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共10篇)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1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脱离基础学科的创新是偶然的,不长久的,也是无生命的。离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教育是盲目的,必将步入注入式的死胡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以期与时代同步。

一、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传统教育观念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应试教育,它是一种选拔式、竞争式的同时又是呆板的、教条式的教育。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只对课本负责,忽视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就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受到扼杀。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以语文教学为主干,其他各个学科及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犹如分支,形成知识树,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中汲取营养,然后在其他学科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消化吸收,转化为各种能力。在消化吸收中发现和创新,反过来指导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常学常新。

二、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课堂教学民主化。

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味的追求考试和升学,循环往复,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异化,为考而教,一篇活生生的课文被肢解的支离破碎,变成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民主体现为“三主意识”,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民主化,主要有以下途径。

1、营造良好的氛围。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教学民主化就是纸上谈兵。因为教学双方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学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氛。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要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的喜悦。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置身学生中间,指点路径,共同讨论,指出解决办法。甚至可以有意出错,引导学生找错误,究原因,想对策。既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宽松的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激励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次的,永久性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积极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自信心。

3、讲究多维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也有规律可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1)教学设计要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主动,常常会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因此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鼓励质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屏弃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怀疑,放手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路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寻常处发现不寻常的知识。

3)注重实践,提倡尝试。语文教学中,可以布置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如摘抄、演讲、辩论、编报纸、参加文学社团、自编自演课本剧、采访、调查。形式多样,别具一格,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4)着眼于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废除传统的评价手段,建立完善的全息评价制度。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那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对考试的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改革教育的评价时,必须强化考试的检测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1、教师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对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包括随机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家长心中也有一杆称。评价方式可以是调查法、问卷法、座谈法,最后几方面进行综合。

2、学生的评价。告别百分制,代之等级制,对学生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分别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评定,从而拓宽了优秀面,模糊了差生的名次。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实行分项考试。把语文考试分成听说能力,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四大版块。因为每位学生总有他的特长,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机会。还可以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查阅书籍和资料。

四、跳出小圈子,投身大舞台,发挥潜在课程的巨大功能。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限制在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狭小的圈子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要求在一定的宏观约束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满足学生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而潜在课程正好呼之欲出,它具有三大功能:育人功能、约束功能、正迁移功能。我们必须重视潜在课程的巨大威力,可以从两方面来尝试。

1、开设语文支柱课。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呈现多维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开设语文支柱课:活动课、实践课、阅读课、收视课,从而将小课堂与大自然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2、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处于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环境造就人影响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是学校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活动的舞台。良好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的校容校貌是最重要的造型新颖别致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布局合理的绿地,盆景花木,优美的读书长廊,明丽的校园橱窗,可以滤去尘世的喧嚣,陶冶学生情操。校园的内部设施,也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专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画室、音乐室)、运动场、餐厅等场所,甚至是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也不能忽视。一条好的班训,一个小小的图书角、一块自编自办的黑板报,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包括礼仪制度、人际关系、信息舆论与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际关系,可以弥散的社会、家庭诸方面,对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造可靠保证。礼仪制度,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学校的信息舆论,可以引导学生筛选社会信息,特别是学校的广播、电视、板报、橱窗,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改变学校的面貌。

总之,创新使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用心

爱心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2

近年来,受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高校的外语院系都将其教学的重点由原来的语言文学教学转向语言应用、翻译实践、语言与文化研究等方面,曾经是英语专业主要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教学,从中心走向了边缘。此外,就学生而言,就业的形势使得大量学生把学习的热情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外贸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等实用性课程,而对英美文学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不足,加之英美文学课程难度大,学生对学习文学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认识,使得英美文学课程备受冷落,甚至在一些院校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鲁吉2003:11)

其实,《高等学校年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1:“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只有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建设,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文学教学的精髓是发扬人文精神,因此,文学教学的地位不容动摇。

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中,英美文学课程应怎样上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最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学习文学的兴趣,使英美文学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革新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建设。

二、革新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何克抗2007a:6)。可见,教学结构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只有革新教学结构,才有可能使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重大效果。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要是基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 et al 1978)的教学理论,其主要精华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根据“有意接受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在于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指教师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向学生呈现引导性材料(组织者),以帮助学生在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因此,可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以奥苏贝尔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对前人知识经验的学习与继承,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因为它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致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即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何克抗1997:25-26)基于这种理论建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

