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美”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让人们学会求“真”、求“实”、求“善”。“美”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间繁华与凋零,照出了千姿百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的渗透。教师要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努力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1:

关于语文教学美育之审丑教育的思考

内容摘要:美育与情感教育、文学教育相关联。近年来美育在语文教育中受到重视,但美育之审丑教育仍旧被忽视。本文从语文美育的立场出发,阐述美与丑的联系,探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丑教育的因素,尤其强调审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丑教育 美育

2017年是我国以及教育发展关键的一年,习近平主席在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每个公民所向往的,需要增加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就不得不提高全民对美好的感知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提升需要美育的熏陶和培养,这样才能在解决发展问题的同时,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感知的精神愉悦。将这一要求落实到语文教育中,就必然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美育的价值对学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一.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辩证和谐美

(1)美与丑的和谐共存

在现实生活中,单纯意义上的美和丑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美,老子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美与丑这样看似完全对立的关系,2000多年前的老子阐述地再明白不过了,美因为丑而存在,丑因为美而凸显。因为有丑陋的存在,天下人才知道美为什么称作美,如果没有丑,美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价值,况且丑也有美之因素存在。况且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美的标准并不一致,在不同的环境中,美可能转换成丑,丑也可能变成美。就像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美与丑就像一块硬币的正方两面,对立而统一,失去任何一面,都不可能构成一个整体。美与丑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否认“丑”的美是苍白的,美与丑应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构建和谐的大美。因此在语文美育中审丑与审美应当有同等的教育价值。

(2)审美与审丑的辩证和谐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明确独立了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美育可以说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许多教师眼里美育几乎等同于发现美、欣赏美,美育的重点完全都着重于美这一点上,审美成为语文美育的主要内容,甚至于丑的部分也用美的角度进行探讨。教育在面对丑和荒诞的现象时,人们过分地看到了它们的负面价值,几乎排除在美育之外,很少有谈到审丑教育的问题,但审丑教育和审美教育恰是美育的一体两面,同样是不可估量的。杨云萍教授在她的博士论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感性学视角下美育应有两个维度,那就是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这一观点为语文教育中打开了审丑教育的新维度,具有审美和审丑两个维度的语文美育才是辩证的、和谐的,自此审丑教育出现在语文教育界,但并未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

二.审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主要作用于情感,不管是审美教育还是审丑教育,核心都在于情感教育,而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基本忽略审丑教育。

(1)审丑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的培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即处于社会的人应当具有的应然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美育则是为首教育者提供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即人对世界的一起的美好的或者丑陋的事情的把握能力,美育包括情感的敏锐度、心灵的纯净度、精神的高度。美育的目的即是将感性的、个人深处原始的直觉和情感化为个人本身的理性的存在,而不是需要理性的强制操控下的感性的让步。但如果在人的心里产生的是美好的情绪,也就不存在感性的让步,审丑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心里本性丑陋的情绪客观化、真实化、理性化。

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审丑教育,可以从美育的视角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格。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能通过文字展现人的本性以及人所处的世界中有关美或丑的一切,而审丑教育能都帮助学生警惕人生中丑的部分,意识到人生中丑陋的、痛苦的、艰辛的部分,并将其视作客观事实。因此,长期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熏陶,学生面对压力和承受痛苦的能力可以提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大大增强学生在跌宕起伏、纷繁复杂的人生中维持自己内心情感秩序平衡的能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增强国民的心理健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学语文教育应该进行审丑教育。

(2)教材中选文的审丑倾向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是,语文教材中选文的情感取向大都是审丑倾向,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为例,根据统计,文本整体风格属于审丑类型的课文占比为53%,就拿选取鲁迅的三篇课文来说,《纪念刘和珍君》就揭示了军阀割据期间整个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爱国请愿青年被同胞无情杀害的事实,《拿来主义》展示出了当时中国面对外来文化的懦弱和盲目,另外小说《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吃人”本性。鲁迅作为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将社会中黑暗的那部分以及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真实地、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眼前,如果对于文本中灰暗的部分,教师不加以及时地引导,使学生正视生活中丑的因素,这些审丑类型的课文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没有审丑教育的引导,只有审美教育的引导,学生可能具有对美的善感力,但却缺乏对丑的钝感力,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难以处理好自身的消极情绪。

