质教育基本观念和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的体现,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体验。

二、创设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校语文科针对学校地处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地方,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的课题,并成功的成为广州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会“广州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及实证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通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 2

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国内外情境阅读教学研究的现状(1)国外现状

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由BROWN,COLLIN,DUGID在1989年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决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BROWN等人认为知识和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是学习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BARAB和DUFFY认为人们在某种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形成某一共同体成员身份“实践共同体”。情境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与学习共同体。目前应用研究较多的是抛锚式教学。主要注重教师是示范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或学习伙伴,主要是真实情境为主。情境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于情境教学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起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2)国内现状

随着时代变迁,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变革。我国教育工作者围绕认识对象、基础理论、基本研究范式等问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李吉林老师的 3

情境阅读教学是我国教改最有影响力的实验之一。他主张的情境教学以“情”为中介,具有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他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推开后,由于情境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有启动思维式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主要是虚拟情境的教学。因此,有学者提出情境教学要“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的范围,深化研究的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内容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相结合。”

(二)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本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寻找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形成本校阅读教学的特色;为了有效的改变我校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养成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树立创新意识;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语文科提出了运用“文本初感——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评价反思——能力迁移”五步阅读情境教学模式,把虚拟情境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把学校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社会大课堂学习延伸,形成“大阅读”、“大语文”的阅读模式。

(三)情境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和热爱阅读的情感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还有鲁迅、郭沫若、巴金等现代著名文豪。中国文坛上的璀璨星星真是举不胜举。他们写下的不巧篇章流芳百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许多名著载入史册,也编写进我们语文新课程教科书中。有家喻户晓的《木兰诗》、孔子的《论语》、鲁迅的《朝花夕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周敦颐的《爱莲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波的《水调歌头〈明 4

月几时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都是千古名篇;还有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还有无数优秀的成语、寓言、神话、童话故事,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的语文教师,有责任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授给学生,肩负起营造学好母语的良好的语文环境,形成重视语文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主动阅读的精神,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适当介绍著名的作家作品。通过创设情境,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文学教育,让学生爱看自己祖国的文学作品,爱读自己祖国的优秀诗文,爱写自己祖国的汉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书求学阶段能潜移默化的受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发展的精神

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乐于自读、主动阅读、积极质疑、学会感受、享受审美、大胆评价等,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在课堂上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精神。

(3)重视学生感悟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性’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 5

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利于学生发展语言的能力。

(四)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证探究

“文本初感——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评价反思——能力迁移“五步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笔者试从教学实践中的课例初中语文自读课《海滨仲夏夜》的课堂阅读教学探讨实施的过程。(1)文本初感——有效的阅读“备课”

“备课”就是设计教学计划,也就是教师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对文本的最初的感悟。“备课”有三种计划“长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长期计划”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是把各个单个课时统一起来指向一个共同主题和目标的计划;“课时计划”规定了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我们经常要做的是“课时计划”,考虑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要使用哪种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扩展。为了使教与学的活动高效,需要计划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学科内容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初中语文第一册《海滨仲夏夜》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在完成学习本单元教读课《春》、《济南的冬天》之后进行自读的课文。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和第三单元教读课的要求一致。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语文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另外,还要考虑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这些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热情?”(2)

情境创设——有效的阅读“指导”

有效的阅读指导指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包括有效“提问”和“倾听”学生。

在指导学生学习《海滨仲夏夜》时采用“导学——自读——思辨——点拔— 6

—互动——实践”的指导方式。上课开始,教师运用巧妙的语言情境导入,创设一种优美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运用多媒体以情感创设情境来激趣:“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四季是许多名家歌咏的对象……”教师通过抒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投入到自读中去。

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之后对阅读材料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责任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创设一种宁静的聆听情境,让学生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是一种情境。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另外,在点拔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写的等。教会学生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学生阅读《海滨仲夏夜》时,教师告诉学生按照“精读——略读——仿写”的程式学习,而精读的方法及思路是:“写了什么(感知)——如何写(理解)——写得怎样(鉴赏)——为什么写(感悟)——怎样学写(运用)。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就会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水平。(3)合作探究——有效的阅读“激励”

有效阅读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激励上,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兴趣和求知欲传达给学生,激励学生努力投入学习;有效阅读还体现在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阅读中创设出来的互动也是一种情境,促使学生与教师的阅读成长。

如教学《海滨仲夏夜》时,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中自己读书,互相议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从旁扮演引导、启发、点拔、激励、解惑的角色。