由此可见,两种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简单地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由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文学史知识、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写作风格等,而不注重学生自我阅读、分析和欣赏作品的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单纯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没有教师对文学思潮的进一步阐释,学生很难理解其思想精髓。同时,由于缺乏教师的引领、启迪和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学生很难品味和领略到作品的真正魅力,也很难培养起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

笔者认为,只有采取“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才能应对新形势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冲击,使英美文学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是何克抗在结合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结构。(何克抗2007b:26)这种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一)教师既是主动的施教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并且要注意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是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

(三)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

(四)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何克抗2007b:27)。

可见,“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吸收了上述两种教学结构的优点及其理论基础,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单方面(教师或学生)主宰教学而出现的“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使学生能够采用更合理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内容和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是一种最理想的教学结构。

三、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的改革,势必带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目前大学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英美文学史和选读两大部分,课程安排往往是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各占一个学期。教师大都以文学史为纲,从早期诗歌等古典作品开始,逐一介绍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学思潮、文学特点、代表作家和主要作品等。由于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以英国文学为例,英国文学大致经历了古英语时期、中世纪英语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革命时期、复辟时期、18世纪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十个阶段),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再加上早期作品难度大、生词多,导致课程进度缓慢,往往是刚进入现代部分,课程就接近了尾声,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英美文学现当代的作品,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知之甚少。此外,由于教师把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历史背景、作家生平、人物、作品、思潮及其评论等基本知识的介绍上,指导学生对各个时期作品的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其结果往往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只能模糊地记得课堂讨论过的有限的几个作家和作品的故事梗概,而对如何解读和阐释一部作品仍是一片茫然。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尽量缩减古代文学作品的分量,加大现当代部分的作品阅读;减少课堂上对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等基本信息的介绍,加大课堂讨论和作品分析的比例。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课堂上所减掉的内容,可通过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完成。比如英美文学的一些背景知识、早期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学思潮、文学特点、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重要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思想等,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做成课件放在校园网的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课下阅读。课上教师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做进一步的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用文学批评理论去分析和阐释具体的作品。如在讲到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文学特点、代表作家和主要作品,了解美国浪漫主义的高潮——超验主义的产生、标志、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并阅读相关的主要作品。课上教师可对超验主义做进一步的阐释,帮助学生理解其思想的精髓,并就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去阐释同一部作品。课后,教师可把比较重要的、相关的作品和评论放在自主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赏析,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论文。

此外,为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师还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和戏剧、指导学生排演英美文学名剧、组织诗歌朗诵会和片段配音,组织文学兴趣小组进行文学讨论、创作和自创作品表演,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文学的乐趣,强化学生文学欣赏、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品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进行自我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教学目的(范谊、芮渝萍2005:151)。

四、加强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建设

要实现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互联网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毕竟内容繁杂,需要对其进行整理、补充或改写方可适应课程的需要。况且,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资料搜索上,阅读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更何况学生所查到的资料的相关度和权威性往往差异很大,这些都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上述弊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简单、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根据文学课的特点,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可按教学内容与功能进行设计,分为文学背景知识、英美文学发展史、作家导航、经典评论、电影欣赏、习题库、作业与答疑、电子教案、讨论区、学生作品展10个单元。各单元可以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连接到下一级的子单元(见图1)。

根据需要,每一个子单元还可进一步划分,直至最后的知识点。以“作家导航”单元为例,学生点击“作家导航”,可进入“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页面,如果继续点击“英国作家”,则可看到各个时期著名英国作家的姓名,点击某一个作家的名字,则可进入到下一个页面,里面包括作家生平、主要作品、文学思想和写作风格四个子单元,如继续点击“主要作品”,则可看到那个作家的主要作品清单,点击一部作品的名称,即可看到作品的原文和相关介绍。

除了获取学习资料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提交作业,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自我测试、展示自己的作品等,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的问题、收取和反馈学生的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添加和修改教学资料,增加或降低学习难度。

可见,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建立使文学课程摆脱了目前内容多、课时少的困境,使教师从基础知识的介绍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主义精神。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获得了比教材多得多的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这正体现了“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教学理念。

当前,中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飞速发展的转型期,英美文学教学应如何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是每一个文学课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只要我们不再因循守旧,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英美文学课程一定会走出边缘化的境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范谊.芮渝萍.2005.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3):150-156.

