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通用9篇)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1

圣经中说:很久以前人心很齐,想要造一座通往天堂的塔。这举动惹恼了上帝,他将人类的语言弄混,让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发文化的冲突,让这个世界分隔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迥异的意识形态。自此人类心难齐,那座惹祸的塔就叫通天塔。前一段时间热映的电影《通天塔》中如是说。

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妖魔化认识造成他们的巨大心理恐惧,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巴以冲突永远走不出它的怪圈。缺失沟通的不仅是国家、民族、家庭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企业之间。这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就是“通天塔”的症结所在。因为人心长得不一样呢,偏偏还隔着两层肚皮。人心和人心不同,道理和道理也不同,你讲你的理,我讲我的理,所谓鸡同鸭讲,越讲越远越讲越气。一件事物可以引发相关的连锁反应,然后带出多层次丰富的思考命题。大家的出身、家教、素养、成长体验与经历都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同途殊归。你不是沧海,我也不是桑田。多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心有灵犀。只怕只能产生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谓的“他人即地狱”的无望。

一个曾经当过兵的同事告诉我过去部队里的思想工作的做法。他说,当时,部队里的人的思想问题能够及时得以发现,思想工作开展得很及时。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心里没有郁结,身心没有什么负担。而现代人却越来越自闭„„。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枪击案刚发生的时候,谣传实施枪杀者是中国人,我真是捏了一把汗。后来证实凶手是韩国人,我暗自庆幸,但是又一想,不是没有发生凶杀、暴力就一定没有隐藏心理问题,也许有很多在郁积的阶段。众多心理问题也是由于自闭导致的歇斯底里。

所以要讲沟通,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没有能与上帝很好地沟通,所以人类永失他的乐园。通天塔的故事里,如果上帝不是太官僚的话,也不会产生和他的臣民的沟通的缺失,人类建塔没准倒是为了和他对话,为了沟通。

沟通可以引导社会舆情,让流言不攻自破,让危言耸听者遭群起而攻之。可以产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管鲍之交,可以产生“高山流水的知音,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情谊„„。

企业要讲沟通,不沟通的企业将是互相猜测的力量横行,升腾起伪善的行为,见风使舵的戾气;没有沟通的企业,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明示,令箭成了一地鸡毛,利益团体结党营私,朋党之争盛行;没有沟通的企业,领导不知道员工在想要什么,员工不知道领导要做什么;没有沟通的企业,谈不上真正的人文关怀,因为不沟通就谈不上了解,不了解就谈不上信任,不信任就谈不上关怀„„。

aobo的员工来自东方西方、五湖四海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适值新一轮的并购正在进行之时,要融合东西方文化,必须沟通协调。

沟通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改换全新的视角,让心界决定视界。沟通要正确地听,要有善于聆听的耳朵,所以有句话叫洗耳恭听。听要善解人意,要有诚意,不可以张皇四顾,不可以顾左右而言它。沟通要正确地讲,不要词不达意„„。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法老号大副堂泰斯的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人生只需要看两本书。

而我们企业管理中需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就是沟通与协调。不让团队中的最后一名掉队。在工作中改变一下方式,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对于我们的同事多些帮助,少些抱怨;对于我们的纪律多些尊重,少些漠视。对于我们的工作多些热情,少些牢骚。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2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 包括对人、物的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存在, 实践表明,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专业性、公共性、渗透性和相融性的特点, 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 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它创造的产品是精神产品, 包括人的精神、企业精神, 增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

在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和需求愿望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 必须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机制,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1 协委员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风格。它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激发员工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已成为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 在员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 自觉地按照企业行为准则处事。在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 在塑造企业精神、改善企业形象、更新企业价值观等方面, 从自己做起, 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 自己必须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抵制的, 自己必须带头抵制。企业的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要以身做则, 言行一致, 率先垂范, 廉洁自律, 以自身的模范行动, 带动和影响广大职工。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好的传统, 应该在赋序新的内容后,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例如典型示范模式, 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和挖掘能代表企业精神的闪光点, 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 利用职工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 大力表彰和推广, 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2 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 政治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 单靠“磨嘴皮”, “说空话大话”是难以取得持续的成效, 而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河尖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引导区队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推进“能者上, 不能者下”的用人机制, 增强了职工的工作能动性, 激发了职工的创业热情。

企业应继续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使工资收入水平与贡献大小真正挂钩, 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民主管理、矿、区公开, 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及时改进工作, 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

3 充分利用网络等工具,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当前, 各种传播媒体非常发达, 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多元化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传播媒体, 尤其是网络。网络已成为重要的媒体工具。对于煤炭企业来说, 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 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应创办政治工作网页, 刊发思想工作动态, 以利于每一个职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各级党组织将工作情况和职工的思想状态、职工关注热点及时向矿党委宣传科反映和寻求支持和指导。党政机关人员随时掌握各单位党组织工作情况, 了解职工的思想状态, 及时做出判断和发出指导。员工可把自己的困惑和思想难点通过信息网络与有关人员交流和探讨, 寻求答案, 做到上下信息畅通,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利用好网络等传播媒介, 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契机,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为职工所接受。

4 要在手段上有所创新

面对二十一世纪高新科技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应该率先有所突破。电化、电信、电脑也应是思想政治工作适时选择采用的最佳教育工具。当前及今后要掌握并运用好互联网络这个“第四媒体”,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互联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 要研究网民特点, 趋利抑害, 开展网络宣传。并注意发挥电视、广播这些传媒速度快、覆盖广、信息多的教育作用, 努力占领职工思想阵地。

5 要在队伍上有所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开拓创新, 关键在于人。在于政工干部队伍的自身。随着改革的日益加快,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仍然存在人员不足, 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素质、知识含量,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关键要做好政工队伍的知识更新和观念创新。

一是应做好人员配备。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 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工干部队伍, 把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奉献精神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到专职政工岗位上来, 重新优化政工干部队伍。

二是应培养多种能力。一方面要求政工干部必须超大型前学习, 进行大胆的知识储备, 加强学习, 增强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政工人员在掌握自然科学、现代科学和生产知识。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实际知识, 不断提高自我, 改造自我, 才能跟随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真正胜任自的岗位, 真正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建功立业,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应构建网络体系。要实现“一岗二责”, 即行政部门和经济实体负责人,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人, 是准专职政工人员, 要建立健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政工团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机制,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 只要我们紧跟时代、大胆创新, 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 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在改进中加强、在改进中提高, 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对象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发展趋势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对象是新的, 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必须创新。也就是说,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在继承优势的基础上,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 努力求实、创新。为此, 笔者认为, 我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贴实际, 加大工作力度, 重点在内容、载体、手段、队伍四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 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木才, 霍季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7, (2) .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3

