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李爱霞(共13篇)
安乐镇中学
李爱霞
师生关系历来是人们热谈的话题,它犹如一杯浓茶,开始略有苦意,而愈饮愈甜。师生和谐则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老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我的实际教学,我发现师生之间的和谐,要从谈心开始,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两个典型案例:
上学期九年级一般的李建生同学,上课反应快,回答问题也积极,但好高骛远,且不爱分动手,上课时课桌上只摆一本课本。开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简单的说教后,他有了一些改正,上课时准备了练习本,但做题时只是随手一划,格式很不规范,好像应付工事,我特别生气,当堂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批评了他,原以为他会改正,谁知,恰的其反,他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当课堂回答问题时故意打岔,且爱和周围同学闲聊,当其他学生不再和他胡闹时,他就趴在课桌上睡觉。面对如此的他,我感到无能为力,且对他有了反感,在课堂上听到他的声音,立即让他闭嘴,看到他乱七八糟的作业,便大声训斥。我这样的行为不但丝毫没让他觉醒,反而和我唱起了对台戏,比如我讲题时,其他同学本来回答A,他故意吼着嗓子说B。在我毫无办法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写的一篇作文,在作文中祥尽诉说了他眼中的我,说本来时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就是有点懒,确实需要改正,但老师却一味的训斥,使他更加不爱学习,且对老师意见很大,所以选择自暴自弃,且捣乱课堂。看到这篇作文,我的心发凉。认真反思后,我总结了一下前因后果,他本人没有养成对待学习的良好态度,而我也没有公平的对待他,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谈心和交流。认清这一点,我开始对他增加了注意力。一次,我在他无意中跟他进行了谈话,没有批评,就只是谈心,开始他对我说的话不屑一顾。后来,我就一次一次的与他交谈,慢慢地,他有了改变,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不再捣乱了,看他有了进步,我抓紧对他做了简单的要求,他都做的很好,我及时给予了表扬。随后经过我们逐次谈心,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他都能做到,学习成绩开始提高了,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完成的及时了,遇到问题就积极的与我交谈,慢慢地,我们彼此改变了对对方的看法,我成了他心目中的好老师,他也成了我心目中的好学生。从这件事情中,我真正地认识到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谈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再就是这学期开始,我接任八年级物理教学,由于我对班级情况不了解,我就与班里的几位同学谈心了解情况,哪些同学上课发言多,哪些同学需要不爱发言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这其中,李惠表现的最积极,经常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有时还写到纸条上交给我。在课堂上,我对她关注也颇多,但通过我对她的提问、观察,发现她成绩平常。如何帮助她呢?经过与她谈心交流,我发现她聪明活泼,善于与老师沟通,且善于模仿。我就把她安排和一名优等生在一起,并且坐在前排的位置,便于随时检查她的学习情况。刚开始几节课,她就信心十足,学习效率提高,一会就说:“老师,我会了。”我一提问她,果然不错。后来我发现,她在暗自与那位优等生比赛,这使我非常高兴。现在我们还是不断的交流谈心,她也经常给我提建议,成绩也逐步提高。
由于我经常和学生谈心,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找到激励他们学习的方法,学生学的好,我教的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关键词:思想品德,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联系。在学校的诸多交往形式中,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校园和谐气氛的形成, 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 更影响着育人的全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才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点。但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师生之间经常发生情感冲突, 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时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实现, 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才会被接受。只有实现以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和谐, 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体验不断加深, 才能真正地构建和谐校园。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 都在影响着别人和接受着别人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当一名“阳光教师”, 锤炼自己的思想, 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其次要做一名思想者, 努力寻找唤醒学生心灵的途径和方法;另外, 还要做一名博爱者, 爱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关爱每一位学生, 心地善良, 心胸开阔。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做到是教育者的同时, 必须成长为学习者、探究者和创造者。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参与团队学习, 积极与同事交流与分享, 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二、转变角色, 做学生的朋友
千百年来, 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 师生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 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多年来, 教师已习惯了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化”“规范化”。然而,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 把社会需要能动地转化为自身需要。思想教育的成功与否, 很多时候决定于对方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别人的认可, 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尤其如此。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师生之间平等作为逻辑的起点, 作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变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是“权威”, 更多的应该是与学生的探讨, 学会聆听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认同, 达到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也才能使师生互动关系保持最大限度的张力, 化解师生之间的情感矛盾。