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4):25-29.

何克抗.2007a.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 [J].电化教育研究(7):5-10.

何克抗.2007b.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 [J].电化教育研究(8):22-27.

鲁吉.2003.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4):10-13.

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篇3

一、端正作文教学态度

不少语文教师之所以不愿意在作文教学上下功夫,这与作文评价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同一篇作文,有人称好,有人批评。就像前几年的一篇高考作文《赤兔之死》,改卷时将它判为满分作文,而公诸于世后,却招来一片反对声。更不要说在考试中因“猜题”“背题”而获得高分的事情时有发生。换句话说,教与不教,有时候差别并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作文改革的积极性。再者,作文教学费时多,收效慢,远不如强化基础知识训练的效果来得明显。这对生存压力日趋加大的教师而言,趋“利”避“害”也属自然。可是,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功利性不能太强,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应积极地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努力搞好作文教学。

二、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按照“教师命题——学生习作——教師评讲”的模式进行。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人,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绞尽脑汁。尽管如此,仍写得结结巴巴,丢三落四。这除了他们的确是腹内空空、缺少技巧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作文的佳境,没有给他们“合适的条件”,来唤醒沉睡的心灵,唤醒写作的激情。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像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些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的时候,应给学生以自由创作的空间,大胆的让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写他们想写的文章。这中间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思考或许会显得狭隘、偏激、片面。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才使得创新的火花在其中闪现,才能从中读到真情实感,读到鲜活思想,读到个性风格。也才避免了空话,套话,避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有了自由写作的平台,还要注入时代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增添写作素材。考察、访问、听报告、看展览都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教材、影视也是重要的写作资源。看了“神六”巡天,目睹了枣阳籍宇航员聂海胜的风采,我就指导学生留意、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再安排学生写作。结果连平常见了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能写得洋洋洒洒,激情洋溢。“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句老话也在提醒我们要更新观念。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价值,将学生局限在教材、教室里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三、创新作文评价体系

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总爱求全责备。好像不从学生作文中找出一二三条缺点来,就不能显示出教师的能耐。于是乎,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极尽指责之能事。这种作法只会让学生没了进取心,少了自信心,写起来只剩下费心。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观念一变天地新,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变多批评为多鼓励,就会发现亮点很多:传神的一字,点睛的一笔,一个含义隽永令人回味的句子,一则妙用的典型材料,一个精巧的构思片段。哪怕是点滴的进步,尺寸的提高,我们都将它找出,予以肯定,给以鼓励。像我们班有位同学在写《收获》一文时,虽全篇都是平铺直叙,但在描绘“苹果熟了”时,写了一句“大苹果笑红了脸”。我觉得一个“笑”字,运用拟人新鲜生动,情趣横生。在批改中,我就抓住“笑”这传神的一字,积极鼓励引导,激发了这位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水平也就如“吃着甘蔗上楼——步步高,节节甜”。如果再发动、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作文中的亮点,鼓励学生大胆对自己作文的某一点作出肯定,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的自信心,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搞好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怎样,我们语文教师都应努力去探索、去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4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五步教学法初探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穴记忆望,从而自如地运用和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探索到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五步教学法“方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读讲议练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下面仅以”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框为例,谈谈实施五步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1.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并根据本节教学内存出示设计好的阅读思考题,我提出的复习问题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即自然导人新课,随后出示了三个题目:“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规律和规则、守则是否相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第三步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找出学生自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感到个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该节课中我对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这个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讲了规律;第五步练习

2.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知识容量。经过学生的读答后,教师就叮知道学生没有清楚和不懂的知识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不懂和不清楚的知识,并提纲挈领地板书,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从而增大了教学的知识容量、节省厂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

二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它把课堂时间的人部分留给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因而能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对待学习;

三是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反溃学生的回答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它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所学知识,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可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实施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5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已经使用两年多了,可是一些教师并未完全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抑或是对课程标准误读、不了解语文素养的真实内涵,实践中感觉到无所适从,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混乱。

