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通用8篇)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1

1理论教学的改革

1.1注重绪论课

生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有较多的交叉和渗透点。所以药物化学就成为了生物工程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但是在历年来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于生物工程要上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不少的疑惑,他们不明白作为一个搞生物的怎么与药学医学相关呢?如果在课程开始时不能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因此,第一堂绪论课就非常关键[2]。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生物工程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不单是在生物发酵等领域有应用,同样在医学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制药企业里的生物制药就与生物工程息息相关,比如青霉素最开始也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中发现的。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学科它不可能单一的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同时给大家例举往届毕业生在药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这样,无论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都能明白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1.2强化经典药物史,注重研发案例的讲解

不论哪门课程,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通常药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杂乱且各自独立,并且传统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多为化学模式,即主要讲授结构、性质及药物合成等,学生兴趣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经典药物研发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为每一个经典药物的出现,从它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式的优化,临床实验到工艺路线的设计及上市后的监督管理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生动的研发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启发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生活中常见疾病相关的药物,可以把这些药物的结构、研发、生产等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比如青霉素的过敏性就可以与实际应用中要进行皮试相结合来阐述其原理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为什幺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出现的后面一系列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这样的讲解过程可能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前沿信息相结合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者相对滞后的教材,教材中涉及的药物都是比较经典但是同时又是相对落后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些经典药物作为脉络,对相同类型或结构的药物进行梳理,以点概面,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必灌输广而杂的大量的知识,以免有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新剂型、新的用药方式、新的作用靶点等的出现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那么基于药物化学本身的学科特性,教学中要及时收集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的新动态,在课堂中补充进来[4]。比如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抗血栓的新用途等这些老药的新开发或者新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药物开发中的`一些新技术,比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等技术也应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药物发展动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2实验教学的改革

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经费以及实验难度的限制,实验项目基本是一些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一般是老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缺乏思考,同时也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开设基础性实验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实验原理进行讨论,对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开设一些针对生物工程的药物实验,比如抗菌药物的实验。力求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除了常开的一些基础性实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设一些创新性实验,让学生从选题到原理理解,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方案的实行都全程亲自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现药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同时可以让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来,通过与学长老师的交流,通过在科研中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科研的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知识不能单凭书本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实验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而工厂化的行为也不能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衔接,这就是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就是把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生产开发实际进行的虚拟实验,该实验通过电脑软件得以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药物实际生产研发的仿真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提前感知生产研发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仿真实验,不仅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且仿真实验也是对现实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药物制备工艺,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生产制备时有章可依[5]。

3实践工产化

传统的生物工程的实习一般是集中在一起进行,针对的也大部分是生物类企业,对于药学课程的单独实习几乎没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药物化学在实习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药学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发挥企业的作用,共同制定实习的目标和标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制药的实际过程,同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4成绩评定制度优化

以往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所以要建立公正、客观、合理的最终成绩评定机制,比如可以将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成绩,理论考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含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践部分,包含学生实习见习以及创新实验部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总之,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厂化教学及成绩评定的改革,不但深化了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而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利于创新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2]胡洪波,王威,彭华松,等.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1):42-44.

[3]唐春雷,冯柏年.寓教于研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24):158-159.

[4]李玉文,张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山东化工,,44(19):103-104.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药物化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这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药物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多样、理化性质各异的特点,内容十分繁杂。在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将所有基础知识托盘而出;而学生面对几百种化学结构,几千条化学性质,上万个合成步骤,往往苦不堪言,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加之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药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面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职业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直接为受教育者的就业需求服务,应当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全方位的准备[1]。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备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药学专业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使用等领域的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检测、调剂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要达到以上目标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因此,《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职业面向的影响因素,适时调整相关内容与方向,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根据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们认为基于职业面向的《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基于职业面向调整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面向,优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贯彻“实用为主,必需、够用和管用为度”的理念[3]。

近几年,在国内外,《药物化学》随着药学学科的发展内容不断被充实,包括以发展新药为主要目标的药物化学和以药品生产、药学服务为主的药物化学[4]。我校属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能在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使用等领域的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检测、调剂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我校《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发展新药为目标,主要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作用与用途,从而为药物合成工艺方法的改进、药品检验、药品的质量控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医药行业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同时,从近几年的就业统计数据看,无论是药学专业还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从事药品营销方向,如药品的销售、推广和零售等。目前高职学校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从整体上看难度适宜,但是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过于强调典型药物,而对临床常用的新药关注不够。由于学生在今后的营销工作中会与新药接触较多,因而就稍显陈旧。如我校采用教材中,抗肿瘤药物未编写紫杉醇、抗病毒药物未编写抗爱滋病药物等。由于新药层出不穷,这些方面的内容无法及时地反应到教材中。及时补充一些临床使用效果好的新药,对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新药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以后的营销岗位上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应及时补充临床常用的新药。

