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精选8篇)
http:////-找文章到金秋十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
全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已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决定》通过后,各级党组织,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首先进行了认真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化,贯彻的进行,落实的到位,必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县房管局党总支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决定》中,关于对房地产管理工作的论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就和谐社会建设几个重要问题形成了共识。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房管部门主要是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一、和谐
和是和睦、协和、亲和、融和,谐是协调、统一、全面、包容。和谐是凶狠、残暴、分裂、争斗的反义;是合作、和平的深化与升华。
安顺谓和,协调为谐。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国际国内,古往今来,无数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勾勒了世界和谐、自由美好的画卷。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头偕老、家庭和睦、关系融和,这是中化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和谐。传统的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和谐,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传统美德上升为治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治理人与社会的思想、道德理念,维护国家发展与稳定,统一全党、全体人民意志的意识形态,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和理想追求。
《决定》中的和谐,是理论化与理想化的上层建筑。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社会若干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事务、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表层、深层及之间的关系。总之是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各级层次之间的和谐。
二、和谐社会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联合攻关,数次修改,凝聚各方智慧,最后形成了经中央全会通过了《决定》。内容包括九个方面,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背景,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第二层基本方略,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第三层是实现基本方略的具体措施,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事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和党的建设,共二十八项具体政策。
《决定》的产生尊重历史,尊重实际。《决定》的制定,符合国情、党情、民情。基本方略统领全局、构画未来。内涵博大精深,政策措施深谋远虑,相互促进,易于遵循。
《决定》开宗明义,开篇就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的必然,是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把握一个时代的转换:是从“发展是硬道理”转向更为科学的发展,要从“一部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要以和谐社会代替稳定压倒一切,让全体老百姓感受到一个崭新的社会气象。
全面学习,深刻理解,落实《决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时代背景。纵观内外,面临六大矛盾和问题:世界面临和谐与反和谐;我国社会在发展中不和谐的因素增多;我国社会在前进中不和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需求增大,贫富矛盾越来越大;经济变革中的深层矛盾,日渐显现。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和目标。同时,改革之后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社会失信问题、社会素质偏低的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敌对活动等等问题,全党、全民必须高度警觉和解决。只有和谐才能凝聚力量,才能成就伟业,只有和谐中华民族才有复兴。
(二)几个基本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其目标和任务必须分步实施,逐步实现,2020年以内初步建立起法制更加完善,权益得到尊重与保障,社会差距缩小,家庭财产增加,人民富足生活,成员充分就业,保障基本建成,服务完善,管理得当,道德提升,素质提高,活力增强,秩序良好,效率提高,环境好转的小康社会,新的人际关系形成。
实现了这个目标以后还有新目标,更高层的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改革与稳定、党的领导。
和谐社会是一项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属性一直在探讨之中,六中全会《决定》概括为和谐社会是社会
主义本质属性,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不是社会的形态,而是社会群体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建成和谐社会是一项新的历史任务。
1、从广度上看,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同时建设。也就是常说的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四个文明一起抓。
2、从深度上看,和谐社会建设虽不直接涉及经济问题,但却概括了包括经济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
3、从力度上看,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人人融入和谐之中,没有人不需要和谐,人人都要依靠和谐。立足当前,一步一步的方可实现和谐。
4、从实践来看,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为精髓,以人为本为前提。
5、从发展来看,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实践。
6、从人民群众需要上看,和谐社会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社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从和谐社会内在的要求上看,和谐社会建设有自身的标准、尺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对歪曲和谐、不和谐的一种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共享和谐。在和谐社会中,人更要有现代素质和高度的文明。
三、和谐的人居关系
房管部门是社会主义大家族中的一份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中有四处直接提到房管工作,多处涉及房管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决定》,就是要找准我们工作的位置,找到存在的差距,找出不和谐的因素和影响和谐的因素,再定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房管部门主要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居住关系或人居关系。
(一)建立和谐的居住关系。通过宏观指导、行业管理和微观建设的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关系,使之达到人与人之间居住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生息和谐。具体说就是按照立足规划、强化调控、科学发展、建设宜居的要求,抓好产业发展,为城乡人民,为市场提供质量优良、经济实惠、功能齐全、环境美好的住房。
(二)调节产业收益的分配关系。房管部门虽然不是掌握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职能部门,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具有参与调节、影响产业收益分配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宏观管理中,为产业建设提供模式、标准,影响着建房成本的高低。第二在交易过程中,指导房价,利用收费、协税影响房价的高低。第三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困难户的购买或租用给予济困。
(三)社会公共服务关系。主要是为居住者、建设者提供服务,也包括三个方面:有强制性服务,事后跟踪性服务,市场需要性服务。
围绕以上三大关系,县房管局已经做出工作部署。当前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决定》精神。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的人居关系,广泛开展讨论,人人写出学习体会。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创建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和谐之源,人人争做和谐之事的创建局面。