三、注重实例, 贴近学生心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将学生成人化, 不能只讲大道理, 否则,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乏味, 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部分学生一上政治课就是睡觉课, 不仅达不到预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还会造成思想教育的不和谐。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实例教育的研究,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 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身边的事情,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将这些实例概括、再现,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 让学生认识事情的是与非, 与教师达到情感的共鸣,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到“珍爱生命”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5.12地震中的图片和一组非典蔓延时人们带着口罩的场景, 让学生在感到地震和非典可怕的同时, 体会到人们对生命的保护和生命的弥足珍贵;在讲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时, 我主动带领学生走向街道, 打扫卫生, 看到行人的欣赏和赞叹, 学生们“累并快乐着”, 一种服务社会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感悟就会由衷而发;在谈到“我国的环境问题”时, 我首先播放了采集到的黄金周过后各个旅游景点一片狼藉的片段, 组织他们讨论, 然后结合本校实际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随手乱丢垃圾不只是习惯问题, 而是环境意识问题, 是个人素质、社会公德问题;在讲到“我国的文化”时, 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优美、博大与精深。总之, 从实例出发, 用实例分析教育, 更贴近学生心理,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育的和谐统一。
四、化解矛盾, 抓住教育契机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 是未成年人, 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思维比较单一, 由于他们和教师之间年龄、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发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冲突在所难免, 当情感矛盾出现时, 教师不能强硬要求, 也不能置之不理, 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认识到这正是思想教育的契机, 顺势的启发与引导可能会是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體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辱师事件时有发生、师生冲突不断升级已成为校园中极不和谐的音符。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构建和谐校园?我认为从教师出发应做出以下努力:
一、应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
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对以往的教育教学进行扬弃,应深刻地认识到:“新时期的学生是怎样的学生?”、“新课程下的教育应该怎样进行?”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需依靠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重树教育新理念来实现,因此我们除了“以人为本”外还应具备以下理念才可以做到知此知彼,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施教。
1.成功教育理念。
2.多元智能理念。
3.分层递进理念。
4.情商、智商理念和非智力因素理念。
二、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师生冲突往往是从学生违纪、教师违规开始的。因此教师应明确“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依法执教。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然后是“我的言行学生、家长能否接受?”最后才是教育的效果与教育的最优化。对于个别的“死不悔改”的学生,也应留有余地,适可而止。不能因为教育而违规,甚至是违法。
三、应把握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与法则
1.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本教育,而不是维护师道尊严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2.教育应严守123法则,即你用一个单位时间批评学生,就应该用2个单位时间来解释,用3个单位时间来提出希望和努力的方向。只有“1”而没有“2”和“3”是不可取的,也是危险的。
3.教育的方法可以是“狂风暴雨”,也可以是“和风细雨”,教育的度可以是“点到为止”,也可以是“刨根问底”。看的是你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与把握。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成败的关健所在。
4.“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和“为每一个学生留有后路”是每个施教者应谨记的准则,不然就会出现“负隅顽抗”、“困兽犹斗”的现象。
四、应具备几种最基本的能力
1.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
2.批评学生和表扬学生的能力。
3.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4.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能力。
5.教育灵感与教育机智。
五、预防为主,将学生的恶习掐于萌芽状态,把冲突消于无形
有一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谁医术最好?”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世人不知道他已事先铲除病因;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世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世人见我针管放血,皮肤敷药,所以以为医术高明。”。兵家始祖孙子在出山之时为树立其威望,也是在三令五申军纪之后,才斩杀置军纪于不顾的吴姬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做治病于发作之前的扁鹊的大哥和反复强调规章制度的孙子,那么冲突必将大幅度减少。
六、应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一天,主人抓住猪,猪便大声号叫,猛烈抗拒。绵羊和乳牛便说:“主人常常抓我们,我们并不大惊小叫,你叫什么?”猪回答:“抓你们与抓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抓你们无非是为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抓住我却是要我的命!”诚然,不同的人情况不尽相同,有时我们很难了解学生的感受,因此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失意、挫折、伤痛甚至是错误,我们都应用宽容心去理解、关怀和帮助他们,多问一些“为什么”,多一些沟通,这样就可以走近学生。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我们一定会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
七、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上
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主要精力若不用于学习上,必然要寻找发泄的方式,各种冲突因之而来。因而教师应力足于争夺学生的时空,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上。如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尊重公德、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以“煅炼身体、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为主的阳光体育活动;以“展示青春、展示才华、展示自我”为主的才艺大赛;以“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献身国防,报效祖国”为主的国防军事教育上等等,这样学生就有发泄精力的场所、展示自我的平台、品尝成功的机会,也就远离孤僻、远离沉闷、远离失败,而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发展、个性发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意义。
八、搞好统一战线,开展“人民战争”
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教育联盟共同施教。这样就形成风气、形成制度,然后以风气管人、以制度管人。教育联盟应包括:教育者群体、家长群体、学生群体、社会机构等等。违纪学生可以与一个教师对立、冲突,但绝对不可能也不敢与所有的人对立、冲突,所以应努力营造一个“你一言,我一语,齐抓共管”的局面来分化师生矛盾、缓解师生冲突。仅靠教师个体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
关键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途径和方法;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正确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是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的存在:
一.“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临界,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二.在教学成绩这坐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三.职业化的进行实际上是弱化了教师的道德教育作用,教师已经负担不起高尚的教育精神,而社会仍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现在教师普通化,教师在学生中不在具有很高的威信,学生不能信服教师,而往往站在教师的对立面。其他还有: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育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浅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的心理关系。它包括师生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等的态度。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业务关系、师生伦理关系、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业务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能遵守一定的伦理法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特殊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利联系,就是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
和谐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平衡。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师生关系和谐要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得以共同提升。树立“共生”的思想,提高师生交往技能,重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相互走近,实现“主体参与”前提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并基于此目标和策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要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形势,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改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突破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已是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做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较强的综合能力,渊博的科学知识,而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从智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形成乐学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德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养成礼貌、友爱、尊重、尊敬、宽容等优秀品德,从而改善品德面貌。从心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管理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风、班风,从而带动班级的整体工作。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生活的个体而存在的,彼此因信息交流、互相了解和评价而形成特定的情感关系。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过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如喜欢、满意、不满意、失望等等。学生也通过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尊重、亲近或敬畏、疏远。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同样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其次要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鼓励。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外部条件上讲,还需要有适宜的制度环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评价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于师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
东阿县大桥联校教师路吉山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而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我们要时时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尽最大限度让学生满足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师生间始终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里也能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特别是差生)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关系就易紧张,学生就会产生自俾、屈辱、恐惧、焦虑等不适心理,导致儿童心理疾病的产生。
信任与真爱学生
信任是一种力量,师生间彼此的信任会使师生关系更加牢固、和谐。如果学生不信任我们,就已出现反抗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相信老师,真正平等有效的沟通才会开始。真爱是教育的保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冰心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只要做到了对学生真心爱护,及时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真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时时做学生的表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亲近童真,完善生命》。
陶行知老先生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至理名言。李镇西老师说是以心灵赢得心灵的典范。巴学园的小林老师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有有眼睛却不会发现美,有耳朵却不懂得欣赏音乐,有心灵却不理解什么是真。毋庸置疑,教师的爱是教育事业中的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只有发自内心地释放才能切实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说着说着,眼前就会闪过一个笑容,一个小女孩的笑容,一个刚刚五岁小女孩的笑容,一个眼角带着淡淡的泪痕的小女孩的笑容,她叫王聪。她是今年九月份转到我们学校的,清楚地记得她第一天来到学校时的情境:眼泪汪汪,一脸的不情愿。和她一起来的孩子都对新学校充满了好奇与新鲜,秋千上荡两下,滑梯上玩一遭,很快便有了新认识的伙伴,只有这个小姑娘在她的妈妈把她的小手放到我手心以后,就一直紧紧地握着,不肯松开。看着眼前这个双眼低垂,满脸忧伤的小姑娘,我的心也是一紧一紧的,除了婉言安慰,更是用回握的双手,给她踏实,给她信任。上课,牵着她的小手上讲台,下课,拉着她的小手做游戏。午饭时,则肩并肩坐在一起。到了午休时分,也许是累了,也许是精神上稍稍松弛了,这个小姑娘在我的床上睡着了。就这样,她的眼角淡淡的泪痕和嘴边浅浅的笑意在我的脑海中定格。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度过,老师们都笑着说我又多了一个女儿,我也笑笑回:这就是我们家的聪聪嘛!小家伙似乎听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躲在我的身后一直笑。这个五岁的小女孩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她的脸上绽开的笑容更像是一缕照在我心头的阳光,给了我满心的幸福和喜悦。孩子的内心是鲜活的、生动的,有判断力的。前不久看到一份材料,上面说在学生可信任的人里面,老师位列第二,仅次于母亲。想想,坐在讲台下面的那群孩子,他们是把我们当成了可以分享秘密的知心朋友,可以指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的圣人,可以依扶的参天大树,可以蔽风雨的温馨港湾。面对如此的依赖,如此的信赖。我们怎么能只看到毛病、失败,怎么能只懂得批评、抱怨,怎么忍心挫伤自尊,践踏纯真。想想我们的学生生涯,让我们心里暖
