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推荐8篇)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篇1

摘 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增强执政本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46-02

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与方法,加强和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党虽然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在其教育、引导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内容,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程度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观念、行为等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看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及某些想法和党的意图有时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也正是因为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出现了部分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也“不知道干部在做些什么,干部感叹“现在的群众越来越不听话了”,群众道怨“现在的干部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现象。

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并发展好其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绝不是因为我党的基本路线、纲领、理论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政策方针出了问题,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格、生活作风不严谨等,忘记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血肉相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等。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感情逐渐疏远,思想存在隔阂。一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党的意图、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差距。二是领导干部在政治资源、社会交往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距离拉开了,普通百姓与领导干部缺乏感情上的沟通和认同,因此,干群之间的感情也就渐渐地疏远了。

其次,对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是造成新时期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及时地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以及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等,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第三,基层组织无所作为或难以作为。新时期,党群、干群矛盾大多都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去落实、实施,很多政策在落实、实施过程中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矛盾。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层组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管理职能也在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降低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时而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领导干部不体贴,关心民情民生宗旨意识淡化,不关心群众的疾苦等不作为行为,造成有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产生了危机感。

第四,社会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虽然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干部,但作为矛盾的另一方人民群众,长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部分人民群众素质较低,整体利益、大局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作风、自私自利观念严重等。这也是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第五,不畅通的群众诉求渠道。不力的解决诉求的机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工作机制的缺乏,随意性的解决问题等。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等等。所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都反映了我们的不畅通的群众诉求渠道。

我国社会现实中客观地存在着一对就是干群关系。干群这对基本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尤为重要。新的历史时期在处理干群关系、解决干群矛盾时,决不能忽视几个原则。这些原则既是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新时期解决干群矛盾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同群众之间发生了矛盾,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的主要责任也在于领导。”在新时期干群矛盾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很复杂,但矛盾的焦点在具体的干部身上。既然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领导。因此,我们的着力点就应该放在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力度上。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引起的干群利益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干部认为手中的权力就是为追求个人利益服务的,忘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服务宗旨;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切实际,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弄虚作假,大大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其应有理解和信任;有的干部提携亲信,假公济私,贪污腐败,拉帮结伙,导致群众不满;有的干部科学管理能力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生硬、粗暴无理,法治观念淡薄,在日常实际工作中群众的感情常常受到伤害。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一再强调,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拜人民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一个“拜”字,一个“真”字,为改善干群关系指明了方向。浏览各地方的党建网,不难发现无论哪里其实都很重视干群关系,也有很多的政策或制度去为改善干群关系而努力,那为什么还是收效甚微呢?关键还是这个“真”字,往往有些干部只把慰问群众、走访群众当成是工作,要么逢年过节送点慰问品,要么有什么活动了就去看看走走过场,一年里能走进群众家里,听听群众心声的干部少之又少。如果每名干部都能把群众当亲人,付出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那又何来干群关系紧张之说呢?可喜的是我们的领导人,我们的政府一直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胡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今年,各地也纷纷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不仅体现了群众工作在党委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也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职能保障。群众工作宜疏不宜堵,群众工作部的成立不仅有利于为群众解决难题,疏导群众情绪,更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效解决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新时期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条件。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让我们坐在台上。”所以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时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强化公仆意识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基本要求。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然而有的领导干部主仆意识错位,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被人民服务”,甚至演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导致权力的扩张和腐败的滋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要站起来当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第三,深入体察民情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大多数在岗的干部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险恶的环境和生与死的考验,很难体会到军民相濡以沫、血肉相连的真切感受。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能吃群众饭、会说群众话、善办群众事,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第四,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都是将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无论形势和情况怎么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观念不能变。只有时时处处关注民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取信于民,才会使群众自发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第五,加强教育引导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有力途径。由于群众的意见往往是有差异、分散的,对我们的主张不理解,甚至抵触和反对。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采取走访座谈、个别沟通、来信来访、慰问帮扶、谈话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改革、作出贡献。第六,畅通信访渠道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群众话有地方说、意见有地方表达、利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维护,因此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篇2

关键词:企业 和谐 党群干群关系 实践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26-01

在新形势下,从创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入手,用实际行动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理顺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行业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凝聚全民族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企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而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则需要深入分析群众工作遇到的新问题,然后从解决问题入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一、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国企在不短摸索的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内部出现种种不和谐现象,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不太重视职工身体安全健康职业规划设计;产生环境污染现象,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等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群众对比的参照系发生改变,使党群干群矛盾的形式变得复杂、敏感,党群干群间的思想隔阂有加深趋势。

由此来看,从党群干群关系入手,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企业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及和谐企业的特征和具体体现。

和谐企业是应该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其内外部各种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及和谐企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企业上下一心,抓好综合效益。

构建和谐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的归宿。只有企业有好的效益,才能增加积累,增加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要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在分配政策上,既要鼓励强者,又要保护弱者。

