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推荐12篇)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工程;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应用

1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概述

1.1直播技术的主要形式

广播电视中的直播技术主要包括直播形式和分配式直播技术。其中,直播形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解压和压缩,需要选择数字形式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码,来获取电视视频信号。而分配式直播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C波段卫星信号作为传输基础,促进了有线电视网络与电视台之间信号的实时传输,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看渠道。

1.2直播传输技术系统特点

第一,高带宽特点。需要将转发器带宽设置为36MHz和54MHz,转发器的带宽要大于有线数字电视的频道带宽度。第二,低门限。卫星直播技术相对于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和地面广播电视系统而言,传输链路较长,会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能够满足电视直播的信号接收要求,并且卫星直播传输系统选择的解码方案和低门限信道编码,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第三,高符号率。通过灵活设置转发器带宽和滚降系数等相关参数,提升了卫星直播传输系统的支持性能[1]。

2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迅速,一经诞生就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直播技术具有付费优势,对促进广播电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导致电视画面的观看效果不好,影响着观众的体验。另外,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导致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受到严重的阻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方向,影响着电视节目的个性化发展。

3电子工程视角下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3.1建立良好的节目平台

良好的节目平台,对促进直播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节目平台作为电视节目传输环节的前段,能够保证电视节目得以实现。电视节目平台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编码及采集节目源等相关系统,通过对节目采集系统的利用,可以有效整理需要播放的电视节目,需要对电视节目进行源码编辑,待源码编辑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充分利用编码复用技术对完成编辑的内容进行解码,确保电视节目的有效播放。我国的电视直播技术在直播过程中使用的编码为500kb/s~10Mb/s之间,节目处理需要在该波段进行,能够取得良好的视频播放效果,以便向观众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广电总局对直播技术进行了相关规定,将电视机顶盒作为直播技术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有个性化的业务,给用户观看电视节目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3.2加大卫星传输工作分析

近年来,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强化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效果,需要将在线传播技术为重点改革内容。从目前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电视直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促使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卫星直播技术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中等网络时代,网络拓扑结构开始出现,在通信线路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没有固定的连接形式,每个节点中至少存在两个与其他节点之间进行连接的渠道。该类网络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强和管理复杂等特点。为了提高网络的使用效果,需要合理选择最佳的路由机制路径,将其应用在大型的广域网络中,需要利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法,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转。

3.3卫星接收的实现

目前,广播电视直播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村村通电视网络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机顶盒的利用,来控制用户对节目的选择,确保了用户在接收电视节目时的安全性。机顶盒具有解调功能,用户能够结合自身的收看需求来进行所需电视节目的接收,避免了用户在进行电视节目观看时受信号干扰影响而影响节目观看效果,能够确保用户可以正常地观看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直播的发展历程比较漫长,技术水平在逐年提高,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接收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效果,需要确保能够与节目平台建立紧密的联系,需要对电视节目的接收进行有效控制,不断地提升节目的质量。将机顶盒作为直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对其他信号造成的干扰,需要对接收的各个过程进行考虑,对于信号接收不强现象,需要对接收电线进行及时调整,有效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较大的限制,对天线的接收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强化用户对电视节目的体验效果。

4结束语

直播技术对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电视节目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在电子工程视角下对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建立良好的节目平台、加大对卫星传输工作的分析,强化卫星的应用效果,确保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广播电视能够得到良好地发展。

作者:关健 王春雨 叶建超 单位:承德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篇2

1 我国新闻直播的历史

1984年, 我国开始了第一次电视新闻直播, 这次直播节目是在中央电视台进行播放的, 主要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

品种90种, 2011年11月-2012年3月期间, 销售额为20.15万元。品种涵盖小说及百科, 为纯数字阅读。第二, 京东商城的电子书销售平台, 供应品种100种, 2012年3月-2012年8月期间, 销售额为0.75万元。品种涵盖小说及百科, 有图文数字版图书, 文学类销售最好。

上述两项皆是两三年前的旧版图书的数字版, 还没有同步投入新书的数字版。可以预见, 中国画报出版社若扩大数字出版品种, 并开拓更多数字发行渠道, 相信还会取得更好的发行成果。

4打造跨界能力是出版社的未来发

展方向

数字出版毕竟是一个新产业, 新发展总会伴随新问题, 新问题即是对传统出版社业新挑战。业界有一点共识, 即未来5年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实际情况, 这次的现场直播同时通过卫星同时向国外转播, 传达给世界。1990年之后, 中央电视台扩充频道, 地方省的电视台加入卫星转播行列, 从此, 电视新闻直播成为了一种新的制作, 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年来, 在中国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已经开始盛行。1996年7月, 香港回归、水利枢纽工程截流直播等一系列重大的新闻事件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进而为新闻直播节目掀起了一阵热潮。中央电视台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采用卫星双向互传的方式来实现新闻直播, 主要是通过将新闻直播室和亚特兰大前方报道组的演播室联在一起的方式来实现的。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特有的手段, 朝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不断发展。从1996年1月1日起, 我国人民最熟悉的《新闻

