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推荐9篇)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1

—河北省分行营业部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材料鲁树坤

今年是打造优秀上市银行的第一年。农业银行必将以内部整合为突破,建立一套科学的市场应对和管理机制,加快向国际大商业银行前进的步伐。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应是实现农业银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这是中华民族朴素的人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更是把人本思想上升到安邦治国的高度。“以人为本”非常透彻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谁享受发展成果”的根本问题,因此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谁发展,党的宗旨已经有了很好的诠释。在国家大局上,农行作为金融企业,首先要服务好人民,服务好社会,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在农行层面,努力实现有效、全面、安全、和谐发展,提高农行员工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讲,农行发展大的方面讲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从局部来讲,为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员工生活水平。靠谁发展,如何发展呢?人是一个企业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谁享受发展成果,不言而喻是人民、国家,但更直接享受发展成果的是农行员工。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把员工看作农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努力做到把员工装在心里,时时处处真正为员工着想。

二、以人为本,为员工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建立“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操作”,关心、理解、重视、信任人的管理文化,让农行成为每个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的平台,使每名员工、每个岗位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打造和谐、协作、进取、创新的优良团队。

(一)建立追求完善、创新的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型团队,打造

1学习型农行,把农行建成一所塑造员工的学校,使员工的工作成为“支付工资报酬的学习”。大凡企业文化氛围浓郁的支行,都能坚持以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已致用为目标,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互补性。比如:每天早晨利用15--30分钟的时间,以部室、网点为单位召开晨会,交流上一天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学,把学习溶入工作的习惯之中;周六组织客户经理进行营销技巧的学习和集中分析营销案例,探索卓有成效的营销方法和手段,讨论目标客户的营销策略,制定营销方案,不断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经常对员工开展改革发展形势分析,教育员工敬业更要精业,增强其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增强员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确定部室和网点负责人为本单位学习培训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负责业务指标的完成,还要确保本单位员工素质的提高。以次告诫我们的干部:“一个只想当领导不想当老师的管理者是没有前途的----银行没有前途,部门没有前途,员工就更没有前途”。领导干部不但要做业务上的骨干,还必须自觉做学习的表率,感染和带动员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行行干出优异成绩,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

(二)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文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唯才是举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公开竞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真正使人才脱颖而出,形成“靠本事发展,凭贡献取酬,以业绩论英雄”的公平竞争氛围。对新入行时间不长的大学生要让其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对学历不高,但实践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员工,要为其创造发挥作用的机遇。近几年,营业部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有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北城支行的周东风,2001年通过公开竞争答辩被聘为个人业务部经理,他讲“领导和同志们信任我,让咱干咱就得干出个样来!”他多次与保险公司、车管所进行洽谈,终于同这两家单位达成合作协议,保险公司派员入驻北城支行,由银行提供办公设备,所

有办理消费贷款的汽车,不出银行可同时办理保险,车管所及时为新购车辆上好牌证,实现了贷款、保险、牌照“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实现了银企双赢。为拓宽盈利空间,抢占市场,他利用朋友多、关系广等特长,广泛捕捉信息、积极公关,使石家庄近半数的对外贸易企业在北城开户,国际业务从无到有,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年结算量已经达到1.6亿美元,成为国际业务特色支行,该行国际业务部连年被营业部评选为先进单位,2009年被河北省分行评选为《2007-2008先进单位》。周东风本人也因业绩突出被选拔为北城支行副行长。

(三)建立完善的合规文化。以前的管理模式,各项附带罚则规章制度让员工们感觉生硬,内心难免或多或少的有抵触情绪,而企业文化则让我们感觉亲切。没有制度保障,管理和发展不能持续;没有企业文化的渗透,发展终将无法长久。我们用《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籍洗刷员工们旧思想观念的残余,让员工理解制度和岗位制约不是阻碍业务发展,是安全经营所必须的环节和岗位间的控制,是对银行和员工的有效保护。通过学习教育,让制度自觉逐步过渡到文化自觉,让制度文化深入到每个农行人的精神世界,渗透到每个工作细节里。

三、以人为本,要赋予生动的形式和对员工的真心关爱

以人为本,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或时髦用语,要认真落实到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没有微笑的员工,就没有微笑的客户;没有员工的忠诚,就没有客户的忠诚”,通过关心员工未来发展和增强员工素质,提高战斗力;通过关心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关心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凝聚力。时刻把员工的利益、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工作上多指导、帮助,干出成绩,及时肯定和激励,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把工作干好。

(一)发挥职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民主决策的水平。一些重大的决策,如发展规划、考核办法、规章制度等,要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并提交职代会通过,使制度办法的执行得到员工的支持和理解。

(二)利用群团组织,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如“三八”妇女节,召开女工主任及优秀女员工代表座谈会,倾听她们对农行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她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七一”建党节组织老党员和各级劳模畅谈党的发展史,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八一”建军节组织复转军人座谈会,激发他们继续发扬部队光荣传统,在农行岗位敢打必胜建新功的积极性;“六一”儿童节为员工子弟送上书包或书籍;“植树节”领导与员工共同植树造林;“国庆节”“元旦、春节”组织全体员工联欢等系列活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使广大员工有一种归属感。

(三)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管理层的人文关怀。基层领导干部在人文关怀上,体现在一些日常的生活中,如“每天早晨在支行门口带着微笑迎接一下员工;班后与员工聊一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员工生日或困难时及时送上一句祝福或关爱。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就能使员工对农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亲切感,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