(三)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石油化工企业是消耗物质资源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组织。消耗物质资源不能以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而保护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增强资源节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到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

三、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国企党组织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是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推进企业改革,加快科学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国有企业的矛盾和问题,是全公司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原石化积极响应国家对于能源企业技术改革的要求,全力配合中石化建设MTO(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产建设,大力培养相关技术才,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中原石化所有职工的未来生存问题。

(二)保持先进性,树立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公司各层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和谐稳定、团结向上的职工队伍。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坚持完善和充实党支部活动内容。一是公司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和党支部创优工程为载体,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提高党内学习活动质量。二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进一步保障党员权利,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提高党员素质,加强支部建设,服务员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作为企业党建工作长期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平台。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干部员工在改革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解疑释惑、平衡心理、增强信心的工作。构建“严谨务实,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诚信经营,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创新兴业”的管理理念,鼓励职工做贡献的思维理念,凝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营造攻坚、克难,全员提高综合素质的氛围。重视学习培训的多元性、计划性,加强对学习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广泛开展学技练功活动,组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能降耗等项目的攻关,围绕发展节约型资源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职工提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形成学习型、管理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良性循环。

(三)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气氛,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诚信观念和效益观念,关心和爱护老职工和青年职工的工作生活,调整好对改革不适应的心态,保持了队伍稳定。

把员工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满腔热忱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关心员工疾苦,努力做好排忧解难工作,帮助困难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家庭困难及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使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乐,使家庭困难职工难有所依。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篇3

(学习、工作心得体会)通江县朱元乡 刘汉明 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11月1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巴中市“两化”互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带着“渴望获得新知识、借鉴学习新管理、主观总结思考、更新发展观念”的目的,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学静听了教授、专家的授课,现场参观学习了青岛、大连、威海、蓬莱、旅顺等地的城镇建设、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受益非浅。巴中提出“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两化’互动,奠定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乡镇党委、政府面对决策、面对落实、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决策与目标、执行与落实、上级与群众的纽带,通过培训学习,现结合自身工作尝试和岗位特点,对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构建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谈点个人学习、工作心得。)

朱元乡地处通江县东北边陲,距县城103公里,海拨620米,与万源市竹峪镇接壤,位于通江县东部,是通江的东大门,东与万源市竹峪镇相邻,北与铁溪镇接壤,西与松溪、胜利毗邻;省道302线贯穿境内,幅员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个村,22个农业合作社,1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00余人。耕地2902亩,其中田1843亩、地1059亩。有山林、荒坡面积6万余亩,耳菇、中药材、干果资源丰富,发源于朱元的银杏珍品“璧山马铃”被省林科院认定,现有银杏资源10000余亩,有板栗、核桃资源20000余亩。朱元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境内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原中和碗厂的产品远近闻名,现有年产10

万吨水泥厂1个,探矿企业2个,30万吨的精选煤正开工建设,110万吨的焦化厂意向选址朱元。

自2010年3月以来,朱元乡党委、政府坚持以“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前提,以决策的落实程度为目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和谐、稳定、平安的朱元乡。

治乡策略问计于群众。2010年3月至9月,县委对朱元乡党委、纪委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对朱元乡不胜了解,怎么工作、怎么建设与发展,怎么确定奋斗目标等都心中无数。怎么办?党委提出干部与群众、各界人士互动学习和广纳谏言问计措施。于是党委“一班人”深入各村召开党员、各级代表、老干部座谈会31(场)次,走访了4个村、22个社和18个企事业单位,听取了160余位干部群众的情况介绍、工作建议,共征求意见、建议和批评51条。肖家河村老党员肖映太说,退耕还林近10年了,黑子(熊)和野猪都要进农屋了,生态好了,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发展食用菌创造了条件,大包梁4000多亩土地还没有人经营,那是一笔财富。木关坝村群众刘在学介绍,木关坝村上世纪1932年有20多名群众参加了红军,出了三名军级以上干部,巴中市可能也仅此一村,全省也少有!程福章还是个将军(少将),我们要打好红色牌,建设“将军村”。凌翔公司董事长周光林说:“朱元乡三分之二的地下有丰富的煤、铁、耐火粘土、陶瓷砂岩、方解石、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开发价值特别大。”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朱元乡距县城97公里,与万源市接壤,是通江的边远乡;全乡3900余亩耕地,曾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乡;农户住居分散、农村面貌差,基础建设刚起步,产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低,、二、三产业落后,资源优势转化慢,集镇公共设施差,工业经济原始是发展滞后的贫困乡;50余平方公里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林、荒坡面积6万余亩,银杏、板栗资源在30000亩以上,耳菇、中药材、干果发展后劲足,大面积的生态资源、肥沃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富足的人力资源为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乡。由此,我们得