关键词:班主任;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208-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媒体逐步的更新。独生子女、外来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教育等系列问题,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验研究前期——后勤与保障

自申报课题开始,积极组建研究队伍、研究对象、实验班级和班主任做好班主任课题的准备工作。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提出了诸多可行性意见,为课题的申报和开展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利用网络收集学习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同时动员课题组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通过讲解分析课题相关理论,深化了对课题的理解,从而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发动课题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测工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题的开展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构建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研究内容,并进行细化,对实施方法和途径进行辩证分析和研讨,确定可行性方案,为课题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课题组认真分析摸清班主任、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对课题实施的认识和好骛,尤其对于班主任对课题的态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喜欢班主任工作的占总人数的58.3%;对班主任课题研究本身和课题组成员的信心十足以及将投入精力占总人数的75%;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提升班主任能力的占总人数83.3%;会尽力完成和理解班主任课题研究工作的占总人数的100%;对班主任与学生、课任教师、家长沟通的主动性方面各占总人数的91.7%。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负责实验的班主任,对课题的实施充满信心,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在此基础上在课题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总之,在准备阶段,学校主要充当课题的后勤保障工作,急班主任之所急,想班主任之所想,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实验研究阶段——督导与思路

课题实施阶段,学校领导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实验教学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领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采集工作,并且做好实验、学习、研讨、汇报等一系列细微工作,这个过程是繁琐而重要的体验,同时也是本着对课题和课题组负责的态度,同时督促课题班主任做好阶段性总结,定期开课题分析研讨会、总结提升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辅助课题顺利开展。课题负责人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编印了《班主任课题实施手册》以数据表格等形式记录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定期编辑《班主任课题简报》,记录课题研究的进程的缩影和对课题理念的理解,也将成为课题研究学习的阵地。

三、实验教师——实力与创新

伊敏河镇第一学校班主任课题组由主管校长和德育副校长进行项目负责,有政教处主任的参与支持,集中了众多学校教研骨干和班主任精英。研究队伍共19人,其中,中教高级4人,中教一级6人,中教二级9人,职称比例合理,科研实力强。大部分成员承担过自治区级、国家课题研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与实验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实验阶段反思——机遇与挑战

第一,基本上解决了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是“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实验的第一阶段部署班主任关于召开“沟通”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并且进行认真备课,上课,对主题班会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总结。对“沟通”进行诠释和理解。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与实验的开展,各位实验班主任不仅接受了课题组所提出的理论和操作程式,还在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本课题中有些理论阐释,扩展了较多的具体操作模式。

第二,积累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和素材。一是通过实验积累关于沟通和实验研究的典型案例和影像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和总结反馈提供依据。在研究中使班主任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思想,较好地做到了“三个结合”——社会化要求与个性的充分展示的有机结合,学习间接经验与班主任直接探究的有机结合,班主任的个案和集体个案分析有机结合;三是充满了人文性,班主任课题用典型的班级案例,生动的沟通协主题,让研究和学习变得亲切、形象、真实、可信。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一是使他们切身地认识与体会到了做课题研究的乐趣。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挑战自我并战胜自我、挑战班主任现实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呈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来的创新理念。二是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了班主任先进教育理论、理解教育观念,就犹如登山者登上了某座山峰,由此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不由得会产生一揽天下小的新奇之叹,使他们满怀兴奋,再接再励地去攀登下一座新的高峰。

总之,“教育科研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生长点,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农村牧区边远地区的伊敏河镇第一学校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近年来班主任管理的实践,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新形势下班主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思考,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探究出有益于班主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使班主任队伍走上专业化的道路。相信通过课题研究人员的精诚合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必将会架起沟通与协调的桥梁 ,最终构建健康和谐的教育大环境。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4

——读《沟通的艺术》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沟通,创建和谐养老环境。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联络情感的纽带,沟通,是通向友谊的桥梁,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他就离不开沟通,而且沟通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据研究,一昼夜24小时,人们除了8小时睡眠外,其余的16小时,有70%的时间是在沟通中度过的。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它,人们就无法达到交流感情,不能相互了解;离开了它,社会成员之间也就失去了相互联系的桥梁。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生活拮据,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却看见忠厚老实,不贪图小便宜的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由此可见,不管对一个人的举止,您认为有多了解,也要和他及时进行沟通。

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工作者,工作中,我们要向孔子学习,通过与护理员之间用心沟通,坦诚相待,消除彼此隔阂,促进相互的理解与信任,创建和谐工作关系。以爱为核心,满腔热情的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护理员,用真诚的沟通感化每位护理员。

在我们的工作中,用心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及时了解老人的近况,尊重我们的工作,同时通过与家属沟通及时反馈他们对我们养老护理工作的要求,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为营造和谐的养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老人沟通,可以了解老人对护理的要求,从老人的言谈中可以发现老人生理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创造条件

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及时的沟通,同样的重要。只有沟通,才能化解彼此对工作的矛盾,才会弥补思想上的差异,这样才会更好的开展养老护理工作,养老工作者个人只有在这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不断地进取,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5

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关系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也就成为关系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一、尊重人,信任人,以民主管理促凝聚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是关键。为此,公司积极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让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实现了劳企双方平等相处、互惠互利、互相协作、合作共赢。

以职代会为载体,让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代会制度是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我们公司不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围绕职工关心的问题,下发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在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资福利、调解劳动争议、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等方面总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交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生产的一切。”为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我们专门成立了安保科,并配置了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X名,设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依法督促企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同时加大了人、物、技三防措施的投入,完善了劳动安全条件,确保了职工安全劳动和企业安全生产。公司在XX年XX月底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

三、教育人,培养人,以提高素质促发展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既有利于维护职工与职工间、职工与企业间以及职工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又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加强职工素质建设是我们始终不渝工作内容。近年来,公司提出了推进“素质工程”、加强队伍建设的口号。为此,公司建立了职工职业技术业务培训制度,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举办职工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部门与部门沟通与协调 篇6

及时有效的沟通

对于部门内部的事情,自然是给主管反应,主管和其他的主管之间要有定期的会议,来互相沟通和协作,及时的反馈问题和汇总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协调。尤其是一条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间的问题,一定要有了就汇总,然后及时沟通到其他部门,不能让问题越积越多。

