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文章从如何健全创新机制,把握关键环节入手进行了研究,结合企业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想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论文 篇1:

企业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探讨

摘 要:本文总结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劳动关系出现的情况,并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实践;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企业员工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企业内劳动关系矛盾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劳资矛盾的妥善解决,对平息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纵观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事项,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矛盾主要还是围绕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所产生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是《劳动法》第3条所规定的劳动者应享有的八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四项义务。在现实工作中,企业一般主要面对如下事项的劳动关系矛盾:关于辞退、辞职的事项;劳动报酬的事项;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事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事项;女职工保护的事项;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的事项;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事项。

劳资双方产生矛盾,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我们提倡和谐的劳动关系应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兼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特殊利益、体现双方共同利益等前提下,劳动者享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才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目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构造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主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用人单位法制观念的树立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干出许多违法违规事情,诸如歧视女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不签订劳动合同、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不按合同办事、随便收取劳动保证金、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等。出现上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原因我们这里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偏偏要明知故犯;而大多数人则是由于缺乏学习,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不多所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要对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政策规定的再宣传、再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并在单位用人等行为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的要求,把企业的正当利益取得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兼顾起来,做到企业要发展,职工生活要改善。二者不可偏废。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紧随法规化进程,摒弃按惯例的想法。

每个人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按往年做法来应对当前的工作内容,总以为以前能行得通的做法会万无一失,可事实证明,这常会让工作陷入紧张局面。2009年在发放加班费时,我们企业按照以往的做法,给不同级别的员工定出30-50元不等的加班基数,计发员工的加班费,结果出现员工集体抗议,强烈要求按法律规定计算加班基数,补发不足的加班费。

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150%、200%、300%)支付职工加班工资,即将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职工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但在现实操作中,不少用人单位为节约人工成本,在确定职工加班费计算基数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职工工资分很多细项,但计算加班费时仅以“基本工资”作为基数,这种情况相对较多,偶尔有用人单位以“基本工资”与其他工资项目之和作为基数,但并没有包括所有工资项目。第二、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计算基数。第三、以劳动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为基数。第四、职工无论加班多少,每月固定可得一笔“加班费”,即根本不考虑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在此事例中,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普及,员工维权意识的提高,部分企业已完全按法规计算加班费,各种形势的发展引导和激发了员工的维权行动。如企业能及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分析形势,改变加班费计发办法,劳动争议完全不会发生。只有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相关法律法规推行进程,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路和作法,既要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又需保持劳动关系和谐,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彰显工会组织的作用。

从我国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坚持通过协商、协调、沟通而不是过激手段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大势所趋。而通过协商、沟通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推行集体协商制度。为避免集体劳动争议发生,企业应与工会组织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就员工关心的切身问题,如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综合工作制、休息时间等,由工会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商议,以商议后的结果与企业行政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确保员工利益得到合法保护。适应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工会作为劳动者一方的代表,从维护员工利益出发,日常也可向企业提出协商的要约,促使企业行政方协商解决。通过集体协商,我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每年实现近10%的增长,员工水电补贴翻倍增加,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10%提高到12%,员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很好地解决。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劳动关系也就和谐了。

四、运用管理技巧妥善处理劳动纷争。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运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劳动纷争,在处理这些劳动纷争时,应以协商、沟通为主,多做当事人的劝和、疏导工作,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争取双方互谅互让,妥善解决纠纷,做到柔性引导和刚性处分相结合,促进人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1、遇到突发劳动纠纷,冷静面对,因势利导,防止事态负面发展。

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我企业出现有部分老员工养老保险有间断漏缴。此事在员工中激起强烈不满,直面突发的劳动纠纷局面,我们并不急着发言,等他们的火气慢慢降下来,此时再让员工选出几个员工代表,由他们代表员工与企业方协商,劝导其他员工先回岗位安心工作。对员工提出的要求,企业根据情况逐一进行妥善解答。接着,让牵头的员工代表全程参与核查养老保险漏缴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为让牵头者能及时告知员工核查工作进展情况;二是能让员工觉得核查工作公开、透明,避免无端猜疑。此事经过核查企业、社保部门上世纪80-90年代相关历史资料,历时8个多月,才将漏缴情况核查清楚,并由企业和员工按法规进行了补缴。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化解一场劳动纠纷危机。