出结论:要小乡发展高定位,喊出、喊响“将军村”和“将军故里”,确立构建“特色产业新乡、资源开发大乡”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交通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新村(聚居点)建设途径,把小乡的产业做大、经济做强,改善民生、富民裕乡。

干部作风口碑于群众。2010年3月,街道居民向刚到位的党委刘书记反映,今年春耕生产朱元乡被县委、政府批评通报了,实现了开门“红”。乡政府办公楼重建什么时间能建?干部满街居住、遍街打牌,群众办事找不着地点和人。一些乡村干部和职工说,乡上一年里很少开会,年头年尾都不开。刘书记去到唐家湾村群众反映,村里有半年没乡干部来过。通过干群的对话互动,党委认识到,必须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朱元乡干部作风存在的诸多问题,党委“一班人”认真分析找症结,建章立制强管理。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乡村干部会、单位职工会,讨论出台了二十三个有关干部学习生活、作风纪律、工作调研、考核问责等规章制度和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公开规定。建起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委领导带头执行,乡纪委斗硬问责。一年来,问责干部3人,扣发工作、缺勤补贴4人,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斗硬落实,杜绝了干部打牌、酗酒风,纠正了干部走读风、衙门风、浮夸风等不良风气。

乡村领导公推于群众。2010年9月,县委决定在朱元乡进行乡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试点。对此,党员觉得新奇,干部感到意外,班子成员犹豫、思想斗争激烈,同志们私下议论:“如果不搞公推直选,班子成员个个都有把握选上,如果实行公推直选,那就很难说了。”70余岁的老党员郭浩林说:“我入党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听说党员直接选举乡上当“官”的,我倒要看看这新鲜玩意是咋块整的,是不是正宗的,能不能选出我们信赖的好领导班子。”木关坝村一群众代表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也参加党委、纪委班子的公推,真是世道变了,共产党真是在走群众路线了。”面对组织、面对民主、面对群众,竞选者个个面

对“赶考”,但要考试合格和考出优异的成绩,考“官”是群众,关键是自己。在“赶考”的三个月里,班子成员个个走出机关、深入农村、讨教于群众,与党员、干部、群众沟通思想、拉近距离,道说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宣传承诺党委、政府届期的奋斗目标、要办的实事及工作措施。“你们只要把街道环境治理好了,我们就推选你们”,一些居民如是说。木关坝的老支书魏书记说:“你们一来就把我们村就规划建设村民聚居点,短时间就把办公和活动阵地建得这么漂亮,我信你们,投你们的票。”小学困难党员教师陈旭说:“你们一来两个月就研究学生的膳食中心,学生、家长双满意,我家的困难得到了乡党委的关心和帮助,是真情啊!我一定宣传你们。”按照“宣传发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党员登记,竞职演讲,党员、群众公推,党员直接选举,公开承诺,组织批复”等程序,取得了“公推直选”试点成效。2010年 11 月 9日,全乡128名党员,除28人在外务工和年老因病的外,其余全部到会参加了投票,选出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党委、纪委班子。

改善民生造福于群众。在上海务工的村民崔光义回家乡说:我们这儿的民生环境和外面比起来差距太大了。铁溪到竹浴这段省道全省再也没有“第二条”了,农村“象模象样”的房子还没有几家,农民除了种点地再没有其他产业了,好劳力不出去打工怎么办?通江老促会老领导苟学志、杨波对刘书记讲:汉明兄弟,你们木关坝村我作过调查,影响该村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一是水源极差,有630亩田基本上属无水源保证,二是中低产田土和下湿田多,粮食单产上不去。沿河两岸的良田由于河床逐年增高,“农业学在寨”时期组织群众修筑的一些拦何提多年失修,有的被冲毁,有的基础裸露,加之少数无堤区,有三分之一的良田常年受到洪水危协。如遇大灾,这带田地都有被毁的可能。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无骨干项目支撑,基本上是种田吃饭,养猪过年,打工挣钱。行路难、用电难制约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公益事业滞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边远的吊脚社陈家坪„6社)存在两差五难,生产条件差、生存

条件差、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用电难,我们有个书面的发展建议供你们参考。新的党委班子在思考,群众选了我们不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等不到5年就要赶我们下台。为切实改善民生,新一届朱元乡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以产业发展为关键,走“农业稳乡,生态立乡,产业兴乡” 的经济发展路子。在调整农业结构上,稳基础、突破性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加大农业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矿产资源开发上,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实现矿产兴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条件。抓住项目支持的机遇,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充分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建设,到2015年,全乡力争实现新修村道12公里,畅通村道40公里,新修社道49公里,新(改)建渠堰35千米,9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使农村道路、饮水、田间灌溉、沟河整治有新突破。加快集镇村庄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规划先行、逐步建设”的方针,编制完善朱元乡场镇、中心村、自然村、居民点四种规划,着力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在街道环境整治上,整合资源抓整治,达到“街面硬化,街道亮化,门口绿化,环境美化、村容整洁”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改进融入于群众。2011年3月以来,在全乡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开展群众工作,既亲近、和谐,又坚持党性原则和纪律;既量力而行办事,不大包大揽,又坚持理顺关系,不越俎代庖;注重调查分析,端正思想态度,办事满腔热情,放低架子,融入群众,关心群众,活动中讨论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十个方面,致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十个方面是:有针对性的开好一次不同层次的会议,让群众对发展形势和政策来一次新的认识;上好一堂解疑惑的课,让群众对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一个明白;进行一

