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时光匆匆,一个学期转眼即逝。在这一学期里,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及教育法律法规,开拓视野,解放思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钻研,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标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当然也还存在遗憾和不足之处,为促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我校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使用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参教研活动,将学校开展的51035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其次,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期以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坚持认真备课,全面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课堂素材,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备。按时上课,严格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活泼的课堂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精心选择作业,精练精改精评,加强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对学习有困难和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积极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校51035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期我组织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课前演讲,从选定主题、选择内容到仪表仪态、实际演讲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老师给与点评。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语文感悟和表达能力都有极大提高。

在教学中我坚持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研究51035教育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每节课都能恰当的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设境,或提供资料,或音画助学,或问题激发,取得了常规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散步》、《女娲造人》、《春》等课文时,运用图片、动画视频、视频朗读等方式巧设美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虚为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集体备课,交流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共同学习促进;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学校学生基础和学校教学要求,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适应了教学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提高,我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学生在平时各种考试和活动中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 多数学生可能会不适应, 学习可能会感到吃力, 那么初一语文知识该如何积累, 如何提升语文水平呢?

一语言的积累需进行

语言积累, 不仅指对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 也包括词语的积累, 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近几年积累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一定的比例, 包括单独的古诗文背诵, 也有成语运用考查, 同时也有句子的仿写。

因此, 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加以重视。进行语言积累,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 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极好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 逐步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 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应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优美的诗文, 是学生积累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 做到默写时不增、不删、不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当然在日常的阅读中, 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 对名句的积累学习, 要能够理解其意思, 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摘抄、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在初一阶段开学之初,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二阅读的积累需加强

在课内阅读中要注重情感渲染,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 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 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林语堂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读出味来, 语言自然有味, 做出的文章亦有味。”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从而促进各科学习, 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 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

三文言文的积累需重视

对于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文言文阅读的初一学生来说, 文言文积累较为欠缺, 因此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积累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积累工作。课内文言文一般是一些经典文章, 因此要注重文本的解读, 包括其中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翻译;同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同时, 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迁移。课外应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如一些勤学苦读篇中的《程门立雪》《颜回好学》, 盛德遗范篇中的《唐太宗罢朝》《不计人过》等, 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四生活的积累需增加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 文章才真能写通, 写来才真有意义。”为了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 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 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 记下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 持之以恒, 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时, 我会让学生知道作家们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 感受亲情, 体味浓重的情意, 然后让学生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亲情中温暖感动的瞬间。又如在《绿色蝈蝈》的教学中, 让学生知道从习性、外貌、食性等方面来描写叙述这类文章中, 同时让学生课下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并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叙述。重视生活的积累, 不仅是学习语文本身的需要, 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因为这些积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总之,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 学生的积累丰厚了便会文思泉涌, 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3]林语堂.林语堂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

初一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谈 篇3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心理 方法指导

初一是学生形成基本学习技能的敏感期。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阅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包括朗读和默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那么,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独立阅读

叶圣陶强调“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教会学生在阅读一篇新课文时,从利用工具书扫除障碍,到全面感知、到质疑问难、到领悟欣赏,都应尽可能独立地去完成。

2.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留心文中词语的搭配、语言的运用,留心作者观点的表述、文章结构的安排、写作上的特点等,圈点、批画说得好的和有疑问的地方。读后,再将好词好句、精彩语段摘录下来,将心得体会叙写出来,做成读书笔记。

3.读思结合

有所读有所思,有所见解有所启发,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评价赏析作品则是达成目的的桥梁和手段。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二、重视阅读心理

1.培养有意阅读习惯

有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积累和思考意识。在孩子迈向有意阅读的第一步时,教师需要重视与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2.让阅读成为自觉需要

一般来说,知识越丰富、阅历越广的人,就越能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更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远、更广的世界,应当引导他们逐渐接触人文、历史、科技、时事、生活、风俗等多方位、多角度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阅读是一种载体,是我们通向更广阔的世界的门径,使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自觉需要。只有让阅读成为自觉的需要,将自己的求知欲与人生、与社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益处。

三、指导阅读方法

从入学一开始教师就应依据教材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指导阅读的方法。

1.朗读指导

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实践证明,诵读延续了小学学习中读的习惯,缓解了学生对刚刚接触初中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亲近感,加强诵读,适时启发,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领悟到文章的丰富内涵,还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受到感染,不知不觉中收获到阅读的快乐。