2、注重细节、谨慎处理才能防止纠纷。

细节决定成败,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中,注重法律流程和规范、谨慎处理才能防止纠纷发生。我公司曾遇到一起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连续旷工29天被解除劳动合同者,居然申请劳动仲裁说是不明不白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其实在下达解除劳动合同书前,但旷工者在外地,人力资源部门只是与其电话联系,说明相关事宜并表明单位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向,同时让其如有异议请于一定期限前以书面形式提交单位。但因以上环节均是以电话形式,无旷工者签字确认的书面资料,似乎是口说无凭,导致被解除者认为有漏洞可钻。虽然经过仲裁委的调查、取证,企业胜诉,但因工作不注重细节,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同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吸取经验教训,现如今每遇员工旷工达到被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我们都会给旷工员工亲自签字确认有关旷工事实和企业拟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资料,与员工进行提前沟通协商。同时将企业拟解除旷工员工劳动合同资料递交公司工会,让工会商议后签署无异议才下达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各种移交资料都制表签收,做好各项社保转移手续,每项工作确保做到有书面资料可查,杜绝了此类解除合同的纠纷。作为人力资源和工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会理性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为员工办理领取公积金手续时,往往需要员工提交购房合同原件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在经办过程中,细节的工作就是做到每次与员工交接购房合同原件时都需做好签收记录。曾有名员工办理领取公积金手续几个月后,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回其购房合同原件,当我们说已退回给他时,他矢口否认,并口口声声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此事负责。当将移交购房合同的签字记录摆放在其眼前时,事实胜于雄辩,紧张的气氛随之化解。

企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向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面对问题、难题时,不仅要寻求法律政策的准确规定,还要透过法律规定,用法理演绎、归纳的方式方法来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准切入点。

作者:廖红华

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论文 篇2:

浅谈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摘 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文章从如何健全创新机制,把握关键环节入手进行了研究,结合企业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想法。

关键词: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 机制环节 研究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不仅是企业工会永恒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职工能否心齐、气顺、劲足;企业能否持续有效发展;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笔者根据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实践,谈一点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粗浅认识。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1.把握好薪酬分配的环节。收入分配问题,是员工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收入分配受到与社会接轨和国际的影响,收入分配的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内,体现这种趋势的领导年薪制的推行,专家优秀人才、重要管理岗位收入的提高,承包奖的兑现以及指令性奖的使用等,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单位,由于投标的因素,区域及甲方的不同,工程利润的差别,管理上的原因,职工付出的劳动与效益并不能成正比,同样的领导同样的能力付出,在不同单位收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出力不挣钱,挣钱不出力”的现象经常存在,职工难免产生心理失衡,因此把握好薪酬分配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对方案的制定,要考虑与市场的接轨和联系,既要与本系统相关企业比,与自已企业的历史延革现状比,与市场相关企业比。对部分管理层人员、部分单位的高收入要有合理的控制、限制或封顶。对高收入人群,较高收入人群与大部分人的收入要有一个控制增幅设计,调节设计,不可过度悬殊。二是绩效考核制定要尽量科学合理有序稳定,考核的指标设计,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认定,都要认真设计,规范操作,并有连续性,考核的结果既要与效益工资,评先等挂钩,又要适度控制。

2.把握好联系群众的环节。近年来,不少单位相继开展了“凝心聚力促发展,深入群众促和谐”的双促主题活动,这是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但活动都有阶段性,要巩固成果就是建立长效机制,而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是重点,办好事实事是关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核心和目的,促进和谐、促进发展是落脚点。

一要建立联系群众的制度,领导干部包括中层、中层机关和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抽时间深入到群众中去,不做样子,不摆架子,不走场子,达到上一级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能到基层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职工敢给中层基层领导讲真话,反映实际情况,真正达到实际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难题在一线解决,干群感情在一线融合,这样才能时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二要建立思想动态分析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和思想动态分析会。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有重要政治活动,本单位及上级单位出台重要改革措施时,要采取谈心谈话、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随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做好工作。三要建立信访稳定工作制度,要畅通各种民意反映渠道,通过基层负责人、信访信息员、联系点领导、信访接待等渠道及时了解倾听群众诉求,及时消除各类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发生的倾向性和涉及稳定的利益诉求问题,要及时化解疏导,重大不稳定因素要进行预测,重点人、重点事要实行包案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四是承诺办实事制度,在上级政策规定和单位效益许可的情况下,要切切实实为职工办好事解难题,围绕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职工健康、子女就业、困难帮扶等职工关注的问题,将办好事实事的事项列入年度计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让职工切实体会到单位领导对员工真亲,真帮的实际行动,真正让职工群众共享单位发展成果。

