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论文(精选11篇)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作一论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凝聚力 和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寻找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建设好企业文化是构建好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何更快地统一职工思想和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已成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辨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第一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那么,怎样建设好企业文化?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缩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中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整合后,企业文化也必须要整合,职工价值理念也需要融合。长期以来,原来的单位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又培育了不同的职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对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因而需要一个磨合期,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并以此共同的价值追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从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1)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职工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答复,使每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这些具体措施,要形成工作制度。(2)要建立职工贴心人服务队、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定期服务职工家属、子女。(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邀请家属参加,把欢歌笑语送给职工家属。(4)工会、团委要共同建设“三好书架、书屋”工作,把精神食粮送到生产一线,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诞生于企业, 在企业中成长, 融入企业, 为企业服务, 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构建和谐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 奠定和谐企业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把“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作为主线。
一是要加强厂务公开工作。厂务公开是广大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个有效方法。企业把家底交给职工, 职工自然操主人心, 尽主人责。企业的重大决策让职工参与, 把厂情如实告知职工, 激发职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主人翁精神。
作为邯钢的主要生产厂之一, 连铸连轧厂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 辅以厂务公开栏、中层干部会、座谈会、厂长嘉奖令、事故通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公开, 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公开内容的不同, 做到因时因需公开, 实行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 鼓励职工代表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 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及时、广泛的连铸连轧厂厂务公开工作深得职工认可, 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 该厂板卷产量每年都在实现跨越式攀升, 2012年, 成材率、工序能耗、漏钢率、连拉炉数、品种钢、薄规格生产等主要技经指标名列行业前列, 其中工序能耗位列全国第一。
二是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长周期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应深入基层, 倾听职工呼声, 反映职工意愿, 代表最广大职工的利益, 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 使广大职工气顺、心齐、劲足, 从而在和谐企业中充分发挥出企业主人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连铸连轧厂通过板报、班前班后会和开展职工代表、工会小组长“两会”宣讲活动, 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贯彻公司“两会”、厂职代会精神, 把职工思想统一到“打造世界一流水平CSP生产线”目标上来, 进一步统一了职工的思想, 凝聚了力量, 在全厂上下形成“降本增效比贡献、四大任务立新功”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引导职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激励职工建立对共同目标的信念, 让企业目标真正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目标, 时时对照目标, 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连铸连轧厂全面推动“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弘扬“敬业、勤奋、诚实、创新”企业精神, 以“党员先锋赛”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为龙头, 带动各项劳动竞赛的开展, 发挥好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的CSP生产线凝心聚力。并适时开展各种竞赛和岗位练兵等活动, 运用激励机制, 积极调动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压力分解到基层, 增强了职工的班组荣誉感和凝聚力, 让职工都能感受到压力, 促使大家积极负责, 变被动接活为主动找活, 保证生产顺行。
二、搭建以人为本的成长平台,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追求, 为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就为企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达到企业和职工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坚持以人为本, 不但要满足职工的物质基础和民主权利的需求, 也要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把企业营造成为充满文化感染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职工精神家园, 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培养引导人, 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直接扎根于企业的生产建设, 活跃在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大舞台上, 才能充分挥其作用。
连轧厂以技术大赛为载体, 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促使职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了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职工关注的热点, 及时疏导思想、释疑解惑, 理顺职工的情绪, 保证生产的秩序稳定。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树立推广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极大地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氛围, 激发了职工创新、创效、创一流的生产积极性, 使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在CSP厂蔚然成风。
二是做到服务职工, 把党的温暖、公司和厂的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企业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他们理解、关爱、体贴, 使职工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感觉, 才能使职工对厂产生归属感, 挖掘职工的最大潜能, 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各项指标的优化提供保证。
连铸连轧厂把职工的冷暖始终放在心上, 主动了解、积极反映, 协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慰问特困人员、普困人员, 做到有一个符合困难条件的决不漏掉。在尽心尽力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的同时, 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好事实事, 夏天积极开展防暑降温活动, 冬天做好防寒工作;检查空调、饮水机等设施的使用情况,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一线职工发放饮料、冷饮, 保证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组织职工进行休疗养, 使职工在紧张工作以后能得到充分放松, 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去。同时开展各种活动使职工得到更好、更直观的爱厂教育, 使职工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成为有追求、有理想的新时代钢铁工人, 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上活动深受职工的好评, 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三、企业文化的活动要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
工会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推动部门, 担负着推进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大量具体工作。基层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和各阶段的中心任务,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 使广大职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真正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
