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稳定责任书(精选8篇)
今天大会通报了区政府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一些思考和大家共勉。
一、通过学习和思考,进一步强化了对新时期政法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首先,政法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自觉把政法工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谋划、来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政法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司法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立足于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建立起来的,其本质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和法律之上。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决抵制西方错误的政治观点和司法理论,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第三,政法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肩负起首要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政法战线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法工作必须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切实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政法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队伍建设。在全部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极其重要、极其迫切。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深入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加强政法队伍执法能力建设,确保政法队伍胜任职责需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二、切实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责,全面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
第一,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当前,“五五”规划实施已进入关键阶段。要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紧密结合维护稳定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形式、强化措施,全面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广泛宣传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
第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的工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矛盾易发、多发期。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形势,理性正视社会存在的各类矛盾,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是政法机关的职责要求和重要任务。政法机关特别是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各级工作网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化解人民群众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的传统性、常见性纠纷,积极参与和妥善处理土地承包、建设拆迁、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纠纷,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真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防止矛盾激化,保持社会和谐。
第三,认真抓好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在大墙内接受教育改造,都与社会有或短或长的隔离,回归社会以后,一部分人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很容易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融入社会、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健全基层工作网络,细化释解人员衔接、帮教和安置工作流程,做到有人衔接、有人帮教、有地方安置。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尽最大可能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认真解决释解人员的生产生活困难。抓好释解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过渡性就业实体建设,切实提高释解人员就业安置率,努力减少释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第四,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通过开展法律服务,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要组织公证、律师、法援、司法鉴定机构工作人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矛盾纠纷调解、依法信访等工作,协助政府依法、科学决策,依法化解纠纷和处理信访问题,防止和杜绝因决策失误侵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提高矛盾纠纷的处理效率和公信力,减轻信访工作压力,维护正常信访工作秩序。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法律需求,使广大群众平等享受法律保护,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三、强化措施,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收到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维护稳定工作事关社会安定、事关经济发展。政法各部门必须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加强领导,将维护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层次落实责任,使全体政法干部人人有担子、个个有目标,确保完成保一方平安的工作重任。
二是搞好协调配合。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法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方、行业和部门一方面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地方、行业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政法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工作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建立大稳定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格局。
近年来,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因.素不断出现, 其中包括新旧体制转换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价值观等问题, 都为职工队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工会组织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 把促进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辩证统一起来, 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妥善协调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在劳动合同签订、厂务公开、安全生产管理、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作了很好的典范, 促进了职工队伍稳定。
2. 创建和谐企业, 融洽职工情感。
工会是职工之家, 有困难找工会, 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更有它丰富的内涵。救急解困, 是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融洽职工情感, 创建和谐企业的一条途径。企业工会在落实困难职工多项救助的同时, 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 让职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会组织的救助标准, 做到人人知晓, 使救助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把工会组织送温暖活动常规化。