3.把握好权力约束监督的环节。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是职工群众最痛恨的,也是对和谐劳动关系最大的威胁。因此把握好权力约束监督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法国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曾下过这样一个结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权力的异化源于人性的不完善….人类追求自身利益天性,决定了权力持有人总是难以排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这说明要使权力始终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工具,首先要完善人性即培养权力持有人的高尚道德,但道德修养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用干部首先是以德为先,还要进行长期经常的教育。其次是要编织严密的制度之网。健全党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特别是对干部选聘、工程分包、资金使用等易寻租营私的环节,更要有严密的制约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实践证明,这是最好的防腐剂。其三是认识规律,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实际工作中,有人总结了干部以权谋私易引起腐败的五条基本规律,即不愿学习,不懂法知规者难免走向腐败;生活作风不检点者容易走向腐败;爱搞小圈子者极易发生腐败;独断专行、没有民主作风的领导极易走向腐败;缺乏监督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果在领导人身上出现这种现象和苗头,就是以权谋私的隐性萌芽,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以权谋私阻止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按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研究讨论重大问题和权力敏感区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在领导上任初期,在企业困难时期和正常发展时期,这些制度都能较好地执行,企业领导人也比较民主,往往是企业发展的鼎盛期,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达到高峰,领导的威信特别是一把手的威信达到顶峰,领导骄人的政绩和职工的高信任率使领导飘飘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组织智障,主要领导一言九鼎,听不进不同意见和“杂音”,其他领导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不敢发表不同意见,这样就难免出现决策失误,用人不当,甚至任人唯亲。从而破坏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健全改进三个机制

1.完善创新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管理机制。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最主要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主要载体,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环节,但现在是情况是职代会的形式内容缺乏变化创新,运作情况不够规范,实际效果难免打折扣。因此,要在以下几个面下功夫。一是要严格程序,包括听取报告的内容、讨论汇报的时间、报告要点等都要安排到位。二是加强对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提案落实情况的督导,重要提案要落实到具体领导,排出时间运行,并把督导情况反馈给职工代表。三是要增加代表比例,现在的代表比例不能完全满足代表性的需要,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企业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经营管理技术层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有关各方面代表的比例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比例,因此,往往因为指标限制而牺牲纯工人代表的比例,要调整各方面代表的比例,特别是要增加一线职工代表的比例。四是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形式要改进和规范,如五个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发挥问题,是保留改进还是改为其它形式、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否需要规范合并都需要研究改进。六是对职工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如工资奖金分配,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等内容逐渐实行票决制。在非大会期间,决定这些问题也应有20%左右的职工代表参加职代会联席会。

2.要健全完善厂务公开机制。推行厂务公开机制不仅是落实职工的知情权,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民主管理制度,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多少年来,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最主要的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使职工了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承包办法,分配方案等企业的重大问题以及职工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这无疑体现了让职工知情参与,监督的参政议政权利。然而,职代会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时间上仅有一天到两天时间,在运作形式上,无非是听听报告,鼓鼓掌,讨论汇报举举手,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体现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推行厂务公开,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搞好厂务公开,必须把握厂务公开的关键。

一是把握厂务公开的重点,厂务公开的重点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如经营承包和分配办法,工资政策调整,双选用人机制建立或竟聘上岗方案,干部优秀人才选聘等是需要职工知情监督的。二是处理好厂务公开的难点和热点,有些问题不一定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但却是职工最关注的、最敏感、最易引起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如职工工资和效益工资的分配,领导的收入等,这既是厂务公开的重点,也是公开的难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公开问题,重要的是从开始决策,制定办法到操作过程,首先让职工代表参与,逐步让广大职工知情理解。三是保证厂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确保厂务公开真实及时,是厂务公开效果好坏的关键,特别是在职工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如果公开的内容不真实,那怕是个别内容,职工就会有一种被欺骗,愚弄的感觉,也使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组织,失去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蒙羞,一个方面公开的不真实,往往也把真实的东西给否定了,公开的结果就会大大折扣,同时还要保证公开的及时性,有些信息如果公开不及时,会造成对职工利益的损害,或者造成无端的猜疑,影响单位的和谐。四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厂务公开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导,凡是涉及到公开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对公开的内容,复核审查,重要问题要经党政主要领导把关,确保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和严肃性。

