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石首市小河口镇小学教师 徐孝银
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如果学校中有便捷的校园网络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教师和学生就能方便地获取、传递、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不受时空限制,从网络上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编教案向学生传授;可以足不出户地与同行、专家进行学术讨论,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下,自主寻求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吸取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加以融合对知识加以重新建构和创新,可以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效果。网络资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人网络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结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行程问题应用题》,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
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
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
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或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式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老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的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数学教科书提供的有价值而又有限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数学课堂的教学脚本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地、协作地构建知识的学习空间。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努力创造条件,对重点知识(如性质、定理、法则规律等)的探索,尽可能地从学生的不同水平出发,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入不同的活动空间(或多个活动空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构建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在探索行程问题应用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创设了三个活动空间:其一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通过网页界面,从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入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三是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创设过关测验,通过测试,便可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方面要为“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化”,比如,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为充分体现协作化学习,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创设课堂交流、课堂论谈等形式,软件方面应充分让学生在这里面去发表自己的问题、观点、见解等,并能将这些信息公布于网上,为协作化学习的实现提供充足的素材
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网上随时可以点击提示按钮得到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这一功能将自己的问题发布,等老师或别的同学来参与解决和讨论,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同时,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应是建构知识的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以及有关线索,而不是传送知识信息本身。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此形成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作好评价反馈,将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方面应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采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中,既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的学习状况,又要了解不同环节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才可能有助于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真正地、充分地实现。二是学生亦可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了解到自己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自主、独立、协作的学习的速度、强度。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每一环节的学习,按要求做完相关内容并提交后。老师可以通过查询个体完成情况和查询整体情况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利于老师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
3、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认识基础上,教学的设计中,应适当地作些补充材料。当然要做到:一是尽可能地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并作适当的扩展;二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可适当地补充与数学相关的史料知识、趣味知识、具有育人的知识等;三是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活跃学生数学思维等相关的数学网站。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当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数学网站上网浏览。
一、积极从网络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资源, 加强网上学习与交流,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1. 教学理论的学习与交流
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去把握, 需要教师去实践、去摸索, 但更需要理论的指导。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网络为我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在网上教师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还能方便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并能获得及时反馈。网络学习使教师接触的人群更多, 范围更广, 可以听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见解。教师通过网上查阅, 不断学习、不断积淀有关新课程理论的文章, 然后在教师间进行相互交流, 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我校政治组要求教师每人把自己从网上下载的优秀论文、教育理论, 放在学校网络上共享。同时要求每位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 全组共同学习, 除此之外, 还加强与网络资源的提供者联系, 在学习别人研究成果的同时, 不断上传自己的教学观点, 教学理论总结,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2. 教学方法的学习与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 每个教师虽然教育的具体对象不同, 但是可能会遇到相同的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寻有关的教育案例,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探询解决的办法, 并把这些教育案例通过网络传递给全组同志借鉴,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提高教师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教学实践能力。
3. 教学反思的学习与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总有自己感觉满意的一堂课或者自己感觉遗憾的一堂课, 教师对这些课进行教学反思, 对其本人而言, 是一次促进与提高;对其他教师而言, 是一次教学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同组的教师就某一节的教学进行反思与交流, 对提高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网络协同备课,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教师备课效益
互联网上存储着教师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 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 从而实现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一课, 我们在网上查找了最少5个同类课件, 同类课的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先自己进行修改, 后交流研讨, 最后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共同制作了新的教学课件, 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 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创建多种网上交流与合作途径, 加强与各地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 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网络给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合作环境, 它使我们的教学合作和交流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同教研组之间。为此, 我们在加强本校政治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同时, 还帮助每一位老师申请电子信箱、聊天室等对外联系的途径和方式。如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 这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我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信箱, 还加入了相应教研室教研组的邮件列表。根据不同共享级别, 分别设立不同的邮件列表, 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传递。我校还为老师购买了优秀网站的使用权,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能力。