一是围绕生产的难点、重点, 在确保稳产、高产的基础上以保公司最大效益化为原则, 大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连铸连轧厂工会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创新培训方式, 采取现场授课、岗位问答等形式, 为职工提供交流、提高的平台, 使职工学习有重点、操作有进步、素质有提升。通过积极推广先进操作法, 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专业技能优势, 使“绝招”“绝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发展, 再创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二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原则, 充分发挥工会“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精神, 遇到职工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等重要事情, 连铸连轧厂工会要走访慰问;遇到职工在工作、生活、家庭方面出现矛盾, 深入了解情况, 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连铸连轧厂大中专毕业生占全厂职工的一半以上, 且大多数家在外地, 这些年轻人的婚姻大事成为厂工会的“牵挂”。本着帮助职工解决婚姻大事, 使职工依靠大家建小家, 牢固树立“扎根邯钢、建设家园”的观念, 一个包括厂领导、厂工会、车间领导、班工长在内的免费婚庆体系在该厂形成, 女职工委员会积极为职工介绍对象, 厂领导为其主婚, 车间领导和班工长为婚礼忙前忙后, 使职工安居乐业。
四、在企业文化推进的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推进的过程中, 要加大创新力度, 深入探索和实践, 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一是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特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企业浓厚的全员参与氛围, 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连轧厂充分发动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陶冶职工情操。围绕重大节日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春节组织迎新春茶话会和联欢会、“三八”节举办“巾帼建奇功”座谈会和趣味活动等, “五一”“十一”举办歌咏比赛、拔河比赛活动等, 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在邯钢演讲比赛、游泳比赛、家庭才艺大赛等活动中, 该厂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获得了若干个一、二、三等奖。
【关键词】保险企业 文化建设 和谐
一、引言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每个保险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创造力。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展开阐述,重点对保险企业和谐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展开探讨。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运用丰富的文化理念、文化方式促进企业内部凝聚并将企业良好形象展示出来,主要包含文化核心和核心外延。企业文化核心即为企业的价值观。当今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是和谐、互惠,即指企业和员工的和谐互惠、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互惠。企业文化核心的外延有三:一是企业精神;二是企业制度;三是企业形象。
三、保险企业和谐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
(一)保险企业文化具有战略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保险企业在文化建设伊始就应该站得高、望得远,创设质量高、品位高的企业文化,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本质,使得企业文化能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能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更好发挥凝聚、激励作用。
(二)保险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
如今是知识时代,信息传递异常快速,依靠传统生产模式的保险企业正经历着变革——传统保险企业正朝着知识、信息一体化的现代型保险企业转变。所以,新时期下的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建立符合现代型保险企业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尊重知识,求贤如渴,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体系,展现出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和谐健康的企业良好形象。
(三)保险企业文化具有目的性
保险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形成的特殊竞争力。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企业的“面子工程”。因此,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切实把握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又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更全面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四)保险企业文化应关注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完美统一
保险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领导班子的统一指导下、全体员工踊跃参与下,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摈弃不良文化理念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良的企业生产管理理念被现代、积极的新观念所取代,并且实现全体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全体员工,最终形成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完美统一,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四、文化建设与和谐保险企业构建的创新性思考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文化
培养员工自觉的行为是企业文化中合规制度文化的关键。保险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等文化,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相结合,包括保险企业的领导机制、经营规范制度、管理制度等。保险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行为有极强的约束力,是企业权威的象征,企业全体员工应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人人平等。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保险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发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险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主要方式有:通过张贴口号、标语;通过企业领导的践行;通过表彰先进个人等。保险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其次,企业要为员工营造工作的良好氛围。企业环境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企业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企业硬环境是指工作、生活环境;企业软环境是指企业文化。企业应在环境尤其是软环境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企业凝聚力;最后,建立公开、透明的用工制度。企业应依据自身实际,创造条件,为员工寻求充分发挥才智和潜能的最佳岗位,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
和谐保险企业的构建,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创新的动力。保险企业应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增强员工学习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保险企业要发展、要创新、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学习能力,注重知识管理,培养学习型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准备把握保险企业文化精髓,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凸显了企业自身的特色。
(四)秉持“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
企业与客户的和谐相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应满足客户为核心,企业应站在客户角度,分析客户消费心理,通过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满意。建设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应秉持“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首先,要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的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最大程度的获取客户满意度;其次,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通过产品的价格、功能、售后服务等方面掌握、满足客户需求;三是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保险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某些方面会不经意损害客户利益。因此要构建一个“保护客户合法利益”的企业文化机制;四是进行“感情消费”,与客户建立伙伴关系。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客户在消费时追求着心灵的满足。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应该多倾听客户心声,了解、解决客户的问题,与客户建立长期、和谐的伙伴关系。
五、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确立了总基调,启发了保险企业的创新思路。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保险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保险企业的发展应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步,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互相促进,才能构建出和谐共赢的保险企业。
参考文献
[1]付中丽.加强保险文化建设提升保险企业核心实力[J].知识经济.2012(18).
[2]王强,王雨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思考[J].西部财会.2013(03)
[3]杨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人保[J].黑河学刊. 2013(03).
[4]李京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保险公司发展至关重要[J].北方经济.2011(11).