暖的不就是那些有着亲切的话语、关注的眼神的老师吗?只有真正地站在尊重、赏识、善待童心的基础之上,才能听到来自心灵的回应,听到最动听的音符。
我们的学生中可能没有奥数冠军,没有天才少年,有的只是些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孩子,有的甚至是顽劣不堪的调皮小子。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请别生气,请别介意,让我们做一次,再做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努力,说一遍,再说一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来鞭策自己。确认,再确认: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相信,一个学识渊博,富有人情味的老师才更爱学生的爱戴。课下活动时,我的孩子们总喜欢跟在我的身边,搂一下腰,拉一下手,跟我开玩笑,有时甚至于师生一起翻倒在地,那不加修饰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久久回响。师生一起游戏,关系和谐,是多么令人快乐幸福的事啊!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与基础
1. 转换新型角色观。
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 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监督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2. 树立现代学生观。
教师要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树立“寸有所长”的现代学生观念,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 就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3. 建立现代教学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课堂, 尊重生命的独特, 关注生命的成长, 关照生命的整体和谐。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关键之所在。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以爱施教, 平等性原则。
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应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 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 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 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 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爱护而不排斥, 帮助而不指责, 说服而不压服, 启发而不包办。
2. 全面分析, 针对性原则。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百般呵护下长大,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感情脆弱, 遇事情绪波动大。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其家庭背景,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特别关心性格内向、情绪失调的学生, 及时同他们谈心, 分析原因, 找出病因, 对症下药, 帮助他们调理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增强其自信心, 不断发现、发展自己的长处, 做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把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
3. 因材施教, 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承认并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不要歧视“后进生”, 要学会接受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豁达思想, 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耐心听犯错误学生的解释。用耐心和宽容来对待, 使学生与老师产生心灵的共鸣。另外, 不嫌弃犯错误的学生, 要亲近这些学生, 倾听他们的心声, 因势利导地帮他们认识错误并鼓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 变消沉为奋起, 变错误为进步, 发现并展示自己的闪光之处, 增进师生情感, 创设和谐的氛围。
4. 面向全体, 爱心原则。
“育人”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 而“爱”便是根本。班主任在师生情感沟通过程中, 应有主动性。平时的一个眼神、一个温柔的手势, 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早, 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信赖的效应。爱心原则主要体现在“五心”上:关心, 要爱护学生, 在思想学习上关心, 在生活小事上体贴;热心, 要热爱本职工作, 对学生要满腔热情;信心, 看学生的本质和主流, 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细心, 观察学生细微变化, 见微知著, 对症下药;耐心, 学生易反复, 教师要耐心引导。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便于建立起融洽、温暖的师生关系。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1.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生素质的高低固然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教师的素质, 特别是班主任素质是影响学生素质的主要因素,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是指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 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并感染学生, 才能收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2.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他字写得好坏, 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 哪怕他考试不及格, 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 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与之交心, 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学生当中与他们谈话, 而不要让学生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 而不去打断他;做错了不妨也向学生道歉……这样, 学生才会向老师学习, 学会尊重他人, 形成健全的人格。
3. 优化育人环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 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是重要的, 纪律严、教育紧, 才能使班级学习风气浓,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友好互助、关系融洽, 创造一个愉快、友爱的班集体。
4. 作业批语和操行评语中多一些“民主”。
这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做到全面分析, 有针对性;抓特点, 写出特色;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鼓励为主。这是沟通心灵的重要途径, 能增进师生情感, 净化学生心灵, 激发学生进取心, 收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良好效果。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提出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和他的老师形成和谐的关系,老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想象这个学生会学好这门功课,同样一个老师没有和他的学生形成和谐关系,很难想象这个老师能教好他所任教的班级。因此,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和他的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然后才能做到教得快乐、学得愉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1 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