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

面对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沟通似乎不是难事,各种通讯工具都是可以及时的找到对方,不怕找不到。所以大家可以有个局域网内的联络方式,确保可以同时在线会议或者干脆视频会议。

员工大会

很多的公司都有这样的一项,多久进行一次员工大会,一来是给员工进行集体的培训,二来就是可以及时有效的反应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情况,让大家对公司的成长有一个见证,不会有那种到离职都不知道别的部门人长什么样子的情况存在。

团队间融洽的协作

。在工作中,每个部门之间总是有互相的帮助和协调的,那么领导在这个协调的过程中就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所以除了等级分明的领导团队以外,也要增加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互助。

公司活动

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篇7

传统的劳资关系就犹如「君与臣」、「父与子」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阶级性与对立性。企业主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资金与权力),支配着手无寸铁又毫无地位的劳动者,在企业主的眼中,劳动者仅仅是一台从事生产的机器而已。除此之外,由于劳资之间彼此在意识上的对立,缺乏良性互动的沟通管道,使得企业主与劳动者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冲突与抗争的事件时有所闻。因此,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劳资沟通与协调机制,将是促使劳资和谐与企业稳定运作的万灵丹。

一、劳资沟通与协调本质与历程的再思考

为了使劳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更为顺畅而有效,我们实有必要针对劳资间沟通与协调的本质作重新的思考定位。到底劳资之间应如何「沟通」?如何才能让「沟通」发生效力?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于劳资之间所谓的「沟通」,主要是指“劳资之间为了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一种过程”。由此可知,传统沟通与协调的历程,往往由于劳资双方在层级与位阶上的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在信息传递上的误差与编码上的错误,进而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在探讨劳资沟通与协调议题时,有必要对「沟通」的定义重新加以界定。

劳资之间的「沟通」,它不再只是一种讯息传递与接收的过程,它还必须考虑到劳资之间「换位思考」的情境,特别是在劳资关系运作的过程当中,企业主与劳动者必须调整彼此的身段与位阶,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的心灵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这将有助于劳资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同时亦能

进一步地找出解开劳资之间问题的症结。

二、劳资沟通与协调的原则与障碍

为了使劳资双方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真正地处在平等的、有效的的地位上,劳资之间必须遵循双向交流互动、思维行动一致与讯息具体明确三项基本的原则。至于导致劳资双方沟通与协调的障碍,最主要的因素是劳资双方当事者不仅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同时还展现出拒绝聆听别人看法与防卫的心态。

三、成功的劳资沟通与协调管道

(一)劳资会议制度

劳资会议是劳工参与企业经营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劳资双方基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讨有关企业发展与员工工作环境改善等的议题,进而沟通劳资双方的意见,消除劳资纠纷,促进劳资之间的合作协调,共谋企业目标的达成并改善员工的生活。劳动者可以透过劳资会议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人事事项(企业内员工的雇用、解雇、升迁与调职等)的参予。社会事项(企业内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福利制度与退休金规划与管理等)的参予。经济事项(包括新式生产方式与新机种机械设备的引进,以及营销、财务等)的参予。劳资会议式的劳动者参与不仅能够改善劳动者自身的福利及劳动条件,此外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亦有其贡献。再者,由于其对经济事务的参与,更可使企业的生产力在劳资双方的共同的努力之下不断的提升获致更大的利润。至于劳动者对于各层级的决策事项,其所能参与的程度则有所不同,大致上来说劳动者参与企业经营以社会事项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人事事项次之,经济事项更次之。

1.劳资会议制度的功能与议事范围

(1)劳资会议的功能。劳资会议的功能主要是要建立企业内劳资一体的共识。其二是要建立劳资双方良好的沟通管道以避免劳资争议的发生。其三是要促进劳资和谐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其四是要稳定劳工的流动率减少成本的支出。最后是要确保经济生产的质量。

(2)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涵括了三部分,首先是在报告事项方面,为了使劳资会议的讨论焦点集中,以强化议事的功能,报告的范围应当涵盖上次劳资会议决议事项的办理情形;劳动者的相关动态与企业生产计划及业务概况等内容。其次在讨论事项方面,则将劳资会议讨论的事项限定为与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劳动条件;劳工福利筹划及提高工作效率等事项的讨论。最后在建议事项方面,劳资会议代表们可以就工作环境、生产问题及工作场所之安全等提出建议,不但可增加员工参与感,亦可作为雇主决策时之参考。

2.劳资会议的召开与执行 基本上劳资会议应当每月举行一次,必要时得经劳资会议代表过半数之请求召开临时会议。劳资会议的主席,原则上是由劳资会议双方代表轮流担任,以维持会议之公平、公正,但必要时,亦可由劳资双方代表各推派一人,共同担任主席。对于劳资会议的决议与执行方式则分别叙述如下:

(1)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应有劳资双方各过半数代表出席会议,经协商达成共识后,始做成决议;如经协商后仍无法达成共识者,则应经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始得做成决议。另要注意决议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令及团体协约的规定。

(2)劳资会议决议之处理。劳资会议之决议,贵在执行,劳资会议代表应深切体察此点,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决议案之执行及推动,竭尽所能协调各相关单位,使所决议之事项,如期达成。

(3)劳资会议决议无法实施的处理。若劳资会议的决议事项不能实施时,得提交下次会议复议。任何劳资会议之决议事项,及已交由相关部门及项目小组执行之决议事项,均应于下次会议时提出报告,让所有劳资会议代表了解其执行现况,若决议事项无法实施时,亦须于会议中报告,使劳资会议之功能发挥至极致,充分表现协调沟通之诚意与功能。

(4)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处理。每次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应交由专人处理,由主席及纪录人员分别签署,并将做好之会议纪录交由出席代表过目、签名,以示负责。会议纪录应记载之内容包括会议届、次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出席、列席人员姓名;报告事项;讨论事项及决议;建议事项等。

劳资会议制度的推展,就企业内劳资关系的互动来看,为劳资双方和平互动的桥梁,透过它的运作将被公认的传统管理权威和结构做相当程度的修正,进而能有效的掌握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脉动。期望藉由劳资关系之沟通以消弥纷争于无形,不过制度的推行还必须劳资双方意识之一致,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的精神,来促进制度的完整推动。如此,方能让劳资双方均沾其利,共度此一经济不景气之难关。

