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媒体时代催生了诸多法治问题。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激活学生的自媒体生活经验,将自媒体法治案例引入课堂,唤醒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法治意识,型塑其法治思维与法治信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意识,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参与网络公共生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论文 篇1:

德育是一个整体

思维敏捷的冯皓,曾被云南省教育厅一位厅长戏称为90%局长,厅长说,德智体美劳,你管了其中四个,“智”也算一半,你抓了90%。在大德育观下,这90%其实就是学校教育的90%。同事和朋友对冯皓的印象是年轻有为。对教育,他有超前谋划的意识,有创新的思路,有高超的工作艺术和能力。冯皓说,德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一项工作,更是人的教育,德育与教育是一个整体。

中国德育:冯局长,您好!我们知道教育实践需要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请问昆明市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冯皓:这些年,大家都在讲教育理念,但对“教育理念”本身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从学术角度来说,很难去归纳。从昆明市这些年发展教育的过程看,昆明的教育工作非常注重整体性和基础性,我们过去几年的工作思路,基本体现了这个理念。

对昆明教育工作科学定位是整体工作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让所有受教育者能成人、成材,要能够就业,甚至要能够创业,这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昆明市是我国面向东南亚乃至南亚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是边陲云南的首府,教育要为整个昆明市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的支持和保障,成为城市发展的智库。对昆明教育定位我们有这么几个标签:西部、边疆、民族、贫困,昆明多山区,平地只占7%~8%,底子不好,基础比较薄弱。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大决策、大力气加强了中小学校的基础建设,解决了农村学生的就学条件问题,现在到昆明的农村或者县里面,你会发现教学楼是校园最好的建筑。我们从2007年开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不含土地,投入的实际资金逾40亿元。

当然,标准化建设是结合“校安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来进行的,这是一种整体考虑。还有一个考虑,是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要实现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昆明教育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效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改造,初步解决了就学条件不均衡的问题。

除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也需要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职业教育“十一五”攻坚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昆明职业教育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比例有很大提升。2008年昆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约是0.8∶1,现在大概是1.1∶1。

随着学校物质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又推出了“普通高中强基提质计划”,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优质高中的比例。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五年前相比,甚至十年前相比,都几倍于以前的规模。

为了响应国家推行学前教育的政策,昆明市提前制订了学前教育的三项行动方案,每年安排3000万的专项资金专门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我们的农村幼儿园存在条件差、入园率参差不齐的问题,运行上也存在相应的困难,尤其在我们西部地区。今年我们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在农村公办幼儿园推行市级特岗教师计划,今年招聘200多个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既补充硬件,也补充软件,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瓶颈问题。

教育事业是一个整体,学生成人和成材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我们的工作必须整体考虑,教育事业才能科学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普通高中强基提质计划、学前教育三项行动方案等,或许谈不上政策,但都是昆明过去几年里的一些重要工作举措,这些主题不同的工作举措相互之间都协调、配合得很好。

中国德育:在“2012年昆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昆明市教育局提出“创新德育制度建设首推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请问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是如何运转的?对德育制度的完善有何作用?

冯皓:教育事业要科学发展,德育也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工作的高度和深度。这些工作光凭我们教育局、学校校长、教师来操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外力。昆明市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一个智囊机构,为非常设的公益性专家指导、咨询和服务机构,旨在加强昆明市中小学德育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对中小学德育的指导作用,促进昆明中小学校德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昆明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专家委员会在昆明市教育局领导下,对昆明中小学德育的决策咨询、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督导评估、成果鉴定、队伍培养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工作进行指导,从而对德育工作进行系统化设计,形成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

指导委员会成立时借鉴了大学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是德育不是一个学科概念,它是一个工作范畴概念,因此不能完全把它当成学术去理解,完全用学科化的概念会限制我们的工作。

德育指导委员会怎么发挥作用?这通过我们顾问的组成可以看出端倪。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主抓全省教育系统德育工作,昆明要符合国家和省里面关于德育的要求,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陶晴书记能给昆明德育工作把关,鼓励我们创新。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抓青少年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他可以指导我们把团队活动跟德育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云南省委党史办的副主任,他可以指导我们把国情、省情、市情、乡情结合起来。云南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领导他能关注全省高校青少年思想发展状况。昆明市的老领导、市关工委主任,他了解市里各方面的情况,能帮助协调工作。通过这五个人能够把昆明的德育工作更好地覆盖到各个方面,而且便于昆明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调动不同的工作资源。

中国德育:教师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昆明市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可以与全国德育工作者分享?