次大对话,让群众对干部有一个彻底了解;干部一人包一个案,让邻里纠纷得到一次有效化解;联系一户贫困户,让困难群众得到一次关心;服务一户发展大户,让发展中的困难得到一次帮助;指导一户新村建设户,让新村建设得到一次推动;学习一项实用技术,指导一户发展生产;熟悉一门法律知识,解决一起矛盾纠纷;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干部调研水平得到一次提升。

热点难点暴晒于群众。唐家湾村村“两委”班子软散,支部书记、村主任当了一届“混世官”。2010年12月乡纪委深入该村走访群众,深入调查,发现最大的症结在于村干部一年不开一次群众会,什么事干部各自捂倒整、不公开,群众意见相当大。这个信号告诉党委政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党务政务公开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抓好这项工作,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盼望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工作矛盾问题多,就公开什么的“三项公开”原则。把党的惠民政策,党委、政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作为公开的重点,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承诺以及低保、退耕还林、计生奖励政策、民政救灾款和救济金、优抚对象、国土、村建、林业、项目资金、乡村财务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分工、乡村干部职工工作考核等向社会进行全面公开。在公开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简便实用、随时创新的原则,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公开;适宜在本单位公开的,通过会议、黑板报等形式公开;适宜对社会公开的,主要采取公开栏、电视、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开,形成“常规性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的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的工作随时公开、紧急性的事项及时公开”的公开模式,让群众“时时看、事事明”。

矛盾化解倾情于群众。朱元乡肖家河村的一、七社,木关坝村的三社,五年前就在筹划建设的三座低水位漫水桥,因资金筹集,群众投劳等问题一直统一不了意见,滋生只想等靠国家拿钱建设的惰性思想,因为没有国家支持,村民埋怨乡领导、村干部,意见较大。2011年2月以来,在 “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的活动中,工作队员大宣讲“一事一议”政策,讲解自己的事怎么议,怎么干,让群众讨论建议机制,使群众明白了自己是建设主体,明确了三个一点(群众投一点、企业捐一点、争取“一事一议”财政补一点)的建设方案。肖家河村外号叫“方园儿”的村民在群众会上听了讲解后感慨说:“今天干部给我们讲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乡村干部受了埋怨,过去我们错完了,这二座桥我主动倡议把它“圆了”。3月初,两座桥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肖成虎、屈召明、肖如寿等九名群众主动借出9万元购买材料。三座桥长分别为14米、21米、28米,投资分别是8.5万元、9.7万元、13万元的便民桥只用了一月时间就建成了。

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4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多点关爱、理解、鼓励、尊重学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关爱理解鼓励 尊重 和谐

时常听到有同行谈论说:“如今的学生太任性,不爱学,很难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敢和老师顶嘴、甚至辱骂老师,太不像话了。”这样的现象的确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我觉得与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一旦有了对立情绪,学生就不爱听老师的课,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话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以爱为本,多一点沟通和信任

我国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说得好:“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 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养料,教师有了爱才会滋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向上的信念,才会培养出有魂有根的民族脊梁。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学校,是教哪门学科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爱也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经过这座桥梁教师把爱的感情传递到学生的心田,才能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爱学生既是教师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包容的谅解,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积极上进,爱学、乐学的动力源泉。

这个学期我新接手八(9)班,我早也了解到,这个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不爱学习和不守纪律方面。开学第一节课,当我走进这个班时,同学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此时,我对着全班同学微微一笑,然后非常诚恳地说:“同学们好!很荣幸,本学期学校安排我做你们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希望我们好好珍惜。我很喜欢语文,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学好语文。大家说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同学在嘀咕:“我的基础不好,没兴趣,觉得语文特难学。”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们用心去学,我就有信心教好你们,怎么样?”同学们的表情、目光告诉我,他们有信心跟我学习。这时候,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顺水推舟地和他们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一些观点,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还有就是聊家常,首先我跟他们说农村里苦孩子读书成才的故事,也说我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这些谈话和事例,意在拉近师生的距离,也让他们知道

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我要让他们明白我是爱这个班的,也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我告诉他们,尽管他们中的部分同学以前做得还不够好,而且还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我看重的不是昨天,而是今天和明天。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结束了!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学生已经对我的印象不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得以证明了我的想法,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配合我的教学,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期中考试前,我让他们给班里定个奋斗目标,他们说争取级的前八名,我说只要你们尽力而为就好,但没想到的是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班的语文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名列年级第二的好成绩(较原来提前了八名)。