期。

根据“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的研究报告总结, 要想搞好数字出版, 必须面对四大挑战, 拿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一是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中出现产品形态单一、生产与市场、投入与产出存在距离等新问题。二是产业发展进程中, 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落后, 商业化应用开发不足。三是国外大型数字企业向国内大举扩张, 数字出版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四是数字出版产品创意创新不足, 管理运营体制、科学研究范式面临新的形势变化。

笔者认为,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 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互补的对象。从形式的活力、使用的便捷看, 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苹果Ipad等, 传统媒体没有优势, 不在一个竞争平面上。而传联播》开始在中央卫视进行直播, 紧接着, 越来越多的相类似的新闻节目在中国越来越被关注, 直播行列的规模从此更加扩大, 直播深深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欢迎。

2 现在我国新闻直播面临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制度落后

电视新闻直播要想寻求更好的发展, 必须要有厚实的资金作为后盾力量, 资金是支撑新闻直播节目越办越好的重要因素。目前, 在我国的现场直播节目中, 大部分都是将能够控制的因素考虑进去, 但是一旦遇到了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 就不能够迅速的做出反映, 从而有效的解决突发情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筹措问题, 应该在节目准备直播之前就必须进行资金的筹集, 做好充分的准备, 避免

统媒体的需求, 已成为经典文化的生活象征, 仍然会保存于人类未来的历史长河中, 就像石刻和壁画仍然没有消失一样, 纸书也会永远存在。如果大家留意看, 会发现无论是西方的国际空间站还是我国的神舟飞船, 航天员都要拿纸质的飞行手册, 要做纸上的笔记, 因为纸质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可靠性。

传统媒体在文化内涵、编辑力量、作者人脉上仍然具有优势。如果在图书的前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与纸质图书同步出版有数字阅读特色的数字版图书, 相信对整个出版社经营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不失本色又积极进取, 打造成为有跨界能力的出版社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画报出版社, 北京100048) 在突发事件中发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凤凰卫视在“911”成功取决于其在第一时间直播了第二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画面, 而我国的中央电视台却没有随机应变, 与机会擦肩而过。当前我国的地方电视直播节目的各种事项和准备工作都是一种封闭式的程序, 没能和外界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补。没有形成很好的资源互补、相互协作的体系, 这种体系直接导致了新闻内容的传播质量的降低以及媒介的品牌形象的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 还导致了新闻传播的生产成本在不断升高, 在客观上不利于新闻直播的良好发展。

2.2 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现场直播最大的客观制约条件来自于传输技术, 一场直播往往要牵涉力、音频、微波、传送、播出等各个部门, 央视的现场直播一直以DSNG、EFP等重型装备为主, 对于突发事件或快速变换场地的现代直播要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与西方CNN、BBC等大型电视媒体的新闻演播厅相比,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很少能迅速建立现场视频连线功能。

2.3 外部报道环境欠佳与内部主观缺陷

电视直播报道中存在的外界阻力, 撇开必然的权力运作层面或管理层面的干预不谈, 就是媒介本身及整个社会系统都需要一段时间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开放、交流的平和的心态。直播观念不科学是有些地方电台的硬伤, 盲目跟风, 也就是说, 新闻栏目的直播者根本就不尊重事件发生的实质, 将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忽略, 而是一味的扭曲, 不重视事情的自然发展流程, 更多的是人为的干涉和曲解。把直播变成了摆拍, 失去了直播应有的社会价值。其次, 对直播题目的选择不够明确。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点:其一, 使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忽略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鲜活的事件题材, 但地方电视台常常为了避免种种问题的纠纷, 放弃许多直播的好题材。其二, 时间进行过久的事件, 必须有充足的后台准备和应急计划, 电视新闻直播需要强有力的策划统筹和组织协调。不能一连几个小时给观众看单一的画面, 这样会使得新闻现场直播给观众一种单一的印象。所以, 要不断努力, 更加重视培养我国电视直播方面的专业人才, 从而更好的弥补传播者能力、经验不足的缺点。

3 直播策略

3.1 坚持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直播

选题上, 新闻直播的突发事件是必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 对于一般的车祸和火灾等时间没有直播的必要, 但是对于特大的事故, 例如地震和海啸等时间, 只要是时间允许, 那么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进行直播, 让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就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3.2 直播与人民相关的, 老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

首先必须认清的一个问题, 观众才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目标群体, 所以要想节目受欢迎, 就应该选择能够引起老百姓的注意力的相关题材, 而不是一味的国际形势和国际访谈类的题材。以前的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做民生类的题材, 但是往往比较表象, 没有探究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实质性的原因, 没有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特别注意花大力气加强日常新闻题材的直播, 选取老百姓关心的, 具有典型意义的, 同时具有一定动态效果的事件进行直播, 它容易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 更能够受到高度的关注, 并且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3.3 从内容到形式的常态化

所谓新闻直播常态化, 是指新闻直播成为日常新闻报道中常用的方式和手段。其实质是让直播成为新闻播出形式的首选与主要方式, 其发展的目标是和观众尽可能做到零距离的接触。要想实现电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 有两方面的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 其一就是将直播规模小型化。传统的“我在现场”的直播模式在时间、人力物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 直播者应尽可能将无效的信息过滤删除掉, 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进行播报, 对于那些社会中的能引起强烈反应的事件要深入分析和播报, 才能使得直播的内容丰富, 引起剧烈的社会反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革节目的播出机制, 使演播室播报新闻与新闻事件直播能够很好的相互结合, 将时间最为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新闻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知的, 要实现“即发即播”, 必须有一个提供实时性电视屏幕的通道, 否则只能中断其他类型的节目。

