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数学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境教学法数学(精选8篇)

情境教学法数学 篇1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目 用浅探

罗文君 10407050844

王建平教育科学系 10小教8班

三稿完成时间 2014.4.30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学生姓名: 罗文君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王建平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

日期:二O一 年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造出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情境的涵义、情境教学的理论,整理分析出情境教学的主要基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I

ABSTRACT

Compuls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ath(2011 edition), this famous book clearly refers that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o creat a situ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and to lead a way for students to think ,explore, practice cooperate and exchange, etc.Thus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teaching.It is thus obvious that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and theoretic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n synthesizing the status quo problem of rural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some tactics of creating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uit for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Key words: Situation teaching;Rural primary school;Mathematical education

II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情境教学概述及其理论基础........................................................................................2(一)什么是情境................................................................................................................2(二)什么是情境教学.......................................................................................................2(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3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3 3.情感教育理论............................................................................................................4

三、国内外小学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简介及基本特征........................................................4(一)国内外情境教学模式举隅.......................................................................................4 1.抛锚式教学..............................................................................................................4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5(二)情境教学基本特征...................................................................................................5 1.情感性......................................................................................................................5 2.生活性......................................................................................................................5 3.探究性......................................................................................................................6 4.趣味性......................................................................................................................6

四、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6(一)农村教师情境教学理念的滞后...............................................................................6(二)教材中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7

(三)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7

(四)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不齐全.......................................................................................7

五、农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8

(一)生活情境,引起共鸣...............................................................................................8

(二)巧妙设问,设置悬念,促进自主学习...................................................................8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9

情境教学法数学 篇2

一、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见,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 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领学生到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今天过生日, 小明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橙子, 为妈妈做橙汁, 恰好水果店正在做打折促销, 广告牌上写着:三元钱可以买3个橙子, 小明身上有9元钱, 请问:他可以买多少个橙子呢?有的学生采用归一法, 先计算出一元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再计算出小明可以买多少个橙子, 还有的学生采用倍比法, 先求出9元钱里有几个3元钱, 然后计算出小明可以买的橙子的个数.最后, 我又让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编出一道道应用题, 给其他学生当练习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有的说父亲节快到了, 想送给父亲一个礼物, 自己两天能存1元钱, 而买那个礼物还差22元钱, 那么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存够钱买礼物呢.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生活悄悄带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境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呈现枯燥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无疑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

二、情境问题化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并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活中的光盘、盘子、月饼等都被学生们一一列举了出来, 然后, 我提问: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呢?同学们私下纷纷讨论着, 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 用事先准备好的光盘、碗盘和玩具球让他们进行测量.学生用软尺测量出了光盘、碗盘的周长, 把玩具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了周长.我接着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测出了圆的周长, 但是比较费力, 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带着这个疑问, 我又拿着在其中一头已经系上一小段粉笔的一根细绳, 用力甩动一周, 问学生:刚才粉笔所画过的痕迹也是圆, 这样摸不着的虚拟圆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意识到之前采用的测圆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 我因势导入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入迫切想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中,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操作化

俗话说:“眼见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得出结论, 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一比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的小组每个人画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再加一加, 并列出了一张表格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进而也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从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 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是180°;还有的小组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为180°通过创设操作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索, 牢牢记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 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23.

数学情境教学谈 篇3

数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数学学科本身逻辑性较强,加之教学方式的不正确,许多学生会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及教学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联系。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且较抽象,若教师采用程式化或模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则会变得枯燥无趣,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创设游戏情境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方差”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上课前,先选择两组男生,每组四人,且各组平均身高相等,但第一组身高几乎一致,第二组身高差异较大。在教学时,可将讲台充当临时舞台,让两组男生扮演某个明星组合演唱一首歌曲,然后让台下同学对两组的舞台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大多认为第一组较好。之后,教师再给出两组男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计算其平均身高,并提问:“为什么两组男生的平均身高相同,但舞台效果却有较大差异?”逐步过渡到方差的定义、计算方法的学习中。通过游戏方式引入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实质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且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与学情相符。提出问题后,还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长方形,并让其归纳长方形性质,学生继续总结,再通过动画课件向学生展示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继续归纳,但最终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不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