2.精读指导

精读就是深入挖掘文章的精髓。针对初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地加以方法指导。精读法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写什么;再读文章,揣摩体味为何写;最后读深层挖掘文章的内涵——作者的写作目的。

3.速度训练

阅读方式不同,阅读速度也有不同要求。略读主要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速度可达到500字/分钟;精读则是针对确定了重要信息后,对精词、妙句、好段的揣摩、鉴赏,速度应是200字/分钟;默读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训练速度的方法各异,笔者认为值得推广的有限时限量速读法和提纲挈领速读法。

叶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施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教学的耐心和教育创造,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CarolMarraPelletier,李庆,孙麒.成功教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现在,网络授课也进行了一段时间了,自己在工作中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为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此对自己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个人进步

在网络授课,这对我来说也是个非常新奇的工作方式。面对摄像头这视屏中的学生们,一开始的时候怎么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有的时候在讲课的时候不知不觉有不少的同学溜号都没能看出来。而且因为是在家里,有很多的同学们也都没有紧张感,导致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认识到这点后,我开始在工作中进行一些工作方面的转变。

首先,我加强了自己对授课软件的了解,参考之前培训的视屏,以及网上的讲解,我在短短的x日的时间里,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软件的运用。同时也对自己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进,让同学们能更加的看清重点内容的板书。

其次,自己也开始适应在屏幕前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加以纠正,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更加的有效率。

二、工作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中,我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家中的学生们,更加的开朗,也更加的没有拘束。在回答问题上也更加的积极了。但是也正应为如此,学生的管理上也渐渐的麻烦起来。尤其是面对初一的同学,我们教室的管理能力在隔着一个屏幕后也下降了一个等级,这让维持好同学们的状态很费功夫。

三、工作的问题和改进

面对网络授课,不仅仅是老师,许多的同学也不适应。初一的同学们本就需要管理,但是隔着网络,老师们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漏洞。认识到这点后,我开始和同学以及家长们沟通、交流,做好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让同学们认识到现在上课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们也在家督促学生学习时的状况,管理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篇5

1、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提前集体备课,因为是刚开始试行,所以语文组老师采用的是“单元结”的模式,就是说提前把即将要讲授的一单元的导学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研究成案。

在导学案的要求下,要求教师把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老师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们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开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

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致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运用导学案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妈妈的唠叨》),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文学阁》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先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每组有代表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班内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袋。在尝试性的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到一些存在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笔者不揣谫陋,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现在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直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起学习新的内容,一起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内容。

7、导学案模式下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小组分配的问题,为此,我们语文组也多次开教研会探讨,我们初步决定以四人为一组的形式,组内成员根据学习成绩,按照“ABBC”的方式分配,同时考虑学生的性格,男女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小组的激励制度也是采取小组积分的方式,分别有小组长自己给自己安排任务,老师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以优带差,完全靠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部的安排下,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篇6

怀柔四中

耿富梅

2008.9

本学期我和其他5位老师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楚、明确。如,13册、14册教材留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练习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楚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爱好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猜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春》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猜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殊留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利用心理优势, 注意中小学阶段的衔接

初一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 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 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一新生上进心强的心理优势, 对于课前要认真预习, 上课要专心听讲, 细心读书, 积极思考, 认真清楚响亮的回答问题, 课后要及时复习, 以及读书、写字的姿势等各种教学常规要继续强化。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已养成的各种不良习惯, 随时发现并表扬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同学, 经常对他们进行角色教育, 让他们感到“我是中学生了, 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话要清清楚楚地说, 课文要字仔仔细细地读, 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作业要人认认真真地完成,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成绩参差不齐, 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 深度和难度有所加大, 各种要求有所提高, 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 或者一开始便让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因材施教, 尤其是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 切忌用“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你的”之类的话来责备, 因为初一学生对小学母校老师常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对初中老师的情感和教学方法的接纳, 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