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的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扼制了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时代变化,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2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强烈的刺激和伤害,师生关系难以和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重是相互的,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一种特殊的时代条件下,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实际上,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成见也使学生不尊重教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我认为教师的爱是一种博爱,我们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和思想,把教师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一句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一句随意的批评,可以让学生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两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事实上,但凡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心理和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乐于相互交往,喜欢和你谈心,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 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从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年轻气盛,情绪波动大,好与人争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冲突。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还不成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发展实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理解学生是对学生的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把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恐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奖给你,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就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涵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教育实践表明: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沉重的课业压力,家长的殷切期盼和过高的要求等。教师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苦衷,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由于恨铁不成钢,而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何谈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如果我们老师都能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切身体会和感受一下当今学生的苦衷与烦恼,就再也不会那样对待学生了。作为老师,在头脑中,在内心深处经常换位思考,假设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施教方法,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长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因此说,只有换位,才能了解学生;只有换位,才能懂得学生;只有换位,才能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
生换师位,理解师意。通过换位,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遇到顽皮、缺少道德修养的学生的困境,从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爱心,谅解教师的方法不当,学会选择沟通方式交换意见,不再和老师闹情绪,耍性子,顶着于。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醒、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从此心中有老师,胸中有他人,二者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但是教师的理解宽容并不代表要纵容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和稀泥,不能讨好学生,还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进行耐心教育。
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因此,这就意味着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关系,其基本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师生交往、对话和交流、合作、认同和欣赏、共鸣、反思等若干方面。高校教师想要做到“人师”,必须遵守“传道在先”,“传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这种平等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在交往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这是建构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高校教师既不能因为自己年龄的优势、阅历或某一方面知识经验的丰富就居高临下,也不能因为知识的老化或跟不上潮流而感觉不如学生;高校学生既不能因为自己的观念时尚、知识前卫等否认教师,也不能“唯师是从”。
第二,理解和宽容原则。高校师生之问只有做到彼此理解才能建立、维系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三,互利原则。所谓“教学相长”,古人也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来而不往非礼也”。高校师生关系是双向的,既有文化知识观念的双向交流,也有精神情感的双向沟通。在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中高校师生双方都应该是受益者,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学生也不能只考虑自己从老师那里获得了多少知识经验,而应该互惠互利。当然这种互惠互利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和情感方面。
第四,主动原则。师生交往,教师应该主动迈出第一步。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知识来源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依靠,高校教学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高校师生在知识占有量上的差距日益缩小,社会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所谓“身份地位”,主动与学生平等交往。