3.注重故事情境的创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初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趣味性较浓的故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好奇心,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故事情境:以前,一个古老王国中有一位很有才的大臣,他把自制的象棋献给国王,国王应允了他的一个要求。大臣问国王拿来一些米,并让国王在棋盘上有规律地放米粒,第一格1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3粒,第四格4粒,第五格5粒……以此类推,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听后哈哈大笑道“你真是傻,就要了这么点米!”大臣则答道:“臣担心您国库中的米远远不够。”此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大家认为国王是否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其了解要有多少米才能满足大臣的要求。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学习并计算有理数的乘方。通过创设趣味故事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为课堂增添了人文教育色彩。

4.合理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且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但应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且要保证实践活动的可操纵性,以利于学生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比如,在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该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在游乐园玩的跷跷板活动,先让学生对不等式关系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用天平做实验,向学生展示“小于”“大于”“等于”“不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进入到不等式的学习中。又如,在讲授“三角形性质”时,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几根长度不一样的小棒,然后进行三角形的拼接,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角度等问题。利用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进行数学教学,既能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还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效促进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学)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篇4

摘要: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创设应按照一定原则来进行,以教学目标为基准,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教师创设情境教学也是有策略的,教师在平时就应留心身边的事物为情境的创设建立一个充足数据库,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师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自己创设新的情境,但创设的情境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脱轨,并且不同地方的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创设情境时应因地制宜。

关键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获得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让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何谓“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而展开。再好的情境,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是徒劳。

(二)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也要起源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更易回归到生活。

(三)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本身就是理性重于情感,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在创设情境时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情境教学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的广泛的联想和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师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

(一)注重提高自身教师素养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应注意收集身边的素材,为教学所用。例如:收集生活中的包装盒,可以用于教学认识物体;搜集星星、糖果纸、瓶盖等,用于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搜集商城里的促销广告,可以用于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有心的教师,应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这是一个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作教学上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事物,寻找适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素材,建设一个的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二)重组教材,培养应变能力

无论是“不是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教材观,还是“不同学生不同认知”的学生观,以及“教学有发但无定法”的教学观,都倡导教师能够重组教材中所设置的情境。[4]当然,在更给教材中的情境时,我们要先理解情境中所包含的教学意义,及用来更替的情境的教学价值,不能改了教学情境,也偏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脱离。

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主题图是100只小羊,但现在的时代,学生连真实的羊都没有见过,若用学生都见过的纸折的星星来代替,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并且在课堂上拿出一罐的星星与在幻灯片上放一张有100只羊的图片,前者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思考;“平均数”这一课的教材上显示的主题图是每组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可学校没有举行过这项活动,于是,情境则可变成每组每人的铅笔数量,教师可在班级现场问学生有多少支铅笔(一组内所有人),把相应数量的铅笔贴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求平均数。运用这样的情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以的数据都显得格外亲切。

(三)因地制宜,原创教学情境

教科书都是一样的,但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各地风俗不一,不可能有普遍适用教学情境。哪怕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相同的情境教学都不一定适用。

原创教学情境,并不是指教师可以浮空想象,没有依据的抛弃教材,另辟蹊径。原创教学情境,应该是一种改造,一种超越,一种杨弃。大致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借鉴参考,尝试创造。下面就以“四边形”教学为例展示原创教学情境的过程。[4] 分析教材:在原创情境前,必须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四边形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的地位是么?对之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学角度来说四边形是什么?只有知道了教的是什么才能继续考虑怎么教,才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来展开教学。

分析学生:教师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开展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建立迁移;二是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情境时学生经历过的,且可用于教学的;三是学生本阶段的认识规律,不管哪一门课的教学都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会事倍功半。

借鉴参考:教学前,应先阅读参考书的教学设计,或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借鉴参考,揣摩一下他们的教学情境设计的背后意图,把他人设计的情境内化为自己的。

尝试创造:经过前面的三个过程,可尝试创造。例如四边形,教材的主题图是校园的场景图,这个主题图的设立符合教学目标,且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演示“小棒娃娃”,用小棒娃娃来引出几根小棒来拼成四边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摆小棒是学生们经常用到的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这里用“小棒娃娃”引出小棒拼图的活动,更容易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策略