二、注意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 精心备外活动, 也是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1. 背诵诗文, 增加积累。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发展记忆和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语感, 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 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 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开学初, 我将相邻座位的每四人编成一组, 进行小学诗文背诵竞赛, 每小组再将优胜名单报给老师, 全部背出就算优胜, 学生们经过几天的摘录、复习, 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优胜者。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的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 总结背诵方法, 每篇再予以辅导, 仍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2. 练习写字, 打好基础。

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 有的把本子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矫正, 至于书写潦草、行款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 更不是一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 我结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附录》中的《写好硬笔行楷字》一文, 对写字的重要作用, 以及怎样写好字, 作出了具体说明, 并要求学生人手一册钢笔行楷字帖, 规定每天临摹的字数和具体要求, 定期进行张贴评比, 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 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 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错误写字习惯, 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 增强了信心, 提高了兴趣。

3. 勤于观察, 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生活中取材, 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写日记是一有效良方。

对写日记, 要求“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可使学生消除紧张、应付的心理。批阅日记, 充分尊重学生, 保证为其保密, 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 感情自然流露, 语句顺畅。定期收批、适当表扬, 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4. 广泛涉猎, 注意交流。

有些学生, 能回答课堂问题, 基础知识题做得也不差, 但作文却思想枯涩、语言生硬、词汇贫乏。小学阶段训练不够是一个原因, 课外书看得少则是另一个原因。经常阅读课外书刊, 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想象, 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接受新鲜思想, 吸取丰富的词语, 学习多种写作技巧, 大大增加大脑仓库的储备, 那么书到用时就会有余了。那些阅读和写作水平高一些的, 大多是课外涉猎较广的学生。可见, 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 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的关系极大。

农村中学, 条件受限, 秋季开学, 教师“行政命令”式地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拿出一本课外书刊, 年底则动员订阅下年度的报刊。利用同学们的书和教师自己的书办起班级图书角, 很受学生欢迎。

为使学生读得认真, 定期让大家互相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 努力说出文章好之所在, 并经常交流传阅读书笔记, 同时定期公布阅读篇目登记表, 此举往往能促使竞相阅读风气的形成。

5. 编写小报, 提高兴趣。

学习小组按周轮流出黑板报, 每个人每月出一期手抄报, 看起来麻烦比较大, 花费时间比较多, 其实学生对此项活动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撰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 培养了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好习惯是靠逐渐养成的, 在没有养成的时候, 要用一些强制功夫, 随时警觉, 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 也能行所无事地去做, 才能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比如查字典的方法, 学生们在小学二年级时已学习过, 但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答案, 有的习惯于凭印象, 懒得翻字典。新教材每篇课文后都附有字音字形的练习:“读一读, 写一写”, 学生是否在课外查了字典, 教师须结合正音、正字教学进行严格的检查。教学中, 可经常引导学生翻阅字典, 以准确掌握音形义;每次查字先确定用部首法还是音序法, 前者要求学生迅速找准部首、数清笔画, 后者可让学生不看音序索引而按全册字典的音序排列直接翻查。先查出页数的予以表扬, 先找准义项的予以表扬, 有意识地以竞赛形式进行训练,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懂得查的必要, 渐渐养成习惯。

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要常抓不懈, 严格要求, 扎实训练, 让学生在初一阶段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摘要:初一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初一新生,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 见到新的老师和同学, 触及到新的知识, 其心理发生了巨变: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 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优势, 处理好中小学阶段的衔接。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的自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并要做到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一语文课堂的调控艺术 篇8

一、课堂氛围的掌控

语文课本是教师上语文课、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初一课本选材较小学课本更丰富。文体的多样性、文章内容的鲜明性都将影响学生上课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语文课,不同课文内容都要讲究不同的课堂调控技能。要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换句话说教师要有自己的魅力,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构造一种和谐民主、充满生机,乐教乐学的良好课堂氛围。

1.建立平等互动平台。课堂不是古人所言“师道尊严”,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身份是引领者,是服务者,是组织者,而不是统治者,学生就是教师的朋友,教师应平稳心态,应更多地用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促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2.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课文内容的不同,决定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只是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或者千课一腔,一样的面部表情,一样的肢体语言,要想把初一学生的心抓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自控能力的差异决定的。因此要充分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传统的课文结构分析和时代背景介绍外,让小学生回忆小学学习阶段的校园生活,来自乡村小学的学生介绍乡村特点及城市小学很难相遇的趣闻,让课堂成为快乐的乐园,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讲解朱德《我的母亲》,让学生们阅读范文后,自己介绍自己的母亲的闪光点,或爱心、或勤劳、或善良,产生共鸣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让每位同学感受到中国母亲的伟大,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收放的节点