3.4 直播的转换和评论机制

对于一些新闻报道, 是需要相应的评论对其进行补充和说明, 从而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了解事件的发生和本质, 并且使得老百姓的视野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对于问题的看待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完善和有效的评论机制来实现的。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 例如利用SNG和3G对专家进行连线直播评论就是一个极为可行的方式。新闻与旧闻的超链接, 使这个新闻的报道更加丰满和充满教育和指导意义。

4 结语

突发的重要新闻事件, 采用直播的方式, 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详细了解事件发展情况。避免了社会上的恐慌情绪并且降低了不良社会舆论的产生, 也是迅速提升媒体形象、扩大媒体知名度、树立媒体权威性与影响力的最佳机遇。目前, 我国的民生问题也是直播连线的热点, 电视直播在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报道形式, 必将在以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电视业在近十几年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也逐渐成熟。对于电视媒介而言, 电视新闻直播一直以来都很重要, 因为它是最能展示电视新闻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这一栏的竞争也是较为激烈的。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直播历史、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做一简要剖析, 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闻直播,发展,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淑萍.论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引发的传播革命[J].现代传播, 2005 (5) .

[2]郭晶.浅析电视新闻直播报道[J].采写编, 2010 (2) .

智能电视怎么看电视直播 篇3

2.将小米盒子增强版用电源线接通电源,用HDMI线接通电视,将下载好泰捷视频的U盘插到小米盒子增强版的USB接口。

3.打开小米盒子与电视,找到“用户”——“高清播放器”(高清播放器有文件管理器的功能,可以直接安装软件)。

4、高清播放器会自动识别U盘设备,在U盘里找到泰捷视频的存储位置,点击安装即可。

5、安装完成后,返回到应用,就能找到泰捷视频的图标。连接好网络就可以收看泰捷视频的节目了。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篇4

引言

随着 3G 网络应用环境的逐渐成熟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流媒体业务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满足了人们追求能够更随时、随地、随意的获得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权威机构预测流媒体业务将是3G网络上的主导业务。3G网络的铺设为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物理基础,但是有限的移动网络带宽和快速增长的移动流媒体业务,使得传统互联网的C/S模式无法适应移动网络的需求。而随着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融合,在互联网领域飞速发展的P2P 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果把P2P 应用在移动通信领域,就能解决移动流媒体在信息源上的瓶颈。本文在充分分析了P2P视频直播技术和3G网络的特点后,提出了一种面向3G 环境下移动终端(如手机、PDA 等)的混合型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该模型适用于3G 网络环境,它将视频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分开,从根本上减少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负担和中心服务器的负载,同时利用P2P 技术进行数据分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小网络延迟,从而提高了移动视频直播业务的服务质量。经实际测试,证明了模型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40 也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下的其它移动P2P 应用、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1 3G 3G是英文 3rd Generation 的缩写,意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 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随着中国3G技术及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亚洲必将成为全球3G 业务的中心,由3G业务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通信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电信市场的飞速发展,必将给各大运营商和移动设备提供商带来丰厚的利润,而用户也将享受更加便捷的各种3G增值业务,3G将更加贴近用户的生活需求。

1.2 P2P 视频直播技术

P2P 视频直播是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一种网络流媒体广播方式,它利用P2P 的原理来建立播放网络,从而达到节省服务端带宽消耗、减轻服务端处理压力的目的。目前国内外比较成功的P2P 视频直播软件主要有PPLive、PPStream、QQLive 和沸点等。PPLive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用户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网络视频直播软件。它采用的是比较前沿的P2P 技术,有别于其他同类软件,它的内核采用了独特的ALM 多播和内聚算法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视频传输对运营商主干网的冲击,减少了出口带宽流量,并能够实现用户越多播放越流畅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当前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的带宽和负载有限问题,使得整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在同类的网络电视软件中,PPLive 有效的解决了内网穿透问题,开发出了目前最领先的“穿透内网自动打开UPnP功能”技术,并解除WinXP对TCP 的连接数的限制,还有效的使得PPLive 能够方便的穿透防火墙。以上种种都为局域 及各种内网用户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便利。1.3 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面临的限制和挑战

与传统 Internet 下的P2P 视频直播相比,在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具有一些新的限制和挑战:

(1)移动终端:移动设备CPU 的处理能力、可用的存储空间、电池使用时间的限制等等和固定网络节点设备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它不能像固定网络设备的P2P 视频直播系统那样长期提供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2)业务流量:P2P 视频直播应用会消耗相当大的网络流量,而无线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在P2P 业务和无线资源消耗之间取得一种新的平衡点,这就决定了在互联网中普遍使用的全分布式P2P 系统架构无法平移到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来;