我校《药物化学》课程标准在以上两个原则指导下做较大的修改,使教学内容适应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需求。

2 基于职业面向调整教学策略

在《药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药物化学》学习,将药物化学知识应用于药学实践,以适应岗位的职业需求。

《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认为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我们根据多年的调研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涉及到基础课知识,如有机化学中的杂环、官能团等基本知识时,学生们普遍不会。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键易水解,很多学生不认识酯键。由于学生无法将基础课与《药物化学》进行衔接,因此出现了学生看不懂药物的化学结构式、不认识药物的官能团、不能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产生的性质,导致学生出现了学不懂、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职业能力降低。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了采取以下渐进式的教学策略:

2.1 强化官能团和杂环的学习

在《药物化学》课程开始前、完成课时一半、接近其末的时间段分别对学生进行测试,采取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写出吡啶、咪唑、酚羟基、酯键、等常见的15种杂环和官能团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这种测试的目的是要了解药物化学结构中经常出现的杂环及官能团学生是否全部掌握。针对测试的结果,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及侧重点,强化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补充。任何化学药物的的化学结构都是由这些基本单元组成,因此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单元就等于掌握了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这个措施是帮助学生将《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等基础课程进行无缝对接,为本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2.2 灌输化学结构决定论

通过官能团和杂环的强化学习,下一步必须给学生灌输“化学结构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即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从而决定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合成方法、剂型等。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通过药物化学结构中的基本杂环、官能团推导药物的理化性质,从而找出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合成路线、制剂注意事项等。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大大简化了《药物化学》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可应用于今后各个药学相关职业岗位中。

2.3 拓展训练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药物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但是《药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的《药物分析检测》、《药理学》等专业课程提供理论支撑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药物化学》知识进行解决药学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就是最好的拓展训练的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如在学习维生素C时,我们提供的案例是我校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开设的一个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通过该案例中的实际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不仅强化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将《药物化学》与其它专业课程进行无缝对接,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药物化学知识解决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职业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心收集和挑选一些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经常到临床、药店等一线工作岗位收集案例。

3 结 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加强了本课程对职业的导向性,改善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药物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应该根据职业教育和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改革职业面向的必要性。从职业面向出发,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对《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官能团和杂环的学习,灌输化学结构决定论,并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拓展训练。通过以上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物化学,理论课程,职业面向,改革

参考文献

[1]周中振,陈金香,习保名.关于药物化学教育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7):207-208.

[2]刘清新,陈俊荣,于永军.结合职业岗位实际,实施高职高专《药物化学》教学[J].教育论坛,2011,8(7):109-110.

[3]鞠秀兰,谭群,吴文林.对中职规划教材《药物化学》的看法与建议[J].教育论坛,2011,8(9):120-121.

[4]刘娜,朱驹,吕加国,等.从范例教学谈《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论坛,2011,8(16):150-151.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摘要:药物治疗学整合多种学科,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的有机整合,可见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播难以达到课程学习的最根本目标——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仅有效掌握知识,而且灵活运用于实践。因此,将传统教学方法LBL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探索,在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之间实现合理的连接和整合,可促使学生显著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药物治疗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药物治疗学;双轨教学法;LBL教学法;PBL教学法

【分类号】R9-4

药物治疗学是一门研究以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它充分整合了药理学、臨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在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与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药物治疗之间起到衔接作用,将传统药理学和医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开设药物治疗学这门课程,旨在以疾病为纲,针对患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结合疾病治疗的实际案例,使药学本科生掌握正确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了解药物治疗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同时培养医药服务的意识。

长期以来,本科阶段的课程以理论授课为基础,注重知识点的教授与传播,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重要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即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是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LBL教学法对于传播知识是有益的,深为广大师生所接受,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学的主流形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这样LBL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掌握考试知识点为目的,以通过试卷考试为标准,而忽视了对知识应用和融会贯通,缺乏全面综合能力的锻炼。

由此可见,对于药物治疗学这样一门要求将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机整合的课程,以教师为中心主体的知识传播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真正提升综合能力、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才是本课程学习的最根本目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从而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一、LBL教学为基础

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及系统框架是药物治疗学的课程基础,LBL在传授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定优势,因此总体说来,本课程的教学以LBL为基础。具体表现为:由教师系统讲授课程总论基本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自学讨论。同时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生学习分组和选择疾病药物治疗专题,开始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量,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课本讲授,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纲要图片、关键词句图片,显示数据、图表,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使得后期以学生为主导的PBL教学过程能够有很扎实的基础。

二、结合PBL教学

1. 积极运用教学支撑手段:

