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定格“生活小镜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
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教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还要注意对作文的评改。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既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 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 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 甚至如何开头, 怎样结尾, 中间又是怎样, 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 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 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 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 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低年级抓起, 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 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 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一) 要加强说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 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 敢想敢说, 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二) 是重视写话训练。
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三) 是提高写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 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 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培养学生观察与积累能力
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说, 有一个提法是要“善于观察”, 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 然而, 大家作为一线教师或者作文研究者都知道, “善于观察”更注重眼睛的运用, 往往却忽视鼻、嘴、耳、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我个人认为, 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就需要运用全部感官, 而且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花大力气做铺垫式工作。众所周知, 对于老年人来说, 他们更喜欢回忆过去, 而年轻人特别是小孩子钟情于“正在进行时”。因此把精力重点放在学生作文前期工作, 也即是“前作文”教学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文指导中, 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采访母亲“做准妈妈不容易”的“前作文”教学法, 当这种观察、体验成为学生的习惯时, 我们就不会再为学生写不好作文发愁了。因此, “新体验作文”应该是让“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唤起原有的体验、激起现存的感受”。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 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训练小学生思维, 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 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 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 让学生触景生情, 触类旁通, 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 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 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 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四、修改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这一步和平时的修改略有不同。平时的评改都很全面:字、词、句、标点、内容、中心, 一个不落, 现在要做的却是把字、词、句、标点修改的“权力”还之于学生, 教师只消集中精力评改内容 (如, 条理不清楚, 详略不得当) 。另外, 我们对内容上的修改也只需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可, 而不必告诉学生怎么改, 怎样改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在修改讨论中去领悟。
在一次修改时, 我改到一篇习作, 毛病非常多:错字、错标点不用说, 形式、内容上的错误也一大堆。我便在其作文上写到:“可爱的小朋友, 这个内容能表现你想说的意思吗?如果你能去找一个更恰当的内容, 并把它写得有条有理, 那将是一件很好的事。你能做到吗?”
完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习作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是一种心声, 同样能给人带来自尊。学生的作文不能只看成是一项作业, 其实他也代表一种有价值有分量的思想。就如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重要的事情, 三岁的小孩同样也在考虑着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当学生把他认为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老师的时候, 如果只把它当作一种无生命的练习或作业, 如此一来, 作文的神圣感和幸福感也就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一点的分离, 剥落。让学生放手写我心, 并给予成功激励, 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 开辟习作园地, 学生想写就写, 想评就评, 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通信交流沟通等等, 树立“重在参与”意识, 通过多种实践, 摘取成功的果实, 获得成功体验。
作文教学贯穿学生时代始终, 甚至影响到学生日后生活工作,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琦.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1) .
[2]董标.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08) .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定格“生活小镜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像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教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还要注意对作文的评改。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即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多重功能。
3、将“国文”改为“国语”是在 1905 年,将“国语”改为“语文”是 1949 年。
4、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表现性目标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行为目标表达的应是表现性目标。
6、建国后第一套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教材是 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7、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三字经 选做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8、语文学习方法的模式有:尝试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反馈矫正课、整理复习课、试题讲评课。
9、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 情感熏陶、语感品味、审美悟道。
10、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11、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音节、普通话、韵母、声母。
12、阅读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口语交际是指以 口头语言 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 互动 的信息交流活动。
14、阅读教学是以 课例 为载体的主体对话过程。
15、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 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段称为 写作。
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 综合性练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和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18、“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 蔡元培 提出的。
1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二、简答题
1、什么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它是教育学的一个术语,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而达到的一个目标。
使学生学好所必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简要分析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自主发展,在基本学法指导上突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2)、立足健康发展,在文化底蕴的积淀上突出“创新人格和现代精神理念”的塑造(3)、立足超越发展,在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上突出“专题性研究”的尝试
(4)、立足稳步发展,在学习质量评价上突出“评价观念和功能”的转变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3、简述学习的含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一)、发现型:进行自我发现学习,让“自主”和“创造”得到落实。
(二)、辩论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表演是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
(四)、欣赏型: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五)、演讲型 :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六)、活动型: 这类课以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请对你所在学校或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简评。(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行简评)6|请简要说明小学生理解词义的意义联系系统。
(1)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 生动活泼 有联想性(2)举生活中的例子,不用很精确大概的意思讲清就好。7口语交际有什么特点?