四、研发教育教学网络资源, 建立政治学科教学资源网站, 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关键词】网络技术 网络环境 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及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其素材更新缓慢,阅读量有限,教材拓展面比较狭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利用网络技术,结合教材主题,增加主题契合、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材料进行阅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有何优势呢?具体如何操作呢?如何高效的查找资料呢?本文想就以上几个问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实践体会。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空前的冲击,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内容的突破。英语阅读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参,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英语”,它打破阅读内容的单一性,倡导阅读丰富性。教师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教师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变化。教师设计问题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操作,在互联网上搜寻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方便自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通过材料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进而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从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3.师生互动性,师生角色发生根本的转变。网络教学(Web?鄄based Instruction)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等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学生自己选题,然后自己去论证,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教师也由“讲解者”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触发点。
近年来,我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以SeniorⅡ Unit 9 Lesson 34 Saving the Earth阅读课教学为例,将操作流程与体会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1.准确定位——确定阅读的主题:
英语阅读主题的确定很重要,这是开展英语阅读学习的方向和既定目标。主题的确定既要结合课本,又要结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在主题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网上冲浪。教师确定大主题学生选出小主题。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拓宽知识面,并能就所收集到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组织成文。
在教学这课时,我先用GOOGLE中的高级搜索功能搜索“pollution”找到一个有关pollution的网页。上面题材很多,有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land pollution, acid rain, global warming等。我圈定有关污染的题材。让学生选出小主题。
2.成立协作小组:根据阅读内容的相同或相近,把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小组。几点说明:
①这一过程是为了减少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学习能深入化、系列化、创新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②小组成员以3-5人为宜,人少了,后面的整理、出版工作量太大;人多了,不易形成统一意见,效率会降低。
③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教师要适当的调控,防止学习小组之间力量不平衡,影响后面的评比。
3.风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通过交互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协商,进行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4.评价:根据每组代表上台的讲述,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标准应着眼于观点的创新和思路的严密两方面上。
Internet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很多。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些网络资源,应该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
1.解决第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信息?
①集体指导学生如何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用5分钟时间示范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建议采用GOOGLE中的高级搜索功能或用“百度”搜索引擎),讲解时一步步地讲清要领,不必很细,具体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找资料,教师也可以预先找到一些相关的网站,把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此外,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有相应的网页。如:
Unit1 Good Friends http://www.goodwood.com.cn/literary/friendship/Good friends 0067.htm 论述friendship 和如何进行网上交友。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http://www.echoso.com/study/readwens 了解英美语言的差异。
……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选择到真实、有趣、地道和典型的语言材料,又可选择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
②个别指导学生的操作。
由于学生操作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教师还需要不停地巡视,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技术不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障碍。
2.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整理这些信息?
大量的信息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方寸大乱。教师可指导学生对照预定方案,判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原来没有考虑但也能作为补充材料的,然后决定取舍。如学生无法判断,教师可用提问的形势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作出判断,但千万不能代替学生解决。
以上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操作流程,整个流程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过程的灵活性和成果的外显性。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于英语阅读教学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转换过来是另一句话: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 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注意三方面的优化设计:1内容的优化。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 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 的:教师在 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喻其谓,首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小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如在学习“血液”时,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中,精心给学生设置了3个问题:
1、红细胞偏少的人常面色苍白,头晕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2、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后,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 时间之后,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
3、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止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上述三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学生必须在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就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把问题与三种血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进而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媒体的优化。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 从。
在学习“血液”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其组成,我采取实物观察的方法,而在学习三种血细胞时,由于较微观,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显微投影与学生共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了弥补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的血小板,我利用挂图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血细胞的认识,我播放了一段有关血细胞的视频,并通过表格对三种血细胞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多而不杂,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对三种血细胞的结构有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3 语言的优化。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
1、表达的思 路要非常清晰
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我用了如下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果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总部,基因就存在于这个总部中,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呢?总部(细胞核中的DNA)发出的指令到“生产车间”(核糖体)后,开始进行生产(合成蛋白质),这其中需要一个通讯员(mRNA)将“ 总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
“通讯员”(mRNA)到达“生产车间”(核糖体)后,“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原材料”(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并连接起来。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接合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怎样才能确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呢?——当“搬运工”(tRNA)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时,首先要和“通讯员”(mRNA)对 “暗号”(碱基配对),如果“暗号”正确,氨基酸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家落户”,否则,这个氨基酸就要到其它能够与它对上“暗号”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固定下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那么,“通讯员”(mRNA)是怎样接受并传达“指令”(遗传信息)的呢?“搬运工”(tRNA)与“通讯员”(mRNA)之间又是怎样对“暗号”的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 题。