首先, 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理顺职工情绪。工会要主动关心职工的切实利益, 在关系职工休假、安全、劳动保障、工资增长、医疗保障等具体事项上积极介入, 理顺职工情绪, 化解矛盾,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其次, 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为目标, 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不断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努力为职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促进企业持续、较快、有效、和谐发展。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等法律法规, 逐步建立起协调劳动关系制度, 处理好职工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工会组织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创新工作思路, 为企业民生工程出谋划策;同时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关心爱护, 当发现企业有违法侵害职工权益时, 要反复沟通, 协商解决;在职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时, 企业工会要寻求上级工会各安监、人力、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 妥善调解矛盾;在设立企业法律顾问, 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 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法律培训和守法教育, 让职工知法、懂法、守法。
第三, 工会组织要切实为员工办实事, 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使职工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物质利益, 同时还要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订报刊、办简报, 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大力宣扬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运用承办比赛、举办婚礼、作品展览等方式搭建平台, 为构建和谐企业开拓渠道。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坚持正确的引导, 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 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劳动竞赛、职工培训等活动, 使每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培训, 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进步、有盼头、有前途。通过举办技能大赛, 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从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 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以人为本、为职工服务, 建立职工职业发展制度, 使职工培训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支持企业和谐发展。继承发扬国企的优良传统,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工会通过开展合理化提案制度, 广泛发动职工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打破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 解决企业的难题,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为构建和谐企业,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坚持把劳动关系和谐创建作为关键工作来抓, 坚持把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点上,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 以利于依法调解处理劳动争议, 及时化解矛盾。依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并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 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适时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质量竞赛、安全竞赛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增强职工凝聚力, 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对于下岗失业、生病意外等原因造成的极少数职工生活困难的情况, 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机制,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切切实实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
4. 制定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职工因其向所在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酬劳, 实质是一种公平交易。在这里, 企业承担的是劳动或劳务购买者角色, 职工承担的是劳动或劳务出卖者的角色。薪酬则是劳动或劳务的价格体现。所以,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尤其重要。要使薪酬制度合理合情, 工会组织必须介入参与薪酬标准的制定、违规的处罚、级别差距等事项, 在工作源头把劳资关系的隐患消除, 创建职工心情舒畅、企业经营兴旺、互惠互利的和谐企业。
5. 完善厂务公开制度。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201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统筹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与稳定第一责任,把综治和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镇25个行政村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成立了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调委会、治保会、民兵、团支部、妇女等组织机构,做到“组织、人员、经费、阵地”四落实。在企业集中区,建立了5个中心警务室。各机关单位、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人员,企业成立保卫科,充分发挥治安中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各项责任由村延伸到户。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干部对所包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每10天排查一次,建立信访案件台帐制度,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经梳理归类后全部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包村干部对所管辖范围内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处理情况于每月20日前向镇综治办、维稳办予以报告,未发现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制度。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主要领导经常参与信访接待和处置工作,做到工作有安排,接待处理有记录。重视初信初访接待处理工作,对转送、批转的案件,按照“领导包案、限期办结、妥善处理、及时上报”的工作要求办理。完善了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强监管,确保安全
加强管理,责任到人。由镇政府与各煤矿签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矿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包村干部为本村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包站领导是本站所有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镇长是全镇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最终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负责的责任机制。制定包村干部对煤矿安全监管20条,由包村干部每月对各煤矿进行一次检查,并于当月20日前将检查结果报回镇上,镇上通过整理归类后,对突出的问题,按程序按规定妥善处理或报告有关部门处理。加强对各石料厂、机砖厂等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对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民房及校舍安全的专项整治;加强对地质灾害区的监测防治力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创新模式,综治进民企
孙家岔镇是工业大镇,镇内有43个煤矿、14个60万吨大型兰炭厂、3个电厂、5个电石厂、17个洗煤厂、10个机砖厂、3个煤炭转运站、1个型煤厂、1个碳素厂,是一个企业数量较多的乡镇,因此搞好民企的综治工作就相当于搞好了全镇的综治工作。2010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将综治进民企工作作为全镇综治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大投资力度,竭力搞好综治进民企活动。