(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2)口语交际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8结合某一课文简述阅读教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有不少课文是从长篇中节选的。我们称这类课文为“节选课文”。
(一)、裸读,重在教学节选文。
《在烈日与暴雨下》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骆驼祥子在艰难的岁月里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命运。节选部分编者所加的题目为“在烈日与暴雨下”,这是非常恰当的。
(二)、还原,重在勾连整本书。
《童年的朋友》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中节选而为课文。全文只有七百余字,真正读懂《童年的朋友》,必须采取“还原”的方式,勾连《童年》整本书的情节。
(三)、抓“大”,重在阅读整本书。
《伟人细胞》节选自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9、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关注学生的表达诉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引导学生选择素材、表达方法到确定写作,都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因此教与学生的学,从作文素材的选择到确定写作内容,再到感情的表达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作文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首先要“真”,至真则至善,至善则至美。“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真”的理念,学生作文时也要以“真”为尺度去写作。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撷取真实的素材去写,生活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学生知道有一个多么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的海洋可供他们去写,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学生基于生活的见闻思感,表达出来,自然也就真实。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角色,要能引得学生的活水源泉,使学生不以作文为累,而是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一种表达需要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所写作文要真、要小,给他们留下童年时候美好的回忆
10辨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不是很全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建立在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与语文自身的综合性密切相关。正是语文自身的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成为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有明显的语文综合性教育特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独立的课程形态。语文能力要提高,学生要主动的走近语文、亲近语文是最重要的因素.12如何理解写作的内涵?
①写作反映的对象是主、客观世界。②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③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④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交往的需要。⑤写作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符号。⑥写作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语文”或“小学语文”的理解。
一、重视读的初级阶段—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在教学 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掌握读的无声阶段—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体会读的声音—自主阅读,放飞心灵。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读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据要求中将“正确、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难发现,读者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初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任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试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制订 课文的教学 目标 《富饶的西 沙 群 岛》 在 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 : 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 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
3、充分感知总分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文章的第2、6自然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为描写美景所用的总分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公园里百花盛开。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颜色、姿态等方面去说、写,接着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自己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第一,关注文本特点。第二,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第三、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四,关涉学习起点第五,关照课标落点。第六,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第七,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其中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做得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习也如此,也要有计划,也要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兴奋性高,智能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门类不断增加,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要求也越来越高,容易出现被动、忙乱现象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帮助小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辅导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4、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背诵法。
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以上八种方法是我观察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5、请从小学语文课本归类识字教材中选定一课,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什么教法。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教学难点: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4.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5.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6.请举例说明一些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换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的表现有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为教师要促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表现有:(1)要有“对象”意识。(2)清晰明了授课。(3)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教师应善于运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陈述、延伸和评论。识字方法列举:加一加 加笔画(白)生:节日的日上面加一撇,就是白。师:哦,你是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的。白书写时先写撇,再写日。记字时按照笔顺记就更好了。*加部首(伯)生:我有办法记住“伯”,给白天的白左边加上“单人旁”,合起来就是“伯”。师:你是用给学过的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的,这个办法好。减一减*减笔画生:“丢手绢”的“丢”减掉一撇就是“去”。师:你还认识丢,真了不起,(板书丢)。你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住了丢。合一合生:我有一个办法记住“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早上的“早”,合起来就是“草”。师:你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记的。换一换*换笔画生:我是这样记住“东”的,把“乐”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竖折换成横和撇折,是“东”。师:你是用换笔画的方法记字的。*换部首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拍”,把田伯伯的“伯”左边的“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合起来是“拍”球的拍。师: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编字谜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编顺口溜如:双木成林形象分析如:哭“上面两个口像人的眼睛,下面一个大像人的身体,大上一点像人在哭时流下的眼泪。”做动作猜字如:大、飞形声字识记如:狮,左边的“反犬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师”表示读音。
7.结合实际谈谈课堂观察的特征、分类及其步骤与实施。关键词:策略 学习策略 特征 教学特点 课堂练习