值得一提的是,爱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管你是属于严父型的还是慈母型的,是良师型的还是益友型的教师,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献出自己的爱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从而搭起师生间的桥梁。

二、以情动人,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深厚的师生感情能促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教育,要让自己的每一份浓浓的爱意,化作缕缕的深情,蕴于心,溢于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和理解他们,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故事,就是一个很好、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这个故事是说,在他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将其制止了,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男生已经在门口等候着,准备挨训。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非但没有训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我应该奖你。”男生在惊奇之余又接过了第二块糖。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做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行知听了很高兴,笑着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批评可以是甜的。他用奖赏的方式对待一个尚不成熟的犯错误的孩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冷静,有时更要以学生意想不到的豁达胸怀,采取宽容的态度,以“退”促“进”,以心服人,才能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要使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凭借高度的责任、敏锐的感觉和智慧的教育,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有一天,当我走进课室准备上课时,发现班上戴戒指的女学生多了起来。于是,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可要听好了,讲课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些有关戴戒指的常识: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已经订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没等我说完,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满脸通红悄悄地取下了戒指。所以,批评可以是甜的,结果也是甜的!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赏识和鼓励

蔡元培先生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自由,他强调“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是“吾人受教于儿童”,即是说教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个性,不是学生服从教师,而是教师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倾向。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了解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的教学,我教过小学,教过中专,也教过中学。不管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朵,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总是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循循善诱去引导学生,用无私爱心去关爱学生。十根手指,长短不一。学生的个人差异决定了优等生与后进生存在的必然性。教师的爱应当是公正的,对于优等生,我们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同样地爱。为了使后进生早日摆脱“后进”的帽子,我常常对于他们点滴的进步,都给予绝对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塑信心。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内容截然不同,但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读懂。对于那些自尊心、上进心强的学生,我认为表扬时要采取客观、公正、带有庄重真诚的语调进行,使之更上一层楼;对于那些机灵而贪玩的学生,要采用鼓励、提醒为主,达到扬其长,弃其短的目的;而对于那些自卑不敢进取的学生,则更有注意教育方法,应尽量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夸大他的点滴进步,让这些学生都能昂首挺胸,为自己的进步喝彩。即使在批评的时候,我也往往从夸奖开始,称赞该学生在近阶段好的表现,哪怕是一次工整的书写,一次响亮的回答,一次积极的劳动,一次对老师有礼貌的招呼,我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小邓同学比较内向,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成绩也不好,喜欢乱讲话,同学们都说他有点“傻气”。一次上晚修课,他又说话了,我暗示了两次,可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我只好叫他来到讲台边坐在我的身旁。我问他诗歌背了吗?他说还没有。我说今晚你就完成第25课诗词五首中的任意两首的背诵,行吗?他很不自信地说试试看。我说:“如果你能把爱说话这种习惯换成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上,把你因乱说话浪费的宝贵时间用在学习上,你肯定行的。”说真的,我当时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要知道他以前是从来没完整背过一首诗的。二十分钟后,他居然按要求背出来了,这很让我喜出望外。我立马在他的书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同学们也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小邓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小邓就象是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样,成为一个遵守纪律、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四、尊重学生,多一点公正和平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犹如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只有细心的呵护,合理的关爱和期望,千万颗美丽的心才会在阳光下愈发灿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可以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只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例如,课堂提问,有的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上、平时提问,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往往如老师的期望一样进步。相反,如果老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甚至歧视学生,学生则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就会生怕再受奚落,丧失自信心,品质就会一天天的变坏。学生的自尊心比成年人更脆弱,经不起摧残和践踏。自尊心是一个人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他会遗失耻辱感,并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所以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当学生存在这或那的不足时,我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学生,而是以自己的一份责任心,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时,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他们就会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这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老师”,从而换取良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在去年一二.九大合唱比赛时,八(2)班获得了年级组第二名(原班主任到外地学习,暂时由我代班主任)。我在班级表示了祝贺后,在全班学生的面前特地表扬了几位平时站没站姿,坐没坐相,而且不太关心班集体荣誉的男生。实话说,比赛前我对这几位同学没少交待,但心里还是有点悬,万一他们中的哪位出了错,那我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就白费了,还有他们班是第一个节目,必须带个好头才是。如果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对那几位男同学的不良表现采取简单的训话、威逼的方式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的话,说不定他们为了发泄对我的不满比赛时真要搞出点乱子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令我失望,因为在带班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我尊重了学生,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第二天当我走进课室时,我收到了同学们送给我的最惊喜、最真挚、最珍贵的祝福和礼物。八(2)班的59位同学没有一个不脸带微笑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敬爱的陈老师,非常感谢您为我们班所做的一切,您辛苦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爱您!。”接着成某同学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我两本笔记本,本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当我打开本子时,我惊呆了,上面写的、贴的全是同学们对我说的心里话,都是些感人肺腑之言,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感谢,对我尊重,对我的爱意,还说他们都长大了,叫我放心,他们会以最优异的表现来回报我对他们的好。当时我无法再往下看,感动的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只是说了一句:“谢谢同学们!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的心意我会永远珍藏!”