二是组成专班对房地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查。着手编制房地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争取县委政府尽快出台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决定。
三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开展城市居民基本住房普查工作。建立房地产市场交易大厅,健全房地产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者和居住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师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还是“家长的代理人”, 更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无疑是教育的巨大进步, 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但是, 最近有关“不和谐”师生关系的报道屡见不鲜, 使本该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爆出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二、不和谐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
(一) 教师的师德修养
“重庆两江中学数学男教师和女学生在办公室的不雅行为事件”和“上海学生为教师打伞事件”的疯传和热议, 再一次将师德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个别教师的师德缺失, 造成了社会对教师整体行业的不满, 影响了社会对教师的价值判断。目前, 部分学校师德教育流于形式, 没有专门的时间和内容, 造成师德的严重缺位和失位, 成为诱发不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二) 尊师重教等德育教育的缺失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 “学生骂老师事件”和“学生刺伤班主任事件”侧面反映出尊师重教的缺失。当前我国学校年轻教师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多是在家长的溺爱下长大, 缺乏相应的包容和耐性, 这种独特的“双独生子女”现象更容易激发和升级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与学生对学习冷漠的态度发生激烈的碰撞, 是导致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郑州财经技师学校事件”中, 90后教师和学生正因为缺少包容和耐心, 最终导致学生受伤, 教师流产的严重后果。
(三) 交流不足产生隔阂
部分地区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 大班制教学依然存在, 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各种师生矛盾的背后都隐藏着师生相互不理解的因素, 这同样是导致师生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快速的生活节奏, 导致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 家长忙于工作, 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 家长对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在校表现不了解, 容易造成家长在处理师生矛盾时的偏颇, 造成不良影响。
(四)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教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不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只有说服教育的权利。然而, 在现实的学校生活和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经常干扰教学秩序且说服教育无效的学生, 往往束手无策, 打不得、骂不得。往往也是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 甚至出现所谓的“体罚”现象, 使教师在舆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继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大环境决定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 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一) 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加强师德教育, 建立师德档案。师德教育应该成为常态, 成为教师教育的重头戏, 不能因为忙而挤占德育教育时间, 也不能因为教师师德无异常而放弃师德教育, 必须确保教师队伍师德高尚。加强教师德育教育既是对教师负责, 也是对学生负责,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二)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日为师, 终身如父”显示了先贤们对教师的尊重。然而, 现阶段尊师重教的意识日益淡化。全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任何一方的缺失, 都将带来不良的后果。
1、家庭方面。
家长要率先做出尊师重教的示范, 发挥榜样的作用。家长是孩子永远的“教师”, 家长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态度,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针对学生在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家长应本着尊重教师的原则, 全面具体的了解事情的过程后, 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武断的采用激烈的言辞质问甚至威胁、打骂教师。
2、学校方面。
学校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教育, 德育为先, 德育教育, 尊师为首。教师是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俗话说“投桃报李”, 教师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学生尊重教师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学校必须倡导和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学校。
3、社会方面。
尊师重教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社会媒体是广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各种媒体在报道教育问题时, 必须本着充分了解, 客观公正的原则, 决不能为吸引公众的眼球, 断章取义, 失真报道。社会媒体需要传播正能量, 而不是负能量。对待涉及下一代教育问题的报道, 更应该慎之又慎, 建立必要的审批机制。
(三) 建立沟通交流平台
建立沟通交流平台是妥善解决师生矛盾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内部, 要不断的完善申诉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建立“矛盾调解办公室”, 当师生冲突产生时, 学校及时组织相应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方代表协商解决问题, 避免矛盾升级。教育行政机构应该完善学生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等, 建立教育事件仲裁制度等。对学校无法解决的师生冲突, 通过调解、仲裁等多种途径, 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
(四) 完善教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完善教师的相关法规, 也是保障教师有序工作的前提。国家在法律法规中, 要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目前, 我国教师针对干扰教学秩序的学生, 除说服教育外没有相应的处理权限, 教育惩戒和体罚之间的界线模糊, 导致教师教育学生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因此, 相关教育规则必须明确教师对学生说服教育无效后, 教师应有的权限, 让教师教育学生做到有法可依, 避免教师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处于被动地位。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结合部分师生冲突的实例, 寻找师生矛盾产生的原因, 倡导从加强师德建设,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构建交流平台, 完善教师法律制度等四个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冲突
参考文献