给力宣传,加大综治进民企工作力度,镇上在每个村写1—2条综治进民企固定标语,并召集民营企业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宣传研究综治进民企的工作措施。在民营企业建立综治活动室,30人以上企业均建立了综治活动室,开展日常性综治工作。煤矿、电厂等大型企业均安装了治安监控设备,全镇各企业共安装了73套治安监控设备。各厂矿企业成立由2—5人组成的护厂队,维护本企业的治安秩序。各综洽企业单位均成立综治领导小组,确保综治进民企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章程。孙家岔镇各村厂矿企业较多,村上与企业因占地、污染、塌陷、水源渗漏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很多,镇综治办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村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村企矛盾通过调处均能有效解决,确保了全镇总体和谐稳定,实现村企共建、和谐发展。
全面动员,共创平安
处置涉检网络舆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检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检察长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科室内勤为信息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内勤负责本科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
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
二、开展涉检雨晴风险评估
对办理的自侦、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明行检查、控告申诉等各类案件全部纳入办案风险评估体系,办案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的同时,对案件是否存在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检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案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检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案件,社会关注的案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诉讼环节的重点案件给予关注。如在侦查环节确立“拟作不立案、撤销案件”;在审查批捕环节,确立“拟作不批捕或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不立案决定,检察机关同意侦查机关不练的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确立“拟作不起诉、不予抗诉决定的案件”等为风险关
键点。
三、建立舆情预警、监测研判机制
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检舆情案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四、发挥检察宣传的整体效应
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检查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检察队伍新风貌、检查工作新业绩和检察改革新措施,树立检
察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省区的大力帮助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49年新疆的和平解放,使各族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经济上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三股势力”,这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提高加强民族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搞好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
1点和长处,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从历史看,“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凡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时候,社会就安定,各民族人民就安居乐业,凡是民族之间闹纷争的时候,社会就动荡,各民族人民就遭受苦难。新疆解放以来的实践也说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得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团结出问题,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新疆各族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新疆的振兴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尤其要切实把握好各方面机遇,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抓紧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更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通力合作,要搞好新疆的开发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这是新疆的第一位大事,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宏伟目标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多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级党组织正确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收到了一定效果,保持了大局的稳定。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还存在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国际反动势力加紧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把新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公开支持境内外的民族分裂活动。境外民族分裂组织加紧对新疆进行渗透,他们利用出版报刊、办经文学校,收买出国朝觐人员等各种手段,大肆进行分裂活动。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与国际反动势力相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采取隐蔽或公开的形式,进行反动宣传,建立反动组织,网罗反动骨干,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矛盾,甚至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和**。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使我区的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严峻的 挑战。历史的经验证明,团结是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使分裂分子无机可乘,无空可钻,才能真正保证社会政治的稳定。可以说,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密团结的铜 墙铁壁面前,一切敌人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他们的罪恶目的是永远不会得逞的。
三、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从古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在祖国这块广大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共同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许多方面有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特别是近100多年来,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外国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疆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就是新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斗的民族关系发展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共同的理想每个同的事业,共同的利益,把各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情同手足,唇齿相依,形成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今天,进一步发扬这个优良传统,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
