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推荐11篇)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2

1 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及优势

科尔沁左翼中旗隶属于通辽市, 东西长191 km, 南北宽116 km, 土地总面积9811 km2。旗境域属平原地貌。在冲积、风积因素下, 具有波状起伏、草甸、沙坨、湖沼漫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 多风沙;夏季雨热同步, 雨量集中;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宝龙山至架玛吐一带的长烟煤矿现已少量利用的自然资源有:风能和太阳能。

科左中旗历史悠久, 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以农耕为主, 科左中旗土地辽阔, 土壤肥沃, 旗内盛产玉米、大豆、葵花、小麦、高粱、水稻、花生等农产品, 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玉米最高年产量可达9.2亿kg;有机葵花出口远销至西欧地区, 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有“黑珍珠”之称的蓖麻籽产量占全国蓖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被誉为“蓖麻之乡”;全旗牲畜存栏总头数达120万头 (只、口) , 以科尔沁黄牛为主, 被誉为“黄牛之乡”, 已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和秸秆养牛示范旗。全旗牛存栏20万头, 羊存栏达40万只、猪存栏达50万口, 草原白鹅年饲养量500万只。

科左中旗农机化事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与70, 80年代现已基本形成了农机管理, 生产, 培训, 推广运用, 维修保养和供应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

农机总量稳步增长, 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明显得到改善, 适合我旗地域特点的中, 小, 微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和普及, 机耕, 机收等作业服务全面推开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旗机械化水平达到58.3%, 机械脱粒, 农田灌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愈加显著。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机械代替了耕牛, 耕牛成为了奶牛, 肉牛有传统的养牛耕种转为养牛赚钱, 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有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 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机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群众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认识不足, 旗, 乡, 村干部群众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模糊认识不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经济水平不高自然条件差, 不适合发展农业机械化。我旗微小型机具多, 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还十分低, 农机化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农机化投入资金不足, 我旗农机化技术推广及普及不足严重束搏了实现机械化的速度。

3 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 强化三个转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了解全旗资源, 地势, 知晓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使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全旗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将迅速拓宽, 我们要使农机装备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 “强化三个转变”一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 重点发展葵花, 圆葱实验, 示范和推广。二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 重点发展蓖麻籽, 甜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农业设施设备。三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 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 重点发展规模化, 集约化, 产业化畜禽养殖设施设备。

4 切实加强安全监理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农机监理权责从新界定的新形势旗农机监理站要积极创新新工作思路实时监控, 实行片区责任制, 彻底扫除农机安全监理盲区形成旗, 镇, 村, 社四级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理链。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 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所在为加快我旗现代农业的发展, 必须始终将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好抓紧, 制定扶持政策, 加大投入, 尽快突破科尔沁左翼中旗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不断加快推进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现代化进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农业产品的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力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代农业要不断的提高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品质才能不断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农业生产必然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 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更是维护好, 正确使用农业机械的迫切要求, 只有农业机械的正常运作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平稳发展。所以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直接影响农业发展进程。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3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加,装备结构逐步优化

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比2006年末增长40%;拖拉机拥有量达2.5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显著,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738台,比2006年末增长了15.8倍;水稻插秧机和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达388台、133台、475台、134台,填补了2006年以前的空白。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与2006年末相比,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提高了5.9%、10.7%和2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70%、72%和45%。烟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畜牧业、特产业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的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分别缩短近10天。农机作业省工省力,劳动强度明显改善。机械化抢种、抢收,除草、除虫、防旱、排涝等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农作物做到适时收种,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等离子种子处理,大豆窄行密植,水稻育插秧,水稻、玉米、大豆收获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增产2202万公斤,农民节支增收5471万元。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化农场发展迅猛,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289家、农机专业化农场23家,集中耕地30多万亩,拓宽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011年全市实现农机化总收入达4.2 亿元,是2006年1.5倍。 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械化生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替代了农村劳动力,为全市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敦化市农机局 供稿)

