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通用10篇)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篇1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

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

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

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

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

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

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分层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想象:“六·一”儿童节不会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身影,课堂上也不会看到她高高兴兴举起的小手,选“三好学生”时同学们不会想到她……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

继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一位“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动情的点拨:明明是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听不到她欢歌笑语,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

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随后的研读活动自然也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2、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

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二、课堂阅读教学掌舵,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出色作文籍。形成了出色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 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a)、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b)、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c)、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州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三、积累就要经常运用,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好水手

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而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则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

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

现在的班里有有个叫薛菲的女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好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她班里读了,请同学们点评,从此她的日记记的更勤了,学校竹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她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她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篇2

群英论道本栏目刊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指导性、创新性、探究性、操作性的文章。

自选文本自选文本教学是对现有教材内课文教学的补充和丰富,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探究,本刊设立专栏,全面立体呈现全国名师经典的自选文本教学,以开阔一线教师教学视野。

名师新课名师有一种责任叫引领。本栏目刊发全国名师最新示范课、公开课的备课构想、文本解读、课堂实录、教学思考及名家评析。

新秀课堂本刊以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为已任,本栏目刊发小学语文教坛新秀最新公开课实录、教学思考,并请小语名师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点。

教法例谈本栏目旨在以鲜活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内容要求针对性强,有理有据,篇幅短小。

咬文嚼字刊发对各版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字、词、句有争议或勘误矫正的短文,一点一论,理据充分,力求准确。

交流借鉴刊发对国内外小学母语教学对比借鉴研究的文章。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背景;对策

介绍写作背景,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及觀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除了说明文、文书写作外,教材里的篇目都得介绍写作背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甚至在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在介绍写作背景时相对呆板。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选择在分析课文之前首先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故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作品的性质选好时机,灵活处理。

一、开门见山谈背景

在正式分析课文前,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可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总体感知。对学生本身兴趣较高的作品,可采取此法。

如,我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针对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经历感兴趣的特点,从两方面进行介绍:一为其“康桥情结”,二为其与林徽因的一段情史。在此基础上,顺势介绍“1928年,诗人当第三次准备离开剑桥大学时,依依不舍地看着眼前美景,追忆昔日追寻梦想的画面及在此相遇相知的恋人林徽因”的写作背景。通

过介绍,学生在体会作者旧地重游时的复杂心情更有了明确的指

导性。

二、感知文本引背景

对于内涵深刻、格调昂扬、适于吟诵的作品,若课前直说写作背景,未免大煞风景。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可在感知文本后,教师再引入写作背景。

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笔者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来感知文本,体会词的宏大气魄;再设疑:“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让学生产生疑问。此时笔者及时引入写作背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并点明毛泽东对革命的胸怀及抱负,从而令学生被其豪情壮志所折服。

三、筛选信息提背景

有些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痕迹,特别是小说。对于这类作品,教师只要引领学生筛选体现社会生活的信息,轻轻一点,学生便恍然大悟了。

如,以契诃夫的《装在套子的人》为例,笔者先请学生找出体现当时社会的句子。学生相继找出“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等。这时,学生总结出文中人民备受压迫,社会人心不安。而这篇小说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于是,笔者再展示沙皇统治时压迫人民的图片,学生便自然领会了主人公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者的爪牙。学生通过自主筛选信息提背景,不仅产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更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升华主题点背景

有的经典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主题别有深意。在结尾升华点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如,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中,笔者先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研讨分析等环节,使学生认识到野草、蒲公英及松柏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体会到作者对倔强生命力的赞颂。当课堂接近尾声时,笔者适时追问:“作者写这些生命,是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呢?”接着让学生对作者进行自主介绍,笔者再点明:“作者在十年文革遭批斗时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坚持。”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再如,舒婷的《致橡树》的写作背景也与十年文革有关。笔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找出象征的意象——木棉、橡树,点明理想爱情的基础必须是独立平等的。临近课堂结尾时,笔者补充:“文革刚结束,一批包含时代进步热情的青年诗人便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宣泄、客观、自由、民主的意识。在这种背景下,舒婷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通过此诗抒发对理想爱情的向往,阐述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从而学生对此诗的理解,便不仅停留在爱情上,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根据不同作品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时机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魏瑞红.语文教学要改进对写作背景的处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5):35.