吴黎贞 [2]境在情中,情在心中

魏如根 [3]小学数学情境图教学探索

陈相菊

[4]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唐彩斌(来自课程·教材·教法)[5]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

如何巧妙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篇5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

数学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投入教学,实现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教学,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设置问题思考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可以更好地思考和探究。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导火索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在对问题的细加工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受台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思考会知道这道题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就在教师的问题带动下被激发了,促进了学生攻克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简单、生硬地教学,很容易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而且容易产生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助下,给学生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的简单方式。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观察并适当地做出指导和矫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就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小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他们通过测量、剪拼、折叠、转化等方法,探索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经过了小组的探索,再让不同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这样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方法,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高,兴致也很浓。

三、数学理论结合实践,实现学生动手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动手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明白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工具:剪刀、纸、尺子。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学生通过动手,亲历了学习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和透彻。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验证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等腰梯形的判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所以,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动”来调动学生的“学”,让学生变得乐学、爱学。

四、利用互动型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也就是教师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快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减少了课堂关注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互动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互动起来,共同讨论和探索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通过呈现问题――引导回忆――课堂辩论――归纳总结――灵活应用等几个教学步骤,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学生和教师积极地互动起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增加。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去发言、去思考,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总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以上只是其中几种,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关注课堂,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 篇6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

邗江头桥中学 曹伟

[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提出利用设置问题情境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做法,并阐述它的重要作用,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优化数学教学:

1.运用语言艺术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会语言艺术美时,学习数学,从而调控学生情感,诱发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如:巧妙运用文学语言的意境美,感召、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如巧妙运用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等等。

2.运用数学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感受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运用数学史料设置问题情境,激疑后解惑,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而且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4.运用经济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这样在学习数学书本知识时可以贯穿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渗透生存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计,悬念,渗透 [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最优化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创设)问题情境,寻求契机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运用语言艺术设置(创设)问题情境,调控学生情感,诱发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学家约翰·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教学语言作为传播知识的一种途径,有其深邃的内涵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和意境,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因此我们称它为语言艺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抽象化,形式化但又较为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语言的艺术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感,优化教学内容的功效。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途径:

1.1 巧妙运用文学语言的意境美,感召、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做到纯净高雅、形象生动,鲜明清晰、饱含哲理并能情景交融,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若能在适当的地方运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数学教师沈占元老师,在教学中谈到哥德巴赫猜想时以饱含哲理、精彩诱人的教学语言激励学生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寥寥数语,却极富启发性、鼓动性。这样的教学语言宛如淅淅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起到一种激励学生勇攀数学科学高峰的作用。陈景润先生回忆说,正是这段优美的语言在他心底种下了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

再如,为了让学生注意充分利用题中的每一个条件解题,在解完一道证明题之后,告诉学生:“解题,尤是解证明题,我们固然应该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着精神,但每时每刻还需要有‘蓦然回首’,多关注题中条件和解题途径的警觉,只有如此才会有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和顿悟。”这样的教学语言蕴含着文学语言的美感,起到文理渗透的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

1.2巧妙运用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在一门科学分支中提出大量的问题,该门科学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这门科学发展的终止。如果说知识是数学 的“躯体”,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规则”,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那么问题无疑是数学的“心脏”。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数学 问题总是源于数学情境,离开了数学情境,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好的提问可造就一种峰 回路转、扑朔迷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离的情境,这就形成了悬念。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一节课时设计如下教法:“我们知道,车、船等都是交通工具,且对它们各自进行分类,比如说:自行车、摩托车、轮船等等。如果不分类,所有的车都称一个‘车’字,所有的船都称一个‘船’字,应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同样,我们今天研究的三角形也必须将它分类。”然后出示挂图,图中的三角形都标上了边长和内角度数。启问学生:你们看这些三角形从边或角考虑,各有什么特点呢?如此一步步地分析,可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教师好的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探索的浪花,起到“风乍起吹皱一池青水”的神奇作用。