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去教学生掌握语言的本质,就是教学生通过接触各种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发展语文能力。

语言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不断去获取新的知识。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只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堆僵化的东西。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语文素养理解成无所不包的“筐”,把握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把什么都当作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就会游离于科学的教育目标之外,直接导致课堂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因此,语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语言这样的工具进行言语交际,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个体在言语交往中学习文化和社会经验,同时还必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养成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即言语(交往)能力。言语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言语交往、表情达意、理解沟通,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四个方面。这种能力的养成,先是在学龄前,大体靠自然状态下的语言交往习得,而进一步规范专门的口语,尤其是书面语的交往能力,则要靠相关专门的学得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是发展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就必须在语文教育中处理好“习得”与“学得”的辩证关系,即通过科学规律的学得教育,使个体自觉地在社会言语活动中习得语言,促进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人掌握母语,形成语感,具备语文能力,永远要靠个体自身的言语活动、靠习得。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能力都只能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语感和语文能力永远不可能由语文老师直接讲出来。习得活动是掌握母语的基本途径,永远是学得的前提、基础。学得是通过有序的科学高效而规范化的言语活动技能,包括言语习得活动的技能训练,来推进言语习得,提高人们言语活动的水平。以习得为基础,通过以训练为核心的学得教育推进习得,不断提高学生的习得水平,并为今后终生的言语习得打好基础,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职责,它也是语文课、语文教师存在的依据。换句话说,语文课、语文教师就是管言语学得的,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要研究学得,这便是语文课价值之所在。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技能训练来科学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这便是语文教师职责之所在。

语文教学与整个学校教育一样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更好、更全面、更快地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习得──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状态生活中的活动,活动方式不自觉,常常是不规范的,是自发自为状态的效率不高的活动;而学得──科学世界的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的理性的、专业技术化的科学高效的活动。那么语文教学──言语学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起促进作用,它要通过学得来促进习得,语文课应该成为加速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加速器”,语文课就应该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语文课便没有存在的价值。

然而,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运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两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其一,语文教学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层面上,出现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局面。显然这是应试教育思想残留的表现,是一些教师的惯性操作。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悖于事实和情理,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更是思想上抱残守缺的表现。

其二,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偏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且着力于提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落实。这样的提法,在概念上好像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会让许多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太空泛,层次不清楚,主次不分明。新课程标准中采用“语文素养”这样的提法,容易将语文的内涵无限地扩大化。

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些盲从随意、少些混乱无序,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名词术语,首先它必须是科学规范的、准确明了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界定,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语文教师行为的随意混乱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科学认识“语文素养”后,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模式中肯定包括知识、技能有力、方法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其中,知识是核心基础,技能是条件中介,培养能力是最终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是内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无法直接地去施加影响;因此,必须是通过外显的活动──技能来实现;运用技能,就必定涉及到相应的方式方法与策略。这样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言语活动,并逐步让学生掌握规范的、高效的言语活动、方式方法和策略,形成言语技能;之后,通过反复地实践运用言语技能,逐步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言语能力。当然,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肯定会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和渗透。

在梳理了上面诸因素关系之后,我们认为应该确立方法与策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语文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中,知识与技能是立足点、是核心。只有确立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有助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观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有助于摆脱现实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迷惘的局面,真正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混沌感悟的状态。

确立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型,语文教学也就会“拨开云雾重见日”了,语文教学也就会快步走上科学高效之路,并且抓住教学的根本──培养学生的能力;确立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的职责也就十分明朗,即是抓好学生的言语技能训练。因为技能训练是专业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基本手段,除此之外,别无二法。靠整体感悟、体悟也是绝对行不通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回顾历史,百年前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主要靠学生习得感悟,学得成分很少、水平很低,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数千年来尽管出现了一大批文章家、文学家,但更有大量的孔乙己们!如今是科学昌明的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回复到古代去,语文教师也决不能退化为私塾先生,语文教学不能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也决不能是培养空泛的语文素养。──请想想,淡化技能训练、片面强调学生多读多背自我整体感悟,还要语文教师做什么,还要语文课干什么。

用心

爱心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6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 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最近几年,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镶:(理性义素)[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精致]