在“传道”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才能让广大教师得以从容地“传道”。总体而言,有效的机制与制度是促进师生交流交往,是高校教师达到“传道”境界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从机制和制度上确立和落实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要求和引导、激励高校教师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并体现在教学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教学互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交流;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对学生指导和交流的要求,落实和引导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其次,“传道”过程中,有效的、深入的、高质量的师生交流首先应该围绕“授业解惑”展开。具体而言就是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这些都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加强师生课堂教学交流(授课、课堂提问与讲解、作业答疑)、课外交流(课外专业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等)都是加强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措施。同时,实施新生导师制、辅导员制度等,也是搭建高校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新生导师制对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学习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研兴趣和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借助新生研讨课、本科课程助教制等制度,能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其核心也是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学习、创新。
再次,在新媒体语境下,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网络交流平台,扩大师生交流渠道,提供更加便捷交流平台,是“传道”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这也符合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90后、00后)的交流习惯。高校建立的BB网络课程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实践教学平台、新生导师网络交流平台,以及教师个人建立的师生微信群、QQ群等,对促进师生交流都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网络、实验室、项目小组、讲座、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有效的师生交往应视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因此,“传道为先”也更需要教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础,博大的仁爱之心。只有具备了“四有”品质,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能真正达到“传道”境界,成为“人师”。
用爱浇灌和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里便暖流涌动。只要有爱,世界就会美好,人间就是和谐的;只要有爱,校园就会春光永驻,我们的生活就是和谐的。构建和谐校园,原来就是每个人都用心去爱这个校园,用心为校园做点什么。
我轻轻的闭上眼,动人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交织!凝聚!升华!爱的激流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我的心。记得是上学期的一天,我们班的杨琳突然头疼得厉害。她不时用手使劲的打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同学们围了过来,看到杨琳难受的样子,真是急在脸上,疼在心里。班长祝丽梅靠近杨琳的耳边,轻声问:“杨琳怎么样,还能坚持吗?”趴在桌子上的杨琳摇了摇头。这可怎么办?离上课还早着呢,等老师来了再处理肯定晚了。同学们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时,班长祝丽梅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嘈杂:“木君、爱英,我们仨把她送回家去。何之亮、申栋臣、马立旺,你们几个把杨琳架到我的自行车上!大家快点行动!” 她们回来的时候,第一节课都快结束了。她们额头闪着汗珠,脸涨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从她们疲惫而灿烂的笑容里,我们大家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啊!我们班,我们班的全体同学,用爱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歌。我的思绪如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我们班分五组,每组打扫一天卫生。可一到星期五,五组打扫时,总会出问题。也难怪,五组全是男生,个个调皮,简直成了“捣蛋鬼俱乐部”了。一到星期五,不是这个不带笤帚,就是那个迟到,把组长申豪臣都快气疯了,好几次向老师提出辞职。唉!换了谁也头疼啊!老师也教育过多次,当时奏效,过不久老毛病又犯了。
教师与学生交谈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彼此的各种信息,更能够给双方一种促膝谈心的感觉,从而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恰当的选择利用和驾驭谈话的环境,是谈话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在谈话时,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或处理不同的事情,应注意选择不同的谈话环境,创造对谈话有利或适宜的气氛。选择轻松和谐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与爱护,并从内心萌发和增强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来说,他们会在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适时去选择、捕捉、利用有利的轻松和谐环境,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如利用晚会、教师节座谈会,或一些特殊环境下,去主动关心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平时班主任都像警察那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死守、死看、死盯、“一盯一”的办法,其结果是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阻碍其个性的社会化的发展;班主任如果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就又像保姆一样被牵着鼻子走而一筹莫展,其结果只能滋生他们的不良习惯,班主任又不得不动用警察的方式方法来维持班级的秩序,采取简单粗暴、训斥惩罚的方法,结果更加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更加厌师、厌学,甚至发展到与班主任对立的尴尬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要解开学生的心结,班主任还真须费番心思。本人认为选择轻松和谐环境,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说出心里话。记得有一次,我班的马才同学,一直以来很想提高自己的成绩,但由于胆子较小,不敢主动找老师来谈话,缺乏自信,而且发现自己长期“技不如人”,学习效果久居他人之下,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那是一次背诵《弟子规》的晚会,我坐在同学旁边维持班级的秩序,由于时间长,同学们也百无聊赖,马才同学主动来到我身边,主动地与我攀谈起来,我们谈得很投机,会场的纪律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与我开诚布公交心底地谈了一个多小时,这时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眼前只是像朋友般的交谈,没有条条框框,没有规规矩矩,有的是轻松愉快的谈话。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经过这一次谈话之后,他变了,变得判若两人。他变得大胆、热情、主动,班级的工作主动完成,还成为了联系老师与学生的桥梁。 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竟然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轨迹。在这样的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缩小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尊重,更增进了师生间彼此的亲近与依赖,产生了“共振”,得到了情感的安慰与回报。
