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思路三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德育工作思路1

1、创建特色班级,形成班级文化特色。

开学初,各班通过民主讨论方式,选择申报一项班级特色,制定创建特色班级计划,以建设特色班级为抓手,搭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班级特色的创建,凝聚班级向心力,张扬学生个性。布置班级环境要体现班级特色,要做到温馨、洁净,建议班班有花草,鼓励班极有养殖。

特色班级备选项(以下所列仅供参考,可另行设定):英语特色班级、奥数特色班级,诵读特色班级,课外阅读特色班级,书法特色班级、绘画特色班级、体育特色班级、课间文明游戏示范班、文明用餐示范班级、广播操示范班级、眼保健操特色班级、环保特色班级……每月最后一周德育座谈会,进行特色班级建设汇报与评比,期末进行特色班级评估及挂牌,特色班级的班评选作为期末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学期将改进学生特长课的安排,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自主活动课。各班根据本班特色,利用自主活动课时间开设主打特色课,创建班级特色。多数学生在本班参加本班的特色活动,少数学生有其它爱好的,参加音、体、美、科学、电脑、书法等各科老师的活动课。

2、扎实开展养成教育,学习落实《*小学行为习惯儿歌》。(《儿歌》及落实检视措施见下表)

《*小学行为习惯儿歌》是根据《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简单易记。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老师的要求,德育就是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开学第一天,全校师生人人要进行《儿歌》的学习,人人会背,处处践行,用儿歌规范师生在校行为。班级要召开学习儿歌主题班会,行政、少先队进行落实落实行为规范的常规检查评比。

3、发挥晨会教育功能,让晨会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晨会时间:每天早上8:00——8:10

晨会由班主任或学生主持,不得挪作它用(统一收听广播除外)

晨会内容:a、问候:师生一对一互致问候(行鞠躬礼);b、分享:学生轮流自由分享,可以是近期开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或是大家感兴趣的事。C、班级建设工作布置。

晨会注意事项:不得把晨会上成晨训,批评会,唠叼会。晨会要有记录,学校行政对各班晨会随堂检查,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晨会开展情况。

4、深入开展自我评价总结与反思。

班会课时间改为每周五上午第4节。单周为主题班队会,双周为班级与个人总结评价。每个学生都要当众进行个人自评:我的进步是……,我的不足是……我要学习的人和事是……,班干部或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班级的进步是……班级的不足是……我们要学习的班级及现象是……。并讨论如何巩固进步,如何改进不足。落实“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学生要提前(周四)在信息手册上写好自我评价。班会评价要有记录。

5、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课间文明休息管理

实行卫生包干,班级门前走廊、活动空间、楼道、卫生间(大小便池)、花草、栏杆、门窗等卫生划归班级管理。各楼层可采取分片包干或集中轮流包干的形式负责本楼层公共卫生。少先队成立环境检查组,每天下午5:30进行卫生检查,对卫生不合格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检查结果与班主任绩效考核挂钩。取消统一大扫除时间。

实行课间文明休息班级包干区域自治制度,值日教师课间要挂牌上岗,检查课间休息情况,记录违纪现象,凡在包干区发现追逐打闹,打闹学生所在班级及包干区所属班级均要扣分。德育处对值日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未如实记录或未挂牌上岗,视为工作失职,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值日教师记录作为班主任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6、实行垃圾分类管理

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本学期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各场室(包括办公室)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实行定时归拢,专人负责检查验收。每天5:10——5:30为班级及各场室倒垃圾时间,环保小组专人检查各班送来的垃圾,分类不合格的,不予倾倒。班级组织学习垃圾分类常识,学校举行垃圾分类比赛。

7、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发挥少先队干部、校长助理作用。

少先队检点为用餐卫生,用餐纪律,集会纪律、环境卫生。及时公布检查评比结果,并与班主任绩效考核持钩。

音乐组负责少先队鼓号队训练,利用下午5:00——6:00时间或大课间时间,进行鼓号队集训,在运动会及庆六一活动中展示鼓号队风采。

开展好升国旗活动。按照升旗安排表,提前一周进行升旗仪式准备,做好主持人、升旗手、国旗颂、国旗下讲话的培训,规范师生升旗礼仪,少先队集中进行升旗手、护旗手的培训考核。