冯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长,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甚至比跟家长接触的时间还要长。这种长期的接触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言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坚持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原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并印发了《昆明市人民教师誓词》《昆明市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建立教师集体宣誓制度、师德公开承诺制度、师德师风监督制度;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岗”;向社会公布《昆明市师德师风承诺书》《致全市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和师德师风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的监督和评议,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开展师德师风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师德建设的效果和成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昆明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正式印发了《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二是健全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了《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指导办法(试行)》,明确了师德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的程序和步骤、考核等级的设定以及运用等。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昆明出台了班主任建设管理规定,从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入手,激励班主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中国德育:请您介绍一下,昆明市还有哪些德育工作特色项目或成功经验?

冯皓:特色项目方面,我讲讲我们中小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通过勤工俭学,学生能够认识自然,认识劳动,认识社会,体验收获,体会自食其力,通过体力劳动学生能够加强体质。城市的学校没有能力建德育基地,但可以与农村学校结合,老师带着城区的学生去农村学校参加勤工俭学。让学生与自然近距离接触。

2012年6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促进和管理办法》,加大了中小学校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要求,专门以市级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布教育系统里微观工作的促进管理办法。

我们以市政府的名义,要求农村中学按10亩地、小学按5亩地的规模建立勤工俭学基地。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撒胡椒面”,扶持大基地,只要扶持起来,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由大基地再扶持小基地。昆明市盘龙区有一个德育基地,当猪肉卖到30块钱一公斤的时候,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吃的猪肉却是免费的,因为当时学校养了上百头猪,区里面其他学校到这个学校来买猪肉半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营养午餐的成本,并且为我们的学生营养改善加了一道食品安全的保险。

昆明德育工作的经验比较多,我介绍基本的一点就是“出题不命题”。我到学校调研发现很多学校有很多好的亮点、闪光点,很多生动的案例,但是没有形成体系。我要把这些案例形成体系,能够通过我的梳理,把学校德育经验更好地变成一种物化的成果展示出来,这首先就是一种提升。但我只梳理不推介,不推介的概念就是“出题不命题”,类似于在推行高中教改的时候,把我认为的闪光点与各个学校认为的亮点和案例,统一整理出来供大家选择。我就像一个吹蒲公英的人,只管吹,哪颗种子落哪儿不管,让学校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土壤的种子。

责任编辑/高艳艳

作者:晏志成 刘东秀

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论文 篇2:

自媒体时代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微

摘 要 自媒体时代催生了诸多法治问题。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激活学生的自媒体生活经验,将自媒体法治案例引入课堂,唤醒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法治意识,型塑其法治思维与法治信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意识,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参与网络公共生活。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自媒体;媒介素养教育;法治思维

文献编码 A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以微信、微博、博客等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的自媒体日益流行,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广阔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表言论、晒照片或者视频,分享喜悦,宣泄情绪,这一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晒族”。在这一日渐庞大的群体中,中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最先接纳和应用者成为了“晒族”的主流人群。然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尚有不足,容易出现价值迷失和行为失范。随意“晒”导致自己或他人的隐私被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涉及违法犯罪。

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简称大纲)的颁布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法治教育将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法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媒介素养,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以“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一课(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为例,作一探索。

一、激活自媒体生活经验,唤醒法治意识

自媒体时代,隐私被无限放大。“晒族”常用的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网络上大量侵犯公民隐私权现象的发生,其重要原因就是网民个人隐私权保护意识的缺失。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隐私”内容的设置,对于唤醒未成年人保护隐私的意识,提高未成年人保护隐私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1]我们应立足教材,有意识地将法治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唤醒其合理合法使用自媒体的意识。

教学伊始,笔者设计了课堂调查环节:“你平时会通过何种途径上网?你上网通常做些什么?你会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吗?你会‘晒’自己或他人的信息吗?”调查活动聚焦学生感兴趣的“晒族”日常生活,采用对话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们纷纷“晒出”自己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此时,教师追问“在其他同学们的晒宝中,你发现你的身影了吗?”“小凯,你怎么把我照片也发你空间里了”“小颖,这是我的秘密,你答应过不告诉其他人呢,太过分了……”“讨伐声”此起彼伏,晒族与被晒者由最初的抗议,逐渐变成争论、辩解。

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对照自己的行为,你觉得有哪些不妥之处?”“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一课教材明确列出了“隐私”与“隐私权”的概念,并以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为例,辅以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隐私”“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的定义”。学生们阅读教材,逐渐陷入了思考。在其后的发言中,学生们有的说,随便“晒”泄露了自己的隐私,有的说泄露了别人的隐私,还有学生说自己的隐私被别人泄露了……由此,学生开始思考“晒族”涉及的隐私等法律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演绎自媒体法治案例,淬炼法治思维