天空之所以美丽,是有星星的点缀;大海之所以广阔,是由百川汇成;校园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师生情谊深厚。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播撒爱的种子,用心浇灌爱的花朵,一定可以收获到甜蜜的果实。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5

抓服务树形象,当好勤务员,让群众舒心。当前,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职能。管理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坚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才能使工作成效更直接地体现在尊重民意、服务民众、确保民安上。为此,要立足三个“解决”,把工作做深做细。一要改善公安管理服务,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办成制、办事预约制、跟踪督办制等便民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网上办证、送证上门等活动,在办证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延时服务、错时服务、节假日轮班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公安窗口服务更热情、更快捷、更高效。二要发挥公安调处作用,解决群众涉法涉诉问题。进一步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警开展“爱民大走访,开门大接访,带案大回访”活动,努力在了解民情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局长信访接待制度,直面群众,直面问题,敞开大门,敞开心扉,努力在解决民忧上下功夫;全力推行“矛盾大排查、纠纷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及时发现苗头,查清源头,堵住外头,控制头头,努力在引导民意上下功夫;努力使社会矛盾、不和谐因素不聚集、不裂变、不激化,做到“民不转刑,个不变群,事不出城”,确保事件性质不变化,矛盾纠纷不激化、治安形势不恶化。三要加强公安法制宣传,解决群众知法知情的问题。大力开展送法律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强民众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防意识和能力;着力宣传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服务民众、促进发展上所做的工作,加深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强对涉警舆情收集研判工作,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引导媒体客观报道,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抓打击保稳定,当好警卫员,让群众安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对公安工作的最好检验,也是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前提。要维护好社会政治稳定。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真正实现 “触角广、层次深、研判准、传递快”的目标,切实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大力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真正做好“反渗透、反策反、反颠覆、反破坏”工作,切实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大力加强预案制定演练,真正做好防“恐怖袭击、群体闹事、极端暴力、治安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切实掌握反恐处突的主动权。要维护好治安秩序稳定。对危害一方的街霸、市霸、行霸、地霸、恶霸等黑恶犯罪势力,力求除恶务尽;对百姓身边的小案件、小隐患、小事情、小问题、小纠纷等影响群众情绪的麻烦事情,力求抓早抓小抓了;对有泛滥之势的“黄、赌、毒”等影响群众生活的社会丑恶现象,力求斩草除根;要树立敢于打击坏人、不怕得罪熟人、热情帮助困难人的思想,坚决依法打击“黑后台”和“保护伞”;要进一步完善侦查破案工作机制,坚持命案要全破、大案要快破、小案要多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维护好经济秩序稳定。严厉打击金融商贸、涉税、土地等领域的严重经济犯罪;严格整治生产销售领域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严密关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犯罪活动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网络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抓执法讲规范,当好公证员,让群众顺心。规范化执法是密切警民关系,维护群众利益的关键环节。要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民警的头脑,引导广大民警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执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执法办案,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要树立执法依法的理念。坚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自觉抵御权力、关系、人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依法办案,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要树立执法规范的观念。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活动,着力解决执法中的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执法执勤规范体系,落实单位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完善执法执勤工作流程,强化执法工作检查监督,提高民警为民执法工作水平,真正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

抓队伍强素质,当好小警员,让群众称心。建设一支让群众充分认可、有亲和力、感染力和战斗力的公安队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工作。为此,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要

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及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积极引导民警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二要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本领。进一步深化“大练兵”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基本法律、基本体能、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实现全警素质大提升的目标;着力提高民警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沟通媒体的本领,教育引导民警学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做群众工作。三要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切实减轻基层民警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加大招警力度,畅通“进口”,合理置换警力,充实公安工作;探索建立民警跨区域轮岗交流机制,实行跨区域的大轮岗、大交流;建立公安民警跨部门异岗机制,疏通“出口”,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安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民警素质、能力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对工作绩效不好、素质能力不高的民警,通过正常渠道转移、安置到其他部门工作,增强民警危机感。四要坚持“从严”与“从优”结合,激发和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在从严治警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利用公安信息技术资源,探索建立网上实时督察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执勤现场督察机制,大力开展“无违纪所队”争创活动,建立民警违法违纪和不良倾向分析预警、重点民警带教机制,重奖无违纪所队,努力实现公安队伍“零违纪”的目标。在从优待警方面,在关心民警健康的同时,想方设法为民警在工作上挑担子、在政治上给机遇、在经济上保待遇,努力为民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和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构建企业和谐人际关系 篇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能否处理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兴衰成败。

