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赤壁市羊楼洞古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为例,结合古镇的基本情况与特色优势,研究标准体系在羊楼洞古镇的构建、应用与实施,探索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 篇1:

打造职工多元增收“升级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兵团成立调研组于2015年9月对一师、阿拉尔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参观了职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中小企业园和团场城镇集贸市场,实地走访企业、合作社,听取全师和团场情况汇报,与有关部门、园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创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一师、阿拉尔市“双创”工作主要做法和特点

从2013年开始,一师、阿拉尔市以城镇化建设为平台,以产城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职工创业园“四轮驱动”为引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职工多元增收“升级版”,初步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两年来,全师新增就业2.8万人,种植业劳动力转移2.32万人,占2012年末种植业劳动力总人数的45.8%。2014年,全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较2012年增长44.2%;全师累计新增企业1263家、合作社184家、个体工商户1513户,其中民营小微企业比重超过80%。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2013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团场职工创业园管委会的通知》、《职工创业园农产品加工“短平快”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园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支持团场职工创业园农业现代化建设及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主要领导亲自抓“双创”工作,工信委牵头协调,并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各团场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职工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职工创业园管委会。制定出台了《职工创业园考核办法(试行)》,对全师14个团场的15个职工创业园工作进行考核奖惩,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团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2015年累计向445户职工(含青年、妇女)发放自主创业贴息贷款3088万元,培育创业就业致富带头人136人,带动职工就业1800多人。2014年年底,全师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7.92亿元,户均纯收入12741元。

(二)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创业平台。2013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其中团场职工创业园12亿元。全师15个团场职工创业园的71个特色产业分区规划全部“出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共建设道路120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0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50公里,布设通讯线路50公里,安装天然气管道45公里。中小企业园先后完成了35千伏变电站和道路、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一期工程目前已完工,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网络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民间投资进入园区创业。五团借助地缘交通优势,将职工创业园规划为商贸服务区、农产品加工区、科技孵化区、综合区和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区等五大板块,总投资13.5亿元,目前已落户企业116家,个体工商户698家,入园创业就业职工达到2130人。十三团累计投入职工创业园建设资金40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驻园区的61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全部为民营资本投资,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亿元。2014年,全师“一区三园”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较2012年增长112.6%,占全师比重达到33.2%,成为全师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民间活力。一师、阿拉尔市建立了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印发《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申报指南》,出台财政贷款贴息政策,给予民营工业企业基准利率的3.6%、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贴息。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团场职工创业园建设,采取“奖励借款指标,全师财政全额贴息”办法,借款期限3年,每年财政贴息1080万元。开展畜牧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试点工作,师财政拿出500万元,对参加农业保险的畜牧养殖业经营主体,每年按其保费的50%提供补贴。出台“双百强”民营企业奖励政策,每年评选表彰200家优秀民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家,规模以下企业100家,分别给予2万至16万元不等的奖励。出台电价优惠政策,5年内给予工业企业每千瓦时0.36元的电价优惠,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企业还可享受每千瓦时0.28元的超低电价优惠。制定印发《财税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出台税收返还政策,以2012年各团场上缴税收财政留存部分为基数,新增部分2013年起100%返还给团场,2014年共落实团场税收增量返还5076万元。出台促进职工增收政策,入园创业职工享受低价租用厂房、土地等优惠,并保留职工身份。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小企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内的各企业,均享受税收、水电气、土地租金费用减免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目前,全师“一区三园”的全社会投资中,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比达到了1∶5,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的效应逐步放大,大到加工厂、小到馒头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民间的创业创新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四)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创业空间。一师、阿拉尔市依托新型工业化建设,放开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支农工业市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鼓励职工创办红枣加工企业近200个,鼓励职工入股国有企业——阿拉尔沙海节水公司享受固定分红。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工会自营经济贴息贷款政策,推进职工自主创业项目建设,扶持职工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引导职工建立“种、加、销”连锁经营模式。借助浙江对口支援优势,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积极发展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催生经济转型新业态,目前已建立七团、十二团、十三团等3个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红枣等特色果品线上销售初具规模。七团职工子女李燕大学毕业返乡,利用团场免费提供的场所,在团委小额贷款的支持帮助下,创办“阿拉尔好色果果农产品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网上销售红枣等果品10万公斤。十三团青年大学生创办的“红福天枣业”、“胡杨树果业”、“远征果业”三家企业,目前正筹备共同投资180万元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拓展电子营销市场,并已经在重庆、合肥建立了配送仓储点。郑州