(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增强农行的凝聚力。经常组织员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爬山等活动,组织员工书法、绘画展等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实践运动、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陶冶情操,健身强体,让员工在农行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愉快和快乐。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农行企业文化,是推动农行有效、全面、安全、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农行企业文化大建设中,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善于兼收并蓄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农行的企业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农行经营管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2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建共享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前进中各种困难的关键, 也是保障职工经济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海洋试油大队始终把发展作为大队的第一要务, 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油田发展的海上试油作业联合舰队, 做大做强主体产业, 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建共享。

1加快装备更新, 增强发展后劲

作为油田实施从陆上向海上战略跨越的参与者, 海洋试油大队承担着海上勘探试油作业大修的艰巨任务, 从最初的小分队借用钻井平台配合施工到拥有第一座自己的海上施工平台, 历经13年。随着海上市场的不断扩张, 海洋试油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是油田增储上产, 需要海洋试油作业, 另一方面装备不足又叫海洋人“难为无米之炊”。为此, 近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领导班子把加快装备更新作为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 积极争取投资, 加快平台建设, 以最佳回报实现滚动发展, 作业装备也由1座平台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座平台, 而且新的平台也正在筹建中, 所有这些都为打造一支适应油田发展的海上作业舰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全力发展海上试油作业新工艺、新技术, 以技术占领市场, 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益, 还有二联作、三联作试油测试、自喷电泵一体化、连续抽油杆、防砂泵撬、三项分离器等系列工艺技术成功攻关应用, 都大大提升了海洋试油大队海上作业的品牌和知名度。在努力服务油田内部市场的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先后闯进并占领辽河、大港、冀东等油田的海上作业市场, 完成各种试油井44口122层, 受到甲方单位的高度赞誉, 被誉为“最放心的试油队”。辽河油田称海洋试油大队是“闯市场交朋友互利双赢, 擒油龙伏骇浪铁人再生”;大港油田送来“服务态度一流, 施工质量优良”的锦旗;冀东油田在给井下作业公司的感谢信上赞誉道:“你们的队伍不愧是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服务一流、文明守信的海上试油作业正规军”。华东石油局、西南石油局、江苏油田等单位多次到大队参观学习交流。截至目前, 大队共开井125口, 完工交井117口, 其中试油井5口17层, 海上拖航移位38次, 完成大型酸化压裂防砂施工57井次, 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年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承包任务, 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同时也圆满完成了石油开采从陆地到海洋、从油田市场内部到外部的跨越, 成为胜利油田生产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2夯实基层建设, 提升队伍品牌

发展要依靠职工, 职工要靠基层去管理和凝聚。海上试油作业作为一个专业性强、危险性大、技术密集、条件艰苦的行业, 要凝聚职工的向心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就必须加强基层建设, 用团队精神、品牌形象感召职工。多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人始终遵循以“以人为本、严细求实、创新奉献、勇争第一”的团队精神, 坚持“行业站排头、国际争一流”的发展理念和“以海上为核心, 以勘探试油为重点”的工作准则, 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开拓市场, 打造品牌。目前, 海洋试油大队借胜利油田争创中国石化金银牌队、管理局“达标、创优、争强、夺牌”基层创建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的东风, 向一线倾斜, 加大基层投入, 强化软硬件建设,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又新建了7栋公寓楼, 让职工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公寓;还为每个基层单位建起了图书室、娱乐室、健身房、篮球场, 配备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器材;新建了大队和谐文化长廊、休闲花园, 让职工休闲娱乐, 享受生活;对大队办公生活区域进行美化亮化, 建设花园式场区, 引导干部职工热爱集体, 立足本职, 发挥聪明才智, 全力打造“和谐高效、行业一流的海上试油作业联合舰队”。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在基层单位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战略, 突出和谐文化建设;实施“海上核心”战略, 突出信誉和施工质量;实施“拴心留人”战略, 突出选人用人观念;实施“综合治理”战略, 突出抓好队伍稳定;实施“争强、夺牌”战略, 突出职工队伍升级五大战略。另外, 海洋试油大队按照安全环保法规与制度, 严格执行QHSE管理体系;坚持每周一次基层队主要领导生产工作例会制度, 坚持在每季度和半年分别进行一次以技能考核与技术比武为主要内容的“一强化、二执行、三坚持、四考核”的工作方法, 努力提高基层单位的执行力, 保证海上无生产安全事故、无环境污染事故、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治安灾害事故的“四无”目标。目前, 全大队8个前线队已涌现出中国石化金牌队2个、银牌队2个, 油田名牌基层队3个、行业强队3个和优秀基层队1个, 其中6支队伍持有中国石化“探井试油气作业甲级队”资质, 成为一支“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的海上一流试油作业联合舰队和“王牌军”。

3强化安全生产, 保障职工安康

安全就是幸福, 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生产是和谐的基础。海洋试油大队把职工的安全、健康、环保作为关爱职工的头等大事来抓, 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承包责任书, 采取风险抵押, 严格奖惩制度, 完善安全措施, 加强重点岗位、要害部位的安全监控, 加大安技工作、劳动保护等安全工作的投入, 坚持“用在安全上的钱一分也不能省”的宗旨, 全力以赴确保大队海上生产安全。并把“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作为常规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 广泛开展“安全在我心中”、职工“安全健康”倡议行动、安康知识板报展、基层队技术员技能比武、岗位工人标准化操作、井控知识培训与考试、“生命之歌大家唱”、“安全故事大家讲”、“标准作业我操作”、“安全先进班组活动”、学唱安全生产“十大禁令歌”等活动, 在班组推行“岗位作业HSE指导卡”、“安全先进班组”管理措施。定期举行井控、消防、防硫化氢、落水、逃生等“五项演练”, 为大队营造一个“人人明职责, 操作标准化, 事事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从而有效地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持人本理念, 实现职工技能与企业效益的共同成长