法治意识的树立,在现实中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上。法治思维方式即人们用法律的规范、原则、理念作为标准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对学生而言,养成积极的媒介批判能力的关键是要学会客观、理性地对待铺天盖地的自媒体信息,学会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而法治教育元素的融入,将为提高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提供助力。

教学中,教师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播放了“连云港电大一位女生被四名女生殴打、剪发、拍裸照并上传至网络事件”的相关报道。由于这一事件就发生在本地且是最新的时政材料,学生感到非常震惊,对“晒族”行为有了更为深入的道德与法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联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侵犯隐私权的事例,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小演员对故事情节的精彩演绎,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们对隐私与隐私权的认识和理解。表演结束后,教师先邀请“晒族”和“旁观者”探究思考:将他人的隐私上传到网上是何种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同时,让“被晒者”谈谈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感受,以及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

由此,学生认识到参与网络公共生活要具有法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同时,提高防范意识,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要做到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相互尊重是现代社会理应遵循的基本文明规则,受人尊重的奥秘是首先要尊重他人。如此,才能享受愉快的自媒体生活。

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教育的基础要求,学会用法律的规范、原则、理念为标准,分析、判断、处理生活问题,即形成法治思维才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对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案例研讨、法治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特點,将真实的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生动的法治教育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逐渐形成法治思维,获得并不断提升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能力。

三、践行自媒体法治生活,强化法治信仰

今天,掌握一定法律常识的“通晓型”公民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法治建设的需要。新型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社会成员不但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将法治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精神操守,做到知行合一,“形神兼备”。[3]这也是法治教育最高层次的要求——形成法治信仰,即发自内心地认同法治,将法治内化为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行动指南和行为习惯,形成践行法治精神的最有力行动。[4]对于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的青少年而言,法治信仰的形塑更具现实意义。

在学生理解隐私权的基础上,教师请同学们以“人肉搜索”为关键词,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课前,学生已经为此分为四个小组,搜集了丰富的素材。课堂上,主题探究活动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展开。第一小组为“问题陈述组”,负责分析“人肉搜索”的现状及原因;第二小组“政策研究组”,负责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评析;第三小组为“解决方案组”,负责提出政策建议;第四小组“行动计划组”,则负责制订行动计划,号召同学们积极行动,赢得职能部门和公众的支持。

这一主题探究活动将“晒族”熟知的“人肉搜索”现象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课堂评析,对“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由此,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性“晒”的危害,懂得了作为公民,自己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严守国家机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课后,同学们根据课堂上共同制定的行动计划,撰写提案送交相关职能部门,或走进社区,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将法治意识融入自身的生活实践。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我们在教学中可积极争取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创设自主体验和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法治意识融入自媒体生活,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并以此引领自身生活。

法治教育由社会生活引发,也是为了引导人们更好地生活。[5]自媒体时代的法治教育这一教育命题源自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更是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实现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开拓与创新自媒体时代法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润生.思想品德教学应把好隐私问题的度[J].中小学德育,2016(11):28.

[2][4]杨恭田,吴彭有.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和举措[J].江西教育,2015(7):28.

[3]潘海东,崔维云.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J].中小学德育,2016(11):43.

[5]崔維云.价值引领:法治教育的应然意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9.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连云港市罗阳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许玲 刘玲

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论文 篇3:

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论探讨

摘要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没有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整体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形势下,提升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任务紧迫。文章从科学教育發展观出发,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将我国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将其质量提升的维度归纳为短期五个方面和长期的一个方面,为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民族地区 教育质量 内涵维度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Areas

ZHENG Yang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按照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一般标准来看,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还存在着:学生学业水平整体偏低、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身心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等突出问题,与内地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提高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提升的维度是什么?目前还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有成功厘清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找到对路的措施和办法,促进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会导致质量的内涵也产生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适应了我国人民群众期望享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总要求,其核心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把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作为衡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教学成果的质量,学生的组成部分、素质特点、发展阶段和教育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到教育实施最终的成效。因而,在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与民族成分单一为汉族聚居区的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理应表现出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1面向各民族的全体学生

1.2面向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历来被当成我国教育质量的目标,近年来,在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其内涵被国内教育界不断强化,并且在政府的决策中被进一步明确化,并从评估、评价的角度进行推进和引导。从多民族地区来说,面临着同样的命题。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仍然存在。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简单地以教学成绩的高低来代替,而其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学习评价中,以对知识驾驭水准的考查为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等,很少涉及。在课程的开设上,受师资不足等条件的限制,重视中考、高考有关的课程,其他科目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而对于学生一生有益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则经常被挤占课时或不予开设课程。这一切,使学生不可能在中小学阶段得到和谐发展。即使将来考上大学,知识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缺陷,甚至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