8、加强爱护公物教育

开放的环境对学生爱护公物的要求更高,各开放空间安排学生专人负责管理,同时运用多种渠道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杜绝破坏公物,私藏公物现象。用《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育学生为人处事。所有公物,无意损坏的照价赔偿,有意损坏的,加倍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9、试行课前一支歌

要求各班上午第2节课前、下午第6节课前预备铃响后,由文艺委员组织全班学生,端正坐好唱歌,等候上课。学校行政值日检查落实情,德育处不定期进行学生代表座谈,调查唱歌落实情况。

10、继续抓好练字,午休起床后14:00—14:18为全校练字时间,此时段只能进行练字,不得做其它不相干的事。取消原有的记作业时间。

11、继续开展好课外阅读工作。本学期取消原有的全校统一阅读时间,学生利用课余或自主时间,挤时间看课外书。

12、继续做好间点盘(篮)送回厨房工作。

各班专人负责,按时送回间点盘(篮)到厨房指定地点,未按时送回的,予以通报提醒。

13、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感恩母亲书信活动。

14、开展好体育节、艺术节活动。

体育组,音乐、美术组提前制定好详细的体育节、艺术节方案,做好方案的培训,按计划开展活动。全校一盘棋,把活动开展得隆重、热烈,有创意。

16、做好评选每周班级之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先进及年度奖学金评选工作。

评选先进民主、公平、公正,班级之星每周五上报到德育处,通报表扬。

17、开展班主任德育座谈会,隔周召开一次德育座谈会,交流德德经验、提高德育水平。

18、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反馈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倾听学生心声。

19、加强家校联系,用好家校联系信息手册,制定家访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家访,家访率达到100%。定期召开家长促进学生发展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意见及建议。提高教育教学及服务水平。

德育工作思路2

面临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正确把握当前学校德育所处的历史发展进程,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挑战。由于当代中国德育还未完成从政治向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转变,为此,绝大数学者认为:学校德育存在着“危机”,概括为“德”―“育”生态危机。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不失时机地改革和发

展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瞻前性课题。

1面临新世纪德育工作的新背景

1.1德育工作面对着国际环境的更大开放。20世纪的后两个年代,世界形势变化巨大,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平和发展仍是主流趋势。美欧关系紧张趋向缓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交往日益密切,在多领域中相互依存,相互斗争。世界战略格局仍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1世纪初期,发达国家为维系各自的利益,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将继续重视与中国的友好交往。随着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分工参与和经济合作的机遇,这一发展态势将更加促进我国国门进一步打开,以更积极的态度扩大经济交往和合作,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在这样一个更开放更复杂的大环境中开展德育工作,其难度必然更大。

1.2德育工作面对着内外反动势力的更大干扰。21世纪,我国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有识之士预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那么综合国力尤其是尖端科技水平将在下世纪提前跻身世界强国。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心眼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在跨世纪之际我国连续出现的三大事件(即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残暴行径,李洪志之流搞的“”歪理邪说,李登辉策划的“两国论”丑恶表演),都充分说明这一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如何排除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扰,这是我国的跨世纪德育工作正面临的新考验和新挑战。

1.3德育工作面对着社会环境的更大影响。随着我国由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向商品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的经济环境、心理环境、生活环境、人口环境、就业环境、职业环境、信息环境等各环境的交替变化将对德育工作产生多维度的深刻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若不与社会大环境变化相吻合,就必然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而丧失活力。因此社会大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必须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正负双重效应的实际;必须面对政治生活自主性不断提高,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性明显增强的实际;必须面对我国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现展文化的多方位影响的现实。在社会大环境多元价值观念碰撞的态势中,探索如何培养青少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稳定相适应的民主法制新思想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价值观,已成为当代学校德育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1.4德育工作面对着教育对象的更大变化。从80年代至90年代开放这一特定历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其思想特点则与前几代青少年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道德取向、人生价值多样化;个人发展、现实利益求真化;渴望独立、向往平等趋强化。80年代诞生的,在21世纪初将走向大学和社会;90年代诞生的,将进入小学、中学,况且这一时代的独生子女又逐渐增多。由于50、60年代的封闭性,促使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导向较为一致,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易发挥,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可控性较强。但80年代后的开放性,则导致学校德育与社会、家庭的长期平衡被打破,学生活动空间增大,正负信息吸收增多,加之80年代前期领导层的误导,造致文化混乱、时风日下,社会、家庭中种种消极影响冲淡甚至抵销学校的正教育。尽管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建章立制,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努力探索德育改革的新谋略,德育工作局面也有所改观,但实效与投入之比还不十分理想,甚至某些方面未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因此,人们发现对开放历史下成长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其难度将愈来愈大。