(二)员工申诉制度

当劳动者遭受到不平等待遇或是发现事业单位的不法行为时,可以提出申诉,企业内申诉管道的建立,将可减少劳资双方无谓的纷扰,当前劳资之间发生的摩擦,大都起因于劳资双方在理念与作法上沟通的不良。企业主必须要有所体认,对于劳动者的不满应提供给劳动者一个申诉的管道。

1.员工申诉部门之设立

为解决劳资间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争议,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责部门或是沟通的管道来加以处理。亦即企业应当设立「员工申诉」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是一个常设性的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有别于一般正常作业的管道设计。殊不论这个部门的设立模式为何,它必须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部门,而且最终的处理单位必须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单位。至于申诉部门的人员组成,为避免球员兼裁判与劳资双方各说各话之憾,企业内各申诉管辖层级的组成,宜加进公正的第三人(例如劳资关系顾问)。但在申诉之最终议决单位的组成人员中,除了劳资关系顾问之外,还应有员工代表,俾以减少疑虑。

2.员工申诉的内容

有关于员工申诉的内容,可简单将之归纳为以下六点:

(1)关于团体协约、工作规则及其它企业内部规则的订定与内容;

(2)关于资方依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之命令、禁止、许可、免除、认可、受理、通知、确认等各方面之意思表示;

(3)关于资方所提出之各项发展计划、生产计划、营销计划、业务计划等之构想与行动;

(4)关于资方依有关之内部规定,所为之期待、劝告、诱导等非强制性之事实行为;

(5)关于资方对劳方所为之奖励、惩罚等之行为;

(6)关于上述五项之形成方式与过程

3.员工申诉结果的救济

对于员工申诉的结果,如果被认定是无理由者,资方或由申诉最高管辖单位应该以书面详载理由,回复申诉人;但如果被认定有理由者,资方便应该有具体的响应。如系因资方违法导致员工损害的,资方便应对员工进行损害赔偿。因此,企业在设计员工申诉管道或制度时。除了应对申诉部门的组织与权限

做妥善的规划外,对于申诉之后员工的救济也应特别地注意,这将可以减少员工、工会与资方三者间无谓的争执与猜疑。

员工申诉制度与申诉管道功能的展现,虽然全视企业主的是否认同,但即使是企业主对于申诉管道有所肯定,但是如果企业主对申诉部门的运作状况,没有进一步的监督时,那么申诉部门仍然是一个虚设的单位。

(三)员工提案制度

1.员工提案的意涵

员工提案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希望透过企业内部熟悉工作场所与工作流程运作的员工,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认定工作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此过程中员工会获得与该建议贡献度同等价值的奖酬。藉由此一制度,企业充分授权予员工,让员工对问题的解决充满责任感,且对自己的工作更具自主性。

2.员工提案的目的过去企业经营的重点着重于如何降低成本与如何做好有效的控制,而现今的一些企业已经将经营的重点逐渐转化到如何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上面。因为唯有透过质量的不断改善,才能够提升顾客整体的满意度。是故在提案的方向也由过去思维企业如何开源节流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重点。虽然企业导入提案活动的目的,在表达上各有其相异之处,但基本的动机都是要让员工发挥其创意来达到改善的效果,并造就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进而助长人际关系和自我启发,终至达成对企业利润有所贡献的目的。

3.员工提案流程的设计

员工提案的形成,必须经过一连串提案审核的过程,兹分别叙述如后,首先是提案的过程,凡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均可以参加提案。不过在提案书中应书明提案的主题、提案的缘起、实施办法、预期效益,并补充说明文件。其次为收件的过程,根据统计,企业大都是透过设置员工提案箱或是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提案的收件。再来为提案的受理与退件的过程,企业对于受理的提案会以加密的方式送至相关单位主管或是员工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的内容、允当性、可否执行、提案的价值与奖励程度表示意见。但对于未依提案要点规定提案、主题不明、非属企业业务范围、已被指定改善、非建设性批评、重提二次以上未被采纳之类似提案、抄袭已受理之提案等则以退件的方式处理。接着为审查的过程,当员工提案达到一定数量时,召集人会召开提案审查小组进行评审。最终审查小组会针对提案改善的结果进行追踪并进行提案奖励。

4.完善员工提案制度的条件(1)建立便利的提案管道

虽然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相当多的企业都已经运用企业内部网站作为提案的管道,但仍有些中小企业与在第一线工作的员工还是必须运用传统的书面提案或是提案箱的方式,这可以大家对提案的参与程度及让同仁们养成提案的习惯。

(2)提案结果应予公开

提案的结果应该公开让企业内部的员工知道,且同时在公开的过程中,让同仁可以清楚地知道提案有在身边进行,如此可以增进员工对提案制度的认同感及激发同仁提案的意愿。

(3)有力的提案宣传活动

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站、张贴海报或是发放员工提案手册…等宣传方法让每位同仁都能了解提案制度,并且有方向去思考、发挥创意,精益求精。

(4)公正的提案审查标准

提案制度成功与否与提案的审查是否有客观标准有极大的关系存在。亦即让提案审查的项目都有其明确的评分标准,最终的结果也以客观量化的方式呈现,这将使得审查结果能够更具有说服力。

(5)具激励性的奖励制度

优渥的奖金对于提案制度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此外也并可藉由企业各部门评比的方式让全员一起参与提案的活动。对于提案后优秀的执行单位也应加以表扬,这对于提案的后续追踪与落实执行更为确实,也能增加员工对提案的信心。

(四)员工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经常被用来搜集满意程度的一种工具,对企业来说,对外可以透过这项工具来了解顾客的消费行为与满意程度,对内也可以透过它来了解员工对于主管、管理制度与企业本体的满意程度。劳资双方若能妥善地使用员工问卷调查,那么它将成为劳资之间的最佳沟通工具。

1.员工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针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除了想要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之外,还应该明了员工对「企业的服务」、「企业的未来愿景」与「企业的工作环境」等的看法。在调查对象的区分上,最好能够依照员工的不同的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等进行分类,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到各个不同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员工的想法,藉以作为企业改善的依据。此外,员工问卷调查亦可以用来弥补企业在推动制度改革时客观资料的不足。