带:(理性义素)[用皮、布或纱线等物做成的长条](《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写得非常优美。它同动词地巧妙使用分不开,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动词:

泻:[液体,很快,流](《新华字典》)

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上](《现代汉语词典》)

洗:[用水,去掉污垢](《新华字典》)

笼:[遮盖,罩住](《新华字典)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动词“泻”包含义素[+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词“浮”包含义素[+停留],写出了月光弥漫不散,轻柔飘渺的特点。动词“洗”包含义素[+水]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污垢],写出了月光润泽、柔和、洁净的美感。动词“笼”包含义素 [+遮盖],写出了月光下的花和叶子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朦胧美。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和喻体的中心词分别是“叶子”和“裙”。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叶子:(理性义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裙:(理性义素)[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叶子”和“裙”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而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有相似点。这正符合比喻句对本体、喻体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

又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朱自清《绿》)

招引:(理性义素)[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特点吸引](《现代汉语词典》)

(附加义素)动作发出者[+人]

招引的动作发出者是人,而句中的动作发出者是“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怎么会是“歌声似的”呢?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得知:“清香”和“歌声”有共同的附加义素,就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此句本体、喻体,又有相似点,似乎是比喻。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知:

清香:[+嗅觉][-听觉]

歌声:[-嗅觉][+听觉]

“清香”与“歌声”在“感觉器官”这一语义场中包含的义素刚好相反,此句是感觉的挪位,修辞手法应归“通感”。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1:“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巴金《灯》)

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米:(理性义素)[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壳]它的上位词是“粮食”,再往上推,其上上位词是“物质”。该语义场的层次如图所示:

物质

┌─────────────────┐

粮食 衣物 „„

┌─────────────┐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米 面粉 „„

把“米”进行义素分析,推断它的上位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借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不仅仅依赖粮食(物质)活着,还要依赖希望(精神)。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

例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鲁迅《拿来主义》)

抛来:(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我们的东西,是有目的的,不管我们需要不需要,强制我们接受,还要摆出一副施舍的面孔。“抛给”二字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这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151页有这么一道题:从“精细”、“细微”、“细致”、“细密”这组同义的形容词中,挑选最恰当的分别填入下列语句的空格内,每个词只能选填一次。填完后,再同课文对照,看看有无不同,体会作者选用同义词的精当。

1、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_______上显能耐。

2、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_______„„

3、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_________„„

4、(掐丝)这是一种非常_______的工作。

这组同义词,相同的义素是[+细]即[+横剖面小],区别性义素是:“细密”[+(质地)]仔密,“这是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的特点,因为”细密“所以要”费大工夫“。故1 题应选”细密“。”细致“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2题写图案画的特点,对细小的地方都花工夫,画得精致。故选”细致“。”细微“的区别性义素是[+微小],3 题因为”小块面积小“所以热胀冷缩的变化也微小。故选”细微“。”精细“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细小],4题应用”精细“来说明”掐丝“是一道很精致的工序,要做得很细心。

此外,一字多音,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难点,义素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读清字音。一般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词的理性义素,就能区分多音词的读音。

例1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给”是读gěi还是读jǐ,结合义素分析,给gěi:(理性义素)[+交付][+送与](《新华字典》)

给jǐ:(理性义素)[+供应]。(《新华字典》)

显然,句中应读gěi.例2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脉mài:(理性义素)[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新华字典》)

脉mò:(理性义素)[用眼神 表达 爱慕的 情意](《新华字典》)

结合语境,句中应读mò。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17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义素组合论》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与时俱进的初中教育教学 篇7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互联网+;继续学习;初中生

从教25年来,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今非昔比,教育手段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今天的教育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面对铺天盖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即便从教多年也会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感觉挑战无处不在。

1.来自教育对象的挑战

常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初中生真不知道脑子在想些什么, 简直无法可治!的确,与从前的学生相比,现在的中学生,其价值观、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审美趣味、行为特征等,都有了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被大家接受的道德律条,他们会毫不掩饰地持以怀疑;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以为然;教师们觉得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毫不动心;反之,教师们认为学生们不应有兴趣的却迷恋不已。于是,老师们原有的经验、轻车熟路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失灵了,来自教育对象的挑战横在老师们面前。