[2]全君君.有关写作背景的教学探讨[J].语文学刊,2012(4):130.

作者简介:钟琦(1985.6— ),女,助理讲师,汉语文文学学士学位,目前在汕头市卫生学校从事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广东汕头市卫生学校)

个人教育教学经验介绍 篇4

太和县赵庙小学:王宁 2015 10 20

个人教育教学经验介绍

匆匆忙忙,我的教学已经经过十多个年头。真快,静下心来反思这年来的教学情况,累、苦、幸福、快乐常伴我左右,可更多的还是思考。特别是近两三年以来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无论是班风、学风还是校风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安教乐教,能服从组织安排,与同事团结协助,搞好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教学中,能认真钻研新课标及教材的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创设情境。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说,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多学习一些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应对法则,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是很重要的。,我十分重视培优转差工作,对待优等生,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使其不断进步,全面发展,先后涌现一批如赵威朝、潘昶雨、段文文,李亚楠等优秀学生干部、,其中学生段文文在太和县首届“诚华杯”留守儿童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基础相差比较大所以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做到照顾差异。作业的重点放在巩固所学的,再适当提升。对基础不够好的要让他们从基础入手。对基础好的每天布置一个有助于开拓思维的题目。总之,作业不能一概而论。十根手指还有长短,更对待后进生,注重以情感人,严爱相济,耐心疏导,并与家长经常沟通,取得家庭的配合和帮助。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代替老师、家长学的,是为自己学的。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年至少在学校开设一节教学示范课或校性公开课,在2011、2012年镇举行的说课中获一等奖、在说课,标说教材中评为三等奖,2010年获太和县第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导的学生或小学组二等奖,2012年在太和县首届“诚华杯”留守儿童演讲比赛中辅导的学生获三等奖,在镇举行的征文、歌咏比赛中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奖。2013年多媒体课件《果园机器人》或三等奖。课件《轴对称图形》获阜阳市评选三等奖,2011年课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或县一等奖。在太和县首届班主任论坛论文交流评选中所撰写的《我忙碌,我快乐,我幸福》评为一等奖,并发表于太和县班主任论坛经验交流集。之前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两次。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获县三等奖。2011年论文《小学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获县一等奖。2012年所带班级获全市“文明班级”称号。2011年获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012年获县“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近几年的考核中多次评为“优秀”等次。连续几年所带班级在镇举行的知识检测中均获得第一、二、三名的成绩。2013年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14年所撰写《做阳光智慧在班主任》获三等奖,2014年《说课标,说教材》电教作品获县二等奖,2015年评为镇师德标兵。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积极的帮助同科组的新教师梁培培,为他们上好教学示范课,与新教师桑宁快速投入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做帮助和指导。能很快适应新教标的要求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一路走来,不断总结、反思。注重“教学的反思”——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学。把教学作为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注意对“数学的反思”——师生之间在知识学习、活动经验交流、爱好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还进行“教数学的反思”—— 特别是高效课堂改革以来,一直坚持写反思和随笔,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合乎意愿,是否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来够建知识等。

语文教学课堂实录介绍人物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鲁迅的乐于助人。

生2:文章的表现手法。

生3:作者把闰土的特点描写得很突出。

生4:作者对闰土进行了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形象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写好人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板书:

抓住特点 写具体 写生动

二、作文指导。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五”,然后说说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读,教师巡视。