初一语文课堂的形式应多样性,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解王安石《伤仲永》范文时,一改传统的做法,发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当今存在一种“家长后怕”的现象,在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学生成绩良好,同时兼上多种兴趣班,学生的琴棋书画技能各有所长,然而进入初中、高中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便有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自负不求进取、虚荣不求勤奋,缺乏毅力、缺乏目标,枉费聪明智慧。教师应及时注意讨论课的进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归纳总结,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引导学生总结为人、做事、读书的本源与真谛。安徒生童话的《丑小鸭》寓意深刻,哲理明显又浅显易懂。因此,由学生分组朗读,其后由学生感悟“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过程,学生发言生动有趣,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节奏,应当收放自如,课堂效果便事半功倍。

三、感情调控是主线

语文课堂,以情感人,情感熏陶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情感表露架起学生与范文作者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进入课本所描述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产生情感共鸣,领悟文章的主题,感悟作者的心意,体会文章的思想境界。讲解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应用平静的语调和怀念的表情引导学生一起和鲁迅先生回忆藤野先生,体会日本人民的友善,同时教师应用严肃的表情介绍钓鱼岛事件,引导学生区分日本极右势力和日本人民的区别,学生不仅受到课文的感染,同时明白事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师的情绪应如春风一样和煦,学生才能融入朱先生的春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上能入“景”悟“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抽象的语言得以形象化,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有助于语法的训练。情感的调控是语文课堂不可缺的调控艺术。

四、思维调控是根本

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数理化思维训练得到高度重视,其实语文课教学核心也应是思维训练,因为培养思维能力要从理解语言开始。语文思维的培养有别于数理化推理演算,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广度思维启迪、质疑角度选取因势利导、求同存异、情感拓展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找寻范文的逻辑主线,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连续性,准确性。因而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随性而为,而应紧扣范文的思维逻辑主线,引导学生逐层解剖,课堂思维的流畅性是调控课堂的根本,讲解《木兰诗》时,应从历史背景入手,以代父出征,建立功勋,荣归故里,还我女儿身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探寻木兰的内心世界,木兰的情感世界,感悟巾帼英雄的内心情怀。教师课堂教学如果逻辑严谨、思维主线明确,那么,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学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办法,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中学)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9

来到大沥嘉福学校将近一年了,本学期受领导的器重担任七(1)和七(3)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初二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中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学部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课外,还建立了《图书角》《查漏纠错补缺练习簿》《摘抄记录本》等,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

五、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次的培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七、以中考为方向,强化中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初二的学生对中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中考的各种信息,介绍考试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中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中考有所了解,明确中考的题型,树立中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第十二周 4.30——5.06 五一假期 写作(1)

第十三周 5.07——5.11 伟大的悲剧(1) 荒岛余生(1) 写作(2) 课外古诗(1)

第十四周 5.14——5.18 登上地球之巅(1) 真正的英雄(1) 追求人类最大的自由(1) 第四单元复习(1)课外古诗(1)

第十五周 5.21——5.25 狼(4)阅读(1)

第十六周 5.28——6.01 狼(1) 珍珠鸟(1) 鹤群翔空(1)写作(2) 第十七周 6.04——6.08 绿色蝈蝈(1) 马(1) 森林中的绅士(1) 第五单元复习(1) 课外古诗(1)

第十八周 6.11——6.15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6.18——6.22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6.25——6.29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7.2——7.4 期末考试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一、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

1.入学初进行书写规范教育。如标点的规范书写及应用, 书写的工整, 落笔、收笔的到位, 书写的美观等。在刚入学时,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五分钟时间来练字, 每天练五个字, 每个字练五遍。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始终要坚持指导, 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在刚开始的两个月时间里, 笔者几乎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书写有进步的给予表扬, 激励学生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对一些进步不大的学生要及时纠正他们不良的书写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 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都能做到工整、美观、大方了。

