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小学生的压力问题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后教学任务,或者在课堂上引入难度较大的课堂知识,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常规的教学活动也会使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波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沐浴在阳光之下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师有必要创新课堂模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本文围绕此话题展开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为例,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立徳树人,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目标,完成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就是,按照对分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增强学生接纳度、参与度、获得感,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

各大高校展开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探讨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但在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较为生硬、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等。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注重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其核心在于将课程安排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知识部分,一是讨论内化知识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对内心理解、所学内容建立有目的、有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对分”理念倡导课堂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是师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才能让思政元素内化于心,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形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对教师传授知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此环节中加强提炼重难点、契合思政元素、确定独学内容等工作。在对分教学过程中,讲授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独学,讨论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为一体、内化于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因此,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课程思政立徳树人的理念宗旨,通过“讲授”“独学”和“讨论”三环节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動性、积极性与内化性。最终增强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于学生内心。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

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思政元素目标;提炼精讲内容,解决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教师创设既有基础又能提升学生能力的任务、学生独学任务,记录问题和启发,最后经过概括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控时间,将讲授、独学和讨论的三部分交叉执行,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挖掘思政元素:教材内容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中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来源,准确把握教材主题、重难点,真正做到运用教材。本章主题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建立内心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可以分析如何改变自身缺点,如何战胜内心自卑情绪,可以通过谈国家自卑、地区自卑如何逐渐走向了国家自信、区域自信给予自我自信的建立提供借鉴。

学情分析: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进入大学,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同学们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自我产生怀疑,急需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自卑心理便会趁机萌生。

独学任务设计: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任务不仅是学生自主内化的依据,也是衔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环节的链接。任务设置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因此,教师创设任务时,考虑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或学习需求联系起来,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迷茫期,容易出现自卑,独学任务除了对自卑的了解,如何超越自卑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讲授。在大学自我意识章节,讲授大学生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的结构,对自我意识有初步了解。

2.独学——内化吸收。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独学,独学任务是链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独学任务包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的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两个方面。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到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理解的任务,写下20个我是谁?其次是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升学生能力的独学任务,事实案例: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感,贵州从“穷山恶水”到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逐渐建立了贵州自信,那么面对个体,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自卑,建立自信?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围绕任务,针对独学阶段的困惑,疑难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按照“亮、考、帮”三个层面进行准备,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轮流发言。

最后由教师抽查、总结。教师抽查,起到监督学生讨论的的作用,同时也是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华和未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提升知识的讲解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范艳达.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推广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05):93-94.

作者:徐宇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双减下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小学生的压力问题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后教学任务,或者在课堂上引入难度较大的课堂知识,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常规的教学活动也会使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波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沐浴在阳光之下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师有必要创新课堂模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本文围绕此话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前言: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引入眼帘的新话题,从我国教育制度确立之时,就有学者提倡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直到最近几年,该话题更是成为热门话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课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快乐成长。

一、关注学生需求,增强课堂趣味

新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课堂上讲解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的确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与此同时,教育时也要看到小学生不喜欢学习太过枯燥的内容,即便是心理健康教育,这种不需要考试的科目也应当想办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在动画片中挑选适合拿到课堂上播放,并且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片段。比如学生普遍爱看的《熊出没》,某一段动画片中,光头强又因为工作不到位被老板痛骂,原本信心满满的光头强,瞬间变得失魂落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这样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虽然小学生没有工作压力,也不会有老板对自己恶语相向,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被教师和家长批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借助动画片内容引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这样的趣味化引导下,取得更加出色的心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课堂上听讲师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或许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上引入趣味化的游戏,学生却很愿意主动参与。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比如提前准备便签,在便签上写下小学生经常遇到的烦恼,让学生们通过抽签的方式回答,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烦恼应该如何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有趣,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取得出色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计课堂活动,引导情绪释放

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心事,对于社会性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日常学习生活,教师可以用趣味化的方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压力。

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将最近一段时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压力大声喊出来。比如有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谈论起自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英语单词背不下来,英语发音不够标准诸多问题,被英语教师批评了好几遍,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有安慰过自己。该学生感觉在英语学习方面都快要丧失信心了。再比如,有些学生上讲台抱怨自己平时面临着很多学习任务,课堂上面的已经做了很多练习题,下课以后还要继续做练习题,虽然现在的作业数量变少了,但是作业的难度也在提升,学生的压力仍然很大。学生走上讲台,抒发内心的压力,既有利于引导小学生进行情绪释放,又可以通过趣味化的课堂活动完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专业解决措施。比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效能感,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转变心态,把背单词当成打游戏的一个环节,慢慢克服。心理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都记在纸上,写清楚哪一个学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并且找到班主任以及相关的任课教师沟通,由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注重故事引导,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的知识,其实带有非常明显的说理性。比如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看待课后作业,就会用讲道理的方式,一遍遍的引导学生思考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去的效果。或许在心理课堂上,教师讲解这些大道理的当下,学生扭转了自己的认知,对课后作业形成了正确的看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当学生真正面对颇有难度的课后作业时,学生内心还是免不了一阵抱怨。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心理健康课堂的引导效果,教师一定要转变个人的教学方法。

例如,用讲解故事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扭转学生对课后任务的认知,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综合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不喜欢完成课后作业,因为作业影响了孩子放学之后的玩耍时间,同时颇有难度的作业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小朋友不喜欢做作业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手段,引导学生综合理解。

比如,给学生聊一聊 “若干年前,有一位名叫小旭的男生,生活在大山里,当地只有一所小学,小学需要乘坐铁索桥才能到达学校,由于没有交通工具,小旭就只能靠步行到达学校。大山里的教学条件并不出色,所以老师总是会给他们布置大量的作业,告诉他们只有此刻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走出大山。靠着走出大山的这份渴望,小旭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思考作业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渗透太多说理性的内容,反而是用故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道理,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拥有了更加正确的学习认知,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

总结:

近年来,暴露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的直接途径,也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方式。通过适用于学生个性和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架构,能带动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宗羿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宽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1(11):126.