在传统的授课之余,我们积极建设和完善药物治疗学网站,一方面,网站上上传和分享了常规的教学幻灯片、视频、文件,使得学生能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带着疑问去听课,有利于对知识点更好的掌握;另一方面,网站重点突出网上交流和学生相互评分功能。每位学生都能在线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发帖交流沟通,并且能根据学习小组的表现相互评价及评分,有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2. 自主学习及成果展示:

在课堂及网上学习的基础上,本课程采用新颖的自主学习方式,若干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后选定某一学习专题(一般为某一疾病的药物治疗),其后根据专题主题和要求进行文献调研、社会调查等,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及课堂上老师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专题学习。

3. 取消笔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分:

如前所述,传统LBL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追求学习结果(以考试成绩为代表),而忽略知识点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取消笔试,对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沟通和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教师评分、学习小组互评和组内同学互评评定成绩,使得重心转移到了学习过程。

4. 学期结束安排一次知识竞赛:

本课程在学期末,以学生自主学习中和教师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和临床典型案例为竞答题主体,组织学生进行竞答比赛,竞赛设置一些有趣的奖惩措施,增加其趣味性,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在比赛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组织引导讨论、解答,最后达成共识,也有助于授课老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与临床紧密结合

1. 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授课:

在药物品种迅速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药品的认知水平影响合理化用药的今天,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的现状和趋势具有深层次了解[4]。鉴于药物治疗学与临床的密切相关性,为了对我们授课内容进行更好地补充,对于某些涉及到临床相关知识较多的章节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授课,可以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临床药学知识进展,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2. 开设第二课堂,紧密围绕临床实践,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了解临床药师的工作,我们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或附近医院药剂科参观学习,收集资料,针对某一疾病,查阅中外相关文献,结合课程中理论知识,分析某类药物使用现状、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与临床药师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加深了学生们对临床药师和调剂药师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在医院正常运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图1 《药物治疗学》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所占比重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行为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过分注重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性。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探求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受到限制。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促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围绕药物治疗学这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运用的药学专业选修课程,有机结合LBL和PBL双轨教学手段。前者以教师授课为主要形式,后者包括学生分组自主演讲、利用教学网站进行沟通和讨论、医院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图1),在讲授并帮助学生掌握总论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特定疾病,认识疾病基本发病原因,进而了解药物治疗的原理,并通过代表性病例的讨论,巩固学生对于疾病及治疗药物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姜远英, 孙华君, 高平挥等.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体系的构建[J]. 药学教育, 2007, 23(3): 18-21

[2] 蔡映云. 临床药物治疗学互动式教学方法[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 18(1):24-26

[3] 李晓丹, 张少林. 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J].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4, 27(1): 88-90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4

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OBE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哲学,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笔者通过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样一个典型的实践型课程教学设计和分析,包括对课前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的准备,课中学生课堂讲解的展示以及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和答疑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课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操作练习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分析说明基于OBE理念下的一种新的主动创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OBE;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面向对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3-009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需求的多变,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革新,以多领域,多方式,重实践为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其中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OBE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当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状况。本文具体阐述和研究了OBE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理念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际应用。OBE教育模式[1]

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现已称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W;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

与传统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相比,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重视学习结果,教学和学习过程可持续改进。关注学习成果,关于如果取得学习成果,如何评估学习成果,采取多种评估,持续评估,不再简单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估标准。基于学习结果,经过预评估,实现学分互认,可以在多个专业领域、不同学校间学习,增加辅修计划、交换生的灵活性。以更加灵活多变,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为指导,以学习成果,社会需求为目标的OBE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深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分析[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面向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序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知识,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课程本身涉及面广,知识点偏难,而且注重动手操作练习,要依靠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仅仅依靠一学期给定的54个学时很难兼顾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达到教学达标要求,而且单一依靠课堂,没有实际项目锻炼和练习,无法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所以对于这门课程,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课程授课困难,带动性差,也成为学生谈之色变得困难科目。即使学习比较认真和努力的学生,也很难达到真正的程序设计标准,关键点就在于,主动性不够,实际操作练习太少,也没有实践中的操作和体验,理论和实际无法结合。

针对这种偏向于实践操作的课程,笔者根据OBE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具体结合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应用。OBE教育模式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5]

首先,教师根据最新的OBE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量和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和实验安排,设计教学思路,拟定学生自我学习知识模块和动手操作项目练习。其次,依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思路来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理念。最后,多方位评估预期学习结果,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