2.员工问卷调查的流程

有关员工问卷调查的作业程序归纳如后,第一阶段是调查前的准备,包括召开调查前准备会议;与高阶主管共同讨论与确立调查的重点;取得高阶主管的认同与支持;进行内部倡导与相关工作的任务分配都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第二阶段是问卷的编制,对欲调查的对象应进行初步的访谈,藉由访谈中了解不同的员工对问卷调查的看法与期望,再进一步与高阶主管沟通并取得双方的共识。依据共识,发展调查问卷的向度、题目与呈现的方式。将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预试,其重点在于深入了解员工对于问卷内容的看法,最后修正定稿。第三阶段是针对问卷主要对象进行施测。第四阶段是问卷调查后的处理,将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后,为提高问卷调查的准确度,我们必须汰除填答未符合规定之问卷,其次针对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报告。最后一个阶段是提出报告与相关改善方案,为真正落实将员工意见转化为实际的组织改善行动,则须针对报告结果研拟出相关对策。

(五)团体协商制度

在工业发展初期,劳动者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甚至有许多由劳动者所提出对本身权益的主张,都被视为非法。当时对于劳动者自身劳动条件的订定,均被认为是企业主的权责,与劳动者无关。劳动者瞬间成为被压榨的一群,基于这种主客观环境的压迫,劳动者终于体认,必须大家团结起来,合力来改善这些不公平待遇,于是有了工会组织的出现,藉由团体力量和企业主交涉。最终有组织的劳动者终于获得了法律的保障和团体协商权力的保证。

1.何谓团体协商

「团体协商(Collective Bargaining)」起源于中古时代之「城市特许令」及「基尔特特许令」。特别是后者,为了求得团体行动的特权,于是向国王缴纳租税,取得国王颁给之特许令,作为团体行动的护身符,因此被称为「最早形式的团体协商」。现今的团体协商,则是在十九世纪有了工会组织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于团体协商的定义是指一个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一个或多数个工人团体间的,为达成有关工作条件或雇佣条件协议的一种协商。由此可知团体协商的当事人,在雇主方面可以是单一的雇主,也可以是雇主团体;但在劳工方面,一定要是「劳工团体」,才是具有资格的当事人,单一的劳工并无与雇主或雇主团体进行团体协商的资格。这里所谓的劳工团体,通常指的是「工会组织」。至于协商之后所签订的「团体协约」,则指的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工人团体,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缔结之书面契约」。所以「团体协商」其实是劳资双方沟通的一种手段,而签订「团体协约」才是劳资双方最终的目的。

2.如何进行团体协商

从团体协商一直到团体协约的缔结,是一项费时又耗力的过程。在协商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变量也极高。如何在理性的基础上,争取劳资双方最大的利益,确实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以下就协商的过程,作简要介绍

(1)确认协商的需求。协商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应先确认劳资双方对协商的需求,了解协商双方所欲达到的目的为何,并通知对方协商。

(2)选定协商代表。工会或雇主团体以其团体名义进行团体协商时,其协商代表的产生分别为依其团体章程之规定。依其会员大会之决议。依其会员代表大会之决议。经通知其全体会员,并由过半数会员以书面委任。在实务的运作上,参与协商的代表是否能胜任这份职务,对团体协商的成功与否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劳资双方协商代表人选的选择上应挑选对企业与协商目标充分理解,且具有说服力、协调力、耐力的人。在协商代表的人数上不宜过多,大约三至五人最为洽当。必要时可另聘请专门职业技术人员(例如律师)协助谈判与缔约。

3.草拟协约内容

在草拟团体协约的内容时,应先广泛的征询所属团体自身的需求,此时通常是以问卷调查或是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为之。实时团体协约的内容已经草拟完成,最好还是再召开一次座谈会,寻求共识并作适度的修正。

4.召开协商会议

劳资双方在正式展开谈判之前,应先行诊断自身的谈判力量,诊断的内容涵盖劳资双方的依赖程度与劳资双方在信息方面的掌握程度等,以便于劳资双方事先拟订协商策略、最大让步程度、是否实行争议手段以及争议手段的运用时机、厘清应坚持及可让步的条款与设定完成谈判的时限。在开启谈判之初,不宜有「外人」介入,但在遭遇到协商僵局时或是面临最后的缔约阶段时,如有适当的第三者出面协助交涉,往往能够加速僵局的破解与尽速完成双方的缔约。团体协商会议召开应注意的重点为会议召集:初次协商会议由劳资双方事前议定时间与地点,无须召集。第二次的协商会议,则可由劳资双方议定后轮流召集。会议主席由劳资双方共同推选决定,或是由劳资双方派员轮流担任。会议的议程应事先拟定,漫无秩序、毫无目标的协商是协商的致命伤。在会议的进行当中,主席应该严格控制议程,协商代表亦应自我克制,不要对会议议程以外的事项节外生枝。劳资双方应彼此尊重,忌作人身攻击。会议纪录由劳资双方共同选定协商代表以外的人选担任。会议开始前应签到,会议结束时劳资双方对会议纪录进行检视并签名确认。

5.协商僵局之处理

在协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遭遇到劳资双方互不相让的局面,宜先休会,让劳资双方各自冷静一段时间。在此同时也可以让劳资双方的协商代表重新检视自己的让步底线,以及评估对方实行争议手段的可能性。此时亦可以考虑是否邀请专业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从中协助打开僵局。但如果劳资双方确已竭尽一切努力仍无法打开僵局时,只有诉诸于争议的行为,迫使对方屈服。

6.缔结团体协约

经由团体协商的手段,最后获致的结果,就是签订团体协约。但如果劳资双方最后仅仅获致「结论」,而不是以签订团体协约收场,仅以「君子协定」(Gentleman Agreement)来约束双方,这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团体协商。

四、结语

总体来讲,劳资关系要能够和谐,劳资双方应摆脱各自阶级与对立的思维,双方在换位思考的思维之下平等互动,运用各种沟通与协调的管道,化解彼此间在意识上的冲突。如此,劳资之间必能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机制,这对劳资双方、企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参考文献

沟通与与协调技巧培训心得 篇8

首先感谢公司组织的本次培训,培训语言风趣幽默,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协作完成游戏等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次的培训,我深深的认识到:沟通是管理的血脉,是整合管理所必需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必要手段,工作生活中有效的沟通是致关重要的。通过训练,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清新,需要管理者以高超的艺术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调和、化解各种矛盾。因此,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专业知识,85%靠的为人出事的技巧和有效的说话。”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上级的信任、下级的支持、同级的配合以及相关部门的协作。因此,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沟通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沟通的目的: 沟通不是漫无目的闲聊,也不是若无其是倾诉,沟通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把思想、信息等在团队之间传递,并达到共识的过程,沟通的唯一目标就是共识,也就是达成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协议,有了共识才能成为沟通,没有共识,不能称之为沟通.沟通协调的方法问题:

1、下级同上级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下级要会表达,对所沟通事项的主题、重点、思路要清晰,沟通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上级也要会听,听出重点给下属指明方向。