[2]莫莉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47-48.

作者:周小跃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校本慕课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根据“知、情、意、行”的学习规律,按照“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体验活动内化、课后实践行为强化”的思路详细介绍了校本慕课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翻转课堂的流程设计和过程化考核方式。

[關 键 词] 翻转课堂;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

一、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包括认识心理健康、认识自我、健康人格塑造、学会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调适、恋爱与性心理和热爱生命等8个单元,共16学时。课程由“理论教学认同、课后实践强化”两个环节组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时不足,内容不能深入展开

任课教师普遍感觉课时严重不足,每个单元2学时只能涉及皮毛,内容不能深入展开,而且因时间限制还导致师生互动时间不足,学生面临“道理我懂,但我做不到”的尴尬局面。

(二)合班授课,心理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不能充分开展,增加了过程化考核难度

一般以2个班级为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普遍达80人以上,多的甚至超过100人,导致心理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不能充分开展,而心理健康最应注重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和感悟,所以合班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因为人数太多,教师过程化考核工作量大,增加了过程化考核难度。

(三)课程资源建设需大幅度加强

经过集体备课、多次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尽管课程网站已初步建起来,但教学视频、经典教学案例等资源需要大幅度收集,课程网站内容显得单薄,有待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有待合理评估。

二、校本慕课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为保证翻转课堂顺利实施,课程首先必须在慕课平台建设好课程网站,特别是教学视频、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体验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设计等四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本慕课前期准备

1.微视频设计

慕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碎片化,一般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5~15分钟的微视频。视频内容要幽默、有活力和有吸引力,有学生参与的生生和师生互动的视频学生非常喜欢看,所以视频呈现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呈现案例、演绎情景或参与讨论。同时,通过在微视频中插入测试题可以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2.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1)要考虑如何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够给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所以,需要设计好与视频配套的测试题和作业,让学生能通过课程网站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师能通过网站统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具有补充性的扩展资料,让学生根据需求进行分层学习或分层考核。

(3)虚拟学习环境与实体学习环境相结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空间;慕课网站支持校园网内和校园网外登陆,学校机房或图书馆最好能定时定点开放,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各种移动学习平台,如手机或iPad等。

(4)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主要是在课堂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课堂要能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深化学习的场所。所以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通过网络学习效果检查、心理体验活动内化、讨论分享、完成作业等多种形式的组合顺利实现知识内化,又要通过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引领和监督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把重复行为内化为行为习惯。

4.课后实践设计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因为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所以课后实践活动设计最好能层层递进,要有时间上的延续,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内容及习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行为跟踪,在小组合作和监督下,身体力行,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翻转课堂流程设计

遵循“知、情、意、行”的学习规律,采用基于全程信息化的知、情、意、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即依托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完成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情”即在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意”即在情境活动中提升意愿、增强意志,在情和意的课堂教学环节,广泛应用手机APP、微视频、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行为意志力,完成传统教学中课后的知识领悟与应用;“行”即在课后生活中通过微信进行30天实践行为跟踪,在团队合作和监督下,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教学过程由“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体验活动内化、课后实践行为强化”三个环节组成,详见下图。

(1)课前网络自主学习环节:一般完成三类学习任务。任务一,学生通过PC或移动终端观看教学微视频以获取理论知识;任务二,完成心理测评以评估自身相关状况;任务三,完成单元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根据课程网站统计数据可以很容易掌握学生观看视频进度、心理测评结果、测试成绩、学生学习难点、分享讨论热点等情况。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疑难讨论、收获分享等实现朋辈互助学习和师生交互学习等功能。

(2)课堂体验活动内化环节:通过创设合作情景进行浸润式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知识内化为情感和意志。一般由网络学习效果检测、心理体验活动、分享讨论和师生总结反馈等环节组成。依托手机APP、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使分享讨论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促进朋辈互助学习,而且学习效果也得到直观呈现,为多元化过程考核提供保障。

(3)课后实践行为强化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多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把“改善旧关系、认识新朋友、参加新活动、增加新感悟”等方面的行为、结果和感悟通过图片或视频发布到班级微信群,进行持续可视化行为跟踪,把新的有效模式强化为行为习惯;同时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愉悦的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幸福感。

2.过程化考核办法

根据学习环节把线上与线下考核有效结合,采用开放式的多元化过程考核。线上考核分别由观看视频、课前测试、分享讨论、课后作业等组成,由课程网站自动完成。线下考核分别由课堂表现、课后实践效果等组成,由教师和学习小组完成。

三、结束语

基于校本慕课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理论讲解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习惯养成,明显改变了以往“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的尴尬局面。期末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在融入团队、促进同学相互了解、改善关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幸福感提升等方面有明显效果的学生超过75.6%。同时,校本慕课还可依托高校MOOC联盟、资源共享课等平台,成为大学园区的通识课,为教学资源共享、跨校选课、学分共享及为社会服务等提供了基础保障。值得对此课程的建设再做深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2]毛庆根,康海燕.校本慕课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以《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课程为例[J].赤子,2015(11).

作者:康海燕

上一篇:工作安全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