关爱职工成长成才, 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 是海洋试油大队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 人才是企业第一要素,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 大队在发展的同时, 始终坚持人本理念, 着力关心职工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为职工搭建展示才华、施展抱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1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技术是职工的立身之本, 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海洋试油大队保油上产、开拓市场、站稳市场的“法宝”。针对海上开发进入高含水期, 修井作业难度加大, 需采用新装备新技术的要求, 海洋试油大队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思路, 尝试新的培训方式,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营造职工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大队本着“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在基层单位成立了由平台经理为组长, 队长、技术员、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职工培训领导小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导师带徒”、“新老职工结对”、集中培训、送外强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校企联合等措施, 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学业务、练本领、长才干。海洋试油大队想方设法为每个基层队建起了培训室, 配备了课桌椅凳、教学用具及摄像机、照相机、微机、传真机、复印机及专业技术书籍, 在全局“六面红旗”之一的试油1队和全局“30佳标杆示范队”试油5队建起了信息管理室、职工培训室、科技研发厅、成果展示厅。严格考核每个基层队在培训中是否做到计划、内容、教材、设施、教员、考核、奖惩“七落实”, 并实行月度评比考核奖惩制度。近两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先后完成了《海洋作业平台液压站改造》、《提高埕岛油田螺杆泵井施工一次成功率》、《下空心杆作业防喷装置》等26项科研创新成果, 取得了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且这些成果在海洋试油大队推广应用后,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大力实施“栓心留人工程”

海洋试油大队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人才测评制度, 对每一名职工从知识水平、能力及思想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进行测量和评价, 建立起了“管理、技术、操作”三大岗位人员的素质档案, 完善了职工个人与岗位技术、责任、贡献、业绩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制度, 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办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能力强、会管理的骨干, 海洋试油大队则大胆提拔到基层干部队伍, 对技术精、善钻研的高校毕业生及时评聘技术员, 对业务精、威信高的职工则推选成班组长。采用以上用人办法后, 近两年来海洋试油大队先后有12名骨干走上中层或基层领导岗位, 35人已聘为技术员, 50多人当上班组长。大队还积极推荐职工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和进修, 现已有226人获得了QHSE证书, 425人取得了海上“四小证”, 18人参加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37人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并涌现出2名省部级劳动模范、1名管理局“十佳队长”、1名管理局“十佳青年”和1名油田首届“为民技术创新奖”获得者。

坚持文化引领, 实现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和谐共进

多年来, 大队以共建为前提, 以共享为目标, 内聚人气, 外树形象, 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胜利油田基层文化。海洋试油大队长期坚持用文化引领职工、塑造队伍、凝聚人心, 有力地保持了队伍旺盛的斗志, 实现了海洋试油大队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1构建基层文化体系, 培育海洋特色文化

蔚蓝的大海锻造了试油大队人海一样的胸怀, 也培育了“以人为本, 严细求实, 创新奉献, 勇争第一”的海洋团队精神。为了实现“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打造海上一流试油作业联合舰队”的共同愿景, 广大干部职工以海为家, 以苦为荣, 以苦为乐, 努力用文化的力量改变枯燥的生活、艰苦的环境, 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 队队抓文化、一队一特色。全局六面红旗之一、以“严细成风”著称的试油1队把打造“百年团队、百年红旗”作为远大目标, 用“细节决定成败”培育“严细文化”。建队24年来, 试油1队坚持生产管理“严之又严”, 资料录取“细之又细”, 安全环保“慎之又慎”;工序一次合格率、探井质量全优率均达100%, 试油资料全准率在99%以上, 保持24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用油田第一座海上试油作业平台完成各类施工井360余口, 成为中石化金牌试油队和管理局名牌基层队。针对海上施工风险大、安全系数低的难题, 试油12队把实现平台作业“零违章、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作为主攻课题, 以“安全在我心中”大讨论为契机, 内抓安全意识树立, 外树安全生产品牌, 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环境, 形成了具有海洋试油特色的“安康文化”, 并连续7年保持了“四零”目标。试油7队把“建负责任班子、带有能力团队”作为创建载体, 干部职工以责任为核心, 以“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质量零返工、职工零违章”为目标, 形成了以“责任决定成败, 责任成就人生”为核心理念的“责任文化”。由此形成了干部职工以队为家、以队为荣, 把对岗位负责、为团队尽责变成自觉的行为准则, 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试油5队着力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做文章, 以“事事有反思、每天有进步”为准则, 进行理念反思、工作反思、横向对比反思, 培育“反思文化”, 让每一名干部职工知不足而求学,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并推行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2341”创新学习模式, 建立了“海洋青年创新工作室”, “青年科技示范园”。几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取得国家实用专利10项, 专利申请2项,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每个基层队结合实际培育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海洋文化, 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 激励着海洋人向着共同目标努力, 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2畅通民主渠道, 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

几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党政组织把依法维护、落实职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等各项制度, 坚持开展“厂务公开”、“厂务质询”、“党群双向承诺制”、“阳光工程”活动, 以建立“职工心声反馈卡”、“职工亲情联系卡”等形式作为畅通民主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对事关大队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职工群众的意见, 完善以基层队为主的公开层, 对生产经营承包指标完成情况、食堂账目、材料消耗、成本利润、干部跟班劳动、工资奖金考核分配等职工关心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公布, 建立一月一公开, 一月一考核, 一季一总结, 一年一评比的“四个一”运行机制, 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工作专题例会”、“厂务质询会”, 实行职工上平台、在平台、下平台谈心制度, 与职工加强交流, 征求职工意见, 解决职工实际问题, 全面实施“党群双向负责制”, 实施党员与群众结对子, 规定各自的义务和责任目标。达到全队统一认识、统一行动。2009年海洋试油大队通过厂务质询会征集解决职工困难的意见60余条, 向公司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20多项, 采纳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100余条, 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篇3