教学表明,这种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与素质教育更紧密集合起来,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农村小学也已具备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条件。下面,我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猎奇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小朋友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图中身高和体重数据,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讲解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精讲,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先用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角,并提问下列各是哪一种角?导入新课后,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紧接着教师投影出示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并填入老师下发的表中,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老师又引导“你能把这些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吗?”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划分为容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在思维困惑处得到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小猴分桃子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均分,体会到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得到的同样多。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分桃子》是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学习内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除法的准备课,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关键。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着重设计了多个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经历活动的过程,动手动脑,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除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肯积极开动脑筋,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懂得电脑的简单操作,能在老师的指导,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练习。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课件名称:分桃子 主要内容有“分桃子”、“作业素材”、“试一试”、“分一分”,四个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提供教学软件给予辅导。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帮助。其中的“分桃子”的“练习”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作业素材”是课本P32、33的练习,学生在完成书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此寻求答案。“试一试”设计了开发逆向思维的练习,便于学生拓展知识。“分一分”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自由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沿用了课本上设计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学习习近平均分
网络课件
自主小组活动
示范引导
(2)支架式(√)
理解、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网络课件的“分桃子(练习)”、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探索进行进行探索发现式学习
个别辅导
(3)随机进入式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网络课件中的“分桃子”环节
自由组合
最快完成练习的同学受到表扬
指导检查
(2)伙伴 √
进一步掌握平均分
完成课本练习、在网络课件中找答案
自由组合
单独完成 指导、评论
(3)协同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分桃子》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图符说明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现状
1.学生动手思考的机会不断减少
现在的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课件一般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 教学环节僵硬无创新, 授课方式受多媒体影响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教师课堂上很少动用粉笔, 涉及到数学方面的公式、计算题等都是经过多媒体简单的投放, 学生们缺少了实际动手的机会, 笔记越记越少, 思考越来越少, 只是简单的坐在那听讲。
2.教学内容的传授受到忽视
现在很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课件的制作上, 过分的看重多媒体教学, 使数学教学流于形式。很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课件做得内容翔实, 色彩斑斓, 但是在讲解是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 忽视了实质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 他么刚接触数学知识, 接触抽象的思维, 这短时间急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和帮助, 但老师忽视了关键的内容, 对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3.多媒体教学工具依赖过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流行于教学, 很多老师开始依赖上了多媒体工具。不管是教案的学习好、课前准备、课程进行、课后辅导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多媒体工具。遇到突然断电或者硬盘损坏等情况, 有的老师甚至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 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教学。归根结底是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份依赖, 这样极度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丰富表象知识, 形成抽象思维意识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 可以图文并茂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 适时的进行巧妙的演示, 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对小学生进行点拨和诱导, 丰富学生们的感性知识, 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障碍, 形成抽象思维意识。比如一题如下:“把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 所有表面都涂成黄色, 然后切割成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总共能有多少块呢?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黄色颜色的有几块?”解答本题就需要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 本题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就会感觉到棘手。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的“切割”、“提取”、“旋转”, 这样就会帮助学生们解答和理解, 突破思维的障碍, 形成自己独有的抽象思维。
2.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重点内容
数学知识需要抽象的思维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一点有一定难度。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集合, 全面的刺激小学生们的感官, 使他们多纬度、多空间的接受信息,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在讲解圆锥概念时, 小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有很大难度, 我们利用多媒体先进行谷堆、圆锥形建筑物的投影, 然后把具体的实物图像去掉几何图形, 这样进行难点、重点的讲解,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做到因材施教, 突出学生主体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也开始由传统“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 开始突出学生为主题的地位。利用计算机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分组辅导等功能可以将个别辅导和整体教学相结合, 做到因材施教,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们的学习进程, 依此进行合理的教学任务安排, 为学生们留有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
4.运用多媒体教学,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在为学生们提供不同学习素材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源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多媒体及时反馈练习的情况, 可以让教师及时把握小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自己的教学成果, 做好下一步教学。例如在“角的认识”章节, 学生们最易犯的错误是“构成角的两边长短与角的大小”的概念性错误, 这一错误可以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统计练习结果而反馈出来。这样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在下一步教学中就有所目标、重点和侧重,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长期的如此教学, 我们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有利于做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三、结束
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我们要想多媒体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避免其不利的影响, 就应该合理、科学、有效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赖艳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空间与图形) [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郑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陈静.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2, 12:115.