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发挥管理整体功能,提高企业效益的关

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结合方式和结构的不同,协调程度的差异,对于整体效应力量的发挥,则有本质的差别。人与人之间关系结合得好,其整体效应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说,搞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的效能和效益,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企业内部构建以人为本、公正民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人际关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树和谐。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权益。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围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牢固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员工的思想变化,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生活的渴求,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精神需要更为强烈。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关注人的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世界需要。如引领员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组织员工领略自然风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提升员工精神领域需求的层次,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其次,要做到公正民主求和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公平正义出发,妥善协调员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各种利益,这是构建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更要监督企业的决策者不要侵害员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如妥善解决好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公正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民主权利,使员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企业的民主决策、选举、评议、评优以及组织发展等各项工作中,要经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进一步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

第三,要做到诚信友爱创和谐。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要把诚信友爱作为开启人们心灵的金钥匙,建立人与人友爱和信任的桥梁。诚信友爱,就是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和引领企业广大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要做到诚信友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诚信兴企”的思想意识,对职工要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关心人、体贴人出发,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关心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根本利益,讲求春风化雨、耐心细致,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及企业喜庆日和职工生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送温暖活动,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架起企业与员工间沟通和消除隔阂的桥梁,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第四,要做到安定有序保和谐。安定有序,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内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强化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准则。没有安定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将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使企业丧失应有的竞争力。安定有序,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健全的组织机制,严密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程序,安定的工作环境。在机制建设上,党组织要起到核心作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也要积极配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制度建设上,要积极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的有关制度。

油田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7

一、国企改革和改制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国有企业都加快了改革和改制的步伐而进行了人员结构大调整。国企改制企业下岗员工劳动关系问题愈加突出。下岗员工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以及历史债务的清偿等问题较为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群众性的突发事件,引发员工与企业矛盾。

二、劳动合同履行问题突出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部分改制的国有企业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规避社会保险义务,招聘劳动者时,不进入劳动力市场,私自随意聘用人员。这些用工制度不规范、不签劳动合同的用工现象大量存在,最终导致了企业擅自订立、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让员工被迫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使得劳动争议成为长期突出的矛盾。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突出

一是拖欠工资现象长期存在;很多改制企业由于历史原

因或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对员工的债权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劳动者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三是一些国有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者职业伤害问题严重,超时加班现象普遍。

四、国企改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基础管理达不到法律法规的要求

一是我国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立法相对滞后,国企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关系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导致了劳动关系问题的严重化。二是对国家劳动法规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明确劳动者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导致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缺乏法律依据。三是基础管理工作不细,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管理缺乏有效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四是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1.应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企业发展活力是企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发展,企业才能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员工产生“以企为家”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只有发展,才能使本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增强员

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发展,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才能使员工产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广大员工热爱企业、企兴为荣、与企业共谋发展的愿望和活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团结和谐,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才能兴旺发达。2.坚持以利益为核心,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劳动关系矛盾聚焦点是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关键。在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的时候,既要维护企业的主体地位,也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只要利益被企业和员工共同接受了,劳动关系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企业劳动关系就和谐了。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既要体现“分配公平”,又要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3.加强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一是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促使劳动管理规章制度更加规范有效、更为人性化。二是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合理协商、签订以及动态管理,增强用工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意识。三是强化基层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意识,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在工作中不受损害,从源头杜绝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四是提供劳动关系处理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对能力。

4.建立健全员工申诉和处理渠道,适时调整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音符

企业员工情绪不满是引发劳资纠纷不可忽视的源头,通常是因为企业在劳动用工、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出现的不当做法或违法行为所致。从形态上看,虽然员工不满情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资纠纷,但这种不满情绪若缺乏正常申述和处理的疏通渠道,往往会转化为公开的争议行为,甚至导致员工采取极端做法。更为严重的是,员工的不满情绪及各种抱怨,如果失之必要的疏导,不仅会极大挫伤员工的劳动热忱进而削弱其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而且任其积蓄蔓延还会酿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仇视心理乃至对社会的不满,做出超出理智的行为。

5.劳资纠纷处理应遵循依法、及时、有情操作的原则,妥善处理

(1)依法处理原则。在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应首先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解决劳资纠纷。还可以依据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以及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或员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企业规章等,作为处理劳资纠纷的解决依据。

(2)及时处理原则。发生劳资纠纷以后,企业应尽快表明

立场和态度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3)协商与调解原则。一是必须遵守自愿原则。当事人向企业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必须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否则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二是必须坚持合法、公正原则。调解是建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使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并不是无原则地进行的。三是对于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不应久调不决,以免拖延时日,对当事人双方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害。

五、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篇8

执笔:黄兴婵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全体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的实施,全校上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前期工作:

(一)课题来源: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师生关系制约了教育教学的高速发展,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和‚架子高‛等不良观念,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这种不良师生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适时提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经报上级教育部门审批通过,确立并开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组织教学骨干和相关人员确立课题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