作者:宋联可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基本特征。前五个特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六个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首先应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Schein,1984)。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某些相似性将其分类,一些学者(Deal and Kennedy,1982;Wallach,1983;Quinn,1983,1984;罗长海,1991;Kotter and Heskett,1992;Mannlx,1995;Goffee and Jones,1998)曾尝试分类,但因视角不同而划分有异。
什么样的文化是和谐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容易向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提倡诚信友爱,强调人际关系。由和谐文化的特征可知,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Wallach(1983)的支持文化,意在建立友好的环境,鼓励员工平等、互进,倡导开放、和谐,强调“家”的价值观;Quinn(1983,1984,1991)的团队文化,关注内部,强调灵活,提倡关心、承诺、士气、讨论、参与和公开,关心人际关系;Mannlx(1995)的关系导向企业文化,强调关系,提倡建立和谐、合作、支持的环境;Hood(1998)的平等文化,鼓励高度的团队参与决策,倡导参与、授权和过程;Goffee和Jones(1998)的共有型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和团结性,企业充满了亲密、尊重和友善,同时企业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内部关系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宋联可(2006)认为Quinn(1991)竞争价值模型中的团队文化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借鉴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文化理论框架,从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没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企业文化专员,有的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核心理念都未形成。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管这个企业是高度重视还是完全忽视,企业文化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伴随企业成长直到企业死亡。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正式、科学地专门创建过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文化。其实,这些企业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孕育了企业的精神、形成了企业的制度、引导了企业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物质,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地创建过企业文化,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又自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无疑,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针对这一类企业,宋联可在2007年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based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手段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除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学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管
理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创建、维系和变革,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1996)发现跨国公司文化建设仅通过器物表现是无效的,更为重要的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说明公司的价值观、信仰、假设。Cabrera(1999)认为设计符合组织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规划是获取战略文化的两条途径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都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简单、更迅速、更彻底地实现这一目标,H-H模型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H-H模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 built throug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模型。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手段。
企业文化有多种类型,和谐企业文化是其中一种。和谐企业文化是符合中国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该文化的定义、构成、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交二公局六公司毛雪峰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同时,作为社会大环境的一分子,企业如何构建适合自身和谐发展的模式,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二公局建局40年来,历经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到现在的第三次创业,已发展为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级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企业职工达6858人,仅2005就完成施工产值81.16亿元,新签合同额110.18亿元,总资产60亿元。随着我局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而这些不和谐因素反过来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些干扰。就我局而言,如何构建和谐企业,个人认为,取诸外不如求于内,我局自建局以来数代二公局人拼搏奋进、生生不息而凝聚成的企业文化,正是构建我局和谐发展模式的灵魂所在。
构建和谐企业,首先是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环境。要以“人才为本,信誉为上,贡献为先,效益为重”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企业人际关系;以“不断超越,永创新业”的企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企业作风,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创造力,营造鼓舞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不断创新,激励员工有所作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以“遵章守法,珍爱商誉,团结上进,举止文明”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和“爱企敬业,诚信做人,不畏险阻,廉洁奉公”的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塑造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团结奋进,举止文明的高素质员工形象。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工,铸就企业稳定的基石,汲取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以稳定保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二公局精神育和谐,使员工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使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在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环境过程中,为确保企业文化战略的有效执行,党群组织应主动介入,发挥优势和作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长期、公开的信息交流通道,收集职工的意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
职工生活,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实现企业盈利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工作和思想引导,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打造共同思想基础,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正确对待企业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激发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云诡波谲的市场环境,如何在众多强手博弈中稳中求进,赢得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发挥企业文化的规范和引导作用,通过企业自身的调节与适应,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为以“追求更好,与君双赢”的企业经营理念,深入实施“零缺陷”战略,保证管理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把每一个在建工程创建成为质量优良,安全高效,文明环保的品牌工程;深入贯彻“双赢”理念,以在建工程为轴心,使上游业主、当地政府,下游供应商、协作队伍,企业自身包括企业员工均获得良好收益,同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价值链,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可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BT、BOT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拓宽企业利润增长领域,时机成熟时,跨出国门拓展广袤的发展空间,逐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主业卓著,多元发展,科技领先,享誉中外”的企业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提供支撑,企业的和谐发展也必须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雕铸路桥品牌,筑就现代文明”的二公局宗旨充分展现了二公局人的胸怀和抱负。保持蓬勃活力,创造最佳效益,坚持以企业文化为魂构建和谐发展之道,提高运营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铸就精品,奉献社会,和谐发展,共创未来,是二公局人的光荣使命。
关宏伟