2、运用数学美设置问题情境,强化感受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的核心。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内容上有概念之简单美,公式之美、体系结构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统一之美、奇异之美、简单之美等等。可见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艺术内涵。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有良好的审美观,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利用数学之美创设一个个优美和谐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个数学概念时,可拿来一些主体事物大致定位在黄金分割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进行审美,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春节晚会上节目主持人通常所站的位置,进而再给学生介绍“黄金分割”这个概念及其美的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发现更多事物的黄金分割之美。自然地,被誉为“人间最巧的比例”的“黄金分割”这个概念便会在一个体现数学美的情境空间里得到理解和记忆。

3、运用数学史料设置问题情境,激疑后解惑,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情境,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同样有其特定的丰富历史情境。数学史料包括数学史实、数学典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见缝插针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历史典故是百利而无一弊的,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制造“黑盒”这既是一个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认知的过程。这种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探索中认知,最终便可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递推数列问题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在古印度流传着的故事:古代天竺国贝那勒斯神庙曾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在大庙的穹顶下放着一个黄铜盘子,盘子上有三个尖形宝塔,即左塔、中塔、右塔。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中塔上自下而上放置了由大到小的64个金刚石宝环,左塔和右塔没有放金刚石宝环,这就是所谓的梵塔。梵天临终时召集他的大小门徒,宣布了一条法令:“现在我们要把中塔上的金刚石宝环全部移到左塔(或右塔)上,移动时,金刚石宝环只允许放在塔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并且大环不能放在小环的上面”。从此不论白天黑夜,神庙里都有一个值班的僧侣按照梵天不渝的法则,把宝环移来移去。问何时才能完成任务呢?答案是竟然需要几十亿年!讲完故事,学生一定会觉得好奇、疑惑,并议论纷纷。这无疑是一个激疑的情境画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再刺激一下学生的解疑热情:能否用数列知识来解决呢?然后便开始一节带着问号的课堂教学。

注:第一个宝环移动次数a1=1,第二个宝环移动次数a2=3,第n个宝环移动和第n+1个宝环移动次数之间的关系为:an+1=2an+1,从而可以得到通项公式:an=2n-1(n∈N*),则移完64个宝环的次数为a64=264-1,如果规定移动一次需要1秒时间,那么移完全部大约需要5.8×1011年!

4、运用经济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贯穿实践性,学以致用,强调情感渗透生存能力的教育

数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每天都会不断涌现出新知识、新问题。在这些知识和问题中,存在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能否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呢?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若能常常接触这些问题便会感觉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才不会觉得数学的理论是空中楼阁,与现实相去甚远。因此,教师若能在平时留心观察社会,收集信息,并鼓励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带进教学中给予解决。这种以现实问题为情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在“做”中学到数学!

例如: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按市场分析,若按每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①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 ②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③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则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解析:①月销售量为:500-(55-50)×10=450(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450×(55-40)=6750(元)

②Y=[500-(X-50)×10]×(X-40)

③当Y=8000元时,X=80元或X=60元

由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知:50+[500-(10000÷40)]÷10=75元

即每千克不超过75元,所以销售单价应定为60元

评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用数学知识确定价格获取预期利润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思维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克服学生死读书思维僵化的问题。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还应该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把与数学知识毫不相关的材料牵强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或大量设置纷繁复杂的趣味性情境,以避免抑制学生思维热情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要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氛围,强调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并能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篇7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基本原则分析

(一) 情境素材的现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情境教学的运用不仅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符合, 还要注重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情境相结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放松心态,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且, 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也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情境的素材选择违背了学生的认知习惯, 甚至严重脱离生活的实际, 这样的情境起的作用只能是适得其反。如在教学“按比分配”一章时, 我一开始设计了分配树苗植树的情节, 后来发现学生实践性不强, 因此又进行了改变, 变成分配学生阅读的图书情节, 学生的兴趣便被调动起来。

(二) 情境创设的目的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善于、乐于和易于去理解教学的内容, 因此, 情境的创设应该看成了课堂的有效补充, 千万不可看作是额外的内容。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千万不能背离于教学内容, 否则起到的效果便是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比如,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 一位上课教师以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为例进行导入, 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怎样分最合理。”结果学生有的说唐僧不饿少分一点, 猪八戒肚子最大就多分一点;有的说应该让唐僧一个人吃最好等等, 这样的情境创设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也就是没有明确其根本的目的性。