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认同)教育,这是我们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而开展的一项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教育活动。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要使各族干部群众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是我们新疆长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团结的大敌,是分裂**破坏的根源。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保持新疆稳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
民族分裂分子,才能取得反分裂斗争的伟大胜利。对破坏民族团结、破坏新疆社会稳定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严密防范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粉碎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破坏图谋,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大胜利。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尉犁县交通局妇委会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
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在今后五年实现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的新突破这两大主要目标。其中,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是构建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20日,市委专门召开了建设“平安**”动员大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对《决定》中目标任务和各项保证措施的细化和实际安排,充分体现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地位的要求。“平安**”建设中所包含的实施生活平安、从业平安、社会平安、基础建设等四项工程,都是与转型振兴相辅相成的。没有“平安**”建设,就不可能实现全市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突破,也就没有转型振兴的新突破。
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社会事业发展及思想文化建设也相对滞后。全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点突出,下岗职工较多,困难群体较大,历史包袱沉重,社保体系不够完善,社会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虽然转型振兴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最落后、财政收支矛盾最突出、就业问题最严重、历史遗留问题最集中、群众生活最困难的地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建设“平安**”,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推进转型振兴的强大合力。
政法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中担负着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政法机关的性质、特点和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深化对建设“平安**”工作的认识,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维护稳定工作薄弱环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提下的和谐社会,是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是创造中的和谐、发展中的和谐,是社会改革、社会变迁中的和谐。和谐社会这种动态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眼发展、围绕发展来定位政法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无论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还是开展对敌斗争、打击和预防犯罪;无论是落实公正执法、一心为民,还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都要与转型振兴的目标相一致,都要与建设“平安**”的实际相协调,都要与实现政法工作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目标。做好稳定工作,建设“平安**”的工作基础是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这是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途径。从工作内容看,应重点解决好拖欠工资、房屋拆迁、企业改制、非法集资以及涉法上访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办法进行化解。从工作手段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多策并举。从工作部门看,需要有效整合行政、司法、公安以及基层组织资源,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应。从工作主体看,群众不仅是维护稳定工作的对象,更是维护稳定工作的主体,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三、坚持预防为主,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是省委的重要部署。我市也提出了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创建活动,紧紧抓住“三个防止”(即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防止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防止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治安灾害责任事故)、“三个减少”(即实现全市刑事发案减少;群体性事件减少;突出治安问题减少)和“两个提高”(即社会治安状况评估结果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提高)的刚性指标,从增进全社会的和谐有序的长远高度,广泛开展“三级联创”,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作为政法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多渠道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四、坚持用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要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坚持
秉公执法,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从解决群众最关切的突出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在全社会树立司法权威,排除对司法的各种干扰,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五、坚持专群结合,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平安的环境是幸福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平安的环境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建设“平安**”,就是要为人民生活幸福和全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打造让群众生活舒心、让生产者和经营者安心的环境。建设“平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几个部门和单位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政法机关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广大政法干警是“平安**”建设的排头兵。要自觉的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职责,一手抓对各种犯罪的严厉打击,一手抓对国家、集体、人民群众财产和安全利益的保护,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屯都要抓好这项工作。中省直部门、各种所有制企业、群团组织以及全社会都要参与。全市193万人民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平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专群结合,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平安**”建设的任务就能如期完成。
一、破解难题, 集体企业发展新成效
l、有效帮扶, 分类指导促发展。