应理集团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中,既把企业环境和谐、企业人际关系和谐、企业总体发展和谐作为和谐企业文化的根本要求,又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途径加强构建。
一、以增强班子团结带领人
首先,正职要以身作则敢于承担。要使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首先要求班长要以身作则,要把团结和谐放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正确处理与副职、业务、党务、群众的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视同仁严格按制度办事,在研究本单位大事时,与副职多商量,多征求职工意见,说话做事要符合大多数职工意愿;在处理单位日常工作中,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两袖清风、敢于负责。
其次,副职要认清角色找准位置。班子成员要认真抓好自身分管的工作,在语言和行动上一心一意支持正职工作,背后多与正职沟通,多为正职排忧解难,做到分工不分心;维护“一把手”的形象和权威,把配合、协助“一把手”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从尊重、支持、谅解、友谊的愿望出发努力在班子成员之间营造一个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氛围。
二、以彰显企业文化关怀人
一是畅通沟通渠道。要把职工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从细微处入手,及时解决干部职工的急、难、盼问题。二是建立职工生日档案。为过生日的职工送去生日祝福,使每名职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三是建立职工健康检查机制,定期为职工检查身体,不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为职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搭建平台。四是关心职工待遇。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职工政治、经济待遇,让职工该得的得到,该享受的享受到,切记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说了不做、应付了事。五是关心职工生活,积极想办法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对影响职工家庭和睦的矛盾要及时调节排除,对职工生病、家中红白之事,要组织人慰问。
二、以公平竞争机制激励人。
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和谐企业。要充分激活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意识到公平、公正的环境对职工的生存发展及单位和谐的重要性,为想干事的人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人尽其才,都有用武之地。二是构建科学的用人机制。根据各种层次、不同能力、不同知识面的职工,搭建适合每个人施展才华、激发创造思维的工作平台,使每一名职工都以自己的创造和奉献体现企业的认同,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创造人才选用选拔机制。要让会干事的人受到重用,坚任人人唯能。对那些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复合型人才,敢于大胆选用,优先使用。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成为单位的栋梁。四是在业务上锤炼人。充分体现和谐社会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干事就应该多的报酬,要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五是发挥职工个人内在潜力。要根据各人不同特长、不同能力、通过压担子,加负荷,使之尽心尽力;对那些无所事事,无所建树的人以必要的警示和惩罚,营造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的良好氛围。
一、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北京市国有和民营企业, 在改革中快速发展, 各显优势, 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各自领域的劳动关系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 北京市党政机关以及国有和民营企业, 不断深化对企业劳动关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建设力度, 实现了企业劳动关系在动态中的总体稳定和谐。
早在2005年, 北京市委就把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又把企业劳动关系建设作为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工程来抓。在此过程中, 全市各级党政组织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坚持“人文北京”建设的大方向, 大力推动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为全市企业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了“人文北京”的独特魅力。
调研发现, 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理解。他们认为, 企业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 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 就难以有和谐的企业。而以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去对待员工, 去理解和处理企业劳动关系, 是劳动关系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回答, 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任务。他们认为, 现实的劳动关系建设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才可能为应对挑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当前, 企业员工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企业发展面临多方挑战;企业家素质亟待提升, 一些观念亟待矫正。对于这些挑战, 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树立人文理念, 建立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理念体系, 为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此基础上, 在企业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 真心关注员工的物质需求,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和谐;在企业和员工发展上形成合理期待和心理契约, 达到心灵和谐, 才能真正体现“人文北京”的本质要求。
对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为大力度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
二、将“人文北京”理念贯穿于和谐企业创建之中,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是科学发展观在北京市的具体实践。其中, “人文北京”建设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 居于核心地位。它表明首都实现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它贯穿于首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 体现在首都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劳动关系建设中, 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 以及国有和民营企业, 把“人文北京”的理念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 将其贯穿于全市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全过程、各层面和各领域。北京市出台的《关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按照“人文北京”的理念, 把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摆在突出的位置, 指出各级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 改善用工环境, 把依靠职工、尊重职工、关爱职工, 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生产经营和用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意见》特别强调, 要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营造宽松友爱、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 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同时, 《意见》以这些理念为指导, 全面规定了尊重职工权益、促进职工发展的制度体系。
北京市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 将“人文北京”建设的要求切实贯彻于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实践之中, 形成了既具特色又符合和谐劳动关系要求的文化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出现了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北京金隅集团公司、北京集美家居市场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将“人文北京”理念贯穿于和谐企业创建之中, 为和谐劳动关系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既彰显了北京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特色, 也证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建设企业文化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发挥党政部门的主导作用, 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
在建设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 北京市党政部门积极发挥定方向、抓考核、聚合力、重激励等主导作用, 为企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 建立了强有力的外部推动机制, 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牵引力、推动力和约束力。