[1]崔晓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2]杨元业.试论现代师生关系和谐化[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11) .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人际关系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求生存、求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无形动力。而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着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都处于 “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处处体现着“师道尊严”;而今天,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社会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学校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受到强烈的冲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过程是双方主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当今时代,和谐社会的观念提升到制度化水平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和谐的“人”是和谐校园孕育出来的,因此,和谐校园也应是一个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那何谓和谐师生关系呢?和谐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呢?具体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1 加强自我修养,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首先,高尚的师德,是赢得学生认同的前提。
高尚的职业道德,既是教师立身为人的要求,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人们,包括未成年青少年在内的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在遇事和与人交往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都渴望在自己遇事和与人交往中有人给于自己帮助和指点。人们只愿意与自己信任的人交往和交流,对于那些自己不了解或不信任的人是不可能打开心扉的。学生,尤其是在接受了一定教育水平的中学以上学生,对道德已有了基本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道德审视标准,尽管有时候自己在有些方面管不住自己,可能做一些不够道德或不合规范的事,但他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希望老师能够把自己看成是“自己人”,不时给以正确的指点和教导。也正是有了这种要求或需求,教师职业才应运而生。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随时为学生做出榜样或表率,及时抓住学生的心。
另外,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基础 。
要在学生心目中树起高大的形象,就必须让学生感受或体会到教师的渊博与饱学。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来上学是学知识的,都想自己有一群知识丰富的老师。无法想象一个满纸白字的教师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有合格教师的形象。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让思想跟得上时代的节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中国要走向世界,更需要有独立意识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平等观念,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和同志,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当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尊敬,就会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因此,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
3 倾心热爱学生,给学生以信任和宽容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只有倾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育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那如何做到爱学生呢?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只有做好这些教育工作,才能避免教育盲点,真正做到实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学生虽然在知识、经验、能力等诸方面不及成人,但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已具备程度一定的的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然后才能信任学生。信任是力量,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才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信任学生,给学生学习、做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我能行“的快乐,从而塑就学生强有力的自信心。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体味到老师的浓浓爱意,从而在信任的氛围中,培养诚信的美德,塑造健康的人格。
爱学生,就得爱学生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的缺点,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学生在发展中肯定会出现缺点,犯错误,面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教师不能狂暴地训斥、体罚,而是冷静地接纳,艺术地宽容。宽容学生,不是无原则地放纵,而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也给学生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
4 加强交流,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师生之间的交流,必须努力克服“代沟”带来的困难。尽管人人都经历过童蒙岁月,但成人的自我与童蒙的学生在交流中,不知要突发多少阻碍。我们不幻想百分之百的交流效果,但我们必须坚持永远用一颗长大的孩子的心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毫不夸张地说,师生之间的亲密是相对的,而隔膜是绝对的。不少从教多年的老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当年百般“呵护、欣赏”的好学生毕业后往往杳无音信,而那些历经风吹雨打(指挨批评较多)的学生与老师的联系却往往经久不衰。其中奥妙就在心与心交流的广阔与否上。师生关系好与不好,不是老师自己评定的,完全是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心心交流。反反复复的交流中,他们被老师的心血滋润,被老师的情感所震荡,形成一种难以割舍的师生关系情结。当然,并不是说只有批评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我们必须还要创造各种形式。有人说:批评要比冷漠好上一千倍,这恰恰说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不能忽视交流。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用那套“古老”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上课时总是严肃地讲呀讲呀,想老师真真正正地风趣一会也是件难事。下课了,老师不是忙改作业就是忙备课,想找老师聊天也是件难事。总之,教师跟学生之间就好像是被一堵墙隔得老远老远。这是“交流的呼唤”,可事实又那么难!“古老”而不新鲜,“严肃”而不风趣,“忙碌”而难得一见。显然,老师是多么需要辟出广阔的空间多与学生交流,试想,连“批评”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没有理由不创造更多、更好、更新的交流形式,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急需。
政企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质监部门和企业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企关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都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并采取得力措施改善现状,构建良性互动、合作双赢、和谐稳固、充满活力的政企关系。
在当前条件下,政企和谐的主动方在质监部门,基础是法制宣传,着力点是依法行政,关键点是营造服务型质监。同时需要企业依法经营、规范发展、创新创造,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质监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来看,是通过综合管理、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的途径来指导、帮助企业,使企业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构建和谐政企关系,质监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质量法制观念。在执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量的违法违规案件中,固然有知法犯法、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以身试法者,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违法者属于不了解法律法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法盲”。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正面引导,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有关企业和当事人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经营意识。质量技监部门要大力倡导“两个结合”理念,即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在执