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农业发展论文 篇4

(1)农业基础地位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基层的政府与农民,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主要需要基层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宣传。而为了当地建设发展,基层政府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了工业或基础建设方面,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2)农机推广的机制落后。现有的农机推广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方式,即农民看到效益以后才会购买。原因在于新农机技术的宣传没有与农民的切实利益相结合,而且农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技术落后,夸大宣传的产品,导致购买者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技术。(3)农机技术阐述不清。农业机械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农民,而我国大部分农民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在推广农业机械时,推销人员重点阐述农机的用途,对农机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方式的对比少有涉及,很难让农民和基层相关人员认可新农机。

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论文 篇5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服务入手,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 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机化促进法》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体系,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工作,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要适时引进、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在政策、服务上对其给予倾斜,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

3.3 引导农机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各级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方式,可采取种粮大户集中连片承包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交给种粮大户统一经营的方式,为种粮大户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创造条件,为农机区域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4 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对农机化投入还需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要继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大型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二是要对土地平整、深松、高光效种植、机耕道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支持。三是要对农机作业油料给予财政补贴。四是加大对报废机具的补贴力度。

3.5 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论文 篇6

所谓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过程。实行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为传统农业过度到现代农业转变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如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己迈入新的阶段,对新形势进行准确把握,才能看清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确定农业发展重点,也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迈上新台阶。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同发达市场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化的效率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在实现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在部分地区的农业仍存在手工生产和应用畜力进行生产的情况。而欧洲和美国、加拿大等等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就己经普及了农业机械化。日本和韩国虽然耕地相对稀缺,在上世纪70年代也全面普及了农业机械化,在水稻生产方面机械化率超过95%。而我国农业在耕、种、收方面的机械化率仅达到35%,每名农业生产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只有500多美元,西方国家每名农民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则达到2万美元。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结构不科学。如小型拖拉机较多,而高性能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较少,而且与主机配套的机具相对较少。农业机械在功能方面也较单一,一台拖拉机所只能从事不足1.5种的.作业种类,西方国家则都采取复式作业的方式,一台拖拉机可同时进行几项生产作业。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国内农业机械化主要应用于粮食生产上,而粮食作物当中,小麦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而水稻种植及收获、玉米收获应用机械化程度还较低。而在经济作物生产、养殖及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领域,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也较低,许多领域甚至是空白。

1.2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落后于市场需求

农机生产较落后。大规模生产农机的制造企业十分有限,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都有待提高。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的农机产品在技术领域至少相差到30年。我国企业在农机科技创新领域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宗农机产品有品种较为丰富、技术相对成熟,而在粮食生产领域的关键性农机产品相对缺乏,例如,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生产水稻插秧机,品种和型号也十分有限。经济作物方面的机械化产品更少。国内在牧草种植和收获、饲草饲料贮备、特色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和包装等农用机械主要为进口。

1.3农用柴油价格较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

农机作业成本较高。从国内能源需求角度看,能源价格在持续上涨,柴油价格己上调多次,实际零售价格达到7300元。柴油价格升高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以柴油为主要动力的农机作业成本下降难上加难。

2发展趋势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采取的措施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实效的原则。

2.1持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从财政方面加大对关键性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购买补贴的力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提高水稻栽植与收获、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普及范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扩大农用机械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增加对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收获的补贴试点;对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农机产品应提高补贴标准;对存在的区域性不平衡实行差别补贴,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行农用机械购置时提高补贴额度扩大补贴比例;政府的财政补贴重点应该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农机大户倾斜,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以市场需求及农民购买力为依据,形成以政府补贴为主、金融信贷及种类社会融资为辅的农机购置补贴体系;建立起财政资金为引导,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户投资为主体,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完善农机更新与报废管理制度,针对高能耗农机的报废与更新设立专项补偿基金。

2.2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制定适用于机械操作的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加大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水稻免耕栽培播种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薯类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加强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努力实现油菜、棉花、甘蔗、花生等作物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积极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资源节约型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用小型农机具、畜牧业机械、多功能农业装备等。在全国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确定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探索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2.3以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7