3.1 课前教学任务设计

按照最新OBE教学大纲设定的预期学习成果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知识点,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前期基础知识,在课程任务各个学时知识点安排相应的课前预习和分享课堂任务。教师还需要根据预期学习成果要求挑选难度适宜、操作方便、成果明显的学习资源,充分依托学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学习书籍;依托信息化时代的移动网络平台,供学生在线或者下载学习;依托校内网络资源提供的操作题库,供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可在移动平台上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为学生答疑解惑,有效实现一个讨论交流平台。

学生按照老师下发的预习要求和分享课堂任务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参考书籍和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课前的功课预习以及分享课堂的讲课准备,反馈自主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优先采取网上搜索查询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同时突出未解决难题,让任课老师能够很好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高效的掌握本学时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重点难点部分,方便教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

3.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反馈过来的学习总结和难点问题,以及在移动交流平台上的讨论情况,突出重点难点整理讲课教案。课堂上首先听取小组学生的课堂知识分享,更直观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然后对整体学时知识点梳理讲解,重点详细讲解学生反馈的问题和课堂分享中暴露的问题,做到知识贯通,难题精讲,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课前的知识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听讲,并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互动和提出问题。尤其是分享课堂环节,学生能够讲自学成果带到课堂展示自己,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体验讲课与听课之间的不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分享课堂的知识准备采取小组形式,分工协作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3.3 课后实践操作设计

课程完成后,教师需要把课堂讲解以及学生反馈问题整理归纳投放到网络移动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提供的操作题库,进行课后操作练习,提高自己的编程实践能力。

课程实践环节最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期,能够很好地利用校内双创平台,提供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入手,认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让知识不光停留在理论阶段,从实践中成长,对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4 教学预期学习成果分析及教学设计总结

笔者通过一学期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步应用,明显看到学生逐步的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很好地达到OBE大纲要求的预期学习成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循环式的学习、讲课讨论、操作练习、巩固学习中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和传统教学只在课堂上单一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本教学设计能够将学习贯穿整个学期始终,充分利用课前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课堂负责整体知识的贯穿和重点难点的详细讲解,可在每次课堂分享和学习讨论交流后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采用分组课堂分享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大家有一个交流讨论平台,增强大家团结互助,分工协助的能力。相互学习相互督促,良性循环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结束语

基于学习结果(OBE)的工程教育模式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都比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课前的功课预习以及分享课堂的准备和讲解,学生能够很好地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整体交流讨论显著提高班级学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后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大纲要求的预期学习成果,愿意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给原本偏难枯燥的课程增添了活力和色彩,以学生为主结合理论和实践完成课程学习。

新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优化的部分。首先,教师前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实践项目。而且需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和优化,能够做到贴合当前学生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很难,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去优化改?M形成一个好的体系。其次,学生一味听讲的传统观念很难转变,对老师惯有的依赖性导致他们学习主动性提高慢,自主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再次,学生的团队交流和分工协助能力也明显不足,惯有的自我学习模式导致团队配合度不高,有躲避思想,分享课堂环节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团队本该有的实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去优化去提高,转变传统教学的思想,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重视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理念。

参考文献: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5

作者简介:刘志刚(1976-),男(汉族),博士,山东禹城人,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及食品分析。

制药工程是一门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进行有机结合与交叉的工程技术科学,主要通过讲授现代制药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理论和知识,使毕业生具备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工作[1]。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一方面大量该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又为不能找到足够数量真正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而苦恼。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医药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贵州省为例,全省制药企业近150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民族药(苗药)生产企业,医药工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五大主力之一。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人才引进上不具有优势,因此立足于自主培养所需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的毕业生也成为西部地方院校的重要职责。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使学生具备在药品生产、供应、开发等工作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能力和相应的操作技能[2]。目前,民族地区医药企业基本以生产民族药物为主,如苗药、藏药、蒙药等,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一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探讨如何组织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通过优化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实践,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专业知识适用性

药物分析课程所涉及内容众多,各版教材基本都包括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典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中药制剂及生化药物分析基本方法、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行“十二五”规划教材基本上按照药理活性来分类讲解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等内容。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和前人经验[3,4],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专业应用知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优化精选了教学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以中药、民族药物生产为主的实际,适当增加了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教学比重,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地减少了化学药物分析比重。同时,随着中药材成分分析、中药制剂等新型药物分析任务和分析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药品分析任务的需求,有必要注意加强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部分仪器分析的知识内容,将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学习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穿插,互为补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检测中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的能力,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气相色谱法检查农药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及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均有重点讲解。

二、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信息量大,系统性较差,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4]。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改简单地传授和示教,将过去单纯以教材为中心的理论课授课模式改以专业教材为基础,结合实用药物检测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较多地采用讨论方式讲授课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通过三聚氰胺事件提出对传统凯氏定氮法优缺点的讨论,进而引入高选择性的蛋白质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对某刑事案件受害人死因的鉴定,引出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由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引出L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通过对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讲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也促使学生有了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意愿。针对学生对大型分析仪器兴趣较高的实际,就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更好的将分析化学的知识与药物分析知识融会贯通。