法中普及国家法律知识,在惩处中教育企业遵纪守法。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借助新闻力量以案示法。第二,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切实践行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加强体制研究与创新,建立联合检查制度,控制对企业检查的次数,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严禁擅自改变执法主体,全市系统只能由稽查机构和经省局批准的纤检机构综合执法、统一执法,严禁行政科室和技术机构履行行政执法职权;各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划定的范围和权限开展工作,严禁交叉执法;稽查机构要建立初查案件登记和初查结果反馈登记制度,杜绝本系统内部执法人员的重复检查;行政执法要做到“五不查”,即对国家名牌产品、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在有效期限(除举报投诉外),免于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获国家、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的产品(除举报投诉外),免于监督抽查;取得生产许可证或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获证当年无重大质量问题不检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产品试生产期间不检查;新开办的企业生产非关系安全健康的产品,投产半年内不检查。坚决禁止多次检查和重复检查。
第三、围绕“创业服务年活动”,搞好服务,加强综合管理,提高企业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能力。当前,许多小企业质量意识不强,我们必须以引导为主,加大企业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的力度,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推动大多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立起以质量管理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搞好采用国际标准和执行国家标准以及制定企业标准的工作;建立健全质量、计量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水平、技术水平低下和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兴县和名牌战略,帮助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产品免检、原产地产品保护等荣誉称号。并依托名牌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名牌群。对于一些民营、合资企业及个体户、私人等办企业初期时由于不懂法不知法及其他不熟悉有关规定的初次或轻微的违规违法行为,以说服教育、帮助整改为主,处罚为辅或者首次不罚或者从轻处罚。真正做到以服务促监督,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成为保护企业的盾牌。
质监部门作为质量技术监督的主体确实可以影响企业的行为,但这不是政企关系的全部内容,要想处理好政企关系,还必须重视企业对政府的影响。企业对政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营造政企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
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赚取更多的利润。要执行适当的企业活动,利润的确不可或缺,但是,利润本身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应该为社会服务,改善人的生活,只有为了把这个基本的使命做的更好,利润才变的重要和必要。企业应当担负起它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政企关系,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摆正姿态,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政企关系不和谐,政府方面应当进行反思,企业也要注意查找自己的不足。企业在政企关系处理方面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和政府对话,摆正姿态,双方发生摩擦时,企业要和政府部门多沟通,要明确自己是属于政府辖区内的企业,越是重点企业、明星企业、大企业,越要放下架子,积极主动与政府沟
通,只有这样才能打下建立和谐政企关系的基础,企业才会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享受到优惠和发展空间。
二、适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无和强弱,是影响政企关系好坏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社会更希望企业能有效地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关心环境和生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商业道德、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及城市建设等一系列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适当实行生产企业的归并集中。一些较大的生产企业应该将具有相似性、关联性、互补性的下属企业尽量归并集中到一起。一方面,企业经过归并集中,可以产生规模效应, 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归并集中后, 可以集中进行“三废”利用的研究与开发。
石元辉
这学期以来,如何构建和谐班级一直是我积极思考的问题,诚然,和谐班级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要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卫生环境、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等等。本文仅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构建和谐班级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笔者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人际关系应包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包含学生与学校其他人员以及学生与社会上的各类人的关系。而这些众多而复杂的关系中最重要且与构建和谐班级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基础。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⑴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哪一位教师愿意看到自己的课堂组织混乱、难于驾驭?哪一位教师愿意上课时表达不畅,思想阻滞,甚至词不达意、学生不知所云?哪一位教师愿意使自己的教学毫无生机与活力,学生要么嬉戏打闹,要么闲谈聊天,甚至昏昏欲睡?而要避免这所有的一切就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课堂上我们要想做到沉着自信,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深入浅出,驾驭和调控课堂上的一切突发事件,使学生听我们的课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轻松上好每一节课,既能使师生感觉良好,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做到读万卷书,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在实践方面也要做到行万里路,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技能精湛、成为教育过程中的能手,甚至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对班主任而言亦是如此,渊博的知识对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构建,无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⑵ 教师的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的讲课必须注重“必须”和“够用”两个度,即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一些枝节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适度降低难度。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学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够好,只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避免上课时“目中无人”即只顾自己讲全然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和课堂反应的授课方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既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班级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应从本班实际出发,探索适于本班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笔者在管理春季班学生时,由于初次当班主任再加之面对的是一个背景较复杂的学生群体,他们当中有些人初中没有读完,有的打工归来又开始读书。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且学习主动性不太强,学习态度不好,开学伊始就有学生因与老师发生矛盾而被学校开除,这一学期以来先后有3名学生旷课次数在20节以上,且班级整体纪律性比较差,就是这样一群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更应从实际出发,严格管理的同时,不断引导教育他们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学风,基本达到了学初的预定目标。