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价值引导, 是北京市党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之一。在引导措施上, 除了以“人文北京”理念贯彻“以人为本”总要求外, 还将其运用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环节和领域, 通过制定政策、下发文件, 提出明确的价值标准和政策导向。如, 在管理上, 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类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方面, 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 要以人为本,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文化氛围, 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建立企业文化考核标准。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要求出发, 北京市党政部门狠抓制度建设, 着力考察企业“以人为本”理念向制度转化的情况和程度,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否达标的依据。这些标准涉及企业劳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劳动合同签订率是否达到100%, 是否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工时制度, 是否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是否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 是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形式, 是否签订集体合同并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三年内是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是否因违规而引发举报、投诉案件和败诉的劳动争议案件, 等等。这些标准的制定, 体现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企业文化从理念向制度转化和固化的要求, 是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环节。
凝聚企业文化建设合力。北京市各部门以工作项目为纽带, 统分结合、高效协调、有机协作、优势互补, 形成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合力。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上, 北京市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结合起来, 统一组织、统筹安排, 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组织共促, 工会力推, 各方配合, 企业和职工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在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上, 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主渠道作用, 建立健全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状况调查研究制度、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 准确掌握、及时反映职工思想动态和劳动关系矛盾, 采取对策, 及时协同解决。
激发企业文化建设活力。自2006年以来,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 联合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活动, 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大力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积极性, 激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此项活动, 按照和谐企业建设的要求, 制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评价标准, 对企业加以价值和制度引导;通过达标、创优评估评选, 对企业实施激励。5年来, 此项活动为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四、发挥企业和员工的主体作用, 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落到实处
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企业, 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体作用。北京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结合实际,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积极创新理念和制度体系, 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
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 建立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工作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 北京市国有和民营企业结合实际, 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 形成建设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多数国有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建设纲领。如北京金隅集团公司制订了《关于开展凝聚力系统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北京移动通信公司制订了《北京移动企业文化纲领》等, 使本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落实“人文北京”理念, 建立符合劳动关系和谐要求的价值观。没有与劳动关系和谐要求相符合的价值观,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就会缺乏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可靠的情感支持, 就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北京市企业把建立价值观作为落实“人文北京”理念、建设企业文化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北京市多数国有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理念系统。比如, 同仁堂集团继承改造“仁爱”价值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 提出“以人为本, 人业共兴”的核心价值, 并将其具体化为“四个善待”, 即“善待社会, 善待职工, 善待投资者, 善待经营伙伴”, 形成了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群。
突出制度建设, 切实将人本理念转化为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员工发展的制度措施。价值理念只有转化为制度措施, 才能成为推动实践的客观力量, 和谐劳动关系发展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北京市企业积极把人本理念转化为制度措施, 努力建设具有自身企业特点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使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实现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此外, 他们还采取有关措施, 关注员工全面发展, 使员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
五、将民营企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推动国有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
从总体上看, 北京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条件和环境相对优越, 文化沉淀相对深厚, 比较重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工作优势明显, 水平较高, 成效明显。而北京市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为了促进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 特别是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 北京市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以文明企业创建活动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早在1997年, 北京市工商联就借鉴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展创建文明活动的经验, 下发了《关于在会员企业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的意见》和《北京市工商联系统文明单位标准 (试行) 》, 开始了民营企业的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做到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健康发展。2000年, 经修改并正式下发《北京市工商联系统文明单位条件》, 其中在第一条增加了“企业法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2004年, 进一步修改下发了《北京市工商联文明单位条件》, 其中第五条将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了。到2010年, 北京市工商联系统文明单位已发展到462家, 其中80家进入标兵行列, 21家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以企业报刊评奖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随着民营企业主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有一批民营企业创办了内报内刊, 成为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凝聚职工共识的载体。工商联因势利导, 于2004年对内报内刊开始评优表彰, 截至2010年底, 有146家报刊获得表彰奖励。此项评刊活动, 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优秀工作案例, 它与这些获奖报刊一起, 发挥着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展,是企业发展进入和谐状态的文化表现。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指导,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政府、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要求。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的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据统计,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逐渐崛起。但近年来,因“中国制造”而出现的“中国质量”问题,不断地引发国际纠纷。如“有毒牙膏事件”、“有毒玩具事件”、“有毒海产品事件”、“有毒宠物饲料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等等事涉国际贸易的“中国质量”纠纷,势必会损害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安全信心,影响到“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质量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相关企业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缺失,反映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相对落后。