联社针对系统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各异、生存发展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 按照“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创造环境、有效帮扶”的办法, 对企业的资产运营、生产经营、改革重组等进行分类, 将企业分为生产正常企业、停产出租企业、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四大类, 对口给予有效帮扶。对生产正常、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 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引资嫁接、结构调整等方式, 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科学发展;对长年停产出租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加强资产监管,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困难企业, 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关注职工基本生活, 解决医保社保问题, 减轻企业职工负担,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对改制企业, 协调筹措改制成本,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整合重组资产, 化解历史债务, 卸掉沉重包袱。全市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0亿元, 增长11%;出口交货值86亿元, 增长2.3%。累计完成企业改制的有39家, 分流安置职工4001名, 筹集安置补偿金9823.8万元。
2、加强监管, 主动作为解债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 率先在福建省联社系统制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定》, 对集体资产的登记、管理、收益、使用、经营和转让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 督促企业法人保全集体资产。例如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原处于长期停产, 资产负债率高。在认真学习《规定》后, 公司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规范运作, 对所属资产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 征得恒发立体停车场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同意, 对该公司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职工大会表决授权, 转让股权385万元, 化解巨额债务613万元, 同时解除泉州市制鞋厂的担保关系。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的这一举措, 化解了历史债务, 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维护稳定大局, 促使困难集体企业走出困境。
3、先行先试, 盘活资产增收益。
联社系统多数停产集体企业已从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的物业管理, 目前管理租户有234家, 通过资产经营收入解决职工的社保、医保和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就必须转变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对租户散、租期短、租金低的出租企业, 更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的潜能, 继续做好“退二进三”这篇文章,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法,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例如泉州市机电厂, 抓住市委市政府在鲤城古城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 采取企业厂房整体租赁, 与星光音乐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环亚公司合作创建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 总投资6500万元, 年可创利税500万元, 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此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成为泉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七大项目之一, 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项目的落实不仅盘活了机电厂存量资产, 使存量资产保值增值, 更有效地确保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使职工的“两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达到资产增值与保障民生的双赢。
4、拓展项目, 做大做强扩平台。
联社系统城镇集体企业厂房多数都位于市中心,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充分利用优势, 站在企业生存、发展、做大的高度, 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寻找项目, 进一步做大做强, 切实转变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例如泉州市木器厂, 充分利用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主动提出承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接纳中菜市搬迁选址, 克服资金、经验、项目预算亏损的困难, 开发新门市场及配套房地产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 新门市场已成为泉州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 年交易额近5亿多元。随着市场的繁荣和资产的大幅增值, 职工收益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平台不断扩大。新门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中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开发新门市场邻边中侨集团属下的泉州市农械厂28亩土地, 发展市场配套和物流配送等项目, 已顺利开工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门市场。
二、转变方式, 集体经济壮大新境界
1、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总社“六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 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部分集体企业生存艰难, 仅能勉强维持缴交职工的社保医保, 职工缺乏发展的信心。转变发展方式, 整合有效资源, 深化改革创新, 发展具有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才是传统集体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负有管理监督集体企业资产运营的职责。几年来, 在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方面, 联社着力重点发展南安第一轻机有限公司等5家新型集体企业。我们引导企业领导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通过经营资产和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 使存量盘活优化, 营造新的增长点,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2、推进改制, 优化重组。
推进企业改制, 是企业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联社针对一部分特困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破等形式改制, 通过实行兼并联合, 进行资产整合重组, 发展规模经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2010年, 联社将突破改制难点, 实施改制方案, 推进企业早日完成改制。重点指导市电机厂、纸品厂、丝钉厂, 南安鞋革厂, 惠安文具厂等5家企业的改制工作, 将筹集改制资金3245万元, 分流安置职工817名。协助市电机厂解决土地收储问题, 落实补偿安置资金, 解决历史债务, 妥善安置职工, 完成企业改制;协调鲤城法院调解处理市纸品厂178万元债务问题, 努力筹措改制资金, 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督促市丝钉厂依法依规处理土地使用权, 落实改制资金, 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3、抢抓机遇, 盘活资产。
泉州市政府为推进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 提升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有意利用老城区闲置厂房和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古城泉州特有的“海丝”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联社将引导企业抢抓机遇, 做好“退二进三”的转变, 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下, 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调整和改变企业经营权。通过资源优势招商引资, 采取厂房整体租赁、挖潜改造、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盘活存量、闲置、负债资产, 从而打破集体企业的封闭性, 以开放的融资机制, 取代封闭式的经营机制。鼓励职工投资入股, 吸收社会法人、自然人和外商投资, 开辟企业资金来源, 组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把沉淀的净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 把负债资产转化为净资产, 继而进行资产经营或资本运营, 使企业走出困境, 开辟发展新天地。联社将进一步做好机电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并积极寻找项目, 开发鲤城古城区12家集体企业的闲置厂房, 让企业得到长效发展。