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加强情感的交流。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而言尤为重要。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尊重、激励和宽容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教育过程充满温馨和阳光。
尊重就是要呵护学生的自尊。这一点在我们职业学校无疑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使普通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大都缺失自尊,他们有着兴趣广泛、适应性强、情感丰富的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胸无大志、怨天尤人、缺乏主见、自我中心等固有缺陷。他们的自尊是最敏感、最脆弱的,作为教师,更应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详、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激励就是要唤起学生的激情。作为教师善于赏识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略有感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为你给自己的作业评语写上“非常好”而欢喜若狂,也可能因为你哪怕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之辞而泪水沾襟。班级管理中有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学生会因为你的赞美而主动承担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有学生会因为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宣称再也不参加班级活动,而作为班主任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
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传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教如何看待学生犯错误。面对学生的过失,因势利导并给与理解和宽容,是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错误及
其危害性,不失为实践证明的明智的做法。
二、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条件。
学生之间形成生活中团结互助,文明交往;学习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关系是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的理应具备的条件。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利用运动会、文化技能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的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并教育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解决,促使学生之间文明交往、共同进步。
三、教师特别是班级管理者(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促进因素。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充分而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这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总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同样积极构建和谐班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德育论文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构建和谐班级的关系
石元辉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构建 和谐 人际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班集体生活中,学生间的关系总会出现紧张、冲突、矛盾等现象。近些年,小学生交往的不良行为日趋严重,针对小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下面我结合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在班级管理中的些许收获,谈谈我对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愉快学习、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班级成员愿意为班集体承担责任,而当某位同学有困难时,其他成员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班级体必将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如何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班级目标要明确。班级成员统一的目标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目标统一才能保持学生行为上的一致。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时要把社会的要求、学校的规定以及学生个人的需求结合起来,使班级目标在个人的努力中得到实现,从而个人的行为又能在班级目标中得到调节。
2、开展多样的沟通方式。班级中的沟通方式,教师可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沟通,课后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确保每位学生能在某些活动中充分地表现,从而加强师生、同学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相互了解,达到整个班级气氛活跃协调。
3、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学生进行良好交往的条件。某些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对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不明确,认为做好自己的事就行,没必要和他人拉关系,其实这就是不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讲清人际交往的好处与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提高师生间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对其作客观的评价。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自然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心中留下一种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认知的偏差。由于教师的偏见带来对学生不公平的评判,往往会引起师生间的矛盾,甚至导致学生间关系的紧张。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准确。
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尊、自爱等自我体验方面的感觉已十分强烈,因此,如果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自尊需要他们就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相反则会产生抵触心理。
三、善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保护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肯定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提高其自我进步的主动性。比如,根据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对培养学生活泼健康的个性、改善师生关系都很有帮助。 四、巧妙运用教师的评价功能