一、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机化早期受着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制约, 发展较为缓慢。1980年后, 国家对土地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1983年后, 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取消了计划经济下的调拨配给制度并开始市场化运行, 农机具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 农业机械按照使用性能的要求品种越来越丰富, 产品性能也不断提高, 大中小型、高中低档的各类农机应有尽有, 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也不断刺激着农民的购买欲。

传统农业一般是以人力、畜力、手工作业为主, 从春天开始翻整地、播种、间苗、追肥、除草、一直到收获归仓及秸秆清理, 一个壮年劳动力要付出大量体力和时间。一垧地 (15亩) 一人劳动大约需要耗时45天, 而各个环节采用农机操作总用工量不超过8天。以收获玉米为例, 如果是人力每垧地一人需耗时12天, 如果采用联合收割机只需要3 h。由此可见, 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从事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劳动强度, 同时农业机械也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农民购机后除了自家的生产、生活使用外还将农机用于提供作业服务收取服务费, 也有一些农民农忙后将运输机械用于拉货跑运输, 农业机械已不仅仅局限于从事农业生产。

二、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气候、地势、作物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 因而农机的使用也就存在着差异。单凭地势上来讲, 平原地区因地块大而平展比较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 如:五铧犁、旋耕机、大型镇压机具、四行播种机、多行除草剂喷洒机以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等。而山区、半山区由于地块小而不规则, 有些地块有坡度及运输作业不便等原因, 农业生产机械的使用就会以中小型为主。

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以梨树县为例, 以前基本都是每家每户自种自收, 现在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块集中且地形平展适宜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农机和农具拥有者几乎承揽了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部流程, 而非农机拥有者只需提供各个阶段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及一定的佣金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全部生产活动。这样农机拥有者因此而受益,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而其他农民则可从事其他职业以增加收入, 促成双赢的局面, 有效的形成了增产增收的局面。

四、 现阶段影响农业机械使用因素

1.农业机械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设计细节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

以玉米联合收割机为例, 它的收获速度很快, 收获一垧地一般不超过3 h, 但是对于倒伏和植株参差不齐地块收净率不尽人意, 丢穗情况大约为每垧地100~200 kg。

2.价格因素。

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欲, 大型机械购置量增大, 提高了新型农机具的存量水平, 而补贴政策促成平原地区对小型机械的重复购买, 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现象已经出现, 这一点和农机化的健康发展相悖。

3.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多少及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农机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养机户对整块地进行农机作业, 具体表现为不能与该地每一户地块拥有者达成作业协议因而无法进行大面积作业。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决定了购机者对机具的使用和养护是否正确合理以延长机具使用寿命。

浅谈农业机械化与发展农业现代化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94-1

所谓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统筹、互相促进,最终有效地化解我国严峻的“三农”问题。在这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

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21世纪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农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当前的生产技术的一种革新,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解决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限制,同时,使用农业机械作业也可以使那些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得以实施,从而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规模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机械化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农业机械化则是提高其最主要手段。也就是说,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就得依靠新科技,最大限度发展现代先进的装备制造,而归根结底就是大范围高效率地使用现代农机械。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 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力量源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而作为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农”问题,它的力量源泉又来自何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为大农业的迅速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并通过转化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工业和第三产业由其产生的巨大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世界制造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

农业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命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已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用高效适用的农业机械来替代人力劳动,大幅度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在国家鲜明地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并将加快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的有利条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业机械化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要求,从技术方面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因此,农业机械化能否在发展农业现代化過程中起决定作用,这就需要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能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和进行了产业升级,进一步学习、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人才,深化全球农业合作,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发展耕作栽培机械、农产品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

4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解放了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把农业人口从体力劳动中转移出来,然后向其他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人民增收,进而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全方位地化解“三农”难题,实现共同富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5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农业生产正走向科技化、自动化、集成化,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需求 、进行高效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具有乘数效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初步实现机械化普及的国家,通过对先进农机械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劳动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已低于8%,而我国当前这个比例约为46.9%,所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将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农机的替代功能、农机的吸纳功能发挥出来,实现增机、减人、增收,直接给农民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 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 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

[3] 陈昂辉,邵益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农机,

2009(6):9-11.

[4] 陈柏槐.农机化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J].湖北农机化,

2008(6):3-4.

