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急需重视和亟待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科学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正确定位: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的特点,科学构建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加快解决教材及教育资源问题,严谨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大力支持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和专业实践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1:

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能力目标,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组成,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财务和会计发展需要,具备会计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成本 作业成本法 成本动因 数据采集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

以会计职业为导向,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课程没有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逐渐注重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是全面开花,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都设置较大课时量的实践教学,但各门课程之间重复性较大,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职业教育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完全托付于公共德育和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而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将专会计职业规划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会计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大学期间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没有职业引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就会因不懂得在校学习与未来从事职业的联系而使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三)实际会计职业能力缺乏

在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但实务操作能力与真正的上岗职业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差别。长期以来,我们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交给了用人单位。大部分用人单位(尤其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再承担培养任务,更愿意在会计人才市场上直接招收到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这也是造成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难以直接就业的最大原因。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更适应市场的变化,我们组织本院师生对江门及附近地区会计从业人员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有以下要求:

(一)在基本素质上要求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在调查过程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基本素质和心理素质中分别排在第一位,会计人员是一个单位的财产物资管家,肩负着维护单位财产物资安全的重任;同时会计又是一项琐碎、细致的工作,每天都要与数字打交道。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会计人员就很难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冷静、细心、谨慎、一丝不苟地处理好每一笔业务;就不能具备客观、公正、尽职、廉洁的精神;就不能做到秉公办事,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二)在专业知识上要求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

会计工作是一项管理活动,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知识,还应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但能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而且还要有较好的税务、审计、管理等相关方面知识。

(三)在技术能力上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会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求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和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人员必备技能,同时会计核算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统计事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由中专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职业院校,为深化职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江门五邑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合地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采用“社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培养方案初稿——校企讨论——学院审批”的路线,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模式改进

根据江门五邑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秉承学院办学理念,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会计岗位技能操作和会计行业证书培训,把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建立“一个主导、三个突出、六种基本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个主导——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就是以用人单位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根据岗位需求,设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会计工作从传统手工记账转变为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会计职业岗位分工也随之在不断细化,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从事的工作是与会计职业岗位紧密相联的。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只有盯住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2.三个突出。

(1)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会计工作是信用度非常高的工作。要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必须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德才兼备的操作人和理财者,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金、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因此,对学生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

(2)突出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会计实操能力是学生就业生存的根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设施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实施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分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四大实习体系。专业实习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对象,按课程相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实习内容;综合分岗实训我们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实践教学制度,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分岗实训内容上我们采用多企业小社会式的实训模式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

(3)突出会计考证课程,把考证内容融入到会计理论教学中。考证的层次和获证率是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的外在指标。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财会工作的必备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考证就是评价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是围绕考证来进行的。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树立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实践操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会计操作技能,考证会给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实践操作与考证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将职业道德、实践操作和考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3.六种基本能力。分别是: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业务审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沟通协调能力。

(二)优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设置,应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采取综合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来设置具体课程。

1.优化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为导入,增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课时,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2个教育+专业知识+操作技能+2个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职业道德教育、通用职业能力教育、专业课程、操作技能和分岗实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宽广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技巧。

(1)基本素质。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素质(具体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和知识(具体如下页表2所示)。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在会计核算课程中,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和专门设置“会计综合模拟”课程进行一个行业主要业务的会计核算,这种实训,主要训练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但与企业实际岗位相脱节,对学生掌握实际会计岗位工作作用不大,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对高职教育不断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校内模拟与校外顶岗双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建立会计多功能实验室。会计实验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为处理好人才培养的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关系,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学校针对综合实训及各专项会计实训与厦门网中网合作,建立了会计分岗实验室,在实验室建立了十二家各种不同行业的公司,每个公司设4-8个不同的会计岗位,通过会计模拟软件,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完全模拟各种行业的财务办公室进行会计工作。

(2)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核心技能两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在出纳实务里设置,包括点钞、珠算、会计书写、档案装订和保管等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包括:“会计核算基础”课程中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等仿真模拟训练,“财务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核算的仿真模拟训练;“成本会计”的成本计算实训等,“税务岗位会计”课程的抄税、进项抵扣、纳税申报等仿真模拟实训。

(3)综合分岗模拟。综合分岗模拟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会计及相关岗位综合实训模块,模拟财务部门工作,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以制造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的操作技能,再按企业的实际分岗,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各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第二部分是纳税申报模块,通过纳税申报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办理抄税、抵扣验证、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

(4)校外顶岗实习。包括校外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实训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部门实习,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通过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校内模拟与校外顶岗双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三)融入职业素质培养

会计职业素质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影响着合格会计职业人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在原来德育的基础上,增设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包括:“会计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商务礼仪”、“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财经应用文”、“就业指导”等课程。同时,将这一设想付诸于实践,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实施。

在第一学期开设“会计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以企业参观、开展专业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入门教育。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现状及发展,与学生一起探讨个人发展计划,要求学生设计个人会计职业规划方案;向学生介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分析高职学习方法与高中或中专学习方法的不同。

在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商务礼仪”、“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通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开展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同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取得会计证,这样,既可体现职业知识教育,又能体现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商务礼仪”课程,培养学生商务交流沟通能力。

在第一、三、四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始终,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自我推荐方法教育,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张复宏,付伟胜.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职业特点[J].山东农业教育,2006,(1).