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非常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欣赏性、模糊性、鼓励性、幽默性的评价,充分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要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期,难免会犯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应该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微笑与真诚、鼓励与信任进行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心理共鸣和互动,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适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般情况下,孩子犯错误了,老师才会和家长沟通,这样会引起学生灰暗阴沉或偏激冲动的心情状态,学生长期处于低落情绪下,会缺乏冲劲和拼劲,稍遇阻力,便半途而废。如何关注学生,唤起学生高涨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体现出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至关重要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以鼓励学生为好,这样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都会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
目前, 在医院里, 医患关系处于较为紧张的情况, 在去年6~7月份, 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我们国家270家各级医院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相关调查。经过调查的数据统计, 在这些医院中, 大概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家属和患者采用暴力手段对医护人员进行威胁和殴打以及辱骂等。有59.6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纠集多人来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围攻。大约有76.67%的医院发生因患者和家属在治疗结束之后拒绝出院而不缴纳相关的住院费用。大约有61.48%的医院出现患者病逝后, 家属在医院里摆设花圈和设置灵堂以及烧纸钱等情况。
2 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2.1.1 对于政府来说, 其在财政方面的投入不够或者不到位
在我们国家, 我们国家总人口大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0%。但是卫生费用的投入只占全世界总卫生费用的2.0%。财政投入占医院每年支出情况:省级以上医院则占5.0%、县市级医院则大约为1.0%, 乡镇卫生院则一般在1~5.0%之间。
2.1.2 在我们国家, 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 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2.1.3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对于医疗服务行业来说,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同时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特别是在引进和应用一些先进技术和具有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之后。就算医务人员尽职尽责, 也难免会出现差错而导致发生意外情况。
2.1.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目前, 我们国家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法律和法规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规定过于原则, 对实际操作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对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减轻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 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但是, 目前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则是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 不必由受害人举证。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 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2 医院方面因素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 大约有27.0%的医生对目前的执业环境持有基本满意的态度。对于医院级别越高, 对执业环境持有不满意的医生占据的比较就会越高。48.6%的医生没有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压力大, 同时还缺乏人文素质培养。部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 其态度较为生硬, 导致医患之间出现沟通不良等情况, 进而使得医患关系更加恶劣。
2.3 患者方面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同时随着法律知识地不断普及。人们对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此外, 人们也开始对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进关注, 重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并且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较高的期望。但是在医疗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未知数和变数, 此外, 由于医务的技能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失败和成功的可能, 但是, 家属和患者则对医学没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对医疗的效果期望过高, 进而难以面对事实而发生冲突。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要不断地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同时要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 努力为“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进行重点解决。然而如果出现医患关系矛盾, 使得医患出现纠纷乃至发生冲突, 则会导致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的情况。为了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就需要对医院的运行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同时要增加医院的公益性,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3.2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时, 医护人员则是关键。为此, 医护人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修养, 增强自身的医疗技术。此外, 要对患者给予尊重和理解, 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给患者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争取取得患者的信任, 化解护患之间的矛盾。并且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和形象。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准则, 努力为打造诚信医院而努力。坚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检查以及合理的使用药物以及合理收费。要在医院建立阳关收费制度和公开制度, 做好医院的收费咨询工作, 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对自己的费用及时的了解和查询。
3.3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对于医患之间能否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主要涉及到医患双方。只是依靠医护人员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给予医护人员必要的理解和支持。
3.4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
新闻媒体则是我们与社会及时沟通的桥梁。因此, 当前社会, 医疗卫生工作是一个热点, 也是一个新闻焦点, 我们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避免出现误报和亏大事实的情况出现, 以免对广大群众造成误导和损害医院的正面形象。同时让媒体及时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 进而让新闻媒体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4 医患道德冲突的表现
4.1 医患权利泛化, 医患义务弱化
也有少数的医务人员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将人民所赋予的诊治全当做一个牟利的手段。在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 其进行商业推销, 给患者提供一个必要的治疗和检查, 进而从中谋取回扣。
4.2 医患信任不足, 医患防备有余