(五)强化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师、阿拉尔市增强政府服务理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报公示制等制度,简化住所登记手续,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对入园项目的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行政手续限时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消防、环保、产权等行政审批手续限时30个工作日内办结。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五项服务”(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现场服务、配套服务、联络员服务)和“四手理念”(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十三团为解决职工创业资金不足、入园企业融资难题,引进阿克苏信用联社在团场建立营业网点,并通过招商引资,由阿拉尔天地人公司投资8000万元,申请注册成立阿拉尔幸福小额贷款公司,2015年年底正式营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师、阿拉尔市“双创”工作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鼓励创业创新的环境氛围还未形成。一些干部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对团场不能带来利润,对个人不能创造政绩,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一些职工群众对承包土地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念乡惜土观念强,满足于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担心创业失败血本无归,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年轻人受计划经济就业观念影响,对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就业不认可,对从事个体经商、服务行业的人员有偏见。仍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外出就业创业比较排斥。

(二)服务创业创新的体系还不健全。师、团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集中度不高,特别是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与创业者的迫切需求还有相当差距。师、团现有创业平台规模较小、承载能力较弱、服务功能还不完善,难以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的创业需求。行政资源整合优化不够,仍存在行政手续繁琐、程序繁杂、效率不高、服务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全师和团场大多缺乏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创业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和创业指导,对财税、金融和土地等政策缺乏了解,对众筹等融资渠道和互联网等销售渠道不会使用,对经济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掌握,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束手无策,创业准备不足,创业风险较大。

(三)创业创新主体起点不高。总体上看,目前一师、阿拉尔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不优。粗放型经营多、科技型企业少,相当部分的创业者还处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阶段,大多数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企业普遍反映物流成本高、市场信息缺、市场终端远,相当部分企业依靠本地消费,市场容易饱和,缺乏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

(四)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还需加强。国家、自治区和兵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落实周期长、进度慢,尚缺“最后一公里”。兵团政府职能缺失,自身财力有限,导致金融、财税、土地等要素资源缺乏,对创业创新扶持的政策先天不足。金融机构对团场职工群众缺少风险评估机制,没有财产抵押担保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创业者普遍面临启动资金缺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受兵团现行土地政策制约,团场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难,团场职工创业园的入驻企业难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仅凭土地租用证明无法获取银行贷款。受全师和团场的经济实力、行政职能影响,扶持创业创新的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各成员部门工作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年度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普惠性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机遇,高起点谋划,面向欧洲、中亚地区,创办企业,发展兵团物流、电商、建筑建材、农业开发等,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二)加大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扶持。制定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兵团设立创业基金,在贷款贴息、保险补贴、办公设施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优惠。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组建成立兵团金融机构,推动各师普遍建立村镇银行,实现团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覆盖。推广“银证通”、职工自主创业互助金等做法,激活银行存款资金用于大众创业。加强与金融结构协调,努力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多元化产品服务。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通过发行票据、债券等进行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积极探索众筹、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协调金融机构在团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活畜抵押融资等金融创新。

(三)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协调联动,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制定兵团各级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行政干预,实行简政放权,优化市场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协调工商税务部门,尽快全面落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和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一址多照”等改革政策。加强“双创”信息资源整合,兵团、师两级统一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增强信息透明度。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建立政府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五位一体”服务。

(四)提升兵团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清理并废除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规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支农工业、农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重点领域,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推动院校科研平台向社会全面开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面向外部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发挥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产业“互联网化”发展,引导兵团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借助对口援疆机遇,积极寻求科技援疆、智力援疆和产业援疆,建立科技孵化园区,提高招商引资的企业质量和科技含量,促进兵团经济转型发展。

(五)加强创业创新主体队伍培育。整合兵团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切实加大职工自主创业就业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创业创新能力素质。深入实施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妇女居家创业工程等专项行动,鼓励职工子女、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群众到兵团创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鼓励支持兵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能力。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养“留得住、走得出、干得好”的兵团本土企业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曲德林系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 潘江林系兵团工会副主席 向兵系兵团工会经济工作部副部长)

作者:曲德林 潘江林 向兵

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 篇2:

特色小镇实施标准体系 打造品牌路径探索

摘要:以赤壁市羊楼洞古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为例,结合古镇的基本情况与特色优势,研究标准体系在羊楼洞古镇的构建、应用与实施,探索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羊楼洞古镇 特色小镇 标准体系 品牌

Key words: Yangloudong ancient town,characteristic town, standard system,brand

1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赤壁市羊楼洞古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将以标准为载体,以创新为手段,全面构建羊楼洞古镇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发展协同、公共事务管理协作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2 羊楼洞古镇建设的基本情况与特色优势

2.1 基本情况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古镇位于赤壁市区西南26千米,地处湘鄂赣交界要地,明清之际为蒲圻(今赤壁市)6大古镇之一,素有“砖茶之乡”美誉,明清时期青砖茶通过人力推动的独轮车,经过羊楼洞古镇的石板街到达汉口,再乘坐轮渡到往欧洲,茶马古道从这里起源,根据现有史料,羊楼洞古镇是“万里茶道”繁荣兴盛历史最长、制茶业规模最大的源头集镇,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商旅店铺100余家、人口近4万人。羊楼洞古镇也被誉为“万里茶道”源头[1]。2010年,羊楼洞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古村落”称号,2015年被国际茶叶协会授予“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的荣誉称号。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古老丝绸之路重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羊楼洞作为中俄万里茶道的起源地,重新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地区的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赤壁,重新发现羊楼洞的历史,采购茶叶,重建贸易联系。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赤壁市委市政府正在对羊楼洞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古民居、古村庄和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的同时合理应用开发,塑其形、挖其魂、传其神,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内涵,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结合,延伸乡村产业价值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2.2 特色优势

羊楼洞古镇的茶叶贸易在近代中国一度衰退,近年来赤壁市加大对羊楼洞古镇历史的挖掘和文物保护,以茶文化为亮点,大力发展羊楼洞文化旅游项目,引入了卓尔等投资集团,规划范围包括羊楼洞古镇550亩,新镇534亩,松峰山茶马古道约3千米,羊楼洞新镇投资额达60亿元,且正在不断地引入投资主体,目前新镇建设初具规模,一个以茶产业等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特色小镇,正逐渐成形。

羊楼洞古镇进行恢复性建设和发展已初见成效,羊楼洞的特色是青砖茶、明清石板路和老建筑。羊楼洞古镇属于咸宁市管辖,2017年6月,咸宁被选为ISO 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试点城市,成为“国际城市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咸宁发展竹林经济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在国际城市联盟内分享。

全市建立标准化协调小组,发布了咸宁绿色发展标准体系。2019年10月16日,ISO/TC 268城市可持续发展秋季工作组会议技术参观在咸宁举行,期间发布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湖北省地方标准,并向ISO/TC 268秘书处提出研制一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相关的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得到来自英国、法国、韩国、日本、伊朗等国专家的认可和支持。

3 羊楼洞古镇标准化现状

3.1 开展试点工作的机制已建立和逐步完善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9月成立。2019年,中共赤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了羊楼洞文化旅游区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羊楼洞文化旅游区管理工作。湖北省文物局对羊楼洞古镇的规划开发非常重视,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经评审批复。

3.2 羊楼洞古镇的规划建立在良好的标准化基础上

2018年,羊楼洞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该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化基础充分,规划伊始,就建立了规划法规文件体系。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在部门规章与行业标准方面,收集采用了以下标准:GB/T 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CJJ 27—2012《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282—20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T 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T 18973—2016《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在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划方面,参照和遵循了《咸宁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湖北省赤壁市旅游發展总体规划(2016—2020)》《赤壁市旅游“十三五”发展思路(2016—2020)》《赤壁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赤壁市羊楼洞环境整治规划(2015—2030)》《赤壁市赵李桥镇总体规划(2014—2030)》《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羊楼洞村、新店明清石板街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湖北咸宁羊楼洞村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5)》《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7—2025)》。

3.3 羊樓洞古镇的开发建立在良好的茶叶产业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之上

羊楼洞茶区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羊楼洞茶叶加工和集散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其内部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外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赤壁青砖茶产业集群,制定了《老青茶生产技术规程》《青砖茶加工技术规程》《羊楼洞砖茶》湖北省地方标准。2019年10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还发布了《赤壁青砖茶》团体标准,湖北省标准化学会发布了《赤壁砖茶标准体系》。赤壁市政府计划下一步推进团体标准和体系的实施,打造赤壁青砖茶品牌。