目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学会思考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就成为教育界甚为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策略”、“学习策略”呢?有人曾经把它和学习方法等同,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下面可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两者好比篮球中的“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在篮球中传球、带球、投篮等是技术问题;而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带球、什么时候投篮则是战术问题。技术基本上不受比赛情况的影响。例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传球一定要准确,带球一定要稳。而当比赛打得难解难分,在最后十几秒打成分数相等时,这时双方的主教练的战术则显得至关重要,有时就在这最后几秒中的时间里战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一个球队的胜败。可见,战术的使用则取决于赛场概况的需要和变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的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业务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学习的环境、集体及社会的影响等因素,但学习策略在诸种因素中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显得越发紧迫,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必要也有理由把学习策略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1、策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有以下特点:①特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一般的学习方式; ②涉及语言和和非语言的活动; 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④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 ⑤运用因人而异,可以改变。
2、分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该程序展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引入、传授、操作、评价和运用等循环往复的五阶段。依照这种程序设计,对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然后逐渐降低指导力度,这样培养学生肩负起自己选择恰当学习策略的责任。
3、学习策略教学过程 ①准备阶段:搜集策略。
②展示阶段:该阶段集中解释说明学习策略。
③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有机会在真正的学习任务中实践一下那些学习策略。
④评价阶段:本阶段是提供给学生机会评价他们在运用学习策略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
⑤拓展阶段:本阶段,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这些策略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实现自己对策略的综合运用并提出对这些策略的个人理解。
二、课堂中学习策略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 认为应做如下准备:
首先,应明确以下教学原则
1、学习策略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和学习现状而定。
2、课堂也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
3、不要忽视学生发展情感和社会策略的训练。
4、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5、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的迁移。其次,教师应明确要教哪些策略
1、使用最普遍的策略;
2、使用最有效的策略;
3、使用容易学的策略。
最后,明确教学策略的教学要素
1、给策略命名,命名要求尽可能简短、新颖,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说明策略的实质;
2、说明怎样做,即具体展示策略的实施步骤;
3、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明确这样做的意义及价值所在,以防止机械套用。
4、向学生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使学生能迅速地、适时的地、恰当地选择符合当前任务的策略。
三、练习中渗透学习策略
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有可能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的习题,呈现的材料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
总之,学习策略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研究,而且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去积极引导、渗透。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方法并将迁移到其它学科中去,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填空题(共14题,总共32分)
1. 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2 分)
2. 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2 分)
3. 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分)
4. 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
(2 分)
5.(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
(2 分)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
(2 分)
7. 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
(6 分)
8.(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2 分)
9.(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
(2 分)
10. 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2 分)
11. 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 分)
12.(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
(2 分)
13.()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
(2 分)
14. 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分)
二、判断题(共13题,总共26分)
1. 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的目标。
(2 分)
错误 正确
2.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2 分)
错误 正确
3.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2 分)错误 正确
4. 20世纪6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2 分)
错误 正确
5. 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8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
(2 分)
错误 正确
6.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2 分)
错误 正确
7. 研究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2 分)
错误 正确
8.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2 分)
错误 正确
9. 1920年: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 分)
错误 正确
10.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又往往是多元的。
(2 分)
错误 正确
11. 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分)
错误 正确
12. 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 分)
错误 正确
13.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性资源两大类。
(2 分)
错误 正确
三、问答题(共3题,总共15分)
1. 写字教学的意义?
(5 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2.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哪些环节?
(5 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比如如何引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拓展等。
3. 识字教学的策略?
(5 分)
四、名词解释(共5题,总共15分)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 分)
2. 语文的教学评价
(3 分)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 语文
(3 分)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4. 课程目标
(3 分)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5. 教学策略
(3 分)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五、论述题(共2题,总共12分)
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语文素养具体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7 分)
语文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的语言积累;(4)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6)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 编写语文教材的有哪些要求?
(5 分)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因素,在于自身的学习意愿。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业希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呢?