这实际上是给我们提出一个挑战: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而读写又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说的“读”“写”与“交往”的关系。因此,多年来我们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并走向生活,的确是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的,而且这个特点至今仍然未变。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思考语文教学如何在保持其特点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固守被僵化了的所谓“传统”必然导致取消语文教学本身。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科学地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
第一,网络带来阅读方式的革命。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咀嚼,然后在这样的精读中获取精神养料,并完成读写能力的互动,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熟读唐诗三百首”得有个前提,就是不学数理化,不学外语,也没有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诱惑。而今天的孩子正处在这诱惑包围之中,这正是孩子们今天语文学习和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这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也是网络对阅读方式提出的挑战。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不是诵读,而是选择。我当然不是说要用网络阅读完全代替传统阅读,如果这样也是很可怕的,因为这就将意味着传统的中断乃至终结。但是,我们在继续对学生进行传统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其自身的一套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阅读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现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都在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尝试,而网络阅读则为研究性阅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第二,网络带来写作方式的革命。写作需要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但网络时代的写作方式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体现在书写工具上,由以往的纸笔相触变成键盘操作;其次体现在写作过程中,以往写作中的酝酿、草稿、修改等程序在电脑上可能完全被打破或重新排序;再次体现在文本形式上,过去的手稿或印刷品变成了网络页面、电子邮件或U盘,人工字迹不复存在。由于这些特点,电脑(网络)写作在速度上大大优于传统写作方式。也许书写方式的变革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几点,就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电脑(网络)写作,让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同时,网络写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观。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在学生交上的作文本上修改批语,这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效率很低,效果还不一定很好。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交电子版作文,然后在多媒体教室里,把任何一位学生的文本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第三,网络带来交往方式的革命。语文离不开交往,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谓“语文”只有在交往中才有意义,才有生命。然而在今天,我们对“交往”方式的理解不应该太狭隘,以为只有同一时空面对面的交往才是交际的唯一形式。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是多数人能达到的境界了。近年来,许多“网上生存”实验的成功,已经证明个人与社会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间的转换为必要条件。语文教学应该正视这一交往方式的革命,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网上聊天,现在人们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而不知道,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们由于没有加以引导而任其自由才产生的。实际上,许多人对网络虚拟世界存在着误解,以为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其实,虚拟世界除了交往者之间的身份、姓名等因素可能是虚拟的之外,思想感情往往是很真实的。因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碍,没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心灵之间的交流反而变得纯洁而透明起来。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如何控制网上交流的时间?如何选择真诚而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网友?如何简洁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遵守“网德”以尊重他人?等等。另外,网络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革命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过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在网上,每一个电脑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就彻底打破了单一主体性而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
课例《flash 文字特效动画》
(1)任务驱动,引入课题
通过演示三个文字特效动画:文字的探照灯扫描效果动画、彩色文字出现效果动画、文字变形动画,引入新课题: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简介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原理,扫除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
引入课题后,介绍蒙板层的概念和作用、应用蒙板层制作特效动画的原理、变形动画制作的原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障碍。
(3)引导学生浏览教学网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IE游览器,游览《flash 文字特效动画》教学网页,该网页由:知识要点、文字特效动画范例、三种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作业上传、优秀作品展示、学习交流论坛、动画资源、电子教材等部分组成,指导学生通过文字特效动画范例的游览和文字特效动画制作方法的学习,边学边练,掌握三种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
(4)归纳总结,指出关键
