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应润物无声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应润物无声(精选3篇)

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应润物无声 篇1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新课程的提出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认识环保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 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主要从解决问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课有这样的一道题目:一块教室大小的草地,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产生氧气?针对这一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树木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保护身边的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

再如在教学完“笔算除法”一课时,例题设计的是三年级学生种树,教学时间正好是植树节左右,在教学完例题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资料:(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千克的水分。

(2)10棵树每天可以产生6000公斤的氧气,一星期可以产生多少公斤的氧气?合多少吨?

(3)一个人每小时需要氧气3公斤,10棵树产生的氧气能供一个人呼吸几小时?

通过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花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

二、收集数据,增强意识,加强环保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很注意环保知识的渗透、宣传,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数学学科里,到处都能看到环保知识,但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三、参与实践,学以致用,提高环保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应润物无声 篇2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教育

现阶段,经调查发现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很少,而且了解的渠道有限。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教师尤其是化学教师的重视。教育是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环境问题联系较紧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保思想

在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很多。例如必修“《化学》1”中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共4节内容包括了空气污染的类型: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氮氧化合物引起的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热点问题,并且附有图片形象直观生动,及时探讨了污染的成因防治和处理办法。在新教材中类似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模块。其中在选修模块中,有《化学和生活》和《化学和技术》的共五个一级主题有关环境教育,与课改前有较大变化。那么这些内容正好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一个有机结合点,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法制教育,同时教学方法也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通过开展课堂二分钟演讲、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收集资料利用班会课举办辩论赛等活动来渗透环保思想。

2. 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环保知识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应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我们在学生实验时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设在指定地点,统一回收。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不及时处理,会对师生健康产生影响。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非常重视,通过改进装置,增加尾气吸收,基本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如在做二氧化硫及氯气的相关实验时都进行尾气的吸收处理,再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可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一小块铜片,推上活塞并吸入少量的稀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用注射器再吸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将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的泄漏。这样不仅做到了环保教育,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了实验装置。这样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3. 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实践活动也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活动中,我为学生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环保知识和技能。 (1) 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系列活动。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参观考查等活动了解一些环保知识。如收集雨水,测其pH,了解当地雨水的酸度;检测淮河水的污染情况;研究新城区地下水及自来水经常发红发黑的原因;再如组织学生到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参观,了解工业生产原理及污水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参观学生们可以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同时亲身体会环境污染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2) 利用重大环境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环保更加重视,各种节日宣传活动也越来越多,活动的方式也很多,效果是越来越好。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一些重大节日中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会有更多、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效果自然会更好。 (3) 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模拟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对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尊重关怀爱护的绿色伦理观。

4.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环境教育

生活实际涉及的与环境有关的化学知识很多。如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水资源被污染,淡水资源日趋紧张。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缺水,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每天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还应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发胶、涂改液、气雾剂等,让学生倡导家人朋友及自己要提起菜篮子,步行或骑自行车或挤公交等,少用方便袋及包装袋,重复使用购物袋,不到处乱丢垃圾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5. 通过研究性学习关注环境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必做的一项内容,在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在这些课题中有一部分就是关系到环保的。例如: (1) 上网查找或查资料研究一下电池的污染及回收情况。 (2) 如何利用家里的现有资源制作堆肥。 (3) 调查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废品的危害及废品的处理利用方式等。在每个课题开始之前,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并不是都很重视,有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说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并不断督促、指导他们,使学生能真正去做,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乐趣。

参考文献

[1]姚亚萍.中小学环境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麟生, 乐美卿, 张太森.环境化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导致了大量自然资源被过度使用,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通过宣传和教育, 逐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的共识, 并以环境教育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 要在高中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高中生物课程中已经有很多从教学目标到内容标准, 都或多或少的彰显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或者是包含了环境教育的一些元素和信息, 这是一个环境教育渗透的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作为总目标。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模式迈进, 环境保护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这更要求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阶级。

生物科学可以说是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突出环境问题, 渗透环境教育,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 还应该凸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内容的很多标准都渗透了环境教育, 如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等等。我高中生物课程要渗透环境教育, 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很多主题都是符合环境教育基本理念的, 也都是可以成为环境教育基础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 因此把高中生物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载体,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合情合理的。高中生物学科在高中新教学大纲中已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从环境知识、环境实践技能、环境态度观念等方面进行教育。

三、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向学生传授概念、基础知识、原理及技能的主要阵地, 也是渗透环境教育, 让学生在理论层面上对环境教育有一个概念性的总体了解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结合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 渗透环境教育, 潜移默化中长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时, 可以举出很多种生态系统, 同时联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且可以联系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说明这种能力的有限性。比如一条河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河里有着上万种生物。在里面存在着一个最简单的生物链,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一旦这条生物链中的任意一个环节被破坏了, 就会使其中的一种生物消失, 那么之后带来的可能将会是另外两类生物物种的灭绝。再如这条河本身是有自净能力的, 一般的轻度污染它可以通过一段时间自动清洁恢复。但是, 自净系统的功能要求这个污染要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 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种能力可能就会消失, 那么这条河也不会再恢复以前的清澈, 同时河里生存的鱼虾、藻类等生物也会受到污染, 那么我们人类吃了这些河里受到污染的生物就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 甚至威胁生命的情况。这样的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生动的认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还可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使环境教育渗透的更加透彻。

2. 实践活动

现在高中教学和学生的求知范围早已不局限于教材了, 一些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更能帮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并激发高中生自觉动脑动手寻找解决方法, 同时促使他们把已掌握的课堂上学习到的生物学、环保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运用到实践中去, 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 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植物种类调查, 或者是扩展到校园附近植物种类的调查, 再或者扩展到公园、郊区等地进行考察活动等。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塑料、水泥等工厂。这些实践活动, 都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 探究学习法

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理解, 可以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也可以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例如, 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氧平衡作用时, 可以让学生们参加校园绿化活动。老师可以抛出一个关于环境的话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 并进行引导, 再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4. 专题讲座、环境宣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环境相关内容, 如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生物生存环境等进行专题讲座。另外,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可以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专题讲座和公益性活动。通过这些宣传,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激发其环境保护行为, 也提高了环境教育效果。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 挖掘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有目的的实施, 那么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一定能够达到满意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又充分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针。因此, 将环境教育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中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经常性的工作, 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卢晓红.浅谈如何挖掘高中生物素材渗透环保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0 (4)

[2]林小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15)

[3]戴桂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环境教育[J].金色年华 (教学参考) , 2010 (8)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电子书包下一篇:002保安队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