只有建设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才能提高“中国制造”的声誉,提高中国工业的竞争力。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建立和谐企业的保证。举世震惊的富士康连跳事件,发生在佛山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厂、北京现代汽车零部件厂和河南平顶山棉纺集团接二连三的罢工事件、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的加剧——这一系列事件如此集中地发生并非偶然。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悄然发生了演变,“80后”、“90后”成为打工的主力軍。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文化素质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十分关注自己有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能不能活得更自由、更有尊严。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见物不见人,把员工当作实现利润的工具,甚至是劳动力市场随时替换的“低值易耗品”,普遍存在重制度、重奖罚、轻情绪、缺关怀的倾向,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从而导致工人罢工、自杀等事件的发生。这就要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告别泰勒主义,推行人本管理,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拥有百年企业的历史。优秀、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滞后太多,投入少且没有特色,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的作用,这是我国企业寿命较短的重要原因。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方式方法
推行人本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者已经更新换代,管理文化也应该更新换代,冷漠的泰勒主义应该让位于更有人情味、更有凝聚力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它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管理者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看作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特殊资源,尽力改善员工的生活待遇,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使他们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山东丽鹏包装有限公司能由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国内最大的铝防伪防盗盖生产基地,人本管理功不可没。为发掘职工的创造潜力,他们建立了信息反馈留言版、董事长信箱,员工可以随时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对每条建议进行反馈,根据绩效大小给予一定的奖金、住房、购车补贴等物质奖励。公司先后发展了43名农民工担任中层干部,占中层干部总数的42%,其中有5人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3%。丽鹏公司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一个人讲究诚信,其他人才会相信他;一个企业讲究诚信,消费者才会信赖它,才会去购买它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得利润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利润最大化的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如果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单一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不择手段时,则会给消费者、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企业最终也会走向自我毁灭,“三鹿”的破产就是明证。因此,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使诚信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和行动规范,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健康发展,实现打造百年企业的梦想。
建设创新文化,增强企业活力。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等,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的及时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要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求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要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把创新的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融入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动力和依托,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企业的一分子,都怀有一颗对企业积极憧憬的心,每一天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任务。我们工作的场所——矿山,虽然极其偏僻,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人潮如涌的繁华、灯火迷蒙的热闹,但是我们有着属于自己宁静的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
矿山职工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采煤、掘进、巷道维修、开停设备等工作,他们从来都毫无怨言,总是默默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我每天下井时,遇到矿工兄弟们,虽然我不知他们在想什么,但我总能听到他们你一言我一句述说着真实又动听的事情,随之之带来了大家开心的笑声,在工作中他们每一件事都是仔仔细细、从不马虎,这无疑就形成了企业的行为文化。
当他们劳累了一天,下班了,角色转变了,他们现在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他们有的陪着自己的妻儿走在小街或林阴小路上;有的则在篮球场上自由的表演自己的绝技;还有的和自己的朋友在餐桌旁尽情的欢语着,在矿山里,这就形成了企业的生活文化。
一年365天,我们天天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做,但我
1们偶尔也需要挤出一点时间锻炼自己,放松自己。兴云煤矿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元旦、春节的游园活动、“三八”妇女节井口送温暖活动、五一劳动节的篮球赛、五四青年节的青年座谈会、中秋节的青年团员联谊会;每年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在“百日安全”活动、“六月安全月”还组织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2010年兴云煤矿就组织开展了采煤司机工、掘进工技能大比武活动,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一同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这就是企业的物质、精神文化。
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煤炭行业是靠资源吃饭,竞争不激烈,仅有这些企业文化就够了,况且我们企业现在正处于意气奋发的青壮年时期,没有更高层次企业文化,照样基业长青。其实不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也在不断枯竭,一个企业如果不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职工工作没有积极性,管理层管理理念陈腐落后,决策层满于现状,缺少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企业上下一盘散砂,经济效益日益下滑,即使是有再多的煤炭资源,同样可能走上破产、转让、重组等等道路,企业的职工有些则很可能逃脱不了转岗、待业甚至下岗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煤矿企业破产重组已非先例。
兴云煤矿走过了风风雨雨15年,15年的发展,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煤产量从每年10多万吨发展到了现如今的70多万吨,职工收入达到了年人均26956.58元。累累硕果的背后,靠得是什么?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自信自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科学严谨、构建人企和谐”企业精神,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创新机制,精良的人才队伍,盘活各项资源,统筹改革,锐意进取,练就了我们企业健康有序的体制,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博得市场的主动权。这种企业精神是什么?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企业制度、机制、体制又是什么?这正是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些与时俱进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我们企业今天的成就。
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数,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作为职工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水平和技术人员水平等,从某种程度上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兴云煤矿近几年来,一直贯彻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每年都进行评先进、树先进、学先进的“双十佳工人”、“生产标兵”、“劳动模范”、“十佳管理者”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困难帮扶、金秋助学等活动,来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让职工安心在井下工作,减轻职工的思想负担,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
作为咱们的后所煤矿就更不用说,后所煤矿40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思想,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企业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营造出了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使人尽其才,由此,后所煤矿建立的和谐企业文化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当然,企业是在为和谐而努力,那我们职工呢?能为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一位职工对待工作和生活都都应该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积极进取方能充满自信、收获快乐、全面提高自己;作为企业只有积极进取才能让职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才能够开拓、创新、持续发展。抓好职工与企业、企业与相关利益共同体创造财富和开创企业未来的过程,让职工与企业共同受益、共同发展,让职工与企业在企业和谐文化的熏淘下,职工与企业安全效益双丰收。