一些学生没完成作业,他会理直气壮地找出很多滑稽的理由:昨晚太困,很早睡下了;昨天跟爸妈外去吃饭,回家晚了;昨晚跟爸妈看奶奶去了,没法在家做作业;姥姥来了没让我做作业等等。

学生奇特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如:一位男同学打了他的女同桌,老师叫来了双方家长,当该男生被问到为什么打人时,该男生回答“因为她太丑了”。虽然令在场的所有人惊愕不已,但这还就是真正的原因。

对此,假如我们一味地批评抱怨学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父辈充满了宠爱和寄予莫大希望,又生活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电脑及手机的普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使他们的视野大大开阔,爱好和兴趣更加广泛。随着全球一体化,世界上的任何政治事件、文化新闻、各种赛事等等,可以瞬间传遍全球。他们正处在敏感、好奇的年龄,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往往会超过家长和老师。这使得老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境的优越和父母的过分保护,导致不少学生有自私、娇气、脆弱、任性、怕吃苦等性格特点。

作为老师,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迎接孩子们开阔、多样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应该随时准备解决他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此,我们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具有各方面的权威性,不要让孩子们因为片面的超越老师的知识范围而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无知。

2.来自教学观念的挑战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课堂气氛沉闷,了无生机。而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整个课堂“活”了起来,课堂呈现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有人说过: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的确,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教师是否有能力组织、引导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跳出令人满意的舞蹈?对于老师,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传统教育并不是过时的、腐朽的教育方式,但是固化的教育理念不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生为中心、社会生活为中心,要求教师不断接受变换的社会意识形态、提高灌输知识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以一种被引导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教师们不断的教法研究、实践,结合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必须的。

3.来自信息技术应用的挑战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网络教育的世纪,一根网线,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选,老师任你挑,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学生不必再去学校上学,只要你想学,“时时为学习之时,处处为学习之所”。当然,也有人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替代。无论怎样,互联网+教育是我们无法躲避的大趋势。

微课的出现,为移动教学开辟了一篇崭新的天地,任何重要的知识均可以制作成微课,通过强大的互联网传给学生,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用。

慕课使任何人——不管其出身、地位如何,一根网线便可以让他连接上世界顶尖的学校、最牛的老师,在家里或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与全世界的同学分享学习及经验。

翻转课堂使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问题和心得,完成相关的作业,这使得教学变成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在翻转课堂中,可以看出,完美的教学很大程度来自于制作精良、简单、清晰、明确的教学视频。

手机课堂,让学生联系老师更加的方便,让老师时刻掌握着学生的学习动态,让教与学无处不在。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让老师能够很快通过精准的数据统计,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了解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什么,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如何选择和改善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孩子个性化的教育。正如我们正在使用的翼课网学习平台,最大的便利就是来自于大数据。

这些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老师不再是知识和权威的化身,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学习的共同体。老师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传播知识。总之,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模式,会使传统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一言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影像化教学成为常态,这些,无不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技到用时也恨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均会深感力不从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很多word、ppt、动漫等知识。比如一节普通的初三复习课,用到了ppt的制作、影像视频的剪辑、声音和视频的插入、实物投影和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如何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游刃有余的使用,对于老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老师尽管电脑、手机用的还算熟练,但要达到那种自由地没障碍地使用各种软件工具的程度,技术水平还差很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用心,花上时间和精力,不耻下问,总能搞定。

要想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只有学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胜任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任务。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以迅猛之势扑面而来,教师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8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赣榆县厉庄山北小学 韩宝书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开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应用题中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2)50米的2 是多少? 25(3)多少米的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5(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53,松树多少棵?(3)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

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时要注意什么? 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的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答算式,(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 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 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 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

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 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

一、创造性地组织了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自现实生活.如“春游时购买矿泉水”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十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整理和复习,理应关注“双基”,但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对问题情境和现实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猜一猜剩的水占这瓶水的几分之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应用题等,引导学生自己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结合复习内容设计的计算矿泉水生产、销售中“合格产品的数量”、“优惠了百分之几”等环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设计矿泉水的购买方案。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9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之新探

【论文摘要】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确定之后,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了构建与沟通教与学之间桥梁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从数学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绩的可选择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关系 问题意识 创新

目前,根据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已陆续使用,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是明显的,它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强调了形成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然而,如果不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有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新课程标准下关于“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我们探讨与选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本文拟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问题作一些探讨。

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有用了,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怎么激发学生的兴趣?