一、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

以德治校就是要弘扬正气,讲究实干,突出奉献。正气足,事业盛;正气不足,邪气盛;作为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做到“一身正气,公正公平”。凡事讲原则,光明磊落,以身作则,在私利面前退让一步,在困难面前前进一步,带头讲实话,做实事,客观、真实地去评价教师的工作,真诚地去对待每位教师,以“君子坦荡荡,一腔热情,两袖清风”去感染教师、带动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源头上不断剔除部分教职工工作消极怠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讲奉献的落后行为,逐渐凝聚人心,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形成“校兴我荣”,积极向上的校风与师风。

同时,把自己和普通教师放在同一个高度、一样的位置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凡事多为大家着想,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声音”,只要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发展,我们就采纳,就赞同。从生活细节上关心教职工,从工作细节上突出正气与实干,做好教职工的表率,让教师们能以愉悦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在工作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协调、建立起和谐、愉悦的干群关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攻克难关,共享成功。

二、发挥民主,团结协作,创建和谐的领导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能否实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一套好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

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理应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管理,但校长决策还应尊重党支部、领导班子、教代会的意见。不搞“高高在上”“独断专行”,充分发挥民主,放权分责,给各层领导更大的工作空间,更多的施展空间,使他们在宽松的工作氛围中不断闪现创新的思想火花,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做好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抓好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建立必要的机制,例如学习机制、自我完善机制、监督机制等等,不断提高各层领导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各层领导的工作干劲、挖掘他们的管理智慧,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形成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生动局面。把领导团队建成团结的典范,实干的典范,奉献的典范,以和谐的团队精神感召全体教职工。

三、内炼素质,外树形象,凝炼高尚师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一支师德高、师风正、师行端的教师群体,才会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才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蒸蒸日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要通过工作例会、师德教育、身边典型,学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吉林省汪清县师德标兵朴航英模范的事迹,开展师德演讲、师德评价等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在社会生活、管理学生过程中,我们应该比普通人更加的明理、宽厚、谦和,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德高为师”。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要仁爱厚道、互敬互爱、互相帮扶,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替人设身处地着想,不在人后议论人,不在人后挑拨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把心放正,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想办法,找出路,紧紧地团结起来,分担工作,共同进步,努力创设和谐、愉快、奋进的工作氛围。

对教师来说,业务水平的高低固然是一个“才”的问题,但教师能否为了教好学生而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则是一个“德”的问题,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是师德不佳的表现。因此,要强调“以师德教育为首,以师能教育为重,坚持师德师能一起抓”的原则,除对教师加强政治上的引导,业务上的培训外,不断深化校本研修活动,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教学竞赛活动,加大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努力实现教师专业质能向教育教学能力转化,实现教师能力向学生能力的转化。同时,通过各类学习、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鼓励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师生交往,促使学生在德、智、能多方面发展。

四、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保障

和谐校园应是法制的校园,全体教职工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实施学校管理,依法从事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既要重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又要充分重视制度管理、法制管理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教师,用科学的制度管理约束教师,促使教师形成良好品质和习惯。作为领导坚持按章办事,从严治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以关系的亲疏来处理事情、安排工作,一视同仁,清正廉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建构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工会)小组活动,定期开展教师阳光体育娱乐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建立起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校园里教师们灿烂的笑容、师生间温馨的问候,呈现的浓浓的温情让人尽享和谐之乐。除此之外,加大投入,致力于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求使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蕴,都能启迪智慧,形成人文关怀,使学校不仅成为求知的乐园,优美的花园,更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4

操军中学 徐小明

有人认为,制度、校长和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园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彰显,成为适应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校园文化的特色决定着学校的品位和发展方向。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一所学校要发展和壮大,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从而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初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有警示和熏陶作用。人性如水,流于清渠则清,注入浊渠则浊,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格升华。

我校的校园环境在去年省合格学校建设中,已经基本达标。如何去爱护、维护它,这就是一个文化氛围的问题。

1、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学校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花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奖进行挂钩,为教工开展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的评选活动,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与评比。同时,我们通过德育处和团委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和教育活动,加强环卫评比督查,真正做到校园内垃圾无死角、卫生无盲点,让全体师生感觉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中。

2、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我们在所有草坪、花圃、道路转折处树立起醒目标示牌,上面写上诸如“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顺手捡起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等之类的文字,既对环境爱护有警示作用,同时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依此类推,在各办公室和教室墙壁上,我们也张贴(或悬挂)了多幅中国和世界的名人图像和格言警句,让师生随时随处可以见到,于无形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如“爱心大联盟”、“疾病预防”、“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感恩教育”之类,增强校园文化色彩。

3、那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如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我们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学生做到人人知晓,牢记心中。另外,逐步完善的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宽敞的学习和运动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些外部环境都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操中人的美好心灵,约束操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激发操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从而促进操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品位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和谐、是融洽。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品位,师生员工只有通过活动来实现。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真正实施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培育学校文化品位,本学期来我们决定在校园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从此,一场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操中校园蓬勃兴起。班级篮球赛、教工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此起彼伏,校委会成员与老师们打成一片,班主任、各科任老师深入学生之中,或为裁判,或参赛,或服务与喝彩,群情激昂,氛围融洽。早训、午休或其它课外活动时间,只要天气不下雨,就可见到学校新修的水泥运动场上,人头攒动,欢呼震天,热闹非凡。这里要么进行着激烈的篮球赛,要么是羽毛球赛或乒乓球赛,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也形成了学校新型的八小时之外文明的休闲方式。