3.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大多数员工能否在这个企业环境氛围中施展自已的才华,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得到相应的名誉,报酬,晋升等回报,从而调动员工爱岗敬业,创新创效,勇于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是要建立对干部骨干的培养选拔机制,坚决反对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的腐败风气,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用好用对一个干部,会激励一大片,培养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一个人选择不当,会挫伤一群人的积极性,破坏单位选贤任能良性竞争的氛围。只有坚持科学公平的干部选拔机制,才能造成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二是建立对各类人员的评比选拔绩效考核机制,使大多数岗位的员工都有晋升、“成名”展现自已才华的机会,如坚持经常的技术比武,评比业务明星等激励制度,就会促进各工种业务的状元、明星、优秀人才的诞生,坚持评选创新创效成果,并与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挂钩,就会促进单位学习风气,创新风气的形成,坚持绩效考核制度,并与效益工资评先挂钩,就能逐渐提高机关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形成争先恐后的风气。三是建立双选用人机制,或者员工动态管理机制。在一本《从优秀到卓越》的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在企业有一件事比其它任何事情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和留住好的员工,然而我们企业基层和中层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招聘和解聘员工的自主权,而每个单位都难免有一些半闲人、懒人,靠国企员工身份混工资的员工,而建立双选用人机制和员工动态管理机制,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里必须纠正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人人和睦相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必须认识到我们追求的和谐不是表面的和谐,而是要靠这种竟争激励机制形成合力,追求一流的素质,创造一流的业绩,实现公平正气,形成竞争有序、争先恐后的局面。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1)

(责编:贾伟)

作者:景梅生

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论文 篇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业领域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被新常态趋势取代,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日益明显,而且实体经济有了合理的要求,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变大。此种情况下,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壮大,优化经营理念非常必要,以长远眼光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确保后期沿正确方向发展,構建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顺利完成升级转型。

一、经济新常态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义

1.企业经济实力增强

企业经营发展中,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质上而言,企业日常运营发展中,经济管理工作是核心工作内容,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利于促使企业科学管理内部各项资产实现高效运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以此有效提高企业经济实力,这已成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优化的重要举措,推动企业不断提高发展效率与水平。同时,科学合理完成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利于促使企业打好经济实力基础,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竞争。

2.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彻底适应市场环境。本质上来讲,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利于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帮助企业以充足资金有效应对市场中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同时,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对企业自身资金管控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则取决于资金管控能力。所以,创新发展经济管理工作,利于促使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必要性

1.与市场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严峻,涌现出了很多企业,加剧了竞争,而且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打好经济基础保障经济管理能力,所以现阶段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创新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利用创新经济管理工作促使企业高效管理各项资产,内部资产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以此确保企业结合自身经济实力有效制定各项发展措施与规划,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发展水平,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2.更对重大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变革,从传统工厂时代转向互联网时代,产品销售对互联网渠道的依赖性日益明显。此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因不适应传统渠道营销模式而面临倒闭,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变革及挑战。因而,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企业要加强内部经济管理,以此促使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发展变化,推动企业日常运营发展向互联网渠道转变,借助互联网企业完成发展转型,扩大发展渠道及空间,有效融合传统发展渠道及互联网渠道,探索新的发展渠道,这对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加强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便于企业全面应对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提高企业发展效率与水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发展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重要梦想,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首先要保障社会经济建设及发展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各行业领域企业要不断提高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竞争规则,不断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水平,扩大群众基础,全面推动企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形成良性市场竞争模式。所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利于推动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

三、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现存问题

1.企业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经济新常态时期,国内经济正从传统粗放型转变为现代集约化,经济形势变化使得企业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因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要正确认识创新经营管理发展的必要性。然而现阶段,部分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管理理念,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能以长远眼光规划企业发展,经济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淡薄或经济管理理念不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阻碍。新时代,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看待经济形势新变化,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变革中求创新,创新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2.内部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

当前,受组织成员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发展中经济管理组织缺乏合理的结构,而且管理队伍人才自身专业能力不高,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使得企业组织结构不严谨,内部经济管理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企业创新经济管理,不能以当前经营环节与实际发展需求为契机,原因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超前创新策略会引起资源限制性问题。

3.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近年来,纵观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实际情况,制度层面上,企业还面临重要的问题。首先,当前企业现有经济管理制度与实际经营发展速度不相符。经营管理活动中,部分企业发展速度快,但实际经营中经济管理制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有序开展经济活动,而且资源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其次,企业落实并执行经济管理体系时,监管不力非常突出。尽管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制定满足内部发展需求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但落实却比较缓慢,使得前期一切努力白白浪费。