(3)相对恶劣的信道环境和移动性:在3G平台无线网络中,经常可能因为无线信号的多径衰落和信道拥塞等问题造成P2P 节点之间的连通性不能得到保障,而移动环境下节点的频繁移动性对现有的P2P 业务而言也是个很大的挑战,P2P 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不能同步地适应物理网络的调整,因而必须进行实时监听以便及时感知移动终端设备的状态;

(4)计费模式: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部署P2P 业务,首先要解决的是计费问题。有两种策略可以考虑:一种是把P2P 网络修改成一种可管理的网络,纳入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计费架构中去计费;另一种策略是保持P2P 业务的纯洁性,采用简单而粗略的计费方式,比如“按流量计费”。总之,在移动网络环境当中,全面的计费模式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5)安全问题:对移动P2P 网络而言,通信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字版权等同样是其必须面临解决的问题。固定网络P2P 业务所带来的法律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所以数字版权管理问题、P2P 网络垃圾信息过滤、P2P 网络病毒隔离、P2P网络本身结构的安全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这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系统架构

经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本文设计了如下的模型架构。

在P2P 直播系统中,P2P 网络模型的选取对系统的建立及效率有极大影响。P2P 通常有三种不同的网络模式,即全分布式、集中式和混合式。通过对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所面临的限制和挑战的分析,全分布式P2P 并不适合开发移动P2P 视频直播应用。集中式P2P虽然能够最大限度控制网络传输,但是中心服务器必须保存网络中所有移动终端的全部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中心服务器的负荷,同时由于容易遭到直接的攻击而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而不适用于大型的移动P2P 网络。混合型P2P 集中了分布式和集中式二者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又具有抗攻击性能强的优势,是移动P2P 网络模型的最佳选择。因而本文采用了一种混合型的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将视频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分开,从根本上减少移动终端的计算负担和中心服务器的负荷,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和系统的有效控制。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网络模型如图1 所示:

1.移动 P2P 视频直播系统模型服务端由索引服务器(IS)、状态服务器(ES)、数据服务器(DS)和代理网关构成;

2.索引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它实时监听数据服务器的视频数据上传服务,对所有视频数据建立索引同时生成xml格式的节目列表文件,以备移动终端选择下载;

3.状态服务器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出的频道请求信息后会建立并维护两张表:移动节点状态信息表和对应的视频资源片断状态表,同时将视频资源以片段的形式进行组织并指导其他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下载;

4.数据服务器为直播数据源,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视频下载服务,并且定时向状态服务器发送其状态信息;

5.代理网关服务器接入无线通信网络以实现移动终端的网络通信协议Internet 协议的转换、通信数据包的转发以及计费管理等功能[13]。

6.索引服务器只向移动网络中的上线用户发送视频资源列表信息,即负责视频资源的发布工作,不指导终端用户的下载工作,因而网络负载相对较小,可位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状态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的处理工作需要大量的网络流量,而无线通信网络带宽有限,因此只能位于有线网络中,这是由混合型P2P 网络的结构所决定的。

业务流程

P2P 视频直播服务通常采用数据分块策略实现视频数据的分发。当视频的某一个数据块下载完成后,如何去选择下一个数据块(数据选择)和拥有此数据块的节点(节点选择),是对下载算法、终端性能和网络带宽的一个严峻考验。由于是直播服务,我们采用顺序下载算法下载数据块,但为了使视频直播延迟时间达到最小,我们又对单个数据块进行了分片,然后启动多个线程并行下载这些片段。因此我们采用数据分块+分片策略进行资源控制以实现视频直播服务。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流程如图2 所示:

资源发布

如上图所示,数据服务器为直播数据源,负责资源发布工作。当数据服务器发布某一资源R 时,索引服务器实时监听到数据服务器的R 资源发布信息后将其写入种子文件,然后赋予该种子文件一个全局唯一标识的资源ID 号;同时报告状态服务器该资源R 的发布信息以进行种子信息的同步,并在种子文件中记录该状态服务器的IP 地址和端口号;最后,索引服务器将资源R 的ID 号和对应状态服务器的IP 地址和端口号返回给数据服务器。状态服务器在接收到索引服务器发出的资源R 的发布信息后会建立并维护两张表:移动节点信息表(表名为ID_Node_Info,表1)和对应的资源片断状态表(表名为ID_Res_Pieces,表2),表名中的ID 即为该资源的全局唯一标识的资源ID 号。其中,两表中的Client_ID 为移动节点的唯一标识,ID_Node_Info 表存储P2P 网络中实时共享视频资源R 的所有移动节点的信息;ID_Res_Pieces 表存储这些处于共享资源R 状态的节点的片段状态信息,片段列数据采用位图法表示,即数字“0”表示节点无该片段,数字“1”表示节点已有该片段。

数据服务器根据索引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服务器的IP 地址和端口号与状态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发送数据服务器所在位置(IP 地址)、端口号、资源唯一标识ID、承载能力和当前资源片段状态等信息。状态服务器根据此信息在视频资源R 的两个表(ID_Node_Info 和ID_Res_Pieces)中各添加一条记录,由于数据服务器是视频资源R 的数据源,对应的ID_Res_Pieces 表中片段列数据都标示为“1”。

