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篇1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轻松活跃就需要老师有效地结合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也只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学生才能以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其中。高中生喜欢直观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品表演、课堂游戏、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空间,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再开口评价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积极的引导评价,由此建立起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开始参与评价之后,还要适当采取小组竞赛、大组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评价能力,掌握评价技巧,提高评价信心。

二、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开展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评价的有效、真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少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造成学生开口困难,敷衍心理较为严重。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说得不好还会遭来同学的鄙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明显不足。为了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对于处在中下层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多评价,在课堂上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做到引导为主、激发潜能。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难度,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开放性评价,不约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评价习惯和评价能力。

三、重视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篇2

比喻法是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方法, 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 借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喻,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

具体的案例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及生活的多元化, 比喻的运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 浅谈几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的运用类型。

一、激趣型

在生物教学中,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 从本体和喻体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比喻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1:“细胞增殖”一课中细胞周期的概念, 书上说:“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占5%—10%。”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是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的, 所以我说:“正可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台下十年’比喻为分裂间期, ‘台上一分钟’比喻为分裂期。如同高中三年是分裂间期, 高考三天是分裂期。高考成功者, 觅得自己理想的大学, 成了骄傲的天之骄子;而高考失意者, 要么复读, 要么从此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评析:这样的比喻, 贴近学生的生活, 听得学生兴趣大增, 在感慨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同时, 也急于探究分裂间期要做哪些准备、分裂期包括哪些过程等等。带着这些疑问,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 听课效率较好。

二、激疑型

设置疑问比喻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 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2:“ATP和酶”的教学, 可以把细胞代谢看做是一部武侠大戏, 这部戏中的女主角是“酶”, 而男主角是“ATP”。“酶”是个典型的女大侠。第一, 酶具有高效性, 意指她武艺不凡, 功高盖世;第二, 酶具有特异性, 也称为专一性, 说明女人感情丰富, 而且大家喜爱的女侠多是用情专一的;第三,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过酸、过碱和温度过高, 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ATP”则是典型的男大侠。他象征着能量和力量, 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能伸能屈, “伸”为ATP的合成, 而“屈”为ATP的水解。细胞代谢中的每一个化学反应, 像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无不是由“酶”和“ATP”演绎出来的。如果没有“酶”和“ATP”这两位男女主角, 细胞代谢这部大戏也就没戏了!

评析:学生大多喜爱武侠剧, 在比喻中可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同时配合学生的讨论交流, 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型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设疑, 运用多个比喻,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多个知识点。

案例3:“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的复习时, 学生掌握一幅图 (如下图) 即可把所有的问题都串联起来, 讲解过程中可多次运用比喻。

问题 (1) :假如这就是你胳膊上的一块肉 (比喻后要指出骨骼肌细胞大多呈梭形, 不是图上的这种形状) , 把这块肉无限放大很多倍, 你会看到什么?

问题 (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假如我们把细胞看做一个人的话, 他该怎么生活?你胳膊上的肌肉细胞会不会到处乱跑呢?

问题 (3) :“吃”的东西怎么运来的, 代谢废物是如何运走的?

导出如下关系图:

评析:课堂气氛活跃与否, 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上述案例中的比喻形象、生动、有趣, 课堂气氛活跃, 个个笑逐颜开, 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简短的结论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评析 篇3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不久前,在我校举行的县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兄弟学校覃老师的“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覃老师的课大致如下。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不久前,在我校举行的县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兄弟学校覃老师的“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覃老师的课大致如下。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我看诚信高中优秀作文评析 篇4

最近总能听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口号,不免有人发出疑问:诚信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啊?

诚实守信是诚信字面上的解释,其实,诚信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品性及至整个民族的风气,我看诚信。因此不难明白,诚信能完善人类本身,可以使社会逐步走向文明、鼎盛。

诚信,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同时这也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世界上所有人崇尚的。

一支英国南极探险队,在队长斯科特的带领下,历经艰难,满怀希望向南极点迈进。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挪威国旗早已插在极点,这面旗子宣告斯科特他们失败了。他们悲痛万分,但斯科特一行在与挪威人阿蒙森的竞争中虽然失败了,可是他们勇于承认失败,接受阿蒙森留给他们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变得如此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设想,如果将此事置于个不守信用,不诚实的人面前,又将如何。

细想,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美德,其含义是相同的。斯科特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养成了诚信的好品质。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更需要有德之人来做主宰!