生举手,踊跃发言。

1、我知道短文要求我们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

生2:要抓住小伙伴的特点来写。

生3:要突出小伙伴的性格特点。

生4:要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

生5: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

师:说得很好。那么如果教师现在要你写作文,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生1:抓住同学的爱好来写。

生2:抓住性格来写。

生3:抓住小伙伴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来写。

生4:为校争光。

学生轮流回答:语言、习惯、外貌、幽默、才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品质 爱好 性格习惯 才干

师:知道了写哪些方面,那么,大家打算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人物呢?请先看《少年闰土》,说说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1:场景

生2:外貌

生3表面闰土的勇敢机智。

师:抓住外貌、动作、语言、性格、行为等多方面的人物特点是多方面的,要求抓住明显特点,抓表现特点的事例去写。根据这些要求,同学们谈谈怎样选择材料更好地表现人物? 生1:从气质、爱好、性格、习惯、才干等方面去写。

生2:抓人物身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例。

生3: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里活动等方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给大家提供机会,让大家选择自己熟悉的小伙伴来写好不好? 生:好!

师:在写作之前,我们还得讨论几个问题。首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打算怎么写外貌呢? 让:抓住人物与从不同的外貌去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师:我们回忆一下,鲁迅是怎么写闰土的外貌的?

生: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师:很好。那么语言上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1: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特点,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生2:性格慢与快不同,活泼可爱的人和书呆子不一样。

师:对,那么动作上怎么表现人物的物点?

生1:性格快的人走路动作快,慢的的„„

生2:运用大量的动词去刻划人物,再加上漂亮的修饰语言。

师:比如“开门”这一动作,性格沉稳的与性格急躁的人有什么不同? 生:前者可用“他轻轻地推开门”,后者可用“他一脚把门揣开”。

师:对,两句话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的动作特点。我们再来讨论讨论怎样写人物的神态。《穷人》中的怎样描写桑那的?

生:通过桑那沉思、默想以及对丈夫的联想等方法写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掌握很多写人物的方法,已经可以动笔了。我们都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过,大家打算命一个什么题目呢?

生1:我的小伙伴。

师:嗯,很直白。

生2:助人为乐的小伙伴。

师:加上修饰语,范围缩小了很多。

生3:认真地小伙伴

生4:爱猫如命的她。

生5:“特殊”的小伙伴

师:怎么特殊法?

生5:她不是真正的小伙伴,而是一位长者。

师:那“特殊”上要加引号,表示不是真正的小伙伴,是具有“小”伙伴特点的朋友。生:„„

师:命题有了,想好了事情,你打算如何开头?

生1:排比式。

生2:开门见山式。

生3:倒叙。

第4/8页

生4:留伏笔式。

生:„„

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看来大家的开头都不错。那么,中间怎么安排,结尾又怎么安排呢?

生1:中间抓住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结尾总结小伙伴的特点。

生2:中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突然形象,结尾点题。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开始写作比赛,看谁能用15分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小文章,而且内容精致,结构巧妙,语言描写有创意„„提一点要求,尽量写班上的小伙伴,经使我们的老师检验。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17分钟)

17分钟后:

三、作文评析。

师:看来有些同学已写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就请几位同学读读自己的佳作。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个同学只抓住一点去剖析同学的作文,分工如下:

一组注重同学作文中美术加工外貌的写法

二组注重同学作文中语言上的艺术加工的写法

三组注重同学作文中动作的艺术加工的写法

四组注重同学作文中注重神态加工的写法

李光玉读习作:《特殊的“小”伙伴》

从出生到现在,大家肯定有许多的小伙伴,有同龄的、年纪偏大的„„可是我这个小伙伴却与众不同。

第5/8页

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总是自信地盘在头上。白皙的脸上镶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再配上一幅金丝边小眼镜,给自信中又带来一丝谦虚、庄重。那浓浓的眉毛有个性的向上翘着,如天上的月芽。火红的嘴唇更是抵档不住那火辣辣的性格,而且她只要一张嘴,那些如金子般的宝贵知识便如火山爆发似的一涌而出,是那样的迫不及待。想必大家听了我的描述一定认为我介绍的是一位聪慧、性格火辣的小同学吧!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她已经有50多岁了,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可我为什么说她是我的小伙伴呢?嘿嘿,答案一会就揭晓。刚认识她的时候是四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当她满面春光的走进教室时,我就读出了一般认真劲和一股暗藏的威严。当我读完这一切时,不由得大吃一惊暗想:天哪,又来了一位女“天神”,没好日子过了!想到这儿,我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但是,通过以后跟她交往的日子,我发现她是一个很像我们小伙伴的一位教师。

有一次,我和同学正在踢键球,突然,她来了,跑到我们面前急切的说:“让我踢一个,我踢得可好啦。”说完,她便拿起键子,向天上轻轻一抛,踢了起来,动作是那样的熟练。当我们正吃惊地欣赏时,她却得意地一笑,消失在拐弯处。

还有一次,我们却参观野生动物园,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便在草地上吃中餐,我们跟她一桌,她好像忘记了自己是老师一样,盘脚坐在地上,和我们一起大吃起来。你睢,她一手拿着麻花,正香喷喷地吃着,一手又拿起一块甜丝丝的地瓜,忙得不亦乐乎弄得满嘴冒油。她一会问我们这几个吃得香不香,一会招呼其他老师吃点心,就这样说说笑笑,一个中午一晃就过去了。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年纪大而心态永远年轻的人。她在课堂上是严师,课间是我们的大朋友,活跃分子。这就是我的“小”伙伴!有趣吧?现在你们知道她是谁了吧?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许老师。

师:同学们听了李光玉同学的作文,请大家根据自己组的要求进行分析。

生1:李光玉同学抓住许老师孩子班的语言进行描写,写出了五十多岁的老师孩子般的天真,我觉得写得很好。

生2:李光玉同学突出了许老师的外貌,如“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总是自信地盘在头上。白皙的脸上镶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再配上一幅金丝边小眼镜,给自信中又带来一丝谦虚、庄重。”

生3:李光玉同学抓住了许老师的动作进行描写,如“她好像忘记了自己是老师一样,盘脚坐在地上,和我们一起大吃起来。你睢,她一手拿着麻花,正香喷喷地吃着,一手又拿起一块甜丝丝的地瓜,忙得不亦乐乎弄得满嘴

第6/8页

冒油”

师:同学们都找出了李光玉同学的优点,有谁能给李光玉同学提出一点建议?

生1:李光玉没有把许老师头发的特点写出来,她的头发卷卷的,也象小孩的头发。

生2:许老师说话时有两颗虎牙露在外面,也象孩子。

师:好,我们还是把机会再给同学们把,谁想读一读自己的作文?

廖万雄《爱收如命的他》

他,长得肥头大耳,圆圆的脸蛋上还有些许红晕,一脸稚气的他有双不大而显得十分有学问的眼睛,一个大大的鼻子与他的脸蛋搭配得几乎完美无瑕。他看起来十分聪明,可谓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呀。

他是我的伙伴,名字叫刘言。我俩至今已是六年的伙伴了。说起他的特点,想念咱们全班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爱书如命。他下课看,有空看,走路看,坐车也看。总之,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都会报着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着。

我到他家里去玩,走进卧室,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最显眼的收柜了,里面塞了满满的一柜子书。这可不是摆设,我和他玩进,他也拿着一本书,兴致勃勃地看着。有时你会觉得他很没趣,但他的内心世界就象个万花筒,丰富着呢。

因为爱看书,他的作文也写得很不错,就连劝架也是一流的?