同级之间沟通要注意:讲配合,针对这件事情自己应该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对方才能接受?并且需要对方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

上级同下级沟通要注意:上级要多表扬、鼓励说话,对下级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与下级沟通。可以采用“和缓”的交流方法。安排和检查下级的工作是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级,他们更有这种需要。领导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安排”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您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您。在企业中,通常会出现我们嘴说出来的东西只有我们心中所想的80%,而别人听到则只有60%,听懂的只有40%,到最后执行下来就只剩下20%了,这也就是“心想”未必等同“口说”,“耳闻”未必等同“脑辨”,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结合自己工作特点,建立有效工作沟通的基本流程:

1、确定告诉别人的是什么信息。

2、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了信息。

3、对方给出一个明确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让对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馈回来,以进行验证。

4、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后,是否认同,是否接受这个信息(比如一项工作),如果接受,就需要给出一个承诺,比如什么时间完成,让工作进展有一个相对的可控性。

5、在接近任务完成日期的时候提醒对方,让对方知道完成任务的时间快到了。

6、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对方是否完成了任务,都要给相关人员一个汇报总结,即包括对方当事人,也包括自己的上级,对方的上级及其他人员。如果对方完成了任务,就要表示感谢;如果未完成,就要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上级和对方的上维,把事情的原委写清楚,并对接下来如何作提出建议,便利于工作。

灵活运用好沟通协调的技巧:

1、注意场合,选择时机,事半功倍。与下属沟通,要注意场所、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方法正确才能减弱或者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要根据下属不同的情绪状态和个性而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因人因事地而用:(1).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的方式:(2).旁敲侧击,暗示下属;(3).转移注意,在谈笑之中让下属明白你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对立面,好让别人接受。

2、坦诚相待,冷静谦和,切忌急躁。在工作中,下属要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谦虚。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瞒,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作为领导,应该降低自己的姿态,真诚谦虚,不要以先知者和必胜者的心理自居,不要老是一副严厉的面孔,用一种朋友间沟通的平等心态去和下属沟通。

3、学习聆听实现有效沟通:(1).注意说话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2).倾听对方说话,身子稍稍前倾,与人沟通时身子稍稍前倾,表示对谈话内容感兴趣。(3).面部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的点头回应。(4).不要中途打断:上级在和下属沟通的时在心里上处于强势,所以沟通时往往对方还没的完全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急于阐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对方变成了倾听者,我们变成了教育者。所以与下属沟通的关键是耐心倾听,弄清楚对方要表述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免对方被你的观点所左右。(5).适时而恰当提出问题,表述自己的意见,与倾诉者进行互动沟通。才能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

4、保持令人愉悦的语调: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做出热烈反应,你就要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微笑似的,(即使是电话沟通)无论对方能否看到你的表情,他们都会做出热烈的反应。

5、了解内心,发挥人缘和情感作用。不管上司还是被下属,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作风和习惯。对对方有个清楚的了解,是为了运用心理学规律与对方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处理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人性中有一种最深切的秉性,就是被人尊重的渴望。与人交往时要永远记住,人都希望别人恭维他、赞扬他。你要找出下属的优点和长处,在适当的时候给别人诚实而真挚的尊重。

6、主动沟通,加强互动,合理处理下属的合理需求。平时多关心同事,正式场合的交流能够了解的更多的是下属的工作情况,多安排非正式的沟通渠道:闲聊、联欢会、内部活动等互动活动。建立直接上报的渠道 开辟表达需求的空间,满足合理需求,应该让下属看到你的办事效率,增强下属的信任,在做出分析后,尽快满足下属的合理需求。

7、均衡关系,着重劝慰,团结为上。与下级沟通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能力实现目标,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实现组织系统的最佳效能。与下级沟通协调时,应该以人为本、做好工作,要注意拉大能力距离而缩小感情距离,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最后,应该在生活上关心你的员工,工作之外多联络沟通,保持你的团队能够最团结,培养员工之间相互帮助的习惯.正确对待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领导,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当部门、个人利益与总体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总体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那么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沟通协调才能成功。

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员工,使其心甘情愿、义无反顾的向着目标前进,作为上级要尊重下级的人格、尊严及创造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下属,放手让下属大胆工作。当下属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其排扰解难,增加下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下属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承担自己应该的责任。

如何做好跨部门沟通:(1).建立健全规范公司会议系统:通过例会、月会等形式,一方面使公司各种指令、计划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相互协调;同时让各部门管理人员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心得与经验,增进了解和信任,通过双向交流和信息互动反馈,使内部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使大家能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2).跨部门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嫌麻烦。不要以为开完会就没事了,事后应该随时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其它部门的工作进度,掌握最新的情况。不要被动等对方告诉你问题发生了,而是要主动而持续地沟通,预防问题的发生。

(3).建立“内部顾客”的概念: 沟通的有效性与企业文化直接相连。没有主管认为持续改革内部沟通不重要,关键在于实际执行。主管人不仅是探路者、指引者和影响者,更重要的是行为者。内部协调建立“客户”应对意识,每一个需要你协助的部门都是你的“客户”,使你的客户满意,是你工作的职责,这不仅仅是制度的约束,未来将成为习惯,也是企业文化的部分。

4了解对立的想法,设定沟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沟通角色,正确传达 信息,加上适当的回馈,永远说对方想听的话,沟通才可以无往而不胜。

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有效沟通,能及时消除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协调性问题,理顺工作上流程,增强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密切配合,信息灵通,避免矛盾,扫除障碍,统一步调,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真正起到凝聚功能的作用。反之,无效的部门沟通,只能使部门之间徒生交流障碍,沟通不畅各个部门单独作战,结果必然造成组织的任务无法得到及时完成。

为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就要打开自己沟通的心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

沟通与协调能力讲义含答案 篇9

第一节 沟通的含义和特征

一、沟通的含义

 沟通就是用语言交流思想

 沟通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 沟通就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 沟通就是符号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允许人进行有意创造

现代意义上的沟通,就是人们为着某种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过程,这种信息可以是言语信息,也可以是文字信息,还可以是姿势语言信息。

二、沟通的特征

 目的性---人类的任何沟通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没有任何目的的沟通,是不存在的

 选择性---人类的沟通是因人,因事,因势而变化的

 双向性---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 互动性---沟通不仅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还是一种互动的行为,在沟通过程中,任何一方刁难合作,都会导致沟通的失败