可是,纵观当今社会,卖假药的、市场上缺斤少两的、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层出不穷,我看诚信。不久前,我在焦点访谈中看到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广州某地区所出产的鱼干中竟用剧毒农药泡过,一旦人食用后,农药将残留体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某工厂将虾米涂上一种化学原料,使之颜色更加红润,以此欺骗消费者。法网恢恢,一旦曝光后,可想而知,绝不会有人再去购买他们的商品了,损失绝比之前的“黑心钱”多得多。再者,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也必将得到法律的严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美德可以获得别人由衷的信任和永恒的`敬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告诫,我们应谨记与心。

讲究诚信的人,人格得到提升,收益一生;反之,不讲诚信的人,不仅心灵得到玷污,而且将受到良心的严重谴责!

要让诚信之风在社会上吹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德,一个文明的高科技社会在不远处向我们微笑、致意!····· (指导教师:陈明传)

《分桃子》教学评析 篇5

授课教学:罗绍祥 评课教师:李培新

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罗绍祥老师执教的“分桃子”课堂教学实况,通过听课中观察,听课后反思,以及听了罗老师对这个内容的构思和设想的说课设计,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评教材处理

罗老师执教的《分桃子》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评教学目标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多媒体辅助法;

3、开放式教学法;

四、评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分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 2 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这节课,你们和猴兄弟一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这次生日宴会中,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情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评教师素质

1、教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手段老练,方法灵活多样。

3、板书工整、合理、美观。

4、教师调控有序,善于应变。

六、评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好,课内练习正确率也高,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总的来说罗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2、教学程序及思路清晰。

3、学生的知道、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全面参与学生的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5、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

总之,罗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例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但也有一点个人的不成熟见解,提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与罗老师共勉。

1、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讲的有点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2、在实践运用部分,在互批后发现差生有问题时,应给予指导,使他们有一个交流平台。

3、教师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上再完善些更好。

背影教学实例评析 篇6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 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

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

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 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 两次

背影 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 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 我自责

看讲拣嘱 —— 无微不至 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 徐绍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评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从教学思路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的聚集。教学的“切口”越来越细小,计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 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

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

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合;

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美国州立虚拟高中发展评析 篇7

一、美国虚拟高中的产生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2年2月的报告, 美国年龄介于5~17 岁的儿童中有90 %使用电脑 (约48万) ;75 %的14~17岁青少年和65 %的10~13岁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比例超过其他年龄组;而有孩子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则更多。[2]可见今天的学生就是网络的主要用户。而长期以来, 美国农村地区的公立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产业增长迟缓、少数民族集中、人口居住分散以及政府顾及不足, 致使美国农村社区贫困严重、财税资源匮乏, 教育规模偏小、教育人力短缺、联邦教育拨款乏力, 造成了农村地区学生水平与城市学生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公平越来越无法实现的局面。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突显, 虚拟高中应运而生。

虚拟高中是经由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允许颁发高中学业证书的网络学习学校。学校通过互联网, 将不同背景的学生联系在一起,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不同的教育关注, 并改变了仅有同学才是学习伙伴的状况, 让教师、父母也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1991年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维杜恩 (Verduin) 和教育技术专家克拉克 (Clark) 将“虚拟高中”定义为“由国家或地区认可的, 通过远程学习和互联网交互学习来提供中学课程的学校。”[3]

美国第一个面向大学以下学段的虚拟学校建立于1996年。至今, 27个州的300多所公立、私立高中拥有虚拟高中, 并且有24个招收国际学生的虚拟高中, 为全世界提供200多门网络课程。美国虚拟高中的模式多种多样, 包括州立虚拟高中、康珂协会 (Concord Consortium)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独立在线高中文凭, 专门为成年人和已离开学校的年轻人提供的在线文凭项目以及由联邦政府和华盛顿公立学校共同经营的因特网学院等。