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多媒体资料相结合,减少大段定义和原理的罗列,尽量把枯燥烦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立体构型和动画形式展现,同时利用颜色、字体、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理解难点、浓缩重点的目的。充分利用专业数据库和其他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药物分析应用与发展趋势。通过对《药品管理法》、新版GMP和GSP等法规的查阅和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恰当的考核评估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体现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意图,我们在实际考核中将实验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设定为30%。实验课成绩评定分为常规实验操作和自主设计实验两个方面,常规实验操作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情况判分,客观看待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考核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自主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根据小组所制订实验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判定分数,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加强校企联合

具备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做好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要具有尽快独当一面的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把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验”和“综合工程实践”几个层次。“认知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体企业等形式完成,让学生对工业化生产有直观的认识。我们与省内外十余家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合作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参观学习,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协助参与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药物的检验工作。“专业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优选实验项目的操作,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仪器装置的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所有学生实验都做到1人1组,独立操作。为使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实际,我们还自编实验教材,将一些研究热点及最新版药典中的新内容引入实验,以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5]。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药物开展验证分析,打破了过去基础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实验偏少的格局,并剔除了部分老化、过时的药物分析检测项目。分析方法涵盖了化学方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以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作为药物分析的主线,加深了学生对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之间规律的理解。“综合工程实践”是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心、中试基地和科研平台进行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入教师的课题组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和具象的生产实践结合。

四、结语

将传统的以授业解惑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两者并重的新型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5]。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材和实验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由于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使得企业定期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尚有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高相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药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大型分析仪器由于价格昂贵,配备的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为此,我们也正在尝试采用仿真系统结合实践操作来缓解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新路,对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家骊。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38(11):236-237.

[2]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3]冯学花,胡铭浩,陶阿丽,等。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38(8):185.

[4]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3(5):40-4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 篇6

建设领域的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包括立项、规划、设计、建设至直交钥匙的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进入了跨世纪的历史发展新时期,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即将进入WTO的竞争态势和国际大承包商的发展趋势,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运行主体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研讨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发展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跨世纪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三层关系、两制建设,三位一体,综合运行”这四句话来简要表述。

三层关系指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作业层次之间的关系。它解决的是企业各个层次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改革调整企业内部总体运行机制的关键。

企业层次——代表的是一个法人职责的范畴,它具有三个主体特点:一是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合同履约主体,三是企业利益主体。企业层次作为生产要素控制的第一层面,要搞好工程信息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设备材料市场、租赁市场等五大市场的组织协调和动态管理工作。

项目层次——其组织形式就是项目经理部。项目层具有“三个一次性”的特点:即项目层是企业法人一次性的授权管理、一次性临时组织、一次性成本中心。它只负责一个单体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是企业面向市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直接责任层面。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层次的代表,是企业法人所中标的工程项目负责组织施工的授权责任人;是实现一个单体项目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目标的直接责任人;是一个企业面向市场、对接业主、服务用户的岗位责任人。

作业层次——以劳务人员为主体,可以提供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施工力量。其发展方向应是专业化、独立化和社会化。

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层次服务于项目层次,而项目层次一定要服从于企业层次。这是因为项目层次只是成本中心,而企业层次则是利润中心。企业法人层次与项目层次是授权委托关系,而项目层次与作业层次之间是合同商务关系,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合同关系。

两制建设是指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

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作为项目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对旧有施工管理体制的否定。从新的施工生产方式分析,两制建设又是前述三层关系的支撑点。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解决原来工程项目上缺乏明确的责任人的有效办法。这是因为,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自然提出了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要求。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承揽的工程项目,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必须任命具有相应资质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为了项目合同目标的圆满实现,必须组建相应的项目管理班子,共同承担项目的责任。这种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由项目组织的项目管理班子对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负责的制度,就是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成本核算制则是提高项目管理经济效益的有效制度。它是项目经理部以责任成本为最高控制限额而进行的项目收支核算。因此,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必然推动核算制度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行封闭的独立的项目成本核算制。

三位一体指的是“过程精品、标价分离、CI形象”的一体化管理。是以项目为中心的质量、工期、成本、现场文明施工的全面要求,是提升项目经营质量的内在需要。

“三位一体”的提法于西方项目管理学派对建筑产品的三个约束条件,即“工期、质量、成本”,我们根据中国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把它转换成“标价分离、过程精品、CI形象”,并用来作为项目管理的综合要求。“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用三条线来形象地表述。