谈话的场景与时间选择得当,能使师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我校办学条件不是很好,学生经常要到很远的地方打水。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大雨竟然帮助我“解决了”“最头疼”的学生。平时学生惧怕班主任,往往是对班主任敬而远之。但这一次,老天却帮了我一个大忙,下雨学生无法去打水,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到我宿舍打水,连平时对我不屑一顾的“头疼”学生也加入了其中的行列,他们请求给他们打点,我答应了。这时,我适时地抓住了机会,与覃炎这个“问题”学生进行非正式“会晤”,没有想到,就在此时此情此境,他居然也感恩戴德。从此,他变了,变得认真听课,纪律问题也慢慢好转。
作为班主任,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师节等一些特殊节日在轻松的环境中与学生交谈。在班级管理中,早已习惯于一味强调教师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势必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但如果选择一种轻松的环境,一些特殊的节日,学生的戒备心理极度放松的情况下,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而且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与爱护,并从内心萌发和增强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本班的李霞就是一个典型,她是一个比较“前卫”的学生,看似成就,实则幼稚,认为老师说什么都是“老土”、过时,对于老师的教育,总不以为然。在今年的教师节座谈会上,恰好安排在我本组,经过与她谈心,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法。事后主动写信给我,决心要痛改前非。和谐的情感交流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班主任与学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使班级管理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景,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
另外,班上还可以建立Q群网上聊天,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作我的朋友。”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和谐的环境,和谐的谈话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白,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是一门极富思想性的艺术。其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帮助学生求得较高的生存和发展平台,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求得一生的幸福, 教育尊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差异发展,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事实上,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 但应求得做人的“真经”, 让学生无论在哪个平台上生存都有愉快的感觉, 让学生喜欢所有的教师, 喜欢所有的科目, 把所学到的知识为他人作贡献。
人生信念:我一直认为, 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勤奋的人。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努力地去发现快乐、享受快乐、创造快乐和传递快乐, 并让快乐得以升华。
教育实践的需要: (1) 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的困惑:我那么爱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不爱我。 (2) 孩子的烦恼:教师只知道分数、只知道叫我学习, 一点都不理解我。快乐缘于和谐, 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容易产生内耗, 影响教育合力。
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 引导师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关爱
第一, 要关爱学生, 以情动人。“感人心者, 莫过乎情”。寓情于教, 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可让学生学会完善自我, 适应社会。
(1) 从改变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来看, 教会学生懂得学习与批判的关系, 做个欣赏者。
(1) 每个人都有优点, 也有不足。教师也是人, 没缺点, 那就是神。学生每堂课坐在下面, 是个学习者、欣赏者, 也是批判者。从学习的角度去看, 学到他人的优点的学生越来越强;从批判的、挑剔的角度去看, 教师肯定也是有不足的, 因此, 学生决定不向教师学, 走上一条所谓的自学成才的道路, 那学生在校园里岂不是浪费了教师的资源。 (2) 以现阶段的知识构成, 学生对许多知识都一知半解, 所以, 学生可能成为一个盲目的批判者。 (3) 人有百媚千红, 应学会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2) 从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看, 教会学生注重处理问题的形式, 做个冷静者。
案例:集合时, 学生迟到, 教师生气, 叫他们留下来, 他们没听到, 想走, 被抓住。李教师说:“当教师叫你们留下而你们却没有留下, 让教师生气, 你们到底说明了原因没有?”学生答:“说了, 我们说了。”李教师说:“但你们的口吻肯定不是这样的, 当时, 你们一定是双脚离地。” (同学笑) 李教师说:“说话、做事的形式, 包括肢体语言都非常重要, 语音、语调不同, 同一句‘我爱你’反映出的意思也会截然不同!”李教师又说:“再想想这件事的全过程, 我们可不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儿。教师喊:‘集合’, 立即到!不会让教师生气, 你不会受罚;教师喊你留下, 你和颜悦色地解释, 可以让教师理解你, 你不会受罚;被喊到教育处, 让教师说完, 先认错, 让教师平静下来, 再解释, 可以缓解冲突。”生活中出现偶发事件, 要学会化解,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家舒服。这就是一个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事后, 我把事情的全过程和教育的全过程在全班说了一遍, 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像这样的事情, 实际是一个教育的契机, 处理好了, 会变坏事为好事。
(3) 从思考问题的方法来看, 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做个包容者。
案例:那堂课是下午第二节, 即一天的最后一节, 教师很疲惫。我班33个学生, 理科班50个学生, 给83个学生同时上课, 教师更辛苦。喊集合, 半天到不了位, 在那种又累又急的情况下, 教师是容易发火的, 而你们还集体反抗、争辩、怠慢, 教师就会很下不了台, 很生气。有一点, 大家必须注意, 你要想自己有台阶下, 要学会给别人台阶;你希望别人包容你, 你先要包容别人。总之, 你想得到什么, 你必须学会先付出什么。我认为在这类案例中要采用的应该是三视原则。
(4) 教会学生感激生活、感激大家, 做个感恩者。爱需要形式, 爱需要教育。教会学生思考:师生之间会有矛盾冲突, 但为什么会有啊?为什么一般我们不会与乞丐发生冲突?注意, 我们师生能共同坐在一个教室里, 因为我们有缘分来相聚。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心中有爱的人, 对人更宽容, 对矛盾较易释然, 得到的快乐会多一些。
第二, 找教师协调关系, 实现双向协调。
(1) 在真实的赞美中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 (医学事例:先开心再交心)
(2) 根据自身对科任教师性格、品质等各方面的了解, 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及谈话程度。
例如:如果是教师年长, 一般都经验丰富、德高望重, 但也会有不足。即使是教学上有什么不足, 要改变人一生的习惯, 基本徒劳。但是我还可以做到引导我的学生适应他。如果是年轻教师, 性格开朗又活泼的, 可以试着从一个盟友的角度去协商。如英语教师很努力, 收效甚小, 关键是在课堂上, 她不组织课堂纪律。于是我让她先整顿班风、强化纪律, 严格要求之后, 学生也理解了教师的苦心。
(3) 开展与科任教师的互助活动。
(1) 真诚地帮助科任教师, 不断地传递“学生爱教师、家长爱教师、教师爱学生”的信条。任何一个教师表扬了我的班, 表扬了我们班的学生, 我立即全班表扬。班主任要注重充分调动科任教师、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A.如作业, 发动学生干部检查后再交给科任教师, 求得学法指导。
B.换课表, 能换就换、能帮就帮。
C.公开课, 教学生一呼百应, 我们年级的青年教师几乎都喜欢在我们班上公开课。
D.重点学生情况, 写出书面材料给学生。
(2) 真诚地求得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帮助, 无论是教育、教学中有什么困难, 都可以找科任教师问一问, 求得帮助, 并真诚致谢。哪门功课学生无兴趣、恼火, 就利用班课、班会总动员。大家讨论的重要性, 请有进步、学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讲学法。请教师参加我们的班会, 反复强调我们的教师很好, 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帮助学生。