二、美国州立虚拟高中的特点

在美国多种模式的虚拟高中教育中, 州立虚拟高中的呼声最高, 它是由州政府创办, 直属州政府教育部门的虚拟学校, 能够得到来自政府的比较充裕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以及相关州立教育政策的支持。州立虚拟高中在学生学习自由度、课程设置及学业成绩、筹资方式、学校财政支出以及教育公平性5个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学习的自由度

州立虚拟高中与所有的虚拟学校有着共同的特点, 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传统高中学校更多、自由度更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学习时间、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如由肯塔基州教育部门主办的州立虚拟高中——肯塔基虚拟高中 (KVHS) , 没有节假日和下班时间, 全年12个月全天24小时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具挑战性的课程, 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2.课程设置及学业成绩

州立虚拟高中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总课程的主要目标、国家的教学需求以及未来可能达成的校外课程共享方面的需求, 得到了国家、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因此, 在众人眼里, 虚拟高中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它已经逐渐渗入到美国学生的生活中, 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所接纳。佛罗里达州教育表现与问责中心 (Florida TaxWat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花了四年的时间 (2004~2007年) , 对不同城区里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就虚拟高中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查, 其中就包括了佛罗里达州立虚拟高中——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的课程与传统公立高中课程难度和质量的比较, 其数据结果很有说服力。[1]在课程难度的评价上, 27%的被访者认为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课程更难, 36%认为难度一样;在课程质量上有48%的被访者认为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课程质量更高, 30%认为质量一样。

在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 情况也依然突出[1]。2004~2006两个学年,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的学生在管理学、计算机科学、英语、外语、物理学、艺术等10门课程的学习上, 9门课程都取得了更好的学业成绩, 仅有艺术学科学生的成绩与传统公立高中学生的成绩持平。

在大学预科课程 (Advanced Placement) 上,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学生的成绩一直优于传统公立高中的学生成绩及全州高中生的平均成绩 (见图1和图2) 。[1]2005~2006学年, 在传统高中学生及全州高中生平均成绩下降的情况下,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学生的成绩仍处于上升状态, 可见其在大学预科课程上的无限潜力。而FVHS自1997年成立以来, 从当时只有77名学生注册, 5门可供选择的在线课程而且是作为该州的Alachua和Orange地区公立学校之间的试验合作项目, 到现在发展为累计拥有113 900多名学生和90多门在线课程的并拥有独立实体的大规模虚拟学校, 也说明了州立虚拟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成绩在传统学校和其他模式虚拟学校中脱颖而出, 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3.筹资方式

与传统高中不同, 各个州立虚拟高中的筹资方式并不相同, 他们在不断改进的筹资方式中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来更好地运营学校。

密歇根州立虚拟高中 (MVHS) 成立于2000年, 至2002年间运用最初的启动资金提供免费网上课程, 促使注册人数由2000年的100名上升至2002年的2 303名学生。两年间MVHS探索了几种筹资模式, 以期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2002~2003学年, MVHS 继续提供高额补贴的捐赠项目, 但提出了分层定价模式, 例如, 较大的学区 ( A类和B类 ) 比小学区 ( C类和D类) 得到更高的MVHS补助费。并希望在2003~2004学年期间对不同区不同地方继续进行调整。在短短的两年间, 注册人数由2002年的2 303名上升为2003年的5 299名再到2004年的6 805名, 人数增长之快也说明了筹资方式的改进能够不断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在2004~2005学年, 国家资金补助的减少迫使MVHS必须减少补贴和引进新的定价模式。当年注册人数略有下降, 这成为MVHS在该阶段因筹资模式改变而产生变化的最真实的环境证据 (见图3) 。[4]目前, 新的定价模式已实施, MVHS的每门在线课程收费为250美元至350美元不等。这些收费实际上无法支付在线课程的所有费用, 如果密歇根州仍想维持在全美国虚拟教育的领导地位, 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在线教学服务, 学校的销售收入和州政府、联邦政府的拨款就必须依靠相应政策加以保证。