资源共享

如前所述,本文中的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采用数据分块+分片策略来实现视频直播服务。移动节点A 进入该P2P 网络后,向索引服务器发送上线消息。索引服务器接收到节点A 的上线消息后,返回给它一个频道资源列表,包含资源ID、资源名称、对应状态服务器的IP 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假设移动节点A 选择观看频道R,则它向资源R对应的状态服务器发送初始连接请求,建立连接,同时发送节点A 所在位置(IP 地址)、端口号、要下载的资源的ID、承载能力和当前资源片段状态等信息。状态服务器接收到节点A的消息后,判断节点A是否为初始连接资源R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1.初始连接:根据资源标识ID 在对应的两张表(ID_Node_Info 和ID_Res_Pieces)中添加新的记录,其中在ID_Res_Pieces 表中,把表示节点A 当前资源片段状态的字段Bitmap的值标识为全“0”,查询出数据服务器发送的资源R 最新数据块的块号,搜索出拥有该数据块的所有移动节点,然后把资源R 的最新块号和根据影响移动终端下载的多种因素进行权值计算得到的一批最优下载节点返回给移动节点A。2.非初始连接:移动节点A 根据上一次连接后状态服务器返回的最新块号和节点地址启动多个线程进行资源的下载,完成之后将下载成功的片段信息报告给状态服务器以请求下一个数据块的下载。状态服务器收到节点A 的请求后更新ID_Res_Pieces 表中节点A 的片段状态信息,搜索出拥有该数据块的所有移动节点,然后把根据影响移动终端下载的多种因素进行权值计算得到的一批最优下载节点返回给移动节点A,如此反复,直到移动节点A 停止视频直播服务。不同于传统固定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一般需采用移动IP 技术,因此在本模型中采用移 动终端定时报告机制,即移动终端定时向状态服务器发送心跳包报告其IP 地址,状态服务器通过对移动节点的实时状态管理,对数据库中ID_Node_Info 和ID_Res_Pieces 表做出相应的处理,最终保证了视频直播服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视频播放

流媒体文件在传输的时候要先分解成许多数据包,为了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导致视频播放出现停顿,需要在每个节点设置一定的流媒体数据缓冲区,即采用缓存机制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本文采用了一种环式缓存区,把节点获得的流媒体数据缓存到本地,保证了视频播放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针对上述 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本文通过开发基于Windows Mobile 6.0的客户端软件进行测试,客户端软件包括资源下载、资源上传、网络通信、系统配置等功能性模块。测试网络环境:(1)中国移动TD-SCDMA

(2)中国联通 WCDMA测试设备:

Dopod HTC P4550(2 台)、浪潮英信服务器NT110D(3 台)测试服务器所在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测试时间段: 8:00-11:00、20:00-23:00文件分片策略:TD-SCDMA(4KB、8KB)、WCDMA(4KB、16KB)文件分片策略、初始缓冲时间及状态服务器每次返回给节点的片段数目直接影响着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的性能,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将每次返回给节点的片段数目设定为32,则P2P 视频直播服务的性能相对稳定。由于受到网络通信能力及移动设备自身的限制,针对两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实验采取了不同的文件分片策略和初始缓冲时间。实际的测试结果见表3 和表4。

从表 3 和表4 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在TD-SCDMA 还是在WCDMA 网络中,随着文 件分片大小的增加,下载速度都明显的提高,移动P2P 网络也逐渐趋于稳定,系统性能表现十分优异,这对于未来3G 网络环境下其它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另外也可以看出,在初始缓冲时间大于15秒的时候,节点的平均暂停播放次数已经接近达到理想化状态。但为了使得用户不用等待太长的时间,避免占用过多的内存,我们设定初始缓冲时间为10秒,基本可以满足播放连续性的需要。通过以上实验,证实了本文中的3G平台移动P2P 视频直播服务模型的可行性和实时性。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移动网络特点和P2P直播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面向3G平台移动终端的视频直播服务模型,经使用现有网络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未来3G 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其它增值业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该系统模型,同时实现与现有固定网络的P2P 系统的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中央三台:

为确保广播电视宣传的舆论导向和播出安全,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的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广电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群众参与的直播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编字 [1999]703号)和国家广电总局《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广发编字[1999]746号)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确保 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导向正确和播出安全。

二、从现在起,群众参与的各类广播电视直播节目(包括新闻、体育、文艺等),一律延时播 出。没有延时设备的电台、电视台,不得播出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所有群众参与的电视直播节目一律延时20秒以上播出。群众参与的广播直播节目,如 果与当地电视台直播同一活动,需与电视台同步延时20秒以上;如果单独直播,需延时6秒以上。

三、开办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的电台、电视台,要充分考虑现场和技术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事先做好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四、开办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的电台、电视台,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宣传纪律教育和岗前业务培训,增强有关人员特别是主持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把关意识,并确保其能够熟练使用延时设备,并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作出果断处理。

探讨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 篇6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卫星直播应用技术影响下, 我国广播电视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信息传播实时性目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形式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电视节目数据信号的传输, 其一, 分配式。主要是将C波段卫星作为基础, 将节目信号传输到地方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的前后两端, 为观众呈现电视节目, 其信号质量、电视效果相对较差。其二, 直播形式, 简而言之, 用户利用碟型天线, 直接接受卫星节目。直播电视将数字解压压缩技术作为核心, 将节目转化为数字信号等形式输送到卫星上, 地面接收端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传输到电视接收机中。例如, KU频段电视直播卫星, 将信号压缩进行传输, 能够上传140/280套电视节目, 在保证数量的同时, 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从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