[5] 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心得体会 篇9

一、学习培训打基础,深入调研找问题

农机化系统各单位,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通过党员干部自学、党支部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理论研讨、主要负责同志讲党课、邀请专家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举办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深入领会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切实打牢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农机化司印发调研通知,部署开展了全国农机化系统集中调研活动。司领导带队,全体干部参与,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广西、甘肃等10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北京召开农业机械化形势分析座谈会,了解当前全国农机科研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等情况;与农业院校联合启动“百县千村大学生农机化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农机作业成本,了解农民群众对农机的需求和愿望。农机鉴定总站领导根据分工,分别牵头开展实验室有效运行管理、农机认证发展研究、科研能力建设等9个专题调研。农机推广(监理)总站组织干部到基层推广站和骨干农机企业实地调研,了解技术动向和推广需求。通过调研,各单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况,形成了调研成果。

二、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形成共识

各单位围绕“改革创新、推进新时期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大范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10月17日,农机化司与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张桃林副部长发表书面讲话,来自农机管理、科研教育、生产流通、试验鉴定、技术推广部门的15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在论坛上进行了主题演讲,总结回顾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30年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讨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监理)总站分别召开了全国农机鉴定站长会议、省级农机推广站长座谈会和全国农机监理工作会议,围绕能不能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农机化司以党小组、支部为单位组织分别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司领导带头查找思想观念和工作上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自身思想的解放影响和带动全司党员干部观念的更新。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必须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做到量质并举、结构合理、科学发展;二是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处理好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其他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的关系,做到农林牧副渔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三是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产学研推之间的关系,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四是提高区域共同发展水平,必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机化工作的扶持和引导,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五是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必须培育和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促进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六是确保农机安全发展,必须提升农机监督管理能力,强化对农机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七是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建设,建立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八是提升指导和服务农机化发展的能力,必须着力提高农机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

三、坚持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10

山东省农机职业中专的前身是青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自76年建校以来一直紧紧把握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立足农业、为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办学,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铺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较好的满足了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学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抢抓机遇、不断发展,主动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而服务本身又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得以做大做强。经过20年的努力,农机职业中专学校从一所建校初期仅有七八名教职工、几排破砖房,条件较差的县级农机学校一跃跨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学校先后被省政府、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授予“青州市十佳学校”、“潍坊市文明单位”、“山东省汽车驾驶员一类培训单位”、“山东省标兵农机校”、“全国先进农机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农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村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新型农机的推广与普及是广大农民普遍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急农民之所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调整改进培训计划内容,保证了农民随到随学,为农民接受培训提供了极大方便,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需求,最多一年曾开办了57期培训班,培训拖拉机、汽车驾驶员3600余人。学校还针对一些地区路途较远,交通不便的实际,积极搞好便民服务和送教上门,在部分乡镇建立起农机培训点,形成了农机培训网络,及时了解农民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状况,不断调整培训和服务的内容,采取科技下乡、赶大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增加新机种、新技术、新知识和农机标准化作业规范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机手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并且拓宽了学校服务领域和培训内容,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学校为社会培训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余万人。青州市所有的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90%的汽车驾驶员均出自该校,他们正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职业中专学校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曾先后在山东省农机职业教育工作会及华东地区和全国农机成人职业教育工作会上就学校开展科教兴农、普及和推广农机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了典型发言。2000年,全国农机科教工作会议还特别把学校作为现场,重点推广了主要做法与经验,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农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是职业中专学校培训市场得以兴旺发达,逐步做大做强的具体做法之一。

二、抓住机遇,走长短结合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于科技”,要想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使农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走农业机械化的路子。学校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紧密围绕推广农机、发展农机作文章,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急需的人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才能有出路。因此,学校及时确定了立足农业、多层次、多形式为农育人的办学方向。