作者:程养林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2: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急需重视和亟待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科学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正确定位: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的特点,科学构建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加快解决教材及教育资源问题,严谨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大力支持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和专业实践工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改行的多,但会计人才市场却又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奇怪现象:许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社会需要大量既懂计算机应用技术又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担负着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对此问题的重视还远不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的迫切需要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如何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会计电算化教学如何顺应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思考

科学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是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的基本前提。

(一)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

会计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手工轻电算的现状,毕业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十分欠缺。许多会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出了校门后还要接受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再培训才能就业。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达不到本科生的水平,应用技能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又不突出,这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正确把握教学对象特点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基础相对较差,与在职会计人员相比,在校生又缺乏对会计核算程序以及会计业务处理的深刻体会认识,因此,教学实施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避免空洞说教。否则,尽管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往往是晕头转向。按照移情原理,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或理解自己所接触和经历过的事情,对于高职生,应尽可能地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去讲解理论。

(三)准确把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复合性的课程,需要实行层次化教学。第一层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会计核算基础,第二层是会计与计算机的结合应用。学生要先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熟悉经济业务发生及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基于计算机技术,面对大量的非文本信息,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展示教学内容、传授知识和技能已显得苍白无力。

(四)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普遍存在着错位和缺位现象。要么是沿袭本科的做法,注重学科理论教学,过多地讲授一些不切高职生实际的内容,拔高地追求全面完整和精深,缺乏高职生的技能培养特色。要么是只机械地教会学生操作使用某一种财务软件,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地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这两种情形都导致了学生应用能力低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实际,应对会计的具体岗位,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兼顾培养学生达到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财务软件都能快速应对,既满足学生当前就业的需要,又为学生以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平台。

(五)科学构建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结构安排要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技艺到科学的认知规律,教学上要从简单做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宜做如下安排:基础会计及其单项业务和综合业务手工实训,计算机基础(含Excel)及其实训→数据库应用及其实训,财务会计及单项实务手工实训→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实务综合手工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Excel中高级应用实训→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理论教学。这里主要是明确先学课和后学课的结构关系,课程开设的先后和交叉在课程结构中有准确的反映,通过教学落实,使高职生具备利用财务软件和Excel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快改进教材与开发教育资源

作为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和学生求知复习之本,好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应以“够用”为原则,所谓“够用”应该是对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间接的理论知识不作为教学内容。实践证明,本科的“编程”教材和“原理”教材都不适合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高职教材只能围绕应用软件的具体操作和基本使用维护,突出从业能力培养。高职生的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系应有一定的弹性,体现在教材上,除了主教材,还应能提供辅导教材和参考资料形成配套,以缓解教学时数紧张和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的矛盾,同时给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一定发展空间。教材编写手法上也应体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交互性,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除了文字教材,还应积极开发和引进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计算机上实现黑板上不便书写以及没法动态描述的内容。

(七)严谨设计教学环节

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的特点,围绕培养目标,按需施教,重点突出教学的交互性。学了就做,做了就会,会了能用,达到学以致用;有实感,见实效,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教学环节上可以这样安排:(1)框架式讲解,开始要少讲,使学生容易接受。(2)安排简单练习,增加问题印象。(3)重点地讲,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好引言、课堂提问和板书提纲,锤炼教学语言。(4)讨论或练习,进行验证性巩固。(5)加强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6)综合训练,教师多点拨,学生多尝试。(7)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或规律认识。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的强烈意识,讲授、辅导、讨论、训练和归纳总结紧密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是落实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

(一)在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上,实施模块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后学课,实行模块教学,既能保证先学课的课时,又能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课时,可以缓解与其他主干专业课并行教学的矛盾。而且,分模块组织教学,目标集中,便于各个击破。会计电算化模块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中时间教学,在时间上划分模块。与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会计软件在应用时的数据录入量大,而且要求上机资料与内容具有前后连贯性,应建立专用机房,连续开课,集中时间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上划分模块。会计业务内容本身具有模块性,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小的“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以往教学中,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老师写学生抄,学生变成了盛装答案的容器,养成了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采用任务驱动这一模式,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背景,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知识。利用会计业务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模块性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操作,掌握相应知识,目标任务定向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渴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在教学方法上,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等功能的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事实所证明。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以一个典型企业的业务资料为例,实务性强,学生容易上手和入门;启发性强,使学生成为主角,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可理解性的基础,容易上升到理论。既可传授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相协调