另外,学校还利用资源和时间组织开展了“修四德、树形象、促和谐”征文和演讲比赛、师生读书活动、艺术节、感恩活动、学生德育系列活动等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小记者站、校宣传窗橱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通过以上文体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师生正确的身体观、生活观、教育观和道德观,改善了学校人际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促进了校园内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培养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文化因精神伟大。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形成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树立全员共识的“尊重、平等、奉献”等价值观念。

王婕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班主任。去年因家庭经济问题和个人身体原因几次想调走,她爱人也多次想下海。觉察到她的思想波动之后,我们通过她的老师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几次到她家看望她的病情。今年又委以初三毕业班班主任的重任,并在住房调整、坐班督查、评先评优上给予她特殊关照。王婕老师深受感动,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严抓实管,勤督善诱,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爱人也打消了下海的念头,安心工作。今年中考果然不负所望,王婕老师所教班级在毕业会考中夺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十分重视女教职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全体女教职工买了一份防“双癌”(子宫癌、乳腺癌)保险金,同时以工会牵头送上一句祝福,体现一点关心,集体会一次餐,进行一次歌舞联谊。这“五个一”活动,花钱虽不多,但全体女教职工心里感到温暖,精神得到放松,心情觉得愉快。大家工作的更有劲了,与学校“大家庭”的感情更贴近了。食堂有个女工友甚至说,她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被重视过。

砚溪小学是我镇最边远的一个教学点,仅有三四十名学生,四位老师坚守在那儿。为了实现人文关怀,体现教育平等,今年端午节前夕,我和行政一班人亲自赶赴砚溪学校,与老师们共同进餐,向该校师生表示慰问,并送上一份节日礼,表达一份关心,体现一片深情。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5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

世界上失去什么最令人痛心?勿容置疑,是亲人的生命!

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间,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子女的孝敬,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

安全的关键在于管理。安全管理是一个任务艰巨、头绪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安全文化来支撑,最大限度地消除职工的思想隐患,影响职工的思维、行为定势,从而对安全管理产生协调力、导向力、凝聚力,实现水利事业的“长治久安”。

2006年6月是全国第5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是一个充满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在当前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在此举国上下同话安全之际,作为在水利工作多年的一名管理人员,浅谈对安全、安全文化等问题的认识和见解!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安全文化在水利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要使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现在,在不少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的构建中都比较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高高兴兴下井,安安全全回家”、“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安全”等等。一方面,要在单位醒目的地方书写人文化的安全宣传标语,如“遵章作业,天天快乐”、“安全生产,家人团圆”等等。另一方面,水利行业要办好安全文化园地,充分利用文化园地进行安全的宣传教育,正面宣传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让职工群众生活在充满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之中,养成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则的良好习惯。

以模范榜样带领人、以先进的思想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浓厚的氛围感染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安全文化正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其神奇的效应。在水利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就应当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先进思想理念的作用,坚信文化的巨大力量,不断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做强、做大,但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图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安全水利文化建设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2、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文化理念的先导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才能有什么样的行动,只有先进的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思想上“零角度”,工作中形成合力。

心态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人的行为安全和物的安全状态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事故多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最能体现群众观点,最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可一些管理人员在行政行为指向上,重生产、轻安全,甚至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眼前的利益以及所谓的“政绩”,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比如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部门等组织的安全检查,本意是帮助基层查找问题、排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这本是好事。可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个别领导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影响自己的成绩,甚至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也不能正确对待,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却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本来“我要安全”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一日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一日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永远是空中楼阁。

安全文化沿袭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从安全哲学、安全美学、安全文艺等多角度对职工的安全文化渗透。发挥安全理念的先导作用,首先要自下而上广泛征集安全理念及理念背后的故事,经过层层筛选、提炼,形成具有本企业、本单位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伦理道德规范。在建立企业安全理念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理念的倡导、实施力度。充分利用宣传牌板、广告灯箱、宣传栏等形式,造成职工对安全理念文字的视觉冲击效果,单位领导还要通过经常地登台讲理念、讲理念背后的故事等方法,强化职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强化安全意识,注重亲情感染,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身体、物资、环境、自然条件进行保护时,大脑产生的意识形态。纵观安全生产搞的好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为防止或避免人身受到伤害、物资受到损害、环境或条件遭到破坏,能够超前形成强烈的防范意识、积极拟订防范措施、采取防范行动等而取得的。目前,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常常听说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给国家、社会、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给职工家庭带来伤害,而且还带来很大的负面政治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防范意识、轻视安全所致。加强对水利职工的安全避险知识教育,帮助引导煤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思想理念,真正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深刻内涵,让职工有意识的接受安全培训,在无意识中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帮助引导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促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的宣传教育,如果适应职工群众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长期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使职工把每一次的宣传教育当成枯燥无味的例行公事,左耳进、右耳出,工作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不能使职工心服口服,甚至会激起部分职工的逆反心理。因此,安全教育要切实解决群众内心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柔性的情感投入。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工作方法有直接联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也能使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通过经济惩罚手段使职工就此和“三违”现象决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三违”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惩罚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感情的投入、注重柔性的管理方法,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同频共振。、导入安全成本理念,让职工认识到安全事故出不起

生命诚可贵,安全无小事。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财产、社会资源的安全,事关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了问题,政治稳定、企业发展、家庭幸福都将无从谈起,事关国家、企业、家庭的所有福祉都将成为泡影,这样算来,事故的危害大不大,安全的成本高不高,不是都一目了然了吗?