一、诅咒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老师不要太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
教师的诅咒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诅咒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假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二、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差生与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意愿。对于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作为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老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了。
三、领悟学生的个性偏差,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意愿,同时也表现在个性品质上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学习上消极悲观等个性特征。对此,可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其内向、敏感的性格。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6、7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36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是教学论基础理论课之一,是师范院校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进行小学语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论》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并能运用和落实到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范围与作用: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及重点;掌握教材的发展及编排特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系,且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3)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常规;熟练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活动课指导等六个方面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熟练掌握小学生学习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原则、特征及其如何实施。
(4)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了解其类别,掌握它的特点与方法。
(5)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意义、内容及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2.过程与能力
147
(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大部分。
因而在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质疑、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基本理论和技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
种各样的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试教、见习、实习的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
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3.情感和态度
(1)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产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
(2)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受到从师敬业的职业思想教
育,陶冶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操,使其具有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良好的师德品质。
(3)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
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
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
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研究
成果,并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而,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
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其他课程包括:中文的一系列
课程,以及音体美相关的课程,和与制作课件相关的微机课程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6课时
(一)基本内容:
1.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这是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的最新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
2.重点掌握并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3.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二)教学要求:
1.能背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
2.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尤其是第三个理
念。要清晰、透彻的理解。
教学建议: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基本理念。让课代表把班级分
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个理念→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
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
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2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了解小语课程的范围与作用。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4.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二)教学要求:
1.明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3.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并会实施。
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一般性的了解。
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4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备课。2.上课。3.辅导。4.作业。5.批改。6.测查。7.听课与评课。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确地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2.备课重点讲授,并让学生清楚如何编写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3.教学中要补充适应新课标的内容,及实践性强的内容。
4.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教学建议:
1.拿出一篇课文让学生进行备课,并编写教学计划,后集体讨论怎样进行行之有
效的备课。
2.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一)基本内容:
1.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2.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12学时
3.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1.记住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
2.让学生正确书写《汉语拼音方案》。
3.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8课时
(一)基本内容:
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1.简介国内几种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2.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案。
第六单元:阅读教学2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综述。
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
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4.国内几种阅读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五大类)。
2.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来选择某一类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形
成书面材料后并进行试讲,试讲时要求运用课件。
教学建议:
让课代表把班级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类阅读教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
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这是一个重点内
容,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写话教学。
2.习作教学。
3.国内外写话与习作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做好习作前的指导,让学生写下水文。
2.欣赏小学生的快速作文,并进行分析。
第八单元:说课教学14学时
(一)基本内容: 1.明确说课教学的内容。
2.说课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如何评价说课。
(二)教学要求: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说课课件并进行训练。
教学建议:
1.学生编写说课教案,要求环节完备,图文并茂,理论凸出,富于创意
2.制作说课课件,要求实用,科学,便于操作。
3.每个学生的说课不能超过15分钟。
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
(二)教学要求:一般掌握与了解,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与利用信息,并清楚如
何评价小学课程就可以。
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可以与第一单元的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自行安排。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任务、原则。
2.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二)教学要求:因为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简单介绍语文研究的几个方向就可。教学建议:由于此单元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又重复的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着教学论》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适合于采用主导性教学,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辅之以讨论、观摩、合作、探究、见习、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这四个单元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并让学生进行有组织地讨论、观摩、合作、探究。
(二)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第六单元:阅读教学、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第八单元:说课教学,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对学生进行从教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辅之以讨论、观摩、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等,在方式上以编写教学方案、试讲、见习、实习、考核为主。另外,在试讲要求学生自己会制作、运
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根据学院的学期考试制度要求,采用以下程序:平时成绩 30分:出勤、作业、测验。
(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考察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实际应用能力。实行百分制。
五、课程纲要的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4年9月;
参加人员:薛忠英、牛红梅、唐恒振
执笔人:牛红梅。
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教材:
1.《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 化工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教社版
3.《小学语文教学论》 上海三联教材文库
4.《语文学科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内参
(三)其他参考资料: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教社
3.《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4.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期刊
5.人教网http://.cn/