1.3面向各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

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教育基础不同是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区、农牧区,养成了粗犷、乐观的性格,多以身体素质好、文艺特长突出见长,而汉族学生多生活在城区,家庭文化熏陶较好,表现为喜欢读书,学业成绩普遍比少数民族学生好。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这种不同特点,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命题。在现实中,一些多民族地区虽能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存在,而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面则明显不足,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往往是强调了学业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其特长的培养和锻炼,使其有特长而不突出,重学业而成绩低下。对汉族学生来说,则因为对应试教育重视有余,音乐、美术等艺术特长的培养则显不足,表现在学校组织的兴趣社团参与率有限,是为应付检查而开设的,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1.4面向各民族学生的学习效益

目前,多民族地区城市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农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轻,这种现象并存。在城市,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周末、节假日补课成为普遍现象,这种靠牺牲师生休息时间,耗时间、耗体力,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做法,实际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在农牧区,在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管理抓得不紧,教师囿于现状动力不足,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农牧区教育质量走低的情况,这种教育质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学业水平上,这实际上也是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一种表现。针对多民族地区中小学城乡间、民族间教学和管理的不同特点,有针对地采取措施,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观念的改革,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提高办学的效益,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成为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重要内涵。

1.5面向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多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教育基础相对落后,同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在教育质量的阶段上,应该有近期与长期目标区分,并努力做到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提升的统一。针对多民族地区的现阶段最突出、最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制定近期质量提升的目标,在教育质量内涵侧重上也可以与普通中小学有所不同,但在远期目标上,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与这个目标对接。短期质量所要解决的是现阶段问题,而长期质量所要解决的是与发达地区看齐、与国际看齐,培养各民族高水平人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评价近期质量的过程中,同时重视长期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一方面看到它的当前效益,另一方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实现近期和远期质量目标的统一。

总之,与普通中小学相比,多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在民汉学生的特点、学习效益、教育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需要正视多民族地区教育面对的实际情况,准确理解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的差异,正确认识和把握多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实际发展阶段。

2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维度

第一,促进各民族学生政治质量的提升。多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成份众多,各民族的习俗及教育发展基础不一样,各民族的人才在培养中面临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要培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合格的、爱国的、政治可靠的各民族优秀人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德育教育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目前,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趋势更加明显,纷争不断,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政治质量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是多民族地区多为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闭塞的地区,各民族的习俗观念比较强,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影响着多民族地区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如何针对多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目标。

第二,促进各民族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是反映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近年来公布的各省(区、市)高考分数线,以及各省(区、市)中小学学业考试成绩来看,多民族地区学生学业质量差异十分明显,总体上来讲,民汉学生的学业成绩均衡低于教育发达地区,从内部来看,多民族地区汉族学生学业成绩好于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质量低下的问题突出。从中折射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薄弱的现状。如何提高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既是当前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难点,也是当前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

第三,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文体特长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特长的养成是体育教育综合质量的完美体现。在传统体育上有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锡伯族的射箭,傣族的跳高等等,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大都身体素质良好,特长突出。近年来我们看到在一些国内、国外的中小学生体育比赛中,惊喜地发现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育竞技成绩十分突出。例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足球队、喀什市十一中儿子娃娃足球队,其成员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在国际、国内的校园足球比赛中,取得非凡的成绩。这反映了民族学生在体育上的天赋和特长,因为有好的平台,他们的特长得以凸显出来,形成影响和带队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这只是好的一面,更多的是平庸的现状,如何将各民族学生这种体育上的优势激发出来,形成辐射全地區、全国的优势,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近阶段提高多民族地区体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四,促进各区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绚丽多姿,中小学校作为教育阵地,承担者向学生灌输国家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继承、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在传统文化中,既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继承和发展区域乡土文化。特别是在当前乡土文化不断演变和流失的情况下,更应重视起来。各少数民族中小学校都要担当起传承和发展区域乡土文化的责任。如何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中小学校传承下来,形成多民族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氛围,提高多民族地区各族学生文化素质,这理应成为近阶段提高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培养各族学生的中华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的效果如何,应该作为近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维度。

随着多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质量建设成为核心的时代主题。面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转型正在悄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新时期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和维度,对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引导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建设方向、推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测度评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周志刚.教育质量的内涵及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12(5).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Z]. 2010-05-05.

[3]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z]. 2015-4-15.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2015-8-11.

[5]段志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5.

[6]马晓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剑南文学,2012(4).

[7]温欣.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3-3-1.

[8]刘霞,戴双翔.课程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着力点[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20-22.

作者:郑阳恒

上一篇:村诚信计生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县总工会工作总结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