第二节

沟通的过程和要素

一、沟通的一般过程

反馈

信息

编码

信息

接收

译码

理解

传递

发送者

接收者

噪声

三、沟通的主要因素

 信息---指能被接收者的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刺激,它是沟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因素

 发送者---信息发送的主体,这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 编码---指将所要传递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编制为信号  信息传递---指发送信息者通过一定的传递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 接收者---信息接收的主体,这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 译码---又称“解码”,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依照一定的规则还原为自己的语言信息,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 理解---指接收信息者的反应,成功的沟通,应该是信息发送者的意愿与信息接收者的反应一致

 反馈---指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道信息后,将自己的反应信息加以编码,通过选定的渠道回传给信息的发送者

 噪声---就算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干扰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

第三节

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一、沟通的类型

(一)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 正式沟通---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 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以外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二)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 直接沟通---直面沟通对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例如谈话,演说,授课等  间接沟通---通过文件,信函,电话,email等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 语言沟通---使用正式语言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 非语言沟通---以表情,动作,服饰等非语言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四)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 单向沟通---信息单向流动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位不发

生改变,即信息的发送者只发送信息,信息的接收者只接收信息,不反馈信息

 双向沟通---指信息双向流动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位不

断发生改变,即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既相互发送信息,又相互反馈信息,这种

沟通方式是一种交流性的信息活动,如讨论,谈话,谈判等

二、沟通的方法

 当面沟通---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法,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 电话沟通---就算沟通者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来进行信息传递,感情交流

 会议沟通---领导者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会议的形式向下属传达上级组织的方针政策,也可通过会议的形式了解下属组织成员的思想状况  公文沟通---利用公文这一媒介物来传递信息,交流情况

 网络沟通---通过自己的内部局域网,根据不同的职位设置了信息阅读权限,通过这一媒体,领导者与同事,下属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节 沟通的意义和原则

一、沟通的意义

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 沟通是组织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沟通是科学决策、正确实施决策的基础  沟通是提升组织整体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沟通的原则

沟通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合作原则  针对原则  及时原则  择机原则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的主要障碍

一、发送者的障碍

(一)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信息传送者在传送信息时违背语言运用规律

(二)文化障碍

主要是指因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而产生的障碍

(三)心理障碍

人们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信息传送者如果心理失调,就会影响他的沟通行为,从而形成沟通障碍

(三)态度障碍

信息传送者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这种障碍主要表现在当面沟通中

二、接收者的障碍

(一)兴趣障碍

一般说来,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总是注意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果自己对他人所发送的信息不感兴趣,就会分散倾听或观看的注意力,以至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而影响信息的接收,使沟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方式障碍

指信息接受者接收信息的方式,有的信息接受者喜欢阅读,但信息发送者却滔滔不绝的给他宣传演讲,让他越听越烦,有的信息接受者喜欢倾听,但信息发送者却写成文字的东西给他看,让他越看越烦,影响了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接收

三、信息本身障碍

(一)认知性信息障碍

认知性信息是以知识、经验、问题、观念的传达为主。在沟通时,信息的内容如果是认知性的,那么,信息的传达者和信息的接受者的受教育程度和专长背景就不能差异过大,否则,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而且这种障碍还难以克服

(三)情感性信息障碍

情感性信息是以态度、情绪、感情、动机的宣示为主,在沟通时,信息的内容如果是情感性的,那么,信息传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不能差别过大,否则,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三、传递渠道障碍

(一)距离障碍 在沟通时,如果是口头沟通,空间距离的远近影响信息的清晰度,因此,如果信息的沟通者相距的空间距离较远,就要注意选择沟通媒介。否则,就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二)噪音障碍

沟通时,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好,有噪音,会对沟通形成障碍

(三)层级障碍

沟通时,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级过多,由此形成障碍。

第二章

第一节 沟通能力的特点

一、综合性

沟通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操作技法,它是沟通者思想、知识、思维、心理等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综合能力

二、动态性

沟通能力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沟通者自身素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

第二节 沟通能力的作用

 沟通能力是沟通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  沟通能力是沟通者实现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  沟通能力是沟通者增强自身魅力的重要载体

第三节 沟通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就应该用“德馨才茂”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修养、心理素质修养、思维能力修养和沟通技巧修养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发扬我党的革命道德传统  借鉴国外的优秀道德思想

二、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 读书学习是增强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 深入实践是增强文化底蕴的必要渠道

三、锻炼健康的心理素质

 胸襟开阔,气度博大的心理素质  百折不挠,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

四、训练创新的思维能力

(一)打破思维定式

(二)培养创新思维

五、掌握有效的沟通的技巧

第三章 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沟通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与上级沟通

一、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性  缺少沟通容易出现问题 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工作进展

二、怎样得到上级的赏识

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 勇于为上级作牺牲  为上级出谋划策

1、多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

2、注意维护上级的尊严

3、要让自己的想法变成上级的

三、如何巧妙的拒绝上级

 不懂拒绝就会害自己  不懂拒绝就会出麻烦  如何巧妙的反驳上级

1、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2、借助于他人的力量

四、如何防止和客服“越位”

 决策越位  表态越位  干工作越位  答复问题越位  某些场合越位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与下级沟通

一、与下级进行沟通的必要性

 只有有能力进行有效沟通的领导,才能真正激励员工,从而成就自己,成就事业  成功沟通的基本要点(1)对沟通要怀有真诚的心态(2)对下级保持开放的态度(3)主动创造沟通的良好氛围

二、与下级沟通的技巧

(一)让下级知道你关心他们

(二)“我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三)宽容大度,虚怀若谷

(四)诚心接受下级的意见

三、学会调节下级之间的矛盾

(一)不偏不倚

(二)折中调和

(三)“冷处理“与”调离“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与同事沟通

 与同事合适时要掌握的要领:  能够帮助他人  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 在会议或讨论中表述自己的观点  要尊重他人

 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过于武断

第三章

第一节 文化的多样性

一、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一)语言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二)非语言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二、信仰与行为习惯对沟通的影响

与不同文化背景人进行沟通,必须尽可能了解有关他的情况,包括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历史传统、性格秉性、爱恶嗜好等,切不可莽撞死板,让人觉得你不通情达理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交往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协调能力 随着现代领导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领导素质和能力问题研究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领导协调能力作为领导者素质和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绩效,而测试与提升领导协调能力将为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领导概念及其核心特征

(一)领导的概念

 狭义的领导是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者个人或集团

 广义的领导是指个人(或集团)用来影响团体成员,以实现团体目标的一个过程,并且团体成员认为这种影响是合理的它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领导环境四个要素构成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领导与协调的关系