同时, 学校依靠网络产品, 销售, 服务来增加学校的收入, 从2000~2001年的毫无收入, 只有财政支出的局面;到2004~2005年的预计收入约150万美元和总支出预计为约250万美元的情况 (见图4) [4]。可以看出密歇根虚拟高中 (MVHS) 的销售收入有助于减轻其对国家和联邦资金的依赖, 促使其更好地经营运转。

可见, 仅凭目前单纯的筹资方式, 密歇根虚拟高中 (MVHS) 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只有混合筹资的办法——依靠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销售收入和赠款的相互支持, 才是最实际和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与此相反,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实施的是免费的在线教育。由于FVHS能够凭借注册学生人数得到州政府的资助, 同时学生所在的当地学校也会得到相应资助, 现在FVHS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资金来源, 这与密歇根虚拟高中 (MVHS) 在筹资模式上有所不同。各异的筹资模式终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就是使州立虚拟高中更快更稳地发展。

4.财政支出

在学校财政支出上, 调查数据清晰地呈现了州立虚拟高中的优势。

自2003年开始,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的资金就由基本的教育财政补助转为佛罗里达州教育财政计划 (FEFP) 拨款。由于FVHS提供的是在线课程, 与传统高中相比, 学校没有特殊学生教育的支出;没有学术教学的补充、运输和资本的支出;没有购买学习材料的支出。同时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在加权全日制学生 (WFTE) 费用上 (见表1) [1], 从2003年的比传统公立高中节约7%到2007年的节约20%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FVHS的财政支出比公立学校的少。除了每名学生较低的佛罗里达州教育财政计划 (FEFP) 费用,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没有相关运输费用, 没有建设新设施的费用, 再加上虚拟高中生不存在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 这方面的费用远比普通公立学校少, 自然学校支出也减少了很多。

$

5.教育公平性

州立虚拟高中关注公平问题, 认为使大家公平地获得公众教育是州立虚拟高中前进的重要驱动力, 有些州立虚拟高中已经通过政策来鼓励危机学生[3]和农村学生参与。

佛罗里达虚拟高中 (FVHS) 面向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6~12年级的学生提供在线课程, 学校允许任何学生参与, 并给希望有多点机会学习的学生, 如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农村学生、没有设置高级课程学校的学生和想加快学习进程以提前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以优先入学的机会。

密歇根虚拟高中 (MVHS) 将自己定位于为整个密歇根州的农村、郊县和城市高中补充资源的虚拟高中。它作为一个提供补充的教育机制, 通过充当优质教育资源来为全州的高中教育服务, 从而加强和扩大教育机会。密歇根虚拟高中 (MVHS) 对象包括所有公共和私立9~12年级的, 目前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学生、被开除的学生, 正在家里接受监督的学生, 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和资优学生。

伊利诺伊州虚拟高中的办学目标则很明确, 就是向伊利诺伊州的所有学生提供更多的公平和获得最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伊利诺伊州虚拟高中不会取代伊利诺伊州的学校, 相反, 会与这些学校合作, 以补充课程及跳级学习等事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扩大所有学生的选择学习机会, 不管他们是无法在传统学校获得学习机会的特殊学生还是更适合网络教学学习方式的学生, 都可以在伊利诺伊虚拟高中学习。

三、美国州立虚拟高中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将技术带进课堂, 提供更多机会

美国州立虚拟高中的系统学习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的, 学生可以在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 学习传统课堂中学习不到的丰富内容, 提倡按需学习、自主学习。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智能技术,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也注重建设交流沟通的平台, 让学习更加人性化。近年来我国主题教育资源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是否可以发展成为虚拟学校, 还是个未知数, 但将虚拟学校的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技术带进课堂却是当务之急, 这是对教师, 学生, 也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2.教育发展应具有包容性, 创建多元化学校