三、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发展情况

直播卫星以其自身频率高、覆盖功率大等优势, 在提高广播电视传输速度、增加覆盖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提倡广播电视“村村通”影响下,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及质量, 方便农民群众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 加强对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卫星电视直播在实现“村村通”目标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Ku频段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下, 如雨、雪天气等, 存在节目模糊等现象, 另外,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 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 直接影响电视直播节目质量, 且难以实现节目本地化以及交互式业务发展。诚然, 卫星直播技术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 其在收视效果、直播到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另外, 通过卫星直播技术还能够增加用户收视数量, 成本消耗少, 信号质量强, 尤其是其安装简便, 适合大范围推广和普及, 是我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的重要途径。[2]因此, 不断改进和完善卫星直播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卫星直播技术在“村村通”中的应用

目前, 我国明确规定“村村通”节目数量及具体要求, 为卫星直播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指明了方向。

(1) 节目建立的平台。节目平台作为节目集成与播出的前端, 涉及节目源采集、编码复用等多个系统, 节目采集主要将节目源信号进行一定处理, 并利用编码复用技术进行解码。例如, 视频动态编码为500kbps~10Mbps之间, 进而为观众提供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 我国相关部门对直播卫星做出了明确指导, 要积极发展机顶盒业务, 让观众能够通过广播电视指南, 实现跨越式检索和收看电视节目, 实现个性化广播电视发展目标。直播卫星“村村通”视频编码要符合通用编码中的主级编码, 音频则使用第II层编码。

(2) 卫星传输工作。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核心, 促进民族产业进一步发展, 直播卫星传输信号编码要利用效率高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水平ABS-S标准, 采用上、中、下三级信号传输, 确保信号传输快速、稳定到达电视接收端。通过将电视节目压缩成信道编码, 结合卫星传输参数, 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终端, 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而且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3]

(3) 实现卫星接收。为了确保卫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在卫星直播发展过程中, “村村通”机顶盒要具备拒绝标准方式以外的解调功能, 避免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安全性, 提高卫星直播信号质量的同时, 还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目标, 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4]

视频与音频在接收方面与节目平台建立使用标准一致, 同样是主级与第II层编码, 为了同时兼顾快速接收与控制成本两个方面的工作, 前期卫星节目在机顶盒中可以采用透明式传输方式进行传送, 并采用一体化变频器调整和优化设备功能, 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 确保信号质量及节目的安全播出。除此之外, 针对直播卫星接收天线的技术要求,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 天气等, 调整接收天线口径, 将可用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保障直播节目质量, 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5]

五、结论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技术, 不仅在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 应用和普及卫星直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合理方式和方法, 在确保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同时, 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君.直播卫星在吉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 2010, 18 (03) :259-261.

[2]马清水.正面直播卫星挑战, 加快市县广电事业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 2012, 20 (05) :12-14.

[3]尚金伟.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电波传输特性及自适应TDMA抗雨衰对策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11:158-159.

[4]邱洪云, 江兵.C、Ku频段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参数程序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 2013, 14 (01) :265-267.

[5]俞德育.中国的直播卫星——SINOSAT2[J].有线电视技术, 2009, 12 (05) :123-125.

走进电视台直播间作文450字 篇7

随后由电视台的叔叔和阿姨热情地带我们去参观直播间。直播间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直播和录制节目的地方。直播间不大,但灯火通明,每个角落里放有许多不同的背景板,以备在不同的节目更换背景,一位主播阿姨正在直播间的台上练习读当天的新闻稿子,还有一位叔叔在电脑上操作,都在为一会儿的录制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其中的一名小记者也走上了主播台体验了一回。

主持人又带我们到了导播间,导播间里有几十台小电视机,上面正在播放各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值班,叔叔告诉我:“这里有几台电脑是自动控制播出的节目,只要把时间确定在电脑上,等时间到了,电视就直接播放了。

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研究论文 篇8

10月31日上午,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国强带领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县政府办、教体局、农业局、人社局、物价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做客宝鸡广播电台第1439期《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接受社会监督、介绍政策法规、与听众现场交流。

节目直播过程中,多位听众通过节目热线、微信平台留言等方式咨询反映有关“秦岭北麓专项整治活动对太白山重点项目建设的影响”、“猕猴桃园区成立科研基地的进展”、“特色旅游停车价格虚高”、“太白山温泉水质如何保证”等方面问题,王国强对听众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各自职能对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现场回应。

王国强表示,县政府将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对听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归纳整理,及时回复,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尽快给听众一个满意答复。市委督查室正县级督察专员王学礼全程参与了节目直播,并对现场热线答复情况进行了监督。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篇9

[摘要] 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继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后的又一次革命。在我国,由于数字电视投入使用时间较短,目前还不够成熟,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整体平移”是一条不以收费频道为主的推广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匮乏和价格的瓶颈。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业务融合信息技术

