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经过了教学的逐步改革,核心素质的理念也在渐渐地走进了高中历史课堂,变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所被人重视的教学重点。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若是想要更加轻易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改革下高中历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改革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1: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摘 要】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趋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也需要改革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背景,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式上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由原来的从古到今的通史变为一个个特点鲜明的历史专题,内容上着重强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部分。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倡导教师用辩证发展的眼光进行历史教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使历史教学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

一、传统历史教学带来的弊端

(一)教师课堂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材由于是通史,重要历史事件依照时间顺序会在教材中一一呈现,相关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意义也被整齐归纳,因此,教师只需按照教材的课程安排,把重要历史事件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历史课堂味同嚼蜡,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习历史以背为主,缺乏探索

传统的历史教材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与联想,更不需要分析与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可见,为了迎合应试要求,学生把每一节课的重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意义等条条框框,如同古文诗词般背得滚瓜烂熟,结果就是对各个知识点了如指掌,但是综合起来却无从下手。

(三)测评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历史事件本身

传统的历史学习好坏的标准一般只是单一的测验分数,而这些测验题目依托于教材,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比如“鸦片战争的意义”“战争条约的内容”等等,过分关注单一的知识点,造成学生掌握的历史是断开的,从而很难适应新课程下历史专题的系统性。

二、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方式多样化,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课讲得好、板书写得好,还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尤其对于关系高考的高中历史课堂,如果不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资源,除非教师语言极其丰富与幽默,否则很容易使课堂充满了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的氛围,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得高考总复习阶段的综合系统很难驾驭。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可行。教师在平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多层次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增加的大量历史图片与史料,借助图片与史料辅助学生加深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与多媒体的力量,在课堂讲解之余,搜集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二战时期的历史教学可以将教材讲解与视频图片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课堂也可以延伸到历史展览馆或纪念馆等,通过无形的课堂,积淀学生内在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传统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使得学生缺少主动动脑的机会,缺少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课堂模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很难将知识消化为己有,对此只有加入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加深印象。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将你听我讲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穿针引线的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纳入教学中来,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消除知识上的疑问,从而取代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套路。如果遇到不同的答案,教师应帮助建立一个自由探讨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认真研究教材,加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

许多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将每一个历史时期完全割裂开讲解,对于之前的年代事件讲完就不再提及,之后的知识更不会涉及,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前面,前后不能衔接,甚至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生疏如初,由此对于综合题目的措手不及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注重历史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将具有某种共性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或者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从中找出差异,通过共性与差异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历史轮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张冠李戴。

(四)建立以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走,学生被老师教课的指挥棒引领着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后果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会彻底丧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让学生做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影响上,教师可以经过引入,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新课改中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师上课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全程讲课的策略,在课程学习上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并设置分组讨论时间,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新课改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整体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顺应新课改的趋势,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9).

作者:陈彬

教学改革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2: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摘 要:经过了教学的逐步改革,核心素质的理念也在渐渐地走进了高中历史课堂,变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所被人重视的教学重点。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若是想要更加轻易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逐渐积累的历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价值观以及态度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学科特性称为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大致上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几个方面组成。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教学的重点应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在教学之中不断渗透引导,从而改变教学的现况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教师全面地指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高中歷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1)问题导向教学法,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学习法与其它方法比较而言是一种略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一种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凸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掌握问题的求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有关于抗日战争部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先提出探究问题,让小组成员们相互进行讨论探索,寻找答案:一是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二是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的抗日政策是什么?三是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在问题导向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学生在针对问题的探讨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显著提升。

(2)融入情境教学法,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历史传承,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引导教学。在情境教学之中,同学们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知识的内容,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知识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为了更加高质量地开展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以视频引导或者是图片引导的形式,与教师的辅助相结合,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情感得到共鸣。并且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渲染历史氛围,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感悟着其中的真谛以及蕴含的历史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历史事实形成一种全新的认知,紧接着学生便会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科能力以及学科素养。例如,在讲解祖国统一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新科技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及iPad等等为同学展示《乡愁》来直观地表达两岸分离的痛苦之情。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让同学们认识到历史的奥妙之处,让同学们更加专注地听教师讲课。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历史的感悟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3)拓展式教学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

历史教材毕竟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内容更是精挑细选才被纳入教材中的,有限的教材模式导致历史教材里的表述是比较凝练的且具有概括性的,所以仅仅通过这些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大多数都是结合教材的内容共同引导,很少通过素材进行拓展,这一举措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以及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通过核心素养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我们需要结合知识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以及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以及视野,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部分知识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自主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让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教师拓展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学习这部分知识,从而让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在教师丰富知识的引导之下,不仅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创新教学模式,落实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目前看来,很多的教学课程都是由教师自己来讲,学生以记、听为主。同时,教师在枯燥的讲课的过程中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劲头,以至于学生无法对这一学科产生热情。最终,学生的学习进度缓慢,成绩不理想。而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改变。老师少讲,尽可能留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同时老师在一旁指导,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结

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可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露萍.刍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J].科学咨询,2019(02):121

[2]傅纪丹.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四部曲”[J].文教资料,2018(09):231-232

作者:俞银珏

教学改革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略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近年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高中历史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专一性。本文将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在当今时代潮流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是符合现代教学体系的根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历史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走向,增加其基础历史知识、培养其基本学科素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

一、 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点。若想进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一定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在确保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后,再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符合整体教学框架的约束。此外,历史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概念,把握住历史这门课程各个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精准定位课程要求,使教学设计最优化。最后,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了解每一名同学的历史知识基础情况和学习能力,并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征,合理地定位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确保学生良好发展。

举例来讲,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这一节时,应结合我国近代历史情况。详细论述英、美等国工业革命的进步和我国闭关锁国的鲜明对比,再结合经济上的因素,带领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最终实现学生能够自行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一史实。

二、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十分完备,并不断运用在教学领域中。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历史这门课程涉及诸多历史知识,在单纯使用课本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阻碍,所以,传统的灌输知识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致力于信息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主观上养成核心素养。

在设置情景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将历史场景重现,将历史细节、史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其自主学习。在筛选历史资料、文献时,要充分考虑历史是一门以史料分析为基础、史论结合的人文学科,所筛选的资料需要具有反映历史本质、创建探索性问题情境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讨论更加热烈,还能增强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水平和掌握相关能力的本领。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针对他们疑惑进行解答,以保证教学的顺畅。

三、 培养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培养。这对打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为最终指向。确认情感培养目标后,才能进行知识学习。二者齐头并进,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和历史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正确处理情感目标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讲授必修一教材第13课《辛亥革命》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如果辛亥革命没有胜利,社会将会成如何?辛亥革命为什么是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发展的里程碑,随后,学生根据辛亥革命的背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加深情感,产生深思,体会到辛亥烈士越挫越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四、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系统的点评和指引,还能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信息依据。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完善评价体系,包括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以及课堂表现等内容,以此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思想层面上,教师要确定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以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精神层次的评价是隐性的,显性的评价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并且善于理解其心理活动,继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强化活动。

除了评价层次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也要被重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可以使评价体系更加立体。例如,教师评价同学生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同过程评价相结合,进而客观全面地映射学生实际情况,进而激励其自我学习和完善。

总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充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本文所提建議可以供读者参考,并诚邀学术界持续关注并参与到此课题的研究中,全方位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并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发现其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继而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艳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高效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9):46-47.

作者简介:

王建新,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康县第一中学。

作者:王建新

上一篇:驾校教练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班级团支部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