1、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他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他将来适应经济时代的必备心理素质,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国家都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础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自信。

例如:我曾经让学生分组做这样一个实验:找5根长短不等的木棒,在有太阳的时候同时测量这5根木棒的长度以及直立时它们的阴影长度,同时测量出一座建筑物的高度,通过研究找出物体高度与它们阴影的长度,并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写一篇实验小论文。这个实践让学生非常感兴趣,激起了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用老师强制要求,学生们纷纷做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了实验并得出了规律,写出实验小论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应当着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它认为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位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这可以从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得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情,他的期望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来。1968年,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校复试,结果名单里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以增强其信心。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另外,教师要能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一起寻找真谛,并且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其次,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问题以惊讶开始,学生问题的提出往往是由遇到解决问题的需要引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使学生迫切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发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理想环境。认识心理学认为: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识冲突的问题,与实际问题有联系的问题,富有挑战性,学生“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无法进展时,若潜下心来寻找问题的弱点并作为新问题的起点,攻击了弱点,就导致了创新的成功,例如,在讲直线方程时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0,3),B(5,4),试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值最小。

生:作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结A、B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点。

(学生求解)

师:还有其它解法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生:设P(,0),则|PA|+|PB|=(学生求解未果)

师:由此我们发现一个新问题,对求函数的极小值问题如何走出困境?

学生陷入沉思,终于有人提出借助第一种解法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被激活了,接着师生共同归纳了解题规律,教师接着提出能否构造平几图形求解?学生立刻热烈讨论起来。

生:由式子的结构又可想到勾股定理。我想构造直角三角形,经过师生讨论,构造了如图所示的直角三形。

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异变,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活动。由发展思维产生的想法往往较多,有的不一定好,但从多种发散想法中才能选择最好的,才更有可能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多启发学生进行发展性思维,多向学生提一些不是唯一答案的问题:教师还应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一种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中再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更具灵活性,且促进学生的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发散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多问、灵活、批判地思考问题,较快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篇10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

定义:方程f(x)x的根称为函数f(x)的不动点.利用递推数列f(x)的不动点,可将某些递推关系anf(an1)所确定的数列化为等比数列或较易求通项的数列,这种方法称为不动点法.定理1:若f(x)axb(a0,a1),p是f(x)的不动点,an满足递推关系anf(an1),(n1),则anpa(an1p),即{anp}是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证明:因为 p是f(x)的不动点

apbp

bpap由anaan1b得anpaan1bpa(an1p)

所以{anp}是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定理2:设f(x)axb(c0,adbc0),{an}满足递推关系anf(an1),n1,初cxd值条件a1f(a1)

(1):若f(x)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p,q,则

anpapapc(这里k)kn1aqcanqan1q(2):若f(x)只有唯一不动点p,则

2c11)k(这里kadanpan1p证明:由f(x)x得f(x)axbx,所以cx2(da)xb0

cxdpdbp2apccp(da)pb0(1)因为p,q是不动点,所以2,所以 cq(da)qb0qqdbaqcaan1bpdbpan1anpcan1d(apc)an1bpdapcapcapcan1pqdbaqcan1qanqaan1b(aqc)an1bqdaqcan1qaqccan1d令kapapapc,则n kn1aqcanqan1q用心 爱心 专心

n1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由此解得a)2n1(22)2n1n2(22(22)2n1(22)2n1

其实不动点法除了解决上面所考虑的求数列通项的几种情形,还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42例4:已知a10,a11且aan6an1n14a2n(an1),求数列{an}的通项.解: 作函数为f(x)x46x214x(x21),解方程f(x)x得f(x)的不动点为 x11,x21,x333i,x343i.取p1,q1,作如下代换: a42n6an1a21432n114an(an1)an4an6an4an1n1a42n11an6an1a432(an4an6an4an1a)4 n14a21n(an1)(a4n1逐次迭代后,得:a11)(an111)4n(a(a4n1

11)4n111)

上一篇:迎新春祝福语简短下一篇: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