一是创办汽车驾驶员培训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80年代中期,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当时的汽车驾驶员培训靠的还是“以运代训”的传统形式,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培训需求,农机校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及时创办了汽车驾驶员培训班,不仅满足了社会需求,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拓学历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逐步开始意识到仅仅靠举办拖拉机、汽车驾驶员培训等短期培训班,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很难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新形势下,广大农村更需要的是既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学校于1989年不失时机地提出“无长不稳,无短不活,以长补短,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努力发展正规化学历教育”的办学目标。经过努力,首届全日制中专于1990年开学。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又不断地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的专业。1994年,成为潍坊市农机职业中专,1997年办成莱阳农学院青州教学处,目前,已连续六年招收汽车工程专业大专学生共计300余人,1998年学校成为山东省农机职业中专,2000年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创办学历教育以来,学校并未轻视或放弃短期培训这一广阔的市场,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长班与短班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短结合”是学校兴旺发达,办学规模逐步做大做强的又一具体做法。

三是“上挂、横联、下辐射”。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不足,实习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校领导认真分析了学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果断地提出“上挂、横联、下辐射,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的思路。“上挂”即同本系统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和办学水平;横联周边县市兄弟单位及山东鲁星集团、山东工程机械厂等部门和单位,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既明显地改善了学生的实习条件,又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辐射到全市21处乡镇设立培训点,送教上门,便民服务。此外,学校还积极开拓人才市场和就业渠道,与山东省劳动厅合作,向经济发达地区输送高素质人才。迄今为止,学校已向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送出专业人才200余人,一个劳动就业人才市场初具规模。

“上挂、横联、下辐射”教育培训网络的基本形成,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进程,同时又拓展了学校生源和办学规模,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滚动发展,使学校做大做强

学校自建校以来,办学经费基本靠自筹解决,基建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自筹比例高达100%,从未伸手向政府要过一分钱。较好地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主要靠的是: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1984年创办汽车驾驶员培训班时,一无资金、二无教练员、三无教练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体教职工就是凭着这股热情,揍齐了必要的设备,当年八月第一期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如期开班了。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发展,现在学校已经成为拥有教练车50部、教练员60名、教学设施完善,实力雄厚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农业部领导曾先后三次来校视察工作,称赞我校是“一张白纸办学,赤手空拳建校,行业办职教的先锋,全国农机行业的排头兵。”

----以长补短,以短养长

学校是靠短期培训起家的。但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步发现,尽管短期培训周期短,见效快,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从社会效益看,经过短期培训的人才素质难以保证,从学校自身的经济效益看,生源不十分稳定。另外,学校的办学水平也难以有大的突破,学校的发展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学历教育起点高,人才质量和生源都有保证,正好弥补短期培训的不足。而学校举办的大量的短期培训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学员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每年也为学校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

----产教结合,以产养教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创办了加油站等校办产业,这些产业每年为学校创收几十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造血机能”,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投入,争创一流

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我们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争创一流业绩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建校以来,先后自筹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经过20年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32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职工238人,固定资产3600万元。

学校不仅常年举办各类农机手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等短期培训,而且还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中专,学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近3000人,为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06-1

1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农业生产中,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是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也突破了传统的人力、畜力所不能承受的农业生产规模,在农业生产规模上有了量的突破。同时在农业生产技艺上,也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保证农业技术专业性的同时,还可以大批量的完成农业生产任务,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

从我国的实践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机化解放了劳动力,将我国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二是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减轻了人们劳动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单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效率低的局面。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机械化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因此,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三农”工作的一部分,新时期各部门也是越来越重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脚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建立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就要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这样才有利于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农机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上是科技的进步,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正是新型机械与新技术的完美融合。农业的现代化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并且将新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也必然要培养大批量的新型农民,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建议农机部门要定期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朋友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得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合,将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农民朋友们学有所获。因此,我们说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4结语

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非凡,不仅仅是解决了人力、畜力所不能及的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生产技艺,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农业发展结构,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农机推广作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可靠技术保障。面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于农机推广部门来讲,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农机推广工作一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机推广工作者,我们要不断的克服困难,接受挑战,为农机推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参考文献

[1]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2] 谈爱和,自治区农机化局.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 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3] 舒彩霞,廖庆喜.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探讨[J]. 农业装备技术,2003,(03).

上一篇: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活动发言稿20下一篇:双联双促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