(4) 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 坚决做教师的坚强后盾, 树教师的威信, 强调让学生适应其特点, 否则是自己让自己孤军奋战, 班主任再能干, 也是孤掌难鸣。
二、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使班主任成为理解学生的楷模, 使爱心教育与智慧教育相结合
第一, 一个观念:在教育的决策圈, 学生才是教育决策圈的决策者, 教师只是一个顾问团, 亲友团。操作模式:“以学生为主, 教师、家长为辅”。
第二, 一个技巧:有感“良药苦口”。
第三, 一种浪漫:给教育一点儿温情。
第四, 一种模式:“道理法”相结合的管理法。
技巧有二:
第一, 集体重严, 私下重恩。如:迟到。迟到一次, 师生亲切交流;迟到两次, 师长共同帮助;迟到三次, 回家。
第二, 让学生明白———不是师生个体间的矛盾, 是他与集体规范、纪律的矛盾, 切不可激化学生个体与教师个体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周立.关于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4) .
[2]邓伟秀.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从教师的角度谈[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2007 (1) .
[3]龚玲.探索和谐的中学教育模式[J].中国教育报.2005 (4) .
[4]任绪斌.略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2 (2) .
本人从事高中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十余年,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高中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教学中的观念和方法上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变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的特点,良好而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教学更为重要,所以就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一、树立师生平等观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一直有强调“师道尊严”的思想。实践操作中,我们许多教师不自觉中也成了这种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言人,为了维护“道统”,对学生总是严加管理,高高在上并自以为是地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被社会和众多家长认同的惩治学生的办法和制度。这种严格得近乎“严酷”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严重地禁锢了教育本身的进步与发展。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发现:除了极少数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偶尔对教师小有不恭之外,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从旧教育体制的“师道尊严”中解放自我,要知道现在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再视老师为“神”,如果你说错了,他不会再心甘情愿的惟命是从,老师也不应为学生的偶尔顶撞而大动肝火,使师生关系因此紧张甚至隔膜起来,而应尊重学生自由意志。
当然,管教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与学生应主动尝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动去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甚至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玩,为了多接触学生,放学路上约学生一块回家,路上见到行人,见到商店,见到市场,见到诸多社会现象,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见解,一路上谈笑风生,交谈自由„„结果发现,换了环境,离开了教师的身份和学校的环境,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大多数学生竟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而且我们也从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问题中更加了解学生,并找到更正确,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主动走近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1、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创造奇迹,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感到有所不同,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有足够的自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他们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思所想,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学生渴望老师重视他们,一些学生默默地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但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所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激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因。牢记每位学生的名字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发情感的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肯定,情感上会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
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1、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知识,建立威信。
要让学生相信老师,做老师的就要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起步的基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当学生带者疑难问题来找老师解答时,老师要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使学生带疑而来,满意而归。但倘若老师不加强自我修养,不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不加强业务学习,能让学生信其道吗?再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老师预料不及的问题时,而老师因为没有充分的准备,回答不上来,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埋怨学生捣乱课堂秩序,横加指责。时间一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渐渐降低,学生当然不会服你。师生关系也自然无法走进。所以,打铁先得本身硬,学生对你佩服有加,就愿意亲近你。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就有了形成的必备条件。
3、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李爱霞】推荐阅读: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0-1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05-26
用法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07-28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09-2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共赢07-06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系06-15
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作中的作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