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要立德树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生态学的合理内核为价值指引,深入解析当下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低效之根源,厘清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组成及运行机理,进而提出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实现的策略:树立职业道德生态理念、突显职业道德生态主体、重构职业道德生态介体、重塑职业道德生态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1:

基于习近平德育思想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思考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其意义不言自明。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院校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职业道德

课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GXGZTG20168025)阶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学趋势。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因此高职院校在大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工作,培养工匠型人才,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准。

一、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意识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学习讲话中强调提出:“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的原则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拥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的事实都证明,很多职场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通常不钻研技术能力的提高,玩忽职守,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做出了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情。在爱岗敬业以后的职业道德精神的指导下,开展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能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为进一步推进作为德育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地邀请企业家、职场优秀人士、专家来学校作讲座,向学生讲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师在上“思政”课的时候,也可多讲授爱岗敬业职业精神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去搜集各种素材,编写有关爱岗敬业的故事或者小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师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竞设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有关劳动模范对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认识的讲座,指导工厂师傅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实践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活动,真正使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深刻明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对职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效达到职业教育目的。

二、培育学生的优秀传统美德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在这里,习总书记指出的高尚道德理想的形成与道德培育和实践活动的运转也是分不开的,需要把内心的道德需求与外在道德规范两者互相结合,加强培育道德情感的工作。习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培育道德观念方面的作用,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意义的因素,不断丰富德育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家需要在岗位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应该拥有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肯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积极优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根据职业道德教育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为了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继承与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与时俱进和时代性,抛弃是讲十几年陈旧知识的现象。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对职业道德核心品质需要也是跟着变化的。如在建国初期,一切都是百废俱兴,国家需要的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艰苦奋斗与为国分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为了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需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吃苦耐劳、攻关与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工作上应该力求实现求真务实和创新精神。

多途径开展校园传统美德教育。一是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里举办演讲比赛、专业与职业调查研究、职业场景模拟大赛、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升华职业道德情感与形成优秀的道德行为。二是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各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拥有良好的美德对职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活动,在社会的多项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三是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借助于各种媒介,如广播、报纸、网络等手段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三、树立职业理想的职业道德观

习近平同志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这里强调“立德树人”,就是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责任的未来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中,职业道德要求明显地被列入其中。

职业理想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地自觉把职业奋斗、职业选择、职业幸福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坚定树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复兴理想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归宿与航标。教师也应该积极帮助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开设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根据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实际特长、情绪特征等,为他们量体裁衣地做出职业规划指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设计一步步实现这个理想的近期目标。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并没有实践规划的勇气,教师应该关怀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最大程度保障高职学生践行自己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坚持读书实践的道德理念

2009年,习近平同志提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广大干部为了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让知识与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相互融合,做到清廉自守与修身谨行。习近平同志从小酷爱读书,并在学习实践中领悟出道德真理。在延安梁家河,习近平民南一直勤奋读书,痴迷于阅读与学习之中,阅读了大量文学、政治、哲学、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习近平同志修身实践的思想,强调了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该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获得积极、健康的自我教育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以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加强心理方面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学校采取心理咨询等方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善于自我反思与自我排解。二是纪律规范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自律意识与自律能力,在生活中应该根据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我的言行举止。三是在实践中的学习。教师應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坚持着善的思想理念,培养自身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在实践中从小事积累,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总之,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方式,使学生自我提高与自我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目的。

作者: 韦志清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2:

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化建构

摘要:要立德树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生态学的合理内核为价值指引,深入解析当下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低效之根源,厘清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组成及运行机理,进而提出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实现的策略:树立职业道德生态理念、突显职业道德生态主体、重构职业道德生态介体、重塑职业道德生态环境。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内涵;生态系统;策略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内涵释义

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率先提出了“生态学”概念。自此以后,“生态”这个概念渐渐流行起来,并从一个生物学概念上升为一个社会学、哲学层面的概念。“生态世界观的实质是对相关联事物关系的把握,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与整体效应。作为哲学层面的理论体系,它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超越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转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1]”它已成为“一种观照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生态学研究领域扩展到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由观自然的视角为观世界的视角。[2]”可见,“生态观”是将生命主体与物质客体放在一起,做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综合考量,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主张主客观要素及与所涉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良性互动、持续发展,已成为指导人们实践的方法论和衡量行为结果优劣的标准尺。埃里克·阿什比(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而教育生态从本体上看,是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实践行为,其内涵本质与实施开展具有天然的生态性,用生态学的理念统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其本质内涵更清晰、开展实施更高效。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具有天然生态性特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情感、信念、行为的优化提升为直接目标,最终指向学生未来完满的职业生活,进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其整个过程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由主体(学生)、客体(學校教育者、企业指导者、社会影响者)、介体(目标、内容、途径、模式、信息等)、环体(校内、企业、社会)等要素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通过信息、物质、能量进行动态交换、改进,不断优化协调均衡发展,从而使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获得可持续运转。