一、我国数字有线电视的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目前,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1座,播出1787套广播节目和2334套电视节目。由于发展空间小、服务方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缺少新的增长点,节目雷同,影响了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的发挥。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在缩小,另外,城市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90%以上,发展空间也在缩小。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广电系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数字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数字电视毕竟是一项新技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能否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将直接影响到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进度。

有线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传统的模拟系统是使用模拟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的是模拟的电信号。而数字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从技术角度解释,数字电视节目可以是以数字方式拍摄、制作和存储的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是库存的资料片经数字化处理所制成的电影和电视。

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继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后的又一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为应对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听享受的要求,欧美科学家们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然而,数字电视的意义超出了数字电视本身,它有可能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产业换代,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可以带动设备硬件市场和节目服务市场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年,国家发改委召开数字电视产业化领导小组会议,同意广电总局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信息产业部与广电总局成立了有线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以加快有线数字电视设备产业的规模化。由于数字电视投入使用时间较短,国外从开始,中国则才开始,再加上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项目目前还不够成熟。

二、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

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

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着。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

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

“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

“整体平移”探索出了一条不以收费频道为主的推广模式,数字电视中依然可以看到有线电视中的频道,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匮乏和价格的瓶颈。通过在数字电视频道中提供分类广告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这是中国广电业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资讯深度开发,大多数主要媒体都是通过提供分类广告的方式获得利润。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10

摘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呈现繁荣的景象。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传播各项文化、娱乐、信息的媒介也得到不断地更新。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发送信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良好的设备维护才能使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传播的音频与视频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向更加蓬勃的方向开拓。

1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

1.1发展概况。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是人们对于广播电视正常运行的一项合理的人为操控,是人们在这一方面认识水平的不断完善。从旧有的对于设备的管理忽视,到及时修复设备出现的故障,再到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是人们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都为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1.2旧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无误发送的重要保障,设备的健全无损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旧有的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强调重视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完好性,即对“修复”的重视。这就是保障设备在购进时保证渠道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对于设备的磨损,对于发现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合理的修复。更多的强调对于设备的“事后修复”。这种维护理论对于设备的维护相对较少,而更多地是强调设备的可使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旧有的维护理论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无法满足更高水平的技术使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是需要被取代的。

1.3现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日益更新完善,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原有的维护理论被新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所取代。所谓“维护”,顾名思义,是保护对象免受破坏,是一种维持和保护。从后半句哈来看,维护理论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维护理论已经突破原有的单方面防止设备的破坏,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强调更多的维护和保养的意思层面。维护理论是需要相关的维护保养人员,通过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从而能有效、经常性的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予以保护。这里的设备维护理论,就更加强调事前的控制,发现设备出现不良情况的趋势,并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通过维护人员对于潜在的“隐蔽功能故障”进行有效把握,提高广播电视的设备维护的能力。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认识的盲区。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各个阶段来说,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的认识经历了很多阶段。现在的广播电视的发展中依旧存在对于该方面的错误认知。比如,将设备的性能好坏与使用的时间长短紧密的联系起来。将现有的设备无误与设备的无风险、无威胁联系在一起,是对于设备的维护方面认识的悖论。这些错误认知都会阻碍广播电视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技术更新,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都是一种桎梏。

2.2制度的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完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维护理论的提出与实施效果不配比,体现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广播电视的管理缺少合理的制度体系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使管理者不明职权,对待工作缺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有时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设备缺少及时的查修。因此,就易造成电视广播播放过程中出现图像不够清晰,音频突发的卡顿情况,对播放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

2.3广播电视维护人才的缺失。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因此,能做到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用自如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意义重大。在发展的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很多的设备维修人员仅仅是了解电路修理修配,无完备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精准认知,无法实现对于广播电视中的潜在故障的排查,对于维护理论的实现,仅仅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3改进措施

3.1明确认知。只有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的工作者要摒弃曾经的错误认识,与时俱进,对于设备的维护秉持着早发现、早处理的积极态度,才能使广播电视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态度是维护工作进行的准则,也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供了依据。

3.2健全制度。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已经提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实施不利的`问题,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国家相关机构要建立健全法规,明确维护人员的权责关系,使相关的领导者做到对于设备的定期的监管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只有用法律加以管理和规定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发展的秩序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广播电视的权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在设备的维护方面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广播电视这一主流传播媒体更好的发挥功效,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3.3培养专业的维护人才。现实中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广播电视的维修工作通常很难做到经常性的排查,而且技术不够过硬,在维护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应急的作用,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难以应付。针对维护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根据人才不足的现状,机构需要增设在广播电视方面需要专门设置与广播电视设备有直接关联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的处理与维护。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能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知识技能做到了如指掌,轻松地应对设备出现的故障,特别是潜在的故障。只有在专业技术领域十分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更加在行,增加更多的现实意义。

3.4技术推动。随着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才能不断上升。在设备维护的进程中,科技力量得到保证,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技术的不断上升,促进广播电视与网络化融合,使传播途径更加高速、便捷,使卫星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在广播电视的传播中不断应用,提高技术的发挥空间。在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中,出现了很多如管理不善,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匮乏的问题。但设备的维护对于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对于行业的技术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便利。因此,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水平,发挥更多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电视广播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正凯.拓新广播电视维护理论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J].传媒科技,,22:130.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研究论文 篇11