襄樊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襄樊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于1966年4月成立,是国有公益性企业。在市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总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公司认真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努力在稳定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公交企业等方面下功夫,为树立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公司荣获 “2009湖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009 湖北省劳动保障诚信单位”、“省一类工会企业”、“2009襄樊市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落实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公司始终坚持“统筹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用工理念,以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快乐、从企业发展中享受实惠“为企业愿景,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水波同志任组长,工会主席秦淑芬、总经济师李晓芬、总会计师熊萍英等同志任副组长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委员会,协商代表还有来自营运生产、后勤保障、人力资源、计划财务、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员工代表,全方位关注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各种因素,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员工的工资收入随企业的效益同步增长,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
二是依法依规订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为了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实行的是全员劳动合同制。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为100%。按照《工会法》第二十条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并将集体合同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合同依照国家法律、规范就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
1基础上签订,并且按照合同的条款,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从未发生过无故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得到了员工的信赖和相关部门的肯定。为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签订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
三是依法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制度。按照《劳动法》规定,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岗位的不同,实现标准工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并报市劳动部门进行审批。标准工时工作制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公司保证职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特殊情况下,确实需要加班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发放加班工资,法定休息日安排加班的,按300%的支付工资报酬。并对病假、事假、探亲假、婚假、孕假等休假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四是依法为员工缴纳五项社会保险。每月10日之前公司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积极缴纳到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五是建立劳资矛盾处理有效机制。为妥善处理职工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坚持职代会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体现,为切实保障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总公司工会严格按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职代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2010年2月6日,召开了七届四次职代会,审议通过了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并制定了新一年的工作目标,总公司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责任状。会前、会中共收集合理化建议20条,其中营运生产类4条,后勤保障类9条,企业管理类7条。为使好的建议得到落实,会后,职代会工作人员将提案交由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签署意见,并进行落实。提案落实情况在公交信息和各基层单位企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在职代会中,全票通过了总公司制定的《员工奖励处罚规定》、《安全管理规定》、《营运服务管理规定》,“三项制度”与2010年2月20日正式出台实施。2010年8月21日,公司召开了七届五次职代会,大会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审议通过了《2010年员工调资方案》。职代会的召开,充分发挥了职工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通过职代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职代会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
二是落实企务公开制度。企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企务公开工作,强化了企业民主管理,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让职工知情、听职工议情、请职工监督的民主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障了总公司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就公司的重大决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范围进行公布。公布的内容涉及到总公司全年、半年的营运、生产情况、招待费使用、医药费支出、公积金、养老金交纳情况、水电费收缴情况、领导干部的工资奖金分配、安全事故费支出情况,以及对七届四次职代会中职工代表提出的提案在公交信息和各基层单位企务公开栏中进行了公布,增加了公司决策的透明度,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使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抓好安全生产做好职工劳动保护
总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努力为职工创造案发前的工作环境,提供安全工作条件,并要求各下属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和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建立了总公司、各单位和部门、线路路队或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为了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公司实行劳动保护监督机制,要求各下属单位和部门必须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职责,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切实履行安全职责,落实督促检查制度。安全岗位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悬挂必须整齐醒目,要建立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并负责对本单位和部门劳动安全保护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协助本单位和部门领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处理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
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总公司安委会按照本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究和处理。
四、创新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公司创建了“讲感情、讲规矩、讲实干”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士气普遍高涨,企业凝聚力大大增强,为建设和谐公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激励职工争先创优。公司每年都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十大岗位标兵”和“劳动模范”,对当选的劳动模范、岗位标兵、总公司召开表彰大会对他们进行了隆重表彰,在《襄樊日报》和各大公交站点上进行了大力宣传,组织劳模、标兵等外出旅游。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鼓励各类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弘扬了正气,鼓舞了士气,调动了广大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通过几年来公司“讲感情、讲规矩、讲实干”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心系企业,营造了浓厚的和谐工作氛围。公司“27路党员文明示范线”就是在这种浓厚的和谐氛围中产生的。“27路党员文明示范线”目前是全省公交战线上树立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市窗口行业的典范,并荣获“移动杯”“2010感动襄樊十大道德模范”的称号。
五、切实为职工做好事增强企业凝聚力
长期以来,公司着眼于小事、实事,春风化雨,以情感人,让职工充分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坚持做到“两个必须”,即;职工有生活困难必须帮;对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春节期间必须访。职工李礁因肾衰竭住院,需换肾,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花掉了李礁家所有的积蓄。李礁的父母是下岗工人,巨额的治疗费用对他家庭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能让李礁继续接受治疗,挽救其年轻的生命,总公司号召全体职工伸出援助之手,为李礁同志捐款,公司班子成员到家里和医院看望李礁,把党委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