如此,对事故进行分析,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对安全投入的成本进行计算,使职工心里有“一杆秤”、“一本帐”,衡量一下安全与事故、得与失差距到底有多大,计算一下,安全得益多少,事故损失几何?如此,一笔一笔深入职工心目当中,使职工真正做到害怕出安全事故、避免出安全事故;盼安全、确保安全!5、举一反三,接受事故教训

痛定思痛,许多事故的多次重复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举一反三地接受事故教训这一环,忽略了事故案例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对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2004年4季度到2006年上半年,国家新闻媒体披露了几起特大的安全事故,让人震惊,我们水利职工观看新闻图片后,心灵上受到很大震撼:为亡者、伤者感到惋惜、痛心,感觉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痛下决心:遵章作业,切实搞好安全生产,保证自身、他人的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但是,事故现场离我们太“遥远”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同志把自己下的决心给淡忘了,特别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采取防范措施的更是少的可怜!如此,安全宣传、教育所应发挥的效应也就慢慢淡化了,心慢慢的“疲”了,弦慢慢的“松”了,事实充分证明,心理上对于安全事故的淡忘、对安全工作的松懈、对于安全事故隐患的麻痹、不设防状态是安全管理上的大敌。安全管理工作中,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现象是最危险的思想苗头,是安全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才能防微杜渐,从细微处避免安全事故重复发生的悲剧,避免一“堑”连着一“堑”的被动安全局面!

安全事故案例教育,是最具有说服力、最容易见成效的,但关键还要看我们从安全事故当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是否真正将安全事故教训传达到了基层,深入到每名职工的心中、脑中,并在工作中反复强调、叮嘱。在安全措施的制订、落实上,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在安全制度、安全文化的构建上,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在施工现场的跟踪、督导中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对安全事故教训的深刻认识、全面分析、认真吸取并慎、严、细、实的运用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才是真正达到了进行安全事故案例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生命为第一,一切从生命的角度去考虑,违章行为和现象就会大幅度下降,生存的希望就会大幅度上升。

把普通百姓视为草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现在,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真正体现了关爱老百姓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法律,而是在制定这些制度的过程中缺少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一理念!我想,假如我们在考核各级领导的效益工资时也引用安全“一票否决制”;规定在安全隐患没有处理好时,有权停止作业,企业必须支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对产生违章行为、漠视隐患的源头来个“釜底抽薪”,那是否会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呢?

人,虽有穷富之别,但生命的价值同等!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我们人类。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最神圣的,关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的神圣而崇高的职责。职工俗称领导者们为“父母官”,我们就应该从心底里把职工的生命看作是自己亲生儿女的生命来关心、爱护!试想,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儿女在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的危险环境中去冒险作业呢?如果都能以这份感情来对待我们的职工,那我们的安全生产还愁不能搞好吗?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篇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

有资产保值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氛围。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发展为了什么,这是发展观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发展目的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最大限度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满足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多层次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筑企业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愿望和物质需求,使他们在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同时,共同拥有享受财富的权利。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物质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它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求发展。它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而且要求把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建筑施工企业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员工的利益。一是要立足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大任务承揽力度,争取多揽大活,多揽“含金量”高的活,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这个企业效益源头的监控力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二是针对基层职工队伍老龄化,体力较弱的实际,成立以内部正式员工为框架,招用有技术或特长的民工的“架子队”,这样既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企业积累财富,又增加员工收入,达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向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应带头依法纳税、守法经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大多规模较大,员工众多,对社会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民主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注重安全生产,提高福利待遇,并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化解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企业的和谐稳定。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学习塑造人,创新成就卓越。过去,我们对经营企业的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简单地认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就是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一些企业中,重物、轻人,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安全环保,重经济责任、轻社会责任,重自身利益、轻社会价值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重视不够。尤其在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上,没有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往往更多地关注国家、集体的利益,对员工个人的利益关注和维护不够,更多地关注工作目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实现重视不够,从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和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倡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幸福和社会和谐的手段,不是目的。在企业经营上,要由过去的单纯追求效益,转到建设先进文化、培育优秀员工、创造高效组织,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让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相关利益群体,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同员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一起。

以人为本,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先进生产力,最关键的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潜能。以人为本首先承认人的正当合理需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我们按照党政工齐抓共管、党政领导与业务领导密

切配合、机关和基层认真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给想干事者机遇、给能干事者舞台,给干成事者待遇”的用人机制,开辟了员工与事业共同发展的途径。给想干者机遇,就是在岗位转晋升职务或职称等方面提供机会,建立起新型的用人制度。公司副总工兼襄渝铁路二线常务副经理王怀茂虽是从外面引进的技术拔尖人才,在公司对深水桥施工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他带