2面临21世纪的德育新观念价值取向

谈论价值和价值取向,追求价值目标是当代青少年的显著思想特征。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价值观的社会性。社会关系始终制约人的价值观;因此人的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受教育者施加符合时代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品质的教育。为此,德育新观念的价值取向必须注重其历史的继承性、现实的客观性、发展的未来性。

面临21世纪政治改革、社会开放、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新背景,我们要充分认识时代精神、文化传统、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社会变革对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观照。作为与德育工作新背景、新特点、新要求相适应的德育新观念价值取向主要应瞄准“三维”视线:一维是要继续抓好适应新背景的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的政治教育,培养青少年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坚定信仰;二维是要深化新背景下以“五爱”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三维是要改革以社会性情感意志、人格、行为规范为主体的道德教育。据此分析面临2l世纪德育新观念体系,应具有其整体性、先进性、超前性、交叉性、复合性、序列性、人格性的结构和特点。

德育工作思路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似乎没有迎来预期中的春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依然被看作是“弱势群体”的教育。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基本上都是属于中考的“失败”者,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等成为一种常态。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常常感觉到无能为力,巨大的德育努力与甚微的德育实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

在德育工作的反思中,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无论在德育目标还是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上都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德育工作要有实效,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从小处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工作要有实效,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多多给予鼓励,让他们从哪怕即使一点点成功之处入手,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成功教育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之一。

我国对成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功教育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逐步让学生达到争取自己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成功教育是以激励全体学生追求并获得成功为价值导向的,变外压式、训诫式的管理方式为主体参与式管理方式,借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道德养成、知识内化、潜能开发的过程结合起来,培养起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自我增值潜力。这里所说的成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可以界定为“做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成功教育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一、在目标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提出简单的、积极的期望要求

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差,原因之一就是德育目标过于“高、大、空”,不能反映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中职学校德育目标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使学生感到这一目标与自己相距甚远,更不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我们把德育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即简单的、积极的目标。所谓简单,就是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达到”;所谓积极,就是分目标的设定必须符合德育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当然这样的小目标必须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提出的。同时,积极的期望要求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它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在努力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正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中职学校由于没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比较大,如果学校没有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载体,学生往往把这些自由的空间运用到网吧中,甚至去无事生非,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德育努力与甚微的德育实效之间的矛盾。我们在德育工作实践中,了解学生在哪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组织成各种不同的社团,目前我们共组织了26个社团,通过社团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漂移板社团中,我们利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为社长,广招对这一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参与,通过学生社长的指导,让成员都能掌握漂移板技术,尽管这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无数次的摔倒,但最终掌握了漂移板的技术,使他们在漂移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引导,通过在漂移板活动中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在活动中是这样,在德性的养成、学习方面同样如此,这种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要比单纯的说教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有效得多。

三、树立“人无完人”的理念,多给学生赏识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都是围绕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完人”而展开的,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完人”是不存在的。按照这种理念培养学生必然是失败的,也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没有失败也就不会取得成功,况且犯错误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的道德素质就差,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人无完人”的理念,认识到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贴上某种标签,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错误进行认真分析,使学生既不能对错误视而不见,也不可一蹶不振,而是要做到引以为戒,并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学生多些赏识总比多些批评要好。著名心理学家史金纲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赞扬增多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多;相反,比较不好的事因受忽视而萎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B·F·斯金诺通过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做好德育工作也是一种启示。赏识对学生起着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因为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了教师的价值、是非观和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便会逐渐遵循这些内涵去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这对于学生增强自信,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