其次,生态理念的引入,可以有效突破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困境。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需要其所涉要素的协同推进、有效整合,达成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且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归宿和终极衡量点应指向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与终身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理念正好回应了这一诉求,将“生态”的科学内核引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可以有效激活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内各要素的活力,可以规避忽视主体能动性、脱离职业现实、割裂整体环境等生态危机,可以真正彰显职业道德教育的本真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终身发展。

由此,高职院校生态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生态学的内核价值作为指引,将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统摄于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整体中,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信息、能量之间的流动、交互、整合,达到系统要素间的动态平衡、和谐稳定、整体优化提升,形成一致合力共促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知、情、意、行的优化提升,助其高质量就业,进而获得未来高品质职业生活,实现自身职业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见图1)

(一)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分支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从生物与非生物两个维度划分,可分为:有生命的生态体——主体学生,客体学校教育者、企业指导者、社会影响者等人员要素;无生命的生态体——介体与环境,介体即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即校园景观、专业文化展示、校内实训设施、企业整体建筑样貌、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设施设备以及社会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精神生态环境,即校风班风、校园文化、学校制度措施、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家庭影响及社会舆论等。诸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特有的运行模式平衡发展、和谐共存。

(二)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

阿瑟·乔治·斯坦利(英国生态学家)认为:“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它们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4]”同理,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生命主体以中介媒体为载体,在环境中通过信息、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反馈,以达到整个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顺畅、平衡。

首先,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结构中,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一体化,有生命生态体与无生命生态体交互、整合,达到整个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平衡状态,形成共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合力机体。

其次,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作用机制上,强调各要素之间多向交互、互联互通的动态性,教育客体根据受教主体职业道德发展规律与最新职业道德要求,在充分发挥受教主体自主能动性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等,以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将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主客体通过平等对话式的信息交换、问题反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提高。

再次,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中更加注重生命体“人”与无生命体“环境、文化、制度、舆论等”的动态平衡、和谐共存。环境、文化、制度、舆论等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当与其发展规律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时就促进其发展,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最后,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价值取向上,强调主体、实践活动、环境等要素的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协调平衡,最终着眼于受教主体未来幸福职业生活的获得,通过该生态系统的良好可持续运行,带动、服务其他相关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的实现策略

(一)在职业道德教育系统树立生态化理念

在沿袭传统理念的现行高职教育系统中,职业道德教育运作模式效率低下,究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的职业伦理教育没有与时俱进,缺乏生态性、整体性,忽视了职业伦理教育的生态本性。[5]”故要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树立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理念。

1.树立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平衡性的生态教育理念

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学生、学校教育者(包括教师、辅导员、校领导及学校管理服务人员等)、企业影响者(企业领导、企业实习导师及相关人员)、社会影响者都应树立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理念,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内部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与环境中的各个要素都是其影响因子,只有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交互、整合达到整体优化平衡,形成共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合力,才能获得职业道德教育的真正实效。

2.树立指向学生未来幸福职业生活的生态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面向未来的。生态化职业道德教育既要让学生对当下的职业获得价值认同感,将职业的一般规范制度、文化精神、行为习惯等内化于心,能较快适应职业要求、高质量就业;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要将生态可持续理念融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为其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动力,使其能够做出成绩,幸福自己、贡献社会。

3.树立生态循环运行的生态教育理念

生态职业道德教育以生态化教育模式实践推进,最终又要实现教育成果的生态化,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化既是职业道德的起点也是其归宿。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既要用生态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又要用生态理念诊断教育成果,诊断其是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育效果,而不是為了赶生态化教育的时髦。

(二)突显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主体

在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学生是该系统运行的内因所在,教育影响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化与反应。“人是道德的接受者,但人会把接受过程变为主动探索认识自己、社会、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应有关系的过程,人不是消极地被道德左右,而是主动地选择道德规范,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人是道德的创造者和体现者。[6]”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他教育者只是起引导辅助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时代心理特征(现在高职生大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具有这个时代的特性,与“80后”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职业道德现实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影响,而不是机械填鸭式的灌输。