(三)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游离引发学生思维的本质。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习的工具, 情境的创设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帮助学生产生思考的冲动, 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因此, 情境创设必须要科学而有效。如上述分西瓜的例子, 应该在创设有西瓜分的基础上, 着重引导学生向“必须要注意人人均有”“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最合理”“分成几份”等与数学学习紧密相关的问题上, 让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基本策略分析

针对以上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可见, 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效的问题创设可以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已知与未知的矛盾,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情境创设过程中, 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一心理, 尽量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能够迫切地想得到答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问题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 以教学内容为辅助。只有问题贴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才能够有兴趣去探究问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仅仅是贴近教学内容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问题虽然符合教学要求但是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 只会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从而影响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 我以生活中常用的圆形水杯为例, 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水杯的容积”。由于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并且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都已经有大概的了解, 所以学生都会回答, 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就可以测量出水杯的容积。然后我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水杯中水的体积怎样计算?2.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3.测量较大型的圆柱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 自由发挥,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也非常好。

(二) 有效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进行游戏, 而且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心态极其放松, 思维的活跃程度也相应得到提升。因此, 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习的效果。如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 教师利用数学游戏开场, 只要学生随便报出一个数, 教师立刻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 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计算结果。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游戏, 学生自然特别感兴趣, 有的甚至发出惊叹, “老师的口算能力竟然比计算器还要快。”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行能被2和5整除的游戏训练, 增强游戏的效果, 以此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 更是学习的主体。

(三) 明确创设目标情境

有“的”方能放“矢”,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就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处很快生发起一个学习的动机, 也就是去努力思考自己能否达到这个要求, 像传统的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挂上一个小黑板, 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的方式其实目的也正是此。还有, 像最近正流行的导学案, 同样也是目标指向于一开始便创设出目标情境的问题, 这样非常有利于学习目的的预先构设。如教学“比和比例”时, 教师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要求:第一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长和宽的关系以及路程和速度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 知道怎样读比和怎样写比) ;第二学习目标 (知道像冒号一样的两个点是什么符号, 读做什么, 比号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做什么, 什么叫比值, 怎样求比值, 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以此两个明确的学习要求, 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四) 合理创设操作情境

实现从“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是新时期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根本性转变之一。应该说, 数学本来就应该是手脑口心并用, 本来就应该用来解决好实际问题, 因此,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可操作、可应用的情境, 让学生去进行有实际效果的“再创造”。如在讲授百分比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准备一盆水、一袋盐和一个蛋, 让学生到讲台上去通过配比不同比例盐水, 鸡蛋沉浮现象不同的方式, 引起思考, 究竟怎么才能配比出自己需要的盐水让鸡蛋沉浮受自己控制等等, 进而导入百分比的话题, 这样的操作情境会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

数学情境式教学探究 篇8

情境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也是改变课本面貌的一个结构要素。情境式教学法突破了以往原始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框框,将“情”与“境”融为一体,驻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主动去探讨、去学,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创设形式

“数学情境问题”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境问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愉快的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们就讨论几种创设情境的形式:

1.创设趣味性、数学典故性及生活性情境——以培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性或是数学典故性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调动他们的课堂集中力,学习兴趣度,以及积极的求知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当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数学是活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新知——以培养创新为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在课堂上思想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激思,以疑求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3.创设探究,情境感悟——以培养能力为前提

在数学课堂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

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培养创新意识。

4.类比挖掘,展示困境——以启迪发散性思维为目的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而思维能力又是数学的核心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并逐步展示困境,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有“数学化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时,让学生观察下列过程:因为,3>-5,两边都乘以-2得:-6>10对吗?学生都知道不对,但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对不等式的性质三的认识: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放到课堂中去。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统一,把所学的知识放在问题中,以实际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本质的拓展技能。同时,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成功情境,品尝胜利的喜悦

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添学数学的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进而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为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创设成功情境时应注意做到:

1.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不同层次,创设难、中、易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创设与本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届“中考题”(原题),使他们对解题正确后体会到我也会做中考题。

总之,情境创设的形式与内容有很多,创设情境不是一种时尚,其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要讲究有效性。在选择是否创设情景,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上一篇:在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暨村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招警考试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