领导技术人员大胆创新,优化施工方案,使申家滩和风洞子两座特大双线深水桥,比原方案节省投资500多万元。仅2006年,公司通过培训报考等途径为40多名优秀人才办了建造师、会计师、监理工程师等证,逐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去年酷暑难当的盛夏,全国各地尤其是川渝两省(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公司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慰问,并将25万元防暑降温专款发到员工手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从单纯就抓生产、就管理、抓经营狭隘的思维定势中彻底摆脱出来,站在调动和提升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高度,从根本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发展获取根本性有机的力量。要求我们把对人的目的性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和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作为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使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更加符合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符合员工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创造有效的机制,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企业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主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个企业必须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源头活水。纵观我们铁道建筑施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二十多年来,铁建人一代又一代传递着以苦为乐的热情、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拼搏奉献的精神。正是通过这种精神与作风的传帮带,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独特的企业价值观。目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一种人与人的组织形态。企业的主体意识是通过人的主体意识的实现得以实现的。从本质讲,企业文化建建设就是协调企业党政主管与主管领导之间,正职与副职之间,班子成员之间以及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共进的企业氛围。在企业中形成和谐的价值观,目的是要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员工自我实现的共同目标,使员工自我实现的目标成为企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确立“员工是企业之本”的理念。只有把员工实现其价值当作企业目的,而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才能使企业形成和谐安全的氛围。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要通过有效的规则规范员工行为,解决好员工“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员工的责任感,更主要通过道德教化,张扬道德力量,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工作使命感和命运共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不同群体的利益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奋斗、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在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把企业管理的核心放在人上。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事业因人而兴,企业因人而发展。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管理、改革、创新活动等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去实践。没有思想、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任何资源都不会变成物质和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是一种积累和传承,也是对企业精神的浓缩和提炼。在企业文化的百花园里,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如一只只蜜蜂,于不同岗位以不同的方式,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酿造着幸福的生活,使企业文化这朵花更加艳丽。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使得海尔从单一的冰箱名牌发展成为多元的海尔品牌。草原一样辽阔、雄鹰一样高远、骏马一样驰骋、哈达一样高洁的经营理念,打造了诚信蒙牛、绿色蒙牛和科技蒙牛,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二是正确把握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解决好利益问题,就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问题。因此,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好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由员工共享、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并不断地发展人的需求、改变人的需求,必须引导员工逐渐从追求个人利益转向追求共同利益、从追求物质利益转向追求精神利益,从追求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转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促进企业发展的共同事业当中,在为他人、为企业、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体现、提升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三是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发展企业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依靠员工,既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具体体现;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做到全心全意服务员工和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就要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从制度上赋予员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力和义务,保证员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使企业各项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地体现广大员工的意愿和要求。要从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不断增强员工创造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帮助员工自主,引导员工自为,尊重员工选择,鼓励员工创新,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潜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工会和谐文化建设 篇7

谢莉·R·安斯汀 (Sherry R. Arnstein) 在1969年“市民参与的梯子”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 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她关于市民参与的观点 , 至今仍被公认为市民参与的经典文献。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by Sherry R. Arnstein, 1969 )

如图1所示, 谢莉·R·安斯汀将市民参与比作一个梯子, 认为参与的梯子有八级, 归纳为三类。梯子最下的一段叫“不是参与的参与” (Nonparticipation) , 有两级。最底的一级梯子是“操纵” (Manipulation) ——指邀请活跃的市民代言人作无实权的顾问, 或把同路人安排到市民代表的团体中去。梯子的第二级是“治疗” (Therapy ) ——指不求改善导致市民不满的各种社会与经济因素, 而求改变市民对政府的反应。梯子的中段是“象征性的参与” (Tolenism) , 共三级。从下到上先是“通知” (Information ) ——指向市民报告既成事实。接下来一级是“咨询” (Consultation) ——指民意调查、公共聆听等。再上一级是“安抚” (Placation) ——指设市民委员会, 但只有参议的权利, 没有决策的权利。梯子的最上面一段是“有实权的参与” (Citizen Power) , 共三级。从下到上先是“伙伴” (Partnership ) ——指市民与市政府分享权利和职责。再上一级是“代理权” (Delegated Power ) ——指市民可代政府行使批准权。最后最高一级是“市民控制” (Citizen Control ) ——指市民直接管理、规划和批准。

二、工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三个层次划分

柑橘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 结合工会性质和工会自身的工作特点, 本文提出在工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三个层次划分——各工会组织内部的职工、各工会组织的领导和工会所指涉的各组织 (俗称“单位”) 的领导、工会所服务的对象 (即组成工会的各组织的职工) 。这三个层次也可以称为三个台阶, 按照距离工会服务对象参与的密切关系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用工会内部→工会内部领导和工会指涉的各组织领导→各组织工会成员。

根据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 结合工会性质和工会自身的工作特点, 本文提出在工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三个层次划分——各工会组织内部的职工、工会所服务的对象 (即组成工会的各组织的职工) 。这三个层次, 也可以称为三个台阶。按照距离工会服务对象参与的密切关系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用工会内部→工会内部领导和工会指涉的各组织领导→各组织工会成员。

第一个层次工会组织内部职工的参与问题, 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他们具有双重参与权利, 虽然他们主要为了维护工会所服务的对象服务, 但他们本身也是工会这个单位的职工, 也要对该工会的事物进行参与, 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行驶他们自己的权利, 同时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工会组织内部职工的双重参与, 具体说来就是对于工会内部事物应该是第一层次“有实权的控制”, 可以从代理权、伙伴乃至上升到最高阶梯“市民控制”;对工会所服务对象的事物, 应该更好地听取原单位职工的参与意见, 采取第三层次“不是参与的参与”。

第二个层次各工会组织的领导和工会所指涉的各组织 (俗称“单位”) 的领导的参与层次来说, 由于工会工作的特点, 更多的应该采取路径——目标理论 (Path-Goal Theory) 的参与式领导行为 (Robert J . House, 1971) 。领导者向追随者咨询, 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做决定前慎重地考虑这些建议。所以应该将其归为“象征性的参与” (包括安抚、咨询和通知) 。

最后一个层次工会所服务的对象 (即组成工会的各组织的职工) 的参与, 在工会文化建设的语境中应该属于最高层次“有实权的控制”, 从代理权、伙伴乃至上升到最高阶梯“市民控制”。这是由工会法第二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决定的, 自愿结合的必然应该行使权利才能真正能够发挥工会的作用,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