(3)文学中丑的因素准许自己为人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中几乎包含了人之为人所有的情感态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丰富度和饱满度是最令人振奋的。人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单从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有快乐、愉悦、幸福、信任、感激等;负向情感有痛苦、悲伤、仇视、愤懑、嫉妒等。不管正向或负向情感,不论如何分类,都是生而为人的正常情感,没有好坏之分。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正向情感的感知能力,同时正视负向情感的合理性。而文学作品中大量负向情感包含着丑的因素,可以作为很好的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性丑陋的一面,并且合理地处理好因人性丑陋一面而带来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语文教育中蕴含了大量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我们仔细思考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相比来说有这样几个特征,一、语言性,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毋庸置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语言来建构的,文字是他们生命存在的方式。哲学入门小说《苏菲的世界》中苏菲的人物形象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透明性,文学作品的作家善于挖掘人类心里最隐晦、最阴暗、最见不得光的想法,真实而透明,就像卢梭的《忏悔录》。他以为把最阴暗的一面都表现出来了,他甚至说如果有人怀疑《忏悔录》的真实性,他即使死了也要变成厉鬼敲他的脑袋。即使他这样说了,对于他自传的内容,我们应当还是持保留态度。三、整体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全方位的、整体的,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人的一个侧面,比如在朋友面前的你和在父母面前的你就会有所不同,在人面前的你和独处时的你又有不同。四、审美性,人作为人自在地存在,他出现在你视野中,本身不会给你真伪、美丑的判断,而真伪、美丑是你的判断。审美性要求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把好的事物还给好,把坏的事物归给坏,把美的东西还给美,把丑的东西还给丑。一切都是那么泾渭分明,正因为文学作品的这些特征,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完整、正常的人所具有的情感、情愫,以“我”的情感去体会文学作品中“你”的情感,在文学作品领域中,学生首先作为人,能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准许自己为人的心安,人总是需要有一个能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地方,肆意地挥洒自己的感情,使人能够容许自己的本性中丑恶的一面,准许自己为人,而文学恰好能提供这样的精神领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凸显审丑教育。

三.结语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的语文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审丑的美育是不完整的美育。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杨云萍.审美与审丑之和谐美育[J].求索,2012(07):221-222+34.

[3]杨云萍.审美与审丑---感性学视角下语文美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06).

(作者介绍:罗叶平,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语文课程与教學论专业)

作者:罗叶平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2: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

摘要:“美”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让人们学会求“真”、求“实”、求“善”。“美”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间繁华与凋零,照出了千姿百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的渗透。教师要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努力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按照美的规律与方法来处理教材,完美操作,使学生在愉悦当中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资源;美育教学

“五育融合”既是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呼唤,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材资源作为美育的载体,以美的方式,合乎美的规律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美的真情实感来打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绪情感的熏陶,从而有效提升审美品位、健全心理素质。而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审美观形成时期,对于社会美的有关理论认识不深。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资源和日常教学来渗透美学教育成为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美育教育的意义

美育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他认为审美非功利论,审美是审美、情操和心灵的教育,更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对艺术的审美态度,也可以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1]。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是当前美育的重要议题,是坚持立德树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结合体。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文字的集合体,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材书”,是“真”与“善”相結合的美的世界,给青少年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研究实施语文教学美育的规律,在生动形象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让学生懂得发现和探寻“美”,在求“真”的过程中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

(一)在诗词的意境中发现美

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整体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文学用独特的表达形式,具有句子整齐、平仄对仗、节奏鲜明、语言凝练的特点,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文学性,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所创作的古典诗歌的内容、形式、意境等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美的感知。

比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用浓烈的“紫、黑、金”等色彩搭配,既烘托了当时的环境与情势,又充分体现了李贺这个诗鬼奇谲的诗风;《醉翁亭记》中所写的山水乐、山林乐、游人乐、宴酣乐、禽鸟乐,无一不浸润着作者放情山水、醉意山林的真意,是作者乐山乐水的审美情调的尽情抒发[2]。教师要充分结合诗词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并能够身入其境的去感受并发现美。