2.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教师利用课堂传授阅读方法, 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每周的这一节课, 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关键, 所以这一节课, 笔者都会经过精心准备。在上课前, 笔者会准备好几篇文章, 印发给学生, 这些文章可以是寓言、童话、小小说、散文、诗歌等, 通过这些文章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传授阅读方法及做阅读笔记的方法, 同时告诉学生这些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童话》《伊索寓言》《微型小说》《小小说选刊》《读者》等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去阅读这些书籍, 从而扩大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现在,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里, 《读者》成了大部分学生必备的一本课外读物, 见到这本书必买, 见到这本书必读, 它已成为学生自身强烈阅读的需求。

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充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具体的指导上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不同的阅读内容上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如读小说主要是浏览故事情节, 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 背诵品味;读散文则在体验语感, 理解内在思想含义。

在阅读时间和做读书笔记方面, 也要有明确的要求。时间上, 规定学生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持之以恒, 雷打不动。在做摘记方面, 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凡要读书就要做读书笔记, 及时摘录精彩片断、警句名言或自己的感受。通过一年的阅读积累, 大部分学生都做有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3.及时检查督促, 广泛交流课外阅读经验。课外阅读, 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制度, 很有可能只是流于形式, 达不到阅读目的。为此, 笔者根据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 大致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制定相应的检测制度, 采用自检互查和抽查制, 两周一次进行阅读检测。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几位优秀的学生在课上交流方法, 并从中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便给予及时的指导, 达到最优化的阅读效果。每半个学期, 笔者会进行一次读书笔记的展览交流, 优秀者予以表扬奖励, 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竞争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独立筛选有用书籍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单纯凭兴趣阅读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矫正, 读书的审美情趣也上了一个档次, 阅读理解及分析判断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有用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体现。不少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读书体会, 有的学生读到好书后还能积极向其他同学推荐, 在班级里形成了一个读好书, 交流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通过各种渠道, 扩大阅读范围,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1.由于我校没有建立图书室, 笔者只能发动学生自己建立教室图书柜, 每人捐一本书, 作为大家的公共图书。在班里成立阅读兴趣小组,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每月订一种报纸杂志, 要求小组成员所订的杂志不能相同, 让大家互相交流阅读。这些报纸杂志都是中学阅读所需的, 如《语文报 (初中版) 》《初中生阅读世界》《语文天地》《作文成功之路》《读者》等等。这样, 通过交换阅读就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 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观,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平时在授课时, 采用见缝插针、抛砖引玉的办法。由于我校没有藏书, 在授课中, 涉及一些文学名篇名著时, 笔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介绍其内容、故事情节、名句名段, 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 为以后阅读这些书籍打下基础。

3.每逢假日, 让学生去借一部长篇阅读材料, 规定阅读任务。在较长的假期, 要求学生读一、两部中长篇小说, 鉴于学生欣赏水平的限制, 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通俗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小说, 像中国近现代小说《红岩》《青春之歌》《骆驼祥子》, 外国的《葛朗台》《童年》《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

三、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则日记, 可以是观察日记, 也可以是阅读感想或体会。让学生写日记, 我们教师的习惯做法可能是布置得多, 指导得少, 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由于无话可写, 不能坚持每天都写日记。以读促写, 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指导, 学生有话可写, 他们就能坚持每天都写, 一天不写就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东西。在要求学生写日记前, 可以先把一些好的日记范文拿给学生阅读, 这些范文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学生每天有感而发的, 记录自己心灵的喜悦、烦恼的成长过程, 有的是观察日记、读书心得, 或者是对优美的句子、名人名言的抄录。有一位学生由于以前不知道怎么写日记, 一提到写日记、作文就头疼,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 他渐渐喜欢上写日记了, 其中有一篇日记还这样写道:“自从我喜欢写日记后, 我心中的各种烦恼好像少了许多, 是因为我有了诉说的对象———日记, 我可以把跟蚂蚁说的悄悄话写到日记里, 它就是我忠实的朋友, 为我排忧解难的朋友。”

其实, 在刚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时,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用自己的话来写,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 一周只要求三篇是学生自己写的, 其他的可以是抄录名段、名句、名言等。在学生还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时, 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一、主要工作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备、教、批、辅、考等方面,认认真真。

1、集体备课。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课前二次备课,取其精华,也有自己的想法。

2、用心上课。能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了解学情,研究教法,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3、合理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并做好单元检测及成绩登记,掌握学情。