归纳总结这三种文字特效动画制作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5)课堂练习
在教师总结后,要求学生继续完成课堂练习:
1)制作一个以“第十二届艺术节”为内容,实现彩色文字出现效果的动画; 2)制作文字循环变化的动画,由“乌”变为“尊”变为“中”变为“学”再变为“乌”循环变化。
练习完成后上交到服务器。
(6)优秀作品展示
浏览学生上交的作品,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小结教学内容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认知目标:掌握有关健康饮食的英语表达以及相关营养知识,如:junk food, plenty of, keep up with, make a choice, energy, fuel, fibre,function, keep fit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交际、交往、实践、合作的能力。还鼓励培养研究和创造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提高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Healthy Eating健康饮食是高一英语13单元的内容。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比课本更加全面深入的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来选择任务的数量与种类。根据内容共提出了四项综合研究性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检测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Quiz 和Game 的游戏分别是学前学后的一个游戏型的检测,让学生有个学习的前后对照,反馈学习成果,同时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网络课的设计加大了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词汇量和信息量都大大增强,适合不同层次,有不同喜好的学生。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健康饮食这个话题就一直受到关注,学生从生物课,自然科学课上已经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知识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健康饮食方面的词汇量较大,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特意设计了一个词汇栏目。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脑打字操作,简单编辑文字和图片,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网上浏览的方法。
总体来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能够运用网络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小组的协作学习,能够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每个教学活动中。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搜索引擎: 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Talk4teens: www.talk4teens.co.uk/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 www.bhf.org.uk/
youngpeople/index_home.asp?SecID=59
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 : www.nutrition.org.uk/
等等。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真实情境:让学生调查学校的食堂的饮食安排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是否科学、健康。写出调查报告或者书信。
虚拟情境:给出很多种饮食搭配情况,分析并研究科学性。
问题性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思考:传统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基于事物营养和饮食信仰的日常饮食选择到营养补充胶囊和减肥食谱的必要与否?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抛锚式√ 如何选择饮食做到健康的营养补充
网络课件
&
整个英特网
&
其他资料获得方式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整合信息。完成调查、分析学校午餐调配情况等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做个别辅导,对语言难点可考虑进行集体讲解。
支架式
√
单词学习
网络课件
&
整个英特网 学生自主地利用网络课件的词汇网页进行单词的学习与巩固
示范指导,
答疑解难
随机
进入式
√ 课文内容的学习和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
网络课件 学习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游戏、动画、文字等对课文及相关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自主的学习
示范指导,
答疑解难
其它
√
研究性学习任务
网络课件
&
整个英特网 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运用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多种科学方法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几项任务(可选的)。
指导、
监控、
交流、
点评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竞争
√ Are you a healthy eater?
网络课件 通过不同的答案选择,可以取得不同的分数。看谁可以得最高分
给予必要的提示
伙伴
√ 谈论彼此的饮食习惯,讨论减肥的必要性
网络课件
&
整个英特网
邻近的两位学生交流对话
指导、
检查
协同
√
健康饮食搭配
网络课件
&整个英特网&其他资料获得方式 分组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整合报告等。 指导、
交流、
点评
辩论
√ 减肥的必要性 网络课件&
整个英特网 全班同学一起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指导、
点评
角色扮演
3、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1)根据所了解的知识选择饮食搭配。
(2)根据调查结果写相关文章。
(3)分析学校午餐配餐情况,做出综合报告,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课堂教学 引导学习
一、在网络环境下专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案例
前不久,一次在多媒体教室用魔灯平台上课,笔者把学生的电脑控制之后,发现某同学一直低头笑眯眯地看得津津有味。据笔者对他的了解,他绝对不是在看课本或学习,“这位同学,你这个月流量够吗?”
同学们听到后哄堂大笑,齐刷刷地看向他,都知道他在玩手机。以后这句话也是笔者在实验室上课时经常问学生的一句话。在实验室上课时,老师把机房网络控制以后,总有一些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特别慢。老师走到他们跟前,他又在操作。等老师走开之后,他们又拿出手机。如果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就会一逮一个,这些学生都是避开老师的眼睛在玩手机。这句话就成了我们实验课心照不宣的警示语。
这位同学马上把手机放进了口袋,更不知羞耻地来了句:“不够!”
同学们听了更是哈哈大笑起来。他一看激起了千层浪,更大胆地来了一句:“老师,怎么能让我们的电脑不让你控制啊?”