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二)成立课题组:

在李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业务副校长吴剑芸负责,后勤主任林军荣主持,黄兴婵、苏丽珍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09年9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臵了实验工作,从2009年9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区总课题组指导,县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负责人:吴剑芸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林军荣负责撰写实施方案、档案管理、研究后勤保障配给;黄兴婵、苏丽珍负责拟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黄兴婵、苏丽珍、梁春红、罗朝全,负责研究的主体设计和指导、讨论、设计、分析、反思。

(三)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度。每学期一至二次。

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科学性、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这一研究目标,强调以优化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还积极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研究方式,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四)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五)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臵会、总结会;

4、每学年写出阶段计划、阶段目标、阶段总结;

5、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一)研究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2009、9、13:召开子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公布子课题实施意见和方案 2、2009、9、15:讨论情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的制定 3、2009、9、17:小学生性格特点问卷调查 4、2009、9、22:情感教育学生问卷调查 5、2009、9、26:小学生思想情感问卷调查 6、2009、10、12:学习有关本课题研究理论知识,7、2009、10、20:情感教育教师问卷调查 8、2009、10、26:进行情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9、2009、11、9:对各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10、2009、11、17:公布校本课题研究组长及各自课题研究

内容

(二)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1、2009年12月3日:召开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研讨会 2、20010年3月24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创设更优的内部环境,在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吐露心声’学生演讲大会‛; 3、2010年5月:教师科研知识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写创新论文; 4、2010年6月16:校本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 5、2010年10月15日:组织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子课题研究》,6、2010年11月16日: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7、2010年12月9日:教育叙事征文活动 8、2011年1月:吴剑芸副校长总结教研室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和指导; 9、2011年3月13日: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0、2011年3月26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11、2011年3月28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会议,布臵撰写调查报告12、2011年4月18:参观学习,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前往其他实验学校参观学习,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融洽的师生关系,其励志的校园文化、灵活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我校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2011年4月25:参观学习体会交流14、2010年4月28:‚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选活动15、2011年5月: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6、2011年5月13:‚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17、2011年6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劳动辛苦,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 18、2011年6月:在学生中开展责任活动教育

(三)结题整理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 1、2011年9月:子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安排; 2、2011年10月:课题成果展示,表彰研究中工作突出人员; 3、2011年11月:申请结题,汇编成果,撰写科研报告。

三、研究工作后期反思

两年的课题研究,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撰写研究和调查报告4份,研究成果4份,教学案例15份,老师论文24篇,反思和随笔28篇,师生问卷调查180人次2份,老师获奖 22人次,学生获奖30人次,学校获奖 4次。

1.通过以和谐关系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和谐关系愉快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及协调关系的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进一步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教学方法观以及师生合作观。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3.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4.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5.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以及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师生关系,能主动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转变。6.三个实验班原来的后进生也全部消除,由于改变了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成了朋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而大部分基层教师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致使学习领会的机会不多而且不落实,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显得零乱肤浅,很多东西没有很好消化,常出现依要求做形式的现象。

2、学生方面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现在的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知识信息平台,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个性化发展就是一难题,这些要求的确与现有的教学条件之间存在差异,影响师生关系出现快速融洽。

四、研究成果简介

伴随着历时二年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研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效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对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们增强了科研意识,普及了教学科研知识,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如

我校各科室工作人员,通过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借鉴一些名人成功的经验,荟萃学习方法之精华而成的《送你一把金钥匙》,在我校经过学生试用,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广西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我校语文、数学学科提交了22篇教学设计,8篇教学案例,经过评选,我校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共计30人次获奖。

2、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极大地促进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建设,课堂教学逐步构建起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即‚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讲评课教学模式‛、‚自习课学习模式‛。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学习高潮迭起,自主、实践、探究学习成了课堂的灵魂。

二年来我校学生无一人违法犯罪,无一例因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不满而违纪,学生遵纪守法,文明待人,尊老爱幼,劳动观念、责任心、感恩心明显增强,学生人人有理想,心中有奋斗目标,学习氛围愈来愈浓,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3、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其研究成果和带来的效益也相当明显。

2010年6月我校制定的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和《校园规则》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我镇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序

列》和《校园规则》在全镇小学推广使用。2009年,吴剑芸副校长被评为贵港市优秀教师、平南县工会工作先进个人;林军荣老师被评为贵港市信息技术先进个人;苏丽珍老师被评为平南县工会工作积极分子;2010年,吴剑芸副校长评为平南县优秀共产党员;林军荣老师被评为平南县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平南县优秀共产党员;苏丽珍老师被评为平南县优秀教师;黄兴婵老师被评为平南县优秀教师、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罗朝全老师被评为平南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平南县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在二年的课题研究期间,先后有3人获得县级以上优质课,10人获得市级论文奖,4人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12人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4人获得国家级论文奖,5人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者。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学画画下一篇:游九峰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