赤壁青砖茶产业以省级农业(砖茶)产业化示范园区和省级砖茶科技示范园为基础,包括1000亩的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和1800余亩的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到目前为止,园区内的砖茶加工上下游企业35家,其中砖茶加工企业9家,红绿茶出口加工企业1家,名优绿茶、红茶与老青茶加工企业及砖茶物流企业25家。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咸宁市级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 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砖茶年加工能力4.5万吨,名优绿茶加工能力3000 吨。产品主要外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内销内蒙古、新疆、北京、广东等省市、自治区的17个大中城市。全市有 “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两个区域公共品牌,有茶叶品牌商标 60 多个。其中,“川”字牌和“羊楼洞”牌为中国驰名商标;“赵李桥”“松峰”“品贵”等5个省级著名商标,另外还有8个知名商标。砖茶直营销售体验窗口已有112家,辐射全国1500多个销售终端。

4 羊楼洞古镇实施标准体系构建

4.1 在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保护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

羊楼洞拥有明清时期的石板路和老房子,蕴育着茶香,回响着优美的历史故事,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先天优势。在古镇的规划建设中,将修复120栋明清建筑,恢复原羊楼洞古街明清时代生产、生活、生态场景,将是独特的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禅茶古镇,规划了接待服务中心、商业街区、精品客栈、茶文化博物馆、酒店及会议中心、书店、禅茶广场、经典园林小品等项目。羊楼洞也参加了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为了保护好传统和古迹,在新型古镇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商业活动与生态旅游共融发展。同时,根据羊楼洞特色研制赤壁旅游节、茶叶大会服务、商贩管理等标准,研制羊楼洞青砖茶非物质遗产传承、管理标准,研制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保护、日常运维标准等。

4.2 现代农业领域流通环节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羊楼洞地区适用的茶叶标准明细表,梳理现有的茶叶种植,精制茶加工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基础通用标准清单,结合赤壁青砖茶品牌,研制赤壁青砖茶质量、等级评定、商标使用、包装标识、溯源等标准。羊楼洞古镇周边遍布生态茶园,在茶叶种植和制作方面,标准化工作经验丰富,开展了对标达标、质量提升的工作;在茶产业流通领域商务服务、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与批发零售市场建设等方面,建立标准体系和开展试点工作。复兴青砖茶茶叶品牌,整合羊楼洞古镇系列老字号和卓尔“楚茶”茶叶品牌,制定青砖茶茶青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标准。利用卓尔云商、卓尔传媒等渠道和媒体优势,打通国内外销售渠道,重塑羊楼洞青砖茶品牌。推动赤壁青砖茶种植、加工、商贸流通、服务全产业链标准的体系化,帮助羊楼洞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选取2~3个产业急需的标准在羊楼洞古镇范围内宣贯实施。

4.3 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工作

紧紧围绕生态发展的理念,促进羊楼洞古镇面貌的改观、居民生活的改善,走发展农文旅结合的路子,在古镇规划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采用国际标准ISO 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和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保障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型城镇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予以完善,选择相应的城市发展指标进行自我评价[2,3]。

5 赤壁羊楼洞标准化试点成效分析

一是通过组织企业抱团闯市场,扩大营销队伍,增加市场营销窗口和网络营销网点等措施,使全市茶产品边销市场进一步巩固,内销市场迅速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开,赤壁茶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二是羊楼洞古镇的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实施,充分利用小镇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小镇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小镇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赤壁经济文化建设创造较好的平台载体。

三是进一步推动小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增值。通过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打造资源保护、农产品贸易流通标准体系,使小镇生产的茶叶、土特产、茶产业衍生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四是有利于实施“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羊楼洞古镇的开发建设,开展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与现代化的文化、资源、理念接轨,将大大推动小镇镇容、经济模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生态旅游经济模式探索等与标准化、国际化接轨,重现“茶马古道”辉煌。

6 总结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城市或者农村的发展,二者互相依存,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镇的依托,而新型城镇化的产生也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城镇的发展应该是进行城乡统筹、发展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而这个统筹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标准化的引领,只有在建立健全各项规范制度,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可持续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朱琳琳,雷该翔,李新华.赤壁市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6(4): 32-34.

[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Management 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ISO 37101:2016[S/OL].[2020-09-06].http://www.iso.org/standard/61885.html.