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依赖于学生个体内部职业道德知、情、意、行的整体优化发展,即主体内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良好表征。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才能使从事的活动达到理想状态。[7]”学生通过积极自主性地学习、实践,对职业道德的内涵、常识、规范、精神及价值有正确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逐步内化、体悟,进而获得职业道德的情感因素,即对职业充满由衷的热爱、责任及荣誉感;在职业道德情感的牵动下,会展现出面对工作困难挑战顽强勇敢、百折不挠及精益求精的职业意志品质;在职业道德知、情、意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催生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行为的不断实践、反思,又会进一步优化知、情、意,形成良性循环。这都是学生通过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在个体心理内部发生、发展的,故职业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发挥了其自主能动性,外部是否赋予了学生职业道德发展的话语权与自主空间。

(三)重构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介体

1.确立生态化的教育目标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混淆于思想道德教育、一般道德教育,偏离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本真价值指向,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生态失衡。为此,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必须坚持本身固有的生态特性——整体性、动态性、协调性。首先,目标的确立要与职业道德教育整体生态系统要素保持协调一致,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分级目标与总体目标整合统一,将目标价值取向回归到培养“人”这个终极向度上来。其次,目标的确立要具有生态动态性,即目标设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发展规律、职业最新动态、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等机动灵活地加以调整。

2.选定生态化的教育内容

传统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大都过度书本化、知识化,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节,并多以面授的形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要死记硬背通过书面考试即可。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严重地脱离了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行业的实际要求相隔离,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成为“孤岛”,游离于整个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之外,从而导致教育效果极低。这就要求必须坚持生态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生活、专业、企业、行业、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选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灵活调整;要打破教学内容单一书本化的局限,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于学生生活、社团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元载体中,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微博公共平台等将相关内容植入其中,时时处处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3.采用生态化的教育模式

職业道德教育的天然属性就是其职业性、实践性,这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必然要根植于职业之中,要深入行业、走进企业,采用“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以打破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空间局限性的束缚,打通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脉络。“倡导体验式教学,通过开展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工作,按照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通过这种工作体验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可以提高和巩固他们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8]”这种通过空间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深入企业进行业务的真实操作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切实地受到企业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触动,为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获得直接经验和“第一手信息资料”。

(四)重塑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环境

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凭其开放性特质,从社会大系统环境中汲取营养、获得物质和能量供给,实现与环境要素的和谐平衡,获得可持续健康运转。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前者指有形的天然或人为建造的景观或建筑等,后者由一定群体组织内的精神、制度、规范、舆论影响组成。具体到高职职业道德所涉环境,主要分为学校环境、企业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其优化改善也应从自然与人文两个维度进行。

1.优化重塑学校生态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环境,其建筑布局、绿化景观、历史底蕴、校风学风、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标准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国学者高旭国指出:“好的理想的生态文化校园环境,从自然景观看,一草一木都散发出生态的气息;从人文景观看,一人一事都印证着生态的理念。”因此,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应立足学校专业实际,无缝对接行业实际需求,以生态理念作为指导,将优秀企业、优秀职业道德楷模的文化形象引入校园文化,将职业道德教育因素巧妙地融于学校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在相关制度制定、学业考核、学生评优、就业推荐等环节上,应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发展情况列为重要参照指标,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

2.优化重塑企业生态环境

企业是高职学生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重要场所,离开企业的顶岗实习、实训,就很难以一名合格准职业人的角色进入职场。企业正确的职业道德、文化精神导向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会引导员工工作基本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形成,能充分发挥工作效能、创造最大经济效益。面对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的高职学生,企业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转变过去“表面形式上校企合作”的敷衍,将学生作为准员工严格要求,从外观环境的布置到制度规章的展示,让他们全方位、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具体工作项目的操作上。

3.优化重塑社会生态环境

影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社会生态环境主要指家庭生态环境与社会宏观生态环境,两种环境对其影响是间接、无组织的,但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家庭生态环境。家庭是每个人道德人格、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源地,父母言行的影响最直接、力度最大。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生态价值观,要给子女以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引导,以自身或亲朋职业阅历佐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子女所学专业及将来职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前景广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择业观、职业理想、职业信念等职业品质,让子女充满职业自豪感,信心满满地开启职业生涯。其次是宏观社会环境。对于职业道德观念正在萌芽的高职学生,社会舆论风气对职业劳动、奉献及回报的价值导向会对学生正确的职业与职业道德价值观的认识与树立产生影响。所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大力宣扬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弘扬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树立职业道德模范典型,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生态职业道德传播的社会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乔学斌.论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建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8-92.

[2]杨孝志.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1-23.

[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5.

[4]Donald Worster.Nature`s Economy.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Second Ed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93-304.

[5]孙峰.当代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生态性建构[J].青年教育,2013(12):102-105.

[6]罗干坤.21 世纪道德教育的新范式[J].学海,2001(5):47-51.

[7]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3.

[8]罗箭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范式转型[J].教育学术月刊,2012(10):93-95.