第一条线是“过程精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严格奖罚”这十六个字所表述的,以“过程精品”为首的质量线。坚持“过程精品”,由工程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过程是保证质量的主战场,过程是强化质量管理的直接对象,过程是实行连续控制的动态目标。因此,只有很好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把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不断变化的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疗位都达到标准、做成精品。从而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即建成精品工程。一句话,就是以“过程精品”铸“精品工程”。总之,坚持以创“过程精品”作为生产链与市场链的联接环节,能够使企业每一个员工找到了与市场对接的有效载体,使每个岗位、每道工序都能感受到市场传递的压力。这种创“过程精品”的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质量通病和质量隐患,从而确保最终的工程精品。在“过程精品”的质量线中,强调了“节点考核”四个字,节点是网络计划中的进度要求,就这把质量和进度统一起来了,这也是对我国施工企业这些年来项目管理特色的总结。

第二条线是“标价分离、分层负责、精耕细作、集约增效”这十六个字所表述的,以“标价分离”为首的成本线。

第三条线是“CI形象、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立体标化”这十六个字所表述的,以“CI形象”为首的形象线。实行CI战略,搞好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对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经营理念和经营质量,促进标准化管理,体现企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跨世纪发展的基本内容:综合运行。综合运行——就是围绕以“三层关系、两制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进行的、系统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的经营活动。它所着力解决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层面的运行;一是项目层面的运行,通过组织有序、管理规范、职责明晰、协调有力的综合运行,实现企业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综合运行状况决定了企业项目管理的状况和水平。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跨世纪发展,要求运行主体建立三个新机制;一是以经营理念为支撑的市场开拓机制;二是以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为特点的经营机制;三是以人为本注重素质的用人机制。

这是因为:体制决定机制,机制产生活力。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有效的机制来支撑和运行。这样才能保证和促进“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以经营理念为支撑的市场开拓机制。

第一、坚持“业主、业主、再业主;客户、客户、再客户”的经营理念;

第二、细分业主类型,分门别类采取各具特色的经营对策;如科技先导型业主,政绩先导型业主,经营先导型企业,关系先导型企业。

第三、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如明确名牌与品牌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在战略上坚持名牌与品牌并举,告名牌来支撑和托起品牌,以形成“品牌、品牌、再品牌”的经营特色。

以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为特点的经营机制。

第一、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总承包机制,对现有施工企业和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利用总承包的利益机制,真正实现铁面无私的优胜劣汰。

第二、进一步发育和完善企业内部劳务分包、材料供应、施工机具租赁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实现企业后勤服务市场化。

第三、坚持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以人为本注重素质的用人机制。

第一、积极推进企业人才结构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保证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着力造就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的统一,拓宽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渠道。在积极用好内部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的人才资源优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含量,促进企业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跨世纪发展,还迫切需要运行主体实现“三个升级”: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升级;总承包和融投资功能的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的升级。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升级。确立能够充分反映时代水平的、新一轮的“高、大、精、尖”重点工程,瞄准特种工程技术、大型和特大型工程项目和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加企业科技开发,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按照“科技支撑创新,创新支撑发展”的方针,围绕着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注重提高现有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发展网络技术、加快软件开发,提高电子商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总承包和融投资功能的升级。切实提高与国际大型建筑承包商竞争的能力和水平。重点确立和强化以下功能:一是较高水平的总承包管理协调功能。包括具备详图设计、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物资供应一体化的综合配套能力和总分包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对工程分包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组装社会专业施工力量的能力,形成专业施工保证体系。二是具有较强满足业主和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功能。依靠人才优势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具备较强的准确理解建筑师设计意图,并通过CAD技术与土建、安装详图、机电布线、装饰详图设计等,最终完成业主意图与要求的能力。三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融投资功能。依靠自发展,积累资金实力,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使企业有能力和条件融资带动总承包。

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的升级。实现企业的智力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企业内部资产重组,从着力解决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提升为全面的资本运营。切实解决企业新一层次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尤其是“资金流”等重大问题,寻找建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真正实现企业资本运营的突破。

化学教学中面向低碳教育初探 篇7

关键词:低碳教育,化学教学,学生

近看来,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导致全球气温迅速升高, 以致冰川融化、洪捞、干旱、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 有关低碳的新闻报道非常热烈, 低碳理念得到了一致赞同。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就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然而公众的低碳意识比较薄弱, 要真正落到现实生活中, 仍有不小的行动阻力。如焚烧秸杆、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塑料袋, 大稿城市亮化形象工程等现象仍普遍存在。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迫在眉睫。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 在教学中面向学生进行低碳教育, 激活学生的低碳意识担负着不可推御的职责。下面就职高化学教学中面向学生实施低碳教育粗浅谈谈本人的一些尝试。