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他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足为奇,他是班级里出名的捣蛋鬼,整个是一个不学习的料。笔者想他的这句话肯定也说出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笔者真是哭笑不得,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后说:“如果大家能很快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咱们可以多留些时间让大家自由学习。”
“好!”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学习劲头像打了鸡血似的,就连平时不注意听讲、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每个问题都对答如流。
最后,这节课提前10多分钟完成了课堂任务,并且效果很好。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会经常遇到:在机房用网络平台上课,学生在上网浏览、聊天、打游戏;在实验室上课,有学生偷偷地使用手机。
在办公室里,老师也经常听同事抱怨“某某学生上课一直打游戏”等等,即使考前一周也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发生。在实验室上课也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有学生逃避老师的监督玩手机,或者故意损坏实验室里的实验器件。课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机房或实验室上课怎样能有效地避免学生打游戏或聊天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引导学生上好专业课的办法
一是巧设悬念,让学生跟你走。在机房或实验室上课,如果老师能把有趣的问题像侦探小说中的情节一个个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或辩论,学生还是很愿意跟着老师走的。关键是老师要会设悬念,设的悬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好奇是人的天性。
二是自己“觅食”,回味无穷。有位教师说过:“学生知识的主要部分不能从教师嘴里得到,图书馆和实验室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地。”中职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学习条件也有所限制,但老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有些结论性的理论或技巧让学生自己探究、钻研出来,要比从老师嘴里说出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认真听课的学生成绩偶尔好,学会自学的学生成绩永远好。
三是观点“烹调”,十里闻响。有种说法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里笔者想说“讨论不怕声音响”。所谓观点“烹调”,就是要求学习者在知识的“大锅”中紧密合作,从而使这一“大锅”不断升温。观点在这升高的热度即合作的程度下可以得到充分交流,比我们单独提出的观点具有更强烈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制造机会,让学生讨论起来,甚至是辩论起来,让学生在“烹调”中进行深入思考、知识共享和交换思想。
四是竞赛考试,阶段能力提升。对于动手操作的技能,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竞赛或考试,让学生在横向、纵向的竞争氛围中,使各项能力得到提高。这点笔者颇有感触。有些知识或技能,平时课堂上学生理解或操作起来感觉完成不了,但在考试或竞赛中,学生能出人意料地做得很好。每次的考试或竞赛都是对他们能力的阶段提升的一次机会。
五是设计紧凑有趣的课堂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把问题或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抛给学生,使课堂环节有趣、紧凑,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教学活动而无暇顾及游戏或聊天,从而完成课堂任务。
六是布置充实的实验任务。课堂布置充实的实验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本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思想。设计时尽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的80%,20%的任务踮踮脚尖也能完成,让学生既完成了课堂任务,又很有成就感。另外,教师还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实验课,为每个学生建一个档案。每节课教师都记录下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数量与质量,告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笔者采用此种方法效果很好,学生很在意老师的记录情况。为了不给自己带来不良记录,他们都会尽力“变现”。
一、充分利用网络备课素材库, 加大课堂容量, 实现知识扩展
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互联网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资讯库, 其中有很多能用于教学的多媒体素材, 如教案、论文、各种类型的试题、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等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出来, 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 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历史课中的许多材料, 由于受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 往往不能在教学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 而在网络环境下, 我们可以把它制成课件, 需要的时候, 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了。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素材, 设计、制作富有特色的教学课件
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巨大变化体现在备课方式上。比如说上一节优质课,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 搜集相关的图片、声像、动画等素材来设计画面精美、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教学课件。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信息载体, 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 便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三、通过网络指导备课, 弥补缺陷和不足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信息量显得很不足, 这时网络就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我在上《评价拿破仑》这节活动课时, 因为没有经验, 于是在一些网站发表求助信息, 结果, 网友们纷纷给我提供资料、图片、相关网站、课件、建议等, 我因此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如一些专家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文, 让我认识到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 还有一些拿破仑个人的资料, 如战争、法典、军事思想等。更重要的是我在一个叫“春秋风”的历史网站上看到了一个研究性网络课件《我心目中的拿破仑》的教学设计, 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使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安排充满了信心, 这功劳应该归功于网络。网络, 确确实实能让我们体验到其不同寻常的便捷功能。
四、依靠网络资源,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及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还要广泛摄取跨学科知识, 从这一点来看, 网络就是最好的帮手。
网络汇集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的教研成果, 各学科教学教法探讨、争鸣, 学生学法指导等资料, 各地优秀教师每堂课的设计思路、方法等。比如“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网”就有史学动态、学术研究、史书评论、学科信息、历史论坛、专题讨论等学术性专栏;又比如“中学历史课程网”, 有课程建设、试题精选、教学研究、教材研究等内容, 为我们备课、交流以及了解课改最新动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可以把这些网站保存下来, 经常登陆查阅, 让它们成为“术业有专攻”的肥沃土壤。
五、历史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我们必须学会保存教学成果, 实现资源共享。为了让大家节省时间, 使优秀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 随时可用;还可以把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 上传到备课网站供其他教师参考;将教学反思和授课心得通过帖子的形式, 发表到备课网站的论坛区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通过与优秀的历史网站进行链接, 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中国历史网”“中华万年网”“历史回廊”“历史纵横网”“中国历史在线”等都是综合性的历史网站, 内容丰富, 提供了系统的尤其是中国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