Discussion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Mor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AO Chang-jiang,LIU Ren-xiong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Nanjing Jiangsu 211168 ,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morality education; ecologicalization connotation; ecosystem; strategy

作者:高长江 刘任熊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3: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用明显,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环节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内涵以及具体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使得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鉴于这一状况,文章提出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设置相结合、与职业内涵相融合、与实践环节相配合,创新模式化教学,完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对将来职业生涯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为顺利择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内涵

[作者简介]谢仁凤(1969-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刚(1981- ),男,江苏常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就事论事”,没有将其放在高职教育的整体中进行考量,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机制建设相融合,造成职业道德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脱节。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职院校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要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衡量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就在于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来看,国内高职院校众多,人才培养数量应当不成问题,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高职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各所院校的实际状况不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具体到人才培养质量上也是有高有低。而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其能力全面与否、与社会需求吻合与否的关键因素。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对高职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道德水平,更能够帮助他们在就业、创业、择业中占得先机,赢得优势。

其次,強化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应对多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加速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充斥社会,并渗透进高职校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安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择业观。这种情势下,切实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无助时看到希望,在落寞时保持镇定,不为外界干扰所动,进而心无旁骛地学习专业知识,强化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懈努力。

最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重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受市场经济思潮的影响,个人薪酬、薪资待遇、未来发展等因素成为很多学生择业、就业的首选,社会价值往往被抛在脑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就业、工作过程中综合考量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教学设计到课外实践都强化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自身专业教育不相适应。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充足的技术人才,会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强化对学生不同技能的培养,在专业教育方面划分了细致入微的门类,由此开展授课、教学及相关实践操作。而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刀切”“大锅饭”现象,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均完全一致,缺乏根据专业实际和将来就业环境而量身打造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更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学时安排。

其二,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内涵相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性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而是沿用了一般的道德教育方式,“职业”二字所涉及的具体内涵更是无从谈及。这种简单、重复地将职业道德教育从基本道德教育中移植而来的做法,将不同岗位、职业、行业对职业道德独具特色的要求混同或弃之不理,长此以往,终将引发师生不满,也不可能与社会真正接轨。

其三,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脱节。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单调枯燥,而且缺乏针对实践环节开设的内容,将源于生活的道德情感、意识、信念和行为方式简单归结为道德规范、理论体系,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个体的道德生活,造成道德教育程式化、虚无化,成为空洞的说教,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初衷,自然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

三、改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人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诉求是关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改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一)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1.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职业道德是在职业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与相关专业结合起来。首先,职业道德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具体职业指向性不同,职业道德的内涵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在开展全校统一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外,必须依靠各二级学院,使专业教师、辅导员形成合力,针对不同专业及所对应职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有区别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每个职业在不同的企业、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呈现出相应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体验职业道德规范、邀请企业管理者或岗位能手来校分享职业道德养成经验、组织学校各类社团开展相关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职业需求。

2.学生主体性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职业的差异性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为必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量身定制一系列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如通过建立学生档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境遇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导师制,通过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帮助学生结合个体情况分析职业道德的现实需求,促进学生将外在教育转化为自觉追求,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彰显职业内涵

1.以职业道德教育引领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职业道德教育不会具体体现在道德教育中,而是体现在职业教育中。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教育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行为,使职业道德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职业性;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职业性考核机制,使职业道德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职业内涵,使教师能够根据职业性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改进教学效果。

2.完善道德考评机制。完备成熟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推动职业道德教育进程,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首先,进一步细化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评价系统,使评价体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评价方式单一的状况,从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掌握情况、对职业道德教育课业的态度、 职业行为能力、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四个方面对职业道德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将具体的职业与职业道德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逾越职业道德规范,立足岗位,做出贡献;再次,引入企业评价,将企业、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使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最后,建立评价监督体系,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以实践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辅,践行职業道德

1.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中践行职业道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也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以课堂教学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注重书本知识传输和课堂讲授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其次,在具体实践中为学生们配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并辅以有效管理,鼓励各实践教学队伍的组长由职业教师转变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以便能够有充足精力切实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再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时间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深化理论知识,领悟职业道德对职业规范以及自身职业生涯的影响;最后,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2.以实践教学结业活动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职业道德践行模范教育,以具体工作内容、具体职业践行为基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将具体的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切实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传授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组织校内或各院校之间的大型活动,如相关辩论赛、沙龙、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更具贴近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深入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美珍.浅谈职业中专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

[2]刘伊,陈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

[3]赵林梅.新形势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4]邱杰.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

[5]张弦.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6]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7]于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3).

[8]杨大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9]张莉初,龙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5(1).

[10]龚卢芳,林涛.电力高职职业道德综合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谢仁凤 刘刚

上一篇:市移民部门年终工作报告下一篇: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