[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Indicators for city services and quality of life:ISO 37120:2014[S/OL].[2020-09-06].http://www.iso.org/standard/62436.html.

作者:鲁曦 张朵 应朝辉 陈琼 姜康 雷晨 聂婕

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 篇3: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摘要: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已然成为国家领导越来越重视的工作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先简要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再从薄弱点出发,寻找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经济管理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中国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市场经济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及农业经济发展给予了支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很多偏远地区并未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經济管理模式,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带来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管理体制没有紧密贴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也是现如今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不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推动作用[1]。

1.2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

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联系密切。为了农业经济发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诸多助农政策,帮助相关地区建立严密的农业管理制度。这些战略和措施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上层领导部门抓住了发展机会,但是下层实践落实过程中却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够及时落实上级策略,拖慢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一旦某一项工作疏漏没有及时处理好,被无限放大。那么农业经济发展首当其冲。

1.3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差

很多农民由于文化层次及综合素质不高,很难清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可程度及响应积极性较差,导致很多农业经济发展方针政策难以切实落实,不仅会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效造成影响,也对当地新农村建设进程及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2.1完善农村经济制度

我国各个地方的农村发展情况不同,新农村进程也不同,所以在制定农业经济发展管理制度时,要进行差异化的考虑和完善。对于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且各项建设指标良好的新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可立足于实际,制定有利于建设目标扩大化的经济制度。如,对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成果的农村,可进一步推进其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落实,以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环境闭塞且新农村建设进度推展不力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则要先放缓执行原定目标,反思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实际情况摸不准,就积极派遣人手下基层调查,当真正掌握了其经济发展特点时,在具体研究对策,推行对应的经济制度[2]。如,部分农村地区过于偏远,且地方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让他们严格跟进大方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是不切实际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把步子慢下来,查清原委再做制度上的调整。此外,经济制度完善也涵盖对各地经营管理理念的改良。

2.2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发展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平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加之农业经济发展本身就极具复杂性,因此新农村经济管理还有赖于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很多时候,人们更注重政策本身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只是盲目贯彻落实政策,履行理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但其实,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在于政策制度,而在于操盘、管理的经济管理人员。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部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最终效果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3]。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新农村经济,不让复杂、繁琐的产品经济问题阻碍新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参与新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选拔标准,给熟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一个机会。如果认为选拔的工作人员还不足以独当一面,还可以组织开展集体培训教育工作,从思想到行为培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明确各

方承担的责任和问题。再者,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不断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选拔出一个高学历、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员工可以尽快摸清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形式和趋势。

2.3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民群体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对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加强农民群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先进农业技术及生产理念的普及和应用,并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专项培训活动及不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动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1]。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3.1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不仅应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贴合,更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管理应与时俱进,其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变也成为了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现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使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农业生产除了需重视产品质量及产量外,还应重视农产品经营管理及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3.2生产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化向农村、农业的渗透加快了脚步,使农村经济发展又新获一大助力。其信息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农村群众获取生产、销售等相关讯息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依托于信息化的系统、手段对管理内容、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反馈等。另外,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农民群众与经济管理部门、市场、外界社会进行互通有无的媒介,其便利性、功用性越来越受到认可[2]。

3.3生产标准化

当代农业越来越走向规模的、标准的方向[3],且不少地区也在推进合作经营的机制。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以及管理,能够带动一方产业链的形成,进而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也让新农村建设步子加快。这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生产会联动相关企业,与之互惠互利,对标供与求、产与销,使农业生产更加规范化,也会相应在技术上进行升级。且在此过程中,农民减少了对农产品销售的顾虑,其产品还有机会获得深加工,附加更大的经济价值[3]。

结语: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问题都是能够推动农村经济朝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现代化发展不仅仅体现于利用现代化发展手段,更重要的是现代化管理方式。经济管理体制问题、管理人员水平问题还有农业信息化水平问题是本文着重关注的三个方面。希望从这三个角度出发,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水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农业经济发展步入现代化潮流中来。

参考文献:[1]张海丽.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村.农业.农民 (B版),2020,534(6):27-28.

[2]杨莉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优化路径[J].中国市场,2020(15):58-59.

[3]贾文博,岑金花.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方法探析[J].轻工科技,2020,255(02):121-122.

作者:云三战

上一篇:残联工作总结三篇下一篇:德育工作思路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