职工心中。
在了解到不少基层驾驶员从事公交工作几十年,子女就业困难,总公司召开班子会议,规定企业职工子女可优先进入公司工作,目前,父子同开一辆车、夫妻同跑一条线已成为公交公司的一大特点;当得知部分职工家庭条件困难,子女入学难的情况后,积极协调学校的关系,最终为职工子女办好了入学手续。人们常说:越是节假日,公交职工越是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考虑到公交工作的特殊性,暑假期间组织职工子女在读初、高中生到武汉几所名牌大学参观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职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才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励,不断加强劳动关系调整,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而努力奋斗。
一个企业内部和谐融洽,同心协力,上下一致,这就是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是一种团队精神和无形的巨大力量;它对外与社会公众、与顾客和谐相处,就能“和气生财”,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竞争力。因此,构建和谐的企业管理文化,实现企业目标和人的价值目标,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营造内部和谐的环境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包括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外部的人际关系两方面。企业的兴衰,自身的原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自身的团结,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创造一种整体与个体的高度和谐和相互融洽的良好的内部环境,这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企业领导班子之间关系的和谐;二是领导与员工关系的和谐。领导班子的团结首先需要各成员有相互容忍,相互妥协的愿望和气度,有求同存异的愿望和意识,个人专断和集体协商二者不可偏废。
再一个是领导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群关系。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客观形势,环境因素,资金、物质设备等客观因素和企业员工的人心这一主观因素,在众多因素中,人心向背,员工的积极性这一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实行这一层面的和谐,领导人要尊重和信任员工,只有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而相互的尊重,才有利于信任的建立和有效的沟通交流。麦格雷戈指出,为了实现企业的和谐,领导人须改变人性自私懒散的假设,把人看成是可以信赖的,可以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相信员工能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和谐所体现的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主要表现在:一是关注员工的情感。企业的任何目标都需要员工去完成,只有懂得关注员工的情感,才能取得更好的业绩。二是授权管理。任何一件事,只有亲自参与才有责任感。三是民主管理。注重沟通与团结合作,充分听取员工意见,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亲善感、向心力和忠诚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鼓励开放沟通的环境。开放沟通的机会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彼此接触的机会就越多,也就有更多的分享思想和经验的机会。沟通结果所得到的反馈可以帮助进一步阐述、验证对方的意图,减少沟通的误解。同时良好的沟通,也能促进对自己民族文化和异质文化更好的理解。这种文化逐渐养成人们对争论的良好的容忍性,并鼓励有关问题的建设性冲突,这样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广阔的视角,以及减少思维的一致性来提高公司的创造力和整体的竞争优势。
再次,营造学习的氛围。首先鼓励公司的经理在文化环境中学习,他们必须能够不受已有的文化视角的约束,在实践中学习目标市场的文化。他们不但要学习目标市场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而且要学习目标市场的文化、社会特点,熟悉当地的传统和习俗。其次还要鼓励文化间的学习交流,这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开放,能够卸下自己文化中的包袱和累赘,学习异质文化新的思想和优势,博采众长,从而达到整体最优。
此外,领导人要树立榜样,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实行道德感化来使人服从。亚科卡出任克莱斯公司总裁后,使濒临破产的公司奇迹般地得到重建和恢复,靠的就是说服和沟通,靠率先垂范。
总之,和谐的内部环境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工作氛围:同一部门之间的交流不存在隔阂;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顺畅;各层级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层级观念最大程度的弱化。
二、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政府部门、企业界、社会其他行业打交道,企业的言行和后果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企业的牌子,并不是靠企业的规模来定;企业的产品能在市场得到青睐,也不单单靠营销手段。诚信经营理念被企业家奉为成功首要之道。如果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失去公信度,就会失去市场。这就是说企业应与社会利益和谐一致。
一般来讲,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义与利是统一的,义利兼有,应是企业盈利中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责任。义利统一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相生相长的。但也有矛盾,当一方损害对方的利益、甚至生存时,义与利就会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对抗。在这种冲突和对立中,企业应能超越一己私利,把社会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甚至牺牲企业利益,把奉献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然而,我们一些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顾社会利益。为了小团体利益而利令智昏,采取欺诈、违法、恶意中伤、诽谤、窃取商业机密等不文明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其结果往往两败俱伤。
从长远来看,企业如果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最终必然丧失信誉,失去顾客的信赖和支持,最终失掉整个市场。即使侥幸偶有所得,也绝不会长期存在和发展。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事实上,现代企业应崇尚“理性”的竞争,严格恪守企业道德,坚持义利统一。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利润;同时改善和提高售后服务,提高社会公信度,取得消费者的信赖,达到规模经济。“理性”竞争的结果是企业成功的必然之路,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而且还获得了高额的经济效益和无形资产。将会实现“共赢”的目标,即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消费得利。海尔企业文化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树立和谐竞争的理念
和谐并不是意味着盲从附和,而是应该“和而不同”,是既讲团结又讲竞争的协调和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谐的竞争是一种创新竞争,是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支持下的竞争,是一种新的竞争理念。它要求企业能够独辟蹊径,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以新求胜、以变求胜、以异求胜。如“小天鹅”的“末日管理”其实质就是一种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的管理,否则“小天鹅”没有明天,从此来激发全体员工的危机感,振奋精神。日立公司的“诚、和、开拓者精神”;佳能公司的“忘了技术开发就不配称为佳能”;百事可乐的“胜利是最重要”;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的“IBM就是最佳服务的象征”等,追求的都是一种独具特色具有个性的企业价值和精神价值。
树立创新的竞争观念是和谐竞争的重要保证,创新竞争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加速器,也是企业维持自身活力的关键所在。为树立创新的竞争观念,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应该认真调查员工的需求,竭力了解其员工的所思所想、痛苦与欢乐之所在,真正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透彻地把握员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然后根据员工的这些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如融通式激励,发问式激励,影响式激励,或期望式激励,建设共同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而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手段,催其奋起,而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则必须坚决按制度处置。不如此也不能建立并巩固“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优良企业文化。只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树立和谐的竞争理念,企业与员工凝成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并进而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论文】推荐阅读: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06-21
构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动力机制11-17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07-18
组织行为学论文(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06-01
建设和谐企业之浅谈09-16
关于和谐企业建设的思考讲解11-08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
企业建设中,如何更有效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06-15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