一天,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打起架来,还没等两个人纠缠到一起,他已经用九牛二虎之力将两人人拉开,一副学者般的样的,说:“同学们,万事以‘和’为贵呀!咱们是同学,也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理解和宽容的呢?威尔逊不是说过吗?‘理解绝对是培育一切友谊的土壤’有什么事不能通过语言交流解决呢?请同学们不要打了!”两位同学光是听到这番话都晕到了,还打什么架呀。一会儿,他们就握手言和了。睢,这不正是读书练出来的吗? 自古有爱财如命者,今日有爱书如命者呀!

师:谁能评价一下?

第7/8页

生1:廖万雄的法“四肢发达,头脑也发达” 可换一种说法,即“四肢发达,头脑复杂”。生2:文章题目是“爱书如命的他”,我觉得文章并没有突出“爱书如命”四个字,特别是劝架的那一部分好象没有紧扣这四个字来写。劝架的材料本来比较好,但用这这个主题中好象不够合适。

高中语文学习好方法介绍 篇6

1.语文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关于练笔,只要有利于练笔的都可以写,日记、摘抄,美景,人物,大事,小事都可以写。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练笔要写得具体、生动,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考试时才能有素材,有思路,有情感。

2.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篇7

1 健康教育材料的收集

根据血液透析病人病情特点, 有目的查阅相关权威书籍、医学期刊, 选择病人需要了解、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 并进行收集整理, 将知识分成几大部分。如肾病的基础知识篇、日常饮食篇、内瘘护理篇、心理护理篇、特殊治疗篇等。而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个小知识点构成。

2 健康宣教“小喇叭”的制作

通过录音设备将收集完整的健康教育资料用朗读的方式录在U盘上, 根据需要将U盘插在相配的音响上, 即可随时播放。

3 应用

我们考虑到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时间不同, 将“小喇叭”播放的时间分成两个时间段;分别为10:00和15:00。每次20 min~30 min。

4 优点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作者介绍 篇8

语文教材中,每一位作家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独特内心体验的外现。了解作者及其经历,是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者介绍不容小视。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作者介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介绍方式的灵活多样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介绍教学篇目的作者时,往往遵循了“姓名——生卒年月——主要成就——代表作品”的固定模式,使一位位思想丰满,个性独特的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变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条目,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漪有一条重要的教学经验:“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语文课中的作者介绍也是如此。

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认识水平的方式来介绍。比如初一学生学习《丑小鸭》,有位语文教师对安徒生作了这样的介绍:“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了世界的儿子;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忧郁自卑,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多绮丽的纯真之梦。当美人鱼浮出海面,当丑小鸭摇身一变,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许下心愿,当灰姑娘拾起她掉落的水晶鞋……那寄寓在童话里的爱和美好便长留人间。现在,就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重温经典,去贴近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那颗美丽、高贵的心!”介绍语言生动亲切,浅显易懂,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内容里去。其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作者。我们的教材选择了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他们身上流传了许多趣味横生或是感人至深的逸闻趣事,这成了我们寻找并了解他们的一块“风水宝地”。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安贫乐道的刘禹锡,宠辱不惊的文天祥,先忧后乐的范仲淹,淡泊名利居里夫人,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是嗟来之食的朱自清……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引人入胜,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和行为的榜样,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重要的作者进行全面了解,利用学生好奇心及好胜心都很强的特点,用猜猜他(她)是谁或比比谁更了解他(她)的方式,灵活轻松地了解作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介绍内容的有效选择

有些教师在语文课作者介绍上面面俱到,尤其是新教师,旁征博引,占去了課堂的大量时间,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定要适度。有些文本自身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过度介绍,会导致对文本本身的审美理解不足,舍本逐末,适得其反。比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诗,我们更应该首先将其当做一首优美的文学诗歌来赏析,关注文本自身所拥有的审美性。如果在开篇就过多介绍政治背景,突出介绍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等,只会将这首诗当作政治的附庸而破坏其作为诗歌的文学审美特性。再如教授鲁迅的《雪》时,有些教师喜欢在授课中增加过多政治背景介绍,并引导学生去争论“作者更喜欢南国的雪,还是北国的雪”,却忽略了这样一篇哲理丰富,语言优美的散文诗,其本身的文学审美特性更是我们应该教授给学生的。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更有益于课文的学习。