互联网能够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在一定的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这就是网络的独特优势。网络数字化广播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号输出的效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编辑节目内容,区域分工更加明确,能够有效的缩短时间,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制作效率。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很广,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形的连接线,这个连接线能够高速地传播信息和资源,用户在大量的资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现观看节目的目的。

2.2提高远程编辑的效率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之探讨论文 篇12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过程,在大田直接直播的技术。常规栽培相比,较为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等优点。可以规模化种植。笔者澜沧河谷地带水稻生产为例,介绍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生长快、分蘖适中、抗病强、植株较矮、抗倒优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杂交系列冈优838以及优质稻Q优6号,宜香303等。

2 整地播种

2.1 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播时每施腐熟的有机肥750kg、高效复合肥15kg作底肥。田面整平,一般每隔3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田间管理。开好0.2m×0.3m×0.3m。保持流水畅通,不易积水。泥浆沉实后,排干水,晾晒2天后播种。

2.2 种子处理

2.2.1 晒种。选择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晒2天,做到勤翻,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2.2.2 选种。晒种后,剔除混在种子中的草籽、杂技、差、病粒等,选出籽粒饱满、粒重较一致的种子。再用20%盐水漂洗,选用沉抵种籽,然后用清水冲洗3遍左右。

2.2.3 浸种。浸种的作用在于使种子吸足水分,发芽整齐,出苗早。将选好的种子先用40℃的温清水浸种12小时,用0.3%硫酸铜液浸种48小时,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2-3天,浸泡过程中注意换水透气,种子颖壳发白时将其捞出。

2.3 播种

2.3.1 播种时间。适时播种是全苗整齐,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7-10天,早稻直接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澜沧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

2.3.2 播种量与播种方法。要做到均匀播种才能获得出苗整齐效果。每亩播种2.5-3kg,用手直播比较容易。

3 播后管理

3.1 苗期管理水稻播种后,经过8-10天就可以出苗,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1 查苗、补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铁,要及时移密补稀。

3.1.2 水管理。直播水稻播种后的水土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尽水,田面不积水,保持湿润。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当晚排尽水,确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叶1心后浅水勤灌。

3.1.3 追肥。在苗期即4叶前,每亩撒施尿素1kg、钾肥5kg,促进早分蘖,以达到计划苗数。

3.1.4 病虫草害防治。在稻苗期每亩用5%锐劲特胶悬剂,抑虱净乳油1000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

稻象甲是水稻生长早期的重要虫害。其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受害叶有白条斑,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严重时会减产50%以上。可以在沙妥立针期亩用28%快杀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田间要建立水层,同时田埂四周2m内要全部喷药。

3.2 分蘖期管理从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叶形成起到稻穗开始分化,为分蘖阶段。水稻的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都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

3.2.1 浅水勤浇、适当晒田。直播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要保持水层3-4cm左右,这样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抵制分蘖发生。当水稻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其生长,减少无效分蘖,防止倒伏。

3.2.2 巧施分蘖肥。在水稻分蘖后期穗分化前,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施1次长穗肥,每亩顷追施尿素10-15kg,可增加有效穗,促进穗粒形成。

3.2.3 病虫害防治。分蘖期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蓟马等病虫害。白叶枯病防治方法是: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稻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叶片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源码卷褶枯黄,严重时一片枯焦,形似火烧。可在若虫发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1000-1500倍。

3.3 拔节期管理。

3.3.1 施拔节肥。如果拔节期发现稻株叶黄缺肥,每亩施用尿素2.5-5kg。

3.3.2 防倒伏。在直接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

3.3.3 病虫害防治。水稻拔节期也是纹枯病的多发期,该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吃不开椭圆形成或去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会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花。防治方法:每亩用70%多菌灵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3.4 长穗管理水稻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一月左右。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死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级转化,有效茎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茎逐渐枯花,在田间管理上,应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3.4.1 巧施长穗肥。水稻抽穗期,应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吃不开早衰状态,应追施适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天,选在下雨前后,每亩施尿素23kg,也可在晴天采用叶面追肥,每亩用尿素0.2kg加磷酸二氢钾0.04kg,对水3kg喷施。生产实践表明,如果长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把握恰当,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着。

3.4.2 水管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一般应保持水层深6-10cm,以控制水湿。

3.4.3 防治病虫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发期,尤其是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水稻产生大量白穗或瘪粒,影响产量。环吐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水稻齐穗期用20%三环唑1000倍液喷雾;或用50%代森锰锌环600-800倍液,配合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

同时,穗期也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虫发生和危害较重的时期,它们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使稻穗空瘪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尽早防治。可采用40%格杀乳油或20%高渗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另外,这些药剂也能同时防治稻飞虱等害虫。

3.5 结实期管理。结实期是指从水稻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一般中熟品种需30-35天。水稻在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

3.5.1 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放干1-2天,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放干3-4天,再进行灌水。收割前7-10天,把田中的水放干。

4 适时收获

上一篇:健康教育知识广播稿下一篇:房地产全员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