4、利用优势, 规模发展。
联社系统有的城镇集体企业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发展态势, 但是企业发展要更强更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打造优势品牌, 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不断扩大规模, 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泉州市豆制品厂从五十年代发展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市民的欢迎和赞许, 企业已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老字号品牌, 如今由于市政府规划发展的需要而异地搬迁, 现项目用地选址工作已通过市政府用地联席会议批准, 正在做好搬迁前期准备工作。联社指导该厂做好搬迁、扩建工作, 努力引导企业打造豆制品老字号, 通过品牌优势, 增强社会认知感和员工自豪感, 吸引技术人才, 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 实行现代化管理, 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 利用集体企业所处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和有效资源, 生成有影响力的发展项目, 将为泉州市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党委政府重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不断发展壮大
党政领导重视协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协会工作高度重视,市、县两级计生协常务副会长由计生委主任担任,同时各县(市、区)都设立了协会专职副会长,乡级协会配齐专职秘书长。全市建立了协会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的“四同”工作机制,推动了基层协会工作经常有序地开展。2007年,市、县两级协会全部实现了参照公务员管理。
基层协会阵地健全完善。20多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县、乡、村各级协会的办公场地、设施等进行了整修和改进,增添了桌、椅、電脑、沙发、档案柜等办公用品,制作了各类宣传喷绘展板,会员之家添置了电视、VCD,购买了图书等,有的村级协会还购置了电脑。
建立协会工作目标管理体系。自2000年以来,市、县、乡逐级签订年度协会工作目标,明确协会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各项工作指标,锲而不舍地把基层协会建设好,为协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
实施基层协会“亮点”带动。围绕中国计生协、省计生协部署的基层协会组织整建和“协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了以“组织网络好、队伍建设好、阵地建设好、活动开展好”为标准的协会“亮点”村建设,全市共建成“亮点”村级协会560余个,一类基层协会由2000年前的12%上升到52%,三类协会则由28%下降到6%以下。
企业和流动人口协会建设得到加强。企业、流动人口协会建会率由2000年的60%达到现在的85%以上,开通维权热线电话259部,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焦作市已拥有各级计生协会组织2498个,会员达35.5万余人。健全了乡级协会→村级协会→协会分会→楼(院)会员小组→会员→会员联系户的组织网络,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群团组织之一。
发挥协会作用,控制人口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
多年来,焦作市各级计生协会充分发挥宣传、带头、服务、监督、交流的职能作用,通过发挥协会组织网络优势和会员队伍优势,带领广大会员群众在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和少生快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级协会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积极开展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在推动基层开展群众计划生育自治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自治组织担重任、计生协会齐参与、育龄群众做主人”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格局。
199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2‰;2009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53‰。近30年来,全市少出生人口116万余人。市计生协会为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拓展服务领域,计划生育协会更具活力
志愿者队伍开展帮扶活动。多年来,每逢“三夏”、“三秋”,各级计生协都积极组织协会志愿者和帮扶服务队,大力开展帮收帮种活动,每年帮扶计生困难户9700余户次,帮收帮种面积为8.6万余亩。
科技志愿者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基层协会通过“一帮一”、科技能人“一帮多”等形式开展帮扶,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小康工程基地129个,免费培训群众农业科技知识13.6万人次,使3800多户农村独女、双女户家庭获得生产经营项目,带动计生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创建了村级协会便民服务网点。2006年8月,焦作市计生协在中站区召开了便民服务网点建设现场会,在全市统一创建村级协会便民服务网点。3年多来,全市乡、村级便民服务点累计接待咨询、求助达30多万人次,办实事办好事22万余件。
亲情牵手送温暖服务。2008年2月,焦作市解放区举行了“亲情牵手”活动启动仪式,山阳区光亚街道计生办与解放军第91医院计生协结合,建立了“空巢”家庭老人健康服务花名册,主动上门服务;孟州市计生协与团市委联合结对帮扶83户特殊计生困难家庭,深受群众欢迎。
救助贫困母亲取得成效。各级协会利用“母亲节”坚持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市、县两级协会认真部署“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点”的实施,每年各乡镇分别建立脱贫项目户3户以上,全市共建立救助贫困母亲致富项目点2260余户。
开展生育关怀,在建设和谐计生中再创辉煌
创建计生救助公益金长效机制。2006年,焦作市采取“政府启动、协会牵头、社会捐赠、亲情救助”的运作方法,创建了县乡级协会计生救助公益金。4年来,全市县乡两级共募集计生救助公益金达1022.4万元,救助计生困难家庭24670余户次,发放救助金608.32万元。
创建城市街道“爱心超市”。 2003年以来,针对城市困难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全市各城区街道办事处采取政府搭台、协会牵头,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募捐物资,以“爱心超市”的形式发送到困难家庭。目前全市城区已建立了“爱心超市”32个,共收到各类捐助的物品16万余件,累计帮扶计生困难家庭2.3万余户。
为部分计生家庭子女提供风险保障。2008年8月,焦作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建立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意外伤残死亡重大疾病保险和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制度的通知》,对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独生子女家庭、政策内双女户家庭年龄在14周岁至法定婚龄的子女,免费办理意外伤残死亡及重大疾病保险,全市每年有1.7万余名计生户子女对象落实了参保,保费达50万元。
营造关怀独生子女和女孩的社会氛围。2004年焦作市教育局对农村独生子女、政策内双女户子女实施了中招加10分的政策,因加分而受益的计生家庭每年有500余户。卫生部门为农村计生家庭制定了“十五免、十五减半、四优惠”的惠民政策,将医疗优惠证发到计生对象家中,惠及计生家庭1.2万余户。农业部门对计生家庭开展项目扶持、资金倾斜、技术帮助和信息提供等服务。市妇联开展了“关爱女孩助学圆梦行动”。市总工会2008年与市人口计生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对困难职工中独生子女家庭提高帮扶标准的通知》,其中独男户提高50%,独女户提高60%。
关怀育龄群众健康的优质服务机制形成。焦作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从“关怀育龄群众健康”出发,结合3月、5月、9月份优质服务月活动,开展为育龄群众送健康活动。
倾情关怀基层计生工作者形成风尚。焦作市计生协与市人口计生委将基层计生工作者困难家庭纳入年终慰问救助范围,每年对县乡计生系统患重大疾病的计生干部进行慰问,每户发放慰问金500~1000元。去年,市、县、乡三级走访慰问救助计生工作者困难家庭459户,发放25.55万元的慰问救助金和部分生活用品。
辉煌成就代表过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和谐稳定责任书】推荐阅读:
和谐稳定文章06-18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10-27
科学求稳定 和谐促发展07-09
做好信访稳定 促进和谐教育12-04
加强民事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07-16
加强信访维稳确保稳定和谐12-13
对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几点思考07-03
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0-09
学校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12-20
长青小学教师安全稳定目标责任书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