其次, 要注意积累素材。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 需要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特别是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 随时备用, 日积月累, 丰富的资料库将为课件制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我党联系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对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 者:方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6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年,卷(期):“”(7)分类号:G647关键词:高校信访 网络环境 高等教育 和谐校园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一、在生活实践中写作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二、通过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跟柢”。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给类教育报刊成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指导报》,更是让大多数同学爱不释手,“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每学
年阅读两一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鼓励学生自愿征订一份教育报刊,教育报刊种类达到10余种,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视野。
三、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获奖。
语文课课堂学习可不可以更轻松呢?如果将培养学生能力的“战场”扩张到课堂之外,在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诞生了。它的作用是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课后开展自我检测,发表收获,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大江保卫战》为例,谈谈笔者的课堂实践。
二、学习目标
(1)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初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堤抢险的惊心动魄,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3)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全方面地了解98抗洪动人场面,在诵读体悟中,丰富认识、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流程
1.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堂伊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既是对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的检查,又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情况危急,同时,还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调动学生听与读的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
2.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学生回顾,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几个感人的场面。
交流总结,相机板书(保大堤救群众)。
[设计意图: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强大,并不能表现在这一节课中,它可以是预习时的引导,可以是学习时的老师,也可以是学习结束后发表收获的载体。它可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因此,笔者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时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主选择运用相应的工具,如:字典、网络等予以解决。然后在第二课时的开始,组织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
3. 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出示两个场景后,让学生进入学习网站,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并选择其中最让他感动的场景,重点研读。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设计好学生学习路线,牵着学生的鼻子,指到哪里学生便走向哪里,缺乏自主性。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首先通过提问引出文章的重点,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进行品读、感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如果完全放手让其自己阅读,学生容易出现毫无目的、无从下手的现象,因此,在学生自读品悟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中“自学提示”的出现引导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地品读。即“授之以渔”——充分利用“自学提示”和“在线助读”,帮助学生品悟文本。这样做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这一环节的学习更高效。]
根据“保大堤”、“救群众”两个场景分两步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网站中的“自我展示”选择合适的音乐帮助自己朗读,并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文本的有力依据,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更是一种引领和熏陶。让学生通过文本+自学提示+美图助读的多元模式带着感情去朗读文本,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品味欣赏。在传统的教学中,朗读仅仅是教师分配给学生的一项任务,而在这节课中,笔者让学生选择一段觉得适合该段文字的音乐来辅助自己朗读,其实也是检察学生对文本是否深入理解,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了文字的真谛才能选对合适的配乐,亦或是激昂的,亦或是沉重的……同时这篇课文又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培训素材,作者精炼的文字,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的运用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因此,在品读文字后笔者安排了“诵读积累”的环节,让学生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背诵下来,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又为后面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素材。]
4. 借助网络,抒发情感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浏览汶川地震、旱灾等大灾中的感人故事。
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发表在“心灵驿站”中。
[设计意图:文本只是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在学习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也就是说这节课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大江保卫战的“惊心动魄”,人民子弟兵的英勇顽强、团结一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笔者通过学习网站中“拓展延伸”的部分让学生阅读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灾情中人民子弟兵的感人故事,既让文本得到拓展,又让学生知道原来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现在的和平时代,只要有危险、有困难的地方,人民子弟兵都会及时地出现在那里,也能体会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从而实现了对于文本的超越,不仅使学生深刻体验作者的情感,深入领悟文本的感人,还可以从中获得对社会,对自己的有益启示。]
5. 总结全文,表达感受
在歌曲《为了谁》中总结全文。
利用网站拓展学习。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06-18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09-26
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09-28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06-13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06-17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10-26
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6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10-13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