以往,多媒体教学多是类似电视讲话一样的视频播放,缺乏教与学的交互性。现如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逐渐成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解决会计电算化课时紧张的突出矛盾。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已无法应对内容丰富、界面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时引入相关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描绘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抽象、难懂问题的理解;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丰富和完善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

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具有灵活性大和交互性强等优点,恰当地进行关键问题的课堂归纳总结和引导分析,对多媒体教学进行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属于学生以集体形式被动接受同一模式的单向同步的单边主义教育,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在课堂讲授课上,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师是导演和学生是演员”的角色定位,注意让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讲授方法:典型问题评价或讨论法,同类问题的归纳法,手工与电算对比法,能够产生对知识总结和联想的图解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以简明的形式理清思路。

(六)积极探索和利用在线教学法

交流学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和碍于情面,许多学生不敢当面请教老师和同学,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得到解决。计算机互联也是知识的互联,在线教学将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在线教学法开辟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既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尽可能地透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达到聚焦学生学习注意力,唤起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增强学生探求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进考试考核方式方法,将教学聚焦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传统一次性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学生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合理有效的考核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培养目标的要求,可将考试分为过程式考核、作业设计和上机考试三个阶段。过程式考核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促进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作业设计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份具有实际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作业,对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系统性考核,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评估和作业设计均通过后,最后采取计算机软件考试方式进行上机考试。

四、通过教师的科研和专业实践来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不可能像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所那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教师就不需要进行科研工作了。教学和科研,犹如人之双腿、鸟之双翼,相辅相成,教师既要会讲课,还需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科研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如今,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更何况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而师资开发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当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该引导和规范到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会计电算化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发展较快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尤其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专任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水平,就必须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教育科研。要提高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外,还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者:田家富 钟爱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是一个难题,因此应提高重视程度。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当前会计电算化开始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实践性也逐渐增强。目前会计职业教育的境况却十分尴尬,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员,企业是一将难求,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却很难在毕业之时或在毕业后的较短时间内找到对口的会计工作。表象是教育的供需未实现很好的对接,更深层分析存在的不足,是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很难甚至无法较快地满足和适应会计工作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一套适合本院校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高职实践教学的效果,制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集中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两种。在校内模拟实验室阶段,会计实训一般包括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学生通过分项练习,虽然完成了会计核算的系列工作,但在新会计准则下,实体经济下的会计人员会遇到更多的职业判断业务或事项,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或事项判断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校外实践方面,企业在接受高职学生实习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学生的专业实习需要接触企业账簿等会计信息资料,企业出于利益的自我保护,一般不愿学生接触会计账簿的相关信息,企业车间的流程实习,学生的加入又必然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相应地增加企业负担,实习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见习、部分企业的普通劳动者。校外会计实习流于形式比较多见。一般很难在中小微企业中开展。校企合作的多形式教学实践难以实现,更很难开展深度的深化合作。

(二)会计教学内容缺乏层次

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一般都强调工业制造业的全面完整,《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等各门核心专业课,通常都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例着重讲述而自成体系,一般单项的在跨度一学期或者两三个学期期间,分阶段完成从建账到报表的编制。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并不多。这样以来,学生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在实际企业中并不是很适用。在实训项目的实践训练中,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的会计核算,诸如税收、金融等方面实训内容、其他行业会计的实训项目等都还存在开发空间。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的滞后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会计电算化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还必须同时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但很多院校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及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能,教师缺乏承担相关科研课题的机会,也没有参加提升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有些院校甚至由完全不懂会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丰富会计实训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会计电算化属于理实一体化类的课程。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应进一步丰富课堂和课外实训内容,形式上采用多样化和多层次性。无论是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努力将现实企业搬到课堂的教学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不断丰富单一的实践内容现状,税务大厅、银行营业厅、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实体经营的各类门店,都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可带领学生熟悉税务局办税大厅的全貌,了解实体纳税業务的办税的流程、办税的注意事项等,与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联合,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熟悉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包括具体的操作过程,利用开学初的学校报到时间,使学生认识学校财务与银行之间的工作衔接,使校内实训逐渐深入社会实际,缩小实训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二)设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训内容上,应梯次递进;在方法手段上,应多种手段交叉使用。在内容设计上,要满足高职学生初始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的岗位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进行财务管理岗位、审计岗位和相关迁移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拓展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实现技能培养梯层递进。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方面,鼓励教师能够为改进和丰富课堂教学深入社会实际积累素材,通过校企共建形式,选聘任课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并不断培养激发教师能够从现实会计实务中挑选整合案例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分期分批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2)引进行业专家、企业“高手”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学活动;(3)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4)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本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在会计师 ( 税务师) 事务所和企业兼职,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现在,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期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戚锦秀.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创新[J].商业会计,2018(21):125-127.

[2]黄颖.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J].经贸实践,2018(12).

[3]罗国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优化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

[4]孙庭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

[5]黄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5(16).

作者:郭秀英

上一篇:安监工作意见三篇下一篇:街道办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