一、构建学习型课堂, 搭建低碳教育平台

多数职高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有的同学甚至从小学开始就受到老师的歧视, 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同时, 有些学生家长在经历了孩子多次学习失败后, 对孩子的要求跌入低谷, 降低对孩子的要求。长期以来, 这部分学生不能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厌学情趣十分严重。我在教学中,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 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入手, 把握学生的心理。其次是在教学中着力将化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 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第三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与学生一起做一些化学实验游戏, 利用生产实习时间,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融洽了师生关系, 使学生喜爱化学这门学科, 构建好学习型课堂, 为对学生实施低碳教育搭建好平台。

二、开设专题讲座, 统一低碳认识

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温室效应这个概念, 对其危害也能说出1234, 但是要他们说出引起温室效应的具体原因, 什么是低碳?低碳, 我们能做什么?等等问题, 大多数同学茫然。通过开设专题讲座, 使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低碳”的内涵与外延, 了解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人生、低碳学习等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低碳足迹就在我们身边, 低碳学习、低碳生活等从我做起使命感、责任感。为规范学生的低碳行为统一了思想认识。

三、加强实验改进, 体会低碳真谛

实验教学是进行低碳教育的最好手段。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与使用、垃圾的分类摆放与处理、节水节电等都能体现低碳意识。特别是通过改进实验, 利用生活中废旧品作为实验用品, 不仅省钱、变废为宝, 而且减少碳排放。如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又如在学习有机物内容时, 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品,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有机物质结构模型, 大多数住校的学生就是在校园里甚至到垃圾池里检起废纸、泡沫塑料以及冷饮上的小棒子等物品, 做成了精美的物质结构模型。当同学们展示作品时, 结果令人吃惊, 同学们用到十三种废弃品做成了不同的物质结构模型, 充分体现了物质世界丰富多彩, 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使学生自觉讲究卫生, 更重要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真正体会低碳的真谛。

四、选做低碳练习, 强化低碳意识

目前, 有关低碳信息的练习比较多, 在教学中, 有意识地选做这些练习, 一方面,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充分认识碳排放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 在讲评这部分练习时有意识地进行拓展, 从衣食住行用等诸多方面列举事例: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 取代电子闹钟, 每人每天可以节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 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 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等。使学生认识到低碳足迹就在我们身边, 强化学生低碳意识。

五、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传播者,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8

[摘 要]针对“卓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师”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提出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着眼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训四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以面向应用和企业需求的工程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导选择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才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微机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94-03

“卓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师”(以下简称为“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是西南科技大学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科技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3+1”培养模式(三年在学校进行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才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工程师。“微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建立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利用微机进行硬、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1]

一、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枯燥缺乏兴趣,实验形式单一、方法单调,因而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2] [3]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

首先,“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了微型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面向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没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基础又不扎实的学生而言,就会觉得这门课程内容很抽象、难懂,因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其次,课程内容多,知识点比较散乱,班级容量大(大班教学),教学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少。

(二)实验教学设计不合理

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安排内容比较少,并且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主要安排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学生不用自己设计实验控制电路和控制程度,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只是走过场,不用自己动脑,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因此,实验教学起不到融合、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该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不同比例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 10%。因此导致教学过程管理薄弱,对教学过程考核检查不足,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其结果是对以后课程的学习和企业实训起不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改革方案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对于“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的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向“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案应着眼于四个课堂的有机结合,落脚点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同时,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工程师为目标,以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导选择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次课进行学前动员,不立刻讲授课程的内容,而是对课程作整体性、概括性的介绍,使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对于熟悉和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及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均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做能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一次课后,学生就会以主动和比较轻松的心态来学习后续章节的内容。

“微机原理”的基本理论与核心接口技术是课程重点讲授的内容,同时适当引入现代高性能和多核微处理器的先进技术及典型结构。现实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微型计算机,但不论是哪种微机,都包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并行/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电路、A / D与D / A转换电路等几大模块,其对应的章节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输入与输出、可编程I / O接口电路、A / D与D / A转换电路、总线及常见总线标准和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先进技术及典型结构等。对于这些章节,重点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接口技术。在学习各个知识点时,既要强调其是“基本理论”,又要要求进行“实践”。“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在进校的第三学期开设“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课程,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电路组成已有初步了解。在讲授“微机原理”的过程中,结合“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来讲解,能使学生对微机原理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加深对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如硬布线控制器原理,主要由环形脉冲发生器、指令译码器和微命令编码器组成,学生很难理解它的实质。这时就可以将硬布线控制器中的电路原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在讲授微机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同时,适当引入一些目前应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最新趋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讲存储器时,可加入虚拟存储技术和云存储等新技术。

(二)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工程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