(二)领导概念的核心特征  系统的、连续的系列行为

 行动集中在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上  这种影响旨在实现团体目标  通常由一个人担任团体领导角色  追随者认为这种影响公正合理

二、领导协调的定义及内涵

 领导协调就是领导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其所领导的组织同环境、组织内各个部分以及组织内外人员等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以便高效率的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

 构成领导协调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一)领导者是协调主体,在协调中处于主动的,中心的位置

(二)协调对象包括的范围很广,有组织、环境、组织内外的人员,以及组织的各项职能活动等等

(三)协调手段是领导协调的中介和桥梁,包括协调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物质的,非物质的以及法律的等一切措施和方法

(四)目标是领导协调想要达到的结果,是领导协调的原动力,没有目标,目的的协调是不可想象的  领导协调标准的划分:

(一)按协调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领导协调划分为领导职能协调,组

织同环境协调,组织机制协调,领导班子内部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等

(二)按协调过程为标准,可分为事前协调,事中协调和事后协调,从

领导协调的实质看,可以划分为权利协调,利益协调和心理协调等等

三、领导与协调的关系

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用人、控制  领导协调是领导的一项基本职能

 领导协调是减少内耗和浪费、降低领导成本的桥梁和纽带  领导协调是增进组织和人员团结统一,实现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领导

一、领导协调能力及其特点

 内容的综合性  组合的差异性  获得的非遗传性  发展的渐进性  本质上的创造性  表现的机遇性

二、领导协调能力的作用及意义

 领导协调能力是顺利完成领导协调活动的主观条件  协调能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领导协调能力的构成 对不协调状态的认知能力

 敏感性—衡量认知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主体认识事物的进度和深度  深入性---领导者要具有洞察力

 全面性---领导者要有宽阔的知觉视野  准确性---客观的,准确的认识各种不协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搞好领导协调的重要基础

统筹调节的能力  统观全局的能力  驾驭全局的能力  协调全局的能力

平衡关系的能力

平衡各种力之间关系的能力 平衡与各个下属之间关系的能力 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处理冲突的能力

处理自己与他人冲突的能力

1.正确认识冲突的性质,恰当选择解决矛盾方法的能力 2.自律的能力 3.说服对方的能力

处理下属相互间冲突的能力

1.预防、限制和避免破坏性冲突的能力 2.处理冲突的能力

3.利用建设性冲突的能力

沟通信息的能力

 建立和运用正式沟通系统的能力  限制。利用和消除非正式沟通的能力  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  消除沟通障碍的能力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领导者

一、领导者素质测评及其意义

领导者素质综合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做出的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 领导者素质测评是鉴别人的素质差异,达到知人善任的有效手段  领导者素质测评是实现人事考核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 领导者素质测评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 思想与目标的协调艺术

协调的目的是实现目标,而目标实现的前提则是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团队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目标上的一致,只有统一思想坚定了共同的目标,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一、思想协调的内容及意义

 思想协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工作学、心理学、社会学、舆论学、党的建设、党的基本知识等等

 思想协调在工作任务领导协调中的重要意义 1 思想协调是积极的平衡 2 思想协调是实施激励 思想协调是解决问题增强凝聚力

二、掌握思想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一)以理服人与以情服人相结合 思想协调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和艺术 1 说服教育 以理服人 2 关心体贴 以情服人

(二)运用心理学原理,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 了解人们的一般心理过程,掌握心理活动规律 针对人的个性和性格,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研究人的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注意克服逆反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思想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坚持“灌输” 2 必须坚持正确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四)思想协调的其他几种有效方法 1 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 耐心说服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方法 3 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4 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5 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 6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法 7 领导言教与领导身教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节 “弹钢琴”的协调方法与艺术

二、“弹钢琴”的基本要求

学会“弹钢琴”的领导艺术,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三个基本问题

(一)要全局在胸,抓住本质

(二)要从实际出发,抓准抓紧中心

(三)坚持抓住中心带动一般的原则

第七章 冲突及冲突的协调与解决

本章要点:在传统的人际关系理论及管理理论中,“冲突”一般都被人们作为矛盾、破坏、暴力或无理取闹,并极力避免发生的事情,然而,随着现代交互作用理论和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人们才陆续对“冲突”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正确全面的评价,研究冲突及其协调与解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实现有效领导意义重大。

第一节 冲突的内涵、类型及原因

一、何谓冲突

所谓冲突是一种过程,是指对立双方在目标,观念及行为期望上,知觉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分歧或矛盾,其表现常常为双方的观点、需要、欲望、态度、利益、要求等不相容二引起一种激烈的争斗或对立

二、冲突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一)个体内心冲突

(二)人际冲突

(三)组织冲突

(四)角色冲突

第二节 冲突的过程及分析

一、潜在的对立阶段

(一)沟通

(二)结构

(三)个人因素

二、认知和个性化阶段

三、行为意向阶段

四、行为阶段

五、结果阶段

(一)良性结果

(二)不良结果

第三节 团体关系的冲突及协调与解决

一、传统冲突的处理方法

(一)协商谈判法

(二)仲裁调节法

(三)权威解决法

(四)拖延解决法

(五)回避结局法

(六)转移目标法

(七)教育解决法

(八)解体重组法

二、处理冲突的一般方案

(一)解决团体冲突的观念

(二)解决冲突方案的修正

(三)不正确冲突的处理倾向

三、团体关系的管理

(一)制定团体章程及工作制度

(二)设立层级机构

(三)设立联络员制度

(四)组建任务小组

(五)设立新的团体

(六)设立综合性部门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冲突及解决技术

三、解决人际冲突的一般技术

(一)正视冲突,解决冲突

(二)帮助冲突转化

(三)使用权威的力量

(四)回避

(五)利用团队管理的力量及团体的规章制度,奖惩条列

(六)引导员工进行建设性冲突

四、团体领导者处理人际冲突的原则

(一)冷静公正,不偏不倚

(二)晓以大义

(三)交换立场

(四)折中调和

(五)给冲突双方留台阶

第八章 专技人员如何掌握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

本章要点:主要介绍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同事关系的协调和组织关系的协调,搞好人际交往,沟通和人际关系协调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人际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类别

一、人际关系及其特点

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感互动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性的,是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连接

 人际关系的重要特点是情绪性,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人际关系的类别

上一篇:商务英语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望京乡中心卫生院卫生院2012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