4、培优扶差,对个别孩子,辅导、面批、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掌握了以下知识:

(1)认识401个字,会写272个字。

(2)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3)学会了音序查字法,了解了部首查字法,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日有所诵。

(5)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阅读图画书,部分孩子能较好用绘本讲故事。养成了爱护图书的习惯。

(6)对绘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画下来。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还有待加强,学习成绩还需提高。

2、教学缺少创新,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加强。

初一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13

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错,成绩一般,大部分都能及格,但是优等生的学生太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读,不愿意背,语文基础功很不扎实。具体来说: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比如像邵明雪、杨钰峰和杨恩同等同学对于古诗文的相关知识根本不重视,以至于考试时丢分太多;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只是记住了答题的模式,但是每个问题解读的不够深刻,导致失分太多;在这里,还有个必须值得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写作情况,这是大部分学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学生们只知道作文的框架结构,里面的写作内容不真实,逻辑思维差,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错别字太多和语意不连贯等。以上是上学期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而本学期即将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六年升学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优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较小,差生所占比例较大。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啊!

二、改进措施

毕竟从教语文这门学科的时间短,经验还少。所以,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方法上还是有待商榷,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语文教学上得到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听、说、读、写、记”,每天都应该认真完成,并且合理的运用。

2、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积累与运用。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刚开始还不适应快节奏的初中生活,需要给于细心的指导,而且还得主抓基础,这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因此,掌握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语文基本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及现代诗歌。

3、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需要的各方面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着,培养文学兴趣。

4、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素质。

本人是一个在语文学科上经验尚浅的新教师,还是一个新上岗的班主任,对于各方面问题的处理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自己。

三、努力方向

希望通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切合实际的学好语文。而本学期我期望的目标具体来说:

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14

初一语文组

李育锋

光阴荏苒,在我们又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一教学中时,感到一切都是新的,以前的所有都化为一种努力的意识。经过上学期的工作,感觉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语文学习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学期着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本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提高质量为主题。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一批有扎实、活泼、语感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文能力强的现代中学生。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时,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训练,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学之余,有目的地学习新课改理论,以用于教学实践。平时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积累与运用。有意识地学习优秀课的成功的教学方法。把握一些重要的方法,做好初一语文教学工作。

2、认真备课

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加大备课力度,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使学生对当堂所练内容能当堂消化。保证课的质量。

3、认真学习新的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尽力付之于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好电化教学。

(二)认真做好指导和批改工作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差,但是大部分同学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很高的,并且有很大的积极性。本学期将有目标、有目的地加大对部分学生的课后辅导,尤其是作文的指导。

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要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将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要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上好作文批改课,让学生相互批改,让他们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和作文能力,也从而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初一学生中,有很多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仅有个别成绩好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学期决定加大力度,做好优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把学生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巩固。加大字词的理解掌握。

(2)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从未看过什么文学书籍,因此知识面太窄,平时做题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学期将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分析,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学视野。

(3)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力争每天一篇日记,并且保证质量。教师做到及时批改,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并尽量找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例文让其比较,以扬长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的缺点。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

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加大科研的研究力度

本学期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的辅助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现有课题的实践研究力度。

不断吸收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争取多写经验论文。

六、结合相关材料,重点文章,进行思想教育。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篇15

一、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我始终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孜孜追求。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通识培训,努力把握新课程、新理念,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明白,积累是学语文的第一要务,所以,课堂上,我总是把朗读放在首位,每周三节早读课从不占用其它,坚持用来进行朗读训练、记忆积累,并进行高、低、慢、急的朗读技巧指导。语文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主要靠学生的反复体味、感悟、训练,在教学中,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老师的讲析压缩到最简最少。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让学生学会作文,就要激发写作主体的积极性,我坚持引导学生读名著、读美文,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章写好后,我又绞尽脑汁的上好讲评课,使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得以提高。

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优差分化的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我有计划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涣散,学习不认真,基础不好的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学生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能定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建立起来,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二、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从事教学科研活动,自费订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杂志,勤奋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等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主动承担校际公开课教学,20xx年和20xx年所上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醉翁亭记》得到同行好评。

上一篇:汗水决定成败议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