6.小学语文网http://.cn/xiaoyu/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几大弊端
在多年功利应试教育影响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以下几大弊端, 成为扼杀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习作兴趣的因由, 也使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以实现高效和有效。
1. 模式化、 套路化, 也就是给习作建立程式化样式和形式, 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空间。 在习作教学中强调如何开头、过度、分段、结尾, 如何选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 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连贯就行了, 但最终学生的习作并不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愿意表达的内容, 本来趣味十足且创造性极强的习作成了模式化的“生产线”。 这种模式化的操作, 难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 反而会将其习作兴趣消磨掉。
2. 主题、 语言成人化, 习作缺乏童真、 童趣、 童心, 充满假话、大话、空话, 严重脱离现实, 遏制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习作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实践, 引导他们关注和剖析身边的人和事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认识到习作的价值, 进而激发其写作兴趣。 而主题、 语言的成人化活生生地将习作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剥离开来, 直接导致习作语言的假大空和不合逻辑, 同时也很有可能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并不能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评价小学生的习作, 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欣赏小学生的习作。 其次不能选择脱离小学生生活积累的成年化主题, 并为习作划定条条框框, 这会限制小学生自由、灵活的发挥。
3. 行文偏重优美化, 变相鼓励小学生生搬硬套、 盲目引用, 只顾堆砌华丽辞藻, 不能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进行自身思想的真实表达。 这也是一种功利化的习作教学方式, 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 不是文学艺术更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 要求小学生做到的就是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 不能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化, 而应力求文字运用的正确、准确。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1.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现快乐习作, 转变其 “ 要我写”的写作观念为“我要写”。 首先就要去掉各种条框束缚,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写作,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热爱和观察生活, 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 逐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 要鼓励小学生敢于放飞想象的翅膀, 真实地表达自我, 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并非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 更多的是小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 是童心童趣的最本真表达。 第三, 寓习作学习于玩中, 玩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乐趣之一, 也是他们的习作最丰富和天然的素材, 二者存在结合起来的天然条件, 让小学生通过习作记录玩的过程、乐趣、体验,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通过适时点拨、灵活引导、相机鼓励,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其“想写”、“干些”, 能主动参与到习作中。
2. 从细微入手、 点滴抓起,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准确认识事物特征, 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是习作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坚持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原则, 通过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 提升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 丰富语言运用和写作知识, 发展习作能力。 三是重视口头语言训练, 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小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普遍优于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多说、说全、说细, 在此基础上再去写。
3.评改结合, 帮助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通常侧重于“改”而忽略“评”, 实际上二者必须兼顾并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要在教师修改、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 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而且要通过对习作做出的中肯评论与评价,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 并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 领悟写作规律。 在评改小学生习作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清楚能否做到准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评价小学生的习作的首要标注, 要摒弃成人化的审视眼光, 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知识积累都还有限, 难免有些语言运用存在幼稚和不足, 但这正是最本真的表达, 只要写的是真话, 是自己想说的话, 就无需大批大改。 对其中确需修改的地方, 教师也不能大包大揽, 代替学生修改, 而应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 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习作技能, 体会习作乐趣。 在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时候, 教师要注重因人而异, 坚持以鼓励为主,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价, 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真实表达。 总之, 在习作评价与批改中,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被动逐渐转向参与、主动, 让评改过程真正成为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 2011 (01) :31-32.
[2]董静霞.也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育艺术, 2012 (02) :5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75-01
小学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后期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小学作文教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思维培养当做重要目标加以落实。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据调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践活动中感觉难度非常大,表现为不管怎么努力,学生的作文成绩提高得微乎其微。同时,学生感觉作文学习比较困难。另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作文教学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因此无论是思维发散能力还是语言能力都较弱。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将重点放在提高小学生词汇运用、语言组织能力上。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一些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词汇应用的训练,导致作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小学生具有易动天性,针对枯燥的词汇训练,很难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2、忽略小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语文教师忽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遇到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时,往往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或从其他材料上获得的知识进行枯燥模仿,无法灵活表达观点,文章毫无生命力可言。
3、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给学生列举了诸多有关写作的条条框框,并鼓励学生按照条条框框的要求写作,才算是优秀的文章。为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绞尽脑汁向教师要求的方向靠拢,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将思维培养当做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篇作文都有灵魂,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生作文思维培养策略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相关策略,供小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1、进行思维的启发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小学生留下充足的讨论与思维空间,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布置好作文题目后,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精神及生活体验较少这一现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同样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其带来的影响。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拥有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军事装备,让学生从内心感触祖国的伟大,焕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其次,笔者并未指明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写作。
利用这种启发学生思维的作文教学方法,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不再受到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体会写作。结果完成的作文不仅是学生感情的真实流露,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行思维的引导
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不少学生反映思维容易短路,很多情况下字数达不到要求。为避免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样貌等方面描述,但仍有部分同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做同桌去写。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增加一些特殊的外貌描述等。
应用作文教学方法,学生均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语文教师不妨采用该种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
3、进行思维的扩展
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进行广泛阅读,拓展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采用以下方法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首先,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交由班长保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一些文章的读后感;其次,动员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与题材,为其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与扩展,从而帮助学生写出质量更高、可读性更强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叶玉林.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7):56.
[2] 高宏飞.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0-08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20106-04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11-14
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论文11-07
小学语文作文论文12-15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10-13
小学语文教学作文10-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