有些文本又因为教师介绍作者相关知识过浅而使学生达不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如果忽略对苏轼人生阅历的介绍,学生便很难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从何而来。

因此,作者介绍要把握合理的“度”,“度”的深浅要根据具体文本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注重介绍时机的准确把握

在介绍作者的时机把握上,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安排,而时间的安排往往是以课堂的需要为依据的。一般分为导入式、融入式、收尾式等几种情况。像知识层面的识记内容适合在导入的时候介绍,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像经典评价式的了解作者,适合在文章学习结束的时候介绍。比如对于学生已经熟知的诗圣杜甫,在学习完他的《石壕吏》后,我就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对他的评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生怀着对忧国忧民的杜甫无比的崇敬之情结束课堂,意犹未尽,这种情感共鸣一定会激发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中介绍作者还需要寻找那个最有利、最契合的时机。如学习牛汉的《华南虎》一文时,鉴于学生对于文革时期历史的模糊,我并没有一开始就介绍作者,而是在分析了诗中所描写的华南虎的形象后,才引出作者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经历,这时候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华南虎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的主旨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孩子学习的好方法介绍 篇9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介绍 篇10

叶翠萍

吴汝珊

张喜泉

程飞霞

[摘要]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最普遍的问题。教学迫切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引导他们。观念正确,指导正确,才能避免走入教学误区。[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问题 学生

在新课改大潮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时常被推到抨击的风口浪尖上,语文教学近年来也引起了社会行内外人士的猛烈抨击,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下,语文学科没法“做自己”,语文老师也无法“做自己”,语文课堂缺少人文性、哲学性和文学素养,这些原本该是语文学科最富有魅力和人情味的聚合点,有人说:“中学语文教学,就本质而言,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与表达。”

如果拿“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概念来衡量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成效,恐怕很多高中语文老师的表情会略显尴尬。纵观学生习作:错字频出、病句横生、文学常识错误屡见不鲜;应用文体写作能力低,甚至不知道写信的基本格式规范;对经典少有耳闻难得光顾。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此中的“多”和“少”又岂是“尴尬”二字所能道尽其滋味?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对应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育领域始终“任重而道远”。徐江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说:“语文教学其实存在两个基本问题——该教的教的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太多。”[2]此话算是击中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痛处。

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又如,作文前缺少必要的启发和指导,批改作文忽视语言通顺不通顺,未能教给学生怎样把不通的改通,怎样从写通到写好。如此等等,问题很多。总之,一般语文教师多习惯于老一套教法,缺少改革和创新。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得空泛,教了不管用;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这就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

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二、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

(一)背景和现状。

中国语文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兼顾中国哲学、历史、政治并适当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的人文学科。虽然由于历史的发展,其本身也被其它自然学科渗透,但其本色未失。新教材中中国古典文学的比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使中学语文教材能够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风格迥异,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感情。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使应试教育走向极端,语文教学深受其害。为了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播,轻社会实践;重课内知识,轻文化积淀;重术轻人。这些做法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教育本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强烈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应试训练。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问题:情感性的缺失导致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二)情感教育的意义。

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定了它具有培养 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任务,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具备的情感性特点。

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让学生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进而引起共鸣,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读杜甫的“三别”“三吏”,要让学生增进爱国情怀;读《陈

情表》,就应该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读《老人与海》,就要让学生培养坚强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努力运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实感情,引导学生与高尚的灵魂对话,与智慧的生命碰撞,与丰富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人格就能日趋完善。