(4)评价反思——有效的阅读“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的阅读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倡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读书笔记、阅读随笔、阅读档案卡、阅读反思、名著阅读、读后感、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广泛阅读,教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如学习《海滨仲夏夜》之后,学生掌握了写景的方法然后学习仿写《白云山的冬天》、《美丽的广州》等。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收获和喜悦。(5)

能力迁移——有效的阅读“提升”

情境教学不但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而且辐射、贯穿于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不但指外部环境,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整合成为心理场;不但在教室中创设,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有效的迁移到课外去,把本学科的知识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不但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求真,而且更可以用来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总之,情境教学能把学生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力有效的提升,达到课外的能力延伸和迁移,因此,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和多功能的。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情境阅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效的情境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新世纪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篇6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7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 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比以往的填鸭式教育, 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的时期, 各方面发展得都不是很成熟,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消极的态度, 教师在进行一些教学活动的时候, 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去参与。通过情景教学法, 教师给学生们创设不同的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习的效率。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 情景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景教学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浓厚了, 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通过情景教学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就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对课本剧进行表演,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们在表演剧本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即兴表演, 表现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见解, 学生们要想演好戏中的人物就必须理解人物的情感, 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想象, 这对学生的表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现状

(1) 偏离文本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情境能够使文章的美感增加, 但这并不是要让我们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引入到情境之中, 如果那样的话也会使教学的质量降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不顾文章的内容随意地进行情境的创设, 对于那些不容易进行情境创设内容他们也强行利用情境,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过多地关注情境而忽视了文章的主题。

(2) 曲解文本情感。在对情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了文章的内容上, 而忽视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的结合, 在情境创设的同时也能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学习课文《白毛女》的时候, 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上费了好一番工夫, 对白毛女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地说明, 包括他的居住环境以及穿着等等, 但是即便教师叙述得有多么详细, 却没能够表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主要体现的是对旧社会的抨击, 教师过多地重视意境的创设, 却忽视了情感的表达, 这样一来很容易曲解文章的情感。

三、如何提升情境教学实效

(1) 用疑问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中采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教师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年龄等,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情境的话, 更有助于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 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用疑问设置情境其实是很简单的, 如我们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 老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的童年都是在哪里度过的, 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正题了。

(2) 在交流互动中创设情境。在现代社会集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都想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赢。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情境教学的发展。学生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分享他人所知道的, 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自信。在讲《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 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的扮演, 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特点, 也有利于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 他们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并不是很了解, 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文章来会比较困难, 从而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图像或者视频等, 给学生们呈现出直观的形象,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跟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可以将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学生们, 更有助于他们理解, 提高教学的效率。

(4) 通过示范创造教学情境。教师进行示范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通过示范教学能够把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力, 想象力都能得到极大程度地发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应该认真地给学生们做好示范, 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模仿。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利用语言, 还可以采用肢体动作或者是采用一些图片或者影像等,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使示范的效果达到最好, 在教学《藏羚羊》一文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藏羚羊的视频, 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启发。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情境教学的方法也是基于目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下面我就简单地说一下目前情境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情境教学的实施情况并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一、情境教学的设定

目前,大部分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都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的学习场景或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以及学者已经把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渐渐地渗入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之中。著名的情境教学理论专家李吉林老师曾提出“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就是人为优化环境,是‘有情之境。”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一个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把一个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内容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线索、规范学生讨论时间做出一个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启发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境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学校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也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工具。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等各方面的感官于一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起学生感官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与所要讲述的文章相关的视频,开课前可以对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等放到滑稽搞笑的部分,学生也会跟着兴奋起来,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总结起来有着最生动的直观性、操作方便灵活、资料形式多样、课堂效率高的特点。随着鼠标轻点,画面、动画和影片的切换都是可以瞬间完成的,这些都是其他情境创设手段无法相比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利用多媒体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突破教师所讲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诵上,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诵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到与学生学习的诗词相关的视频或者朗诵音频,也可以配上音乐把诗词转化成歌词让学生唱出,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三、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实施情境教学而教学,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虚无化以及情境教学模式单一化等等。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太注重技术性的教学方法,而忽略学生本身对于新的知识的认知以及获取能力。对于情境教学的模式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新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就等于退步。

姜芬老师表示“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分寸,不宜过于泛滥,不然教学形式就会占领教学内容的上风,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就不够充分,也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境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生动再现,然而这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内容才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以情境教学应该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情境教学的内容是否与所要讲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然即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虽然走过不少弯路面对不少挑战,但是未来肯定是广阔的。语文新课标的改革以及情境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并要牢记教学始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教学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马美.谈情境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课堂,2011(7).

上一篇:驾校练车请假条下一篇:九班美术兴趣小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