由于患者对医生和医院充满的期望值过高, 当现实中一旦出现差错, 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进而使得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存在防备的心理。导致其对医生失去信心, 同时出现拒绝进行治疗和不遵医嘱的情况发生。
5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
5.1 培育医患信任的理念
建立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 则会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处于良好的心态下, 进而使得医护人员的最佳水平得到发挥。同时患者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和心理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能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进而提高医院的形象。
5.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在医务工作中, 医德医风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医德是本质, 医风是表现。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 将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端正, 同时对医院的各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 避免出现不利因素发生。要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 始终做到以患者为根本。做到诚信敬业、文明行医。
5.3 提高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互尊重和信任是保障, 但沟通是尊重和信任的桥梁。“医患关系和谐, 互相信任, 心情愉快, 则药到病除;医患关系紧张, 横眉立目, 互相指责, 则病上加病。”[1]因此, 患者要信任医生, 积极配合治疗, 医生也要尊重患者,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公平
一、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披露,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劳动者的报酬,这些劳动者中就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员工。我国经济的增长的速度永远遥遥领先于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在企业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做大、做强,企业的经济状况也不断在好转的同时,我们看到仅是高大的厂房,先进的设备,却看不到职工工资的同比例增长提升,企业利润的蛋糕分配同样存在着不合理因素。
(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增加,类型多样化
早在2004年,便有新闻报道说上海的劳动争议案件最四年便增了一倍。无独有偶,在广东,自2008年《劳动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数量出现了显著增加,劳动争议案件的类型出现新型化,仅2008年上半年各级劳动仲裁机构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便急剧上升至上年度同期的3倍之多。培训费争议、辞退争议、产假及孕期住院工资争议、保险争议、违约金争议等争议仲裁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三)工会职能缺失,加剧员工地位弱势化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国企,工会的职能越来越退化,工会的职能严重缺失,职工有什么问题很少通过工会出面去解决,工会似乎只会带着职工搞好文艺、体育活动,职工中的突出问题很难通过工会得到解决。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工会在职工中的信任度下降,正式员工加入工会成了硬性规定的制度,农民工、临时工对是否参加工会不感兴趣,很明显,工会职能的缺失,加剧了员工的弱势地位。
二、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收入也不断地在提升,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为分配制度存在着不合理因素,职工收入一直偏低,有的行业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太大,职工怨声载道。随着企业效益的日益好转,中高层负责人薪酬增长过快,而普通员工工资增长过缓甚至停滞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之所以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与分配制度不合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企业忽视职工权益,强资本弱劳工
目前,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这使给了一些企业“强资本弱劳工”的可乘之机,忽视员工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确立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要兼顾企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合理分配资金投放。但是,利益的驱动,使许多企业还是以减缩员工收入为代价,换取资本的过硬。老板和员工之间泾渭分明,家长式的管理让员工没有说话的余地,甚至剥夺了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
(三)部分工会职能缺失,维权职能受到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企业都进行了体制改革,工会组织也在这改制中,或被撤销,或被合并。尤其是有些外资或私营企业,根本就不建立工会组织,或者有工会组织,却没有行使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和权力,成了一个虚拟的组织结构。这些企业的领导甚至极端地认为,工会组织就是鼓动工人不服从企业的管理,是企业中不安定的因素。
三、解决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纪检监察的管理职能,用内部机制加以自治
当劳动关系出现问题,员工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又是企业的一些职能部门无法解决时,就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机制来自治解决,这便是员工的申诉机制。有效的申诉程序不仅可以让员工心情宣泄内心深处对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的不满,从而减少或避免矛盾加深,冲突加剧,而且还可以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寻找解决的办法,争取尽快、尽早地在企业内部解决出现的劳动纠纷和冲突,避免事态恶化。
(二)强化企业的党、团及工会组织职能,预防矛盾激化
企业的党、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得相对较好,相对党、团组织而言,工会组织的职能却发挥得不如人意。提高工会的地位,强化工会维权的职能已成了企业工会组织和企业员工共同的期盼。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关键是要做到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三)强化企业的制度管理,依靠自身力量改善劳动关系
强化企业的制度管理,是改善企业劳动关系的必备。完善的制度,能够制约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也能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强化企业的制度管理应该加强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双向诚信”制度,企业的诚信制度不能只要求员工对企业诚信,
(四)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化仲裁、诉讼为调节
企业的职能部门也不是万能的,当有些问题无法在企业内容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走出企业,寻求司法救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完善司法救济机制,解决一些弱势者劳动纠纷是非常必要的。在司法救济过程中,建议以调节机制为主,司法程序仲裁、诉讼为辅的原则。这个,不仅可以降低诉讼成本,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还能提高办案的效率,同时,这种以调节为主的方式,还能使当事人与企业间的不和谐声音降到最低。
【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推荐阅读: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0-1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李爱霞06-24
用法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07-28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09-23
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系06-1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共赢07-06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10-05
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作中的作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