4.人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发展中,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企业规模如何,稳定人力资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资管理工作处于核心地位。企业要想保持良好发展状态,正确认识人资管理重要性,加强人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但现阶段企业人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内部人资管理缺失,不利于企业加快发展速度。此外,人资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人资管理持续进行的管理方法,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逐渐削弱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5.配套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化时代,社会各行业领域开始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其应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发展建设进程,因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适当应用信息化设备加快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发展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实际管理工作中,部分企业还未配置完整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使得员工无法通过网络信息化设备有效推进经济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管理质量不高、效率比较低而且误差率大等,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有序开展经济管理工作。

四、新常态时期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渠道

1.增强经济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包含很多内容与环节,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还有很多管理要求。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工作室,要根据实际管理情况与生产经营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升级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基层建设标准与要求,强化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意识。企业经济管理中,基层设施建设包含产品、技术与基层意识等。此过程中,企业要重点引入并研发先进技术,各部门共同协作下增强企业运用管理效率与创新能力。而且,企业还要与外部加强沟通交流,以此搜集更多信息促进企业发展,引导基层员工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宣传经济管理工作基层上扩大经济管理基层知识普及范围,便于企业员工积极主动配合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此外,经济管理工作中,构建系统与现代化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构建良好环境创新经济管理路径。

2.对组织结构管理进行创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传统经济组织结构与事态发展潮流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不满足新时代市场发展特点。企业职能部门繁琐,一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使得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缺乏明显的权责划分,内部纠纷几率比较大,企业稳定发展受到阻碍。此种情况下,企业要及时整改内部组织结构,如精简部门,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决不分设两个或以上部门,以防发生相互推诿或重复工作的局面;同时,还可对各部门间关系进行重新规划,精简传统错综复杂的关系,设立直属上下级关系。利用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经济组织管理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使企业内部通畅传递信息,快速传达内部决策,决策者也可顺利吸收基层部门或员工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保障快速制定准确的决策,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与管理活动中,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与前提,所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全面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发展情况科学构建合理化管理制度。此过程中,要注意制定的制度要具有一定的稳定与柔性。一方面,企业要与时俱进,秉承人本管理理念,基于制度人性化加强管理机制的创新,如科学制定奖惩机制与考核制度,保障员工有充足发展空间,全面激发员工工作创造性与热情。另一方面,企业还要重视监督与决策机制的创新,鼓励内部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增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与归属感,融合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4.创新经济人资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企业内部人资管理工作质量不高效率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要重视人资管理。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完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中感化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产生更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此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机制与管理机制,严格规定招聘门槛,招录满足企业发展而且发展潜力更强的人才,同时劝退实力差甚至会影响公司发展的员工,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综合素养。如香港某中资企业,其根据发展实力及市场发展中的员工需求,科学制定了规范化人资管理方法,即严格控制员工编制,员工薪资水平位于同行业中上等水平,同时为员工提供优厚福利待遇,构建良好教育与工作环境。而且本企业也非常重视“雇佣合约”,根据合约内容开展员工管理工作,与香港地区员工讲薪资、发展与环境的工作需求,有效控制员工平均流动率在13%范围内,但其他中资企业员工达到了30%的平均流动率。

5.加快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发展中,信息化经济管理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此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应用网络信息化设施开展工作,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还要适当地借鉴并学习其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所用信息化设备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企业信息化配套设施。如,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学习其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成功经验与信息化配套设施,根据企业现有信息化设施配置及哪些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合理制定采购清单,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打好基础。另外,企业财务部门也要基于信息化设备构建财务预算体系,保障经济信息化设施完善基础提供充足财力支撑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目标,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此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活动中经济管理工作创新涉及很多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经济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盲目地粘贴复制,而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创新。实际工作中,企业要综合分析经济管理工作現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人资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布清云,张林璇,王鑫,孙英飒,张嘉熙.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21(11):128-130.

[2]王吕蓉.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及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3):94-95.

[3]高立英.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财经界,2021(05):11-12.

[4]张海鲲.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4):140-141.

[5]李沁怡.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营销界, 2020(12):161-162.

[6]康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34-35.

[7]程一博.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探讨[J].营销界,2019(47):177-178.

[8]祁庆同.试论基于新常态经济背景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58-59.

作者:张力

上一篇:栓塞术患者下医学信息论文下一篇: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