(三)从教材入手、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求改变。

我们的高中课本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祖宗的遗产不能忘,我们华夏民族丰富的情感更不能忘,我们的后代也需要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但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却视若无睹,甚至弃若敝屣。他们津津乐道于篇章结构,沉迷于选词炼字和所谓的艺术手法的“鉴赏”,结果把情韵饱满,激情洋溢的诗文搞得七零八落,“白骨森森”。他们不但不以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前人感情的亵渎,反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深得其妙,切中肯綮。铺天盖地的专业术语令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索然寡味,把学生心中仅存的一点对古人的敬畏扫荡得片叶不存。就一节课而言,学生听了一大堆似是而非、含混晦涩的术语,学而未有所得,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从长远来看,中学生极需丰富和成熟的情感世界缺乏应有的健康的补充,不但如此,学生原本就贫乏而苍白的情感在得不到补充与激扬的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匮乏。他们本应生机盎然,勃勃昂动的情感世界就会变成情感的荒漠。这固然有其极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但我们语文学科这个情感教育的中坚力量也难辞其责。

(四)呼唤情感教育。

针对情感性的缺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进行了规定: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即是要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因此要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就需要情感教育。所谓的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充分考虑语文认知因素的同时,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完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呼唤情感教育。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改变传统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播和训练的做法,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情感教育的意义,从而更好地重构语文教学情感性。

而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肩负起这个神圣的历史责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在扩展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情感教育放在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用前人健康、美好、丰富而动人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点燃青年学生内心的激情。这有利于传播我们丰富而美好的民族情感,也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健康美好的情趣,进而使他们在不断的熏陶渐染中树立起受益终生的志趣。这种志趣是我们学校的终极目标,也是体现终身教育的最好样板。

三、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宜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具有模糊性,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写作”、“听说”是“模糊”的,答案都是见仁见智的。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说要顺应自然而不过于刻意,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阅读教学中应“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阅读教学要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坚持阅读教学的开放性;要打破阅读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广泛地阅读除教科书以外的文本,诸如读本、名著、报刊以及电子网络等媒体转载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意识的现代人;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以教案为先导的教学否定了人的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生动性,也排除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种种可能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开放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准则。阅读教学更应加强学法指导。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保障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权利,阅读教学也就必须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方法和途径。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是为了不教”。

写作教学中应“道法自然”。首先,作文命题开放化。写什么如何写,写得怎样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作文的压力,极大地刺激和利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第二,作文指导模糊化。教师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指导学生作文。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认识事物的灵活性,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第三,作文过程自主化。教师要放弃过去那种定时、定量、定点的干涉行为,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纵情驰骋。学生写长写短,在什么地方写,什么时候写,都给他们以一定的自由;第四,作文讲评互动化。教师要克服过去那样单纯自己讲自己评的作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讲评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

《庄子·应帝王》中讲了一个寓言,意思是说,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一起去拜访中央之帝混沌,混沌热情周到地款待了他们。告别之时,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想回报一下混沌。他们商量说,人人都有七窍(眼、耳、鼻、口),用来看、听、吃和呼吸,可独独混沌没有,我们来为他打开七窍吧!于是,他们一天给混沌打开一窍。七天后,七窍是开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了。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人为地改变自然,不仅无益,甚至会置自然之物于死地。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的教育理想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无所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地方与学校视为自主的、有创造力的课程决策主体,教育部的这种“无为”,即是一种辅助地方与学校自我发展而不加以控制的理想管理境界,其结果则是大有所为。道家的无为思想,在语文教学上倡导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强迫命令,按照自然天道,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根本感不到任何学习的压力。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分组学习,和谐发展。

四、语文教学未能面向现代化,未能学时代所当学,为时代所用,未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身教时代所当教。这里提出两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例如在语文课本里,选编一定数量反映20年来社会变革的并可作为语言教学范例的名篇,让学生从中认识时代并学习能 反映时代新貌的语言。又如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以《广告法》为依据学习写广告语言,以《合同法》为依据学习写合同语言。总起来说,就是语文教材内容必须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实际应用适当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领头羊下一篇:个人主题教育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