在美国, 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在不断地更替交叠, 美国州立虚拟高中的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尊重和包容。而这种尊重和包容精神, 非常有利于教育发展和学校改革的探索, 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学校改革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的、有益的启示。逐渐改变我国教育体制中统一模式、统一发展步调、统一管理形式的学校体系, 尊重和包容多元各异的学校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创建多元化学校, 将会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添上精彩的一笔。

3.多种渠道获得资金

州立虚拟高中的成功跟资金有很大的关系, 学校的资金不仅仅来源于政府的拨款, 也有来自于学校经营的网络学习产品、学习资源销售、教育服务以及与企业公司的合作和社会的慈善捐款。自多种渠道获得学校发展资金, 不仅大大减轻了国家对教育的负担, 也使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可以在不威胁当地教育资金系统的基础上各自发展独具特色的项目, 并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前进。

4.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虽然教育部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但效果似乎不尽人意。在美国的州立虚拟高中中, 学生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想怎样学习就怎样学习, 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 想在哪里学习就在哪里学习, 在通过课程的考核后一样可以得到国家认可的学业文凭, 甚至还可以学习在传统高中里学不到的东西。这种配合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的学习, 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潜力。

摘要:美国虚拟高中是经由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允许颁发高中学业证书的网络学校。州立虚拟高中作为美国众多虚拟高中最成功一种模式, 凭借其在学习自由度、课程设置、学业水平、筹资方式、财政支出、教育公平性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成功地将教育从现实课堂带入到虚拟空间, 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增加了学生学习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问题。

关键词:州立虚拟高中,课程设置,学业水平,筹资方式,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Florida Tax Wat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Final Report: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Florida Virtual School[DB/OL].http://www.nacol.org/docs/FVHS-Final-Final-Report (10-15-07) .pdf, 2008-10-17.

[2]Thomas B.Riley, Cathia Gilbert Riley.International Tracking Survey Report03Number Five E-Governance to E-Democracy:Examing The Evolution[DB/OL].http://www.electronicgov.net/pubs/research-papers/tracking03/IntlTrackingRptJune03no2.pdf.

[3] Tom Clark, Ph.D.Virtual High Schools:State Of States[DB/OL] .http://www.imsa.edu/programs/ivhs/pdfs/stateofstates.pdf, 2008-10.17.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仍有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由于信息课程具有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相较于其他课程显得较为复杂。高中信息技术课既有与其他课程相近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高中信息教学方法评析

(一)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是指教师演练、操作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的方法,讲练结合一直都是高中教学方法中使用频率最多的。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特点,所以讲练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讲练结合过于程序化,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对学生来说,带有盲目学习型,过分注重技能的掌握,而不了解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时,要有针对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讲练结合方法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采用“边教边学”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学边练,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包括5个环节: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思考,完成任务,交流经验,总结。由于其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技能,任务驱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优点有目共睹,其自身也具有弊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滥用。现如今,只要提到教学方法,首先想到的就是任务驱动,任何教学内容,不论有何特点,一律使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②任务设计的误区。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方法的关键步骤,设计任务的目的就在于强调教学主旨,掌握教学技能。许多教师没有明确任务设计的意义,将任务设计等同于练习。③教师包办操作过程。任务驱动的灵活性就在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探索,教师在旁起到引导作用,而现实中的高中教学恰恰相反,许多教师包揽了一切任务,将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一切问题都直接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三)主题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主题教学方式成为高中教学的主流方法,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实现对信息的采集、探索、加工等,完成相关任务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题教学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一起运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信息教学中,主题教学方法存在着教学主题不明确,使用过多过滥,主题作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以教学需求为主体,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主题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主题学习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有其应用价值,但是都存在争议。因为人们观点不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观点也不相同。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理性看待、创新运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美的、毫无弊端的,在发挥其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讲练结合适合训练学生的技能,任务驱动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主题教学则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任何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好的教学方法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而要在原有方法上自己创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积累经验教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促进高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泽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才智,2013,(18):70-71.

上一篇:2.14送男友情人节祝福语创意下一篇:暑假的一天-记事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