虽然这三个层次范围逐渐扩大, 却不是单一的直线关系, 而是相互制衡、相互影响、融为一体的, 如图2所示。

谢莉·R·安斯汀认为“市民参与是市民的一种权利”。 在这里市民是广义的, 在工会层面, 各工会组织内部的职工、各工会组织的领导和工会所指涉的各组织 (俗称“单位”) 的领导、工会所服务的对象 (即组成工会的各组织的职工) 这三部分都是工会“市民”内的, 也就是说这三类“市民”都是有参与权利的。以往的工会工作中, 并不否认这三类“市民”对于工会建设的一定程度的参与, 但是这种程度的参与是不完善的, 需要跨越以达到本文所指涉的工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三个层次的合理参与。

三、结语

根据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 在工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三个层次划分——各工会组织内部的职工、工会所服务的对象 (即组成工会的各组织的职工) 。这三个层次, 也可以称为三个台阶。按照距离工会服务对象参与的密切关系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工会内部→工会内部领导和工会指涉的各组织领导→各组织工会成员。市民参与在工会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挥和重视三个不同层次的参与, 发挥相应的作用是构建工会和谐文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霍夫斯泰德:管理理论中的文化约束.载皮尔斯, 纽斯特罗姆;北京华译网翻译公司译.领导者与领导过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275~288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行政文化理念 篇8

摘 要 传统行政文化为构建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和行政文化根基。因此,研究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以人为本的和谐行政文化观,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执政为民为价值追求,以反腐倡廉为内在要求,以责任行政为根本途径来构建和谐行政文化,对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 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行政社会化所形成的持久影响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倾向的行政思想、行政制度和行政心理的总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构思为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行政文化根基。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入手,寻求和谐行政文化的构建路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內涵与时代价值

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民

即民贵君轻。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中重民最为丰富和鲜明,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心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先秦思想家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唐太宗时期也能认识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二)富民

只有民富了,国家才能富强。富民就在于要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孔子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仁政,重民爱民富民,反对统治者对人们过分剥削。荀子认为要想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富民强国。

(三)爱民

传统民本思想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爱民。统治者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明白民心可畏,看到民众的力量,要爱民如子,这样人民才会爱戴和拥护统治者。

传统民本思想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民本思想核心是在“使民”、“驭民”,它是以“君主本位”为主导的,而不是由民做主,它的“本”是指统治者的利益。而“以人为本”则强调的是“人”,“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和古代“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有着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三、和谐行政文化理念的构建路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行政文化理念的构建路径可以围绕下述方法来进行:

(一)以执政为民为价值追求,塑造服务型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是建设和谐行政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途径,建设和谐行政文化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体现。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以反腐倡廉为内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行政人员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手中的权力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因此,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必须重视反腐倡廉,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更主要的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级行政人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以责任行政为根本途径,规范行政问责制度

建设和谐行政文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树立行政责任理念,构建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指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对社会和民意进行回应的一种行政文化选择,它必须积极履行其义务和职责,并为自己的行政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譬如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为使政府依法行政,责任行政,就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歌宁,彭国甫,颜佳华.行政文化学.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2.

[2]庄会利.浅析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理论学习.2007(8).

[3]王华巍,王玉华.从“民惟邦本”到“以人为本”.科学社会主义.2007(6).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9

和谐矿区心得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矿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一定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加速构建和谐企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载体,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抓住发展主题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存在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平煤集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煤炭主业发展上,加快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积极参与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面向省内外、国内外不断扩大资源占有量,在成功整合省内6家地方国有煤矿后,又成功竞拍到陕西彬长矿区10亿吨煤田探矿权。在相关产业发展上,积极延伸煤电、煤焦、煤化工三条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群。在搞好实业经营的同时,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带增量,通过战略合作、项目合作、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实施资本运作,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证。特别是最近平煤天安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预计年底前发行,届时将融资30亿元左右。去年平煤集团原煤产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10项指标再创历史新水平,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企业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速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深对资源的新认识,树立“大资源”观念。既重视矿产资源、厂地、设备等有形资源的利用,又注重企业文化、客户网络、品牌信誉等无形资源的挖掘,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按照“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要求,重点建设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煤电产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构建和谐矿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分享改革发展的主体。

煤炭属于艰苦行业,职工常年在险重危难环境工作。要加速构建和谐企业,煤炭企业更要贯彻好以人为本原则,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利益。多年来,我们把“建设和谐矿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造福职工重于一切、实现职工愿望先于一切,努力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加强维护职工权益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以职代会为主体的政治维权机制,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维权机制,以厂务公开为切入点的监督维权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职工收入,积极改善职工生产作业环境,抓好住房建设这一“民心工程”,建设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生活小区。高度关注生活困难职工,加大扶贫解困力度。开展“与希望同行”、“金秋助学”等活动,努力实现“不让一名困难职工生活过不下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患大病职工看不起病”的保障目标。对农民工实施“组织上一样健全、政治上一样平等、事业上一样发展、待遇上一样公平、生活上一样关心”的维权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建设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小区活动,形成矿区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搞好安全生产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国泰民安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企业,安全生产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实现了安全生产,职工才能平安健康,家庭才能幸福安宁,企业才能和谐发展。

就煤炭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对于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具有针对性、直接性和现实性。长期以来,平煤集团积极致力于建设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和谐企业,连续10年杜绝重特大事故,XX年原煤百万吨死亡率0.0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近30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使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加速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要把安全文化、制度、责任、技术、投入五要素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安全是第一责任”、“安全不能代表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等安全新理念。加强安全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把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个层面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在安全生产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突出“一通三防”和水患防治,努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难题。坚持按需投入,深化安全治理整顿,全面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上一篇:企业管理法第2章下一篇: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