(二)在阅读中鉴赏美

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课文是通过精选的,通过具体的词句等表达形式,表现所蕴含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美的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对美的认知过程,凡是美,都会被学生吸引,并使学生感到无限的畅适愉悦,让语文的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点拨”、“诱导”下的一种审美过程。

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一个目不识丁的保姆,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了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就像火苗,点燃了作者心中求真求实的火焰[3]。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细细品味,加以赏析、揣摩,从中感受作者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在探究中理解善良朴实的长妈妈让人尊敬和怀念的原因,在感情朗读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文章美的欣赏乐趣并学会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美育的和谐发展。

(三)在实践中创造美

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了美,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此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的创作[4]。

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物特点,教师可以对文中人物对话部分实行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两人扮菲利普夫妇,一人扮“我”,一人扮于勒。同时给每个人一个任务:请说说你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然进入读者角色积极进行对位思考,并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作,说一说于勒叔叔如果衣锦还乡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一家人在叔叔的资助下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又如在《春》一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春意盎然的五幅画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听录音,极力展开想象, 抓住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特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复述课文,最后,再模仿作者的语言特点,从不同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来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段,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

结束语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发展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按照美的规律与方法来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提高学生美的感知,在阅读理解中欣赏并学会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瑾. 初中语文课堂美育教育的实施与开展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2012(3):218-219.

[2] 敖历瑜. 浅谈初中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探述[J]. 读书文摘,2016(33):149-150.

[3] 朱英艳.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63.

[4] 迟洪春. “随诗潜入怀,润思细无声“——浅论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J]. 语文课内外,2019(22):287.

作者简介:王月、荆颖、孙霄霄,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学科与美育

作者:王月 荆颖 孙霄霄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渗透初探

摘 要:美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对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感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中职教育教学中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本文就我国中职语文美育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中职语文美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合理的促进建议,希望对于我国中职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美育教育;意义;措施

美育教育,也被称作审美教育,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欣赏和陶养当中做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中职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来说,美育教育方面还有所不足,渗透能力较为薄弱,应用水平有所欠缺,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加强对美育教育的应用。

一、中职语文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审美方面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扭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很多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美的真正含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精神素养,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并能够树立建设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理想和目标,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生,将充斥着暗淡和乏味。中职语文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生的情趣和理想的境界,通过同文章及作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挖掘文章中的主旨和内涵,加强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互,对于学生理想的确立和目标的制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高品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品质和能力,而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对于学生的体育、德育以及思想教育的开展都有着非常有效的催化作用。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使学生身心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净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我国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加,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世纪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美育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中职语文美育的措施分析

1.做好对优秀作品的解读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

老师必须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和了解,掌握一定的应用方式和方法,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意义开展相应的美育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饱览中外,融汇古今,在文章的选择方面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作品的着重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广为流传的佳作,古韵浓厚,文采斐然,浓厚的造诣渗透着古人的志趣和理想,也包含了作者华丽的语言魅力,对着这类的文章,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进行分析和解释,带领学生去体会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华美,在理解和欣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获取积极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能感的提升。

2.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提升审美氛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我国中职院校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效率,对于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短歌行》一文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图片和课件的播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作者的远大志向,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感染和熏陶,帮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比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文章中所描述的壮观的情景以及凋零破败的家园画面,在两种强烈的反差当中去感受作者悲愤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3.重视老师的个人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个人形象,给学生树立美的榜样,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老师要重视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举止,仪表端庄是个人性格的表露,更能凸显出老师对职业的族中;言行举止要得体,给予学生美的熏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去效仿老师良好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当然,老师在重视言行举止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个人能力的巩固和加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先进教育教学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和改进,帮助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结语

中职语文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发掘美,去感受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文章作品的应用和探讨,加强个人形象的约束,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中林.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李立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

[3]康丽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4).

[4]朱文.书法教育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8(02).

作者:趋侦

上一篇:文明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