从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上加强实践教学。“微机原理”除了一些基本原理外,主要介绍各种接口技术,而这些接口技术在理论课中只抽象地介绍接口的工作原理,因而必须通过实践,让学生来设计接口电路,编写接口程序,少讲多实践,以此加深对微机接口技术的理解。具体的实验项目有微机仿真开发系统应用、模数与数模转换、键盘显示器接口、微机串行口通信、PCI设备操作、可编程并行接口、可编程定时 / 计数器与中断控制和基于微机的串行口通信8个单元实验,以及1个基于微机或单片机系统的自选题目的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多,需增加教学的学时。

微机原理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有多种,包括固定结构的实验箱、软件仿真实验、基于FPGA的在线实验和基于E-Lab的硬仿真软件。[4]其中基于FPGA的在线实验和E-Lab的硬仿真软件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固定结构的实验箱模式的优点,可为实验教学提供实践平台,为“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项目。第一层次的实验主要为基础单元实验,主要包括:①数模和模数转换接口实验,实验目的是深化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方法、模数和数模转换芯片(ADC0809、DAC0832)的工作性能,掌握模数和数模转换的编程方法;②键盘显示器接口实验,实验目的是掌握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法、8279的编程方法,以及单片机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方法;③微机串行口通信实验,实验目的是深化异步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微机串行口设计实现异步串行通信的方法,掌握串行接口芯片8251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④PCI设备操作实验,实验目的是了解PCI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自动配置过程,掌握PCI BIOS的使用方法,熟悉自行开发的PCI实验接口卡的使用,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⑤可编程并行接口实验,实验目的是深化并行接口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并行接口芯片8255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⑥可编程定时 / 计数器与中断控制实验,实验目的是深化PC机中断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会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掌握定时 / 计数器芯片8253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二层次的实验是系统综合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训练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基于实验平台,自行完成实验项目(参考项目名称:电子琴、步进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数字录音机、电子游戏等)。第三层次的实验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上面的前两个层次的实验面向所有学生,最后一个层次的实验主要针对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

(三)以“应用”为主导选择课程的教学方法

1.角色变换与混合式教学方法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其次,教师要完成角色的变换,从以讲台为主的角色转变为指导为主的角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讨论、评价、导论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互动和示范,当好学生的课程学习服务员。再次,最重要的是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基于MOOC开放课程资源和翻转式 / 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基于MOOC开放课程资源和翻转式 /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除了课堂时间外,还可以利用个性化时间和碎片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自学、相互学习、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及教师指导成为重要的学习方法。[5] [6]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系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具备团队协作和有效交流能力、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创新实践能力,能从事软硬件工程技术研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软硬件开发和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作,这就要求开发和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很好训练学生的这些能力。把班级学生按照性别比例、性格特长、宿舍、成绩、团结协作能力等均衡合理划分各学习小组(3到5人为一组较为合适)。在课堂上,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问,同样在实验及课后作业或基于MOOC开放课程资源学习等上也还是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在课程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考核。为了能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有机会得到能力的锻炼,在进行提问、讨论、实验等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轮换阐述本小组学习成果及观点。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那些学差生在小组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变得主动学习。

(四)以考核学生创新能力为原则突出项目实践成绩

现有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10%)忽视了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重视课程基本理论教学,轻视教学实践,重视知识概念的记忆,轻视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卓越计科工程师”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应建立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注重学生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案,切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有效交流、创新、实践等能力。可将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比例的10%增加至3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作业、出勤、阶段性大作业情况等共同构成,降低期末考试比例,并且在期末试卷中增加主观题的考查内容。同时,在实践考核中,不能仅仅以实验结果来判断学生实践成绩,而是应该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项目实践成绩。

(五)锻炼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和培养自学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就需要自学。就“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来说,相对中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比较灵活,发挥的空间大。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学与课程相关和感兴趣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学的关键性。其次,结合MOOC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或相关课程知识点,布置适量课后作业或课后论文,让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课程的自学情况。检查形式可多样,如组织讨论、QQ群互动或开报告会等,鼓励学生阐述通过自学所得,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

在“微机原理”课程中,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才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还在继续。只有寻求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卓越计科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的。

[ 注 释 ]

[1] 侯利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1(12):120-121.

[2] 李秋洁.“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7-128.

[3] 韩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36-38.

[4] 周丽涛,刘越,彭立宏.探索MOOC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4):118-122.

[5] 邢丽莉,张兵,周海全.融合MOOC与翻转课堂原理的信息类课程设计方案与实践[J].软件,2014(52):97-101.

[6] 马汉达.基于MOOC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3):9-12.

上一篇:极具诗意中秋节祝福语下一篇:《读书声与强国路》阅读答案